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7 15: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与不现你都见不到;你要用真心,现与不现统统见到。不现是什么样子,你见到了,现相什么样子,你也见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最高的科学、最高的哲学。方老师把这个介绍给我,告诉我佛经哲学,讲大乘,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一点都不错。不但是哲学最高峰,是科学最高峰,这我们一定要晓得。: M' i" K/ }; k8 }2 a, ?2 Q
所以佛教本来是教育,要回归教育,它跟我们世间教育不一样,智慧的教育,我们这个世间教育是知识的教育。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智慧是从自性里头生的,知识是从经验里头生的。我们中国人在《三字经》上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是智慧;「性相近,习相远」,那个习相远是知识,就讲清楚了。古圣先贤的教诲,最后的目标也是教我们开悟,儒家也讲开悟,讲悟性。这个说法是不是受佛教的影响,我不知道,但是跟佛经上所讲的,本性跟习性是一个意思,本性本觉,习性不觉。中国的东西跟印度相通,佛教传到中国来,把中国儒、道都带起来,境界都提升了。
3 z1 o3 q& K5 j t! | 这部经,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要留到最后,末法一万年,一万年之后,佛法在这个世间就断了、灭了,再没有了。但是这部经是佛法灭了以后还会留一百年,最后的一百年只有这一部经,我们相信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最后灭,包括了黄念老这部注解。到最后法灭尽的时候,佛经就是剩这一部,其他全没有了,得到这部经的人都能往生。这部经也灭掉了,一百年也灭掉了,还剩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流传在世间,听到这句佛号的人都有福报,肯念这句佛号,想往生极乐世界,也能得生,真正不可思议!
! l9 `- K9 a3 z+ p 所以说「为末后众生留作津济者也」,津是河,河流,济就像小船一样,帮助你渡河,从此岸渡到彼岸。能帮助你渡到极乐世界,就是一句名号,就这一部经。我们可以说,这部经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里头第一部经,最重要的一部经,帮助众生彻始彻终都得到圆满利益的只有这部经。那我们就知道,我们学经教学什么?够了,这一样就够了。这一样东西,我们用中国的学术来说,格物,这里头有,有格物的理论、有格物的方法;致知,这里头有,有致知的道理、有致知的方法;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方法、经验全都在这部经上,妙极了,真正是宝典!你抓到这样东西,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7 q2 d1 J- S: n& T# I8 X
尤其难得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这个注是集注。夏老居士这部经是集五种原译本,以及过去两个会集本的大成,它集大成。注解是集大小乘经论一共八十三部,集祖师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部,也是集大成。换句话说,这个注解我们看他引用多少经典在里头,你看光是这一段,有《观经》、有《观经约论》、有《华严》、有《无量寿经》,还有汉、吴、魏、唐、宋诸译本,王龙舒的、彭际清的、魏默深的。所以,读这个注解,就读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在一百九十三种经论里头,讲到这个经上的经文、经句,乃至于一个字,统统用这些东西来解释。不是黄老居士的意思,他这个注解字字句句都有来由,都有根据的。读这一部书就读了许许多多的书,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一样都不缺,全在这当中。这种编辑的方法古人有,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将整个《大藏经》的精华编成一部书,《宗镜录》,一般人称它作《小藏经》,就是大藏精华录。这个本子比那个更精彩,《宗镜录》一百卷,这个只有一卷,再浓缩成一卷,精华当中的精华。
1 y$ E8 I1 K* H; y7 Q 我们生在末法这个时期,末法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第二个一千年开始,我们遇到佛法。我们学什么?要不是把它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怎么能知道,这部经是径中径又径。任何一个人,真的是他的缘分,只要遇到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就是你只要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典,你这一生就有往生作佛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掌握住,真能掌握住,你决定得生,你的问题解决了,所有问题统解决了。其他东西要不要?不需要了。遇到这个本子,这是多大的福报!我们前一代的人没有遇到。为什么?前一代的人,夏莲居老居士还没有会集出来,他怎么会知道?会集出来了,就连黄念老注解出来了,没人流通。
! ^" k/ z. E$ O- T' ~6 Y 最初出来是油印的本子,油印我们知道顶多印一百册,为什么?蜡纸就坏了。你说那多辛苦,那个蜡纸在钢版上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他带了一部,我相信他挑选的一定是最清楚的那部经典,带到美国,就送给我了。我问他有没有版权,他说什么意思?没有版权我就翻印,有版权,那我得尊重你。他说没有版权,欢喜翻印,要我写一篇序文,要我给他题字。我们第一版就印了一万本,精装,但是那是第一次本子,以后他老人家又修改了几次,所以现在用的本子跟原本不一样。这个本子是定本,这是真正珍宝,无价之宝,要知道珍惜。得到之后要真学,要能够理解,真正懂得,真正修行,决定求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了。4 U) ]' n) J1 N0 A0 t/ M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 Z. x# l% _, p* g6 z: `2 Z$ e; Y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二集) 2012/6/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2 , b, B' m$ g" F!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八十八页,我们从第五行看起,第五行当中,「此经即此《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起:; S" n: N' B+ \% F" q$ h
「此经乃净土第一经,亦中本之《华严》也」。最早提出这句话,《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是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提出来的。这个人在佛教界里面也非常出名,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真正是大善知识。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所以彭居士是高干子弟,家里富有。他很聪明,二十岁就考中进士,这不容易,进士及第,在古时候这个学位是最高的学位。进士是国家考的,主考是皇上。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第四名以后都叫进士,这是国家考试的。大概中进士的地位都很高,分配到地方要是做地方官,大概是现在市长这个阶层,古时候说道台,比知县高一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