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9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道的人就会有一种感觉。感觉什么呢?感觉好像喝醉酒似的,又好像睡觉或作梦似的,也不知道究竟是真是假、是虚是实。四肢非常的软,手也没有力量,脚也没有力量,就像泥滩似的,什么也不愿意做。这个时候,无论你打坐或者不打坐,心里都常常会跳,这个跳不是心跳,而是脾跳。我们人一走路,觉得心里蹦蹦蹦,就以为是心跳,其实这不是心跳,是脾跳。脾为什么跳?脾这么跳一下,打你的胃,是在帮助胃消化的。所以你跑得快一点,脾就要作工作多一点。
+ T: ]6 B$ N' G+ D3 n; x. m: w7 [
5 ]: b: p0 i! S9 R7 j! k6 f# ?' U黄脸小儿跳跳钻。这个“黄脸小儿”是谁呢?是你那个意念,眼耳鼻舌身意的“意”。意藏于脾经,这个脾是黄色的,所以给它取个名叫“黄脸小儿”。“跳跳钻”:它跳来跳去。有些打坐的人,到这个时候就不知道了,“怎么我的心跳起来了呢?是不是得心脏病了?”就生出一种恐惧心。这不需要恐惧,这是修道的一个过程。我们人在惊慌的时候,心就会像兔子似的跳上跳下的。这个“白牛大车”,它转起法轮的时候,这意念里头也就跳起来了,跳得很厉害,就像生恐惧心那样,这叫“黄脸小儿跳跳钻”。1 }( o; R l, {" W- y
+ _$ R# |# {) v
若问各中何旨趣。假设你要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个什么道理?是个什么宗旨?什么趋向?5 W# s4 s: _0 Q: f4 Q
6 F: c2 q2 ]9 `. u$ s7 Z; b7 B
前三三接后三三。这个时候,前边的三个地方,和后边的三个地方,也就是前边和后边这个生死的路接上了。生的路和死的路是不同的,以前是各走各的,生走生的路,死走死的路。现在生死是一个,生也就是死,死也就是生,也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生死不二,没有生也没有死了。可是你要用功,你若不用功,往前走一步就向后退四步,那还是没有用的。所以修道,除非你不修,你若修就要天天往前进步、往前精进;若往后退,一退就前功尽废,以前用的功就都失去了,再想得到,就还得从头再来过。所以修道只可以向前进,不可以往后退。
# a! t: H5 `$ O5 q6 w Z7 b2 i6 f( H+ b; B
$ D: z( g4 c( S4 ?" n8 m e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Q. k, V( l! |$ Z
5 ?" K3 [0 ~. B" c: j" f
无无明尽本性空 妄行了别名色从 六入触受爱取有 来生老死尽相同
' i8 @: E* b/ q6 o9 ~. k
3 _! V0 A' E9 z% D" C万里晴空绝云影 满潭澄水显月明 如人渴饮知冷暖 说食助长总乏功, N2 F2 E+ J. L2 o: \3 {- X
4 K: K& R+ o+ @+ U0 R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说的十二因缘。由这十二种的缘作为助缘,帮助人生了死、死了生。十二因缘是缘觉乘修的。缘觉由修这十二种的因缘法,而明白人生的道理,开悟证得辟支佛果,这叫中乘。声闻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菩萨是大乘。
) ^9 L/ }; j( R% N
+ `7 L& X- _0 [, K# T无无明尽本性空。十二因缘说的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什么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又是什么呢?就是俗话所说的糊涂。糊涂就是不懂道理,糊糊涂涂的。因为糊糊涂涂的时候不明白,就做出糊涂的行为,就有妄行了。
' k/ }& k, V. V
# p- M; P* O# c; K7 f7 f8 E% s什么叫“妄行”呢?“妄行”就是不应该做的而去做。有了妄行,就有一种虚妄的认识,“识”就是一种认识。有了虚妄的认识,就有一种糊涂的名色。有糊涂的名色,就有一种糊涂的入;人有六根,所以就有六入。有糊涂的入,就有一种糊涂的触、接触。有糊涂的接触,就想要有一种糊涂的享受。有了糊涂的享受,就有了糊涂的爱。有了糊涂的爱,就有一种糊涂的求取。有了糊涂的求取,就想有一种糊涂的得、糊涂的有,有也就是得。有了糊涂的得,就有了来生。有了来生,就有了老死。
' [, M7 F$ Y4 v' h8 |( K( Y: @
/ C6 k+ Z) I* g6 F s7 _这一些个因缘,都是开始于这个“糊涂”。开始是糊涂,所以结果也糊涂;这一生糊糊涂涂的,又有一个来生,来生还是糊涂。十二因缘最初就是个糊涂,所以十二因缘就是个糊涂因缘。糊涂因缘,就是凡夫所不能明白的这种因缘。这十二因缘就是说的,我们人怎么样受生、怎么样死的这个道理。. Z- c# a! t) a: l
' b9 Z! M7 c% ?
人的欲念,食欲或者色欲,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都是从这“无明”生出来的,“无明”就是糊涂的一个别名。无明生出来了,就想要去做去。因为无明,就有男女的性行为。这个性行为就是由糊涂而发生,然后就有这种糊涂的行为。有糊涂的行为,然后就生出来一种糊涂的认识、糊涂的分别。这种识也就是中阴身,在男女有性行为的时候,这中阴身离得千里万里,都看得到这个地方有一线很小、很小的光明,它和这个父母有眷属的因缘,就看得见这个亮光,就到那儿去投胎去,这个识就投胎了。& _+ Q E: ~1 f* n/ T1 T
8 W( f. s- g0 |% [% J5 r5 V$ @# `2 ?# y投胎,这就有了名色。色蕴就叫“色”,“名”就是受想行识四蕴。受想行识这四蕴,在母腹里头只有这么个名称,还没有真实的成就。等到出生,名色具足,就有六入了。六入就是六根对外境生出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觉性、知性这六种性,这叫六入。由这种六入,这个小孩子就有了一种触觉,所以说六入缘触。有了触觉,这个小孩子就有一种领受的感觉。有了领受,就生出一种爱心来。生出爱心,然后就想要求取,求取这种的所爱,所以爱缘取。因为求取,所以就想要占有、想要得著。因为想要得著,所以就又有了来生。有了来生,就又有老死。这就是十二因缘的流转门。
6 @% W7 x3 P5 |" H& V1 r, G) }% P9 J$ w ?/ u
如果无明没有了呢?这行也没有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也没有了。识灭名色也灭了,名色灭六入也灭了,六入灭触也灭了,触灭受也灭了,受灭爱也灭了,爱灭取也灭了,取灭有也灭了,有灭生老死都灭了。这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所以才说“无无明尽本性空”,本性空了,没有无明了。
6 ]1 M6 f. o0 x
8 f0 S! ^ x3 D# H4 l妄行了别名色从。行是个妄行,识是个了别。有了识之后就有名色。- T, J5 T ~: k* m. u. _8 X
g. b( x3 K1 j- f
六入触受爱取有。名色之后就有六入,六入之后就有触,触然后有受,受就有爱,爱就有取,取就有有。; T& S' o$ g; s0 V& y, x; O. j @
" ? m# v" r, Y5 O. a( v来生老死尽相同。有又有来生,来生又有老死,所以说“六入触受爱取有,来生老死尽相同”。
; y- L/ N. }1 I/ o W% ^& w9 s. v) p1 b" C) }7 k0 B! o* a
万里晴空绝云影。这一连串的关系若都没有了,就好像万里晴空一样,“绝云影”,什么云彩的影子也没有了。, \; Q9 S6 B# ]6 b2 q% `) G
8 x1 |9 X0 ]2 B( V* H, Q/ _满潭澄水显月明。又好像水清月现,水清了,月亮在水面上现出来。
3 Z2 K% Z+ y% f0 w# N# ^7 `: S. e/ P' s) x( t0 k u/ [
如人渴饮知冷暖。你若能了悟这十二因缘的法,那时候就好像人喝水一样,这水是热的、是冷的,你自己知道。
5 u; \' R5 R6 t
) z5 W6 v5 ]8 q说食助长总乏功。如果你自己不去实实在在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