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是色声香味触五欲里边。走到这里边也不要紧的,你若是念力坚强,这个念就是正念,正念坚强,虽然到这个五欲的境界里边,而五欲好像土匪似的,它尽抢你的珍宝。‘不为所害’:它也害不了你,因为你有个正念,有个菩提心,不会被这些个境界所摇动,什么样的欲也引诱不了你,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就好像将军或者军队;穿上铠甲,穿上盔甲了。‘入阵则无所畏’:穿上了盔甲,顶盔冠甲,就是入到敌人的阵里头,也不怕。为什么不怕呢?就因为自己有了保障,因为你能摄念,摄念就不会为外边的境界所摇动,这叫有如穿上铠甲一样的,所以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这就是不忘失你那个正念的功德。
. g# s$ o' I* j/ y
. k: G6 E  W+ A' J9 n! Y3 ]$ A7 g, x* k& i3 N8 `0 @
1 I. i* w3 D( b6 D
六、禅定功德; i1 g( `3 E; y! r( a& [
, Y$ O: X2 L7 N% V

2 J% x- R# i4 }$ x( k
6 ~: n2 W# ^  E& \! t; p.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w. {8 Y' U5 Z0 F6 }  O
  X% k8 p- _. O' ^( x

) C$ N* \' H% t/ Y5 I- j9 T$ j. f  [$ d4 _9 T- g3 b' U9 j4 b
‘禅定’,定就是三昧,现在讲禅那三昧的功德。禅那—思惟修,又叫静虑。思惟修有四禅。四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没有五禅。另外,四空处就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禅、四空合起来,就叫八定。所以诸禅定就是包括这四禅八定,这八定都有它的功德,所以叫做禅定的功德。# `6 Q/ U  {; z9 s5 f- T, ~$ P, J0 W

3 y( H( ]! I7 K0 V! N$ o& q8 r/ F4 e! F: I( W% w( D/ D& H/ z1 q

( u* h  w/ v& D, j) w$ Y) Z' n禅定就是摄心,摄心也就是思惟修,也就是静虑。你摄心就是制心,制你这个心,所以说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而这个‘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在禅定里头,也就是禅定的境界。制之一处,是专一其心,心念归一。心念专一,在这个时候,一念也没有了,就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你都明白了,就知道有个空理,你若是再能明白,实际上连这个空理都没有了,空也无所空,能空、所空都没有了,‘能所双亡’,在这个时候,能空和所空都没有了,就是一种湛然寂静的境界。若连这个湛然寂静的境界也不生,这时候一念也都没有了,你说你的欲念从什么地方产生呢?找不著这个欲念了。什么叫五欲?什么叫六欲?都不知道了。这时候也就是禅定,也就是真正的摄心了,那么自然就会生出无量的自在功德,无量的神通妙用,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 B; e8 B' L7 R; _( M

/ i7 I4 O9 H+ g+ n' I4 K3 G; E( i& J+ ^& r
9 ^; C8 {; X% @/ N9 x4 L
所以佛说,‘汝等比丘’:还是跟前边一样的。‘若摄心者’:你若是能摄持其心。‘心则在定’:这个心就是在定中。‘心在定故’:因为你心在定的缘故,就有一种智慧。有这种智慧,就‘能知世间生灭法相’:世间的生灭法相就是成、住、坏、空,这世间是怎么样成的?怎么样住?怎么样坏?怎么样空?法相就知道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增一减为一个小劫。‘增’是由人寿的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譬如人的寿命十岁,再过一百年就是十一岁了,再又过了一百年那就是十二岁。那么身量高度,每一百年增加一寸,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然后再减。‘减’,也是每一百年,身量高度减去一寸,寿命减去一岁,再减到人的寿命十岁为止,这么一增一减,就叫一个‘劫’。一千个‘劫’,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算一个中劫,四个中劫算一个大劫。在世界上,‘成’有二十个小劫,‘住’是二十个小劫,‘坏’又是二十个小劫,‘空’也有二十个小劫。那么二十个小劫算一个中劫,所以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合起来,就叫一个大劫。世间生灭的这种法相,有定力的人就会都明白,都知道了。
! ^" z7 D% ?6 l; f, z( [8 H1 i! k' |! {) V" o0 k. q; `6 J2 G

! m- E1 L! ]& j7 X
" B- q! R2 X* v4 z( _- z+ R6 L‘是故汝等’: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各位佛的弟子,‘常当精勤’:时时刻刻都不应该懒惰,都应该精勤。精勤做什么呢?‘修习诸定’:修习一切的三昧。‘若得定者’:假设你得到定力,得到三昧了。‘心则不散’:心里的智慧光明就不会散乱,不会消失,不会没有了。你有了正念,有了不妄念,就不失正念了。‘譬如惜水之家’:就好像是爱惜水的这种人家似的,‘善治堤塘’:他善于治理水坝和水塘。堤塘,他知道怎么样修理,令它不漏,令这些水不跑失了。‘行者亦尔’:修行的人也就好像善治堤塘的这个人一样的,‘为智慧水故’:为存留这个智慧之水,‘善修禅定’:善于修禅定的堤坝。‘令不漏失’:令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法宝不丢、不漏,不失去了。‘是名为定’:这就叫真正禅定的功德。
4 s( \7 L: y( |3 I2 i# S; ?/ [0 I) E  O3 v
' o; G8 {, E) d0 C  v* E5 K

6 r% C5 A3 X! G1 H/ w$ |3 E# `2 r% L七、智慧功德
* P( C* Z1 W8 r) K5 E, l$ z4 O  V* H
; Z! I7 }' S& ~: X

# X* v; X) s3 H1 l+ W1 K+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闇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食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无天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N4 f! z: A* O- u$ }% C8 v

% G0 |3 i! l; d
% t1 h' N9 U' B$ h" C9 \- e) X: v% ~9 z3 Z  n) c! ^
第七是智慧的功德。你们各位说一说,什么叫智慧?不愚痴,就有智慧了嘛!也就是无明破了,真正的智慧就现出来了。烦恼即菩提,菩提是觉道,但不能说菩提是智慧。你发菩提心可以现出智慧,因为发菩提心就可以断烦恼,断烦恼就是证菩提。这就和反掌是一样的,烦恼的反面就是菩提,菩提也就是烦恼,只要一翻过来就是了。若是不翻过来的话,那烦恼还是烦恼,菩提还是菩提;而你一翻过来,烦恼就变成菩提了。也就是晚间到极处时,就变成白天;白天到极点就变成晚间,这是一种轮流转。所谓智慧,是对著愚痴而言,你若是没愚痴,就是有智慧。智慧,也就是说这个人聪明,聪明到极点,就变成智慧了。很聪明的人,就有智慧;但是若是愚痴、烦恼多,就没有智慧了。所以智慧的功德,功德的智慧,你有功德,才能有智慧’,你有智慧,才能做功德。没有智慧,你的功德也没有;你若是没有功德,智慧也现不出来了。所以这是相因相循,互相由藉的。
0 S. ~  ?  D. @2 T, U, C9 s$ v$ h: U. |: i8 R6 T6 W3 j; ]
; C: `; @$ y+ o- s. F
! C8 b' f4 z  p! `( E: b
佛说‘汝等比丘’:汝等出家人,汝等在家人,汝等大人,汝等小孩子,汝等男人,汝等女人,也都包括在内了。汝等是包括所有的一切人。‘比丘’,只是代表众生的一个名词。‘若有智慧’:你们假设要有真正的智慧,不愚痴了。‘则无贪著’:有真正智慧的人,有什么表现呢?就不贪著了,也不贪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贪财,也不贪色,也不贪吃,也不贪睡,什么都不贪了。既然什么都不贪,也就无所求了;既然无所求;这就是有了真正智慧的表现。你若是有真正智慧,就能不贪著;如果没有真正的智慧,你一定会贪著。‘常自省察’:常常自己省察诸己,也就是‘常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这就是省察。
: e) y5 ~, w5 N# P9 V9 z
8 F, U- O; x) V3 m  ]3 p
9 b# g2 }6 \! X
$ x, |7 E, F- e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这个三省,省的是什么呢?他说,‘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为人做了什么事?我是不是不忠心对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对待朋友,与朋友交往,是不是一点信用都没有呢?我是不是天天欺骗朋友呢?我是不是尽转弯抹角来骗朋友呢?我是不是尽想利益自己,而损害他人呢?这叫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师父教我的佛法,及所有师父教我的内容,我是不是温习过呢?我是不是好像耳边风似的,吹过去就没有了呢?我是不是听了之后,回到家里再加以研究呢?这叫传不习乎。曾子有这么样的三省,我们做人、学佛法,也常常要这么省察。‘不令有失’:不使令智慧失掉了。‘是则于我法中’:说这样子,‘是’当这样子讲。你若是
, ^3 Z! d  _" P9 U/ O: ^5 v7 K. ]7 j8 e' i1 W8 Z6 H1 ?
能这样不失去你的智慧。‘则于我法中’:这个‘我’是佛自称,说是在我这佛法里边。‘能得解脱’:能得到解脱,解脱就是自由自在,一点拘束也没有,能得解脱了。$ f( D5 _5 B1 U1 v
3 E7 U5 N7 O+ R2 w# s9 \' F
7 F! M4 u2 n4 C; X; u3 D! ^
6 n' I6 D8 I+ O3 C/ S$ n
‘若不尔者’:你若是不这样子,你把智慧失去了,你也不省察,‘既非道人’:那你既不是一个修道的人,‘又非白衣’:也不是一个在家人。你呀!变成一个四不像了。‘无所名也’:这时你叫做什么呢?没有一个名字可以给你了。‘实智慧者’:有真实智慧的人,‘则是度老病死海’:就是能度过去生老病死这苦海的一艘‘坚牢船也’:一艘最坚固的大船。‘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你若是能有真正智慧,那你就不会在假的事上用功夫,这就是在无明、黑暗里边一盏大大的明灯。是‘一切病者’:所有一切有病的人,‘之良药也’:最好的一种良药。‘伐烦恼树之利斧也’:也是斩断烦恼树的一把最锋利的斧头。‘是故汝等’: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各位比丘,各位在家人。‘当以闻思修慧’:你应该用闻慧、思慧、修慧,这三种的慧,‘而自增益’:你要自己增加自己的智慧。‘若人有智彗之照’:假设我们也有智慧的光明照耀,‘虽无天眼’:虽然没有得到天眼,‘而是明见人也’,这也是一个明眼的善知识。‘是名智慧’:这个叫真实的智慧。你们各位对于这一段经文,有什么看法?可以说一说。我现在讲经,你们来听经,这就是闻慧。你在这里听完了经,回去想一想,研究研究,得到真实的道理,这就是思慧。思就是思惟,听见了,然后用智慧来研究研究,这就是思慧,思的智慧。你思完了之后,又照著这个法去修行,这就是修慧。老老实实的,不打妄语,不欺骗人,这就是实,真实的智慧。所以说找金矿,找钻石矿,看你们谁有金矿?谁有钻石矿?为了把这矿开采出,显出你们自己的宝藏,因此要问你们对这段经文有什么看法,这就是要你们试探试探那个地方有汽油矿?钻石矿?所有值钱的东西在那里?像是金矿啊!就要把它给找出来。不问问题的人,都是不注意的;若是注意的人,一定会有问题,心里有所不明白的地方。因为你不问问题,你也不注意,所以就没有什么不明白,也没有什么怀疑的。就是这么样随喜大众,因此就不问问题了;而问问题的人,都是在心里边有一点忍不了了,所以就问问题。
$ y$ z$ a# y% E5 V- D+ a5 `3 p7 e" c$ [( k

, T4 h0 u9 f6 ]( N& @' f7 z! F! i! {" _( Q' L7 {0 A
什么叫烦恼?野心?贪?不错!你有贪心就有烦恼。那么你想知道什么叫菩提吗?就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心,没有烦恼,就是菩提了。这就如反掌之易,就像翻掌一样,一面是菩提,另一面是烦恼。很容易的,不要把它看得很高深。烦恼是菩提,也就是说烦恼里头有贪,若你不贪,就变成菩提了。烦恼是无形的,菩提也是无形的,只不过是个名词而已。既是名词,那么你把它转一转就是了,你没有贪心,就有菩提心;你有贪心,就有烦恼心。觉道就是觉悟了,觉悟了就是明白了,明白了就是菩提。
" l  a! ?; V/ s2 y( D" X% V* `" g; c" a7 v/ O4 I
2 F! u' H. @4 `. n3 e: t

" @- t" V) s( w" T% b" I你们若是没有问题,我就是讲来讲去,也不知道究竟你们听了没听。问你们问题,你们能回答出来,或是我能回答你们的问题,这我就知道你们是注意了,知道你在那儿没睡觉。9 ?) Q9 p1 |1 J. s

3 o6 W. K5 w9 C* ~/ p' G; C
, F+ e2 G$ H* Z( U4 K( Q/ \% c& A0 @2 r
我再对你们讲,在佛教里头。第一件事不准杀生,你若想修行,就不要杀生。你杀人,人家也会杀你。越南那些华侨,现在被人撵到海里去,要杀他们,就因为他们在以前尽杀生的,所以现在受这个果报。这是第一。第二不可以偷盗,我们学佛的人不可以拿人家的东西,不可以偷人家的钱,不可以尽做一切不正当的事情,时时刻刻都要做正当的事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打妄语、不饮酒。不要偷人家的钱,偷人家的钱,将来自己会没有手的,你用手偷钱嘛!如果用心里偷人家的东西,那么将来会愚痴,没有智慧,堕落到三恶道里头去。杀生、偷盗、邪淫,由这三恶就会堕落到畜生、饿鬼,或是地狱这三恶道去。你若是偷人家五块钱,就会五百生没有手;偷人家十块钱,那么就会一千生没有手,你看看厉害不厉害?所以不能偷人家的钱。尤其在道场里边偷了钱之后,把红包纸放到厕所里去,将厕所的水都给堵住不通了。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行为,我知道,我在看著你,究竟你会偷多少?我看得清清清楚楚的,所以在佛堂里头不能随便偷东西。真是岂有此理!人家放在那儿一个文件包,随随便便就丢了,这个果报将来是不得了的。偷人家东西,将来都要堕地狱,变饿鬼,转畜生的,那时候你们后悔也就晚了,所以学佛的人不可以那么随便的。  D: i, q9 D0 [9 a, V2 D% m
4 L8 k! S$ O; C2 R/ G( \8 p; P

% K: m% A5 Z0 ]6 i  v: Y4 f) r$ `
# H  Q! b0 K! N; V还有在吃饭上供的时候,大家都要参加。吃饭的时候,大家应该一起吃饭,而且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尽乱谈话,好像在这儿一边吃饭一边开会,这是不可以的。只有在一种特殊的情形下,或者因为没有时间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稍微谈一谈,但是也不能那么大声地讲话,必须要小声一点,教我对面的人也都听不见,这样才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也不可以交头接耳。‘佛制比丘’,现在可以改成‘佛制大众’,或是‘佛制众生’。‘食存五观’,在吃饭的时候,要存著五种观法。五观就是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是要作的五种观法,那么你吃了这个东西,才能消受得起。又有三念,第一念就是喝第一口汤时,要念‘愿断一切恶’。喝第二口汤,说‘愿修一切善’。第三口是‘愿度一切众生’同登彼岸。这叫三念、五观,在吃饭的时候要这样观想。在我所建立的道场里边,都是要严守这些规矩。我到其他道场时,吃饭简直就是吃不饱的,怎么样吃不饱呢?尽听人家说话,就听饱了。所以我不教你们说话的原因,就因为我吃饭的时候不能听人说话,一听话就饱了,就不能吃饭了,你们谁要想爱护师父,就在吃饭的时候,要很小声的,不要教师父吃不饱。你们懂吗?所以不可以讲话,我一听你们讲话,我听这话就已经饱了,就不会吃东西了。你们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吃饭,而我没有这么大本领、大本事,所以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说话。
$ E0 v% f( o7 }+ x$ ?, n2 O/ I$ R
) n9 y/ O2 d3 n+ |8 D% b% D

9 I, I$ q& X1 Q( ~$ e7 G5 l# K还有在佛堂里不可以常常讲讲笑笑,要观心摄念。观心,你要常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要尽说一些个闲话。尤其在道场里头,也不要讲命运,不要批八字。我们佛教徒不应该去信命运的,这个命运是普通一般人信的,而我们学佛的人是要超出命运的,超出数的,所以不应该信命运,也不应该尽作财迷。譬如说你去到雷诺这一赌,就赢了多少钱,搭巴士去到那地方只带两块钱,回来时就拿了几十万回来,不可以这样子,这叫投机。我们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不可以尽学那些投机的方法,也不可以尽说我要怎么样才能很快就发财,赚多少钱啊!修道的人,信佛的人,要听其自然的发展,不要尽做一些投机的行为,这是要紧的。所以也不要讲命运,也不要信风水。这个不是说我反对夏老师讲风水,我为什么不教人讲这个,因为一讲这个,讲得人更迷了,把所有的人都变成财迷,这个也看风水,那个也看风水,晚上就睡不著觉,我买那个房子应该再请夏老师去看一看,搞不好过一两年我也就发了,等我发了,我要报答夏老师。你这么一想,想得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了,牙也掉了,耳朵也聋了,但是还没有发财,这就可怜了,所以不要这样子。我们如果应该发财的,早晚是会发的;不应该发的,你就勉强得到了,也会丢的。所谓‘做豆腐,置了河洼地,从浆来了,就从水去了。’就好像做豆腐,要压豆腐,浆来了,赚了钱了。置了河洼地,买海边、河边上的地,一涨水,怎么样呢?把所种的地都冲得没有了,什么也收不著了。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人一定要注重因果,在因果上要特别注意,不要那么迷,迷得太厉害,这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认命、知足。说我这个命运,应该发财的,我就会发;不应该发的,我不要去做土匪,去打劫银行,这是不行的。
4 W4 ~, G2 I" s% v$ i$ p! H) b  V- c$ v7 R7 Z) A! S
- E7 l! v  v2 \9 J/ M$ P5 F- Y

6 p  C% P. A8 B- J7 o  ]& I* I- Y八、毕竟功德
3 O. J1 K: h  c; H( [* |& C% d' m# c/ R* d
* f/ S2 l; ^' }) [8 N) j* W
9 g6 u' `1 f- W) _: O- ]2 V
汝等比丘。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是故比丘。当急舍离。乱心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 [' v$ \/ d1 H3 D6 B& K
# u, ~; j/ B5 |0 V+ G

4 j) d2 ?+ A6 P& P) C
& g9 E6 \+ w) i& k& y‘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毕竟是究竟,形容西湖在六月的天气里,所以说‘毕竟西湖六月中’,这是指我们中国杭州在六月天气里的西湖。‘春光不与四时同’,这种春光是特别美丽,特别好,不与四时同。说是这种春光与夏天、秋天、冬天和其它的时间都不同。春、夏、秋、冬四时中,而六月也不是正式夏天,此时夏天要完了,要到秋天了。‘接天’,在西湖看上来,湖水是接著天的。因为西湖很大,一看这个湖水和天就连在一起。‘接天莲叶’,西湖里面有莲花,莲花的叶子无穷尽,不知有多少碧绿颜色的莲花叶子。‘映日荷花’,莲花映著太阳,‘别样红’莲花本来就是红的,给太阳一照著,这个红的颜色更特别了,别样红。这是‘毕竟’这两个字大略的意思,我提出这首诗,你们就明白‘毕竟’这两个字是什么了。‘毕竟功德’,是究竟功德,就是再没有比这个功德更好的,也再没有比这功德更大的,所以,毕竟功德就是做得到家了。
, X5 I' {& F6 P# X, U1 H! m9 j6 b+ x

+ C; U( R0 g5 z
. s! H  a5 o) l‘汝等比丘’:佛称我们众生为‘汝等’,指的是七众弟子,其中包括所有的众生,所有的飞潜动植,胎卵湿化的众生,总而言之,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内了。‘种种戏论’:戏论,戏就是游戏,去玩。游戏贪玩,把光阴都浪费了。连讲笑话,这也是游戏,真正修道的人,是不讲笑话的。尽讲笑话就是戏论,好像我前次叫某某法师为‘老天爷’,这就是戏论。这是不对的,我不应该这么说,怎么可以叫人家‘老天爷’呢?你们各位知道吗?好像连取个花名,取个草号,取个别号,这都是戏论。你们若存有种种无理、无意义的戏论,口乱说笑,打妄语,身轻浮妄动。‘其心则乱’:那心就会杂念纷纷,散乱不定。‘虽复出家,犹未得脱’:虽然已经出家了,但是不会得到解脱自在的。
& `+ _7 k/ Y* ~, n1 Y
" c8 P( g+ B9 ~5 ]5 r0 B/ w/ Q- G# W# g6 b) u+ N8 A# S

1 a) E3 j+ X5 i9 z# B‘是故比丘’:所以各位比丘!各位佛子!‘当急舍离杂乱心戏论’:要赶快舍弃扰乱心性的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假如你要得到寂灭的真正快乐。‘唯当善灭戏论之患’:唯一的方法,是要善于灭除戏论的过失,以求得最圆满的毕竟功德。‘是名不戏论’:这样称为不戏论。
% N" X( g% H. W1 F& l$ Z4 i7 d/ Z, ~5 C. H- Z6 x
$ k; A' ]- Z* k4 T  P

' W. ^+ a; [( h* N丙、流通分% U4 K9 b% H: r# [

" A& h) C! Z( [$ S& u( c+ |: y' O# p5 Z- J0 Q% j

- T2 Z4 a1 s5 P3 N4 E' E) T4 M前边所讲的经文是正宗分,后边是流通分。从下面这段经文开始,一直到最后,叫流通分。什么叫流通分呢?‘流’,就像水流似的,什么地方低下,它就向什么地方流。‘通’,就是通达无碍,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没有障碍,这叫流通分。也就是好像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这叫流通到中国了。再从中国又传到日本,这叫流通到日本。从日本又流通到其他的国家,0 m0 I# J+ _) @2 P- G. r' B* P

/ Y2 ^6 g' Q  ]) b$ ?/ r这都叫流通。也有流通到暹罗、缅甸、锡兰,这也都叫流通。总而言之,佛法到什么地方,这都叫流通。所以在佛教里头有佛经流通处,这个也是叫流通。这一种流通就像水似的,从各处流,流归到海里,我们佛法在世界各处流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归到佛法最兴盛的国家,这叫流通分。. ?6 t5 J9 F- T, ^

" W6 i0 @* m1 y/ }$ z0 B9 y
  y+ \0 P" U) }
2 m- a5 h, ?+ A' g* U- A初、劝修流通) o0 D* h; v7 L1 j: R) f/ \
. P( a; j& A3 g. @

# D- z0 l& f6 c& Q! o- r4 q, A0 P$ I# O1 D' Z5 g% }5 N
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尊所欲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若于山间。若空泽中。若在树下。闲处静室。念所受法。勿念忘失。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U' J' K, ]* k1 I" W

2 I0 l5 Q% D0 s& X6 e# J3 O
$ e5 l6 I2 R& h$ s9 d) \& g+ v  \
‘汝等比丘’:这包括所有的众生。‘于诸功德’:对所有的一切功德,‘常当一心’:常常要一心摄持你们的正念,来护持这功德。‘舍诸放逸’:不要一天到晚尽贪放逸。放逸也就是随随便便的,自己想各处去玩一玩。就像小孩子似的,你和他一边讲佛法,他在那儿一边说我要出去玩一玩。〞Iwouldliketogotoplay〝那么这个就是放逸。‘如离怨贼’:好像离开罪恶怨毒的贼一样的。不可以放逸,不可以有戏论。‘大悲世尊’:大悲世尊—佛。‘所说利益’:所说的利益。‘皆已究竟’:他都说到究竟处了,说到最好的地方了。‘汝等但当勤而行之’:你们应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若于山间’:或者在深山穹谷里头。‘若空泽中’:或者在旷野、大川泽里边。‘若在树下’:或者在树下。‘闲处静室’:或者在空闲处,或者在静室。‘念所受法’:不要忘记你所学习的,所接受的这一些佛法。‘勿令忘失’:不要把它忘了,所学的一切法都不要忘了。‘常当自勉’:时时刻刻都应该自己勉励自己!自己好好的修行。‘精进修之,无为空死’:你不要把时间都空过了,等到死后才来后悔,那时你再后悔也没有用了。
  K# B3 G$ v! V7 C# K0 x
) l  b" y$ W/ V- x( t3 W" Q" Z5 b6 Q1 T3 N7 C, ]  j

4 j! h% x0 c2 \‘我如良医’:佛说,我就好像良医似的。‘知病说药’:知道众生的病,给众生配药方,给众生药品吃。‘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我给了你药,你或者吃这个药,或者不吃这个药,这不是医生的过错,是你自己的事情。‘又如善导’:又好像善于导游的人,做人一家的一个引路人。‘导人善道’:领导这个人到善道上边。‘闻之不行’:已知道这个法,但你不修行。‘非导过也’:这不是那个导师的过错,这是自己不修行。
* R- h4 Z* {7 ^
- j6 J. T9 M. T  C* T/ Z- Q0 S6 }7 V/ m- j* [& v  Z$ m- J9 @

2 Y! ~* _" D7 D' R7 `; p8 c* p我再告诉你们,我们从今天开始,以后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最好都不要讲话,慢慢地吃,把它嚼细了再咽下去,才容易消化。你若是一边讲话,就会慌慌张张地吃下东西,那是很不容易消化的。我说这话是有科学根据,不是随随便便讲的。我们是吃饭,不是吃话,若是吃饭乱讲话,身体就不愿意做工了,它不愿意做工,也就不消化。我们的胃不消化,那么吃东西也就不能吸收。吃东西不能吸收,新陈代谢就有问题了。那么若是不讲话呢?这里边的机器它走得很好的,所以这个对卫生上是最有关系的了。因此古人说:‘食不语,君子自重’,吃饭不讲话,这是君子自己尊重自己。‘寝不言,古人良规’,躺著的时候,也不要讲话,躺著一讲话也就睡不著觉了,躺著时不讲话,可以念佛。念佛,佛光就普照你,所以晚上睡觉也不讲话,这都是很好的规矩。但是我们人就是这么奇怪,你越教他守规矩,他偏偏不要守规矩。你若是不对他说吃饭不要讲话,他也不会讲话;若是你说吃饭不讲话,那他就好像一定非讲不可,人就有这么个怪脾气。晚上睡觉不要讲话,他也偏要讲话,甚至于作梦他也要讲话。
; r( |+ M2 Z0 I) j  s' D0 R9 o2 O) K( ?) O

) f  D2 S! _7 \+ e" N" F  a% v- Y" y* r- K- R1 D4 X
处处修行,处处都要回光返照,譬如我们念经上香的时候,不是说我抢到前边去上一炷香,这就有了功德。好事,应该让给旁人,每一天上香,最多三个人就够了,不要更多,也不要每一次都是自己抢到前边去,要轮著,大家看前一次是谁没有上香,这一次就教他去上香,不要总是自己抢著去上香。你一争著上香,佛已经在想:‘你这个人还学佛呢!你看你这么贪心,抢著来上香。’这上香,人家都是让给旁人的,你却来抢。所以这一点人人都要知道,不要抢著上香。你抢著上香,那菩萨一看,哦,你在那儿好像打架似的,和人争著来上香,这是没有功德的。我们念佛、诵经,都要郑重其事,恭恭敬敬的,不要马马虎虎,这些大家都要注意。% M9 V2 B; m7 `' y

3 p! T% r  l8 ^2 j8 u) W, b
/ G1 Y5 B/ _1 w5 D7 F5 [4 G' i  n/ l3 b4 ]
还有我们信佛的人,不要尽放不下金钱,白天也想著,我要怎么样发财啊!晚间也想著,我要怎么样当官啊!总想著这些问题,不可以的。所以以后大家学佛,研究佛法的人,不要今天叫这个给他批八字,明天叫那个给批八字,后天又请那个给看风水。不要这样,你若是真有德行,不论什么都会好的;若是没有德行,批八字,批九字也没有用的,你批九字也不会走字的。那么看风水也是一样,若是没有德行,就是有好的地方,也会受不了,也得不到的。因为你没有德行,擎不住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人出现呢?又有批八字的?又有算命的?又有看风水的?这就是给你来个考验,给你来个当面关,看你遇到这个境界,你动不动心,是不是还是一个财迷?是不是一听说发财就跟著钱跑了?看你有没有定力。‘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对境若不识,须再从头炼。’
/ E* C) E1 S+ Z1 a6 N; s$ b3 U
7 `" s8 z, E0 t/ y. S% [0 R, F
+ H* a  u( W# I( \5 j1 M7 e# h' x1 y& f
果德!你要注意修德,不要尽挂念著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你把他栽培大了,他自己愿意跑就跑了嘛!为什么还要那么样放不下?他跑了,就是解放你!解放你,就是教你好好修行。这你自己还不认识,还要哭哭喊喊,又叫天,又叫地的,不要那样子。要拿出志气来,儿子跑了,谁愿意跑,谁就跑。你跑!有地方跑,就教你跑嘛!就怕你没地方跑。不要懦弱,那么软弱,那么没出息。要拿出志气来!
* w+ v( y) I- B* x" R! m7 \$ f
/ Q) }! V" K- v9 a0 A5 I& n7 t, I! \3 u  V

- B+ ?# W  Q/ }  ~6 Z二、证决流通9 n7 c5 p0 J( D: i9 a: O
7 b7 ^6 i7 R5 ?( o

/ R; X" i- S6 m9 ?2 R2 t3 @) w+ J9 z
  q/ |6 I/ n4 |) T/ g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毋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时阿冕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设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
; f% E, u9 ?- F5 ~0 L( t: H2 u- O4 N( q) X0 T
! T) N* F$ W% i- `& x0 L

5 B7 n1 X5 r9 x‘证决流通’,证就是证明,证明决定,没有可怀疑的了,这种法是应该流通到全世界去,所以叫‘证决流通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流通分里头的第二项。
" {. D0 |! _; o( p4 W. }6 g/ H* \7 n" T( K( q7 y* V

9 m5 O( D( O2 e7 C8 U# m5 G, @! x- S" A4 G4 r/ g
‘汝等若于苦等四谛’:佛说你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这七众弟子。‘若于苦等四谛’:你们对于我以前所说的苦、集、灭、道这四种的法门,‘有所疑者’:若有所怀疑,‘可疾问之’:现在快点问。& E9 a! Y  `. i8 I& w
8 v  ]+ P' T: Z! `) S4 ~# A

, c% y" ?+ q8 c: U% V8 b2 O8 G8 f% k5 l: _# _, Z
在苦、集、灭、道中,苦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苦;还有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再要往多的说,就有无量诸苦,有无量无边说不完那么多的苦。所以这个世界是一个万苦交煎,万恶充满的世界。我们如果懂得这个世界是万苦交煎的,那么对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所留恋;知道它是万恶充满的,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应该做一切的善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希望改变这个万恶充满的世界。苦不尽,对谁言呢?对谁去说这个苦呢?没有人可说的。所以我们面对这个现实的环境,苦的环境,就应该接受这种苦。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若是没有贪心,也就没有苦了,苦就是从贪那儿来的。
! L) ?' T9 R# A2 }+ X4 Y( P& k' x6 y

+ ]( K( O$ w& K
4 ]6 z9 x+ Y9 W1 Y% _- T所谓苦苦是苦中之苦,苦上加苦,苦包括没有穷尽那么多。什么叫苦苦呢?譬如这个人穷得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房子住,只有一间破木屋,这已经是很苦的生活了,可是又遇到大飓风,这飓风一来,把木屋全都给吹跑了,吹到天上,吹到虚空里去了。本来住在木屋里头已经很苦了,又刮大飓风又下大雨的,把房子也给冲跑了。既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饭吃,也没有地方住了,这叫苦中之苦。
) M2 }+ |6 `" f* F, a; e& x! F! L& ?- c/ E; Z) R

# H' H0 u: U, x% k2 q7 _
- }. h- S) C/ B+ b3 t( p坏苦呢?苦苦是贫穷的困苦,坏苦就是富贵的坏苦。富贵人没有苦吗?也不是,富贵会变坏、消失的。钱很多,产业也很多,可是或者被火把房子都给烧了,烧得钱也都没有,这是叫坏苦,富贵有坏苦。
# i7 ^2 W/ g1 \& L6 F" g  C& g. \9 s/ C* M' m3 J  f) K/ r5 e
1 B  ^' K" |) w% I& A  v8 r# e% ]

% v) }  Z2 R# `2 u那么说我既然没有贫穷的困苦,又没有富贵的坏苦,那我没有苦了吧?不是的,还有苦,什么苦呢?行苦。这‘行苦’就是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时时刻刻都打很多妄想,总觉得不满足,这一生都非常的苦恼,这叫行苦。以上就是三苦。
$ F! m) ]% C' O( E$ T/ j9 U6 F# U7 `. V

+ P8 S, j3 j+ ?/ r8 N% w! i0 M; S) n3 C, z( L$ C3 @
又有八苦,八苦之一‘生苦’,就是在人出生的时候,好像生龟脱壳似的,一只活的乌龟,把壳都脱去了,那是非常地痛苦。所以小孩子一生出来,他就会哭,为什么哭呢?就是因为他觉得痛苦,所以就呱呱叫,那么这是生苦。
4 K5 Z" D: Z' m- r7 }/ W
# C4 Z: o0 N5 l) u) w  S2 J7 F
( Z, l* C* N3 H& l: H: r. {9 Z
‘老苦’,年老的人,眼睛花了,看东西看不清楚;耳朵也聋了,也不帮忙,要罢工了。那么,眼睛花,耳朵聋,牙也不帮忙,要退休了。牙说,眼睛退休,耳朵退休,我虽这么硬,但也不是很好,所以也退休了,牙也掉了。头发也白了,‘渐渐鸡皮鹤发’,那时面上好像鸡皮似的,头发就像白鹤那么白。‘看看行步龙钟’,老得眼睛、耳朵、牙都退休了,腿也要退休。两只脚本来想往前走,但是它向后退,打转转。‘走路时脚尽画零’,在那儿左一个零,右一个零,在那儿画圈圈。那么,画这个零,也就是说这个数目是很大的—百万!百万!百万!(million)不知道有多少个百万!走路还画著那圈圈,大概是因为在银行里存款存得太多,用手写也写不过来,就用脚在地上画圈圈。脚,腿也不要听招呼了,你教它走路:它也懒惰了,看看行步龙钟,龙钟就是一边走路一边画圈圈。‘假饶金玉满堂’啊!在这时候,你‘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空手见阎君,悔心把泪掉。’此时就好像鱼在水里头跃上跃下的,‘鱼在水里跃,人在世上闹’,人在世上就这么好像开玩笑似的,做了很多不聪明的事情,自己还给自己做辩护律师,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明明做错了,还自己给自己讲道理,所以人在世上闹,就在这儿闹闹吵吵的。‘不知为善德’,不知道做善做德。‘亏心把孽造’,亏心尽造很多孽。所以才说‘金银堆成山’,金子、银子堆得像山那么多。‘闭眼全都撂’,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眼睛一闭,腿一伸,什么都没有了。金山也不跟著去,银山也不跟著去,只有孽随身,那个孽障可要跟去了。‘空手见阎君’,空著两个手去见阎罗王,那个时候后悔也迟了。‘悔心把泪掉’,阎罗王说:‘你们现在哭也没有用,太晚了。’所谓后悔迟啊,你看看,行步龙钟,那有多苦!‘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痛苦?纵有千般快乐,无常终是来到。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你若是能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t& C' e3 R+ _

. S- K) M5 l$ q$ O+ ?& @/ x. I" k, o4 D* ^2 w
( R( t" J% }$ W: l* `+ f# r
这个老是很苦的,人一老就很痛苦,但是人老了更怕有病,生种种的病。头痛得忍受不住,或者眼睛痛,或者鼻子痛,或者牙痛,或者种种的痛苦。有了种种的痛苦,就生出种种的烦恼,所以这病也是苦的。可是病苦还没有死苦那么厉害,死的时候就好像活牛剥皮那么样地痛苦,活牛,你没等它死,就把它身上的皮给剥起来,你说那牛有多痛苦?所以生、老、病、死,这些都是苦。佛就因为见到生、老、病、死这四种的苦,所以发心修道,抛弃王位,了生脱死。
) M  E. J% t- @4 i0 ^
' X. o, b; ]8 z" ~7 F- N! t* Y% D3 M
( `4 u, }9 U+ B5 F/ G" v: O/ ^
又有爱别离苦,男女互相爱恋,但是有一种特别的因缘,必须要分开,这一种痛苦也是用言词说不完的那么多,这是爱别离苦,不想离,但一定要离开,这时候,你那难割难舍的这种情感非常地刺激,这叫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怨’,你不高兴这个人,讨厌这个人,你想离开他,到另外一个地方。可是到了别的地方,又遇到这样一个人,所以越是你所不高兴遇到的人,越会凑在一起,冤家路窄。本来想逃避这种的境界,一转身又碰到一起了,很奇怪的,这叫怨憎会苦,你越不欢喜这事情,越会碰著。又有求不得苦,你所希求的,所贪的,总是不能得到,不能满你的愿,你说这苦不苦?这是求不得苦。又有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阴就像一堆火似的,把人烧得颠颠倒倒、糊糊涂涂的,所以这也是苦。以上是八苦,若是再往详细来说,苦有无量无边那么多,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完。
9 v4 S8 L# E% C. K4 @
2 ?% m' M7 Q; t$ \0 C; h: o+ T' {0 l% y% v$ _% @* l' p
! h9 g, s! s& K5 W
‘集’,就是聚集到一起,聚集什么到一起呢?聚集种种烦恼的种子在一起,所以就要受苦。苦、集—集就是苦的因,苦就是集的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世间的法。苦就是从集那儿聚集而成,变成一个果。而‘道’就是出世的因,‘灭’就是出世的果。这四谛法是世间的因果和出世的因果。7 V" J9 I4 w6 y0 g7 b; V

8 `) k: j2 i/ p' Q4 z0 H$ C, C
, u# Q1 ?$ t) M) K
) b% P( `2 X8 I6 b  X* l" l佛最初成佛时,就先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转四谛的法轮。现在佛将要入涅槃了,所以又问一切的七众弟子,对这个四谛法有没有什么怀疑,如果有所怀疑的话,那么就要赶快问法、请法。所以我每天讲完了经,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没有,也就是这个意思,看看你们不懂的是不是已经懂了;若是不懂你再不问,那你永远都不懂了,所以你所不懂的道理,必须要赶快问。‘证决’是证明四谛法是真实不虚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出他的问题来问。所以佛说可疾问之,你要赶快地问,赶快地来讨论。
  U$ j  k6 j% J' g8 ?1 C# z, e! U
3 G' Z, z  c( g( f- T$ _; [( r1 t( ]8 {6 i0 F

/ t7 E3 }1 A- m" [( _' e1 @& T6 z& D我们要护持道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共同把佛的道场建立起来。大家都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归宿,所以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常在这儿,我若是常在这儿,我都可以去做工,在万佛圣城我也常常做工的。现在万佛圣城的十六呎观音菩萨就要开光了。这一开光,观音菩萨就放光,谁到那儿参加开光典礼,都能得到佛光普照。那么你若是没有去呢?只要有诚心的,那个光也可以照到你,只要拿出真心来就是了。今年万佛圣城的暖气也开了,接收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没有暖气的日子,今天开暖气,那么,每一个月大概就要用三万多块钱(美金)的燃料。今年十一月四日观音菩萨开光时,希望你们各位百忙之中都能抽空来参加典礼。另外在洛杉矶的这个道场也要把它整理起来。整理好了,若是来得及,或者明年春天,也可以开幕。
2 E2 I2 E  A, l2 J  l+ x9 {% c1 F1 q  {# I

3 P# Q- I( ~* r$ |
* z8 V$ w4 D5 P这可以说是一个求法的世界,因为我到外边,一方面给人家说法,一方面向所有的人来求法,所以也可以说是到各处去学习,例如去向马来西亚的大德高僧来学习。一切的事情你往好的想,就是好;你往不好的想,就是不好,所谓‘一切唯心造’,就是这样子。譬如万佛圣城那么样苦,闻居士到这儿,她就认为是乐。说万佛圣城那么样地乐,有某些人到这儿来,他们却认为是苦了,所以我们知道,这就因为人容易被境界转,而不容易转境界。如果我们人能转境界,就是不好的地方,也是觉得好;人若是不能转境界,好的地方也觉得不好。所以永嘉大师说,你若是得道了,‘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这就是一切唯心造的道理。
3 I- k% y! N4 ]0 b' M6 A" ]* @
2 h& c0 N; a( r3 m, C. ~% |+ I2 ]- @" y* k- ~

$ C, ?4 Z1 L5 S' u1 l% J你们心里有所怀疑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疾问之’,现在可以快点来问我。为什么呢?因为我就要入涅槃了,如果你们现在不问的话,将来是没有机会再问了,等我入涅槃之后,你们永远不能解决你们的问题,你们的怀疑就常常会有的。你现在若能以不失这个时候来问我,那么就能解决你心里所怀疑的这些问题。所以说‘毋得怀疑’:不要保留你们怀疑的这种思想而不问。‘不求决也’:你不求决疑,不求为你们解决有疑问的问题。9 ]! \# s+ n$ R/ W
. H0 H5 F* T7 O7 o1 y8 o# z. L
, H% ~* K& Q4 L" P

/ y& v7 h$ E% X‘尔时世尊’:在这个时候,世尊—佛。‘如是三唱’:像这样子说了三次。这是三番羯磨,说了三次所以叫三唱。‘人无问者’: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四谛法,因此没有人再来请问。‘所以者何’:这个所以然的理由是什么呢?‘众无疑故’:因为在当时法会大众的人,都没有所怀疑,心里所怀疑的问题都解决,所以大家也没有什么问题请问了。& ~$ d4 ^3 B1 i4 v6 a+ b/ ^
: L, k# `, l1 h) n
& f$ n* v7 j5 }# a; x+ X" l: z& e
# V; {  M* d# C4 m8 J. v$ c
‘时阿雀楼驮’: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佛的弟子,叫阿免楼驮,又叫阿那律,也叫阿免楼多,这些不过都是翻译上的一些小小的不同,因为印度文翻译成华文,每一个法师所翻译的音就稍微有点不同,字也有的不同,但是同样都是这一个人。这个人啊!你猜怎么样呢?他就欢喜睡觉,佛一说法,他就睡觉;要是不说法的时候,他就不睡觉。一说法,佛这一开口,他就睡觉了,沉沉入睡,入了睡觉的三昧。佛看这个弟子这个样子,于是乎就大骂一顿:‘咄咄胡为寐’,咄咄就是一种怪责之词,说‘你啊!你啊!你这个人啊!咄咄胡为寐,你为什么要睡觉?早你也不睡,晚你也不睡,一听法你就要睡觉。’然后下边又一句说:‘螺蛳蛤蚌类’,你就是海里的海螺,海里的小虫子之类的,或者是蛤蜊,或者是海里的海蚌、蛤蚌类,是这一类的。‘一睡几千年’,那个蛤蜊。蚌在壳子里头,这么一睡就能睡几千年。‘不闻佛名字’,就连佛的名字都听不见的。这就是说业障太重了,也就是今天闻居士所说的‘睡魔’,是睡魔来帮助他睡觉,而他也不愿意赶跑这个睡魔,也不愿意和睡魔作战,所以佛一说法,他就鼻息如雷的打呼,打得连佛说法的声音都给遮盖住,所以大家听不见佛说什么法,只听见阿冕楼驮在那儿打呼,打得声音像雷那么响。因为这样子,所以佛就骂他,骂得他生大惭愧,就站在那个地方不睡觉,一站站了七天,你说这诚心不诚心?我们这儿谁能站七天?他在那儿站了七天不睡觉,把眼睛弄瞎了,虽然眼睛瞎了,可是得到天眼通,开了五眼。阿冕楼驮他这个天眼是第一的,他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尘尘刹刹,一切粗细的事物,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就像看掌中的一个水果,那么清楚,丝毫都不会错的。那么,得了天眼通后,他就会观察前因后果,前观八百大劫,后观八百大劫,他都能观察这其中的因果。
( T5 a4 w+ q1 o' I4 v6 O% m: p) X0 |9 v1 L# k$ J
# ^9 _3 z2 {& {8 [7 b+ u

; e6 T9 o& H' ]5 z) `# C8 m阿冕楼驮翻详成中文叫‘无贫’。他为什么叫无贫呢?就是他永远都不穷,生生世世都是富贵的,他怎么得到这个果报呢?因为他在往昔是个农人,是在田里种田的,每天一早起来,就带著饭到田里去。他早上在家里吃,中午是在田里头吃中饭,因为如果回家里吃饭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他为了节省时间,能多做一点工,所以在田里头吃饭。这一天来了一个比丘,这个出家人是证果的辟支佛,一看阿冕楼驮的机缘来了,于是就向他化缘,化他中午的饭。这个辟支佛现出瘦而露骨,好几天没有吃饭的样子,人人看见他那个饿的样子,都生一种可怜心。他就向这个农夫来化缘,化斋吃。他说:‘我很多天都没有吃饭,你发发慈悲心,布施给我一碗饭吃,免得我可能会饿死了。’这个农人一看这人真的饿得很可怜,于是乎就想:我一顿饭不吃不要紧,我应该布施给这个比丘!于是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把他中午应该吃的饭,布施给这个辟支佛吃。因为他给辟支佛饭吃,所以以后九十九亿的大劫中,他都不受贫穷的苦,生生世世都有钱,都是富贵,所以叫‘无贫’。4 n' K7 b% x3 M' \; ^9 `; x
/ Y' d* |& L, m$ [

* K6 h# G3 T0 t( I8 H) J, s# U! d" W) q- R7 j0 N: `
这位无贫尊者在那儿供养辟支佛,据说还有这么一个感应,什么感应呢?他那一天没吃饭,供养辟支佛,等到晚上要回家的时候,就来一只兔子,这兔子往前一跳,就跳到他脊背上,不走了。所以他就驮著这只兔子回家,教他太太出来一看,原来这兔子变成一只金兔子,是金子的。他卖了这金子,从此就发达,因此叫‘无贫’。本来他还有很多的公案,现在只说一个大概,让你们大家知道供养三宝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Y% c4 t- l  i' _
. |* P8 n9 K' \9 X8 q& d- ^3 @
# m9 s. _, F' E& q0 B  j+ \
( r) G. C0 F' Z4 E1 x
什么叫‘辟支佛’呢?辟支佛就是证果的圣人。有佛出世时修行成了叫‘缘觉’,无佛出世时,修行成了就叫‘独觉’。独觉也就是辟支佛,具足叫辟支迦罗。这个独觉的圣人,你供养他一顿饭,就得到那么大的果报,所以在家人要供养三宝,也就是这个意思。这说起来要比你贩卖房地产都赚钱赚得多,比看风水那来得更快,所以这一点你们各位要知道,供养三宝这才真正的风水,真正走八字了。因此你们各位要明白这一点,不要糊糊涂涂的尽往那个末梢上去跑,一天跑了不知多远,结果还是白跑了。这位无贫尊者,就是这样子发的财,并没有人给他批八字,更没有人给他看风水,他自己就是字儿,自己就发达了。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供养辟支佛,所以就发达,以后九十九亿个大劫—那时间不知多长啊?都是有钱的,所以叫无贫尊者。
4 X# y+ |; b9 U' O
  Q( e/ {& X3 X5 c. V2 l; b3 @; c* Y/ Z6 ~4 z
2 Y- x3 i1 m6 w6 ^2 {1 |
这位无贫尊者他观察所有在会大众的心理。‘而白佛言’:对著佛说,‘世尊,月可令热’:修行得了道的人,他可以令月亮变成热的。本来月亮是冷的、凉的,他可以把它变成热的。‘日可令冷’:这个太阳呢?他也可以教它冷了。这是夺天地的造化,变化无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有神通,有神通他可以令这一杯茶变成火。你不相信?就是这样子的,你没有法子不相信。他就因为有神通,什么事情都可以改变的,移山倒海,洒豆成兵。移山,这座山本来是在纽约那儿,他把它搬到三藩市来,搬到洛杉矶来了。这一条小河本来在洛杉矶,他又可以把它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就是可以这么妙,这么妙不可言的。怎么样搬呢?你在洛杉矶有一幢房子不要了,把它搬到另外一个州去,到那儿造一个新的,这不是搬吗?所谓移山倒海,甚至也可以把海改变了,譬如这水往东流的,他也可以把它改成向西流。随心如意,变化无穷,只要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叫如意通。
6 d, V6 p; l2 k0 W, A
+ \2 ]' q$ x7 k) @# I) ~2 [8 Q% S
* w* |$ J3 X8 V8 m
; v) V1 y1 o# t4 b. E& k5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月亮可以用神通教它热,太阳也可以用神通教它冷,晚间可以变成白天,白天也可以变成晚间。晚间可以热,白天可以冷,所以神通是这样的。可是‘佛说四谛’:佛所说四谛的道理。‘不可令异’:没有法子改变,这是一定的,是决定的,这个道理是真实不虚,不可更改的,没有人可以改得了。‘佛说苦谛’:佛所说的这个苦谛啊!‘实苦,不可令乐’:佛所说的这个苦谛是真实的,这种苦可以改变为乐的吗?不可以的,决定就是苦的,苦得比黄连还要苦,你没有法子改变它的味道。‘集真是因’:集就是苦的因,集聚烦恼就是苦的因。苦呢?就是集的果。‘更无异因’:没有旁的道理可说的,苦就是苦,乐就是乐。聚集很多的烦恼,就会有苦的,更无异因,没有两样的道理。‘苦若灭者’:苦若是灭了,‘即是因灭’:就是苦的因灭了。‘因灭故果灭’:因为苦的因灭了,所以苦的果也没有了。‘灭苦之道’:灭苦有个道,要修这个道,你若是不修这个道,那么,苦是不能灭的。‘实是真道’:这个灭苦的道,就是真正所应该修的道。‘更无余道’:再没有旁的道可以把苦灭了。‘世尊,是诸比丘’:说这一切的比丘啊。‘于四谛中’:现在所有的比丘对这四谛法。‘决定无疑’:一点怀疑都没有,大家都相信佛所说的这个道理。+ n3 e( F+ ^3 A7 ]

- m5 e' E! U6 i% z# h
* e6 `/ I& ?; N/ n6 ?( B+ B& X$ Z. |; Y- Q8 l& c
三、断疑流通" C1 k! i; L3 j$ I+ X' L
- j# L& j+ A( @

% k0 e' B) v* E6 u* k1 p3 ]
2 b1 X/ D4 q7 h6 g6 p* L1、显示余疑
) t9 B8 n7 Y. o8 r7 x! y8 f1 M6 ]' h# X" u3 J/ f/ t! V

0 l2 s$ ~4 I+ K. W# |
/ m9 n! }* g0 [于此众中。所作末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5 f" B/ Y: u5 y9 d
' K4 k. }$ H1 L2 ~6 k+ b# s, A% f

/ `/ `5 ?1 H7 x! M& |2 |1 U) v
% l& C! l, }+ Q8 H0 }0 e% E; e; W证决流通这一分里边,又分出第二科,就是‘断疑流通分’,断众生的疑,而令众生生信,断疑生信流通分。那么在这一个‘断疑生信流通分’里边又有三科:(1)显示余疑(2)为断彼之疑(为断一切众生的疑)(3)为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
6 K* `3 c0 A9 X5 A: e: O% b
( ]3 w' u- V% Y! u1 X' r% O1 E7 W, {% i" A4 R* L8 t6 {7 `. _

$ ^% f& O0 a: ?9 F! m9 M‘于此众中’:阿冕楼驮说,这个法会大众里边。‘所作未办者’: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是修道人最后的成就。所谓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把你这个心制到一起,所有一切的事情就都办完了。你就是因为不能把心制之在一起,在一处,所以你什么事情也没有办好。那么所作未办者,就是修道没有修成,还差一点,还没证果的这些人。‘见佛灭度’:自己的本份事没有做好,见到佛入涅槃。‘当有悲感’,这一类人一定会痛哭流涕,悲哀不止的。
) Y# }% A' }+ N& O) C% f) D
% d1 ?  B, K* G2 p& t. K* k- {8 i& a; R/ o1 W8 U0 y

7 F# Y4 q+ k! Y+ g  `‘若有初入法者’:若刚刚明白一点佛法,就是证得初果、二果、三果的这一类人。‘闻佛所说’:听见佛所说的法,‘即皆得度’:他们都会即刻得度了。‘譬如夜见电光’:就好像晚间见著电光一样的。‘即得见道’:在这个时候即刻就悟道了,得到三果的阿罗汉。‘若所作已办’:这是证到四果的阿罗汉,这叫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所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不必再来做人,了生死了。初果、二果、三果,生死还没有完全了,等证得四果阿罗汉,见、思二惑都断了,也没有见惑,也没有思惑。没有见惑,就是对著一切的境界,都不会被境界所转了。没有思惑,就是心里没有妄念,什么妄想都没有了。说是没有妄想,但是只是粗的妄想没有,细的妄想还是有一点。
: [6 |4 Z$ B: h
" h% p! c3 U4 \9 K; D3 u% I" a) J/ P0 g: ?2 g: u; J

" ?- e4 t/ K2 H2 ^什么叫见惑呢?见惑就是对境起贪爱。境界来了,就生出一种贪心,或者爱心,迷恋这个境界,对这境界不明白。见著一个什么东西就贪,譬如见著这录音机,心里就想这录音机真好,它录下音就会说话,这真是一种妙,是一种物质的神通。我若是有个录音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多好!但是录音机要用钱买,可是想买录音机而没有钱,于是就打了妄想,我去偷,去打劫。打劫为什么呢?就为了买个录音机。那么这就是迷了,对境起贪爱,起出一种贪心和爱心。对物质是这样子,对其他一切也都是这样子,都是见著境界来了,就生出一种贪心和爱心,生出一种情感来,这样对境起贪爱,就叫见惑。4 S- m& l) f/ ]* e& N0 ~
& P- @7 r) K) @& g

, T4 _0 @6 C5 v# a
& O# ^! c' y2 G0 k# j- V什么叫思惑呢?思惑,就是思想的迷惑,思想的不明白。思想不明白,就迷理起分别,对理论不明白,于是在理论上生出种种的分别来,这是这样吗?不一定。这是那样吗?或者又不对。在心里头想来想去,总是有个分别心,这就叫思惑,迷理起分别。- I+ z% e) Q% n2 r

4 X0 u& R- Z* Z& J" G+ K* R; l) V+ X: H$ J* \
+ ?" x  S" H$ L9 e
初果断了见惑,见惑有多少品呢?有八十八品那么多。思惑呢?有的说九品,又有的在教理下说有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另外还有尘沙惑,尘沙惑就像虚空中的尘和沙那么多,这太多了,细得没有法子计算。在我们的一念之中就有九百个生灭,有九百个生死,所以尘沙惑是计算不出来的,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有微尘那么多。这尘沙惑,也就是我们心里的妄想、念头。不是想这个,就是想那个,想得不知多少,在那个微细微细的地方,你还觉察不到时,那妄想就生出来了。等证得四果阿罗汉,见惑、思惑、尘沙惑都断了,但他只是断了粗的,那个微细微细的还没有完全断。所以这叫‘所作已办’,也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他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所以生死了了,了生死了。‘已渡苦海者’:已经超越生死的苦海,到了涅槃的彼岸。‘但作是念’:但是这个四果的阿罗汉,他们还有一种念头,就作这一种的想法,‘世尊灭度’:世尊为什么这么快就入涅槃?这太快了,这么快就入涅槃。若凡夫呢?就痛哭流涕。二乘人呢?也就是证初果、二果、三果的,他们还有点舍不得佛入涅槃。而四果阿罗汉,就只说佛为什么这么快入涅槃,他们就不是那样悲哀,也不是那样的著急,他们真正是有点定力了。所以只说‘一何疾哉’:怎么佛这么快就入涅槃了呢?就这么说一说。这一段经文是阿冕楼驮对著大众说的。
. S: ?" t/ E% z6 Z, a" {! V& N1 [1 w8 ^4 d

3 r7 A3 d. Z$ o4 g  F8 v# \2 K) Q2 h% Q+ u) p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最大的法,你若是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总是由有生以来到老死,迷迷糊糊的,也不懂得真理,也不懂因果,不承认自己在往昔做得不好。不要怨天,不要尤人,不管谁呀!都要认命。以前我对你们说过:‘认命要知足,烦恼一概除,声色也不好,名利更不图,瞪我没看见,骂我把理服,打我忙跪倒,光笑不会哭。’你光笑就可以啦!‘人间也未有,世上找不出,西方真衲子,怀揣摩尼珠。’你看,这多好!1 ~1 ?* }  O8 x4 G* D" c

! f$ Q9 ~* t$ u  K) H; Y8 I) }$ D% u4 A$ e, t
# I5 M; j9 T7 M; j2 \
2、为断彼之疑/ ?& H+ @/ Q( |9 E. A# }4 U

& r, t  i" z0 f  a
( e' u1 X( K0 s
: d7 w+ J; z# \% X) i4 A阿冕楼驮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5 L' ~) n6 D: \8 u, @3 F' T# \, |1 R( G* W" s, d

! i4 _8 O6 A2 |% p1 F6 ^
7 U7 Y4 ?* a  E& ~1 A6 [‘为断彼之疑’,就是断所有人的疑惑。+ d* ~2 Q$ V. l) o) L

- z& L- k& b; u$ F' t! L! S$ g2 t' |, i2 x
& K  d, s) T. s8 s1 W3 n
‘阿冕楼驮’,你们各位都知道,就是欢喜睡觉的那位尊者,因为欢喜睡觉,被佛骂了,骂得他七天七夜不睡觉,所以眼睛就瞎了。眼睛瞎了之后,就得到天眼通,成为天眼第一。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好像看掌上一个庵摩罗果一样,所以这位尊者是天眼第一。前面这一段经文就是他说的。‘虽说此语’:他虽然说了前面那么多的话,而在大众里边,也‘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他们这些法会的大众,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和式叉摩那尼等等,都明白了四圣谛的道理。‘世尊欲令此诸大众’:但佛想要令在法会的大众。‘皆得坚固’:皆得坚固的信心,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明白这四圣谛法,真正明白世间的因果—苦、集二谛,和出世的因果—道、灭二谛;明白了世间和出世的因果。‘以大悲心’:佛又用平等大慈悲的心。‘复为众说’:又为他们大家来说这个法。‘汝等比丘’:说你们各位修道的人,用功修行的人。‘勿怀悲恼’:我现在要入涅槃了,这是最后为你们说法,可是你们不要悲泣,不要生出一种烦恼。‘若我住世一劫’:假设我在世间住世一个大劫那么长的时间。‘会亦当灭’:会,就是等一等。等一等还是一样要灭度的。‘会而不离’:我们聚会在一起,要是不离开,不散这个会。‘终不可得’:这是没有办法做得到的。一定是有聚就有散,我们现在聚会到一起,到时候也就要散的,所谓‘没有不散的宴席’。‘自利利他’:你要对自己有利益,也要利益其他人。1 f5 _" P& L" l+ D2 Z
- Y+ k8 |% U" d# D- N5 F3 {

, c5 w" K# e! X) B( J. {
0 I7 v* k1 d9 V3 g. W我们修道的人,要这样想,只要能利益其他人的,我们尽量去做;至于自己有没有利益,那不要想它。你自利利他,就是行菩萨道;你若专利他而不自利,这就是佛道。佛是只知道有其他人,不知道有自己,所以他才成佛的。我们学习佛法,要学佛的精神,所以要先利益其他的人。自己有没有利益呢?不要打算,这样子才是真正修道的人。好像某某,天天在万佛圣城利益其他的人,他把自己都忘了,但是他还是一样要往好地做,谁买一点果汁给他,教他喝一点果汁、可口可乐啊!他说:‘你要教我犯戒啊!’他就是不喝,他这个样子坚持戒律,就是修行,一点一点的上路。这都是我骂出来的,骂得他愿意守戒律了,若不骂,还不会这么坚固,所以还是多骂几次好一点,他若说:‘我受不了!’要跑,没有地方可跑的,跑不出三千大千世界。
. w: w" H% p2 W6 o8 t1 O: l* X' i/ M  L* `, v% G

$ f: n8 p5 a; j* e( C
( r2 x' `# }- \. T. w‘法皆具足’:你若能自利利他,把自己忘了,那不管什么法都会明白,都会成就了。你若尽想自己,一天到晚自私自利,就一天比一天愚痴,一天比一天不明白道理。所以法皆具足,就是要自利利他。‘若我久住’:佛说,假设我久住在世间,‘更无所益’:对人更没有益处。‘应可度者’:我所应度的众生,已经都度了,我所要教化的人,也已经都教化了。‘若天上人间’:或者是天上的天人,或者是世间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皆悉已度’:我都把他们度完了。‘其未度者’:我还没有度完的,‘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也已经都种下得度的因了,种下这种种子了。‘自今以后’:从今天以后,‘我诸弟子’:我所有的弟子,‘展转行之’:你们要互相教化,互相劝勉,互相修行。展转的一个传一个,一个传一个去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这就是佛的法身常在这个世间。‘而不灭也’:就等于我没有入涅槃一样的。我虽然入涅槃了,但是你若能依照我的法去修行,那也就等于我没有入涅槃一样的。& B( _& M. s- `' l

; N& T: k- \7 b3 V4 M) P' x$ o9 S* W

' x' c! w. j$ ?0 M* R& |人若常常胡思乱想,想得太多了,邪魔鬼怪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你里边没有邪,外边的邪就进不来,你里边要是干净了,那些邋遢东西也进不来。所谓:‘没有内虚,不招外感’,内里头若没有病,外边的病也进不来的,因为你防守得很严的,外边的贼它进不来。那么就因为你尽胡思乱想,所以就招来这种邪啊!鬼啊!上身作怪,所以种种的问题就发生了。因为这个,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心修身。正心,就是不乱打妄想,不想不正当的事情,那么鬼就不来了。好像有一个喂猫的碗在这儿,那么很多苍蝇就会来吃,因为它逦逦。若没有这个猫食的碗呢?那些苍蝇就不会往这儿落了。所以内里边有什么,外边就招什么,这不是从外边来的,而是你内里头请它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正心,然后诚意、修身。如果不打那么多妄想,什么鬼也都没有了,这一点是很要紧的。
9 I2 I3 V! [, O) {0 r& E8 e( ]8 |3 }; ?0 Q
2 ?# R0 v- R- a$ `2 [" H
/ F8 R& _, U1 @! a- X9 K( z4 a
人若不是光明正大的,想在佛教里头或者抛砖引玉,或者混混骗骗的,尽欺骗人,那么,将来都会受果报,因为邪里邪气的,很不正当,所以将来都会被鬼迷的。邪道,就像茅山,专门念邪咒害人的,又好像喇嘛有一种咒,他一念这咒,你七天以内就要死的,这都是邪道。# A: P8 W7 U  X# ^0 |; j0 Q

$ B4 |: t' n7 D+ K, Q* e
; Z) ?* I9 m" }6 v& E
4 \. C" Z5 R% D3、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1 w2 f7 V( m7 W
' j2 i/ p5 _2 E5 n/ _" n5 _  r
8 @6 o6 {# Y( G' C& x" @0 a$ \9 t! [

$ Q1 i/ H, g. @: [' ]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4 j0 t4 `2 R7 |0 R+ ?: k1 ^0 R8 C. W5 }; K
1 M' [0 t: v! p& M+ b& i
* B% O7 h7 R5 g; }
这一段经文,再说一说有为的法门。有为的法门是无常的相,是不究竟的,是虚妄的。所以说‘一切有为法’,有为法,是有所作为的;‘如梦幻泡影’,就好像作梦,是虚幻的,好像水里的泡,又好像影子,又好像露,好像电似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该这样看。这都是无常的相,不要执著它,不要为了这个无常的相而颠倒,也就是不要为这个假相而颠倒。
2 o& I) x- I1 x8 e4 y8 e% E, x
4 C7 \% o: A  C% I, z  ?2 C7 a7 H# B1 R2 S& ?" N; `% L
4 V- a6 k4 [2 y; h% y  g4 M
‘是故当知’: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应该知道,这个世间的事,‘世皆无常’:世间的有为法都是不常的。‘会必有离’:既然是不常的,它终究有一天是会散的,是要离开的。‘勿怀忧恼’:所以现在你们知道我将入涅槃了,你们不要忧愁烦恼。‘世相如是’:世间的相就是这样子。‘当勤精进’:各位应该精勤而不懒惰的向前精进。‘早求解脱’:不要不拿它当一回事似的,应该早求解脱,越早越好。‘以智慧明’:以你智慧的光明。‘灭诸痴暗’:破灭这一切的愚痴黑暗。‘世实危脆’:这个世界一切的有为法,实实在在都是很危脆而不坚牢的。‘无坚牢者’: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不坏,永远不变的,一切事都是不坚固的。
+ V8 s" R0 Y: o, d2 }$ X+ e! n0 w/ u3 L# t6 \: Q; L

$ ~, y& s0 E# m) w5 O) R/ P0 k  p% M" q1 g+ i5 L! @
‘我今得灭’:我现在入涅槃。‘如除恶病’:就好像没有了恶病似的,把一切的麻烦都没有了。‘此是应舍罪恶之物’:这个身体,早晚是应该把它舍离,这是造罪业的一个东西。‘假名为身’:给它取一个假名字,叫做身体。‘没在老病生死大海’:这个身体,沉没在生老病死苦的大海里边。‘何有智者’: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得除灭之’:有智慧的人都会灭除这种障碍。‘如杀怨贼’:这也就好像什么似的呢?就好像把仇怨的贼杀了一样。‘而不欢喜’:杀了仇怨贼,有什么可欢喜的呢?不值得我们欢喜的。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是个假的,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执著它?为什么要为它而造罪业,而放不下呢?这个怨贼啊,你把它杀了,也不值得欢喜,为什么呢?虽然是把怨贼杀了,但是也都是犯了杀的罪,这不需要欢喜。可是另一方面你把怨贼杀了,没有怨贼,这又值得你欢喜。所以‘而不欢喜’,而你能不欢喜吗?也就是我们的病好了,你能不欢喜吗?本来病好这也是平常事,不需要欢喜,但是人多数被境界转,所以病好了,就觉得很欢喜。那么在没有病的时候,他不知道有病,所以没有欢喜,也没有一个不欢喜。那么病好了,还是应该这样子,也没有一个欢喜,也没有一个不欢喜。可是多数人都被境界转,遇到这个境界没有了,就觉得很高兴。
6 _& x# P* D8 N6 A
0 q" p+ O6 L. O; x  t) l" ?
, z6 x  _. N; g/ O1 Y! |  t% h( s+ g0 F
四、嘱付流通
( }' N1 V& U, ~) d* @3 |& k  ?, t8 H

( Q. W+ N* ]$ V' K( m; q) Z6 f6 q1 E# \2 e. @( M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 b7 M5 P7 ?" Z6 i. R; p/ z6 z1 v9 ~, a8 ?' t+ `1 R, j( [

# L0 l( X$ I  `" I" l9 A) K& R2 ~/ Y& x7 B/ [# s' L# L7 U
第四是嘱付流通。嘱付;就是告诉大家,要流通《遗教经》。% {  |. N7 K" G* `7 E
8 u: g6 Y* K% x: M9 e' }  ~- r2 s
& \0 T% d1 i; d4 D; m
: g9 a0 a! x, k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你们时时刻刻都应该一心。‘勤求出道’:时时刻刻一心都要修行,都要勤求出离世间的这个道路。‘一切世间动不动法’:这世间的一切,无论是动法不动法,就是世间善的、恶的,一切世间的法。‘皆是败坏’:世间无论是什么法,都是不常的。‘不安之相’:时间一久了,都有生、住、异、灭,这四相的变化,所以不是永远平安的一个样子。‘汝等且止’:你们各位比丘现在应该停止。‘勿得复语’:不要再讲话了。‘时将欲过’:时候就要来到了,就要到半夜的时候了。‘我欲灭度’:到半夜的时候,我就要入涅槃了。‘是我最后之所教诲’:这部《遗教经》是我最后教化你们各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的一种法门。, a5 N- e  u+ }2 [* w3 l' f# ~: q

0 g3 O+ W( ~0 Y
3 v2 Q" ]( @, |  s7 h! f4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01:53 , Processed in 0.09426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