|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3 14: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能灭得掉吗?《起信论》里头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幻身、幻心、幻尘、幻灭都是不觉,本无。非幻是本有,本有不灭,『非幻不灭』。到达这个地方,有一点像现在科学讲的「物质不灭、精神不灭」,前面跟诸位说了,这个物质,我们看到这个生灭,实际上是缘聚缘散,物质不灭,所以你真正入了这个境界了,我们这个身是不生不灭。你看到生,是缘聚现这个相,你看到死是缘散,缘虽然聚散,可是这个物质确实不灭,如果再仔细一观察,缘聚缘散它尽虚空遍法界,与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为什么?我们这个身体里细胞就跑到这棵树木,它的那个东西变成我们的了,尽虚空遍法界,动物、植物、矿物我们都混成一团了,都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0 F+ R& F& ]! E, c A; b9 [. _
, Z% g. X, W2 ]& R& r/ i
原来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是什么?是一个生化的宇宙,生化宇宙就是不实在的,一切相是幻相,只是缘聚缘散。有情众生没有生老病死,无情的世界没有成住坏空,你只是看到缘聚缘散,聚也是它,散也是它。所以才晓得这个法界原来是自己。这用这个顺序,用这个次第去入,这就叫渐悟。如果用普贤菩萨那一章去悟,那是顿悟,顿悟是什么?知就离了,离就觉了,那是顿悟。普眼这一章以后都是讲的渐悟,一个次第、一个次第来说。第四个原因是:
1 y7 q ~: H% C6 E* p
, x9 R% V$ E6 w% k `6 m1 i! }7 J: G 讲义【为示穷尽深疑故。】) I# R' s2 Q4 v* B* v" O
: o& y; x# |% L5 ?; Q
这个就是根本的疑惑。7 _6 R% ?# s" x% Q4 P
4 Q6 I2 W( @5 {' E 讲义【金刚藏闻前章,圆觉普照,寂灭无二,始知众生,本成佛道。】
. i& z& }; C# e' G0 h3 \/ j3 E; n# l c7 H, k; | r
这是普眼这一章,经里面所讲的,这是讲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种说法佛是只在《华严经》上讲过、《圆觉经》上讲过,其它一切经上没有说过这个话,为什么?这个意思太深了,不是一般人的境界,所以佛就说得很少,但是这个话是真实的。金刚藏菩萨听这么一说,晓得我们众生有疑惑,他就代我们发问,他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
' C$ m1 r$ C9 V& g9 q; E' H0 m6 B
7 {5 P5 @3 \; Q) Z5 o 讲义【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 E! o* e- D. U; m" ~6 \
* V) X m+ M0 t, x* B 根本无明、尘沙无明、见思无明,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第二个问题:
0 y- T( `8 z# Q2 f8 g: E1 g5 t; u2 t. P, K6 h# ^% v4 y: k1 }
讲义【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5 H) e6 l2 n8 K% S) D7 j+ \
' x4 L* Q. l/ P7 B 这是很大的矛盾。假如无明是本有的,佛就不能说众生本来成佛。如果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么众生不应该起无明。第三个问题:
; R0 O# |& r7 M: `8 t" \. [/ ~6 I) S+ d, b, Y+ p3 j% ?7 o5 h9 o9 E
讲义【十方异生。】
( A& {* l4 L# @) f0 M0 m1 J
# O' \; y# S: D" s 『异生』就是众生,佛与菩萨是用六根的根性,不用八识,众生是用八识不会用根性,所以叫「异生」,如果都会用根性那就叫同生,与佛是相同的,佛用六根根性,菩萨也用六根根性,就相同。声闻、缘觉以下的统统用八识,这不同。如果说这些众生:! D4 f8 B# Y0 `2 Z( `0 G1 b
. p1 D4 g. d# ^; H
讲义【本成佛道,后起无明。】
. a R# `) t6 L' W9 B$ p9 ]- E4 a: ^$ x! h. ]4 N) `- V
你说这有多严重。
* B. C. C9 m7 B" c' V4 C3 i; e
' i# H7 G# v% R0 h1 G, F 讲义【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S0 |2 I) w0 f: @7 r r
# ^6 B! R" r( l% n1 _( L2 c/ p
你们这些成了佛的人,诸佛,你们什么时候再起无明、再起烦恼?提出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与《楞严经》上富楼那尊者所提的三个问题完全相同,《楞严经》里面佛的答复详细,因为经文长,说的话多,说话多了当然就答复详细。本经经文短,文字少,答复得简单,说的话少,答复就简单。但是说话虽有长短的不同,内容有简要不相同,可是意思都答复得很圆满,详细的说得很圆满,简略的也说得很圆满。这种疑问是很大的疑问,不能不解决。底下说:5 S% h+ `. L% `4 P
" k2 J* F* V; g" @+ ? c2 { 讲义【然此皆根心之疑,能障大乘正信。】
- B8 O, _/ R8 e' C' P; t& X4 y
6 F2 L, d1 u( b2 d5 L% I2 C4 x" q 所以这个疑问不能不破,要不破,障碍你的信心。. n' U( K" J7 I: _- U0 t
( l3 z4 f% W8 { 讲义【佛善说譬喻。】
$ I1 M% {, r) v# {. @5 P0 q. t0 G1 w& t3 R9 ~1 ]
佛在经上用比喻。" d! c# [7 V' B5 \+ m
4 g: Q! y. o$ B' S
讲义【答以譬如销金矿。】
5 Z& A, R& c* t6 s, r ?
0 t! Y i! N6 y x4 j/ m 『销金矿』就是冶金。
# a/ K2 g3 Q" e# d Z- o: r& [" N, _1 ~+ C0 E2 d6 W
讲义【金非销故有。】
& g( M/ _, ^* c& g8 t) E) P
& J1 a9 G: N8 x M* T 金并不是提炼才有,金是本有。4 H9 y& {1 w3 c" h9 |8 ^* r: z
8 p- O ^$ t0 b 讲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 a# L+ I8 |! X* q8 [* Z! M4 j% W
这个意思就是说,佛性是本来有的,把众生的佛性比喻作金,把无明比作矿石,比作矿,可是你要把它提炼成纯金,一定要给它冶炼。可是纯金绝不是炼成的,如果炼成那不是金矿,拿一块石头,拿这个树木绝对不会炼成金的。而是什么?本有的,这个意思是众生他本有佛性,佛性是本有的,把这个矿比作无明,无明是本来无的。现在众生被无明迷了,迷的时候必须要把无明去掉,佛性才现前。就好像冶炼金矿一样,把渣子淘汰尽了,纯金就炼成了。用这个比喻来回答,答复前面这两个问题。
: r( E+ d/ ]. h9 O' h9 V5 E" P& w
我们要问了,金虽然在矿里头,金还是金,矿还是矿,金还是真金,这是一定的道理。就好比说是你的佛性,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就好比讲的金矿,那个矿石并不是金变出来的,金怎么会变成矿石?金不会生矿石,这就比喻佛性不会起无明,无明跟佛性不是一桩事情,是两桩事。佛性是真的,无明是假的,真假虽然是合在一起,真毕竟是真,妄毕竟是妄,真不是妄,妄不是真,是这么一种情形。佛这么一说,两个问题都可以得到了一个答案。
- e1 {+ R8 i* X) ?9 f9 s' t
( r ]8 w: O. W U) ^ 第三个问题就是用炼金的比喻来解答。我们现在从金矿提炼成纯金,提炼出来之后,这个纯金绝对不会再变成矿石。这个意思是说,经过你一番修证,把你无明断尽了,绝对不会再起无明,绝对不会再起烦恼,答复这第三个问题。
3 ?' F" [, p3 S6 e$ _' u
: M: F/ R0 N" } 这种答复对我们一般初学的人来讲,并不能觉得很满意,好像佛讲得太勉强。佛的意思的确很难懂,我们要很细心的去思考、观察,比喻决定不能比喻得恰到好处,只能比个大概,比个彷佛,没有法子比得那么恰好。但是从比喻当中,我们总得到一个消息,找一条明路,你从这里觉悟。
. h" L7 A! \/ a7 `( x( `5 r. J- [- j
觉与迷是在一念之间,这个迷说实在话,没有原因,如果有原因,那就是真不是妄了,不能叫幻了。譬如说你晚上做梦,什么原因做梦?天天晚上做梦,如果天天晚上去追究,我做梦,什么原因做那个梦?那叫迷上加迷,根本是个假的,假的你还去追究它,那不叫白费脑筋?白用了功夫?那真叫自找烦恼,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必去操那个心,你有那个心,迷上加迷,那就是迷惑。你要晓得这个是幻的,一切不理它了,这就叫觉悟。所以觉迷在一念之间,一念迷了就念念迷,愈迷愈深;一念觉就希望念念觉,那就成佛了。5 T9 \9 X# t5 n) f- L6 Q
( A: G. i3 T: u& c a( t 佛常常在经里头引另外一个比喻,把无明比作黑暗,千年暗室,这个黑洞有一千多年都不见光明,这个比喻无明很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