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29 19: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善师或道德之人商讨请教,就是启白僧宝,做事合乎天理良心,自然与佛玄通感应道交了。
5 p% M- R3 Y" v' n6 o5 ?) R& Z* N* Z8 Y4 ^0 g7 S, M
(二)道戒为尊天神敬伏9 ?* _7 G1 v, ?% W& {
2 ?: {2 O5 m l3 e1 C7 C: z' ^& y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8 c! C& `+ q& Q: o" y1 o6 ?, }; g. a7 V8 O
第二点指示,是说明一切行为中,唯有道德戒行,最为诸天鬼神尊崇敬伏。能够守持佛戒,有得于心的道德之人,道德随其修学,日日提升,诸天天神更为拥护,使其道德格外具足威重,是道护为强。‘役使诸天’,是天神敬伏道德人的具体行为表现,如唐朝的李通玄居士,终南山的道宣律师,皆有天神长期为服劳役。且高僧传内所载,天神事奉道德之人的事迹甚多,可以参看。‘天龙鬼神,无不敬伏’。这是指四天王所属的八部鬼神,他们见到持戒修道的人,无不恭敬伏侍。所以,‘戒责则尊,无往不吉’,佛门戒律精神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绝对不恼害众生,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是善行中最为可贵者,且戒之在心,他法难与之比。故戒德之人,一切作为,实在是无往不利,可见这是大吉大利的修行法。‘岂有忌讳,不善者也。’这是说人所避忌而讳言者,如人心中恐怖不祥之事类,当我们明了道护为强的道理,那里还有什么忌讳?什么不利的呢?是又何必自屈而为世间意呢?我在各地讲经,时有人来问,第三次大战眼看不可避免,何处最为安全呢?我告诉外人说,台湾最安全,告诉国人说,行善、积德、修道,最为安全,无往不吉也。5 n- i! d; B+ [' J5 r
# q5 [7 ~5 h; z# H
(三)道包天地人自挂碍6 {8 c& [8 X' u' F% R1 f( O
& k1 x) U( S2 I# p0 ]" q# M 道之含覆,包弘天地,不达之人,自作挂碍。
3 i% }6 c! [# V9 b
$ s; K$ ?3 U# L( Z# N 这是第三点指示,道指真如、本性、真心,就是断惑、明心见性之事,心量之大,经中比喻说:虚空在心,犹片云之在太空。故心包天地,这是真实的事相,可惜迷人不达此理,不见此事,结果是自作障碍。楞严经说:‘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众生之妄见,正是‘妙明真心,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却不知‘本是无上菩提,净圆妙心,妄为色空,及与见闻。’所以佛才感叹的说:不达之人,自作挂碍,若得悟入,便超世间。
9 y& t7 Q# m; y, Y6 k9 ]& w& i5 i
(四)善恶由心设喻便解
! r" E# m3 U" O7 k. C8 ]1 {8 s4 ]% k" I- q' S4 w4 B
善恶之事,由人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4 s& U& ?# T7 t8 ~, w. e
! s+ W/ c; i* |+ D* n, S
这是第四点指示,说明善恶在于人心,而果报则如影随形。这几句话和感应篇上所说相同,语意浅显,的是至理诚言。善因、福果,恶因、祸殃,心造身受,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果能明了此事真相,当起心动念之时,便知果报祸福,是真有智慧的大福德人。所谓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也,此是佛陀教人修道求福的下手处,最初方便也。
; e- C# {( S* j; l' {& t& k& J0 ~+ o. L7 J$ b3 y
(五)戒行参天众圣赞叹
$ w/ U7 F% K5 m# H7 j
3 Q. K1 v. C5 u( h 戒行之德,应之自然,诸天所护,愿不意违,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 w* t3 Z: i! a6 S3 @3 _
4 o/ W1 }4 G7 L+ J, S; k ? o
这一节经文,是第五点指示,盛赞戒行功德参天,劝勉认真修学。凡是律己者为小乘戒,利益众生者是大乘戒,持戒行善有道德的人,自然与佛菩萨感应,诸佛菩萨,随缘现相,不变本性,故曰自然,此是一说。又,菩萨度众,随缘现相,应以何身度,即现何身相,不违本体应之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晓得只要自己能持戒修善,不必求神、求仙、求菩萨、求佛,自然有感应的,既然有感应,当为诸佛菩萨所护念,那诸天鬼神那有不保护的道理呢!‘愿不意违’,是讲事事顺心如愿,有求必应,心同佛心,口如佛言,身同佛行,自行化他,必定感动十方,心行称性,无为无作,若日月经天,四时化育,是与天地万物融合一体,同一化用,谓之与天参德。功勋巍巍,是指自行化他的功德大,世出世间一切圣贤无不赞叹,戒善之德,不可思议,赞叹不尽。我们读了这一段开示,应当发心,一意专修此众圣所赞的真实功德,无负佛陀慈悲教诲耳。5 e% e" [/ [ m9 Z/ W
0 ]* A+ ]3 `4 o* \
(六)智士自应如教奉行
$ Q; S+ A7 [" h0 f
: L) t, w- l. h& r" L/ B 智士达命,没身不邪,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 t7 l; ]9 R1 H1 |; L2 k/ |
5 ~% W. m+ v% E2 i2 }/ G! O
这是最后一点开示,说明唯有智慧之人,才知道如教奉行。‘智士’指有智慧明事理的人。‘达命’是讲通达明了因缘生法,自然之理,知天命也。‘没身不邪’,以达命故,所以终身不疑不惑,不为邪知邪见邪行。‘善如佛教’,重在善字,就是说见得理明,守得心定,又能恒顺众生,随喜中成就无量功德,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戒、定、智慧三学具足,无不称性,无不自在,才是善如佛教。依教奉行,虽然在家,也可以得证度出世间的菩提大道,成佛、成菩萨。以上将本经第四大段讲完了,读了这一段经文之后,才晓得在家学佛本无妨碍,也没有什么不方便,如理如法,善如佛教,必能使您的生活更美满、更幸福,使你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了。
4 u, @: u1 f% \2 L( P5 y; r8 N0 R: A2 G' @
下面是本经的第五大段,说明阿难尊者,闻佛四番开导之后,自己庆幸遇佛闻法,获大利益;然不闻佛法者,不免迷惑造业,于是悲悯众生,请佛住世,这是阿难听教的心得感想。
! }- b3 f8 o: U+ U" a6 b- j
8 h" a0 K/ g2 y$ u8 O* x0 S! E* {●戊、阿难幸自悯他 一、阿难自幸今值佛世 二、悲悯此世多恶少信 三、为悯众生请佛住世
' g. ^% ^! S+ V: d% `/ I: v6 R
# i+ Y, i. \4 [6 B' D% x6 Z 一、阿难自幸今值佛世
2 m' J& j. V5 Y+ N
* z. h# ?: x4 E' r: _8 G 阿难闻佛说,更整袈裟,头脑著地,‘唯然世尊,我等有福,得值如来,普恩慈大,愍念一切,为作福田,令得脱苦。’
' H8 t; l& e' Q* `3 d# }: ?$ R
+ h8 t, {; c( O, I" V3 a 经文可以分为三小段,这是第一小段,大意是讲,阿难听闻佛陀上来四番所说,‘更整袈裟、头脑著地’,是最敬礼,以表示感谢世尊的慈悲教诲。‘唯然世尊’,唯字是表信之极,而绝无疑惑之辞,这是阿难表示自己信受。‘然’字是指一切众生,尚有未闻佛法者,不信佛法者,这是代众生请法之辞,金刚经上也有同样的句法。‘我等有福,得值如来’,此句照应‘唯’字,是说我们与会的大众们,宿福深厚,有此机缘得遇如来。‘如来’是佛十种别号之一,含义甚多,意思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普恩慈大,愍念一切’,这句照应‘然’字,是赞佛平等、大慈、大悲,普遍赐给一切众生—九界有情众生—最大的恩惠,为一切众生作无上真正福田,凡得遇佛法,善如佛教,必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印光大师说:弥陀为第一福田,念佛往生为第一大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