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6 12: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听闻佛陀说法。其中一位专心闻法,所以马上就了悟佛法。另一位却不用心,反而到处偷取信徒的钱财。佛陀说法后,两人回到第二位小偷的家,这时候,他嘲讽不偷钱的小偷:「是呀!你很聪明,但你没有钱买东西来煮!」不偷钱的小偷听到同伴的话,自忖道:「他多麽愚蠢,居然自认聪明。」不偷钱的小偷就和一些亲朋到给孤独园,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1 `* o3 I3 I' S& O0 O1 B
7 N1 b4 m- Z; T" ~$ f佛陀说:愚人若自知愚昧,基于这份自知,至少可认为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自知,反而自认聪明,就真的是愚痴的人。; a; N, a9 v, V: k3 F3 X. S
/ b& S8 f* h; u$ C4 t
. M( e& d, A+ c. e不能领悟佛法的痴人
4 [# B& F: Y. A4 D% W$ ]% h& R/ i真正的痴人虽然终身与智者为伍,仍然无法领悟佛法,
( s) U! N, s! f0 T T就像汤匙不知汤的滋味。 (偈 64) * |% F8 h. v. ?+ D ^0 J7 T% f, h% U' {
2 d8 h- ?, Q& `+ w& j; i7 J优达夷比库喜欢坐在讲经说法的讲台上。有一次,一群来访的比库误认他也是学养丰富的比库,就向他请教五蕴,但优达夷却无法作答。因为他对佛法一无所知,来访的比库们讶异于居然有人与佛陀共住,却对心、五蕴与六根如此无知。0 L$ `, b0 y& q$ `2 b. @
" Q# L8 P: O, s% U0 X$ R# O5 S佛陀向他们说:「真正的痴人虽然终身与智者为伍,仍然无法领悟佛法,就像汤匙不知汤的滋味。」
F0 U2 ~- c9 h1 s( a ]
% Z4 p- t8 P0 P( M3 r % n% H; ~5 v; v- c
智者领悟佛法& q5 P! z/ s' p5 e5 g
聪慧的人,虽然只与智者短暂相处,但能很快领悟佛法,6 Z4 x3 A; I0 ^5 l$ n# N
就像舌头明辨汤的味道。 (偈 65) 3 T2 Y0 Q) Q8 x9 ?) W
; X% e# x/ X. [% a/ `4 S, M有一天,波婆城的一伙年轻人与一位妓女在林子里嬉戏,后来在稍事休息的时候,妓女偷拿他们的首饰而逃走了。他们就在林子里到处找她,却遇见佛陀,他们于是停止寻找,留下来专心听佛陀说法。听完后,他们就出家,加入僧团并追随佛陀回揭达林给孤独园。在精舍里,他们持律严谨,后来当他们听闻佛陀讲解《无始相应经》时,全都证得阿拉汉果。9 X' ~: x& C/ C. j6 ^/ C* J0 I6 ]
. q) p" ?) [' u# I, B( b) T
当其他的比库谈到这些年轻比库这麽快就证得阿拉汉果时,佛陀解释说,聪慧的人,虽然只与智者短暂相处,也可以很轻易领悟佛法,就像舌头明辨汤的味道一样。
8 _6 m) D5 ~$ N9 X7 E4 Q5 {8 {
& \' X# G0 g: K; @ ' A' O/ Z X8 Q% R2 n' ^
坚信三宝的痲疯患者
) g# _, ?9 k3 x+ f- n+ H无明的愚人自作孽,到处造作恶业,而受恶报。(偈66)! [' D0 J$ x3 A0 q5 k" k9 Y4 d; B, ]1 m
/ }2 R8 g6 i& b8 x痲疯患者殊帕普达专心听闻佛陀说法后,很快就领悟佛法。当听法的人群散去时,他追随佛陀回精舍,这时候,沙咖天帝想测试他对三宝的信心,就出现在他面前,告诉他说:「你不过是个可怜人,人家给你什麽,你就吃什麽,没有人可依靠。只要你否定三宝,并且说三宝对你没有任何用处,我马上就给你巨大的财富。」
! @% M3 f3 j+ V$ n% T$ p$ @; b+ r( [0 ^# c
2 L! M2 u m2 K/ j殊帕普达回答道:「我决对不是个没人可依靠的可怜虫,我具有圣人所有的七圣财:信、戒、惭、愧、听闻、施和慧。」
6 o8 Y" I$ y9 O B4 |5 e2 Q0 p4 P2 c
两人对话后,沙咖天帝就到精舍,把他与殊帕普达之间的对话告诉佛陀。佛陀向他解释说,即使千百个沙咖天帝也很难左右殊帕普达对三宝的信心,使他远离三宝。一会儿,殊帕普达也来了,他也向佛陀叙说相同的事。但他却在从揭达林给孤独园回家的路上,意外死亡。这一意外是一恶灵主导的,该恶灵的某一前世是一位妓女,但被殊帕普达所杀,妓女因此发誓报複。殊帕普达的死讯传到给孤独园。比库问佛陀,殊帕普达往生何处?佛陀说,他已经往生三十三天了,并且说殊帕普达的某一前世曾经殴打一位圣者,所以今生是痲疯患者,但今生因为已经领悟佛法,于是涤清一切烦恼。8 N5 b1 @4 P- w: \/ }
+ g) @2 S7 ?# [& N+ U法句经故事集6 X. c7 n4 _( o( s2 W
1 K" a' B5 `) K5 s, m( D佛陀拯救无知的农人8 Y; u$ J: }" d* W$ w
恶业是造作之后会后悔的业;
+ p9 G9 @; k2 ~# }) B恶业是当接受业报时,使人涕泗纵横的业。 (偈 67)
2 @. H! A2 U) D! b6 V9 {2 e- i/ S
' J l7 r# @; K有一天,几个小偷在空旷野地分赃。分赃之后,他们就离开了,但却疏忽地留下一袋子的钱。
" V0 t/ p* u k; j9 q/ k' d. {
! I, f9 u5 F3 J$ D6 R当天早上,佛陀用神通观察世间时,发现在那空旷地附近耕作的一位农夫会在当天领悟佛法,因此在阿难的陪同下前往该地。农夫看见佛陀时,向佛陀问讯,然后继续耕作。这时候,佛陀看著装满钱的袋子向阿难说:
$ D$ v9 s9 L/ }' Q( o/ \4 y- {& a! a7 V9 J! W9 U/ l; H& L) C2 u
「阿难!看啊!那只奇毒的蛇。」
x8 |, U- d( A9 s: [0 Z" a9 ]/ t6 Z! s" _! U$ C
阿难也回答:「世尊!是啊!真是只剧毒的蛇。」
3 o2 n, M" D+ m6 [ Q) v# m( d5 [* b6 y( U
说完后,佛陀与阿难就继续上路。 6 s" N; _; ?* u, }6 y
6 r' h# G6 f# \农夫听完佛陀与阿难的对话后,就去检查是否真有毒蛇,结果发现是一袋子的钱。他拿起袋子,并把它藏起来。这时候,被抢的人也追捕小偷到空地来,他们顺著农夫的脚迹找到农夫和钱,就将农夫痛打一顿,并把他抓到国王那里去,国王也判他死刑。
& Y, i6 G, T! W# ~3 }$ g
% M4 @/ v6 _! s! F! f: J+ o( c农夫因此被解送到坟场去,淮备受刑,但农夫一直呢喃著:2 o$ O6 ~/ y" w
. d5 e/ a# R3 x: f& {8 t7 D
「『阿难啊!看那毒蛇。』『世尊!是啊!真是只剧毒的蛇。』」
" ^0 ]4 V) ?( c, u) w6 \! ?' f4 `1 T6 D" N/ N9 Z) R
行刑的人听见农人一路上都重複这些话,十分困惑,就把农夫解回,交给国王,并报告这件事,国王猜想农夫可能想请佛陀作证。就带著农夫去找佛陀,佛陀因此向国王说明整件事情的经过,国王听完后,说:( b" E4 j. ?, n# ^4 Y
5 M" z0 V3 N1 X P
「这农夫若不祈求佛陀证明他的清白,早就被杀了。」( i! a5 B t Y" d( P
$ a' b3 [( y, u: d% L, D6 ]6 M佛陀如此回答国王的话:「智者不做会令人后悔的事 !」* ?5 p2 v+ h g+ f3 U/ `4 J, k+ V1 x8 [
& ]4 F/ ]3 K4 M# v0 C/ S, f
: t* a& d9 C1 R8 a2 @9 h信仰坚定的插花匠
. Q: I* h/ U& O# f; b+ Q. ?; m善业是造作之后不会后悔的业;4 K& F% r/ S, l p% B, c$ g
善业是接受业报时,满心欢喜的业。 (偈 68)
' \, D* `* E1 _( g! Y( s) v
& k( i8 ?: t! e1 R0 y须玛那花匠每天早上都要供应频婆裟罗王茉莉花。
6 y0 T' G' p( f' y4 q* |6 O; P# F& v: G2 F% o/ i8 g
一天早上,在前往王宫的路上,他遇见佛陀与比库们入城化缘。刹那间,他内心产生强烈的意念,想要用花供养佛陀。他立刻下定决心,不管国王是否因此驱逐他离开国土或是杀害他,他都要献花供佛。他果真用最虔诚的心供养这些茉莉花。佛陀与比库们于是在花团锦簇下进城,成千上百的人都出来顶礼问讯。这种场景让须玛那整个身心充满法喜。 + U2 J8 D! e: W/ E% y. C
( T7 w+ ~/ I, ~, a( T$ x. g
须玛那的妻子向国王说,她丈夫未能将花送至王宫这件事与她无关。然而,事实上,国王很高兴须玛那能用鲜花供养佛陀,国王也利用这次机会供养佛陀和众多比库。 6 s" \* Y4 ]; l/ b9 T
* n( M+ o! g5 f% l: X6 t2 g( `& J
供养之后,佛陀一行人回去给孤独园。国王就召唤须玛那到王宫来,称赞他对佛陀的虔诚信念及供养鲜花的勇气,并大大奖赏他一番。
7 q5 o4 Z2 z4 \: [; W/ u
5 c' ]& M8 U5 I" Q& X& E而在给孤独园的阿难尊者则问佛陀,须玛那能从他的供养得到什麽法益?佛陀解释说,须玛那不顾身家安危,而用鲜花供养,因此不会堕落四种恶趣。最后,他也一定会止息生命中所有的苦痛。
$ A W( ~* W' j% M2 Q0 U4 g4 z
. d& n; z2 W+ a' N: R2 f
7 U* t/ T3 ]; D+ Q5 {: O' o强暴比库尼的年轻男子0 v5 O0 R! b2 {. m
愚痴的人在恶业尚未成熟的时候,以为恶业甜如蜂蜜,一旦成熟,则受苦受难。- [. y0 n9 {) U; O# v
, L5 A* A) q1 e. \$ j
沙瓦提城里有位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像朵莲花,人们因此称呼她连华色。她的美名远播,很多人向她求婚,其中还包括王子与富翁等,但她却宁可出家为比库尼。有一天,她点燃灯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