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8 14: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种种共成。
; C2 ?2 T& O/ e [- k# T8 n《解》极乐世界的宝树美好到无法形容。还有二种宝、三种宝,乃至七种宝,转换共同合成。根茎枝干是某一宝所成,花叶果实又是其他宝变化所成的。例如:有的宝树根是金的,身是白银的,枝是琉璃的,梢是水晶的,叶是琥珀的,花是美玉的,果是玛瑙的。其余的宝树也是以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形成种种不同形色的七宝树。 9 O% ^) H6 S; Q* d/ F& ?. {
# L& ?, G' j9 ?9 _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
/ x$ \$ G. ?! E6 S5 @《解》极乐世界的宝树,不但是众宝所成,而且排列分类分行,一类一类很整齐,一行一行的距离都相等。不但宝树行行对正,就是树干彼此也都对称,树的枝叶都是相对相向。花果的位置都有规律,彼此相当,繁茂的妙色,光明照耀,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7 P/ Y5 ~! T: g6 f) W3 a9 e; ?7 v0 o/ N' u) g# Z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1),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 n; k8 @/ e/ M, b《解》清风应时而起,宝树枝叶随风摇动而相击,自然发出五种微妙的乐章,五音相和,非常悦耳。像这样的宝树遍布于极乐世界。6 t. t6 U- v. S* z: O% M& L
《注》
$ P6 R9 ~3 |2 c* V, H(1)(五音声)‘五音’即宫、商、角、征、羽。这是古代乐律的根本五个音阶,再加变宫、变征,就是现代音乐的七音。
i; g) u# \+ Q* `2 r# R* Z/ x, D4 `( h% D& [1 O# S
4 x6 I* U, S; ?" A* y, ]' s3 D【菩提道场(1)第十五】
# q0 y. w) D/ I5 }
( @' l Y' q1 V! q& y《解》这一品是介绍阿弥陀佛讲堂旁边的菩提树。 2 _! f. ]/ }& J( u% w) |9 \) T( n
《注》 4 t$ k# K# l+ i( u) X+ b/ y
(1)(菩提道场)‘菩提’指菩提树,‘道场’指阿弥陀佛讲经的处所。
' z$ M( n# V$ B( ?/ z2 v% S9 t. O! f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1)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
2 A4 q: \3 ?( P/ O. L《解》又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讲堂周围有菩提宝树,高达四百万里,其树身粗大,周围一圈便有五千由旬,枝叶向四方伸展的范围有二十万里。 ) p% ? Q7 R: d) p) X
《注》 # {( w* j# j0 o K' \5 V- L
(1)(其本)指树的主干。 , m$ b# y6 L, M+ a) Q
y5 l' t: H9 K& ^% U" S. p
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1),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2),众宝之王,以为璎珞(3)。云聚宝锞(4),饰诸宝柱(5);金珠铃铎(6),周匝条间(7)。珍妙宝网,罗覆(8)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9),无量光炎(10),照耀无极(11)。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 O* ~3 e7 v/ C6 m0 |: L1 {0 b+ P' ^《解》菩提树是由一切宝物自然合成,它的花果繁荣茂盛,并且放大光明遍照一切处。又有红、绿、青、白等摩尼宝。摩尼是众宝之王,以此作为璎珞。由云聚宝所成的钩链,来装饰菩提树旁的宝柱。金珠铃铎遍悬于菩提树的枝条之间。珍稀奇妙的宝网,罗覆在菩提树上面。 : n0 n! [8 a8 ?5 T! y; c
由于它是众宝所成的,所以有百千万光色交相辉映,自然发出无量的光芒,照耀之远无有极限。一切庄严之相,随著众生心念自然应现。; S5 F7 w, o- u# F# @( T; j
《注》
) f1 r, `1 {$ F) B9 s(1)(敷荣)‘敷’开放;‘荣’繁茂旺盛。
0 H7 k. C. \# J(2)(摩尼宝)印度话,译为如意宝。 9 T. f' X2 t1 j8 B4 w; d4 x
(3)(璎珞)用珠宝缀成的装饰品。
+ r/ ~1 ?* v* A6 u3 t2 h9 E' H(4)(云聚宝锞)云聚宝是一种宝的名称。由云聚宝所成的钩链,称云聚宝鏁。 - u& I. v8 Z/ r! ]
(5)(宝柱)指树的主干。 M8 L9 A7 i. L+ }5 i- t) D
(6)(金珠铃铎)‘金’纯金,‘珠’珍珠,‘铃’铃铛。‘铎’是铃中的木舌,用以击铃使它发声。 $ O- s. z5 |/ G2 T
(7)(周匝条间)即遍悬于菩提树枝条之间。
% O! M. X! g, A1 M(8)(罗覆)罗列遍覆。
- K3 B9 o& m+ b- c(9)(互相映饰)彼此相照,互相辉映。
, c% a& |/ ~4 v0 i(10)(光炎)即是光耀。
7 w$ R% U0 h" }# M% @(11)(无极)无有极限。 & W# Q* n0 T( f0 `& m* b
! w& E/ q2 L$ f* C: B微风徐动(1),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2),微妙和雅(3)。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7 k+ w) l& T5 e" ~6 p, j
《解》微风徐徐吹拂,摇动菩提树上的枝叶,发出无量妙法音声,传遍十方佛国。闻者清净舒畅,悲心智慧油然而生,音声微妙安和雅正,在十方世界的音声中,是无与伦比的。
- e! d6 R2 b' C+ c! X《注》
! ?6 j. G( g" p L8 A% x(1)(徐动)慢慢地吹动。
: ~4 P& ]+ z' k" @! K( K9 C& B( V(2)(清畅哀亮)‘清畅’清净舒畅。‘哀亮’哀是悲哀,亮是明亮。这是说闻者能发大悲心开智慧。 : [1 `) e9 S5 {9 L
(3)(和雅)安和雅正。
& i7 a5 s+ G {0 f
7 t3 H2 o- }8 h' Q4 z Y9 H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1),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 p6 c' h7 U; A% W( \* |8 G3 Q《解》如果有众生见到了菩提树,听到宝树宣演的妙音,闻到它散发的宝香,尝到果实的美味,身体接触到它的光明,以及忆念宝树的种种功德,都能够得到六根清彻,永断烦恼、忧患。所以在修行上能安住于不退转,直到圆满成佛。
z, k2 s8 g. Y3 M' r+ l$ `! f《注》 . k: M2 Q4 u/ H' ]2 t6 a
(1)(清彻)清净明彻。 6 V4 P; ?$ F2 U" g! I
0 d$ r0 {6 l1 i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1),二柔顺忍(2),三者无生法忍(3)。
# V' I! G# O5 i《解》又因为看见菩提树的缘故,立刻获得初地至八地大菩萨所证得的三种境界。从音响(一、二、三地),柔顺(四、五、六地),无生法(七、八、九地)中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
1 n* e: P d, L( `! n" U《注》 1 d3 I" c2 b& }; A* `
(1)(音响忍)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闻法悟道,知一切法不实,如空谷回响名音响忍。
6 \. T" Y, ^- k) S% k, Q(2)(柔顺忍)对顺境不起欢喜心,对逆境不起嗔恚心,从顺逆境界中,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 6 J' W! v9 Q! T# k( h( w
(3)(无生法忍)以真实的智慧,安住在不生不灭的事实真相中。这三种忍都是八地上大菩萨所证得的境界。 " o; ]7 o* B0 V
8 g( f: N& i0 \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1)。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2)故,本愿力(3)故,满足愿(4)故,明了,坚固,究竟愿(5)故。
6 G- u& {/ f4 _9 h2 x《解》佛告诉阿难:极乐世界如是希有不可思议的宝树花果都作佛事,使见闻的人都能破迷开悟。这都是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本愿力、满足愿、明了愿、坚固愿、究竟愿所成就的。
5 w6 y& @% ?! p, ~, R {《注》 % l, S, L" |# k0 h
(1)(佛事)‘佛’觉悟,‘事’指事业。‘佛事’指讲经说法,令众生破迷开悟。 * @, F& `" M/ c5 r( v c! p
(2)(威神力)指弥陀果德威神之力。
A* r* ?9 ~: j; I& X. s$ P+ ]7 L(3)(本愿力)指弥陀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之愿力。本愿是总,余四愿为别。
% a0 F3 q7 t. H" N' K(4)(满足愿)是四十八愿皆得圆满之实现。 7 h. e9 @* z$ a: a) p
(5)(明了愿)是智慧,指弥陀的愿都是智慧所成就的。(坚固愿)是指弥陀永远精进没有退转的坚固愿力。(究竟愿)即帮助所有众生一生平等成佛的大愿。
) K- J7 I7 S/ B; |4 V
& b& s- `6 x. ] U4 }- Q- Y
2 t, B/ p0 _$ k: N1 W# k【堂舍楼观第十六】# a/ [: @2 H* P$ w2 ^$ ~
9 Q8 L* d( b: ~8 Q- ]
《解》这一品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讲堂、住舍、楼观,是阿弥陀佛与菩萨们的住处环境。
o2 \: h, p% U7 R1 ]
1 x/ h1 K4 f/ N) o7 h* d+ G又无量寿佛讲堂(1)、精舍(2)、楼观栏楯(3),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4),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