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7 15: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且特说专经」,《十善戒经》,专讲十善,《十善业道经》。「以净身三、口四、意三诸业」,这个净是清净,教导我们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符合佛在经典所教导的,就是善护三业,「为修持根本」,所以这个重要!大乘、小乘,小乘三千威仪,大乘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必须具备十善业。十善业是个善人,善人的条件都不具足,你怎么能学佛?古时候很严格,不具足十善业的不能受三皈五戒,受三皈五戒一定具足十善业,也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做到了,才有条件求受三皈五戒。现在没有了,想受就受,师父就传给你,是真是假没人再过问。所以佛法怎么衰的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要想拯救佛法,让佛法再兴旺起来,这就晓得,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做起。十善业从哪里做起?十善业要从《弟子规》做起。我们现在十善业为什么做不到?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的基础。如果有坚实《弟子规》、《感应篇》的基础,十善业很容易做到,那是真佛弟子。
V* X- _6 Y# p1 {; h7 H( U1 ]( z; p( Q 我们现在自称为三宝弟子,甚至于出家了,受了大戒,说实在的话,佛承不承认都是问题。为什么我们说这句话?因为经上有,经里面佛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他就不承认你,躐等。我们今天这个也是躐等,小乘不修了,就学大乘,这是躐等。但是古来祖师大德把儒跟道代替小乘,他有儒跟道的基础,再来修大乘,行。我们今天儒道的基础没有,小乘也没有,大乘它所要求的条件净业三福,我们又没有。这个净业三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四句我们会念,意思好像也懂得一些,实在讲这四句话可深可浅,往深处讲,凡夫不懂。为什么?因为它是大乘,大乘经上所说的,意思就深了。小乘经上所说的,也有这十善,那个意思就讲得浅,能够跟中国传统文化伦常八德合起来讲就行。可是在大乘,我们看一看《沙弥律仪增注》,这祖师大德讲的,意思就深了。为什么?大乘在起心动念之处。正是所说的,小乘经、小乘戒律,论事不论心,容易持;大乘戒律是论心不论事,很不容易受持。就是大乘比小乘高就高在这里,小乘治的是事相,大乘治的是起心动念。所以它是修持的根本,决定不能够疏忽。. v* n" e2 H. R, r* X) F& V, z7 k
下面第二段,「昼夜忆念」。看经文:
, n3 s5 O2 ~3 I0 }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 d/ V/ b' [" T/ p. D) f0 e: g+ o+ X 这一句经文,实在讲就是一部《往生论》,天亲大师《往生论》里面就是讲的这个意思。『昼夜思惟』,不要想别的,专想极乐世界,专念阿弥陀佛,念佛种种功德,念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我们看注解,「昼夜念佛。经云: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天亲菩萨《往生论》立五念门」,这是天亲菩萨修净土,他的修行方法,他往生极乐世界,当然上上品往生,他把他自己这些经验说出来,提供给我们做参考。五念门,第一个是礼拜,第二个是赞叹,第三个是作愿,就是发愿,第四个是观察,第五个是回向,观察就是忆念。「论云」,这是《往生论》上的话,「云何赞叹?」怎么赞叹?「口业赞叹」。口怎么赞叹法?称念如来名就是赞叹。「南无阿弥陀佛」这是赞叹,佛的名号是下面四个字,上面南无是赞叹,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归命的意思,归命的意思比皈依的意思还要深。
; {# }0 u( u3 s% t6 {: e 真正求往生,像莲池大师所说的,这是在《竹窗随笔》里头讲的。有人向莲池大师请教,说你老人家教人念佛,你怎么个教法?大师说,我教人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别人问,你自己怎么念?我自己只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教别人要加南无?莲池大师说,我真信切愿,这一生唯一的方向、目标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是阿弥陀佛,南无不是名号,所以我执持名号决定求生。教人为什么念南无?他未必有发心往生,加个南无,跟阿弥陀佛结缘,皈依阿弥陀佛,未必他求往生,原因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看到祖师他的想法、他的做法。如果我们决心求生,这个念字愈少愈好,愈简单,愈是简单就愈管用。你看六个字,省了两个成四个字,愈简单愈好。特别是在临命终时,这个时候太多了不行。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咒短,「念咒不如念佛」,佛比咒更短。阿弥陀佛只四个字,一句,这精中之精,精华里面的精华。所以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
4 Z8 @4 [* ~* C1 {8 u7 ^5 s* j: F 「又彼观察有三种」,观察就是此地讲的思惟,昼夜思惟。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这就是依报,十七种;「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有八种;「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有四种,总共二十九种。一部《往生论》就讲这二十九桩事情。「今经所云,正是第四观察门」,这行经里面所说的,『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是《往生论》里头五门里头的第四门,观察门。「或兼口念」,兼口念那就兼第二门,第二是赞叹。「如是观察或赞叹,昼夜相续,故云昼夜思惟等等」。
, L3 [# j6 t9 h+ `2 l2 w9 V 实在这个五门一门都不能缺,而且五门里头,每一门里头都含摄其余四门,《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礼拜,早晚课我们一定拜佛。这个礼拜除了定课之外,有散课,就是不定在早晚课里头,拜佛愈多愈好。拜佛里头有没有忆念?有,每一拜都是拜阿弥陀佛,心里面想阿弥陀佛,口里头念阿弥陀佛。拜佛的时候,念佛不要出声,出声伤气,默念,心里头念。现在有念佛机,打开念佛机听,听念佛的声音,听着拜,心里头跟着念,口里不出声,这赞叹都有了。第三,我们拜佛的目的,没有别的,就是求生净土,亲近弥陀,这就是作愿。一天所修的善业,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五门。所以统统具足。
T* c" @4 ]/ A5 D 专修净土,真正专修的人,我们可以把世间一切,真的都放下,世法、佛法一切随缘,全心全力念佛求生净土。大经大论喜欢,留着到极乐世界再学,不耽误我眼前的时间,我眼前决定到极乐世界去,这真去得了。如果还要兼学其他的,行,也行,得有这个因缘、有这个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