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0 11: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经与《华严经》是同宗旨的。7 p) m0 S- i, s3 _+ v: o' L
! V9 W, X# g7 N* V1 r( @3 o) Z 6 x9 U: Y4 Q( _ z4 S% Z* e
+ {& ?, v, s/ A' y8 p$ g
‘如来藏’在《大乘起信论》中讲的特别多!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如来藏’是什么呢?众生烦恼之中就包含‘如来法身’的功德。这是最不可思议的!是最难的法!在《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就是为了大家对此有信,所以才造了这部论。众生的情见对此很难相信呀!现在信小乘法的人很多!信大乘法的人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日本。因为大乘法很难让人信。其实,在你的烦恼之中,就有‘如来法身’的功德!所谓‘藏’者,是‘藏(cang)’之意。即藏在里头。每个众生的本心里头,都包括‘如来藏’的智慧功德。在这一部经中,佛就直接地说明了众生的‘如来藏’,以种种的善巧方便为我们打了不少的譬喻,由此可以使我们明白:无论是《金刚经》还是《无量寿经》乃至净土法门,之所以殊胜,就是因为佛所演说的,都是以这个‘如来藏’(这部经)为根本的。
3 m2 v" n: p* ]6 y! [
7 P7 k) x3 G7 F9 E, T
, y8 Y4 a0 T9 e0 l1 n9 `7 d: `4 |& l4 w( _
今天我们不是讲解这部经,而是侧要地向大家来做个汇报,做些贡献。下面所涉及的一段经文是很多古大德都引证过的。当时这个法会,是为众菩萨们说的,‘大比丘众百千人俱’。注意!这部经没有具体说讲有几个人参加法会,而只有《金刚经》里讲是千二百五十人。至于参加会者有多少人?中间有谁?名子叫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以‘大比丘’这几个字就全概括了,这说明对于这部经,‘声闻乘’不是当机者,当机者是什么人呢?是‘菩萨摩诃萨’。所谓‘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不是一般的菩萨。这些位菩萨,众生哪怕只要听一听他们的名子,你都可以在天道上得不退转。这样的菩萨有多少呢?有六十亿恒河沙那么多。一个恒河里的沙子多得不清,更何况有六十亿个恒河那么多,可见有那么多得数不清的菩萨。这些菩萨的功德都是极其殊胜的。只要听到过他们的名子,你无上道都不退转。其中有我们熟知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虽有那么多的菩萨,但阿罗汉却一个也没列席!所以我们说,今天咱们大家在一块能闻到此经,已经不是小缘了!$ e3 {; u' H0 ~: w% f. [1 L1 S
/ o+ ]5 ~& t; b0 K2 |
3 E& x( p8 W, f4 f) b
& I( d0 P2 k4 U6 f. x- w关于在这个法会上,如来现出极殊胜的瑞相,经文上讲了,我们在此不多说了。下文是菩萨请问于佛,然后佛就做答复。这其中有四位大菩萨是最突出的:金刚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四大菩萨在久劫以前,在‘常放光明王如来(佛)’说法的时候,那时无量的闻到法的人都已成佛了,但还有四大菩萨为救度众生而没有成佛,就是这四大菩萨:金刚慧、文殊、观世音、大势至。这时金刚慧菩萨又来问法,其实释迦佛就是后来闻到这个法而成佛的。‘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演说故现瑞相,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对大乘说的法,对菩萨说的法,我们应当极其殷重地来听授如来的开示。他说有一个‘方等’经,名叫‘如来藏’,将要演说给大家所,所以现出瑞相:有种种的花、种种的化佛、种种的放大光。目的是要让大家都能认真地听、认真地思悟。接下来就是经文:‘如是善男子,我从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疑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佛有‘五眼’,这在《金刚经》中讲过,只有佛眼才能见,其他一切都不能呀!见什么呢?能见众生的贪。‘贪欲’就是贪;‘恚’就是嗔恨;‘痴’就是愚痴。此为‘三毒’,存在于种种烦恼之中。而这种种的烦恼之中,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眼目、如来的身,在那结成‘跏趺坐’俨然而不动。这些个烦恼却与他无关!所以称之为‘如来藏’。* i9 \; _8 Z2 h1 ?8 E7 h
2 I& x5 F0 B4 g0 a1 A; v2 d
2 W9 y' s$ v' O$ m% y
) H7 G, I: t9 v3 ^, B! `
‘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俱足如我无异。’这一段话给我们做了极大的说明,这是佛眼所见,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启明星而悟道,悟的也就是这回事。所以一代世尊的教化就是这一件事,也就是这样一个大事因缘,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给我们开示佛的知见。什么是佛的知见呢?‘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跟以上经文所讲的意思一致!‘唯有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问题就出在这了!你出了个妄想、有了执著,因此你才不能现证!那么‘一切众生虽在诸趣’,其中‘诸趣’是指‘六趣’,在‘六趣’之中,虽然是在‘地狱、饿鬼、畜牲’这三恶趣中,但仍然于你的烦恼中有‘如来藏’存在,你的那个‘如来藏’是常无染污的!种种烦恼染污在缠的众生,你的‘如来藏’并没有染污,是‘德相俱足’的,而且是‘如我无异’,与我释迦牟尼现在三觉圆满成就的佛一样,这个‘德相’是没有分别的!所以佛为我们说‘大方等’,就是大平等法。正如《华严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这个大平等法是佛在这一段经文中开示的主要内容。- ^4 c0 x& i: s6 `
5 V' j q) P8 }9 _. y
% J T, p% y y) T
) f" _4 @9 h& Z, q. I9 c下面,世尊非常慈悲,给我们打了种种的譬喻,以说法让众生知道这个道理: y, b0 @5 d2 Z$ s
0 ~, n4 f; Q3 Q* w/ p# D
. B% f* e+ e! l# B# z" J3 k8 v p' Q8 ]* j/ H( v
‘譬如淳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个巧智方便,先取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树上有许多蜜,但有许多蜂围著,你要吃蜜,蜂就要蜇你,这该怎么办呢?你得要先把蜂去掉才可以取蜜。蜜是现成的,你得的就是这个吗!这里‘蜜’譬喻的是‘如来藏’;‘蜂’代表的是‘烦恼’。你是要除了烦恼,这个‘如来藏’、一切功德、一切受用都是现成的。这个譬喻如同《圆觉经》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是一样的。许多人对于这个‘本来成佛’的这个‘成’字极为不信呀!甚至连古大德也有信不及的。如果说‘本来是佛’还可以,而说‘本来成佛’这话可不敢相信。所以我们在这部经中再选几个譬喻,以此证明佛所说的这个话没错!& K: m$ I% T4 m" ?) H3 o
" {" b1 s4 q4 `( E; f0 w! S) n" N ( A' d c6 D$ @ I0 |
1 R/ ~; L6 c2 C& \! O- ~因为佛在说《圆觉经》时说的这句‘本来成佛’,是佛的本意!不是哪个翻译的人给翻译错了!上面的那个譬喻不是讲了吗,‘蜜’是已经有了的,不是蜂还要采花,而是因为蜂围在那才使你没法吃那个蜜。众生本来有‘如来自性’、就有‘如来藏’,如来的德相与释迦牟尼佛的一样!但你的烦恼就像许多蜇人的蜜蜂一样,所以才不能受用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