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2 20: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要溶解几分。但自己不修,光凭死后超度,就想往生,没有这样容易的道理。
8 T; ~6 L8 P# D/ o2 } S2 E
R6 @0 x0 f7 `400.往生西方一定莲花化生,如果往生其他佛土,是否也是莲花化生?
4 j% f5 i4 I5 w1 q; H) M9 k
1 w, t, ^* d \1 \7 |4 x/ N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世尊的佛土,人都是胎生的。其余的可以类推。
, Z | u1 H, m
; ]. v% P, q# I; q2 m. D401.地藏菩萨度众生,是度往西方,还是度到其他地方呢?) ^$ L4 e6 k& b5 q/ ?
. I( R' l- S* n% @随众生的愿望,不限于西方。
% x. S- B; R H9 {: ?# r : X2 ~2 E' ?* s. ~
402.莲宗初祖慧远大师,得念佛三昧,在定中看见佛,又看见先往生的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人随从在阿弥陀佛的旁边。西方众生莲花化生,形貌没有差别,为什么能认出他们呢?
& ^5 `( p6 B- ?+ q: G ' @! ~; \3 x" B6 }6 k$ O5 I
虽然形貌相同,但都有神通,怎么会不认识别人呢?形貌相同,但又可以变现形貌不同。+ L/ g& {9 @7 d& P4 _
8 ?5 m2 [! g3 y6 y/ Y
403.娑婆世界有国界及十法界,极乐世界也是这样吗?
2 ^, P# Z+ O! u4 l$ ?6 e2 `8 D ! d6 l1 m( M# ^
极乐平等自由,世界大同,只有阿弥陀佛宣教,没有分疆立界,只有四圣,没有六凡,虽有人天的名字,只是顺从我们的习惯方便罢了。+ z3 n. V* C! _$ ?
8 H/ ~7 o. r4 s0 u
404.净土法门以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如果大家只管念佛,不去研究经典,不懂佛法,那么大家就‘各人自扫门前雪’了,将来还有谁来弘扬佛法呢?连净土法门也没有人知道了。
; q- R( e0 x1 Q# r& C' ^ . _3 x. d! M) l( \( {8 R
无量寿经说往生正因是发菩提心,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弘誓愿,还要守戒,作十善业,孝顺父母,至诚忠信等等。观经主张慈心不杀,严守戒律,读诵大乘经典,理会教义,相信因果等等。弥陀经提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以上三经,是净宗的根本经典,并没有教人不研究经义。本宗更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即求生莲邦的目的为了赶快觉悟,回到娑婆,普度众生,根本不是去自求享受。众生根器不同,有些人不能研究经典,只要一心念佛,也能得到自了。2 n- n' K2 K% `
: r T, |) B7 d! \6 ~1 P* e
405.我们众生业障深重,念佛往生这样容易,佛陀为什么还要说出其他许多法门呢?
' z0 v- n9 S6 ^# n" e- f- c
' P% N! G, O. W饮食口味,各有不同。有什么样的众生,就说什么样的法门。
, F5 F8 f+ f8 A
( i6 n# w$ D; @2 N7 [1 K406.念佛往生西方,如果念其他佛是否也能往生西方?6 @7 i9 L( K/ l( y% x, }
7 H9 [1 Q! `3 _/ C* W6 E: u& D2 t) Q H种瓜不能结豆。
1 x8 d* [7 u* A% I- ^/ t3 N
4 d1 a. W4 i! A; m4 h407.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应该是指愿力第一。世自在王佛是给阿弥陀佛授记的佛,为什么愿力反而比阿弥陀佛少呢?
w, L' l6 D# X# x9 y! d" l ' D# u M, S: T! C
阿弥陀第一,并不仅仅限于愿力。愿力大小,并不受师生限制,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弟子胜过老师是常事。
5 N+ W5 k! h" G, D' x / l# x/ X2 T, h. @
408.禅宗不念佛求生,也有很多证得了果位,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呢?0 j. h1 L. J7 ~
* n/ F0 l& G2 F/ u' [: S# P5 s! _证得最高果位的人,就没有来去了。但没有到达这个境界的,就有来去,或者七返人天,或者一来不还。证得无生果位,十方世界可以随意来往。 u+ `# \8 m! m" d( S3 A9 o3 Q$ X: q
* p+ ~, X4 }) \$ @
409.学其他法门,功夫不到,不能证果,也能带业往生吗?
G& I7 j* m/ ]& i2 ^* E( L. G
# @3 ?0 N8 ?# ?1 U) n d带业往生是净土宗独特的地方,其他宗不能袭用。若问能否往生,不种这个因,哪有这个果呢?
% f4 U7 R6 J* Y6 t" a# P% a: A
6 w6 r! L$ v8 M9 n3 _4 O4 \& \410.我们对念佛往生,都深信不疑,为什么经上说是难信的法呢?
, q' T2 E+ u+ f- b& ?
/ m; n8 E/ D& f1 q; j多数人对于深奥奇妙的事,往往要理解后才会相信,净土法门是佛果境界,地前菩萨尚不知其所以,故说难信。你们听经多日,已经初步明白道理,所以能够相信。* \6 `! ~: v5 L7 g$ \
* c* J. x u- _5 A/ o* e, r% z8 w( l: I411.平时念佛,已得三昧,临终忽遇十种恶缘,不能念佛,这个人后果怎么样?. M5 N3 x7 | w% G. v; d J
; L( ^( O, E. H果然得到了三昧,虽然遇到恶缘,来不及念佛,但他的心识不会颠倒,未必不能往生,即使不能往生,仍生人天,福报就会非常深厚。
H, Q5 a+ y2 z8 u! `
$ A. T' q2 E9 f7 J9 B6 R y$ m412.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各大菩萨,都是等觉,十方世界随意来往,为什么还要往生极乐呢?( \. f$ X/ z, N% J2 k
& h: t+ h$ I2 `
作一个示范,劝化众生。# f ^2 ^) J" ~( [5 i& ^% B( S
3 L/ E: Z: Q# Q% \3 ?3 V) S
413.弥勒菩萨,也是弥陀法会中的听法弟子,为什么不往生极乐,而住兜率天呢?2 a* n, D' W0 K8 R
0 K$ B: W$ k. i3 Z D" V
受释迦牟尼世尊的嘱托,将在娑婆世界成佛,普度五浊众生。
C8 K! n0 C/ { C/ Y
% M! a: c% u$ c& N414.念佛必须万缘放下,是不是心中之愿也要放下?
, `( ^1 Q: Q0 y
, z# S* k& b1 J& O% V$ U念佛万缘放下,是排除一切,专注一境。专注于什么境界呢?就是念念都是信、愿、行。放下万缘,是说放下世缘,并不是放下信、愿、行。也就是凡情皆空,而大愿不空。没有大愿,又怎能往生净土呢?更何况再回娑婆普度众生呢?若放下大愿,等于取火而不想有光。如果单提念佛,不提信愿,那就同禅宗照顾话头,不是净宗了。1 M6 A- \0 C, Y. P; u
1 u' J9 s, X9 }7 A h: e. q9 o0 `
415.平素念佛虽然有恒心,但临终心中朦胧,又没有助念,能够往生吗?+ A3 h, I9 S/ Z
) T+ A/ L' L' g, o3 y7 ?; C5 g
朦胧就是昏沉,临终要正念分明,才能往生。预防昏沉,还是助念,要有助念,家庭佛化又是先决条件。' u8 I: u* q. `6 n6 R: l2 u
: v! X) E( A' A- D; {416.大声念佛和心中默念,功德有没有差别?4 u6 h& w6 L. J
@' a& b* x2 Q3 T* e8 k8 f! D0 r* {; e
大声除昏沉,并且能使别人听到佛号。默念容易入定,不影响其他人。各有优点,采用哪种,要看具体情况。- f; u/ a& D1 r+ Q0 Y- @8 \9 {8 j b
+ J# H/ ~( O; q5 s3 N/ x8 T2 n
417.经上说,念地藏菩萨圣号的功德胜过其他菩萨名号万倍,那么早晚课诵,是否要念诵呢?
' K; S# f# t7 P0 Q2 e5 P* J9 ] * I3 U( X/ ?( m* y+ e! z& I( \; X
你如果是专修净土,就要把地藏菩萨的圣号放在功课以外念。因为修持一种法门,就必须依法而行,不能任意夹杂。
- d- a1 N: |4 I
+ h- A P: j0 ]418.无量寿经里说法藏比丘,听世自在王佛讲二百一十亿佛刹,说法时经过千亿岁。当时法藏比丘,虽行菩萨道,但还是比丘身,为什么有那么长的寿命?) ~. N+ Y3 O5 d+ o4 f5 t; Y5 Y
6 K9 C9 | k- O9 E6 s( k/ S一念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经上说:‘如来正觉,智慧难量,没有障碍,能在一念之间,住无量劫,身和六根,没有增减。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定慧,到了最高境界,在一切法里,能够运用自如。’因此,虽说过了千亿岁,实际上只在一念之间。法藏比丘虽然还是比丘,但承蒙佛力加持,也能在一念之间住千亿岁。有一个黄粱美梦的成语,说一个人做了一个几十年富贵功名的梦,但醒来时火上煮的黄粱还没有熟。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类推。& P% n, u q0 p! a
a7 g" e3 @2 {. f0 X+ F
419.《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应怎么解释?- T: p Q+ N: s! A$ `* k
1 P- p: u n4 [7 g$ L# X
这个‘小’字不作‘无’字解释,要作‘多少’的‘少’解释,就是往生因缘,不可以是小许善根福德,不能存有侥幸心理。7 M; X) r0 [+ F3 _, W
- J. X9 \1 P; ~( b) q' s# A
420.诵经念佛行善,的确有无量功德,可以消灾解难。但为什么大阿罗汉目犍连,不能避开灾难呢?" F: ^2 L$ N* N
1 Q9 P( F4 ]- n q8 a0 U) j
灾难是苦报,必然有前因。消灾可分为灭尽、转轻、制伏三种。先说第一种,有一首偈子说:‘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就是说业尽情空,觅心尚不可得,罪还从哪里生起来呢?没有罪又怎么能生起灾难呢?再说第二种,《金刚经》说:‘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此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第三种即是诵经、念佛、行善,心力很猛,能使识田种子不再生起,例如普门品中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