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20: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产生无量无边的痛苦。6 P+ V! s( _! T' x0 k5 T' N0 f
. P5 ^0 n6 j4 s/ l
/ u) x6 C# o! V0 y/ w. u$ O
% `. Y$ i. a0 _7 Y3 e
‘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是说明菩萨慈悲利他的心愿。大乘是对小乘来说的,‘乘’有运载的意思。我们拿车辆来作比喻,大乘佛法就比喻为大车,能运载很多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也就是说,大乘佛法能普济一切众生;普通车子比较小,把小车子比喻小乘佛法,运载的人也一定少。大乘法不但要自己成就佛道,求解脱自在,还要发大乘心,将解脱自在的方法,教化一切众生,使每一位众生也都能达到了生脱死,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这是说:发起慈悲心,普遍救济一切众生的菩萨,他们深深地觉悟‘生死炽燃,苦恼无边’的道理,不但求自己的生死解脱,更要立志解救一切众生,而发起大乘的慈悲心愿,灭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大利益,使众生都能出离生死苦海,而且决心做到普遍救济一切众生。
; `7 M. y5 a% q% V
, P) l) h5 Y, f  R# W" H( [2 P
2 T7 V9 O9 V* o
3 x" t$ V2 e7 R+ m‘愿代众生。受无量苦’:这是说明菩萨普济众生,舍己利人的精神。发大悲心愿的菩萨,牺牲自己的一切享受,忍受众生给予的一切烦恼,愿意代替众生受无量苦,而不愿意众生自己受苦、这才是菩萨救苦救难的伟大精神。+ d5 p) X. G4 L7 i9 C9 {

; w$ ~1 B& j- I
: Q4 B3 `0 f- A' a
+ i$ q5 H* m3 D: Z‘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这里最主要是说,菩萨利他的慈悲心。‘毕竟’是彻底的意思;‘大乐’就是大菩提寂静乐。菩萨度化众生,愿意代众生受苦,目的无非是使众生成佛。发心的菩萨,他更深切的觉悟到,只有代众生受苦,不是彻底的办法,还不能算是完成广大的悲愿和度众生的任务,必须要更进一步,令诸众生永断烦恼生死,得到无上菩提法乐,才算是菩萨圆满了度化众生的悲愿。由此可知,菩萨的真正精神是‘利他’的。在菩萨的眼光里,天下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发大悲心的菩萨,感觉众生的苦恼是可怜愍的,为了救济众生,就是自己肝脑涂地都在所不惜;只要众生得到安乐,他愿意勇往直前的去做,绝不因为有了危险,退失自己度化众生的大悲心愿。我们更应当知道,佛法说的利他,不是单纯的利他,而是在利他之中,也含有自利。因为利他的本身,就是一种功德,如果能够多做利益众生的事业,也就是为自己多积功累德,世间没有所谓劳而不获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肯不肯去做。( ~" m( w6 `6 n+ r( |

8 v/ P0 X+ o( E2 H- V& T" I 7 \: k2 `4 a" p* `
# u$ D7 s* [/ E9 `! o# @
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应该互相勉励,向著这一条道路往前走,只要能够不断的精进努力,一定能做到自利利他,事业功德圆满的。这个法门再作个简单的介绍:生死炽燃的苦恼是无量无边的。因此,菩萨发起大慈悲心愿,慈济一切,代众生受无量痛苦,使一切众生得到诸佛究竟的大涅槃寂静之乐。这就是所谓的‘大心普济觉’的道理。到这里,本经的正宗分经文全部介绍完了。下面是结叹的经文,也是三分科式的流通分。在结叹经文中,首先说明自利,而后说明利他,最后是说明诵念本经所得到的殊胜利益。' O0 z2 ?+ z1 Y/ p* L. U
/ b/ m5 Z  B4 u" ~

1 E" t4 n; n& C. }9 H) F5 a! Z' l' u* W. q: I( [( |  a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0 K) e- x5 I9 ^% \2 ]
1 A1 R  y7 W" E' V $ ^6 o* l$ j: t! D+ g
8 k5 J8 |! E. g
上面所说的八项事理,是本经的总纲,不是普通三界内的天人,或者是二乘人所能觉悟得彻底的。这些道理,乃是十方三世诸佛自觉化他,觉行圆满的道理,也是诸大菩萨自行化他的德业妙行,并且也是发心行菩萨道,自利利他的道理。这八种道理,也是成就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的妙法门。如果我们能依照这些道理去修行,就能从凡夫的生死地,趣向于佛的境界。, y8 _6 Y% P( X% w9 m! K- l' s

7 V' w1 M6 ^, ], D9 E3 F) w ) P& e0 u/ l0 n8 q9 J* _3 J

5 D( }8 \5 C. |. D3 V" S! v# c  t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7 l# R. d0 H7 D' I, X

" m8 s( Z' r( d) F$ r3 ?' c, ? * b3 D9 G9 S* r+ Z% o
) o/ M% w0 U, D; a
这一段经文,是说明自利成就功德。
3 ~, _5 p2 P9 W2 U' L4 U  m- N7 P7 q$ d. i

! h9 {5 i8 K2 o3 O' s+ c$ |- T- m/ S% z% l
‘精’,纯一不杂叫精;‘进’,勤而不退叫进。‘法身’就是一切功德圆满,离一切障碍,而积聚恒河沙数的殊胜功德法。法身也是理体的一种代名词。‘涅槃’是寂静安稳自在的意思。涅槃有四种:8 `0 `- d) ~1 [6 g# B2 y" E

) G) V4 E. o  r& @" x $ ^7 u0 G& s5 r9 @
3 ^0 v7 f( d% ~7 t0 Z$ P, w4 d
第一、自性清净涅槃:自性是众生的真如本性,本性是清净不染的。众生虽然被烦恼盖覆,但是,本性并没有被烦恼所染污,它仍旧是清净不染,不生不灭的理体,所以称为自性清净涅槃。这也是每一位众生本来具有的‘佛性’。) D( F: D4 W& F  h; E. X% |

0 t; L$ F# J" k8 O* H: n
3 I1 V* B) S: U. y
1 {; H' B4 E; z6 k) Z第二、有余依涅槃:我们这个有漏的身体,就是生命的依靠;身体的存在叫做‘有余依’。比如当时佛在世的时候,有弟子们已经证到圣果,但是他们的身体还存在于世间,所以称为‘有余依涅槃’。如果把身体也舍掉,连微细的痛苦也没有,证得永寂涅槃。- Q) y/ H" N6 Y3 L" q1 s

) U, a9 v0 B: C( F5 a 1 T  d* M& n6 U) z( g  }9 a
3 i$ s& D* |4 h' S4 A' J' j3 M. |
第三、无余依涅槃:没有所依的身体,叫做‘无余依’。修行人,内心得到解脱,同时也舍弃有漏的色身,入到空寂的境界,叫做‘无余依涅槃’。. M+ a* n/ J; c  B6 C0 l& L/ e

* |* e, ^' A3 x2 w* | 6 k* j$ M1 q( p4 P
/ T: r& O, A7 f! i  w* b- e
第四、无住处涅槃:无住处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这是大乘圣人独有的,小乘圣人所知障没有破,不了解生死和涅槃,本来没有差别的道理。所以只求了生死,而贪得涅槃之乐。但是大乘人烦恼障、所知障已经断尽,证到了实相般若,来去自如,不住生死,而且也不住涅槃,所以称为‘无住处涅槃’。
' A+ n- x  D" H& L4 i1 G! x% V# D2 R

0 [/ H: {8 n4 T$ Y' C, r2 A* L8 u; U+ I# |2 L, c9 p
众生只有前面的第一种,小乘极果的圣人有前面的三种,唯有大乘圣人,破除了无明,证得了法身,才具足四种涅槃。
, o* Y7 m: z% L5 B
4 T: |. e# Z* [5 [  _; R! R : L* Z+ |2 h* D  V9 Z1 x

, H( V3 }  p7 W" U‘涅槃岸’的‘岸’,是一种譬喻,依佛法来说,众生在凡夫地受生死轮回,中间有烦恼的障碍,才不能了脱生死,而成就佛的果位。所以就将众生的‘凡夫地’譬喻做此岸,‘烦恼’比喻做中流,佛的‘涅槃地’,譬喻做彼岸。涅槃的境界,是我们学佛的人,共同想要求得的,我们时常听经、念佛、拜佛,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假若我们也能依照前面所说的慈悲和智慧的行门,努力精进修学,一定能到涅槃彼岸。. a0 {! F# A3 W9 Z4 \7 z+ A  N* w* j

. I; R* \# B- D7 _ % _$ q3 a' o& T

1 E  m, u, s) l* }% _  h8 g: S) \‘精进行道’:是说菩萨觉悟前面所说的八项事理以后,不论任何时间,一心一意的勇猛精进,脚踏实地的依教奉行,永离生死罪恶的痛苦,得到寂静自在的大乐。# O9 Y5 M3 ~+ h

$ ]4 U$ ?$ w! r6 I* P
# K' P' V- c1 Q* V! ], ?$ V1 p; W3 L
( E) X1 K6 a5 g8 |$ R‘慈悲修慧’:是说菩萨要想成佛,必须先修般若。像本经前面所说,一切道理都是用甚深般若智慧去观察,才能彻底觉悟。所以本经前面有‘惟慧是业’的语句。但是菩萨修慧是自利,同时还要发大慈悲心,教化度脱一切众生,而成就‘般若德’。
# `6 u8 Y/ T! k
/ h4 O1 v8 o: `# ?+ W
. H8 c% E- K+ B. {) m% ^
9 i* y" @) ?) h) _4 W3 a- u6 ?2 h7 `4 z‘乘法身船’:法身是理体,遍一切处,没有形相、音声可得。为什么称为船呢?这是说菩萨自利利他,普度无量众生,万行具足,福慧无缺,证得法身理体,就比喻作法身船,也就是菩萨所成就的‘法身德’。
  n6 C- }$ H; H. M2 |1 z0 J) S* Z# @, |

) a/ A& ~6 Y, [5 d5 r$ N# {
) x0 e2 u( T* f! |$ s$ K其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20: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和智慧的法门,是菩萨教化众生,与乐拔苦的最方便,是不可缺少的德行。假若没有慈悲心,就不能叫做菩萨。但是有慈悲没有智慧的话,就不能辨别邪正、是非;也不了解众生千差万别的根性,因此不能对症下药,治好众生种种病痛;甚至于自利,也不可能做到圆满。菩萨修智慧,他的宗旨就在如何从有漏的闻、思、修三慧,不断的努力精进,以求取真实无漏的智慧现前,而能成就法身德。修学智慧和慈悲,也就是菩萨悲智双运的表现,才能功德圆满,乘法身船到涅槃岸。以上经文是自觉功德的科文。
2 M7 O$ N1 x5 u! z7 \$ F( _: R$ j; n# ~0 T9 }
8 f6 s6 |: a! ~# J8 B, w8 L, m
+ w) j* K3 p0 H8 {7 S
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6 G0 G0 M0 h+ U# Q" |8 |
7 G. P2 d( |! ^- Y. W6 L4 A; [0 s; M - j  S; [7 a% G
+ j! l; w/ B) h6 R4 q  h/ I1 X
这一段经文,是说明利他的功德。8 a/ Y. j' U7 }9 |) z  _
* r# ?- a  q5 a" F9 |' I6 e/ v
3 Q- ?3 l) a- R8 O$ `4 E) U; R

/ `% U) T* C5 q. E: K‘复还生死。度脱众生’的‘复还’就是乘愿再来。这两句是说,诸佛菩萨自己得到庄严、自在、涅槃的境界以后,还不能忘记处在黑暗、痛苦、生死中的众生,因而不住涅槃,随机度化,发大慈悲心,乘愿再来,度脱一切众生,使众生都能得到无余涅槃。
' i" g8 H& u, \/ a  y6 v
$ X9 \/ M, j3 X9 w0 Q
+ {: y# h- `8 [% b; n  _. c+ g, \9 k0 ]* j% S7 E) N+ I
‘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这是说菩萨倒驾慈航,到生死大苦海中来,教化众生所用的方法,是前面所说的八种觉悟的法门,以这些法门开示化导迷惑的众生,教导众生自己去观察,觉知生死,并依如来的正法,观察我们痛苦的来源。这些痛苦的原因,就是因为迷惑而造下了业因,由于种种业而流转六道,今生侥幸得到人身,如果能更深一层了解自性本空,当然烦恼也是性空的。如果能了达迷惑的本性,是空寂的道理,还有什么生死痛苦可言。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了解这个道理,假若还不修学圣道,生死的大苦还是不能解决的。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舍弃五欲,并且还要至心修学如来的圣道,才能解决生死的大苦。圣道虽然很多,但是在本经是诸佛菩萨大人所觉悟的八种圣道法门,这八种圣道法门能破除人我知见,证得无上菩提。由此可知本经的八种圣道法门,对于修学佛法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 s% W/ B8 \3 U5 T% T/ R' |8 A9 R$ U5 {
- r8 V) j# `2 ]/ \

+ @+ a7 |4 p- X) Y9 r  Y5 s  T. g这一段经文从‘复还生死’到‘修心圣道’,虽然经文很短,却已经把教化众生的方法,完全叙述出来了。可见得本经是大、小乘自利利他的无上法门,所以我们应该学习。
( D' Q2 m! F9 Z- V8 p0 z2 _: K$ K+ I  \6 ~! V, s! l

& @8 P, b. B! `- w1 f1 C
; w- X$ Y$ s0 t- }( W/ u: V5 p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 F1 l- u$ |/ o% E0 D
3 ]4 z: M! E5 n, v/ u. p / I' M4 D) k& `

* q, s+ c; r5 |' h% e4 |5 x9 _这是流通分最后的经文,称作‘诵念得益’。也就是总结前面八种法门,可以广泛流通,劝勉修学得利益的经文。
, m$ w2 Z, Y) a% L, Q, W* S0 N3 S1 X* C8 f9 L0 J
8 P3 D  |+ e* y! z- T
. X6 O# e: j) r5 \) p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这里是说,假若我们是归依三宝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如果能够志心恭敬八大人觉的道理,诵其文,思其义,行其事,念念不忘这个法门,以这个法门为老师,随顺经文中所说的法门,能恒常不间断,就可以在念念之中,灭除无量的罪业。2 b8 P6 _# l3 v- D- X5 u
. B# U' q9 W4 k# I

0 \0 K' C- g9 D  H) v; G* o# }! v2 T* n
在这里我们应当知道,众生从无量劫以来,所造的是无量无边的罪业。佛经上说:‘众生的罪业,如果有形相的话,尽虚空界也容纳不下。’由此可知,众生的罪业有多少!不过众生的罪业虽然多,只要我们生起正念觉悟的心,就能灭除无量的罪业,这也就是佛法不可思议的地方。对于生起正念觉察之心,能灭除无量的罪业,我们举出一个公案来证明这种道理。8 N3 H; X$ T/ |
$ u0 m6 E+ v% @; ~* F) z  @4 i; j$ P

1 i" A% q" H! _) Y3 S
, P+ U) a! s/ O. [从前有一位禅宗的大德,叫做高峰妙禅师,他自从出家修道以来,对于打坐参禅,非常虔诚精进,也许他过分用功而引起身体的疲劳,在盘腿坐著参禅的时候,时常昏沉打瞌睡,而障碍禅功的精进。禅师为了要对治昏沉的烦恼,就自己跑到高山上绝壁处,坐在绝崖上面,面对万丈深渊,警诫自己说:‘现在不能再打瞌睡,不然生命就危险。’头一两天,怕打瞌睡掉下去摔死,就提心吊胆,精进用功不敢打瞌睡;过了几天,警觉心慢慢淡薄下去,这个时候又开始打瞌睡了。有一次昏沉得很厉害,身体一摇动,就掉下去了,禅师心里想:‘这一下子真的没命了。’可是很奇怪的是,妙禅师摔到半山腰的时候,好像有人把他抓住,而且把他捧下山来,妙禅师仔细一看,就是一位身披铠甲,手执宝杵的韦驮菩萨来救他的命。妙禅师心里想,我修行能感应韦驮菩萨的护持,那必定很了不起,因此生起一念骄傲心,就请问韦驮菩萨说:‘在这个世间,像我这样精进用功的人,到底有多少呢?’韦驮菩萨看到禅师生起骄慢心,就很生气的回答说:‘世间像你这样用功的人,多如羊毛;像你这样贡高我慢的修行人,我五百世不再护你的法。’说完这些话之后就不见了。妙禅师被韦驮菩萨责备之后,心里感觉很惭愧,自己责备自己说:‘我不应该生起贡高我慢之心。’于是再用勇猛精进心继续参禅,并且又对自己说:‘这一次真的没有人来救命了,当心掉下去啊!’没有几天工夫,又打起瞌睡,结果还是掉下去了。妙禅师这下可真的没命了!但是奇迹出现,韦驮菩萨又来救他。禅师就问菩萨说:‘你不是五百世不来护我的法吗?’菩萨回答说:‘你生起一念贡高我慢之心,我五百世不护你的法,但是你又发起一念惭愧心,能灭除五百世贡高我慢的罪业,所以我再来护你的法。’于是妙禅师更加精进用功,成为一位很有名的禅师。1 l, ?- ?; m4 W" [: V
' x, b5 S; i6 }

% M1 ~1 p$ s( G7 W' S* h/ `
* J" V' K2 @( j, a我们从这一段故事就能了解,发起一念惭愧心,竟然能灭去五百世贡高我慢的罪业,如果发起一念正念觉悟的心,诵持八大人觉的道理,当然也能消灭很多的罪业。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正念固然能灭除很多的罪业,而我们无始劫以来所积聚的罪业,是无量无边的,必须要在昼夜二六时中,没有间断的诵念,而受持这八项事理,念念不忘,才能灭除无量无边的罪业。
  W$ k" A% G& s8 ~: l0 h4 a- E! h" h4 \* R

$ W- n4 B  F! m* I! i9 x/ L4 G/ R6 D; Q0 k" q
‘进趣菩提。速登正觉’:‘菩提’是印度话,翻译中国话叫做觉道;菩提是断除烦恼以后,所现的觉性。这种觉性是众生本来具有的,众生的觉性因为被烦恼所覆盖,而暂时不能显现而已。如果提起正念,念念觉悟,修心断惑,罪灭福生,从黑暗的烦恼中,走向觉悟光明的大道,当然就可以一步一步的进趣无上菩提。不但如此,而且迅速的登上正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 L9 s2 o% l% d; R9 j) U6 B# L* ]) O/ f
8 o6 k' y7 d* f) H1 P

( x# k$ |7 P( v; ]; ~7 k# p俗话说:‘不怕我们不能到达目的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2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怕不向目的地前进。’修学佛法的最高目的,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是,首先要断除一切障碍,才能超越生死,迈向菩提大道,证得无上正觉。
& M9 p) y& V* r! u3 r3 L
; T; T/ V5 l* W# C3 z# C, {
  A9 i9 g4 @0 n5 l# \9 ?& @; g5 H% Y/ P8 N9 |3 I
‘永断生死。常住快乐’:这两句经文是说明,觉行圆满,达成佛果的意思。众生在没有证得正觉之前,一直在生死苦海中流转,经常受著种种痛苦的包围,一旦证得正觉,永远不再受两种生死轮回的痛苦,既然已经断尽生死,当下就证得常住快乐,涅槃的佛果位。
: h7 a& |& K' y# D* G: [5 S/ M5 G2 b2 H2 A2 }0 @* M$ M
/ t2 L: ^# P) C/ t* X( n3 s! g8 y$ p
6 R& A  o/ n( o9 r; j$ T/ q3 q* A
以上是分段的解释,现在把经文作最后介绍:
" [1 s- H4 b: I
. v$ Y( z  X' N3 v) y* B
. ?% K5 |- }9 M9 f% s' H
/ R# [) m) A/ Z6 |0 W3 ]; ]) T假若我们做为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不论在家、出家,都应该恭敬的依照这八种觉悟的事理,在念念中受持不忘,信受奉行。
$ q. b- }& ~9 i* t% Z) b
& C$ L1 a' P  i, S4 B2 z" U
2 j1 |: O+ w2 b+ l( I1 ~1 b& F/ G, |. u) V) S' Y) A/ T
因为本经是一部既简单又明了,也是修学佛法很重要的经典,所以我们再作个简单的结论:本经的经文,从序分开始,就教诫我们做佛弟子的,要常常专心一意修学八大人觉的道理。其次便说明宇宙人生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启示众生受生死痛苦的原因,更教导众生,破除一切迷惑、颠倒、邪见,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成佛作祖的方法,也就是自利利他的一切行门真实义理。4 W- z+ X. G1 N& o! ?+ e

# o; b! b& C, h# M* C0 x4 p7 }" Y & b% m5 k$ j. {% j1 }

# U& F- s0 A' f. t/ s3 y6 \所以世尊再三的劝勉我们佛门弟子,要勤诵《八大人觉经》,将《八大人觉经》,永远流通于世间,使每一个人都能读诵此经。如果没有学佛,也可以专修这一部《八大人觉经》;修净土的人,就必须还要专心念佛,虽然愿力不同,但是都能达成佛果。% d8 H$ [5 g3 b. ^1 E
4 H) d; i  a4 Y) d5 Z. H% N# S  k

: U2 b9 }5 l4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01:45 , Processed in 0.07641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