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7 11: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化怨为亲。赞叹人善,不说人过。称赞他与德行相应的好事,不是好事,一句话不提。别人的过失、错处绝对不能讲,讲了是造争端,破坏和平,造罪业。别人说不说,我们无权干预,至少我不说。古人讲,一百人中有一个不说一切人的过失,这个社会可以安定、和平。希望大家发心做。这是提升自己德行、求生净土最重要的基本因素,自利利他,这叫积功累德。你发心,一定得三宝加持,善神拥护。
* @! U, u2 G# W( m! v. r' O. |1 `# U9 O. x2 F4 v: c4 X5 y
○普贤行是恭敬心达到极处,如同恭敬阿弥陀佛,如同恭敬诸佛如来一样的恭敬心对一切众生。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是未来佛,尽虚空、遍法界统统是诸佛,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对佛菩萨如是,对天神、众生、妖魔鬼怪亦如是。对佛跟对魔王的恭敬心完全相同,这是礼敬。
& E- v9 u% C9 r7 E3 _4 l, P
: Z# i) ^( X. h; m○恭敬的对佛像顶礼三拜,是不是“礼敬诸佛”?不是。普贤菩萨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执著,他的心是尽虚空、遍法界,以这样的心修礼敬,就是普贤菩萨的礼敬。
. S9 i+ U- G! Y# a3 W# h: \# B3 Y! A2 s* ?! A
○“称赞如来”。别人毁谤我们,我们赞叹他们,决定不毁谤。“隐恶扬善”。如果参加批评这个行列,就是灭佛法。“自赞毁他”是佛法大戒。人善心、善行、善言,应当称赞,他的恶心、恶行、恶言,不要放在心上。必须是善的、美的才称赞;不善、不美的,我们不毁谤,也不称赞。
* I; }, [* W. C3 u; M# h5 x9 M/ _! j2 _5 u
○“广修供养”,以真诚恭敬心修布施叫供养。布施里恭敬心少,供养里恭敬心具足,修供养你得的更丰厚。普贤行,对众生的布施,都像供养自己的父母尊长、诸佛如来那种真诚恭敬的心态。 % F" u) c6 y* \
1 h' x' u. C) b1 X* ^6 c+ O5 \$ M○布施给下人、贫苦人决定不以轻慢的心,看到穷人、乞丐,对他布施跟对佛那样的恭敬去修布施,就是广修供养。
, U4 t* G6 @9 b! u$ O9 k/ Z: R- L- l. x k* S
○修普贤行的人,对自己的冤家对头、对蚊虫蚂蚁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真正是恭敬供养。 / k, p# v7 q! a, c# e. h, L
9 F; C; }8 q' X# {/ k. }" x○“忏悔业障”,“随喜功德”,看到别人有善心、善行、善愿,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决定不嫉妒、障碍、破坏。
( n! v( D. I* Q- P8 m% Z4 x( A0 I5 T3 }& P8 l8 L3 V
○对批评、毁谤、障碍、破坏我们的人,也要以真诚恭敬心对待,把恶缘转成善缘,把恶事转成功德。这叫随喜。
5 V, W- B# M" n
' p) f; W7 k" P* z- {○我没时间、财富去帮助他,欢喜赞叹也是随喜功德。真诚心赞叹、随喜,功德也是无量无边。佛法不在形式,在实质,实质是你真正发心,发心圆满,功德就圆满。看到别人做好事,发真诚心,随喜功德不可思议。
, I4 i; J1 |6 R
3 J; Y" V6 I$ h) g' l# d○看到别人好,不嫉妒,能生欢喜心,且能尽心尽力帮助他,成人之美!把他的好处、功德看成自己的好处、功德,心量拓开。
/ C0 U1 _. m8 u0 A( k: q' K+ }; V/ X7 p1 A
○傲慢、嫉妒是造罪业,极重的罪业,一念转过来就是功德。人家修积多大的功德,你随喜的功德跟他一样大,人家修积真是很辛苦,你一随喜功德跟他一样大,你看你便宜占了多少。
' I+ T1 }( f9 \" d2 t0 B5 j& ~
: { }' f, M- h* c: P, K2 d○“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随缘。在随缘里不起妄想分别执著;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起贪嗔痴慢的念头,都是功德。对人、事、物,都要随缘,不可以攀缘。“我想怎样怎样”是攀缘。随缘是别人想怎样怎样,我没想。
2 N& h$ v s' Y0 j
A. k7 T8 U$ N' N' p% V9 w○请转法轮”就是请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这个福报无比殊胜。' u+ v: t+ X& ?3 F: D
; h$ g6 Q3 }+ ?, G○“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回向是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享,绝不自己享受。与一切大众共享,与一切诸佛菩萨共享,福报永远享不尽! # j# Y$ O6 e0 u: K( X
2 D/ q1 Q9 z- c! @% R" |
/ B$ N3 |+ p' [* j第九章 十善
* i! l( m) Z! X; v6 e6 X6 l! f3 \) S/ y
7 e# S$ S. T, H3 K9 @
6 F/ z {! t3 l/ n! y8 y
○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嗔、痴,十恶!这十条反过来就是十善,十善一定要修。
9 R* m3 K; U6 S0 m+ K8 l$ ~( Y7 E) g, ]4 R
○与自性相应,与真心相应,这是第一善。
+ j% u, l2 e5 L1 q6 i( ?- u0 D" e' e' O, K9 o7 G! \$ @
T& |0 L, ]9 \7 \# w- n○帮助、成就一切众生得到闻法的机缘是第一善。 ) j8 l5 O: O3 q8 c" s! l
3 \7 s5 O1 ^ O/ c+ O. G○真正修行就是改过自新,改过是大善。/ C* M# q8 B1 M D0 V9 H+ N4 j
) F+ i1 L! N. j' _; Z
○出于诚心救人一命,是大善。 % ^8 {. H/ O& ^+ V
5 ~2 J# d. B' e5 s○纯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这是善。 4 V! s3 G5 H7 W1 z) L
" @- G* A; h$ n2 G7 K○凡是求自利的都是恶,凡是利他的都是善。你求自利去拜佛,拜菩萨,那是善,你得的是福,你要想得定,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不行。自利是我执,三界六道是从我执里生的。起心动念一定断绝为自己的念头、思想、行为,修善念念想社会、想国家、想世界、想一切众生。我们断恶修善,一心一意为大家,自己生活能温饱就非常幸福了,能省一分就可以多帮助人一分,这是积德,是真正修善,你心量就扩大了,最后我执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 # \7 ?$ ^: ? e r c" V& t5 v
% R( q) f( }( P- {
○我们生生世世忽略了十善业道,没认真在这上下功夫,所以落到今天这个样子。我们善根有了,因缘有了,福德没有。福德是十善业道。 5 p7 R+ o3 x& M& t
, Z( d3 p- d) l% H L) \○善的目的得福,善生福。
' H6 Q0 [( s$ i% H
/ @/ c1 _; V, s' V3 p( |○顺从佛陀教诲,学佛得的是吉、是福、是利益;违背佛陀教诲,得的是凶灾、是祸害。吉凶祸福的根源在我们造作的善恶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得的是福,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恶,得的是凶灾。 5 L4 k1 Q# `3 ]6 S
/ X0 v7 A4 k F% K, ^' ]% b" q; H
○灾难的根源是我们失去慈悲心,丧失了爱心,不知爱人、爱物、爱一切众生,随便杀害众生累积下来的杀业。
/ J$ F' h2 R$ M$ ~9 R2 D5 g) w
# {) t4 ]5 X0 d& S, {9 s0 q○我们的面貌、健康、富贵贫贱,都是修得的。要好,一定要修善,造作不善,想好,是不可能的。 6 C+ C/ k& y# g0 {- ^% u
8 {) C) f& ^1 `; d( `! b
○“恒为非人之所守护”,“非人”多半指鬼神。纵然是饿鬼,他对善心人一样恭敬,不但不来找麻烦,反而会拥护你,为什么?你的善心善行让他也沾光,也得福,所以,心善、念善、行善比什么都重要。
$ q* Q- f/ P! n, t7 w
$ A/ ~: R3 n' p8 j4 G. v8 M7 D0 J% T○觉悟的人,在六道里行善,知道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个共同体。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 ( U1 \" n. r) A- u1 r$ b9 ?
: q. p5 h/ W/ V○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伤害一切众生就是伤害自己。
7 i) ]* g7 }( z7 ~2 |- t/ B. C( Z. N
# m0 t J7 n0 E9 r; J+ u% x○五戒的基础是十善,十善的基础是“孝”、“敬”。
. F7 k; w# [- l* o
* h0 r8 a& `$ W6 A○修净土最基本的是“净业三福”,如果没有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全是假的。具足第一个条件念佛,才生凡圣同居土。第一条就落实在十善业道。古人走这个路子,所以几年时间就有成就。
2 F2 c+ G, t( a X: d
+ C. L3 E5 [0 L○净业三福就好比三层楼,十善业是土地。“身三、口四、意三”,这十条你做到了,等于说你有了土地,什么土?法性土,你有资格学佛了。
6 j" F* [( e) e+ n( d3 x- _* d* k" {( G
○必须认真修十善业道,念佛才能往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功夫才会得力。舍弃十善业道,无论修哪个法门,功夫都不能得力。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十善业道是基础。
& N; H- ~0 k7 }, i1 z( |3 e( m. e& S; }4 `% t0 a( |, J, j
○烦恼习气造成重大的业障,用五戒十善消除,下定坚定的决心,学习十善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