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 11: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谈事相是因为怜悯众生的根基不够。左边这个“四依大士”当然是说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所谓的四依止。
! J6 w% u! @( i* j
3 ^4 N# x6 v j- I. ?2 i! D5 J 【言时至今日,钝根者多。四依大士,愍念物情过深。为顺时机,以权巧妙智,务在下凡普结净缘。所以少示观门,多谈事相也。】
/ S$ W- W' g6 ~3 ?+ M' \( C# D& l 【三 乘时述钞 初乘时演教】3 l7 S/ K# E/ [: X5 H8 z1 t' B
: y0 A. ~( Q- E. d0 V0 O A* d+ R 【方今嘉运,】就是现在遇到时机,【盛演圆乘。】很流行,盛就是刚好很殊胜,来演说一心三观的圆乘法,【慕学之徒,】仰慕之徒,【皆欲得旨而修证矣。】很想得到观经的宗旨而修证。% t+ Q( K8 H$ v
. S/ Y: W \3 r 看旁边小字体,【当四明教观双宏之候,自有一类圆顿初心,喜闻圆义,仰慕妙宗。此亦时节因缘,岂偶然哉。】不是突然的。
$ n6 e/ P M5 e3 b# Y8 N9 C* u 【二 述钞所以】8 E7 [! w% f- T& t" M( @, x: f
6 @( J3 u0 A+ q. m, N3 O
【故竭鄙思,钞数千言。顺妙宗,略消此疏。适时之巧,非我所能。愿共有情,即心念佛。乃此钞所以作也。天禧五年,岁在辛酉重阳日。】6 \5 D* G/ B! U" q' |* d" k+ ]: w1 R
/ n" x0 U8 W8 a6 w Z
我先解释一下:故竭鄙思,竭就是尽己之力,鄙思就他尽量去思惟。其实四明尊者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 ~! I- T% y9 ]3 _; q z6 t* f5 c( \0 O ]2 B
【第一行,是四明谦词。】他说话却很谦虚,【本是教海老龙,作数千言钞,尽是家常茶饭,毋须竭尽心思。乃言竭鄙思者,过谦也。】所以圣贤人说话都很谦虚,不像半桶水到处吹嘘,真糟糕。你要记住师父这句话,世间人没有几个愿意听人家狂妄之语,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到对方谦虚,就算你有优点,你我慢,人家反而不欣赏,我们如果很能干,说话含蓄一点,人家会觉得你的确德高望重,所以你看这么伟大的人他还要竭鄙思,根本不须要这样子,实在很谦虚。钞就是四明尊者,疏是宝云大师,钞就是四明尊者数千言,【上顺本经妙宗,】妙宗就是不可思议一心三观为宗旨,【略消此疏深意,正适时之巧也。乃曰非我所能者,】恰到好处,不是我一个人,是一切有情共同的因缘福报所造成的,所以说愿共有情,即心念佛。【亦谦意也。愿共下二句,作钞正意。谓普愿一切有情,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就好好的念佛,【即心即佛,念佛念心。心佛本自不二,乃所以作此钞也。】所以才作此钞。【天禧,真宗年号。】天禧五年。真宗年号,宋朝真宗的年号,时值西元一○○二年。我查这个还要用手指来算,几年、几年、几年,查历史再用手指来算,这样一○○二年没错,查这个很麻烦。岁在辛酉,古人都以天干地支来配,重阳日,就是九九重阳。字义简单,所以并不困难。
- r1 A) V n, D" c/ f' V# l! Y- B【二 入文二】
0 b, r- j4 ^; I0 G, {; w7 l" y5 \. A. _6 y
【初取义释题二 初标列】( U) Y/ |( |, g' O: J5 `
7 p& S5 I5 Q8 t7 }3 i1 `. q0 e( Z! ?
底下十二页的左边,黑体字,
+ {: F" q7 q: U$ O
3 b6 K% f2 s+ ?( ?7 E$ q: I, W【释经五义:名、】就是释名,【体、】就是辨体,【宗、】就是明宗,【用、】就是力用,【教相。】这是第五。所以他都用一个字简称。释经五义,如果要解释经典用五重玄义,五个角度,是天台宗所遵从的,华严是十玄,华严是讲十,统统都是十、十、十,为圆满数。天台是五,五重玄义,因为华严宗过于繁琐,所以后来的人讲经说法,大部分都遵守天台宗的讲经,天台宗的讲经比较多。
, _" u5 x7 x1 u! M7 m q- S D- p5 E# e
3 i1 H5 s8 D# _3 w- {第一释名,诸位,你们看十三页第一段的黑字体,4 P+ I6 X7 [# D! j% W
: Y( z: C- U3 h' H' ^【第一释名者,一切众经,皆有通别二名。通则经之一字,别则有七,或单人、法、譬、或复、或具。】这是第一释名。所以释名画一个框框,翻开三十八页,【次辨体者,体是主义。】把它画一个框框。再来,四十二页,倒数第三行大的字体,【次明经宗,初简宗体,次正明宗。】在说宗旨是什么,以什么为宗。再来,五十页中间大的黑字体,【次辨经用。用者,力用也。生善灭恶,为经力用。】再来就是五十二页,五就是教相,【教相者,此是大乘方等教摄,赴机摄化,广略不同。】
" d' c& o4 ^+ }- r, R3 K
. G" Q R0 c+ p& n ^0 H所以五重玄义的意思就是把一部经的经题,它是以什么为体?宗旨是在做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教相是什么?释名,我们后面会讲到,解释题目是什么?辨体就是以实相为体。明宗是以心观净则佛土净,为经典的宗旨。力用就是能够生善灭恶,就是《十六观经》能够生善灭恶。教相是属于大乘。如此说来表示五重玄义包括了整部《十六观经》的精华,重要的义理都在五重玄义里面发挥出来,五重玄义会比较难,最主要是说整部经典的精华,简略的意思都在这个地方解释。因此,如果对这部经典不是很了解的,听起来会比较吃力,直到现在还未讲到经文,那是古人说法前要让你先了解,这部经典的大概情形是什么,所以用五重玄义来解释。
' i7 _' c3 `3 P" T6 _' D
" [- W3 ~/ ]# y9 U$ r. K释经五义,名、体、宗、用、教相【云云。】, O8 P. }- C& [* u9 O a7 `/ [
# b# F: z' Z& r
十二页倒数第二行小字体的,
+ F) Q- \7 j" g3 E6 a: M) h( j) X1 {3 ^
【钞云:言云云者,令依诸部,明于通释五章之义。】就是五重玄义,【妙玄云:就通作七番共解。】有的是七种角度,【一标章,二引证,三生起,四开合,五料简,六观心,七会异。标章,令易忆持,起念心故。引证,据佛语,起信心故。生起,使不杂乱,起定心故。余三,起慧心故。】余就是开合、料简和观心。【观心,即闻即行,起进心故。五心立,成五根。】信、进、念、定、慧,五根、五力。【排五障,成五力。乃至入三解脱。】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今疏从略,故注云云。】9 ?' `+ `' c+ w p, X
【二 随释五% B, _% x& ]8 \ B
' ?7 m" |% a- A5 B, E7 k; U
初释名二! x7 a* o6 \0 J" r- L( @" _6 z
# {5 i s9 G8 X4 {初对通略示】
# K6 y' [) c; d/ Q B! \ m2 G! Y
. U8 F* G( k( Q6 ]% F所以现在疏简单即可,不必这么麻烦。古人比较有时间,现代的人比较简单一些。
o( x, I; y3 t$ I: L" Q8 K/ C6 J
, I# c' A" a% `2 ^* i8 b) Q- E【第一释名者,一切众经,皆有通别二名。通则经之一字,别则有七,或单人、法、譬、或复、或具。】或复,复就是二种。人和法,人和譬喻,或者是法和譬喻。或具足一式,就是人、法、喻具足。( K$ ]: c( L3 v) R, U% |* B0 D
& S. g6 P+ C' [/ N8 ]$ v: y3 Z
第一次听经的人,可能会比较吃力,但是我们在研读班也讲过了,《弥陀经》也讲过了,《无量寿经》也有讲过了,所有这个并不是很困难。
& N& j& j. u6 M2 Z2 q D2 d
7 a% S* Q6 | e$ @第一释名者,一切众经,就是佛所说的经典,皆有通题和别题,通题就是每一部经典都通,通就是《八大人觉经》也是经,《弥陀经》也是经,《无量寿经》也是经,《十六观经》也是经,经就是通题。别题就是经典前面的名字,《弥陀经》只有这一部才是《弥陀经》,别部不叫做《弥陀经》,这个叫做别。《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这个才是别,经是大家通用的,通就是大家统统有,譬如说“先生”,大家都叫这是通,某某先生是指你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