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释智慈

大般涅槃经略释--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5: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修慈修悲能断嗔恚,怎么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无量心呢!慈应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无缘。悲喜舍心也是这样。若按这个意思,唯有慈就可以,不应有慈悲喜舍!缘建立于身心五蕴,利益喜乐,是众生缘;依法满足众生所求为法缘;佛于众生有缘,而不是所有众生都与佛有缘为无缘。把一切众生视如父母、妻子、亲属一样的慈为众生缘;见一切法都从缘生而不见众生是法缘;没有慈也没有缘,又不见众生为无缘。悲喜舍心也是这样,应该有悲喜舍心,而不应该有慈悲喜舍。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如这样悲舍不应该有慈悲喜舍!无量也可说是无边,即是无边是一,佛道无上誓愿成就可以,不应该说四无量心呢!

- w0 Y+ n$ z/ W2 s

佛说,诸佛为众生说法,秘要难难。如人只见佛放光,不见光中有佛,为不同类众生说法,现不同音声让不同类众生听明白等。佛根据请法众生不同、根基不同、因缘不同等,有的只说善法,有的善恶和果,有的善恶果报、烦恼苦,有的说生老病死,有的说受、爱、取、有、生,有的说过去、现在、未来世因果,有的说六入爱取,有的说灭八种苦,乃至十二因缘。

3 x% i$ W/ R3 D1 A8 {

诸佛说法有大方便,常与无常、乐与苦、净与不净、我与无我等等,随众生根性方便说世间法,在此基础上方便说离相离有的出世间法。让无量众生去掉五欲习气,安住道心。有的众生贪财、爱富贵或性格暴躁等无量诸恶习,诸佛以无量心方便于千万劫中劝化,令发菩提心,

& ~% D; @+ w- ~& h4 D" ?* p4 w

佛说,四无量心具体表现为慈悲喜舍。虽然说修慈能断贪欲,修悲能断嗔恚,修喜能断不乐,修舍心能断贪欲嗔恚,字义上有重复,也不能说一说二说三,只能说慈悲喜舍。因为,恚有害命和打骂二种后果。修慈能不害命,修悲能不让打骂。嗔有恨别人和恨自己二种,修慈能不恨别人,修悲能不恨自己。恨别人有原因,恨自己无原因,修慈能去掉有原因,如不与他一般见识等;修悲能去掉无原因,如别与自己过不去等。嗔有久远积累习气和今生开始积累习气二种。修慈能去掉过去习气,修悲能去掉现在习气。嗔有嗔圣人和嗔凡夫二种,修慈能去掉嗔圣人,修悲能去掉嗔凡夫。嗔有上嗔和中嗔二种,修慈能去掉极爱生气的上嗔,修悲能去掉一般爱生气的中嗔。所以,慈悲喜舍与四无量心相对应而不能说应三不是四。人为割断内在的联系和相互照应的关系。

. Z: k, V! n& `) ~6 ~

佛说,有四种无量心。即无量有缘非自在,缘于无量众生而不能得自在之体。无量自在非缘,只缘父母、兄弟、姐妹安乐,不是与众生的无量缘。无量亦缘亦自在,是诸佛境界。无量非缘非自在,是声闻缘觉境界。诸佛菩萨无量心为实,诸声闻缘于无量心中少而足。

# P- z' n2 t, f! v3 t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住于此经,得慈悲心,是不是大慈大悲呢!

0 g W& Z! i& c. @2 f0 J

佛说菩萨于诸众生分为三类,一所亲,二怨憎,三不亲不憎。亲人中分上亲、中亲、下亲三等。怨憎也是这样分上中下三等。菩萨对上中下三等亲人分别给予上等、中等、平等的满足之乐。菩萨对上中下三等有怨憎人分别给予下等、中等、多于上等的满足之乐。菩萨如果转上中下三等亲人平等,给予平等满足之乐,为慈心成就。菩萨如果转上中下三等怨憎人为平等,给予平等满足之乐,为悲心成就。但这不能成就大慈大悲。

( Z. l& Y% k# \2 q

菩萨大慈对一阐提无差别想,不见其过不生嗔恨 ;又平等利益众生。菩萨大悲是平等利乐众生。菩萨大喜为众生得佛法利乐欢喜。菩萨大舍为不见自己相而一切法平等舍于众生,令具足菩萨行。

# }1 U! q* h( ?3 S2 O6 `

菩萨先发世间的四无量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等,才得出世间的四无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 J0 }; q ~/ [* }# k& @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四无量心对诸比丘而言,去掉不利因素,增长有利因素,是不是虚观无实呢!若不真实还能利益众生吗!若真实为什么不以诸佛菩萨威德之力,直接救度众生出三界而受乐呢!如我修慈心经此劫七番成坏,三十六番人天果报,还没成无上佛道呢!

4 B- I: y! X( |! @- t

佛说,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修慈的人实在不是妄想,其心真实。声闻缘觉修慈有些困难,而诸佛菩萨慈悲真实。菩萨修行慈悲,住于此经,观金为土,观土为金,地水火风随意成就。观众生非众生非众生实众生随意成就,无有虚妄。

9 y2 D$ f( I/ j/ W

菩萨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是真实思维,不是虚妄。怎样是真思维,菩萨修慈悲喜舍能断除诸烦恼的众生相;能为一切诸善根本;能为贫穷众生起惠施心,护佑得到财富。而自心不生贪著,必定回向佛道。

- `. l, q7 Z# Q% V

菩萨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不为名闻利养,不求人天快乐,不求报答;平等行施,不见受施的人持戒与破戒,不分众生高低贫贱,不择时间地点和什么地方。只要众生有求,平等行施永不间断,具足布施功德。菩萨布施时如有分别心、差别念,就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1 [! O4 q n4 g* \% z

菩萨修行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对众生平等慈如自己儿子想,悲悯众生如父母想,让众生满足财富的同时,还让众生得到大智食物、善行食物,于佛道不求小乘;还让众生得到法喜食物,永离欲爱;还让众生得到智慧彼岸食物,得于三界解脱。

$ l- l4 Q) a# m1 ^

菩萨慈心布施浆时,心发大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到大乘河,饮佛净水,断烦恼渴,离生死爱,具足法身,入三昧智慧海。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出世间离欲寂静诸昧,具足法昧,得见佛性;然后也去利益无量众生,让众生无六道差别之味,唯一法味。

2 J* ^0 x4 {' I/ W

菩萨慈心布施车乘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成于大乘,得住大乘,得不退转乘,得无上功德乘,共证菩提。

! u+ `" c5 N$ f& `6 k/ c7 ]) s

菩萨慈心布施衣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惭愧衣,法界覆身;得坏诸见衣,成金色身。希望诸众生普得无色身,得入无色此经。

8 x& y) |; Z: z( Q: l& {) U' L7 u

菩萨慈心布施花香等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貌色微妙第一,百福庄严,常遇善友,具足善根,持无碍戒、坚守戒、无悔戒、一切智戒,离诸破戒;得无戒、未曾有戒、无师戒、无作戒、无秽戒、无污染戒等大乘之戒,具足持戒功德,成就此经微妙莲花。

0 Y- l1 v- `# s/ b/ B8 x

菩萨慈心布施床铺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天中天所卧之床,得大智慧,坐于四禅;卧于菩萨所卧之床,得安乐卧;离生死床;坐无上床、忍辱床、无畏床、清净床、善法床等,远离世间诸法、诸苦、诸烦恼,得善法、善友,共依诸佛所行之法。

Q. M$ q# A% z9 F$ {1 {: p

菩萨慈心布施舍宅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入大乘舍,修大悲行、六度行、大正觉行、广大行;得正念安住常乐我净,远离恶念颠倒;心入此经,于未来世常住菩萨所居宫殿。

2 j: V( `7 M& a9 R, t

菩萨慈心布施灯明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生光明无量,安住佛法;常得照明,光泽第一;其目清净,见清净佛性;肉眼清净,见十方佛刹;得佛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世界;燃大乘灯,灭众生无明暗;得火珠明,灭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黑暗;具足五眼,悟诸法相;得此经光明,示悟众生真实佛性。

' U2 q( l& Q: O) }. ~( e! |

佛说,四圣道所说善根,慈为根本。一切修息至十二因缘及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的四加行等诸法诸缘,诸根诸力等一切见道修道,都以慈为根本;离开慈或无慈,一切修行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再从四禅至诸三昧及诸神通智慧,都以慈为根本;离慈无世间法,出世间法就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不真实。因为,慈是一切诸善根本。

2 `, z5 G% A6 j2 r! b

佛说,实思维即慈,大乘即慈,菩提即慈,大梵即慈。父母即慈,慈即是佛不可思议境界;慈即是众生佛性,慈即大空,慈即虚空,慈即常住佛、法、僧,慈即是净,慈即是我,慈即甘露,慈即佛性,佛性即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是佛。

9 ^+ Q. i3 t3 s, P2 b1 ]3 s

佛说,慈是一切菩萨无上道,慈是诸佛无量境界。若于小乘的声闻缘觉而言,无常即慈,苦即是慈,不净即慈,无我即慈,妄想即慈,不布施等即慈。这样慈是利己慈,不是利益众生慈。这样慈是不能觉了诸法,不能见佛性。慈若见法有相,就是有漏有为。

' X* v" u5 {8 \5 P2 U( b C; K

佛说,慈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佛性不可思议,佛不可思议。菩萨住于此经修如是慈,安于睡眠,眠无恶梦,梦中无有不善,命终自在往生,是此经能成就菩萨无量功德。

Y) C" }6 C3 P6 z$ V6 }2 j: p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所有思维真实,声闻缘觉不真实,怎么不以菩萨威力让众生平等受快乐!众生也实在没有得到快乐,是不是菩萨修慈心为无利益!

]# o7 k& w" c% E3 u2 _

佛说,诸众生不修善行,作恶转定业必须受苦报的,如一阐提或一阐提转入各道众生,菩萨所修慈为无利益,不能令得受乐。诸众生修善行,所造业可受苦报也可不受苦报,菩萨之慈为有利益,能令得安乐。众生善行,见修慈的人,自然受乐。

+ }) W+ M! M9 y, r* G8 G

佛说,慈有无量门,即有神通。如提婆达多欲害如来,放狂醉大象入城,践踏诸弟子和百千众生,城中人民举声嚎哭。诸弟子中没有离欲的四散奔走,唯阿难于道中禅坐不动。这时,佛入慈定,出手一扬,五指出五狮子,醉象害怕,爬在地上,礼我佛足。五指实无狮子,而是修慈善根力将之调伏。

0 m9 p2 g1 x5 F; p3 z

再如佛来此城双树林的路上,有五百力士在修路,路中有巨石众移不动,佛慈心怜悯,用大脚指举此石置于空中,还以手接住放在右手掌上,吹一口气将此石为碎末。令五百力士贡高心得以调伏。这都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 e: B3 b( G: |' J4 s

再如,南天竺有一大城,城中有一长者名卢至,为大众导师。卢至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诸善本,可大城人民信伏邪道,奉事外道。佛欲度彼长者,从王舍城至大城很远,佛与众弟子步行而往。外道听到消息就造谣惑众,说有一些出家僧人要来此城,他们到哪里哪里就遭灾,大地五谷不收,人民饥饿死亡,生病不能救治;他们都是无赖,似罗刹恶鬼等。大城人民听到谣言后,纷纷到外道处求解救之法。外道说,可将城外树林砍光,井泉用臭秽物填死,城门紧闭,各持武器,才能保大城安稳。大城人民立即施行。佛与众弟子来到城下见此情景,慈心怜悯,所有树林恢复如初,又长出无数花草;井泉清澈;城门自开。卢至长者带领大城人民,来到佛住所,听佛法要,发心向佛。此树林井泉恢复如初,都是善根力的功用。

+ H( l4 ?, W1 Q$ a7 p

再如,舍卫城有一女失爱子而疯癫,裸身哭于四城门通行道上。此女于过去佛所种过善根,佛起怜悯心,告阿难为此女穿上衣后,佛为说法。此女疯癫立愈,并发心向佛。这都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 S( y$ g k/ J1 P

再如,此舍卫城中有一优婆夷,于过去无量佛所处种诸善根。今生又皈依佛门,经常供养众僧医药。僧中有一比丘,得了一种怪病,良医说需要人肉为药引子。此优婆夷用黄金买肉而买不到。便用刀割自己腿上肉为其治病,比丘之病得愈。而后来此优婆夷身上生疮,苦恼不堪!即高喊南无佛!佛起大慈心,立见佛持良药敷其疮愈。并为其说法,令当即发菩提心。这就是慈善根力的功用,佛实际没有去现场。

8 O, H7 |) N% j8 u

再如,有一恶人,贪心不足。得病为头痛腹胀,苦恼不堪。念南无佛陀!佛当时住其它城市,但闻音生慈心。这个恶人当即见佛手摩头腹,给予药汤。佛实没有去恶人住处,而是慈根善力的功用。

9 j% t9 k7 V1 }3 j

再如,一个国家有五百贼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王用兵捕之,然后用利器刺瞎双目。群贼苦恼念言,南无佛陀!佛于祗洹精舍闻音生慈心,用清凉风药治愈群贼双目。即见佛为说法,同发心向善,修行佛法。佛实没有去群贼处,而是慈根善力的功用。

6 x- T( E% [* i

再如,一国王子愚痴,废其父自立为王。因与别的民族有宿怨,抓来一万二千名女人,割耳鼻断手足,推下深坑欲活埋。此时,这些女人大哭,念言南无佛陀!佛于竹林中闻音生慈心。这时,诸女人见佛来到此地,手足耳鼻完好如初。又见佛为其说法,诸女人听法都出家受具足戒,发菩提心。佛实没有去诸女人处,而是慈根善力的功用。

0 T6 e/ ^8 R; T% J# y# i

由此可见,菩萨修慈是真实思维,慈善之力不可思议。佛菩萨寻声救苦的慈心愿力与神通自在,也不可思议。

: c* o, @8 \" X- F" ~& Y2 I3 b5 ?

在这里我谈一个哲学命题。唯物与唯心主义。所谓的唯物主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停留在人的意识上。而不承认思维感知不到的第七识魄和第八识神识乃至第九识自性、第十识纯净性。只有佛、菩萨或老实依佛法修行的人,才证知以金木水火土为属性特征的宇宙光能魄的存在;和自身具有神识与性的光能存在。这种光能说到底或了义说、究竟说,都是物质属性,即以光体存在方式的不能独立或能独立的高智慧能量。不能独立的为众生,能独立的为佛菩萨。这样的人才能证知世界上彻底的唯物主义与真正的唯心主义是一体的,即唯一佛乘。佛菩萨的神通妙力都来源于通彻宇宙又在宇宙中万彻万能的光能。又以光能为载体成就的生命现象才是智慧无极限的觉者,成就的过程就是积功累德,培育慈悲、增长智慧的过程。否则,停止在意识上的唯物主义,停留在思维上的唯心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者。而是三界之内有欲、有求、有想或无想的六道众生;或有为、有染、有漏的诸外道。这是存在于宇宙之中乃至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对真理。这一绝对真理的证知不是在语言、文字等一切文化现象上求得,也不是在一切物质属性变化规律上的科学现象中能找到。所谓的地球文明,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世间法则。离开地球乃至太阳系,就不能适用其它星球或世界的生命文明与法则。只有出世间的文明,才是永恒的真实的常乐我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6: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回来好多年了,也没读完,很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四册36卷,确实很长,但净慧法师已经将原经近30万字略释为16万字左右,欢迎您下载慧览 http://iask.sina.com.cn/user/my_ishare.php?uid=1431756470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8: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 Q0 ^* w' ~& g3 T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5 a+ R4 i) z( D& z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二】
佛说,菩萨久修慈悲喜舍后,得住极爱一子地(十地菩萨神通三种广大之一欢乐大,由常勤利益众生向乐所证得)。怎么称此地菩萨为极爱又名一子呢!住此地菩萨对众生同于一子想,对修善的人生大欢喜。所以,称极爱一子地。
菩萨住于此地,见诸众生有烦恼病患,心生愁恼,犹念如子。见诸众生功德不增,身口意行不善,菩萨以智慧让众生培育功德,远离生死苦恼。见一阐提堕于地狱,愿同生地狱中,一阐提受极苦时若生一念改悔之心,当为说法,得一念善根。见诸众生于六道中造作善恶,心也常念不舍,不以嗔恶相加,如一子想。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我现在智慧浅薄,不能完全理解住一子地菩萨的境界。如佛您过去世作国王行菩萨道时,怎么处决您那里的外道人之命呢?若一子想应该护念而不是杀掉呀!再有,若平等对待众生如一子想,怎么对提婆达多说,痴人无羞,食人唾沫;他听后非常气愤,起不善心,出佛身血;他造恶后,佛又说应该堕地狱受罪一劫。佛您这么说与一子想之意是不是相违背呢!
再有,如须菩提尊者,住于空地,凡入城乞食,先观是不是有人嫌嫉,若一人有此心,宁可忍极饥饿也不行乞。因为他知道,自己于往昔种福时,生一恶念,堕大地狱受苦。所以,今宁饥终日不食,也不让一众生起嫌嫉之心。须菩提尊者都能如此,何况一子地菩萨。因此,佛您是什么缘故对提婆达多出粗言而又让他生起重恶之心呢!
佛说,你今天不应该这样问难,说佛为诸众生作烦恼因缘。假设让蚊子用嘴把大海之水吸干见底,人与毒蛇同住一处或人将双手投入饿狮子口等等,都不能说佛为诸众生作烦恼因缘。菩萨连蚂蚁都慈悯不杀,何况外道人呢!
菩萨常作种种方便,惠施众生无量寿命。菩萨在行布施时,持不杀戒;行忍辱时,慎口无过;行持戒时,过错是自己的免诤讼;在行精进时,欢喜善心;在行禅定时,善法摄心;在行智慧时,平等慈悲。在行六度时,已惠施众生得长寿命。
所问国王杀外道人时,佛已证得此地。但以爱念的原故,杀其生命,救其慧命。不是世间恶心的原故。如父母唯有一子作恶多端,若不将其杀死,还要有更多的人被杀被害等。菩萨护持正法之心就是这样,让他改尊善法,是随其方便。因为,被夺其命的外道诽谤正法,堕地狱后有三念。一念自知我从人道中来;二念自知堕大地狱;三念自知诽谤大乘经典。为国王所杀而来此。三念后于大乘经典生信敬心;对自己生忏悔心。这时,乘佛菩萨愿力地狱之苦立即停止,然后将其接引到佛世界,是人十劫寿命。所以,菩萨为国王有杀有鞭打的事。这样的国王还以此业缘堕地狱吗!在中国古代佛门这样的公案也有很多。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如我理解不管什么原因,杀人属作恶,应堕地狱。因为佛为声闻说法,诸比丘于草木都不生恶心。再有为什么一切众生恶心都要堕于地狱呢!
佛说,若因恶心而堕地狱,而时菩萨护持正法,令其改尊善法时,实无恶心。因为,菩萨于一切众生都有怜悯心,只是善知因缘,行诸方便,让众生有缘种诸善根。可是,一些外道法,若打死苍蝇、蚊子、老鼠等是为人类除害,打死越多越好。与佛法有本质区别。若普通凡夫杀恶人,也有业报。要在佛前依法断食忏悔三日,才能消其罪。若杀僧人、父母、女人和耕牛,不说忏悔,要几万年在地狱中。
佛、菩萨知道有下中上三杀的业报因缘。下杀为一切畜牲,包括菩萨以因缘示现受生的畜牲。以下杀因缘要堕三恶道,受下苦报。中杀为杀凡夫至三果罗汉,以中杀因缘堕入三恶道,受中苦报。上杀为杀父母至四果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以是业因,堕于大阿鼻地狱,受上苦报,无有出期。
不在三杀之内,不受三杀苦报之内的杀,有其它的业报。如杀一阐提不在三杀之内,一些外道容易转为一阐提,诽谤大乘佛法,打杀这类的一阐提也不在三杀之内。
佛是什么因缘骂提婆达多痴人食唾。因为,佛说法虽是实语为世人所爱,但因时间、地点、人物、场合等不合适,佛不会说;所说让听者不悦,也不会说。所以,只有真实不虚的法,还要合适宜时才能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说。这是佛正便知和知方便的原故。如有一旷野鬼,纯食血肉,日食一人。佛为此鬼说法而此鬼暴恶不受,佛即化身为大力鬼将其降伏,此时此鬼昏迷不醒。佛以慈悯心手摸其身,此鬼又恢复其原状,感激大力鬼王的大威德。这时,佛又为此鬼说,又为受不杀戒。此鬼问佛,我和眷属都以食血肉生存,受不杀戒怎么活呢?佛告诉此鬼类,凡是有修行佛法之处,都布施饮食。若有不尊佛教不行布施旷野鬼类的人,不是佛弟子,是天魔眷属。
佛曾以木打护法鬼,把羊头鬼推下山去,以针刺箭毛鬼身等,目的是纠正诸类心中恶习,安住正法。提婆达多不是一阐提、凡夫、声闻、缘觉,是诸佛知见,为佛法示现反面教员;佛呵责辱骂提婆达多也是诸佛境界,不以种种方便难以调伏众生。所以,不能对佛说法和诸行有一丝一毫的疑惑心。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修慈悲喜舍又得何地!
佛说,菩萨修舍心时,得住于空平等地。是入地以上菩萨的无分别自在,舍一切法,离一切分别心而得菩萨住于此地不见父母、兄弟等一切亲族和善知识及怨憎等人,不见一切有五蕴的众生寿命。菩萨住于此地,观一切法如虚空,清净无碍,其心平等。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怎么样修空呢!
佛说,空有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
1、
内空是菩萨观内法空。心无亲怨与众生寿命,心无佛法僧相和所有财物;唯有佛性,常乐我净。

2、
外空是菩萨观无内法,也无外法。

3、
内外空是菩萨内外法相具空,唯佛性不空,常乐我净不空。

4、
有为空是菩萨观一切有为之法皆空。在诸空基础上,常乐我净也是空,佛法僧第一义也是空,唯一佛性不空。

5、
无为空是菩萨观无为法皆空。观佛性无有为与无为的分别。

6、
无始空是菩萨观生死无始皆空。观佛性空寂,无有变异。

7、
性空是菩萨观一切法本性皆空。观三界诸法,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性。

8、
无所有空是菩萨观三界皆空。观三界如贫穷人一切都无所有,纯流浪汉一个,即唯一佛性。

9、
第一义空是菩萨观一切来去皆空。观一切法来无所来去无所至,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有业有报,不见作者(业力召感,无人操纵)。

10、
空空是菩萨观空中皆空,即空中空。诸声闻缘觉的最高境界时,在此处迷惑,得空空三昧,说空空是大道,不知空中空,空中空中尚有不空。

11、
大空是菩萨智慧到达彼岸又无有极限,三界诸有诸相皆空。心无挂碍,行无挂碍。

   菩萨住于此地后,于一切法无挂碍,心无迷闷,明了出世间实相,得虚空等地。此地菩萨为无烦恼业所缚,更无烦恼业所能障碍,是十地菩萨的业自在。心无好恶,如虚空广大,能容诸物,能容诸法。
   菩萨住于此地中,于一切法见知行缘性相,根禅心定,乘戒法施,善知识等。一切法,能知能见。
菩萨住于此地中,知而不见。知为自饿法。即一切功德自性具足,不从外有;一切向内求,修自心自性;不为我修,不为人修,不为众生修,不为佛修。知卧灰土、住坟塚、穿粪扫衣、乞食等一切苦行和持戒及供养诸天等善,都为外在因缘法相,不是无上解脱因。不见一人光向外求法相,不向自心性内求而得正解脱。
菩萨住于此地中,亦见亦知。见诸众生诸行邪法而不自明,必堕地狱而受苦报。知诸众生从地狱出若生人中,从声闻缘觉入道,再修六度万行,明心见性得入正解脱。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自性常自身不常,佛法僧三宝常而世间一切有相无常。知世间苦乐清净不是自性清净。我身、我相、我名、我利等不是性我。知佛随顺世间示现涅槃,佛身不是色所成就,无坏、无烦恼、无臭秽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人顺世间法流是凡夫,即凡夫著其乐愿随生死流;知人逆世间法流是正住,即一至四果罗汉与辟支佛;正住至彼岸的是菩萨是佛。见有众生造身口意三业不善,要堕三恶道;见有众生修善业,要生人天善道;见有众生从暗入暗,从暗入明,从明入暗,从明入明。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人今世恶业由贪欲、嗔恚、愚痴等成就,必受地狱苦报;而有的人能依佛法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世轻受业报,不去地狱。业能转为现世报,一是必须忏悔诸恶,立即改正,后不再作。二是必须供养三宝,修善积德。再加上依法修行这个前提,才不将地狱苦报转为现世受报。有的人不学佛修行身体等都很好,学佛修行后又是头痛、目痛、腹痛、背痛,横死等;又有被人责骂辱打、饥寒、困苦等;又有破财、离婚、事业不顺等,都是往昔极重恶业转为现世轻报,特别是今生有幸往生极乐净土的人,更是这样。见世人不懂、不知、不信、不能修行身、戒、心、慧,不但不能把往昔所造诸恶转为现世轻报,还把今世造作少许恶业增长为受地狱苦。因为不知忏悔,不知修福。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知而不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为诸烦恼所覆蔽,如黑云挡日,不能得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修行功夫不到家,如夜间观物,见不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8: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见亦知。见十方诸佛与十方诸佛世界真实。知自性具足是佛而功德不具足不能证得,还需要福慧双修。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见亦知和不见不知。亦见亦知世界文字、语言般若和世间男女、山河、城市、财富等。不见不知佛智慧的微妙境界和证悟知见,即佛说法藏在语言文字后面的微密之语,佛说法藏在世间万象后面的真相。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知而不见。知世间惠施、供养、受者、因果是修福德;不见惠施、供养、受者、因果是佛法身慧德。这四知四见合为一起的无量功德,只有佛具足五眼才观知清楚。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能这么知有什么作用吗!佛说,菩萨这么知能得四无碍智慧。即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
法无碍是知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及法的名字。
义无碍是知一切法诸义,能随诸法立名而解说实义。
辞无碍是知一切法生出的词惠,明了文字语言所综合的阐述和辩论。
乐说无碍是知诸法空相与实相,演说正义,很难被驳倒,又无所畏惧。
菩萨得法无碍智,遍知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之法,虽知诸法而不分别执著。
菩萨得义无碍智,知虽有三乘,归其一乘,虽三乘又无差别相;虽知法中诸义,而不去执著。
菩萨得辞无碍智,于一法中可用多种方法解说,说法无尽;诸法名字,而对此不去执著。
菩萨得乐说无碍智,于无量劫为众生演说诸法意趣,处处精妙而不穷尽;虽演说的最好、最上,对好上不去执著。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若不能比较分别诸法,就对诸法不了解?只有比较分别诸法,才能知法,若有比较分别就是有所执著。
佛说,无取著才能无碍,是菩萨。要知道贪取执著为凡夫,凡夫贪取执著色受想行识,对色等有贪心就为所缚,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忧悲大苦等一切烦恼。一切凡夫无此法义辞乐四无碍智慧。而菩萨已经于无量阿僧祇劫早已明了知见法相,对色受想行识无贪著心,已解脱于生老病死等诸烦恼。况且菩萨法无碍,善知字持而不忘失。因为有天眼通,见今日字义法相如眼见高山与浮云一样明了,如母知子一样什么也无法隐瞒。况且菩萨义无碍,善知义持而不忘失。因为有信解自在神通,知诸法名字就像知道地球上有山有水有众生一样不需要再去记知什么。况且菩萨辞无碍,善知身事、国事、天下事无非佛事,心中无有男女、舍宅财宝等名。辞是世间法凡夫境界;天下无事,唯一佛事是菩萨的诸佛境界。况且菩萨乐说无碍,善知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量阿僧祇劫说世间法,是让众生出世间。菩萨久修世间法知法无碍,久修出世间法而知义无碍,久修离世间法相而得辞无碍,久修说世间法而得乐说无碍。
佛说,在很多经典中,说声闻缘觉之人有四无碍,是世间有,出世间无有。菩萨修四无碍是度众生。缘觉之人修寂灭法,志乐山林独处,经日默然,不能说法度人,不能让人得到四加行,不能让人发菩提心。再有,缘觉出世时世间无佛经典,虽知诸法,虽知文字,虽知佛理,却不知大乘佛法,不知常住佛法僧,不知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实无四无碍。声闻之人无有三种善巧方便;一是必须软语而后受化;二是必须粗语而后受化;三是不软不粗而去受化。即不能善知诸众生根基利钝差别,因缘是否具足和对佛三乘的疑心。所以,实无四无碍。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若声闻缘觉之人实无四无碍,那佛怎么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连神通第一,摩诃拘希罗四无碍第一。他们都是声闻缘觉,让我怎么理解。
佛说,我为凡夫才说声闻缘觉之人第一。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知见得四无碍。怎么又说若菩萨心有所碍,名为凡夫呢!
佛说,若有所碍,则为有碍,是四颠倒。菩萨无四颠倒,得无碍,才说得四无碍。再有无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无明。无所得是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有所得是三界六道。无所得是住大乘,有所得是声闻缘觉。无所得是大涅槃,有所得是三界小涅槃。无所得是如虚空,有所得是入生死轮回。无所得是见佛性,得常乐我净,有所得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无所得是世间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有所得是有相之见。无所得是无上正等正觉,有所得是声闻缘觉的种子。若说有得是魔眷属,不是佛弟子。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为纯陀所说的偈语,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是什么意思?
佛说,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无量烦恼,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就无今天的大般涅槃。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智慧相,为度众生,今天还要示现具有烦恼像的肉身。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父母和合之身,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就无今天的金刚微妙之身。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度众生要随顺世间示现四大之身和生老病死世间四病。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就无今天的无上正等正觉。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佛性可见,为度众生,今天还要随顺世间示现无常乐我净的肉身。所说本有,即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证得菩提;也不能把世界众生的生老病死四魔破坏掉。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再修六度,为度众生,今天还要随顺世间示现凡夫苦行破魔证道等。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杂食之身,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今天就没有无边之身。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再修三十七助道之法,为度众生,今天还要随顺世间有杂食之身去修三十七助道法。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于一切法的贪取执著心,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今天就没有毕竟空定。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中道实义,为度众生,今天还要随顺世间示现无量法心。所说本有,即佛初证菩提时,因为有诸钝根声闻弟子,只能说四谛因缘小乘法,而不能说唯一佛乘的大乘法,只能在天上讲了一部《华严经》。所说本无,即本无利根人都像你童子菩萨这样,佛才方便说三乘法。所说本有,即在前三个月本说要在此双树林下般涅槃,今天兑现前言,还要说此经。所说本无,即本无往昔和现在文殊师利没有在世间示现肉身大菩萨,因为世间颠倒,佛虽真常还要示现无常。佛虽方便略相说广,广相说略,是明见众生根基的原故,所说诸法都是真实的。
佛说,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因为诸佛为出世间而说世间,目的是让众生出世间。若众生不能出世间,佛就永远不会说世间。有时佛说世间,众生认为是说出世间;有时佛说出世间,众生又认为是说世间。所有佛说法要先易后难,先说小乘,后说大乘。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出世间也可称为道、菩提、涅槃等。若有说得道,有得就是无常。道是佛性,本自具足,怎么还说得呢?
在世间法有得是无常,在出世间法得为有常。佛性本自具足,有世间修道,才能见性得道。童子菩萨这样向佛请法,是担心众生执著文字,分辨不清世间与出世间。
佛说,道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出世间为常,在世间为无常。菩提与涅槃也是这样。外道所修为无常,外道是心外求法,所求之法仍为有与相,所以无常。内道所修为常,是向自心求法,所求无有无相,所以是常。声闻、缘觉所得菩提为无常,凡夫的烦恼在欲界与色界,声闻缘觉的烦恼在色界与无色界,虽证果位,未出三界,所以为无常。用我的话说,租别人的房住,早晚得腾地方,因为不是自己的国土。菩萨与诸佛为常,菩萨的烦恼在佛净土,已出世间,必然成佛,所以为常。这里的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虽有烦恼,文字相同而各自的内含不同。为什么有文字般若的人,易落爱见坑,堕文字狱,就是不懂出世间实相,总是在世间空相转来转去,实在是可怜悯者。执著于心外解脱,是有为法,是无常。自心解脱是无为法,才是常。
佛说,一切众生执著于道、菩提、涅槃等名相而去修戒定慧,仍是无量烦恼中的烦恼,所见之道不真。因为,道无色相可见,无色形可摸。若说无却能断一切烦恼,一切菩萨了了明见。众生心中有相,只能貌见,见人说长相,见角说牛相等。了了见为心见、性见,离世间诸相实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8: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


- N q0 x. \5 d k/ V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三】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世间凡是能知道的法,佛都知道。世间没有人能知道的法,佛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佛说,一切世间众生不知不见不觉佛性,能于世间或诸经中能见知佛性的人,一定是菩萨。所说世间是诸天造化世界永远在运动变化。从初禅至非想非非想诸定,仍然为世间的知见觉。若有众生说无道、无菩提、无涅槃,这样的人是一阐提,是魔眷属。
童子菩萨听佛说法后,说偈赞佛。又向佛请法说,世间众生不能知见觉佛性,菩萨怎么能知见觉呢!佛说,菩萨可示现世间众生,其性已出世间。若有人初听此经就生敬信,发菩提心;这样的人可称世间菩萨。虽于世间人一样,对佛性还没有知见觉,但有身心修持净戒。以此因缘,在未来世生生处处,戒常清净;常无骄慢邪见和疑惑;常修禅定,正念不忘;常能忆起佛说诸经法和众生皆有佛性,可称为菩萨。这样常修清净智慧,知身中有性我,身我不真常。于受持戒律,牢固不动;心无悔恨,心得欢喜,悦乐安稳;厌离生死,于定中实知实见明知明见佛性,而得解脱,可称为菩萨。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怎么修持净戒才明见佛性呢!
佛说,世间戒因有为而不是清净戒。持世间戒的人如遇到困苦烦恼等,有悔恨心,心无欢喜,心无悦乐,心无安稳,不能得定,而不能知见觉佛性。菩萨修清净戒,不为有戒而修戒,为度众生而持清净戒。菩萨持清净戒,如明镜照人面像自然生;如良田播种不期而生;如灯亮而暗自灭。身心持清净戒而无愁恼,依此因缘,心生欢喜,心则悦乐。听闻到这里愿有缘同道高仁,把自己化作佛的一面铜镜;让众生自见性我真容!把自己化作一盏明灯,让众生找到回家路程!把自己化作一粒种子,让众生心田生起菩提之芽;把自己化作人间彩虹,一半留在大地,一半留给虚空!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喜与乐有什么区别吗?佛说,菩萨行善为欢喜,持清净戒为心乐。菩萨观离生死为喜,见大涅槃为乐。菩萨以无恶心得安稳,得静定,得实知见,得离生死,得解脱,得见佛性,得大涅槃,这就是菩萨持清净戒。

菩萨所受净戒,有五法相助,一信、二渐、三愧、四善知识、五增敬戒。远离五疑,一疑佛、二疑法、三疑僧、四疑戒、五疑不放逸。既得五根,信、念、精进、定、慧。得五种涅槃,色受想行识各自解脱。
佛说,若佛弟子受持此经还破戒,有人能站出来敢呵责说,此经密藏有大威力,不允许自毁所受戒,说明此经有大威力。否则,此经无威力,任由人破戒而无人呵责,会让无量众生堕地狱。受持此经又破戒的人,是众生得大恶知识,不是佛弟子,而是魔子。
佛说,佛弟子受持此经,应该身正心正。千万不要儿戏轻躁举动。身行不正为儿戏,心行不正为轻动。身造诸业为儿戏,有求之心为轻动。若人有求造业,就不要受持此经。若有人受持此经,又有求造业,就应该受到呵责。
佛说,若佛弟子受持此经,不要什么时间都说,不要为社会说,不要为不请者说,不要为心不重视此经者说,不要随便处处说,不要在自己唉声叹气时说,不要轻易为他人说,不要为了攻击佛法去说,不要热衷于世间法去说。如果有人不按佛训去说,此经失去威力,说的人自己无利益,又让无量众生堕于地狱。这样的人是众生得大恶知识,不是佛弟子,而是魔子。
佛说,若有人受持此经,说大涅槃,说佛性,说佛密藏,说大乘等经,说声闻缘觉,说解脱,说见佛性等,要先清净其身,身正则言顺,让很多的人于此经生清净信。听此经的人恭敬此经或恭敬讲法的人,讲法如法而得发菩提心,是众生得真善知识,是佛弟子,是菩萨。
再说一说世间不知见觉,菩萨知见觉,因为有六念处。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念佛,佛有十号,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因佛无师自悟,也有称大智、大施主、大法师等。
应,世间法称为怨,即佛应破生老病死四魔。四魔为菩萨所怨,菩萨能以智慧破坏四魔为应。再有应为远离,菩萨远离无量烦恼为应。再有应为乐,菩萨为度众生修苦乐法而常乐为应。再有人天一切供养佛为应。
正遍知,正是不颠倒;遍知是通达不颠倒之法。再有正为苦行;遍知是知因苦行,苦行必有果报。再有正为世间中;遍知是有定有空才能修行中道。再有佛号是可数、可量、可称,又是不可数、不可量、不可称。声闻缘觉在三界内也有正遍知,而无出世间的正遍知。
明行足,明是得无量善果;行为脚足。乘戒定慧足,必得无上正等正觉善果。再有明为咒,行明为吉,足为果;即解脱正菩提可入大般涅槃。再有明为光,行为业,足为果;即勤行六度必证菩提。再有明为三明,菩萨明、诸佛明、无明明;行为修诸善业;足为见佛性;即菩萨行六度是佛的眼目,为度众生得见佛性。
善逝,善为高,逝为不高;世间高为无上菩提,世间不高为佛的平常心。再有善为善知识,逝为善知识果。即佛不舍初发心,度脱众生,得大涅槃。再有善为好,逝为有;即见佛性才能得大涅槃。
世间解,世间为五蕴,解是知;即诸佛善知世间五蕴。世间又为五欲,解是不著;即诸佛不著五欲。世间又为十方世界,一切声闻缘觉不知不见不解,诸佛悉知悉见悉解。世间又为凡夫,解是知诸凡夫善恶因果;声闻缘觉难知,唯佛能知。世间又为莲花,解是不污;诸佛示现出世间,不为世间法所污。
无上士,为断无所断,即诸佛无有烦恼可断。又佛无有諍讼。又佛所说法不为一切众生所坏。又三世诸佛无有过失。又诸佛肉体大涅槃无新无旧。
调御丈夫,佛能调伏亲近善知识的人,能听佛法的人,理解佛法的人,如说修行的人。这样的人是丈夫,否则不是丈夫,形同畜生。再有佛调伏一切众生为其说生老病死等世间无常法。
天人师,师有两种,一是善教,二是恶教。诸佛菩萨为善教,魔王眷属为恶教。诸佛教众生身口意善,身远离诸不善业,诸恶业,即远离三恶道,得解脱;口意业也是如此。
天为昼长夜短,天人无愁恼,常受快乐。再有天为光明,能破众生恶业黑暗。修善的人生天上,生天的人为吉祥。人为能多思义,依佛所教能修十善业,得声闻缘觉果,发菩提心,证菩提果。
佛,自觉悟又能觉他为佛。
世尊,世间最尊贵是最有智慧的觉悟者。
念佛,即了解佛十种名号的内容,得无量功德。菩萨念佛是以无量劫时间恭敬父母、僧人、诸长老、诸佛,修行六度,菩萨念佛为让众生得解脱安稳快乐,永远不为自己的安稳快乐,常修出世间心、出家心、无为心等。
念法,菩萨念法为诸佛所说法是最妙最上,因为有佛法,众生依法修行才得现在果报。唯此最妙最上的正法,无始无终,无有时节,什么时候开始修都可以。真修实干能明法理,永断一切烦恼,永脱诸相,永离生死,至诸佛所居住的地方。
念僧,菩萨念僧为诸佛圣僧,众生福田,无比清净,无漏无为。佛法僧一体,心调柔平等,于世无所取,真常菩提性。
念戒,菩萨念戒为有戒不破不漏,虽无形而护持,善修可得具足。戒为诸佛菩萨妙宝,住戒修行双翅鸟,证得道果似其身。双足落地好行做,仰头高歌妙法音。
念施,菩萨念施为菩提因,亲近修行布施,亲近修行惠施,以施因缘,破除众生贪著烦恼。菩萨向众生施食,则为救命让无量众生欢喜,果报是成佛时得真常。菩萨向众生施药,则为去病,让众生去掉无量业病,果报是成佛时得安乐。菩萨如法求财布施,果报是成佛时得清净涅槃。菩萨行施让众生不求而得,果报是成佛时得自在我。佛因施十力、四无碍、涅槃因等。
念天,菩萨念天唯一佛乘,作各界天王不是欲望而为众生,因三界无常。菩萨为众生精勤修行第一义佛乘,让诸天界众生除断烦恼,增长智慧,菩萨念天不是世间的知见觉,而是出世间的知见觉,因三界天主皆由不同品级的菩萨所做。
佛说,若有人认为受持佛说三藏十二部经与受持此经的功德平等无有差别,其实不是这样,是有区别的。此经甚深、甚奇、甚特,是佛法僧不可思议,菩提大涅槃也不可思议。因为菩萨受持此经,为度众生证得无上菩提而会不惜身心与命,知佛肉身都要示现随顺世间无常,佛子也应该像佛一样,自发菩提心,自行菩提道,就是大火烧身也不求救,心舍念法;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放舍勤修精进的菩提心。勤精进心即是菩提因。
再有,菩萨见无量生死过患,为众生受生死苦不生厌离;为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如父救子返扑火宅;为众生受持此经,其心坚固,永不退役。
佛说,人有两种,一是圣人,二是凡夫。圣人可思议,凡夫不可思议。圣人修戒定慧为可思议;凡夫无脱离,生死苦海得福德智慧,又不去修福德智慧,于生死不生厌离心为不可思议。人有上中下三品,下品之人入胎时,等于入死尸间,入大黑暗中;生胎时等于从粪坑爬出来,又入大黑暗中;即来去心不明亮,为苦来苦去。中品之人入胎时,等于入花鲜果满之处,又有明亮舍宅;出时等于入清净河中,又良田车乘;即来时修善,去时积福。上品之人入胎时等于升殿堂,出时等于登上高山;即菩萨来去不起贪欲嗔恚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8: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菩萨无师授学,也能证得无上菩提。菩萨入世依法而行,心无悭吝,常为众生广说佛法。身远离杀盗淫;口远离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意远离贪嗔痴恚邪见。从身离身业,从口离口业,而意不离智慧。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无上佛法能住世多长时间?于什么时间灭尽?

佛说,若佛弟子有能读诵受持此经,行此五行,为诸众生所恭敬、赞叹、供养,这时佛法就没有灭,仍有正法住世度人。若此经广布流通之时,诸佛弟子多犯禁戒,造作众恶,不能敬信此经,受持读诵解说此经的法师不为众人恭敬、赞叹、供养,又见有受持此经的人,被轻毁诽谤,这样的人是诸外道,不是真正的佛弟子。这时,佛法将于不久就要灭尽。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我亲自从佛一起经历过佛法的兴灭,那是迦叶佛时,此经住世七日,这就是如释迦牟尼佛讲此经的时间是七日,然后灭尽。迦叶时有没有此经呀?若有此经怎么说灭呢?若无此经怎么说是诸佛密藏呢?
佛说,以上所说法,为有文殊师利菩萨明白。为了让大众也能明白,佛在重说。佛法有两种,一是世间法,二是出世间法。世间法可灭,出世间法不可灭。又有两种,一是无常乐我净,二是常乐我净。无常乐我净法有坏灭,常乐我净无坏灭。又有两种,一是二乘(声闻、缘觉)所持,二是菩萨所持。二乘所持有坏灭,菩萨所持无坏灭。又有两种,一是外,二是内。心外求法有坏灭,心内求法无坏灭。又有两种,一是有为,二是无为。有为法有坏灭,无为法无坏灭。又有两种,一是可得,二是不可得。可得法(世间一切佛经、佛像、口传心受)有坏灭,不可得法(出世间的智慧)无坏灭。又有两种,一是共法(一切世间人都可修行),二是不共法(只有天人、证果圣人可修行)。共法有坏灭,不共法无有坏灭。又有两种,一是人中,二是天中。人中之法有坏灭,天中之法无坏灭。又有两种,一是十一部经(不含佛性部,佛性为藏),二是方等经(天上所说,如《华严经》)。十一部经有坏灭,方等经无坏灭。若佛弟子有读诵受持方等经等,就应知道此时的佛法不灭。
佛说,你所问迦叶佛时有没有此经。那告诉你,此经是一切诸佛密藏,迦叶佛时也一定有此经。因为,佛在其它经典里不说佛性,不说佛常乐我净,不说诸佛不毕竟涅槃,所以此经为佛密藏。
佛说,诸佛密藏是为未来世诸恶比丘畜不净物,为四众说佛毕竟入于涅槃,读诵世典,不敬佛经等,诸恶现于世时,佛为欲灭这些诸恶,远离邪命利养,才说此经。若是此经灭不现时,就要知道那时佛法则灭。此经真常不变,怎么问迦叶佛时有无此经呢?
佛说,迦叶佛时所有众生,贪欲少智慧多,诸佛菩萨有大威德,世界清净。虽有此经,只住世七日,不须此经广布流通。而现在世众生,多烦恼愚痴忘性也好,记不住佛法,无有智慧。多诸疑惑,信根不立,世界不净。认为佛是无常,毕竟入于大般涅槃,所以佛必说此经。
佛说,迦叶佛法实没有灭,现在、未来、诸佛之法,是过去诸佛之法,没有变化。若有众生我见无我,无我见我,常见无常,无常见常,把世间法说成出世间,把出世间说成世间等,把真佛语当成魔语,把实是魔语当成佛语。这时诸佛才说此经。
佛说,有此经住世时,宁说蚊子之嘴能把大海之水喝尽见底,都不可说佛法灭。宁可说用绳子能把狂风捆住,都不可说佛法灭。宁可说一口气能把大山吹倒,都不可说佛法灭等等。
佛说,若佛初证菩提,弟子还不能深解佛法,而佛便涅槃,要知道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涅槃,要知道佛法能久住于世。再有,若佛初证菩提,虽有弟子深解佛法其义,而没有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佛便涅槃,要知道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涅槃,要知道佛法能久住于世。
在这里,佛把佛法能不能久住于世,关键看在家人能不能深信敬重佛法。有的出家人轻视在家人,还有的出家人见在家人讲佛法没当一回事,不就是白衣讲法吗等。我准确地说,负责地说,在末法时代有菩萨或大菩萨示现在家人弘传佛法。所谓,出家在家像不同,承传佛法因缘中。二者功用替不得,四众具足妙法中。相互尊重莫相轻,恰似鱼水相依行。僧像庄严福田种,慈悲普度悲田中。
再有,若佛初证菩提,有诸弟子深解佛法真义,虽有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而诸弟子讲佛法时,贪名闻利养,不为涅槃,佛又涅槃,要知道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涅槃,要知道佛法能久住于世。
再有,若佛初证菩提,有诸弟子深解佛法真义,又有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而诸弟子之间多起諍讼,互相说是非,佛又涅槃,要知道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诸弟子互相尊重,不说是非,佛虽入涅槃,要知道佛法能久住于世。
再有,若佛初证菩提,有诸弟子深解佛法真义,又有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诸弟子为此经而说法,互相恭敬,不起诤讼。然而畜一切不净之物,又自称得一至四果罗汉,佛又涅槃,要知道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涅槃,要知道佛法能久住于世。
再有,若佛初证菩提,上述所说具足。只是各执己见,种种异说,佛制诸法有遮有开,十二部经也那样,众生不同,利钝差别,众生烦恼病根,也可开遮,此义我知,别人不知等。这时,佛又入涅槃,要知道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涅槃,要知道佛法能久住于世。
佛说,佛法要灭时,有声闻弟子说有神或说神空,说有中阴或说无中阴,说有三世或说无三世,说有三乘或无三乘等。正说的人少,邪说的人多;受持正法的人少,受持邪法的人多;受持佛法的人少,受持魔法的人多。比喻有二个佛弟子,一是阿罗汉,二是破戒比丘。阿罗汉徒众有一百人,破戒徒众就有五百人。破戒的人还说,佛制重戒若持也可以,犯了也无罪过,我就这样行过来的,照样证得罗汉果和四无碍智,佛住世时,戒律严格一些;佛临涅槃时,也就放舍不那么严格了。阿罗汉比丘说,你们所说正好相反,请不要这么说,于佛法一言一行皆有因果。这时破戒比丘徒众,共同动手,断阿罗汉的命。魔王见到这样情景,将阿罗汉的徒众与破戒比丘徒众六百人共同杀害,一个不留。尔时,凡夫都说,哀哉佛法,于是灭尽。而佛正法实没有灭,世间有十二万大菩萨善持佛法不为众生所见。那时,地球上没有一个比丘为佛弟子,魔王以大火焚烧一切经典,世间再无佛法。直至未来佛降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8: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 C0 X$ t; ]8 u1 w, @; N5 b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七】


7 D# a$ q6 p7 V# z4 e; ~0 z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四】
这时,王舍城有一位阿暗世王,性情卑劣恶毒,喜欢杀人,口有四过(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婪暴戾,只知享受世乐,将其父横加逆害。可是害死其父后,心生强烈忏悔,但身体不能穿衣服,因为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人不能近前。自己在想,此身疮似花朵一样,受这样的业报还不算完,死后还要堕地狱受苦报,看来也为期不远了。其母为其涂各种良药,身疮不但不癒还反而增加。这位大王对其母说,此疮虽长在身上,病根是在心里,世医谁也治不好。这时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问大王您是身痛还是心痛?大王回答说,现在我身心都痛。我听有智慧的人说,世间有五种人要堕地狱,我横加逆害无辜的父王,已获五逆罪;现在回想起来,我造罪业太多太多啦!大臣说,大王您先别发愁,我为您说几句偈语听,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婬嗜酒,亦复如是。
大王您说的有五种人不脱地狱,谁去地狱看到了来这么对大王说,一定是世间有智慧的人所说。大王您说世无良医能治身心之痛,我告诉您,那不一定,今有一位大师富兰那,一切知见,得自在定,修行清净梵行,常为无量众生广说无量涅槃之道。诸弟子听法后,无黑白业报,今生无业下生也无业。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屈驾前去那里,治疗身心痛的病。大王说,如这位智者大师能治好我病,灭除我业,我当皈依。讲到这里,我告诉诸位,这里是著名的外道六师,讲的是相似法。现在有人说,未来无佛,只有智者。在概念上混淆觉者与智者的区别,这是凡夫说,另外佛与外道智者有九种区别。一是数量有区别。在一定时期内示现成佛仅一人;而外道智者不论什么时间,世间有很多人都可以成就。二是功德上有区别。佛是功德圆满,三身成就,五眼六通自在;而外道智者只有世间福报智慧,有人眼或天眼五通,不得自在。三是智慧上有区别。佛有出世间四智;外道智者只有世间智慧。四是成就方法上有区别。佛为无师自悟,心内求法;外道智者无师不成道,心外求法。五是善恶所持标准上有区别。佛说有人间因果,六道因果,出世间因果;外道智者只讲人间因果。六是无为与有为上有区别。佛说是世间有为与出世间无为是一;外道智者说世间有为与无为是二。七是功用上有区别。佛可示现为人,也可化现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鬼、畜生等各类众生,还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而外道智者只能是人。八是住世上有区别。佛法僧三宝在宇宙中真常不变;外道智者的师论无常多变。九是终极结果上有区别。佛出三界常乐我净;外道智者无圣果。讲二者区别的目的,是依法不依人。二者的关系在世间是平等关系,教义有区别,但不是对立。因为人人有佛性,佛与众生平等。佛教称外道智者不是轻视,也没有谁大谁小,谁高谁低;只有修行方法不同,证悟智慧不同,终极结果不同。
另外,再讲一下相似法。这位外道也修定、梵行、涅槃、了业等。一般世人在这里分辨不清,一看谁打坐就说是外道,谁讲法是外道,谁苦行是外道,拿个外道的帽子乱给人扣,目的是破坏正法,有的是无智慧乱说,也误人正信、正念、正行等。佛法与外道的相似法有四个根本区别,一是法义不同。二是戒义不同。三是定境不同。四是智慧不同。所以,正修之人要有择法眼,依法心;不要听风就是雨,一说打坐是外道就不修行了。为什么讲这些,昨夜看经书到次日凌晨一点半钟,不能入睡,便静心念佛,突然间身体不能动,气不吸,脉不跳,一片空寂,心境自然;此时空中出大音声,半见!大见!依此因缘我才多讲几句,外道智者为半见,佛教为大见。外道所修诸法是世间法,不了义、不究竟、不圆满,形式上、文字称名上等有相同,而实质上、内含上、心性上等都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那首偈语也是世间语。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大王您怎么这样面容憔悴。大王说,我的身心能不痛吗,我的眼盲心痴,不识善恶,亲近恶友为亲善,听了提婆达多这个恶人之言,将以正确法度治国的父王横加逆害。我往昔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偈,若于父母,佛及弟子,生不善心,起于恶业,如是果报,在阿鼻地狱。因此,我心里又害怕,又苦恼。没有良医能治好我的病。大臣说,法有二种,一是出家,二是王法。依王法治国害其父,实际没有罪。出家法杀死蚊子、蚂蚁都有罪。愿大王宽意莫愁。今有一位大师,一切知见,怜悯众生,已离烦恼,能拔众生毒箭,众生无知见觉之法,唯一人独知见觉。大师常为弟子说法,一切众生的生活分为七份,地水火风苦乐加寿命。这七份是分不开、丢不掉、舍不了。七份空中无碍,故命也无害,无有害者,也无死者。你别想害了谁,也别想杀了谁,也别听别人怎么说,自己也别去想,这样法能让众生灭除无量重罪。现在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前往其所,重罪消灭。
这位外道之法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法,让世人自宽其心,师与徒众共赴轮回。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大王您怎么愁容满面呀!大王说,我今身心能不痛吗!我父先王慈爱仁德,很值得怀念。我问过相师,相师说我命里注定克父,要将父王害死。我曾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这是五逆罪,要堕地狱。大臣说若依法治国,杀父兄无罪;若出家人杀父兄有罪。因为世事本来无常,众生皆有余业,生死自有定数,先王之死可能就是余业定数。今有一位大师,智深如海,有大威德,具大神通,能解众生心中所有疑惑。这位大师说,若是王者,可以随意造作善恶,虽为众恶,如火烧物,一把火后物被烧干净一样,都无有罪,害一切众生命如用刀割树枝以春还生一样,这死那生,实际什么罪也没有。现在无因,未来无果;现在受果,因在过去。若众生持戒勤修精进,遮其恶果。持戒得无漏,众苦得尽,便得解脱。现在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速去其所,治疗身心之痛。
这位大师之法是离心说法,只要有理由什么业都可造;让人想所持什么戒是什么漏,都是五蕴中事。又不知因是果、果是因的因果律,为知因果而未明了因果。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大王您不如以前那么庄严了。大王说,我父王心善而又关怀我,而我不孝,不知报恩,就知道天天享乐。只知自己享乐而让我父王失去快乐,被我无辜逆害。我也听有智慧的人说,害父要于无量阿僧祇劫受大苦恼;我不久必堕地狱。世上又无良医能救治我罪。大臣说,大王您一定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大王杀其父而抢班夺权,看见谁堕地狱啦!当今时代也有很多恶性王,也是害其父称王;也没有见到哪位大王愁恼,天天都那么快乐。虽说有地狱、饿鬼、上天等,有谁看见了。这世间只有人与畜牲,哪有什么善恶报应呢!不都是有人这么一说吗!您又有什么可愁恼害怕的呢!况且,此城有一位大师,啥事都知道,观金与土平等,对用刀砍我右肋和帮我涂药的两个人,心无差别,平等看待怨亲,没有两样。这位大师行住坐卧常在三昧,心不分散。告弟子说,杀害众生,都没有罪;世间根本就没不让杀害这么条戒律规定。杀盗淫妄酒,都属自然规律,哪里有什么罪。这位大师住在此城,愿大王速往,灭除重罪。
这位大师的心无散乱就是三昧,心不去想就是平等。不知不是我心三昧,也不是心想平等。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大王您怎么面无光泽,有什么愁苦吧。大王说,我能不愁苦吗!我今生所行所作如同愚人,贪其味而不见利刀,食杂毒而不知其害;如鹿见美草而不知陷井,如鼠贪食而不见其猫;见现在乐而不知未来不善苦果。我曾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宁于一日受三百矛,也不于父母生一恶念。我造的罪业已经接近地狱了。大臣说,是谁狂言有地狱来欺骗大王。说什么地狱里有什么水火热恼等事,都是那些人文词造作,有什么实际意义。我说没有地狱,也无有罪报;地者为人,狱者为天,以其害父还能生人天呢。有一位仙人说,杀羊的人天乐,以杀生得寿命长,哪里有什么地狱。种麦得麦,种稻得稻,杀地狱的人还得地狱,杀人的人还得生人。今天大王听信臣所说,世间诸法无常,杀害罪如虚空,实无杀害。所说杀害有罪,如同念生念灭,如火烧木,火有什么罪;如刀割草,刀有什么罪;如刀杀人,刀有什么罪;刀都无罪,人也无罪。一切万物都是如此,没有什么杀害。今有一位大师,啥事都知道,能知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于一念之间,能见无量世界,听也如此。能让众生远离过恶,所有诸罪,都能清净。为弟子们说法,若人杀害一切众生,天生一切众生就该杀,有什么惭愧,有什么可怕,如同拿水洒向空中,空中无坏无损一样,啥事没有。有惭愧的人等于入地狱,如水落地入地一样。因为,一切众生都是自在天所制作,自在天欢喜,众生就快乐;自在天若不高兴,众生就苦恼。众生祸福,都是自在天决定的。人等于是安装机关程序的木头人,众生也都这样,善恶造化,人无罪无福,全由自在天承担。这位大师就在此城,愿大王速往,众罪都能消灭。
这位大师所说,是邪知邪见,显而易知。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大臣说,世间有一种愚人,一日之中百喜百愁,百睡百醒,百警百哭,而智人无事,大王您何必忧愁。大王说我今身心岂能不痛,亲近恶友,嘴什么恶语都说,父王无罪又被逆害,我知道一定要入地狱。大臣说,大王您先不要着急上火,您天生就应该是大王,您国土上的沙门、婆罗门、人民等,无论怎么杀害,也是无罪。先王虽然恭敬沙门,但对沙门与婆罗门心不平等,不配做大王。大王您为供养诸婆罗门杀害先王,哪有什么罪。何况杀害的是人的生命,命为清风,清风不可杀,哪里还有罪呢!今有一位大师,啥都明白,怜悯众生,善知众生诸根利钝,什么事都可以解答,不被世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法所染污,修习清净梵行。为弟子说,无施、无善、无父、无母、无今世、无后世、无阿罗汉、无修、无道。一切众生经八万劫,于生死轮回一周后自然解脱,有罪无罪一样。如千条江河归大海,一切众生无有差别,都得解脱。这位大师就在此城,愿大王速往其所,众罪得以消灭。
这位大师,偏执空理,行于自然,世间知见。这位大王所说重点有二个,一是亲近恶友,召至恶果;二是发露罪业,生大忏悔。
六位大臣所说为世俗世论和外道邪见。
这时: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耆婆来为大王探诊,询问睡眠好不好。大王用偈语作答,常造诸恶业,不得安稳眠;造作十恶业,不得安稳眠。大王继续对耆婆说,我今病重,逆害父王,一切良医妙药和咒术及善巧的语言,都不能治好我的病。我现在就如鱼在陆地,鹿在琼(猎具)中,身口意都不清净,是将堕地狱之人,哪里还有安稳睡眠呀!今又没有世间最好的医王,用法药除我病苦。耆婆说,大王您虽作众罪,但您心生重悔,又深惭愧。佛说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知耻而不作,愧知害而不教别人作,惭自心生羞耻,愧自身羞耻告诉别人,让人引己为戒;惭是知人自身的丑陋,愧是知社会环境的不好。无惭无愧的人,名是人作的是畜牲事。有惭愧之心的人,才能恭敬父母师长,亲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大王您今作忏悔非常好。我听佛说有智慧的人有二种,一是不造诸恶。二是作恶后忏悔。愚蠢的人也有二种,一是作罪,二是隐瞒。忏悔如云散月明,清净如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8: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富有二种,一是有马等畜牲。二是有金银珠宝。得到富也有二种,一是恶富。二是善富。众马不敌一珠,诸恶不如一善。一善心能破百种恶,如用少量的铁器能挖掉一座山等。人若作众罪,忏悔而不隐瞒,众罪消灭;如水滴石穿,一小善能破大恶。若隐瞒罪恶,恶业增长。请非常受尊敬的大王能信因果、信业、信报,不要忧愁害怕。若有人作众罪隐瞒不悔,心无惭愧,不能向有智慧的人咨询,是不亲近善友。这样的人有病,什么样良医也不能医治,如世医见死尸,摆手而无可奈何,隐瞒罪恶的人是一阐提,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未来世,不亲近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大王您不是一阐提,不能说自己的病不可救治。大王您应该知道,净饭王之子悉达多,无师觉悟,自证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世间一切明了,大慈大悲,怜悯一切众生如自己一子,随善众生如犊逐母。法语能让众生永离烦恼等。这尊佛离此城不远,在拘尸那城婆罗双树间,广为无量菩萨和僧人说种种法,若有若无等。大王您若听到佛讲法,所作众罪立即消灭。大王您再听一听,玉皇大帝将命终,有五相出现,一是衣服垢腻,二是头上花萎,三是身体臭秽,四是腋下汗出,五是不乐本座。这时,玉帝想求见佛,便到清净处见沙门或婆罗门,这些人都说,我们应该皈依您。玉帝知这些人不是佛。忽然有一位御臣对玉帝说,修罗王有一女,您若有办法让此女嫁给我,我就告诉您佛在什么地方。玉帝说我的妃子舍旨也是修罗王之女,一定能帮助你娶到所爱之女。御臣说,有佛释迦牟尼今于王舍城,若能见到,您的衰相会立刻灭除。这里大家不要听故事,要对佛起恭敬心,生难值难遇想。听闻到佛法的,也应该生难值难遇想。我问诸位中的一位,为什么喜欢听我讲佛经?她回答说,一是听别的法师说您有证悟;二是听您所讲佛经简而朴实;三是您的戒修诸行真实,非常人可做得到。另外几位说,一是听法心生欢喜;二是感觉身体发暖,好像有一股力量;三是有时见到祥瑞还闻其香。我老实的告诉诸位,我只是凡夫众生,只是佛妙、法妙、僧妙,此经威力不可思议。我与诸位能听闻受持此经不是三生有幸,是无量劫有幸。
御臣驱车乘载玉帝至王舍城灵山道场,玉帝礼佛后请法说,什么能束缚天人?佛说,悭贪嫉妒。玉帝请法说,因何而生。佛说,因无明生。玉帝请法说,无明何生?佛说,因放逸生。玉帝请法说,放逸何生?佛说因颠倒生。玉帝请法说,颠倒何生?佛说,因疑心生。玉帝说,我听明白了,疑心生颠倒,颠倒生放逸等。我今见佛疑心已除,是不是没有悭心妒心了?佛说,你说无悭妒心,你今已得三果罗汉。三果罗汉无有贪心。你若无贪心,怎么为命来至佛所。玉帝说,有颠倒则有求命,无颠倒则不求命。我不再求命。唯求佛法身与智慧。佛说,有此发心,将来之世,一定得之。玉帝听佛说法后,五衰相即刻消灭,起身礼佛、绕佛。玉帝说,我今即死即生,失命得命,还从佛听闻为我授记,将来能证菩提。我这是为更生,为更得命。我还要为天人请法,一切天人怎么增加利益;又以何因缘致使损减利益。佛说,斗争因缘,人天损减;善修和敬,则得增加利益。玉帝说,从今日起我不再发动与修罗的战争。佛说,很好!修忍辱法是证菩提之因。玉帝听佛说法礼佛还天。大王,佛能灭除诸衰相,是佛不可思议。大王您若往佛所,所有重罪,必定解除。
大王您再听一听,有一婆罗门之子杀无量众生,又欲害其母。恶心起时,身体颤抖。这是五逆罪因,必堕地狱。来至佛所,又起恶心想害佛,这时身心都颤抖。佛为说法,当即忏悔,地狱因缘消除,又发菩提心,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还有一大王之子,其父王生气砍断其手足,推进深井。其母怜悯,让人捞出,带至佛所,见佛后手足又恢复以前那样,便发菩提心。以见佛故,得现果报。称佛为无上大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恒河边上有五百饿鬼,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年龄多少岁,到现在也没见到河水。只见河上流火,饥渴所逼,大声哭喊。这时,佛正在河边树下静坐,诸饿鬼来至佛所请法。佛说,恒河清流是水不是火,是你们的所造恶业使心颠倒,而见水为火。这样的业报是悭贪所致,财物不施给别人。诸饿鬼闻佛法后,以佛力得以饮水,又舍去饿鬼身,而得天身,都发菩提心。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我们邻国有五百强盗,被波斯匿王挖出双目。佛怜悯而去安慰,又为其说法。他们听到佛的微妙清音,双目复明;这些人都发了菩提心。称佛真是世间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我们邻国有一个刽子手,杀很多人,见佛弟子大目犍连给他讲地狱因缘,他生忏悔心后,命终得生忉利天。佛有这样的圣弟子,所以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与其母通奸而杀其父,见其母又与外人通奸后又想杀其母。他有一位阿罗汉的僧人朋友,怕这位朋友耻笑他,又将这位朋友杀死。他杀人后想出家为僧,可这些比丘都知道他有三逆罪,不敢让他出家。他更生气,夜间放火烧了寺庙,又杀了很多无辜僧人。然后又到佛所哀求出家,佛为说法后,其罪变轻,发了菩提心。所以称佛为世间良医,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您性格暴烈,信受恶人的主意,放大醉象害佛,大象见佛都醒悟,发菩提心,畜牲见佛都能破坏畜牲业报,何况人呢!您若见佛重罪一定得灭。
大王,佛未证菩提时,魔王带领眷属至菩萨所,菩萨当时以忍辱力破魔王恶心,大破魔军。然后为魔王说法,魔王也想发菩提心。佛有这么大的功德力。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魔王在哪里?为什么与佛作对?又怎么破坏佛法?
我简单讲一讲。魔王为罗刹鬼国国王。此世界的罗刹鬼国在太阳系,即四大洲。罗刹鬼住在山洞内,大海边,虚空中,所以分陆地、大海、空中罗刹,也称天魔。罗刹鬼以人血肉为食。有人会问,我们怎么见不到。我告诉诸位,有佛法住世,天王护佑,陆地大海罗刹鬼隐而不现。古书上有记载妖怪吃人的事,所说的妖怪即罗刹鬼。而空中罗刹鬼降生人间,除住伽蓝外,在俗世发动战争杀人或恐怖杀人及暴政杀人等,既是业力又是魔力。魔王与佛作对,是魔王本性决定的。同时有二个原因,一是佛把众生度脱,魔王眷属少了后备军。二是佛把众生度脱,魔王与其眷属减少了食物资源。
有人问佛与魔对立,有没有同一呀?二者的同一点世间也有,如火转水(烧水出蒸汽),佛能利用魔王、魔法来激励磨炼弟子精进、修道、持戒等;又如水转火(水利发电),魔王破坏佛法,把一部分四众弟子又转为魔王眷属。魔王也是众生,是业力召感有特殊习性的众生;是嗔生火(火气)的业力召感。
魔障有十种,一是宿业魔,周围的人与事。二是外惑魔,不信因果的人与言论。三是烦恼魔,自己生出来的事。四是理障魔,也称所知障;听不得别人的话。五是邪见魔,也称见障;歪理邪说为正说。六是妄想自障魔,想天下我第一。七是口业魔,也称狂魔,信口胡言,谁也不服。八是病魔。九为昏沉魔,意安乐。十是天魔,破坏将要有成就之人道行。
魔破坏佛法的十种形式。一是利用外道的相似法混淆佛法。二是魔王所说法。三是挑拨佛教与外道的关系对立,说佛教歧视外道。实际上是佛教与外道在世间是平等关系,人人有佛性,佛与众生平等;只是修行方法不同,证悟智慧不同,结果不同。四是挑拨在家人与出家人的关系,相互轻视。五是魔子魔民住伽兰,破戒、放逸,破坏佛教形像。六是利用众生心中贪念,让魔王掌控的魑魅魍魉等鬼秽,侵入修行人之体,不让其修行。七是魔王制造恐怖,让四众弟子心里惧魔不敢修行。八是用世俗世论破坏佛法,攻击这部佛经是伪经,那位法师讲法是外道等。九是利用一阐提灭教逐僧。十是扩大众生心魔的功能力量,自己放弃修行。
大王,有旷野村居住很多旷野鬼,旷野鬼是三十六鬼类的一种,害死很多众生。当时,有一位善贤长者被旷野鬼抓去,佛为救这位长者来到旷野村为其说法,旷野鬼闻法欢喜,立即把长者还于佛。然后发菩提心。
大王,波罗奈国有一个屠夫,日日杀羊无数。见到佛弟子舍利弗,给予受八戒一日一夜时间,以是因缘命终得生北方天王之子。佛弟子尚有功德这么大,何况佛呢!
大王,北天竺有位国王,贪国重位而杀其父,然后悔恨自己,不应该这么做,即舍国政至佛所,愿求出家为僧。佛说,这位国王即已成为善来比丘,重罪消灭,发菩提心。
大王,您知道佛有一堂弟提婆达多,破坏众僧,出佛身血,害莲花比丘尼,作三逆罪,佛为说种种法,得重罪轻罚。佛为大良医,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若信臣所说,愿速去佛所!若不信愿,好好想一想再决定。诸佛大悲,不会因一人少而不弘扬正法;也不会因为大王帮助提婆达多害过佛而有怨亲憎爱,剩下大王一人不让发菩提心。佛不光是四众弟子之师,也是人天畜牲、鬼类等一切众生之师。
大王,您要知道,佛不但为富贵说法,也为无数下贱人、贫穷人说法。不但为舍利弗等聪明人说法,也为没有文化的头脑笨的人说法。不但让无贪的品行好的人出家,也让有贪、品行不好的人出家。不但让清净的人出家,也让烦恼重的人出家。不但为有智的男子说法,也为极愚不懂结婚而结婚的傻女人说法。不但让出家人得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四道果,也让在家人得罗汉、辟支佛、菩萨三道果;在家人不能示现成佛。不但为有时间的人说法,也为事务繁忙的人说法。不但为断酒之人说法,也为酒醉之人说法。不但为入禅定的人说法,也为心乱如麻的婆女说法。不但为自己的弟子说法,也为外道尼犍子等说法。不但为年青人说法,也为八十岁的老人说法。不但为善根人说法,也为善根不成熟的人说法。不但为贵妇人说法,也为淫女等说法。不但受国王美味供养,也受贫穷人而且下毒欲害佛的人不干净的食物供养。
大王,若一个月用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称念佛名所得功德。若以车马财物等无量诸珍宝供养世间无量众生,也不如发心向佛所走一步或一往至佛所的功德。
耆婆向大王说这些话,不是啰嗦,而是彰显佛度众生的神通、功德和圆融无碍的智慧。展示佛的慈悲平等和念佛的功德。对于神通我讲几句,神通的获得有五种:一修得、二生得、三咒成、四药成、五业成。神通方式也有五类,一道通,证实相之理而得。二是神通,禅定力引发而得。三是依通,外道利用药、咒、符而得。四是报通,天人、神龙等。五是魔通,妖怪、精灵的魔力业成而得。判定原则有三种:一是自己修行而成;二是作用明晰;三是重复稳定。神通的作用:一预知未来不改变未来。二是方便度化众生。三是超出体能和思维能的力量。四是自在妙用。神通的限制:一是神通不及业力。二是不可执著。三是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四是不可依持,什么事都离不开。一切魔通、外道通、报通,都不及佛神通的亿万分之一。
大王说,佛的性格特别好,也得调柔眷属,居所也清净。佛寂静无贪无烦恼,眷属也是这样。而我是极恶之人,满身恶业,其身臭秽,要堕地狱,怎么能去佛所。若以前我什么也不想,说去就去。而现在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不好意思去。这时空中出大音声,佛日将没,入涅槃山。耆婆对大王说,佛若去世,大王重病更没能治的人了。业缘必堕无间地狱无疑。地狱很苦,无一念乐。我今见您也很苦恼,所以才劝一劝。这时,大王心里害怕,全身哆嗦。仰面问天,是谁不现像而有声对我说话。大王,我是你父王,你要随耆婆所说,莫听外道六师之言。大王听后,趴在地上不能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


- d* D; q$ `5 Y/ V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五】
        这时,佛在双树间,见阿暗世王昏倒在地,就对大众说,我要为这样的大王住世无量劫,不入涅槃。
        童子菩萨请法说,佛应该为无量众生不入涅槃,怎么单为一位大王不入涅槃呢?佛说,大众中无一人说我必定入于涅槃,而这位大王认为我永灭,才昏倒于地。我说不入涅槃,是为一切凡夫和一切造五逆罪的人及一切有为众生,而不为无为众生住世。阿暗世王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无量具足烦恼,不见佛性的众生,和阿暗世王后宫后妃等一切妇女。这些人具足烦恼,怨由心生,不见佛性。若让这些人去除心中烦恼怨恨,能见佛性,需要无量劫时间。所以,佛说为这样的人无量劫不入涅槃。这时佛入月爱三昧,天上同时出现三个月亮同辉;放大光明,清凉光照阿暗世王身上,身疮马上痊愈。大王对耆婆说,听说劫数到的时候才三个月亮共现,众生患苦消除。而今劫数未尽,此光照到身上清凉,病苦消除,生心安乐,这是怎么回事。耆婆说,此三月同辉而不是劫尽,而是祥瑞之相,是佛大悲,疗大王身心之病。大王对耆婆说,我们心里想的和我们说的,是佛听见了还是看见了。耆婆对大王说,如人有七子,一个有病,不是父母心不平等,而是偏重于病子。佛也是这样,对放逸的人生慈悲,对精进修行的人不用操心。此瑞相是佛入月爱三昧之光,专为烦恼的众生而放光明。大王对耆婆说,我听说佛不与恶人同座而语。我要去怎样才能见到。我想佛宁可接近虎狼,也不愿见或接近像我这样的重恶之人。耆婆对大王说,饥者求食,病者求医,您想见佛天经地义;何况您又不是一阐提,佛一定能够慈悲救度。大王对耆婆说,我听说一阐提不信因果,佛怎么还能为其说法呢?耆婆对大王说,佛虽知道一阐提没有善根,若不为说法,一切凡夫会说佛没有大慈悲,没有平等心。如病人将死,医生明知挽救不了也要抢救,尽医生本分之责,即医德。慈悲才能生一切智慧,慈悲也是佛功德。所以,佛才为一阐提说法。再有,佛为一阐提说法,今世没有利益,但可为后世善因。如一阐提是利根之人,今世也得善根。佛说法无有空过,即不会白说,听了就有利益。再有,佛为一阐提说法,如人掉进粪池,有善知识抓住头发救出,虽痛得命。一阐提能见佛听法,也是因缘,佛为方便救度。大王对耆婆说,若去见佛是不是选个好日子。耆婆对大王说,佛法中没有选好日子这么一说,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都大吉。这时阿暗世王速办供养,与其夫人同往佛所;随同阿暗世王骑象同去的十五万人,骑马去的十八万,步行的人民五十八万。
        这时,佛告大众,有善友才是菩提因缘。阿暗世王若不随顺耆婆劝说,下月七日必死,命终后堕阿鼻地狱。所以佛说,菩提因来自于善友因缘。阿暗世王对耆婆说,咱俩同乘一象,我若堕地狱你好拉我一把。我听说有道之人不堕地狱。
         这时,佛告大众,阿暗世王心有疑虑,应该让他有决定心。众中有菩萨名字为持一切,向佛请法说,佛先说一切诸法,都无定相;现在怎么又说为阿暗世王做决定心呢?
佛说,我今天一定让阿暗世王有决定心。若阿暗世王心中疑虑可以去除掉,就证明诸法没有定相。疑心去除,决定心自立。若心是不能改变的,阿暗世王所作逆罪怎么消除。法无定相,其罪可灭。
这时,阿暗世王来至佛所,抬头看佛。佛出八种音声,让大会八类众生都听明白;称阿暗世王为大王。阿暗世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我犯逆罪,又无福德,佛怎么称我为大王呢!佛又欢欣的称大王;阿暗世王听了后心里非常高兴,对佛说,佛爱语于众生,是大悲怜悯,真正的怨亲平等而无差别。现在我心里的疑虑彻底没有了,佛才是真正的众生的无上大师。
         这时,阿暗世王又对佛说,我今天就是同玉皇大帝坐在一起喝酒吃饭也不能这么高兴;而得闻佛一言救命才让我最高兴。立即以香花歌舞等供养佛,又礼佛足,礼毕坐在一边。
        这时,佛对阿暗世王说,大王,今天为你说正法,请你好好听一听。凡夫观身有二十种事不应忘记:一是此身中无处不漏;二是无诸善根;三是此生的生死没弄明白;四是周围都是深坑,处处害怕;五是有什么方便之法得见佛性;六是怎么修才能得见佛性;七是生死无常是苦;八是远离八苦很难;九是常为怨家对头追逐;十是世间诸有很难摆脱;十一于三恶趣不得解脱;十二是具足种种诸恶邪见;十三是没有造大船怎能度过充满五逆罪的苦海;十四是不知生死什么时候是头;十五是不造诸业,不得果报;十六是没有我造业让别人受果报的;十七是不造乐因,难结乐果;十八是造业必有果报;十九是因无明而生,又因无明而死;二十是过去、未来、现在常行放逸。凡夫经常观想这二十个事,不在乐生畏死,止恶观心,行戒定慧,永远不作恶事。这样,不会再有死,你害怕三恶道吗!若不观想此二十个事,心就放逸,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什么恶事都能作得出来。阿暗世王说,我理解佛说的意思是我以前没有观这二十个事,才多造众恶,才怕死,怕死后落入三恶道;才自我遭殃,必堕阿鼻地狱。
        佛说,诸法性相无常,也不确定必堕阿鼻地狱。
        阿暗世王说,法无定相,我杀谁与不杀谁也不能确定;若杀谁是确定不变必杀,诸法就是定相。
        佛说,是这个意思。一切杀都是可杀可不杀一念之间的事。另外,大王所说害父,什么是父。众生五蕴,妄想因缘是父。若离开色相,谁是神识之父,谁又是佛性之父。只是众生色蕴妄生父想,执持色有而已。色有可杀与不可杀,可杀不可杀,为色不定;杀不定,报也不定。罪业有轻重不同,如心想口说,没作为轻;如心想、口说、身作为重;报也依此有轻有重。大王过去对你的父王,砍去双足而不砍头,所以没有得杀罪,只能是迫害致死。况且大王当时没有杀死你父的想法,只是狱中关押。若说大王有杀罪,诸佛也有不实事求是之罪。大王你的父王曾于诸佛种诸善根,因供养佛才有福报才居王位,若佛不受你父王所供养,他也没有福报为王,也就没有你为国害父。若什么都联系起来,诸佛也应有罪。所以,不要什么都联系,诸佛无罪。只是各有各自的业报而已。你父王过去有恶心,才召今世果报。往昔你父上山打猎,一天什么猎物也没遇见,只见一位五通仙人在山中修炼。你父生气了,是不是这位五通仙人捣的鬼,坏我好事,让一起打猎的人将其杀死。五通仙人临终生恶心,退失神通,而发誓说,我于来世定报此仇!你父王听后,心里后悔,不该这么作。然后供养死尸,厚礼安葬,罪报减轻,没有堕地狱。否则,你父王应受地狱果报。你父王之死,属自作受;属过去世作恶,今世得报。但是,你若不忏悔,不听佛讲法,业报难脱。讲到这里,诸位不要疑惑,世上法律约束人,惩罚人,但法律是人制定的;根据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群而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无论什么时代、什么人群都不能改变;谁能让太阳西生东落,改变一下规律,肯定不能作到。佛制戒律约束人的身口意,戒律根据人的不同而有区别。对菩萨行人、声闻缘觉之人、出家人、在家人的不同而有区别;对凡夫等没有约束力。而世间定律则不一样,无论什么人,什么时代都逃脱不了。定律惩罚人与善待人是改变不了的。人造罪恶,世间惩罚,依法律或戒律;自身处罚依据业力,业力受定律支配。可定律是死的,是不能改变的;而作罪恶的人是活的,是可改变的;即心生悔意,停止作恶,修诸功德,可以避开惩罚定律而进入扬善定律。所以,佛法是实际、实有、实修、实证、实得、实悟、实解脱,是二千多年来无数行人验证的真理,和世间的规律;不是空洞的理论、学问、宗教等。
另外,明佛法不容易再造业;造业多不明佛法。造罪恶的人,只知世间法惩罚不知还有自身业惩罚,即因果定律惩罚。
        佛说,使众生迷惑至发狂的因有四种:一是贪狂,二是乐狂,三是咒狂,四是本业缘狂。即疯狂贪欲、疯狂享乐、疯狂恨人或诅咒人你不得好死等、疯狂了去过去世所造业缘,又疯狂的造作未来世的业缘。佛弟子中有犯戒的人,佛从不记住是人犯戒,而是犯戒人的自心去记。大王你贪国逆害父王,是贪狂心作,世间说是人有罪恶,世间也可说人无罪恶;而用出世间的智慧来看世间,人有无罪恶,这个人有一死而已;而心有罪恶,会如影随形,永远不消失。若人知是身作恶,已成不可改,而心生忏悔可改,是有智慧的人;反之是愚痴人。愚痴人认为世间一切真实,有智慧的人知道世间一切无常不真实。大王你宫中天天杀羊,心里不害怕;唯害父心里害怕,是人兽差别,命轻命重不同。如佛看来二者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世人之心有差别,人本位不明真相而已。人只见人生人,不见今世人下世为羊;不见上世羊今世为人。所以有因是果、果又是因,佛见一清二楚,才说二者无差别。
        佛说,众生有呼吸,断气为杀。诸佛随顺世俗也说是杀。大王,有色与因缘无常,是受想行识与因缘也无常,无常为苦。若知苦而修空,证空后性我摆脱世间诸法控制,还有所杀与无常苦吗,还有地狱可入吗,再也不会有;只是有涅槃之乐。
         这时,阿暗世王说,我今天才明白身体无常,意识也留不住,若早知如此,我也不会造诸恶业。我过去听说诸佛常为众生父母;须弥山是金银、琉璃、玻璃所成,若多种鸟落在哪里都是一个颜色。这样的话,至今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今天我才明白,慈悲是父母;诸法无常是须弥山与鸟同色。当初,我不知恭敬佛,不信法僧。今天,若不遇佛,我要堕地狱于无量劫受苦。有幸见佛,以见佛功德灭除烦恼恶心。
        佛说,很好!佛知你今天能破烦恼恶心。在大王的影响下,无量众生的烦恼恶心也为佛法所破,也为自心而破。这时,阿暗世王及夫人、宫女、人民都皈依佛,同发菩提心。
这时,阿暗世王对耆婆说,我今天没死,重罪轻微,将来能得天人身;虽不知哪天命终,但是舍短命、得长命,舍无常身、得常身;我与众生又发菩提心,成为佛弟子,太高兴了。又以宝幢宝幡等供养佛。又以偈语赞佛:如来为一切,常作慈父母。当知诸众生,皆是如来子。
佛说,阿暗世王你于过去世曾发菩提心,至今天佛出世,虽隔很多劫,却从没有堕落地狱。要知道发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果报无量。以后要勤修菩提行,此善因缘,能破无量罪恶。这时,阿暗世王从座而起,礼佛后,带领夫人、人民等,告辞还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22:26 , Processed in 0.10479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