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2 20: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教人去作梦。念到一心的人,醒时能作主,梦中也能作主。如果梦中进入欲尘,是梦中不能作主。梦中不能作主,死时就更不能作主了。
* v8 `/ M- L$ u+ [+ | : f, x1 z4 j) [- [3 x/ ]
452.我听人说要消除业障才能往生,又说带业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n1 r& k8 I0 X- e
% L8 p: e1 P- K C& A5 a; E# a
净宗三根普被,有业尽情空而往生的人,也有带业往生的人。必须依照经典去做,不要听人传说。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带业往生,经典说得清清楚楚,还用什么怀疑呢?* M! \. h$ R; |, U, _5 E
( I$ s) a' ]0 @- Z4 T4 }7 {0 ~- Y
453.不能做到一心不乱能够往生吗?
4 b. Z% H' t0 n+ v
$ @- t4 y6 Q; i: q往生分九品,且有边地,一心者就生上品,其他就按程度分出各种等级。但要往生,就要作最有把握的打算,所以要向上品看齐。( y6 ^0 U/ d6 X- B
9 K, h! t7 [* a Y
454.爱不重不生娑婆,有爱就会障碍往生。但如果断绝情爱,世俗人就会说你太不近情理,怎么去对待大家呢?( {& p. ~; p% B; Q, e
# m" ?) \( Y) O3 L) H( W1 A
‘爱不重不生娑婆’这句话中的爱是讲的私爱,是小我范围的爱,有这种爱,就有欲望,就永远也不能摆脱生死轮回。佛教讲慈悲,慈悲是本性的流露,把小我的爱变成了大我的爱,正是洒向众生尽是爱,与今天讲的博爱有点相似。既然走上了学佛的道路,就不要再把自己类同于凡人。世人不能摆脱小我的爱,就只能永远在生死海中轮回。但学佛也并不是不近人情,学佛者对家庭、父母、子女、国家都要尽自己的义务,表现出自己的爱心。这就叫做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不相分离。
$ u1 b4 R7 u9 \8 m. j, {% @ 5 v9 Q1 r# ~8 s2 ], F6 l" p
455.听说往生净土,神识是从顶门而出,是不是可以先开顶,临终往生时就比较容易呢?
0 Y+ j: d- `) } v& G4 O
6 \0 W: e* J- Z# c7 s+ ?先开顶门,密宗净门有这种办法。虽然开顶,久而不修,顶门再闭。修法时三密齐备,若有干扰,必将法身修起,观想持咒,都有次序,很不简单,不如净宗单刀直入。学佛学到深处,法法都能互相融通,不要起分别心。但法法都妙,不能全修。如果念佛念到临终佛来接引,怎么会用担心不开顶门呢?
- u) _' a* E4 @; M& `
# f9 j/ w' R4 C0 l456.了生脱死,一生成就,是不是只有念佛一条路?1 c, L! M: M2 W8 T3 E! @
7 y# S0 r1 ~. u- E2 N5 O4 `$ n
禅、密都可以一生成就,但实行起来很难,有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能出离。净宗九品往生,高低都能成就,而且凭借佛力接引,不担心会走歧路。正如古代大德所说:‘万修万人去。’
% q, `7 X- t9 o2 m9 c' j, [, K
2 f4 i9 t G4 B5 o" ^0 Q1 K457.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是不是就叫做一心不乱?
& S/ H4 {3 J# K
# y' W# }1 A) S' Z% n念和听都清楚,是修净的一个办法,是求一心的正途和前因,一心不乱是修得之果。圣号和念心如果能够针锋相接,不再摇动,就是专一了。要知道功夫浅的人,虽然念与听都很清楚,但不能保证不起其他念头。, h- B0 W# x3 u/ e/ N$ _! [
# T) [7 ^5 v# m# I& r458.没有皈依三宝而念佛,效果怎么样?
! w3 |* L1 \3 e' h
d- r T/ {2 Z# A既然念佛,就是从内心里皈依三宝了,当然有功德,如果有机会,从仪式上皈依更好。仪式上的皈依,主要是能使自己从思想上真正认为自己是三宝弟子了。但是,若不能从思想上约束自己,仪式上的皈依并无作用。若从思想上真正约束自己了,没有条件实行仪式上的皈依也是不要紧的。
* c% _# @' E7 Z$ a
; n K) U+ c, M; {" a7 q" Q459.念佛前要作什么准备?' D+ F3 S9 Q! u. @
, D& a8 N8 d" V- R' {不用什么准备,只求至诚清洁,随力随分焚香供花就可以了。
) {# @0 F, x/ c1 w9 T
6 w- S$ a: ~' W; R. f* F- Y460.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包尽了八万四千法门?
; y" G; |/ F2 H, u3 i7 [ 8 c8 A- Y; E* h# H |4 h
修行的工具,不外乎经文、咒语、佛号。经是贯穿的意思,就是说贯字为句,贯句为篇章。一个‘阿’字便是一切字的种子字,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字就没有一切经典了。咒是秘密真言,六字洪名都是梵音,没有翻译,即使一个阿字,就有息灾、增益、降伏、摄召的用途,合六字就更多了,是最简最真的咒。佛号虽多,但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古德说念这一个圣号,就等于念一切佛的圣号。修行的办法,可用止观统一归纳,念佛忆佛,即止即观,善念的人,不求离外境,而境自离,善忆的人,不求止内乱,而乱自止。不必作各种观想,不必修各种禅定,念到一心不乱,即能彻底解脱,不到一心不乱,也能九品往生,所谓‘不用三劫修福慧,只凭六字出乾坤’。所以说一句佛号包尽八万四千法门。还要提醒的是,这是赞叹净宗的殊胜,不要去排斥其他法门。
% [' q6 C7 F& f# Y$ i 9 [" g* H, g4 u, z/ X, g
461.念阿弥陀佛有结手印的方法吗?
6 C, L% k7 g7 z! h8 A7 W) N ' k# d- X3 U$ @& p; h
两手都以大拇指和食指相接,作一个园形,掌平手心向上,右掌加在左掌之上,两园相靠。样子与定印相似,但有圆圈。; B* d- s& ^" j: C+ D s& O: C4 v
4 Q, ^8 E5 k0 Q
462.念佛是净宗,念咒是密宗,听说净宗也要念咒,为什么不净密双修呢?: E# `" G; z6 c; q) P" f) \7 B* G
+ M" w$ c, Q1 C7 h' @( t8 y6 ] W$ ?% v
密宗法门很多,如果杂修,就不能专一。念佛一法,亦禅亦密,但要依教奉行,不要自作主张。1 `* H- p! V! O
4 G: o2 q6 F' _0 C3 B. R& M; w: T463.净宗以念佛为专功,如果再念咒,不知是否破净?+ i9 q. ~ p6 @6 Z, K6 O2 H
$ f" k: \6 ?2 z+ ]2 w
咒类很多,各有专用。修净的人,念往生咒,是古德定下来的,当然可以,如果夹杂其他的法,就会受影响。
9 a# r" }# |% l
- Z, W* J/ D0 ]464.《楞严经》中说:‘持咒临命终时,十方国土,可得随意往生,更不堕落。’念佛往生与念咒往生有什么区别?
$ l& v ~0 d" p: M6 {' C
" S, u7 U1 h& x% P3 ]初学佛法的人,不明教理,就要有个下手方便处,学哪一宗就从哪一宗下手。明白一宗后,再研究其他宗的书籍。你既然修净宗,就要先把净土三经贯通,疑问自然就少了。《楞严经》是禅宗经典,内容深奥,不是初学所宜。十方国土随意往生,不是你的境界,老实念佛则总有一天会见到本来面目。7 S) c% }6 B0 s5 ?; c8 v# I
% p5 K- t: W0 n+ T
465.修净土的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还是供养阿弥陀佛像?1 S) P. c0 O9 f# \9 \
1 k2 ~8 K) f: l! _0 A: Q2 N
两者都宜供奉,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本师,阿弥陀佛为净土本宗。如果地方狭窄,就只供奉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为净土本宗,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供奉他,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就是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心,等于已经供奉二尊。
/ j% ?5 N- O/ i+ O% X3 K, N
4 q4 M. [& q9 W, y8 Y3 a& x466.佛说净土法门,是哪些经典说的?
; m/ D$ z- M6 @' k
$ a" D. x; }- y- E: r净土一法,在经中有专说和散说。专说就是净土三经,散说见于各种大乘经典。$ l; Y6 @% v* d4 w6 n6 P
: S& q9 P9 r& u$ V) p* Z467.助念人数少,中间休息时可用答录机暂时代替吗?
1 J5 P" g0 J" U/ n$ P" W2 o T " f- A5 n7 R# t4 N" i$ n) a2 J, K
这个办法未尝不可,但以不使往生者知道为妙,他一知道,引起分别心,就坏事了。
8 A& u! s% Q! W: k
/ S2 u5 C3 G$ K" ~468.我家建立一个念佛道场,早晚课诵都念《阿弥陀经》,没有念其他经典,是否可以?
) I5 `: D/ S) x6 j( N 4 |4 g9 |1 H1 r. b ~6 R5 ]" W
家庭念佛道场自然不能与丛林、寺庙相比,既然是自修,早晚课诵可以自定,如果专修净业,诵《阿弥陀经》就可以了。但开诵和结束种种仪式,如回向、礼拜等等,还是要如法进行,否则就欠庄严恭敬。' w$ `/ U2 c& d S- D
) { D9 G' m8 [$ Z: c# p/ c469.念佛要做到一心不乱,但有首偈子说:‘弥陀一句法中王,杂念纷纷亦无妨,万里浮云遮赤日,人间处处有余光。’这不是说不一心也可以吗?
2 ~; N: M- S% X. z: x. b- l: N
9 O3 d/ ?, q+ n9 `一心不乱是佛语,是圣言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