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盏灯

净慧法师法语问答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21: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 y1 p! b- E$ m, a( Y: P" `

第九十四问:什么叫地狱无门自来投呢?

& S5 }4 W5 d/ V% a! i-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a# B' n! L8 s* X. b& g0 i

地狱有门真实存在,地狱无门也真实存在;而地狱的区域有所区别,故说有门,又说无门。有门区域,为公办区,是鬼神自由往来通道;从黄泉路通往酆都城大门;通道又连接十殿殿门,殿门通道又连接各地狱监牢区牢门;如同人间监狱的办公区域,通道与门供办公人员自由往来。无门区域,为监牢区,是亡人罪识苦受各种刑法的监牢;如同人间监狱关押犯人的牢房,牢房无门。

) u/ F$ y% R6 }

地狱无门,亡人罪识是怎么进入各种监牢苦受刑法及期满释放的呢?这种地狱的管理机制与人间监狱的管理机制完全不同。地狱的管理机制,是亡人罪识从踏上黄泉路至地狱报到,再从一殿至九殿审罪判刑定期至堕入各种监牢受罚及期满出离,再至十殿转生投胎又进入六道轮回,完全是自动管理模式;人间监狱管理模式,无法做到。

/ l I$ K3 N. c: q0 N; y

亡人罪识,从踏上黄泉路时,就是业习召感自去;罪大恶极的人被黑白无常勾捕罪识者除外,但经审判后刑罚时与召感自去的亡人罪识相同。亡人罪识报到经核准无误后,进入审判程序;从一殿阎君审判开始至九殿刑罚期满,阎君对每个亡人罪识审罪、量刑、判罚、定期后,亡人罪识进入自动受罚通道,不对某个亡人罪识单独看押入监牢;而是于通道众亡人罪识涌动中,根据各自在人间所犯的罪业,被各种监牢自动吸入,罪业不同,被吸入的监牢不同;无此罪有彼业的亡人罪识,无法堕入此监牢;有此罪无彼业的亡人罪识,无法逃离此监牢,无一例外,无一错误。鬼王监管监牢,鬼卒刑罚罪识,业消期满自离去;又进入下殿的审判受罚程序过程。从亡人罪识堕入监牢受罚至出离监牢,都是无门自堕入,无门自出离;只有苦受,没有自由。

' ~) g) H2 V+ V

于一次定中,我观察了三个各类官员受刑罚较多的监牢,简单的描述一下。其一是晒众生血账监牢,于监牢区鬼王观察窗向监牢内瞭望,在亡人罪识涌动流中,不断的有罪识被吸入监牢;观察为吸入,罪识感觉为堕入,忽悠一下便入其内;多数为各类官员,部分为商人、富豪等有钱人,被鬼卒用牛耳尖刀剖心挖肝,五脏破碎;又将腹部剖开,胃肠开裂,暴露于外,各种凶猛动物争相残食,恐怖之至,难以言表,经妙风一吹,又恢复人形,再进入刑罚循环。鬼王介绍说,这些罪识于人间时,挥霍众生财物无度,不以饱食为主,一餐所用金钱够百姓一生之用;一餐中各种动物血肉满桌,只食用几口,剩余全部扔掉,故为晒众生血账监牢。

/ a3 Y7 _) l0 M* [3 @% h. P

其二是断手监牢;于监牢内有无数鬼卒手持利刀,长三尺有余,每隔三米站立一位,前后左右都如此;亡人罪识堕入监牢后,就见后边有鬼卒追杀,便奔跑于各鬼卒之间,奔跑中先被砍断右手,当左手欲抚伤口时又被砍断;无法停留,往来奔跑,无法躲避断手之刑。鬼王介绍说,这些罪识于人间时,有的是各类官员贪污受贿,巧取百姓财物无数;有的是各种偷盗之人,以偷盗为生;有的是各种强抢之人,强抢财物时还伤人身命。我对鬼王讲,我能不能进入监牢中试一试,看鬼卒能不能断我手?经鬼王同意后,便入监牢内,随罪识一起往来跑动,鬼卒既追赶不上,又无法断手。便问鬼王为什么会这样?鬼王回答说,无此罪业,自然如此。

( _7 \+ h2 z. A ?+ l/ Q

其三是大山压顶碎身监牢;从远处瞭望,只见地面有一圆桶形深坑,坑深约三米,直径约一千米,有无数亡人罪识于坑内望天,无法逃离;突然一座大山从空中落下,山体直径与深坑直径相符,先灭顶后粉身碎骨;罪识无法逃走,惊恐万状,只能站立受罚。鬼王介绍说,这些罪识于人间时,部分为各类官员,多是行贿之人;官员贪赃枉法,包庇犯罪,执法不公,都是脑袋想出的坏主意,故专砸其头,后碎身骨;行贿之人与受贿官员同罪。

4 G$ [' Y" [& S

观后多日挥之不去,此情此景,人间民怨沸腾,地狱刑罚惨烈,世人最好惜福守节,造福善行,保住人天享乐之身。

( w7 e0 g6 _+ S1 P1 ]7 K n( V

佛有七能三不能,一不能即灭定业;二不能化导无缘,三不能尽众生界。

% ~; |. a$ J+ Y: P1 ]0 ~* m

定业未成可忏悔,一失人身定业成;忏悔能转重为轻,定业万劫难复人。

% Q' S+ i, U: @! y$ H

无缘自心断善根,朽木枯草难缘春;化为泥土重组合,再续因缘不知时。

9 H( d6 \/ R4 K" c

众生无尽落凡尘,业习流转身自寻;江水后浪推前浪,无增无减无终始。

- A% V; L2 W5 b8 h" j* z5 R4 T

 

9 J$ N: l# h& I! R7 ^# ?( ]* N- H

第九十五问:如何寻找善知识呢?

4 K/ D8 ^+ ~/ P) _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e: H, \, O/ |7 M! s

在家人愿求、出家人寻访,都希望寻找到真善知识,喜结善缘法缘,见闻正法修行风范,受其教化导引前行,明了佛法义理知见究竟,加速证悟智慧成就。这种身心精进的求法心非常珍贵,值得尊重。可是有些人,自身缺乏修行功夫,自心缺少证悟智慧,以名相寻找善知识,心有一把想当然的尺子,名为择法,实则法障,蜂拥名师而去,以见闻名师为荣,求得名相效应。几经东奔西走折腾,人困财失白忙乎,所修所行仍然照旧,自叹名师所说法义都差不多,白白荒废多年时光。

# b3 ^1 O, `& c4 i5 H

如有一老妪,平日以拾废品为生,节衣缩食积攒下几千元钱,便留老伴看家照料,与人结伴去名山名寺,还去港台等地,拜见了多位名师名僧;途中为省钱不能住旅店,还拾废旧换钱维系所需,辛苦奔波之身可悯,凿凿诚心可敬。她对我说,几年时间过去啦。人老了,也走不动了,还是在家老实念佛吧。我问她,所见法师都怎么说法。她说,所见之人所闻法义与佛教光碟所见闻没啥区别;只是多了一句嘱咐,回乡去好好念佛吧!我又问她,你是怎么寻找善知识的呢?她说,听别人说谁有道,就去寻谁;听别人说谁有法,就去找谁,人云亦云的谁,都是名师。我对她讲,在家修行也很好,能不能静坐念佛呀?她说,拾废品跑的两腿发直,坐不了啦!我对她讲,能不能贪黑起早边拾废品边念佛呢?她说,有时念几声佛号,可保持不住,眼睛四处寻找废品,心里算计哪有废品,卖了废品还算计吃穿用度,还惦念牵挂儿孙琐事,再加上身体多病疼痛,心不能静下来专一念佛。

3 k$ ?1 y! g/ W4 E3 |2 g

还有一位长老,五年前见我时说,夜里梦见自己来到一座殿堂,于西侧端坐一位大和尚,身衣金黄色,披紫红袈裟,威严庄重;似曾相识,礼拜瞻视后,含笑似说无语。所梦蹊跷,平生从未有如此清晰梦境。于此梦过,遍走大江南北寺庙参访,欲寻找有缘人,可至今不能如愿,请帮助辨析一下。我对她讲,您梦中能清晰见僧相庄严为吉祥,确实与一位乘愿再来的人有缘;在您所参访的人中,一定能遇见此人;究竟是谁,须您自己确认。这位长老反复回忆后说,于所见的几十人中,瞧谁都不像;还是回寺修行,以后有机缘再参访吧。于此三年后的一天,这位长老又来到我这里说,前日夜里,梦中又有蹊跷,景象似真,如同醒见一般;即一路西行,至一高阔门楼前停下观览,有男女二童出门相迎,吾师请你作客;随二童来到院中,景物非凡,犹如仙境,幽雅芬芳,馨香无比;二童带入大殿,殿中央坐一比丘尼,双目慈悲,面容祥和,熟而不知其名,近而不知其缘;礼拜瞻视后退出,见殿外参访的人于拥挤中丢失的鞋子堆积两山;于地上拾到几颗桃核装入袋中;此梦境不知何兆,请再帮助辨析一下。我对她讲,如梦境所兆,您与一位乘愿再来的人有缘;可惜您不知此人是谁,见闻此人时,不能心见,不能慧知;只能听闻此人所讲几句法语,还心中疑惑不决;只见他人弃舍邪见如山,自己却不舍鞋履;今世法缘如此,虽殊胜而如平常,虽相逢而如异路。这位长老临别时说,不见有缘人,心有不甘,待日后再访。至今,不知是否找到。

% V/ L( L2 u/ r5 w8 U$ \" ^

那么,究竟如何寻找善知识呢?一应明了什么是善知识。善知识有两种,一是善知识;二是大善知识。善知识有八种功德显现于言行中;一能心性柔和,戒行精专;二能心无贪妒,物无爱恋;三能心行平等,意无憎爱;四能有大方便,自度度人;五能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六能好心与人,不求果报;七能行门清净,无诸过失;八能说法论义,皆合经义。大善知识也有八种功德显现于言行中;一能智慧出众,福德超群;二能无法不善,无法不识;三能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四能替佛祖权衡,作佛门领袖;五能开正道门,塞邪魔路;六能绍隆佛种,续慧联芳;七能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八能大机大用,大愿大力。二应自具五种根基智力。一能身持清净斋戒;二能眼得正见观察;三能鼻嗅明辨法义;四能口说谦下正知;五能心意空诸法相。如同专家鉴别文物,于诸多真假中慧眼识珠;若靠撞大运去鉴别文物,以名相听闻文物价值简介,何以辨明真假。三应自能真修实干去除妄心。一能依法精进禅行,谦心求医对症下药,放下邪见自专的高傲愚心;二能持戒勤护身心,道交会意间得大利益,放下自诳自瞒的愚迷痴心;三能明辨诸法义理,去伪存真后离长夜见光明,放下语言文字执著的虚假妄心;四能愿成载法大器,于无名禅行人中参求明师,放下以少善根生大果望的贪求痴心。如同伯牙觅知音,自有千里马得遇伯乐;否则只能是广结善缘,多植善根,种子不真,难成正果。依此愿求善知识不难,近则身边可找,远则天边可寻,最起码不能白费草鞋钱,又搭几年静坐念佛功。若不能如此,寻遍天涯皆名相,找遍海角雾里花,人不识真仁识心,反向求你放过他。最可怕的是,走了一山见枯树,游了一水染身衣,高价香后假僧尼,抽签问卜于古寺。当初愿求热心变冷,念佛心未增进又退三分,有的干脆改弦更张去了教堂。以此缘故,多讲了几句,不知能否受益,还望自酌。

6 ~* m0 w+ [, T/ L: B$ `5 _

三世诸佛一体同,皆在各自明心中;修有成就性具足,不受教化终难成。

$ d9 x i, z# O# U' B: J

法脉相乘音同功,古圣先贤见自性;依佛戒法为基址,寻访名师指功程。

$ g/ x* R8 {# H2 H1 r/ S

了明心性择法眼,善行积福助苗生;广结善缘增德本,明知因缘去妄为。

: a! O2 {( i. @1 ~

破除邪见离外道,通达义理不执著;精勤护心加持力,法法精明速得证。

$ z# d4 r0 x! d' {# @6 k

 

9 y& F) H+ ~( @, Q5 A2 o9 V

第九十六问:在家人修行如何面对亲友呢?

, F! v6 V- \$ a& D/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s& z7 y( j% E" ~8 u$ _

在家二众信佛容易,实际修行很难,每日都须面对亲人、情感、事业等诸多生活困难,并须处理家庭、团体、社会等诸多复杂关系;若能如法如戒理顺好,是锐根利智者,修行速度会突飞猛进,一日如千日,很快成就道果;如用电动砂轮磨刀,分秒间千万转次的摩擦力,非上等材质钢刃不能承受,也不能成就锋利;若造成家庭、团体、社会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废败,失去常态,修行路上会出现百千种障碍,根本无法继续精进,有时还会出现舍戒、犯戒、毁戒等状况,造作重大因果,自毁菩提根芽;如乘坐没有安全保障的高速运输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会造成器毁人伤的严重后果。以此缘故,出家二众依戒法修持得解脱容易;在家二众依戒法修持难,得成就解脱道更难,有诸多恶因缘缠绕。若有在家二众发菩提心后保持不退,坚固行菩萨道,修证速度超过出家二众,胜过一切阿罗汉、辟支佛;《优婆塞戒经》中说,“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 S9 `# T5 B' D

在家二众信佛者多,修行者少,能够发得起、保持不退转、坚固行菩萨道的人更稀少。信佛,为能信受佛法义理,不能依法门静坐禅行,不能依戒律仪护持身心;愿求佑护家庭祥和、人身平安、事业兴旺、万事如意、升官发财等,不愿济度众生,不求生死解脱,只得人天福报,只为逢凶化吉。修行,为在善知识引领下,皈依、受戒;能依法持戒,能得法得戒等,标准的进入供养、礼拜、诵经念咒、静坐念佛、禅行净心、密修心法等系列规范的程序次第,证悟定观智慧,知教义、明法理、观实相,成就菩提道果。发菩提心,为在修行证悟智慧、成就道果的基础上,从自心性中能自然流出慈悲、平等、救度一切众生解脱生死烦恼的无上正等正觉,自利利他。

( [6 x4 _0 o' ~" s% Q

于在家二众信受者中,有夫妻一信受一不信受,有父母与子女间能一信受多不信受,一人信受多数亲属友人不信受,周围人中少数信受多数不信受等,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不同状况;从古至今没有统一理顺的法制,只能各依戒法于信受中自行处置,如何适度自我掌控把握,自我承担因果责任、履行人世义务、并享有成就不同道果的修证法益。但是,在千差万别不同状况的众人中,总结出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提供给在家二众参详考量,既是应该,又是必要。

) n% u6 I! e1 C7 l6 _

于信受中,言行应遵循五种理念;一是遵伦理;孝顺父母长辈,爱护子女成长,礼敬夫妻如宾等;忠于国家、事业,礼敬师僧官长,平等友善他人等。二是尽责任;承担父母责任、夫妻责任、子女责任等;承担事业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三是行义务;履行家庭义务、生活义务、教化义务等;履行职业义务、法律义务、公德义务等。四是做好人;随顺风俗人情、伦理道德、礼仪规范等;遵从团体规章、社会准则、科技知识等。五是表示范;和善于亲,友善于邻,诚善于友等;善行儒雅风度,善作公益利他,善助病难诸苦等。

1 w% y. L0 r5 N) O) P3 n

于修行中,在遵此言行理念的同时,还应注重五种方式;一是择入法门;佛法加持力于法门中,须一门深入。二是善受戒律;诸佛护念力于戒行清净中,须严持勤护身心。三是夫妻双修;建立佛化家庭,相互支持。四是亲近善友;谦下受教同修,指点迷津共证,广结法缘增益,相互鼓励精进。五是隐世密行;在家亲友不知、在外众人不识的状态中,隐去修行之名,密行真修之实,藏精显拙于朝,装愚施忍于市,精勤戒法铭刻于心;如哑巴吃饺子,只行不说,心中有数。

9 A# o- w @# _) X

天经地义为人伦,孝忠家国礼世尊;恒顺众生不违逆,随缘不变定盘星。

7 A U0 j9 M! t

在家修行优婆塞,清净持戒丈夫行;佛化家庭人和睦,生天得道鬼神钦。

! F' e1 u- J- X' W( [

信佛善根勤培植,利根修行自精进;菩提心起不思议,天王礼师拜世仁。

. m4 w) h4 z# k/ {! Q. R

赤幡曳而群魔降,天鼓响退修罗兵;在家出家相差别,证悟出世凭功德。

6 R' S( p2 n. p5 n" I# r

 

$ K. U. l, I! g: ^& I0 B. G2 d

第九十七问:人间佛教与佛法在世间是一回事吗?

8 e5 D5 R% D+ I0 K- O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8 J$ i% b7 j9 j' V5 N/ t# U

人间佛教的理念表现在佛教文化弘传上,表现在佛法义理普及认知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普遍性、广泛性、融入性、包容性、化导性、平等性、正大性、通达性等特点。

* V- M s. a9 X- U

佛法在世间的法义体现在依法修行证悟智慧上,体现在依戒律行持清净身心上,具有信受性、传承性、行持性、可证性、觉知性、实相性、入世性、出世性、因果性、因缘性等特点。

1 O$ p( G) D# k, V; M) F. A

佛教文化与戒法义理是佛统一法体、同一法性的真实展示及体现,其存在的核心内容、根本宗旨、法则形态、功用原理以及认知宇宙人生真相、观察法藏世界安立变化等一切领域完全一致,一是外在形式的表现,一是内在核心价值的体现。但是,在本质特征与自然功用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如同人的左右腿,一前一后可以进退,一直一曲可立可卧等,相互作用,分工合作,统一协调,共同存在;互不排斥,不相干扰,异不矛盾,同则不争。由于近代有些人不能明辨这种差异关系,提倡人间佛教时,用人间佛教理念的特征特性,代替了佛法在世间义理的特征特性;或用佛法在世间义理的特征特性,来否定人间佛教理念的特征特性。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以学术探讨、法理考证、名相问究等形式,以依文解义、所须取舍、价值判断等方式,认定人间佛教的合理性,排斥佛法在世间的合法性,混淆了同异关系。还有一些部门机构,以宗教管理、文化管理、信众管理等形式,以服从经济、服从社会、服从发展等方式,确认佛教文化存在的合法性,无法确认佛法在世间的合理性。还有人间佛教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结合人文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现象,与佛法在世间的法义混同在一起,也很难明辨同异关系。由此种种,经常出现争议辩论,片面的强调人间佛教理念或佛法在世间义理,造成了认知标准、所依法理、功用对象等疑惑局面。若佛教信众,都明白这种同异关系,清楚这种功用原理,自然平息争议,停止辩论;当听闻人间佛教理念时,即知是对多数人的普及弘传;当听闻佛法在世间义理时,即知是对修行人的教化导引。佛法大范围的普及,必然形成佛教兴盛的良好氛围环境,促进少数修行人的正心正行;又促进正法弘传,义理普及。

9 l' Z. X2 S+ A) `6 Z# b

人间佛教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在人群中推行的佛法教育,增长智慧,提高自觉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能力。根本宗旨是佛教是教育,是净化心灵、净化生活、净化生命、净化社会的教育。核心内容是以智慧、客观、真实、实相、究竟、了义、无为、无漏、实践、实证、光明、善行、功德等为价值观。本质功用,是与社会相适应、与生活相适宜、与文明相和谐等,以佛法智慧契入人身心性,以倡导道德文明济世利民,以教化慈悲喜舍促使社会安定、繁荣、进步,以明因果警示善行护卫世界和平,以正法治世的理念扶正去邪、惩恶扬善、破除愚昧、爱国爱教,以菩萨法劝化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创建人间净土。所具特征,是论义佛教思想观点,解理佛法知识学问,以理论常识、喜乐趣味、学术研究等人文形态,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发扬宗门优良传统,活跃信众法事活动,保证佛教事业发展。

' {% A& A1 `7 _8 X; J

佛法在世间的法义,是大德教导行人,立足人道身心修证,依持戒定慧法,于定空三昧境界中觉知十法界众生心性实相,观察一切法相与一切法性存在及变化的法则;即“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根本宗旨是依法持戒修行身心证悟智慧,解除根尘业习因缘对心性的绑缚,净化无明而远离生死烦恼,证入不生不灭的常乐我净涅槃境界。核心内容是苦集灭道、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的三乘教法;即“诸法因缘生,缘灭法亦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本质功用是慈悲一切众生,济度一切众生,次第修证福慧功德,出离三界火宅,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智慧彼岸,证得五眼六通大自在,共同成就佛道;即脱离生灭相对法则控制,证入远离名相无为中道,证得出世清净自在,再积极入世救济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具特征,是论义佛说经律论,解理空相知见觉了义究竟,以戒定慧法理、静坐禅行都摄身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等修证形态,开悟人生智慧,增长功德利益,广结法缘自利利他,举办种种法事活动显现威神内含,利用释疑解惑培德摄受信众;即人身心净则佛国土净,成就自性三宝菩提。

& }; F3 {: U( e

如此明辨同异义理,只是简而略要方便;若详述细解需长篇大论,又引经据典及大师佐证等,尚需功夫时日。说到底争来论去的都是一家的事,目的都是为佛教兴盛世间尽力;如一家几口人,妻子儿女于公众前讲宏图大展、事业发达、资财亿万、富贵一方;父亲又于公众前讲诚实做人、老实做事、谦下有识、集思能力;在众人的眼里,只知这家人的名相地位、经济活动、住址财力等,至于家庭成员是如何读书、成长、发展、成功等一系列内含底功及隐秘事项,无法尽知明了。一家人所讲同异知见,外表维护了家庭形象,内在突显了人具能量,合在一起形成了家族实力。

# \9 C/ ?0 `% K3 n

各表义理用不同,文化修证内外功;文化传播众受教,修证智慧少数人。

1 U8 i0 V% P5 S' u

信受氛围大环境,净化人心得光明;道德文明兴家国,众人善行道法盛。

% {- k% C5 Z7 N; Q0 x$ {: }

金砂为浑不为砂,玉石为璞不为石;心法为道还是法,明光为炬还是光。

, G+ O8 P: E$ Q, {

乖诤无明见思惑,慧日破暗即止息;释氏一家无二性,寒山拾得厨苦行。

7 s H* X# |& W @: F) U" J

封干饶舌曰随时,拾得牧牛点僧名;寒山白云抱幽石,众僧驱笑话癫疯。

8 y; Y% C$ c" ], {* T( B) o R" H" l; L

童戏憍陈如小果,打我安护伽蓝神;痴人说戒不知义,僧牛聚头当愕惊。

( p6 P% g7 Q- Q

教法同异词配曲,一展歌喉美妙音;五行为物七大性,害逆生顺法理循。

- I9 O6 ^& u7 ?, \; H) N; p

济公酒肉奇文化,广陵大师莫貌轻;先疑中观悦后喜,承法传灯悟上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21: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N7 D3 l) P! L

第九十八问:缘是如何建立的呢?

9 i5 ?( A' {" b5 U! e5 _2 i+ z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H4 o/ Z- T& Q! t

一音一闻一欢欣,一瞻一礼一信受,一钱一物一供养,乃至聚沙童子戏;一念都为结善缘、结法缘、种福田。

& |# S2 d3 E4 ^) p* x3 y1 q; S" H6 B4 S

一音一闻一欢欣;为听闻有人念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大乘经名、一四句偈名,听闻者心中不逆,生起一念欢欣,随喜一句赞叹,都为与佛结下善缘,得善根日益成熟时自然得护佑度脱。反之,一音一闻一生嗔,则结下恶缘,得恶报日益成熟时,自然谤佛毁教,堕入三恶道无量劫苦受。故善恶皆在一念之间,生欢生嗔入心田;他日成熟落因果,天梯地阶自召感。

( Y1 I2 B. E! a# T" Y+ w: r

一瞻一礼一信受;为见一佛形像、一菩萨形像、一部大乘经典、一位说了义法法师,能够一合十、一稽首、一礼拜,心中不逆,生起一念信受,随喜赞叹,都为与佛结下法缘,智慧日益增长,自皈佛门修行,求得生死解脱。反之,结下魔缘,得报极重苦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 n; G. p: O8 j

一钱一物一供养;为于诸佛菩萨形像前、一部大乘经典前、一位说大乘法义法师前、一清净行僧人前,随心愿、随能力、随方便,供养一文钱、一花一草、一水一香、一茶一果,心中不逆,生起一念供养,随喜一句赞叹,都为于佛前种下福田。福德日益增长,自有福报因缘得佛接引,离生死苦海达彼岸。反之,生嗔悭吝,结下饿鬼缘,苦受万劫才复还。

4 u7 I* C' F4 z# H

这里须特别指出的是,不是佛度有钱人,永久是佛度有缘人。今世的有钱人,必是前世广种福田人,施一得万报。今世的有钱人,前世善因日益增长,再施又为后世种福田。今世的有钱人,能施善舍自为缘,人间富贵不为计,还有天堂万万年。佛法平等度有缘,难舍能舍一分钱,心存善念方为大,大心供养超有钱。钱多钱少差别念,真心供养三宝前,乞婆供佛灯不灭,立现因果千古传。

) ?+ _, b" ~8 `

乃至聚沙童子戏;为不会说话的幼童至学龄前儿童,能在戏乐玩耍时,有意无意用沙子、雪、笔等物,堆聚为体或画一圆一柱,戏说是佛菩萨形像,都为成就佛道的善因缘。

5 e* _% U7 u8 E$ R Z! v

诸佛菩萨形像与一切大乘经典及一句名号是诸佛功德成就,一切众生,见闻、礼拜、供养皆不空过,有记无记、有知无知都在日益增长,因缘和合时自然成功。故世人不应因善小而不为,因恶小而为之,都为后世善恶因缘,因果还自受。

1 T4 s3 @/ X8 K0 A

还有,若能修塔造庙、塑画诸佛菩萨形像、印刷大乘经典、弘传大乘法义理、举办放生及赈灾法会等,都能结大善缘、结大法缘、种大福田。

/ N8 W+ U& y( ~3 L; w

善恶结缘一念间,顺逆因果落心田;随喜赞叹功德事,小善积累成大善。

) m) X, M& X' `% I* u: O

小恶不为应自然,移走后世业障山;若为小恶积大恶,失身难复苦相连。

( S6 t# v3 x6 S' G& G) P

菩提初心修即得,初心纯善贵如金;一念净心七宝塔,宝塔为尘心成觉。

9 P9 _# p, f" B0 ?. t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真宝,无染无垢是真常。”

! D4 A! t; s4 u" B

 

) C9 P, ?, W! f+ Z: l5 a: K

第九十九问:您为什么倡议重新确定世界和平日呢?

# l% R+ l1 O: U0 O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3 v/ F6 m& d) e( ]) Y. {

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55/282号决议,决议从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9月21日。从那时开始,我对国际和平日的由来背景、宗旨及活动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讨。于反复的探讨中,发现国际和平日内容上有严重缺失处,不能变成民间的自发行动,只能停留在官方宣传的一句口号上,难以发挥真正实现世界和平的目的;故构思起草了《创建世界和平日倡议书》。倡议书以佛教教义法理为因缘依据,以人类自爱生命、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爱护生活的慈悲心为宗旨内容,以民间发起、支持、遵守、实现的过程为生命力,以佛教联合一切宗教团体的认同为存在基础,于二零零五年佛诞日开始公布于众,在网络传媒上陆续发展,至二零零六年佛诞日正式印刷成册,在民间广泛流通。在民间形成广泛共识,并逐渐得到各宗教团体的认同后,再渗入或影响到联合国决议,商议有无必要重新确定世界和平日。其实,重新确定世界和平日的时间已不重要,这个认知过程、商讨过程才真正重要;哪怕是激烈的争议辩论过程也同样重要。任何事物,若缺少艰难的过程,本身的价值存在就如同摆设,失去存在维持的真实意义。任何纪念日都只是一种文化符号,大众自觉行动才是活着的真实文明。

. [9 {6 B+ ]$ Q" T1 p- Y( }

国际和平日的根本宗旨,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和各类组织及个人,“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主要内容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活动。”主要活动为,联合国秘书长敲响和平钟,号召全世界人民于中午十二时静默一分钟,联合国机构组织举办活动。确定时间为1981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与联合国大会开会时间一致。2001年9月7日决议,从2002年开始固定日期为每年的9月21日。联合国决议国际和平日以来,得到了成员国的广泛响应,为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初见成效;也得到了各宗教团体的支持,如本笃十六世于2008年和2010年两次发表文告,呼吁世界人民爱护世界和平,共创一个人类大家庭,维护社会安定环境,自然安全环境,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克服冲突及裁减军备,珍惜人的生命、热爱美好生活等。但是,国际和平日也存在严重缺失处;一是缺乏大众普遍认同的基础;号召力与大众的信仰脱离,只是国家政治宣传的一句口号。二是缺乏宗教组织普遍接受的配合;号召力与宗教组织的活动分开不能协调形成合力。三是缺乏教义法理支撑;号召力与各教派能共同接受的教义法理联系不紧密,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四是缺乏因果律的自我约束力;号召力与大众日常生活的敬畏心没有结合在一起;不能变成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力。五是缺乏历史重要人物标志性的感染力;号召力与大众普遍了解的重大人物事件的历史影响不相干,不是以人为本活生生的活动。当然,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不加详述。虽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也不能存在明显缺失;况且,人人有责任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尽力,怜悯一切众生失去鲜活生命而痛苦;同时,也是保护每人自己的生命与幸福等。

7 g3 B+ m/ f9 n; a" K+ |2 n

佛教信众所倡导的世界和平日有五大明显特性,在弥足过失中彰显和平理念的实现。一是大众愿受的信行性;释迦牟尼佛,为大众公认的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圣人之一,其事迹经论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圣诞日传统的庆祝活动,从民间家庭、团体组织到地区国家等,都自觉自愿的以欢喜心参加;若能与和平日的宗旨内容相结合在一起,必然有自发的信行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各宗教组织协调行动的合作性;一切有宗教信仰的开明人士,都有一颗慈爱生命、怜悯痛苦的仁德之心,放下不同知见,共同携手并肩,在教义融通交流、法理荟萃利益中,既保持本教特色不变,又合神力救世度人;若能与和平日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在一起,必然有巨大的合作性,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三是教义法理如意性;佛教教义慈悲一切人与动物等生命,爱护山水草木、蓝天白云美好的生活环境;佛教法理因果律,今日战争的诱因就是前世杀戮的恶缘;今日相食的缘起又是后世暴力的恶因;故倡导停杀众生一日、吃素食一日,去掉战争成因,自无生灵涂炭缘果;若能与和平日活动程序相互融通,必然有万事吉祥的如意性,收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成效。四是智慧选择的光明性;人类共有一个生命的地球家园,人与动物共享有一片蓝天的灵感世间,人类应自我省忏一次良心善性,留给自己、留给动物一次身心安然;佛教还倡导素食文化,赠您身体健康,得到一次功德满天;若能与和平日伟大意义“达成共识”,必然有广大胸襟正行的光明性,见到福音同庆的局面。五是众志成城的实践性;佛教寺庙的钟鼓合奏、四众弟子诵经的梵音玉磬;和谐着天主教堂优雅的圣音,伴随着伊斯兰教宫殿古兰经的和鸣,人人心田都奉献一点爱,放下族见、弃舍国争;若能与和平日时间点相一致,必然有和谐世界的实践性,实现世界长久和平。

6 D4 S: _" |- R7 k/ B

当您能以清净身心诵念《创建世界和平日倡议书》时,您所见到的不是文字,您所发出的不是音声,是佛慈悲心的闪光!是佛清净心的流淌!是佛平等心的飞舞!是佛怜悯心的回荡!是佛喜舍心的激昂!您会感觉全身血流在发热中奔腾!您会感觉肺腑心曲在澎湃中喜悦!那不是血流,是释迦牟尼佛加持力的护佑!那不是心曲,是释迦牟尼佛护念力的天呈!一个人心灵的火种,可以点亮盏盏慧灯,生生不息传后世,光光常明贯古今!祈祷世界永远和平!

. y8 G' n' ]/ @7 u$ C

赤诚济世佛子心,一体同悲悯众生;无缘大慈世间觉,法性藏里愿力成。

* B4 i! `0 u+ q/ p" P

身心清净欲望轻,收敛贪婪明心性;人心无害自利他,刀枪入库无血腥。

& Z+ I, {) Q: `9 d/ P4 T

众教同音天开眼,天主国王光明行;万众一心山移动,自然和谐财物丰。

' X& f7 y# L" g1 N

画龙点睛和平日,千秋伟业大德功;人天同庆吉祥意,同沐圣恩得大幸。

3 N3 T9 p2 ], ^5 c3 }' R1 N/ D

 

) c' |' C4 F& z- \

附:创建世界和平日倡议书

( H: k+ _: v% h

 

2 X0 _( _+ ~4 P4 k; J( w

世界人民:

) \: L' g: X: [ g" l: [

佛悯众生,慈悲普度;圣教同音,人与人相亲,人与动物相怜;仁政者同心,世界和平。各界人民,共同携手,放弃族见,放弃仇恨,放下屠刀,创建世界和平日,众生同沐圣恩。

0 b3 [* R! \) p5 i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这一日多么吉祥,为众生带来福音!这一日多么如意!普天同庆!倡议在这吉祥如意的一日里,战争的地方,停止战争一日;屠宰之人,停杀一日;网捕之人,停捕一日;世界人民,素食一日。让这吉祥如意日,成为世界和平日。

* \/ z' D8 T5 n+ r% i

爱好和平,人民美好的愿望。世界和平,人民才幸福安康。发动战争是灵魂的罪恶,停止战争一日,是给人自我一次省忏。爱护动物,是爱护人的朋友。热爱自然,是人留给自己性情的空间。杀捕是人性慈悲的泯灭,停杀一日,给朋友一次良识醒悟!停捕一日,给自然一次生息回归!喜欢素食,人的身心安然,素食一日,给自己一次功德满天!

- P) O q. Z8 W& F& p! B

人,同缘一个星球,同有一个家园,同是一个生命,同样一个心愿。有责任选择高尚,有义务选择和平,有能力选择光明,有智慧选择博爱。

" C0 f1 d' l- g& d2 H

人与动物同处一片蓝天,同有喜生惧死的灵感。动物斑斓的声色,把大自然装典,用多种功能为人奉献。人有胸襟善待自己的朋友,让悲悯像阳光一样充满世间。

. m# S! h+ [1 A

创建世界和平日活动,在您的寺观,在您的教堂,在您的宫殿,在您的心田。人人奉献一点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众志成城。明天,世界和平日一定实现。

# t% V O. G+ b5 h: L

祈祷世界永远和平!

& ?, d3 B* K* F5 K# M" {8 L& v

 

|9 y& E5 H& L7 w6 B

倡议人: 释净慧  释净智

) u6 _; p% d1 F5 M- Y) g' A

 

) B9 N/ d, s- {! } b

第一百问:您所发十二大愿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1 E4 l/ |: }# |2 V$ x* w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6 p" }1 l W4 A' J1 }

愿为心志;心志为于十方诸佛、诸大菩萨前,表露报佛恩、报众生恩的菩提心;即为当下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标志。其根本宗旨,对我心而言,觉知间就是两个字,孝行!孝行,为孝道能行!报佛慈悲救度恩,孝道能行!为报师僧父母恩,孝道能行!地水是我本体,火风是我先身,生生无不从此受生,故众生为父母,孝道能行!

u5 L4 M; Y) E2 |

孝为一切善法根本,离孝无善行。顺者为孝;随喜赞叹诸佛功德,绍隆佛种发无上意为顺,顺而不逆!随顺一切众生、一切善行因缘,无碍为顺,顺而不逆!发菩提心的人,坚固行菩萨道,所行孝道为大孝、大行、大善、大顺世间,集世间一切小孝、小行、小善、小顺于大成;如此为论义。若论理大由小集;小不能行,何能集大;小孝为自利,大孝为利他。一个人来此世间一回,若不能小孝利于父母,大孝利于一切众生,只知自私自利,就是白来走一遭,三途转出又入三途苦,苦海登舟风吹船翻又落水。利于一切众生,为利于国家、利于社会、利于大众、利于含灵。以孝治国、以孝治家、以孝治身,为安身之本,为立命之源,孝为德也。若一个人失德时,虽聪明绝顶而为满足私欲、贪生怕死可卖国,虽理财有术而不仁不义、贪婪成性招祸可败家,虽满身本领而偷奸骗巧、耍滑使诈犯罪可丧命;如平常人所说最根本的一句话,“老老实实常常在,吃亏让人不算痴。”

# ?( v) h; ^$ C; b# }

我修行的前十年间,见不到佛经,只是禅修密行。修行的第二个十年间,所诵持佛经闻则明其义,便发愿若有一人想听经闻法,可为一人释解法义、明辨法理。修行的第三个十年间,诵持《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后,又加深了对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与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诸佛菩萨因地所发大愿法义的悟知,并观知发大愿因缘已成熟,开始发了四大愿为足;可观知愿不具足,又发四大愿,以八大愿为足;又观知愿不具足,又发二大愿,以十大愿为足,再无大愿可发;这时,虚空出大音声,行人愿心未尽,又于诸佛前再发二大愿,为十二大愿,才觉具足。在发大愿的七日里,深深觉悟到愿不可轻出,愿心难发,将以生生世世乃至无量劫的时间,以身命财为代价践行愿力,无怨无悔固如山海,无退无碍大如虚空;当愿能发菩提心的人,往生清净佛国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愿心真实,绝不虚妄;我母亲从十六岁开始吃斋念佛,至七十二岁时,一日于我弟弟家,静坐在床中间无端掉落在地,虽重摔而无伤,从此便病卧不能静坐念佛;这时,便于佛前愿求,我母亲的一切业报由我承担,一切怨亲债主由我救度,让我母亲能修证即身成就道业,愿舍我福为我母增寿,寿至具足往生功德为止;不过十分钟,我母起身病愈,至现在八十四岁从未大病,又白发中重生黑发;而我于当时,大病三日。我的同门同修,往昔业重有地狱之罪苦,寿不至五十;便于佛前愿求代受一切苦果,愿舍我福为其增寿;当夜入于定中,来到地狱代吞火红铁丸、代受大流猛火;虽于境界中明知代受地狱苦,但热铁丸入口化为清凉珠,猛火触身化为清凉风,有苦受之名,无苦受之实;而观见其他苦受罪识,痛苦不堪,热铁丸入口嘴焦肠烂,猛火触身身如焦炭成灰,瞬间生灭,惨叫不停,真实苦受无奈;那时,同修四十多岁,患严重心脏病,走路靠人背,现在近六十岁走十几里路稀松平常,病情转轻且偶发,不碍修行。这样的实际例证还有很多,不一而述;对此可以生疑不信,不可谤召因果。

& R" Y: z7 j9 ?. e7 |

信佛念佛有理悟而无实证的人,发自己能兑现的善行愿心可以,自己不能兑现的善行愿心可缓发,大善行愿心暂可不发,以免发生向青苗要果实而自毁百千次也无法成熟果实的事。静坐禅行有体悟有实证而无大功德的人,所发善行愿心不要超越自己功德,可摸着石头过河试着来,以免发生二十公斤的体格强背百公斤重的物品而伤身停道的事;如有一位修行人,见一宠物狗对其跟随不舍,围绕不离;这位修行人便发了慈悲心,给这只小狗做了皈依,愿求能度脱生死;两个小时后,便见天降琉璃如瀑,祥瑞彩云满天,而感身体沉重头晕,立即寻师一问究竟;师问他都做了什么,这位修行人将所作一五一十告之;师告知这位修行人,立即于佛前表明,以所行功德回向给这只宠物狗,愿求它自了生死!否则,你无功德、也无能力度脱生死,只能舍身生天,后世再转人修行。这位修行人照办后,天道瑞相消失,身体恢复如初,再不敢冒失贪求大愿功德。禅行证悟有大功德的人,可以量己德发一二大善愿心,逐渐发起具足大善愿心,如法方便导化众生,待所教化众生能具足发菩提心功德时,再发代受一切苦果愿,以度脱生死。

# ?) \. w% y) P" P( Y* F8 G

行菩萨道的人,于当世发大善愿心,不只是发菩提心;而是以发大善愿心的形式,以善愿内容警示当世人,净化身心向善,停止业习造作,宣佛慈悲功德;而不是以愿为愿,以心发心,以道求道,哗众取宠。故而发愿,应能发、会发、善发、大发,适宜而发。

9 i0 y) r3 |% {

普贤法界十愿行,地藏成佛地狱空;观音救难求必应,诸佛愿愿度众生。

" m9 e: V: I- U1 G

行人善愿为孝行,警示因果利众生;因地初发有多种,通愿别愿各不同。

5 F. [* g: x2 h5 d& Y% ^4 S" T

兑现愿心不能空,说到做到方为诚;代受苦果头拱地,粉身碎骨声不吭。

; ?- [+ B- H' u' Z1 n) C" E8 B

莫把善愿当戏论,谤毁因果罪不轻;誓言愿力不思议,字句大义泰山重。

9 V; C- w4 E L$ A7 @0 l" z

 

; i- ?; w3 P' ~. h9 Z

附:发愿文

# H P2 e# d+ l2 z' x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与十方诸佛:

) K! H5 y+ e! Y5 c) `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王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未来佛弥勒菩萨与十方诸菩萨:

: Z/ I6 J( D6 J% _

昔十方诸佛因地行菩萨道时,皆发大愿,度脱众生。弟子受持诸佛所发大愿,并孝行诸佛行菩萨道,再发大愿,度脱末法众生。

8 K8 V1 b7 u) w+ Y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在朝为官吏之人,因贪赃罔法,挥霍无度以及滥施国政,欺民害民,或指使他人毁佛塔像,禁教逐僧等,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争讼多病,被人轻贱,当命终时,将为横生,酬还业债。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讼无病,被人尊重,不受横生,乃至菩提。

1 G3 I# s" l1 h; N3 h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国王、将军等人,为争霸发动战争杀无量众生,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短寿多病,常遭三灾八难之苦。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病长寿,不遭诸难,乃至菩提。

6 h; Q% n' W/ y4 L Q% C: K) L% d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制造各种武器之人,特别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为统治者用来发动战争,杀无量众生,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短寿多病,或为三灾所苦。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病长寿,不遭诸灾,乃至菩提。

9 `9 m# k' H; [3 H3 H. V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造贩毒品之人,以及为求暴利,严重污染环境者,伤人慧命,毒人身命,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顽愚痴迷,吸毒遭灾。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聪明勤慧,远离毒难,乃至菩提。

) h' o' l1 U9 \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造假贩假以及广称无有因果,强霸人财,投毒、放火、毁田烧山者,坑害众生,祸国殃民,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五根残疾不全。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得健全身,乃至菩提。

a! o3 K% L7 i, |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以影像、书报、刊物等赞叹淫欲,以及唆使她人卖淫之人,侵害青少年心灵,使之损身丧志或犯罪,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轻贱下流,不得如意眷属。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人身尊贵,得如意眷属,乃至菩提。

- x% I9 b# Z& }& c `6 ~/ b% }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遗弃父母、子女(包括性别鉴定堕胎)以及贩卖人口之人,丧失天伦,坏世风气,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鳏寡孤独,贫穷下贱。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人和富贵,乃至菩提。

6 p8 `: e" c6 I2 @ ` \5 F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以赌或设骗局等诈财以及抢偷之人,使被骗抢之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以及丧命,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贫穷体残,常被人求其长短,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常得富贵,乃至菩提。

# b) S- n0 ~% H3 n' S9 x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念佛之人,生在末法,因业报被邪魔鬼秽惑乱颠狂,无证谓证,未得谓得,欺侮众生,大妄语成,或现僧像行骗,以及赞叹淫欲,淫淫相传,坏我佛法者,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多生邪见之家,不信三宝。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信奉三宝,得法修行,乃至菩提。

3 i2 T+ x" U* w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住伽蓝或外道白衣,为求供养故,专说邪法,自创邪教,现假神通,自称是某佛转世,能知某方有灾等人,迷惑众生,误人正信、正修、正行,毁人慧命,让人自毁家财等。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邪见阴人,貌丑顽愚,常背骂名。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正信三宝,乃至菩提。

3 H" F: Q4 G; p X' f ]" k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无量众生闻我名者,见我像者,皆心生欢喜。乐持我名,愿生我土。乃至命终时,心生一净念者,我即带领百千菩萨前来接引,化生见佛,直至菩提。若不尔者,弟子誓不得菩提。

) K, B1 o& g4 l! x- n) Q7 b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我国土功德庄严,正法久住,无有像法、末法。无有诸天及声闻、缘觉诸智慧不足之人。所有众生皆具行菩萨道之人,具足菩萨智慧,具足菩萨种性,具足菩萨明杰,具足菩萨妙音,具足菩萨清净,具足菩萨勤行,具足菩萨愿心,具足菩萨法藏,具足菩萨安乐,具足菩萨无碍,直至菩提。若不尔者,弟子誓不得菩提。

! w n( b* g$ s! [$ m4 z; W0 H# W

发愿人:释净慧

- `. b1 g3 ]8 i3 a

 

x/ N d- M# }5 T

第一零一问:佛教中兴对信众有什么好处吗?

9 e7 E2 i; G! C* u( Z H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n7 K: Q: O3 i

佛教中兴不但给信众带来法益,还为大众带来普遍利益。主要有六种;一是增长寿命;二是增长财富;三是减少瘟疫;四是减少灾厄;五是人皆亲善;六是安定和平。

, w3 W. f) B. k

增长寿命;为天运重开,佛法利益一切众生;特别是法益人道,自然增寿。增寿的方法,是按时、日、月、年计算,寿长者按一世计算,一世为三十年;寿短者,自然计加。增寿数量,平均人寿每十年加三年,最多为三十年,增加九年;寿命不满十年时,按时、日、月增加。

* e# T8 L4 M. [3 H; L9 E0 W4 l

增长财富;为受佛法蒙熏,天地神佑欢欣,致使人皆勤奋智勇,山林物产丰富,田地肥沃粮丰,水产资源丰厚,矿产资源重现,生产增加数量,生活增加幸福。人类衣食无忧,生存压力减轻,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喜爱山水自然。

. s3 q! p0 ?6 R

减少瘟疫;为主人疾病瘟疫的天神,受佛法利益欢欣,由损害人转为利益人;人类恶性疾病发病率明显减少,各种流行瘟疫发生率明显减少,益于人身体健康,人也自知讲究卫生保健,加强运动锻炼。况且,水、空气、食物中各种有害物质明显减少,衣服、用具、物品中有毒成分减少等,都为减少疾病创造了良好条件。

. \" M2 Y1 [% j: ^1 s6 \) C( F

减少灾厄;为人类善行利益天道,使山川河水、风雨雪霜、雷电地火等少为灾患,减少对人类损害的频率次数,风水调适,地火顺应,轻受难厄;使自然环境改观,荒山成绿,野谷流泉,原野山花,飞鸟和鸣,人与自然和谐。

# Y- N/ d" v0 v( o6 o6 H- l' t

人皆亲善;为信受佛法教化,法水普润心田,人皆一改人整人、人坏人、人害人、人杀人、人骗人、人欺人、人辱人、人轻人、人怕人、人恨人的恶行局面,人见人亲,官见民亲,民敬有德、民尊官长,家庭和睦、邻里相近、儿女尽孝、夫妻守道,形成良好的道德文明。

( m4 i4 l8 z% h" j6 \$ S8 e

安定和平;为奉行佛教正法治世,人心思安稳,祥和之气上升;民族仇怨化减,宗教教义融合,区域平衡协调,国家相互尊重;科技文明发达,资源合理流动,贫富差距减小,心理平衡平等;使民族间和谐相处,宗教间人士教义交流,国家间友好往来,促进国内安定,促进世界和平。

! A( s1 F5 M. ]

当然,一切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都是相对存在,不是绝对不变;这几种利益只是相对当下社会与自然状况而言,人间就是人间,人间永远不是天堂。

3 Y# X; k/ `' \# X, l; q g

人益天,天利人,唯一的作法是依《金光明经》,人人修行十善法,国善政利民,僧众弘法斋天,龙神增气力,保持人天和谐。

" U! E0 |& ] q( m1 c

唯以幻见为境界,以正去邪天灵感;佛教中兴人得福,人皆善心寿命长。

8 S5 E4 r; a s# j( ~/ e1 Q" @

天移星斗地动盘,正法治世皆安然;风雨调时水火顺,利益人间不为灾。

/ @4 H. I3 n6 n6 X8 u( h

天灾人祸均消减,水清草绿天空蓝;人间环境为最美,自然和谐众赞叹。

~8 y& b' i+ k8 _& u3 @( Y

天成好事人努力,人人善心做奉献;众善奉行集大成,民心天意求平安。

! j/ R# Z) a- X0 Y; J

 

: O/ ^* x: y- R! K& W' o; T& ~+ L/ j

第一零二问:佛教中兴以什么为标志呢?

0 x- J1 _( L2 L2 Q5 F6 E1 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a. v4 @( U/ B- f$ Z. P+ E

正法住世与佛教中兴,是有明显的标志,很容易辨明;但是,标志以特征为代表,不以什么人为代表。

* X; y1 ^* S4 q* E# n

正法住世的标志;从二零零九年以后,正法重新现于世间,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有三部大乘经典流行于世;即明了佛教完整教义的《大般涅槃经》,规范了四众弟子如何正行才是正法;明了佛教基本法理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了义四众弟子如何修行正定才是正法;明了佛教最高戒仪的《梵网经菩萨戒本》,教化四众弟子如何清净持戒才是正法。《大般涅槃经》,经常被人说前不说后,说中不说前,说后不说中,无人全面系统完整宣讲;同时,正行的教义为正法代表。《大佛顶首楞严经》,很少有人诵持,理深难懂,须有实证人详解通义,一读明了如何正修;同时,正定的法理为正法代表。《梵网经菩萨戒本》,世人无法读诵到,只为受持菩萨戒的出家人专诵,在家二众与部分出家人没有机缘读诵到最高戒律;同时,正戒的法益为正法代表。其它大乘经典也相继流传于世,为信众与部分大众所欢迎,使世人重新认识佛教形象,使大乘法义理重新深入人心。二是正法修行精神重新回归;多数四众弟子从以文解义的名相中解脱出来,从狂热追逐名相的潮流中解脱出来,从愚昧不明教义、法理、戒益盲目的妄行中解脱出来,开始依法门、持戒律修行,回归静坐念佛、禅行定观、密修正定的正法时代才具足的千百年来真正传承的正法所为,这种正法修行精神,必然形成正法长久住世的法流,千古流传,经久不衰。三是民心向善的愿望强烈;民心从经历长期争斗的伤痛中自我解救出来,民心从物欲横流的染法中自我省悟出来,民心从无有敬畏的妄想中自我分离出来,民心从道德缺失的不孝中自我逃逸出来,开始反省人生的真正价值,追求存在的真正价值,渴望至上的真正价值,敬仰觉悟的真正价值。这种民心思善、大众向善、所言善愿、所为善行的潮流,从历史的长河中滚滚而来,又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传承下去。

1 h( J" p' _# W# o. X. ^ [

佛教中兴的标志;从二零一三年开始,佛教中兴于世间,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佛教文化兴旺;于传统文化中,佛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从思想观点、规律法则、道德规范、心灵智慧、敬畏自省、知识趣味等方面,弥足了其它文化在民心中地位与品位的缺失;并应用佛教文化,社会自我净化、心灵自我净化、生活自我净化、生命自我净化;倡导普及佛教文化,不再是寺庙的专版,不再是僧人的专利,不再是信众的专有,而是大众于普遍社会存在中的应用;同时,佛教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的资源将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对社会发展进步、对经济发达繁荣、对秩序通顺安定、对家庭身心安稳等发挥积极作用。二是佛教形象兴隆;四众弟子以佛教法门清净、戒仪清净、事项清净的形象,展示依正法、持正戒、净事项修行的风范,展示放生、放焰口、赈灾、斋天、超度、吉祥等金刚法会的庄严,展示淡泊名利、超然自在、自养身心、自养己德、自觉善行等面貌,展示爱国爱教、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破除愚昧、深信因果、以正去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传统,展示热爱和平、安定和谐、友好往来、交流商议、相互尊重、诚信于人、珍惜缘分、礼让谦下、和睦相处等美德,使佛教增辉,慧光增彩,形成对大众的统摄力,也引起大众兴致的高度关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民心积极向善,世界和谐发展。三是佛教义理兴盛;佛法经律论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火种,四众弟子中隐藏着无尽的智慧火花,各种法事活动中包含着无尽的智慧火光,众多道场中深藏着无尽的智慧火焰,庄严佛菩萨形像中暗含着无尽的智慧火炬;大慈、大智、大愿、大行、大喜等都在隐含中示现,观定、观空、观止、观照、观察等都在境界中显示,实相、真相、性相、无相、妙相等都在妙有中显象,菩提、智慧、功德、自在、神通等都在法界中存在,因果、因缘、心体、性识、自然等都在性相中变幻;引导着大众探寻真理的目光,引领着大众追求真理的意识,引起着大众渴望真理的思维,引进着大众得到真理的脚步,引动着大众行于真理的愿望;大众从好奇走向认知,再走向信受、再走向修证、再走向奉行;使大众在认知真实中觉醒,在信受中受益,在修证中得道,在奉行中利世,在智慧中光明;形成身心善行为高尚、身心修行为高崇、身心清净为高大、身心禅定为高境、身心自在为高法的态势,促进人类由自然王国向清净佛国的文明升华。

! j% N. n0 V# \4 w7 s1 i# |) G5 `

终生一餐法食饱,三世饮足清净水;空理之人疑妙有,师子座上说异端。

8 ?4 f2 F6 }& N4 {0 G3 V+ r' d

佛法盛衰因缘事,交替循环住世间;僧尼反俗法事灭,俗人毁教无僧尼。

8 u! T; F0 x4 l, h2 O5 v3 u: Q

尊口正语莫冒险,魔法相攻生事端;证悟境界存高下,不识路途不欺天。

' C3 P: U' q4 N6 i- I

木佛遇火成灰炭,寺庙遭毁瓦砾残;恒顺众生息争斗,正法心愿人天眼。

! b" _$ b2 |% Q6 m1 h! p6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i z& a+ R( H- b

第一零三问:为什么说佛的加持力于法门中,护念力于净戒中呢?

* B7 s o) G' }! i) K/ ^0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f/ S( W) x' J8 O& k, R4 v, L

《大日经》中说,“想念于一切,心诵持真言,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诸念求义利,息皆饶益之,彼一切如理,所念皆成就。”《梵网经菩萨戒本》偈赞法益中说,“明人忍慧强,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者,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悯念常守护。”当然,于这两部经中,还有多处如此法义。

8 P8 @* M, M, P& `* @

法门,是诸佛依福慧具足的功德力所成就,于一切法界中遍满加持力;随顺众生种类,开示修行法门;依佛方便智慧,随顺众生根基,有八万四千法门;如南无佛,为皈入修行法门,一切咒语中也密含皈入法义。修行人必须依师传承法门;身心精进修行,才能次第成就道业。修行人所依法门,是证入佛法三乘宝山取得自性三宝的轨制路径;于路径中有都摄六根的静坐禅行功程,结合南无佛之法理,获得如来加持力,才能分别通达化喻三城。

+ p7 s% E( C: ^6 A6 L0 ]4 M

加持力,是诸佛功德力与自然因缘一切法界力和合,于冥冥中授予修行人的种种神秘力量。这种神秘力量,无形无影、无声无色,从呼吸中、从毛孔中、从梦寐中,以渗入皈入法门的承载佛法的身心法体中。其功用可摄持六根、净化五蕴心、去除习气垢染、转化无明烦恼,成就自性慧命身。诸佛愿力以加持力发挥作用,救度一切众生,护佑一切清净道场。

$ j/ s" P2 R4 ?6 ^& X

诸佛加持力为遍周法界存在,法门以个体身心皈入修行成就功用;即加持力于法门中,法门中有加持力;离加持力无法门,离法门无加持力。以此缘故,一切欲得佛法利益者,都应首先皈入佛教法门,即皈依佛门。然后再诵念名号功德,深入经藏义理;即皈依法义。还有须按师传承都摄身心,静坐禅行;即皈依僧理。一切皈依佛门的修行人,都能接受诸佛加持力,于不知不觉中获得法益。末法时代,魔子魔民破佛法菩提,就是破坏一切修行人的法门;离经一字,即为魔说。

& l& z" T* M7 l2 X. |% q2 [

净戒,是身心严持戒仪清净,于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依戒勤护身不习染、心不起恶念。戒有优婆夷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

* A. ?9 O: I5 E- V

护念,是诸佛依大愿力,以自在神通力,时刻护佑清净戒行心念的戒体。戒体为身心皈入法门的法体受持戒律,戒体法体为一人体;可在实际修持中,存在法体不能严持净戒,也存在戒体不能依净法,因人修持有差别;但是,真正能实修证悟的人,都是戒法一体。

. c+ I: X- O$ K. L$ d

诸佛护念法体中的清净戒体,身心严持净戒中决定存在诸佛护念力。净戒净法如鸟双翼,若修行人依法不持戒或持戒不依法,则失一翼,难以飞行。一切能严持净戒的修行人,于不知不觉中,都能得到诸佛护念的戒益,加速道业成就。

$ o/ x' ?9 e, L; ?4 }5 X

佛灭度后,出家人修行依戒为师;在家人修行也须依戒为师。在依戒为师中,应注意处理好戒与修行的关系;即法门如船,戒如行船的操作规范。应注意处理好守戒与因果的关系;即身不作、口不说、念不起,远离因果。应注意处理好法则与戒律的关系;即法则生灭法,戒律身心受,生死关头不舍戒。应注意处理好以戒为师与师的关系;即戒律不可更改,一切依法不依人。否则,舍戒为放逸,破戒为欲漏,毁戒为因果,自毁菩提路。末法时代,魔王魔法破佛法菩提,就是破坏一切修行人的戒律;戒如渡海浮囊,魔搭一手都决不可以。唐朝法江传中记,有一道士李荣见长安大兴善寺火灾后遗址时讽曰:道善何曾善,言兴且不兴;如来烧赤尽,唯有一群僧。今复偈和之:

4 p( i* S3 r5 _

道善何曾善执著,言兴且不兴名相;如来烧赤尽涅槃,唯有一群僧正法。

8 C3 s2 t! j1 }1 ^7 H- L# ?

 

; C3 }& y- S. @, e* L( l

第一零四问:受戒的渠道有几条呢?

8 h1 y# C7 R) j2 m" v0 ]) M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H" r: y; u' Q- A& ]

戒名为孝,对一切众生行一切善;又为制止,制止对一切众生行一切不善。受戒渠道有三条;一为自求受戒;二为师前受戒;三为坛场受戒。

' b8 v9 [2 ?# O; F3 D& F( ~

自求受戒;为在佛形像前,礼拜供养,表露誓言,自己愿求受戒。受戒种类有十善业道法、菩萨戒。

7 v9 f6 A( z& r

师前受戒;为师引领皈依佛的同时,授于五戒、八戒,称名为三皈五戒或三皈八戒。若是密宗上师,于传承密法的同时,授于十四戒、大誓言戒。

: d, f+ I" }" F' I( n' r

坛场受戒;为戒师专门授戒;受戒种类有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于授菩萨戒中,在家人受六重二十八轻戒,出家人受十重四十八轻戒,为受具足戒。

! N+ x7 ~# u- U2 _$ J* a( p" E% N

受戒渠道不同,表示所受戒律不同、对象不同。戒律不同,为五戒、八戒、十四戒为方便戒,十善业道法为差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大誓言戒为具足戒;大誓言戒为三昧耶戒,或称佛性三昧耶戒,或称金刚三昧耶戒,或称佛平等智慧大誓愿戒,是密宗修行人专门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修行戒。菩萨戒、大誓言戒,既为修行戒,又为自性戒。优婆夷戒、优婆塞戒、沙弥戒、十四戒为别解脱戒,故称方便戒。差别戒为众生以心缘于法相,受持不离生灭相,戒义为方便;也为一切受戒修行人所不舍,故为一切戒善的基础。对象不同,既分出家人与在家人不同,又分男众女众不同;既分差别受持、方便受持、具足受持、自性受持的不同,又分所依法修行受持不同;既分具足受持不同,又分选择受持不同。

$ N5 H, e5 M% o

受持戒律不同,表示持戒修行难易程度不同,所得戒益也不同。受持差别戒、方便戒修行,相对比较容易,易得人天殊胜解脱戒益。受持具足戒修行,相对比较困难,易得声闻、缘觉殊胜解脱戒益。受持究竟戒修行,为难上加难,易得究竟解脱戒益;究竟戒为菩萨戒、自性戒。

+ e ~' q9 S, H

受戒渠道不同,持戒律仪不同,得戒净行也不同。受戒、持戒不为得戒,只是身口意受持,身灭转生时易舍戒;得戒为心行无作戒,自性永不失戒。得无作戒,为清净心通摄身口意三世无碍智戒,以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菩提心性为戒体,以十方法界诸佛功德为戒行,以一切众生与佛平等如一为戒相。有的人以戒场受戒得戒牒为得戒,认为未入戒场受戒的人,不得受持具足戒、究竟戒、更不能得无作戒;特别是依密法修行的出家人及在家人,没有得戒牒,就不能得戒;实则不然。

$ x+ R4 N0 l$ Z. Z

于佛形像前求受菩萨戒的人,须严持净戒修行;并在供养礼拜的同时,反复诵持菩萨戒律,于三日、七日、二十一日、一年、三年等不同时间内,见得好相,才为得戒;否则,只为受戒、持戒,不为得戒。师前受戒、坛场受戒时,戒师若是得戒之人,戒体清净,不须见好相,也为得戒;否则,只为受戒、持戒,不为得戒。

: W% D3 E8 P% c2 ]+ k

众生因缘、福报、根基不同,受戒渠道不同,受戒、持戒、得戒的戒益也不同。若对声闻人,戒以方便随顺不违法制威德,教命具足自持修行。若对初行人,戒以方便随顺世间法制福德,教命具足自持修行。若对发菩提心的人,戒以究竟一道法门为本,依法持戒修行离生死一切无碍,直至成就佛道。总之,古德有云,受戒容易持戒难,持戒容易得戒难。得戒益成道,持戒宜修道,受戒易学道。

6 N X- s! G2 X

化人以理不干涉,犹如梦中存知觉;法济动物无是非,身形移动心内明。

6 M( I, ^* A/ y8 D+ X

尖顶屋内住心性,四季变化常着衣;净戒勤护疾步走,白云尽处归吾家。

: _/ X Z# }- g5 D9 g

松柏长青寒暑日,金石相合诚为开;暗室无明点灯亮,黑夜云开见月明。

, X: `0 G+ t, Q, r0 ^, Q* l2 B

逆行化物作佛事,师子吼息野干鸣;鹦鹉学舌似人语,囚笼羽翼困终生。

& {4 u: Y9 Y% O

 

" c% M8 ?; `& D* b

第一零五问:究竟什么是道呢?

+ ?/ W" ^9 Z" a& o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i& Z! x7 K+ [1 P7 z! h

道的含义除自然释解外,不同人有不同的释解。主要有五种;一是字义之道,二是常人之道,三是儒教之道,四是道教之道,五是佛教之道。

5 x5 T' P% [5 N% C- P; K% e

字义之道;正义与合理的表示。社会上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终结的全过程,应符合正确大义与合于法理,用道表示其意;如世道、天道、道理、道义等。

( j! l: b I' D( r& q( j5 Z8 ^

常人之道;为品德与能力的证实。世界上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从生成、生长、灭亡的全过程中,一切言行应符合历史和现实众人品评的公德规范与具备的各种生存能力,用道证实其义;如人生之道、用人之道、经营之道、用兵之道等。

6 r' C+ m+ T, F4 M

儒教之道;为善德与文化的理念。将一切人类善行美德与知识内含升华到一种文明的文化,形成道义理念;如道德文明、科技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人间正道。

, R. b+ L4 @5 G) w

道教之道;为天德与法力的成功。道士通过对天人善行仙德与长生不老仙术的修炼,得到了仙德与仙术,为成仙得道义;如地行仙道、空行仙道、天行仙道、大罗仙道等。

e+ `0 k# f, O4 @+ U F: Y% x

佛教之道;为福德与慧德的圆满。声闻、缘觉为自我圆满;即自我解脱、自我无漏、自我无生、自我成道。菩萨为大我圆满;即慈悲喜舍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大施一切内财外财与无畏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诸佛为无我圆满;即缘起性空、自性本空、具足福德、慧德,成就佛道。

) W7 ?( n5 e8 _ ~2 M4 Y

若详解道义无尽,只能略讲如此。

6 i7 m: }% F% n1 M& ~: q% S

人间说道为善道,天人论道十善道;声闻修道罗汉道,行菩萨道成佛道。

5 Z# U! ^& A, E1 p

道义道理处处道,你道我道人人道;说道论道时时道,有道无道事事道。

1 ?% J% s4 A' O2 u' E

明道了义习禅定,悦食法喜三昧门;愿海化身方便智,人理之外难测度。

- f* `3 R6 x5 A. S6 b/ m

缘法察境通三世,龙华三会结要期;当下法华仍未罢,大道无际显空理。

+ E: i( ?9 v- h6 S- d. }

 

& K+ c/ M3 j% R) V* \

第一零六问:为什么将佛所说经律论称名为佛法呢?

6 X* c- f9 }4 C" @6 k# V% U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2 f$ E8 ]: e6 K0 M

佛教教义依经律论为法理,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能自动调整信众心理言行的准则;二是由信众信受、认知、觉悟生命实相,具有佛平等普遍的加持力和信众自觉的约束力;三是由皈依三宝、行入法门、所持戒律确立了信众的责任义务;故简称为佛法。经律论为法理的主要依据有三条;一是法藏世界,二是法界众生,三是法则平等。

' r7 |' I/ N' [# w6 R N

法藏世界,为宇宙中一个星系的安立组合,是依一尊佛愿力功德所成就;即一切物质存在的法相与地、水、火、风、空、识、性变化形成自然法则,一切众生存在的身相与识性变化形成的因缘法则。充分体现了佛所说经律论,具足无尽义理的价值性。

& Q2 g% k7 Q8 l [6 ?- F* n5 F7 k

法界众生,为法藏世界中存在十法界众生,各依法相法性和合而存在,并依法则生灭与不生不灭;即地狱界众生、饿鬼界众生、畜生界众生、修罗界众生、人界众生、天界众生、声闻界众生、缘觉界众生、菩萨界众生、佛界众生。充分体现了佛所说经律论,具足真实的主体性。

6 [. X. Q3 _% V! d/ g

法则平等,为诸佛法理平等利益一切众生;即法门戒轨、因果规律、秩序规则等法法平等,无二差别,正大光明。充分体现了佛所说经律论,具足真理的客观性。

( b1 ^3 E% R- T+ M$ K

若欲详知佛法义理,可参学《大日经》与《大佛顶首楞严经》等大乘经典。

o0 c* V, t* F( X. l

法则公平如水,普遍同一规范;自然变化规律,因缘无常生灭。

0 R( `; k% G$ \3 m" A' v6 A, \1 L) J

法藏法相法性,法界法则法度;一切如法存在,一切依法循环。

' }! y |7 [8 A7 L6 \5 P8 k2 C

诸佛说法论义,皆合世界法理;圆融通达遍至,神通自在无碍。

6 k; {, R5 B+ Z9 u: l# ]4 _

修行诸法无我,证得法界四圣;不生不灭常住,涅槃常乐我净。

6 Q/ E' D4 r7 N6 d

 

# V/ E) J5 k& K! l8 t* ^

第一零七问:发表如此问答有所依因缘吗?

0 ^, C* f5 w# j5 P: n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u8 S+ e2 }: Z |( i ?( T' n6 ]! A

一时定中观知与两位大师同画一副山河图,我于左侧执笔泼墨,陪补山水;中间一位大师主画,右侧还有一位陪画;顷刻间山青水美,秀景于卷。接着右侧大师挥手山间,出无量秀玉;中间大师赐予一把刻刀,刀起石落,鬼斧神工,半日之功将一山瑰宝雕刻为展现诸佛菩萨形像与胜境的一座座玉雕苑,供世人阅览。

6 n u5 G3 a0 Q+ q0 _. I7 o4 J# C

画作于心,雕玉含灵,一切皆有所依因缘。值遇佛法住世为所依法因缘,共同交流知见为所依善因缘。愿依法因缘,为佛日中兴增辉;愿依善因缘,为刹海扬波尽力。

" }0 a1 T6 U5 E5 M A

 

& }! b, _2 L+ V, b

第一零八问:您于当下有什么心愿吗?

/ Y; V, e2 t+ \( X, }) c' @: N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3 J, f8 c- T' v* f+ z9 P% Q

一部《宋高僧传》上下册,我读了近十年时间,才读了上册,下册还没来得及读。我当下的心愿就是除禅行外,集中一段时间,将《宋高僧传》下册读完。《宋高僧传》记述的是宋代及宋代以前诸高僧行迹,位位感人,个个超群,不愧为前辈先师,以身心净行明德弘法利生,名实相符,化导一方,福荫后世。

k% _. c: \7 B' p; N) f# l* f

一本书读了尽十年,让人很难理解;对我而言,确实如此,已感万幸。于这十年间,释解了十四部佛经义理,作了一部佛经法义札记;还随缘讲了几个专辑,经常接待来访交流知见。并对所释解佛经义理、札记及所讲专辑进行了两次校正;第一次是缘于几位弟子根据录音、录像和文字记录所整理佛经浅释等,存有疏漏处,外加打字过程中所出误差,故专门进行了一次认证;第二次是有人发心将所释解佛经义理等印刷成书,为避免出现纰漏,又专门进行了勘误。由于数量过大,从头至尾认真翻阅一遍,就需半年多的时间;况且,我每日禅行八小时,还接待来访,可以想象时间对我的宝贵。身心是人生无限的财富,时间是人生有限的资源。

# K) [# T7 ^ S) Q0 S( T

在我释解的佛经义理中,有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由于当时没有文字及影像记录,他人无法整理。而我又没抽出时间专门整理;众人还要求尽力重新整理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略释。以此缘故,心中不时地涌现出未尽事宜。在近日的一次定观中,觉心清净如虚空;又有一清净念于佛名号间冥动,喜乐住于清净中而不愿再受劳累;突见一道彩光犹如流星,击中冥动处,闪出朵朵金色莲花。出定后忆念如此境界,可为重新整理《大方广佛华严经》略释的殊胜因缘吧!故在我读完《宋高僧传》下册后,尽力于二零一二年底重新整理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略释,于二零一三年因缘和合时面世,法供养诸有缘人。

, }# \* b4 x5 X/ t

今日,弟子将去年的参访交流知见选编成辑,予以面世;并转达诸位仁德开士的关心。谨以此意礼拜诸位仁德,慰安诸位开士,愿与诸位法缘殊胜,同修共渡,早登极乐彼岸;也为此问答录的结束语。

) h7 G5 d' U/ b

仙道真人谈空理,在家信士建浮屠;古今邪说相似道,西域谛中同法名。

) B0 G" ?+ h' P

魔住伽蓝存真伪,法义良莠理天殊;净戒禅行明法眼,混珠鱼目当辨清。

% n4 |* B! I9 r* v5 G

绝虑无念修观止,证道无人豁然明;无魔无佛不觉道,自性三宝方为尊。

" q+ }, p, l$ X. O& {

降魔伏仙导邪众,俗弃异路归正途;大道从简一子想,释门熔化平等心。

# |; `: z6 M& o2 \6 a# c

 

* H( v" M% @' W$ Q( C

回 向

6 f4 B: y% ?/ P x. u$ s

 

) H7 Y" q4 I7 ?1 Y2 q! W( `, g8 A9 @

天仙不坠  国主清宁

8 O7 l; s% [5 \* J, Z! \3 s

世界和平  人民安康

- k, L6 a, {/ p% u* R

法界有情  念佛同音

& y( r. n9 e9 ~5 s

智心圆成  同证佛境

$ }* f- f* P( N: z& g

 

+ a+ j' z( F/ {- `. Q

随缘流传  吉祥如意  翻印流通   功德无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2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主题摘自净慧法师佛经浅释下载中心http://iask.sina.com.cn/u/1431756470/i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22: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二零一三年新纪元开始,佛教中兴于世间,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摘自《净慧法师法语问答录》



第一零一问:佛教中兴对信众有什么好处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佛教中兴不但给信众带来法益,还为大众带来普遍利益。主要有六种;一是增长寿命;二是增长财富;三是减少瘟疫;四是减少灾厄;五是人皆亲善;六是安定和平。

增长寿命;为天运重开,佛法利益一切众生;特别是法益人道,自然增寿。增寿的方法,是按时、日、月、年计算,寿长者按一世计算,一世为三十年;寿短者,自然计加。增寿数量,平均人寿每十年加三年,最多为三十年,增加九年;寿命不满十年时,按时、日、月增加。

增长财富;为受佛法蒙熏,天地神佑欢欣,致使人皆勤奋智勇,山林物产丰富,田地肥沃粮丰,水产资源丰厚,矿产资源重现,生产增加数量,生活增加幸福。人类衣食无忧,生存压力减轻,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喜爱山水自然。

减少瘟疫;为主人疾病瘟疫的天神,受佛法利益欢欣,由损害人转为利益人;人类恶性疾病发病率明显减少,各种流行瘟疫发生率明显减少,益于人身体健康,人也自知讲究卫生保健,加强运动锻炼。况且,水、空气、食物中各种有害物质明显减少,衣服、用具、物品中有毒成分减少等,都为减少疾病创造了良好条件。


减少灾厄;为人类善行利益天道,使山川河水、风雨雪霜、雷电地火等少为灾患,减少对人类损害的频率次数,风水调适,地火顺应,轻受难厄;使自然环境改观,荒山成绿,野谷流泉,原野山花,飞鸟和鸣,人与自然和谐。

人皆亲善;为信受佛法教化,法水普润心田,人皆一改人整人、人坏人、人害人、人杀人、人骗人、人欺人、人辱人、人轻人、人怕人、人恨人的恶行局面,人见人亲,官见民亲,民敬有德、民尊官长,家庭和睦、邻里相近、儿女尽孝、夫妻守道,形成良好的道德文明。

安定和平;为奉行佛教正法治世,人心思安稳,祥和之气上升;民族仇怨化减,宗教教义融合,区域平衡协调,国家相互尊重;科技文明发达,资源合理流动,贫富差距减小,心理平衡平等;使民族间和谐相处,宗教间人士教义交流,国家间友好往来,促进国内安定,促进世界和平。

当然,一切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都是相对存在,不是绝对不变;这几种利益只是相对当下社会与自然状况而言,人间就是人间,人间永远不是天堂。
人益天,天利人,唯一的作法是依《金光明经》,人人修行十善法,国善政利民,僧众弘法斋天,龙神增气力,保持人天和谐。

唯以幻见为境界,以正去邪天灵感;佛教中兴人得福,人皆善心寿命长。
天移星斗地动盘,正法治世皆安然;风雨调时水火顺,利益人间不为灾。
天灾人祸均消减,水清草绿天空蓝;人间环境为最美,自然和谐众赞叹。
天成好事人努力,人人善心做奉献;众善奉行集大成,民心天意求平安。


第一零二问:佛教中兴以什么为标志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正法住世与佛教中兴,是有明显的标志,很容易辨明;但是,标志以特征为代表,不以什么人为代表。

正法住世的标志;从二零零九年以后,正法重新现于世间,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有三部大乘经典流行于世;即明了佛教完整教义的《大般涅槃经》,规范了四众弟子如何正行才是正法;明了佛教基本法理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了义四众弟子如何修行正定才是正法;明了佛教最高戒仪的《梵网经菩萨戒本》,教化四众弟子如何清净持戒才是正法。《大般涅槃经》,经常被人说前不说后,说中不说前,说后不说中,无人全面系统完整宣讲;同时,正行的教义为正法代表。《大佛顶首楞严经》,很少有人诵持,理深难懂,须有实证人详解通义,一读明了如何正修;同时,正定的法理为正法代表。《梵网经菩萨戒本》,世人无法读诵到,只为受持菩萨戒的出家人专诵,在家二众与部分出家人没有机缘读诵到最高戒律;同时,正戒的法益为正法代表。其它大乘经典也相继流传于世,为信众与部分大众所欢迎,使世人重新认识佛教形象,使大乘法义理重新深入人心。二是正法修行精神重新回归;多数四众弟子从以文解义的名相中解脱出来,从狂热追逐名相的潮流中解脱出来,从愚昧不明教义、法理、戒益盲目的妄行中解脱出来,开始依法门、持戒律修行,回归静坐念佛、禅行定观、密修正定的正法时代才具足的千百年来真正传承的正法所为,这种正法修行精神,必然形成正法长久住世的法流,千古流传,经久不衰。三是民心向善的愿望强烈;民心从经历长期争斗的伤痛中自我解救出来,民心从物欲横流的染法中自我省悟出来,民心从无有敬畏的妄想中自我分离出来,民心从道德缺失的不孝中自我逃逸出来,开始反省人生的真正价值,追求存在的真正价值,渴望至上的真正价值,敬仰觉悟的真正价值。这种民心思善、大众向善、所言善愿、所为善行的潮流,从历史的长河中滚滚而来,又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传承下去。

佛教中兴的标志;从二零一三年开始,佛教中兴于世间,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佛教文化兴旺;于传统文化中,佛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从思想观点、规律法则、道德规范、心灵智慧、敬畏自省、知识趣味等方面,弥足了其它文化在民心中地位与品位的缺失;并应用佛教文化,社会自我净化、心灵自我净化、生活自我净化、生命自我净化;倡导普及佛教文化,不再是寺庙的专版,不再是僧人的专利,不再是信众的专有,而是大众于普遍社会存在中的应用;同时,佛教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的资源将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对社会发展进步、对经济发达繁荣、对秩序通顺安定、对家庭身心安稳等发挥积极作用。二是佛教形象兴隆;四众弟子以佛教法门清净、戒仪清净、事项清净的形象,展示依正法、持正戒、净事项修行的风范,展示放生、放焰口、赈灾、斋天、超度、吉祥金刚法会的庄严,展示淡泊名利、超然自在、自养身心、自养己德、自觉善行等面貌,展示爱国爱教、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破除愚昧、深信因果、以正去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传统,展示热爱和平、安定和谐、友好往来、交流商议、相互尊重、诚信于人、珍惜缘分、礼让谦下、和睦相处等美德,使佛教增辉,慧光增彩,形成对大众的统摄力,也引起大众兴致的高度关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民心积极向善,世界和谐发展。三是佛教义理兴盛;佛法经律论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火种,四众弟子中隐藏着无尽的智慧火花,各种法事活动中包含着无尽的智慧火光,众多道场中深藏着无尽的智慧火焰,庄严佛菩萨形像中暗含着无尽的智慧火炬;大慈、大智、大愿、大行、大喜等都在隐含中示现,观定、观空、观止、观照、观察等都在境界中显示,实相、真相、性相、无相、妙相等都在妙有中显象,菩提、智慧、功德、自在、神通等都在法界中存在,因果、因缘、心体、性识、自然等都在性相中变幻;引导着大众探寻真理的目光,引领着大众追求真理的意识,引起着大众渴望真理的思维,引进着大众得到真理的脚步,引动着大众行于真理的愿望;大众从好奇走向认知,再走向信受、再走向修证、再走向奉行;使大众在认知真实中觉醒,在信受中受益,在修证中得道,在奉行中利世,在智慧中光明;形成身心善行为高尚、身心修行为高崇、身心清净为高大、身心禅定为高境、身心自在为高法的态势,促进人类由自然王国向清净佛国的文明升华。

终生一餐法食饱,三世饮足清净水;空理之人疑妙有,师子座上说异端。
佛法盛衰因缘事,交替循环住世间;僧尼反俗法事灭,俗人毁教无僧尼。
尊口正语莫冒险,魔法相攻生事端;证悟境界存高下,不识路途不欺天。
木佛遇火成灰炭,寺庙遭毁瓦砾残;恒顺众生息争斗,正法心愿人天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5 17:52 , Processed in 0.11337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