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法语菁华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但财、身外之物布施,最重要的要把贪嗔痴、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权力欲望、一切嗜好都布施掉。人如果不离爱欲、嗜好,就永远不能离开三途六道。
& T6 Q, i7 w6 H  ]4 p6 d! C8 t
: V, P( y' K% _( z! u) @○要把烦恼、愚痴、恶业、生死放下,统统布施掉。我样样都放下,就是身体放不下,还是麻烦。身是业报身,把业报身放下,摇身一变就是自在身,那就快乐了。
/ f/ h) [6 [9 A$ z7 s  y+ T
8 R/ g. r" h* F# E2 A6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你以大千世界七宝修布施供养,福报很大很大,还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福报大,他听四句经文,“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眼前虽不能解决他的温饱、苦难,但将来必定因这一句,而超越三界、六道、十法界、作佛作祖。这功德就大了,无比殊胜。
& o4 x4 s+ N" r7 `9 u, ?# {& s' e3 O8 H/ b- t* _  g, o
○善书劝导“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这样的法布施,生生世世得聪明智慧。
* A% B/ H" k6 ]- c9 e- \% |
' p/ V7 w5 M# x2 F6 f1 L○用法教人,怕人智慧德能高过我,来生得愚痴果报。现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业,是提倡伦理道德教育,发扬光大宗教神圣的教学,功德第一大。做成功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做不成功,决定抵得过无量劫所造的恶业。) z6 M7 p) I  x  j
- e: u3 q( i/ ?
○法供养,第一是如说修行。开始修学,一定将《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这是修行的预备功夫,让你熟记,记住之后要求解,意思要懂得。明白之后,要照做,能做到,是真正供养佛了。 ! L3 e  K( k. O% k9 A: d# j
" M# B, {4 H4 |% u7 B4 K- L- n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清楚明了,对社会、众生有没有利益,有利益,认真去做,没利益,决定不做。利益中,最殊胜的是布施佛法。令众生欢喜、信受、奉行。成就你供养的功德。
/ O3 G  I* c+ u5 y" P4 d( a& B4 [. `! Q4 w+ |  @# J2 ?' z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代替诸佛接引众生。老鼠、蟑螂、苍蝇、蚊子,都是众生,劝导它们舍畜生身,念佛求生净土,对人用佛像、佛号来摄受。念佛机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对家里各个人,真诚恭敬。家人有过失绝不提,不放心上;有善,要赞叹。改变一家的运气。供养是服务,热心照顾家人生活起居,用体力、劳力服务。 8 J2 `4 L' ^9 z
& ^9 @+ }7 f  l& {" X7 V5 J- J0 h$ `+ L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我们生活俭省一点、刻苦一点,帮助众生,长存这个心,就是代众生受苦。把准备的医药费,布施给病人,预备急难用的财物,拿去救难,你决定不会生病,不会遭难。“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没病,想着要害病;没难,准备将来遭难,你的灾难、疾病决定不能避免。统统布施光了,心地坦然,你不会遭难,也不会生病。
) e9 ^2 F/ ?& [8 [6 I$ @- T# f
1 ^! Y& ]. l1 O/ @○布施佛法,是代众生苦里最殊胜的。有力量,建道场,请法师讲经说法。
& {& w* b1 G" }0 i( q
0 S3 N- Y: D5 D% r5 R, U( W  Y1 u○无畏布施就是救苦救难。看到众生有苦难,立刻伸出援手,帮他早一天脱离苦难、得到平安、离开恐怖、得到安稳。令一切众生健康长寿、生活美满愉快,要常存此心。看到众生幸福,欢喜赞叹;看到众生艰苦,尽心尽力帮助;我们的心达不到,应念佛回向祝福他。果报得健康长寿。 7 v' C" d, ]. e

  Y" S% z" T  s& L2 y. ^* {○无畏布施最方便的就是素食,不食众生肉,培养慈悲心,不伤害众生。
1 q  c& k! u, M" S* C% u* w/ X. k: K* m& w9 p
○不杀生,果报是长寿。必须做到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都没有杀害的念头。小动物来骚扰,要用慈悲心看待。决定不能杀害,你杀它,跟它结冤仇,果报折损你的寿命,你容易得病。还要想到,它也是一条命,它也贪生怕死。我们被蚊子咬一口,它叮我们时,我们想想,我们是受过三皈的佛弟子,应当布施供养它才对。把它赶走就错误了,你再把它打死,罪过就更重了。, N/ ~5 B1 i" i8 ~5 W2 m

" R: l. S; m$ G$ r* h/ q7 r○持戒属于无畏布施,持戒是守法,守法令人生欢喜心,离开恐怖,人家对你安心。& A7 j4 }5 w. c  {, D
5 Y2 ]" T" `2 A) T3 }
○放生,寺院法会放生,捐个一、两块就行,尽力放生。* R; T2 S9 W9 K

6 B( S- a1 O+ _% _4 q( s% L1 i○自己不会讲经,印经,做音像带,把光碟、音带到处去送人,布施佛法给一切众生,财、法、无畏,三施都圆满。印书要钱是财布施;接受善书的人常常读诵,明白道理,是法布施;使他心安理得,帮助他解决困难,属于无畏布施。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g. p$ J! M5 f6 H4 d' O

5 p2 W  P) ]. l5 [. A- Y4 }○众生迷惑,他争我们让,不跟他争执;他要什么,都让他,都给他。给他我是不是没有了?不会。为什么?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是一文都强求不来;你命里有,我给你的你保得住,命里没有,我给你的没几天你都丢光,你保不住。我命里有的统统给他,过几天那个就又来了。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敢很痛快、很欢喜的布施,施不尽,愈施愈多。财施财多,法施智慧多,无畏施健康长寿。+ u( q- p% ~; Z7 k

* f# E0 L% q( _5 h8 s& a* b○对一切众生的布施,要像供养诸佛那样真诚恭敬的心态。
" u* x& z; A+ l% P$ r) j7 J$ w; U4 |4 q% Q6 W6 Q0 N$ r1 o* }' g
○至诚心供养,东西再薄、再不值钱,佛都欢喜,喜欢你的真诚心,送的供品再丰厚,一点恭敬心都没有,佛不接受你的。    * i* b6 c0 j3 t' E1 ?' {6 `
$ j3 y; _5 r0 t% P. C- z2 q
○你能把心量圆满的拓开,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修这种布施,你得的利益是欢喜。“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个充满是充满宇宙,充满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片祥和。" {% D) P# W3 k

" n6 K6 [% P: l6 N, D3 k4 p○布施,舍要清净,净是讲心,没有希求。无条件的、没有企图,绝不希求回报,叫净施。2 r4 Z9 `3 m7 m* F1 @7 H' }. G: D

5 ~4 {# D0 J3 b/ Z6 n9 V( a8 d○布施时,施者,我们自己;受者,接受我布施的人;施舍的财物,都不执著,都不放在心上,叫三轮体空。这个布施就是功德,福报之大不可思议。如果常常记得我做多少好事,布施多少钱财给寺庙、道场,一样也不忘,这个布施是福德,不是功德,果报不出三界六道。如果你布施不放在心上,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功德,功德帮你了生死、出三界。修积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才行。做好事,念念放在心上,你自己业障阻挡住,跟阿弥陀佛不能沟通。清净心、平等心跟佛菩萨去沟通,就有感应。
6 m4 L  L0 I- [- v  I( e% }( S2 e1 Q% l
2、持戒
, o/ n$ l. z  T8 [9 w! [- f! c
0 V4 e; L+ K! }. [7 O# ?; T7 F○“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戒律的原理、原则。
  N5 n; O% f" ~/ J- t
9 r9 t) S3 a. z2 o○初学必须从“持戒”下手,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戒、佛制定的规矩,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心才会清净,才能得定。
% x5 F* g1 w- y# ^8 S/ |( z( N. ~5 `% ]
○守法,遵守佛菩萨的教法,遵守国家宪法,遵守地方上一切规章,还有不成文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都要遵守,叫持戒。
" {0 G# J6 d# F% i4 D, W9 H& K0 M  n3 k% J( u- W
○戒为无上菩提本。不持戒,清净心不能现前,不持戒,无论修行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戒学的根本是十善五戒。从十善业学起。# z; h! ]2 d0 O  s9 E# e( O, Q" h
2 U7 U7 L6 c+ b$ t+ l
○十善、五戒要落实。我们要想续佛慧命,挽救佛教,希望正法久住,从我做起,不要求人。这样做是救佛教,是救一切众生的慧命,你做什么样的功德都不能跟这个功德相比。你能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你是真有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大功德。
; g9 J! B  d* h' m% i& J
" o+ u4 V' u0 s' i, U# W○功德必须自己修行。“功”是修行的功夫,“德”跟“得”是一个意思。持戒有功,清净心是德;修定有功,开智慧是德。如果持戒很严,得不到定,你的戒就变成福德。何以持戒精严而没功德?自己持戒很好,看到别人不持戒心里就不痛快,这人破戒,那人犯戒,你的清净心得不到,你只有修福德没有功德。
5 k: z  |. i# j9 v2 r6 u2 U: Y( o
○功德是戒定慧三学。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功德自己修自己享受,不修的人享受不到。功德里有福德,福德里没有功德。修功德一定从持戒下手。
( R/ ^; r# X  {( Z9 u$ u$ Q9 N4 E& G
○你修五戒,你得五福。这五种大福超出了世间。“五戒”是世间福德的真因,“十善”是生天必须具备的条件。
: B& h9 C7 ^1 L
0 Q% |! P% e: f( O8 }○从接受佛戒条,一生中尽形寿,只要有一口气就决定不违犯佛的禁戒,叫真受。对再小、再讨厌的动物,你要杀它,你破戒了。没有杀它,很恨它,想杀它,你的戒也破了。为什么?你杀业虽没造,杀的心没断。“大乘经”常常赞叹佛弟子持净戒,“净”怎么说?就是连个念头都没有。不杀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不盗果报得大富,他是世间福德之人。受戒不奉行,哪来的福德?& C" ?: @  Q  @9 [0 |: N  c
& m1 Y3 e1 N  N. `
○佛弟子接受佛陀教诲,决定不做违背社会利益、害社会、害国家、害众生的事情,“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 d, e% F0 E% R/ |. `$ z& S
2 V4 V2 ~+ t& L$ h5 m
○漏税是盗戒,偷国家的。这罪可重了!纳税人有多少,你的债主就有多少。欠一个人的债好还,欠全国人的债就难还。要从内心把占人便宜的念头断掉。对人、事、物,绝对没有丝毫占人便宜的念头,这条戒才能做得圆满。不能有控制的念头,不能有占有的念头,你会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
2 U. N9 _& a$ C7 r, X* r" H0 k% w- G8 ]2 W' Y
3、忍辱 : H$ f% J) i( |" ]4 O) B
' @; Y: b0 H5 o. W1 i7 U2 t. K) I
○“忍辱”,无比的耐心、永恒的耐心。学佛没有忍耐,决定不能成就。人为的加害、嫉妒、毁谤、侮辱、陷害,都要忍受,要若无其事、心平气和。特别是我们对别人好、善意,人家回报是恶意,更要忍。别人恶言恶语骂街,侮辱、毁谤对自己,或毁谤侮辱我们的父母、亲属、老师、同学,这种种要能忍,不生嗔恚,决定不起报复的念头。小小的侮辱陷害不加以理会,他有大成就。小小不如意事都不能忍受,这种人没前途。3 y# _+ j! z5 @' Z6 y

. `0 W, A0 \6 ^# T6 ?* B○对自然的灾害,也不可减缓修学,要勇猛精进。大灾难是增上缘,不但对道业没丝毫妨碍,反而促进、提升。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有它的深度、广度,不是短时间能修习成就,要长时修学,还要去亲近善知识。* \! d' R- o* w6 ^& o
) `$ P9 x+ ~* M
○生活的困境要能忍受,如果不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心定不下来,道业就很难成就。要能安于贫苦的生活,不必把生活水平向上提升。真修道人生活随缘。物质、精神生活,遇到苦难,饥寒交迫、忧悲苦恼时要能忍受。忍辱要从能舍、能放处下手。
9 @4 ~+ }) g7 D" Q  W8 h
8 k- d  Y+ b& a+ m9 R: ~3 i○贪图享乐,不能吃苦,这人没有忍辱。佛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生活过得苦点,对人间没有贪恋,出六道轮回容易。如果生活过的太富裕,你享福就害了你,那个福就是魔,障碍你的道业。 ) F/ p) c, Q; c, q6 F

# W$ ?8 v7 z9 i1 b2 _○佛法求学,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怕经历长劫的时间,认真努力的学习。古大德教学,“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用这个方法不准你看、不准你随便听,以这个来约束你,让你的心从杂乱转趋精纯,长时这样熏习,不知不觉走入禅定。古人有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开智慧,这要很大的忍耐功夫。
* W6 T' D/ A& w4 h& g6 w- ?1 w7 m, _/ F# y& e4 v" }
○“一切法得成于忍”,是说世出世间一切法。忍辱对治嗔恚,“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N% y- o+ \& Z. x

* W! O: r' ?% a6 K○断烦恼、断习气,难舍能舍、难行能行,都靠忍辱。
1 S) \# y1 ~' s3 G1 t9 s
- N4 ~& G& `( F+ U) H○我们要想在世出世间法得到圆满的成就,忍是功夫,忍是关键。“小不忍则乱大谋”。/ U5 B% r; V3 p0 A( z
2 w  E; `: H2 S$ ]: M+ F2 Y6 l
○一定要记住“忍人之所不能忍,为人之所不能为”,别人不肯干的事我们干,别人不能忍的我们能忍。我们所作所为都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决定不为自己。 3 A. }5 M& K: G
  T, \' J4 q4 N5 v- I' N
○破迷开悟的关键在忍耐,什么都要忍。决定不会有一个念头为自己,修行也不是为自己,为众生。修学苦行、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没一样不是为众生。6 x4 X! H, i  Y  g/ Z) _9 _- N, R
' o, ^3 |7 _3 _% ^- s0 n2 C- l% s
○修定的人,没有忍辱,不能得禅定。人家赞叹几句就高兴得不得了;骂几句气得几天消不掉,怎会得定!起心动念还有名闻利养、是非人我,所以,不能得定。
! f+ m( E, P% X" Z) v7 O
: ?% E/ z5 B& r5 z, m○得生净土,“和、忍”重要。与大众和睦相处,他对我不和,我对他和睦,顺、逆境,善、恶人,统统要忍,怎么忍法?不放在心上,是真的忍。放在心上,会忍的很苦。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X2 J0 j( m7 h8 n9 Y, G

2 q: H" k. ~3 O4 Q) L7 ~○怎么消业障?忍辱。逆境恶人要忍,顺境善人也要忍。顺境善缘不生贪爱,要忍;逆境恶缘不生嗔恚,永远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是道,是真心。心一动,就不叫真心。* \& `( |: I8 D: `. f) @2 V2 l2 m

( ~; A" I2 w5 K; n$ B* X" r4 F○要修忍让,把冤结化解。别人欺负我,侵占我的财物,毁谤我、陷害我,我知道是前世的冤家,要做还债想,决定不跟他争。你的财被别人霸占去了,不是你命中的财。你命里真的有财,什么人都占不去。
8 X4 z1 w" Z# k
) R- ^8 u0 k- J. A+ h" k○“忍不过”,他失败了、退转了、堕落了。对冤家对头,决定不能有嗔恨心、报复心,要用慈悲心去感化他。
$ M6 N- H6 \$ K3 O  ~: X# }- V" b' _: D. d6 Y8 c0 U6 N$ O) c: z; A
○修忍辱,每天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要检点自己的过失。不要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立刻回头想:“我有没有这个过失”?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过失,找到后要反省、改过。一天能改一个毛病,天天改,三年你就是圣贤了。凡人做圣人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你能不能认真改过。果然能认真改过,凡夫成佛,一生就可以做到。有自信又能信佛,对佛的教诲深信不疑,这人当然会成就。
# ?8 H2 E2 X4 u2 F" S5 j+ h
4 B% u! X* ?# g/ R* |3 C○布施能修大福报,忍辱能成就大福报。如果只晓得布施,不能忍辱,所修的福报一面修一面漏掉,很难成就。
2 U) U' `7 j& B" _, G8 `& \3 h( \6 p, {
○你有多大的心量,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才修多大的福。首先从容忍做起,要能包容,尤其包容常找我麻烦、嫉妒伤害的人,首先把妖魔鬼怪包容,这才叫真功夫。
. j2 v4 B; A8 D/ H6 Z" |( I; s3 \5 `4 x/ E" o% o+ X- u
○不嗔恚你成就得快。离嗔恚,相貌就好,身体也好,每个人看到都生欢喜心。9 V. U8 s8 d' R* F1 T' Q

' `3 X% Q# K( S$ q0 t5 R! j; l0 P4、精进
3 _9 }- ~$ b) m5 x! u' S
, C4 {/ F4 D0 c! H. ?/ E! h2 i' B% a○“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就是将心止于善念上,恶念就进不来,这叫真精进。
$ v7 y8 f) D% M" [  t1 v0 G, N
+ U# [5 F- h5 _/ u3 y  f○我们现在懈怠懒散,这是烦恼,是习气。精神提不起来,是什么原因?精进里面没有十善,精进里面具足十善,是真精进。- [/ ]7 G$ B8 x( n
( N, U4 }5 E' }- u
○“精勤修学”是秘诀。一门深入是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夹杂才精,最要紧的是一门深入。专修决定得事半功倍之效,利益非常殊胜明显。勤就是不间断。修是把毛病习气改正过来。学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 [  ^: V1 n8 q* f0 k6 L2 k3 a& e$ V' R) |/ `! H2 l8 V
○精进,精是专精、精纯,纯而不杂的进步。精进决定不搀杂自私自利的意念,叫精。搀杂丝毫自己的念头在其中就错了。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叫真精进。著相修善,那只有进不叫精。离什么相?我相。我相就是执著,是烦恼障,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分别,是所知障。分别执著两种障碍断掉,自性里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统统现前。   
1 v% s" s! K. A) P( c, m" H
5 c0 I: C, f% n4 K4 J" R+ b) g○“精进”意思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门门都好,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修学,这叫契机。对这个法门能生欢喜心,成就就快,障难就少。如果自己没能力选择,可找善知识,找同参道友,初学也不妨几种法门尝试之后再决定,决定后绝对不改变,一门深入,这叫精进。你入的愈深,智慧就愈大。千万不能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涉猎的不深,常识丰富,讲的天花乱坠,自己不得受用。/ v. R1 [5 i9 T# A
: A6 j! Z6 E5 I* m5 k3 O* z* }
○精进,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其他经论开悟之后再修。没开悟,你现在都去涉猎,把开悟的时间拉长,本来可以五年开悟,现在要十年。8 D) t( \/ _$ f; P

! z& m9 g+ ^$ U) M/ ?- T  P# E○精进是断烦恼开智慧的秘诀。
6 n: w% S$ w% T6 Q5 |* T6 t2 d+ K* y/ O% B5 T3 J8 b$ S
○精进是菩萨善根,不少人学的很多,他杂进乱进,所以他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结论,不精不纯,亏吃在这个地方,学讲经,一门不学好,不可以学第二门,要精要专,把全部精力用在一部经上。
8 _. {, l5 U3 D5 _
* m% t3 M. e9 p* l# c' a; e: v○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放过一天假,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的学生也是每天昼夜无间的学习,才能开悟、证果。学习确确实实日夜没有间断的。1 J) _; R; m& p
0 j5 U6 ~/ p! S7 A* w
○修学不能成就第一个因素是中断。一天的假,十天都不能恢复正常。放几个星期假,全部就完了。$ K% Z. K2 n0 N8 t: T
9 k/ s- u! g9 T; f
○古人用功日夜不间断,出家人睡眠,晚上十点钟睡觉,两点钟起床,他二十小时用功四小时睡眠,所以他能成就。我们要想在一生中成就,不能不用功、不能不发奋。
7 }. h' p4 c2 s: f* w, @5 h1 _/ N3 o
○真的通达、真的勇猛精进,业报的确能转。转不过来,是你不够勇猛精进,贪嗔痴没完全放下,以为做这一点好事就可以弥补了,做十分恶,才做两分善,当然转不过来。做了十分恶,必须有十二善,就可以转过来了。
9 D5 V! d1 g7 W. b# |  ~* e
1 Y# [. }6 _9 p3 M, K5、禅定
3 p, h- W* }, M: r8 O6 s
. y* C' {' b! W$ r' O○禅定的定义,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金刚经》上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真的禅定。% B  c! d# B% @5 v' h

& ~5 x& ?* T: N○禅定是佛法修学的总枢纽、总的关键。无论大、小乘,显、密教,只要是佛法,没有不修禅定的。只有修定才能见到一念,也是见到自性。参禅、观心、参话头、读诵、念佛、持咒、持戒样样都是修定。- p$ \, s% X7 ^* R- N
# e# }* s6 B8 l: _7 `! ?4 j1 h7 i
○修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禅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修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戒定慧三学,你离开了定,哪来的智慧?禅定生智慧,乱心生烦恼。乱心就是杂念,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六道凡夫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永远不会停止。真实的功夫,就是把妄念止住,把杂念止住。六根接触六尘,心做不了主,起心动念了,赶紧“阿弥陀佛”,用佛号把妄想分别执著克服住、压住,把外面诱惑打掉,内里烦恼也伏住了。“以一念化解一切妄念”。不论这个念头是善还是不善,都是妄念。禅定境界叫正念,正念是没有念头,外面了了分明,里面如如不动。# i& N5 r6 G0 A" |' y% ^

" F5 _/ L- }8 U, q/ r○坐禅,坐是取不动,不是身不动,是心不动。禅是不著相。身一天到晚工作,心从来没起心动念过,心永远清净。
- q! S3 E5 k; V1 U: p4 a( g6 ?3 F! j+ K; j0 d
○修定,初学一般盘腿面壁,找个安静的地方每天做功夫。真正用功夫,是在境界,善恶缘、顺逆境,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的禅定成功了。
' S; V7 V9 G5 R2 D  @$ H3 Q1 P* v, f/ [! E% {' E0 I6 G
○真智慧是从禅定里生的,小定有小慧,大定有大慧,没有定,决定没有智慧。定,不一定盘腿面壁,真正的定是六根在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要学清清楚楚、如如不动,这人叫真正修禅定,行住坐卧都在用功,功夫从来没间断过。不能动念头,动念头就是妄想。看到善的、恶的都不动心。# U: x; A* {  b$ i& D/ H9 g' Z
7 v) z1 W  U+ M+ A6 l
○智慧决定要通过禅定的,我们的禅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无上深妙禅。把心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中,就是住深妙禅。; j( a5 g- R1 V( ?4 D
, `8 ]# u- G: v8 R5 s* b! }6 w
○定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动中修不动,释迦牟尼佛游化在世间,身、行是动,心不动。心没妄念,永远保持一念不生。诸佛菩萨没妄想,没念头。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著相了,一切随顺大自然生活。
; b" G) U  l& I+ C# @. C6 H, e/ ?* n3 c
○生活中,吃饭不要著吃饭的相,吃饭考究,讲色香味美,著相了,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动心了。看到饭菜,能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吃得很舒服,吃饭是修一心不乱,是修定,穿衣、接客都是修定。; K* n" G8 ]% t

7 [  m6 [7 K( U/ W( C/ }1 ?6、智慧3 l+ ~. l9 a$ a  a

/ v8 |# N/ V" _3 t; i: Q6 ^2 i# i3 M○求智慧有程序,先求根本智,再成就后得智,根本智叫无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要想成就无所不知,要先求无知,无知就是修定!现在求学的方法,永远不会开智,为什么?他不知道修根本智,现代人不遵守古老的传统方法,疏忽了根本智。所以不可能有后得智。7 k- J( T' v' @) Z7 H. P( |
4 V# j; `! N# e# r
○佛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真正的学问从“无知”修,不要急着求知,先求无知,真正到无知之后,只要一接触就明了、就通达,就变成无所不知。“无知而后无所不知”。你要先求有知,什么都要知,到后来就有所不知。一开头就广泛涉猎一切经典,把头脑搞乱了,涉猎再多变成胡思乱想,变成妄想、分别、执著,然后再想学东西,你的根本已经破坏了,很难回过头来再学。真正好老师教什么人?你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能对他专信不犯,他把你看作宝贝,会认真努力来教你,你会有成就。纵然是佛教理论,你涉猎再多,被佛教理论污染了,佛经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佛经好像药,对症是良药,不对症是毒药。. `! P3 [2 ~+ m( {, j1 `9 k
2 C9 B  m) c0 f6 B% {6 X
○中国佛法,几千年古老的承传,都是从根本智下手。跟儒家教学童方式非常接近。所以佛家有五年学戒,在家、出家学佛,必须经历这个过程。那个戒是老师的教诫,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教什么?培养你的根本智,这叫师承。
& x1 _) U2 v/ K1 ?7 e1 i; t+ H$ _% m9 b4 X4 q3 q8 i3 q
○我一生学佛,刚学时,老师指导五年中学一部经,修一个法门。李炳南老居士,跟我约法三章。第一、拜他做老师,接受他教导,除他讲经说法,任何人讲经说法、指导、教诫都不能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限制非常严格。第二、过去所学统统放下,他不承认。第三、无论佛书 、世间书,他没同意不准看。这套方法是训练根本智。你要是不肯听话,到处去听、去看,他就没法教你。你就是走广学多闻了,就是有知,不是学无知。无知修什么?修清净心。“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开始学时要把人跟事统统杜绝,让你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根本智,清净心能生智慧。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会得利益。这方法你要不相信,效果就收不到,一定要相信,这方法传了几千年。% r2 E) X- m3 y' o
; t# ^6 b/ B! _8 T5 i& H
○开头老师用五年时间帮你定下来,把你妄想杂念减少,从这地方帮你开智慧。学一部经,不能多学。到智慧开了,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邪正时,就放你走了,之后,这个门就开了,什么讲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成就你的后得智,无所不知。开头为什么限制你?你不能辨别是非真妄,你接触之后把你的智慧破坏了,纵然学得些佛学常识,皮毛!不开智慧。你没有真智慧,所得到的是佛家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 。' z( O) z# R4 b9 P
! H+ M2 V; V) ^: v
○古人学佛,在家出家都有五年学教,五年学戒,遵守老师的教诫。头五年到道场里做杂务、干粗活,这是修福修慧、修根本智。五年教你无知,完全把你心定下来。禅宗每天打坐;教下教你读经,你工作做完后赶紧去背书。讲堂、禅堂里都没有你的座位,五年修福慧,修福就是照顾大众生活起居,修慧是背诵经典。背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让你的心整个定下来,不会有妄想,用这方法修根本智。$ [  X; D5 ^4 L" d5 d

/ [; x* M9 d( h% x○唐大圆居士说:“佛法教人,先求根本智,无相无分别。次求后得智,能分别一切法。亦如中国往日教童蒙的读经,先但句读,后乃开讲,自然开悟。学佛亦应熟诵应读之经论,不求甚解,即为求根本智。乃熟能生巧,由闻发思修慧,是为后得智。以是比较东西,东方不急求解,是培养根本智,而发达后得智。西方初学即求甚解,是破坏根本智,而失后得智之用。”
, x, ^; E1 I+ s8 t5 _% j9 R; u; D, z$ d/ S
○根本智在童蒙培养。七岁上学教规矩,教读书,读书不讲解,只教读、背诵,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守规矩就是持戒,读、背书,心专注在课本上,不去想东想西,就是定,把一切妄想杂念打掉,属于修定。书念得清清楚楚,字没念错,句子没念颠倒,这是慧,就是根本智。七到十二、三岁,他心定了,该背的东西全背熟了,进太学开讲,叫后得智。佛法里求智慧,“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_- C9 G9 v6 v

9 x6 [8 ~% r1 C○小孩天天背书干什么?修根本智。不许他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帮助他修定,修清净心。他心地清净就开智慧。小孩叫他受点苦没关系,老年时享福。* P6 q" y. G. q
+ c& S  ]7 j5 \1 n
○真实智慧从哪里来?从心寂三昧、一行三昧而来。怎么修法?《无量寿经》上佛告诉我们“洗心易行”。要把自己的心好好清洗清洗,心里太脏、太污浊了,无量劫来,我们的心天天在熏习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被无量无边的恶业熏习,妄想分别执著,要把这个东西清除洗掉。不肯做这个功夫,心寂三昧怎么会达到?
0 Q0 A# I1 S. G9 j/ l- f2 z  x8 q6 b2 ]: M, B
○智慧的来源听经、念佛。听经不念佛,开智慧很慢;念佛不听经,开智也慢,听经跟念佛合起来,开智就快了。譬如听经开智要十年,念佛开智也要十年。听经又念佛五年就开智。念佛是修清净心,清净心就得诸佛菩萨加持,清净慈悲就得三宝加持。这是开慧之前,辨别邪正是非,避免造作一切罪业,积功累德的唯一方法。
7 h  s$ f, N# c/ ?: n  u7 D% O- P$ Q8 A, ^+ G( s( _
○一片光碟一天听八小时,听两年。帮助你得定、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不从这上下手,怎能成就?每天睡五小时,另外三小时吃饭、洗衣、工作,很紧张。没时间打妄想。人太闲了就心里胡思乱想,口里胡说八道,造业!我对初学用这办法,就是一片东西叫你反复听,不准你思考,也没有讨论余地,就听!这方法就是修戒、修定、修慧,求根本智。
/ f# n5 r# f$ R9 e% J8 ~
8 B! B; X2 H! E$ N8 i. O* s○在没有大彻大悟之前,多听多讲是提升自己境界、帮助自己开悟。遍遍有小悟处,“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所以不能一天不诵经,不能一天不讲经。讲经没有人听有鬼神听。
. j% a1 {( C6 l9 l, X$ O
4 O* y; `) ]4 X2 L& c○听经读经不开悟,原因在那里?信的不真。“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智慧。9 V- v+ J9 W7 _- ^
3 H6 C1 }5 Q9 I) `/ `/ I% z
○听经听多年,没悟入,为什么?你不会听。为什么不会听?你心不定。念佛堂多念几天佛,心定下来了,再听就有悟处。( \5 x5 D# `& x* R& j# Q+ K
9 s, w  ~9 v; F# A5 H$ k+ X% g
○佛教我们读诵大乘,靠读诵悟入。又劝我们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来诱导我们,给我们讲解,会把我们开悟的时间提前,如原来你读诵需十年开悟,遇到善友五年就开悟。利根人一二年就开悟。
  t- @! H% p, f5 C3 D& [* n; j5 P6 i2 L4 \7 [: R1 [7 F( u1 d
○恶的习气、念头、行为是迷根,不改过来怎么会开悟?不可能。有一念分别执著,你就决定不可能开悟。把分别执著放掉,你就开悟。再不执著五阴是自身,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自身,你就开悟。
+ u3 @3 y) J) k5 a4 x1 P( Y+ e( e' i) V/ R; X1 U5 i
○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能开?这当中有障碍,就是业障。业障:内里面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外面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六个字相应。它障碍我们开悟、修行、证果。必须把这十六个字淘汰干净,障碍就除掉,智慧就现前了。9 P- q8 Y: d' I6 y/ R2 i

# Q* a: p$ ~7 X' x4 X○不知足,永远定不下来,哪一天知足,哪一天就入定,再不会有妄想,再不会有欲念,心如止水,智慧就会开了。
0 T* m+ z' m7 G0 G3 `& Z3 X2 F
* B7 @' D" r* S3 p3 C○一个人,心定不下来,静不下来,心里一团糟,这人绝对没智慧。办大事的人,心常常是静止不动的,境界现前,能如如不动,这人才有智慧光明,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果事到临头,心里就慌乱,这人绝对成不了器。
' |2 N$ C" Z1 q! `$ H  X6 ~: o$ ?- n% j/ f8 f" f
第八章 十愿
" |3 v' S. n& E) U- u8 h. n2 D0 N# K
○十大愿王回向偈: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8 h: U  Q6 u+ {7 u. a$ ^5 x

% e) O) i6 o: E! I8 ]9 Q& p○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一个人以孝敬父母的心孝敬一切众生,以尊敬诸佛的心,尊敬一切众生,此人即是普贤菩萨,其行为即是普贤行。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
1 D, O4 o9 J$ o
9 A# q9 E( u& ^+ b○普贤菩萨教“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这四愿务必要学,你真心积功累德。恭敬别人,绝不轻慢、轻视别人,养自己的德行,不跟人对立。化敌为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化怨为亲。赞叹人善,不说人过。称赞他与德行相应的好事,不是好事,一句话不提。别人的过失、错处绝对不能讲,讲了是造争端,破坏和平,造罪业。别人说不说,我们无权干预,至少我不说。古人讲,一百人中有一个不说一切人的过失,这个社会可以安定、和平。希望大家发心做。这是提升自己德行、求生净土最重要的基本因素,自利利他,这叫积功累德。你发心,一定得三宝加持,善神拥护。  5 ?$ c4 L8 @  {' ?9 l

8 U4 P! D6 ]9 Y; g" m○普贤行是恭敬心达到极处,如同恭敬阿弥陀佛,如同恭敬诸佛如来一样的恭敬心对一切众生。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是未来佛,尽虚空、遍法界统统是诸佛,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对佛菩萨如是,对天神、众生、妖魔鬼怪亦如是。对佛跟对魔王的恭敬心完全相同,这是礼敬。 ( A! W0 P  |$ y9 J( N

; X8 z# o( z0 }/ q! H  @* P3 {, W○恭敬的对佛像顶礼三拜,是不是“礼敬诸佛”?不是。普贤菩萨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执著,他的心是尽虚空、遍法界,以这样的心修礼敬,就是普贤菩萨的礼敬。   ~9 s- u( u( j, D% l( D

- S1 N, R7 C& ~# G, y% H: {○“称赞如来”。别人毁谤我们,我们赞叹他们,决定不毁谤。“隐恶扬善”。如果参加批评这个行列,就是灭佛法。“自赞毁他”是佛法大戒。人善心、善行、善言,应当称赞,他的恶心、恶行、恶言,不要放在心上。必须是善的、美的才称赞;不善、不美的,我们不毁谤,也不称赞。 * Q1 n0 N+ M5 r$ I' V# f9 l

* r' \+ G; [/ S○“广修供养”,以真诚恭敬心修布施叫供养。布施里恭敬心少,供养里恭敬心具足,修供养你得的更丰厚。普贤行,对众生的布施,都像供养自己的父母尊长、诸佛如来那种真诚恭敬的心态。 ' ?& _7 ^: H4 h( t3 P8 D# {
/ h: T: f# a$ X3 Q7 W/ z
○布施给下人、贫苦人决定不以轻慢的心,看到穷人、乞丐,对他布施跟对佛那样的恭敬去修布施,就是广修供养。
! X0 E6 C0 s. j6 c, U. b" ^
, J/ w. \2 D! ]○修普贤行的人,对自己的冤家对头、对蚊虫蚂蚁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真正是恭敬供养。 + v) ]$ v/ f5 L5 ]2 |' t1 h

5 j6 H& \2 A# r2 L8 ]$ K○“忏悔业障”,“随喜功德”,看到别人有善心、善行、善愿,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决定不嫉妒、障碍、破坏。 8 @+ ?& K4 ~* E: B$ y7 U- v7 N! z  D5 ?
; P' I+ N) e! l: o) A+ ^0 j8 L+ G. W
○对批评、毁谤、障碍、破坏我们的人,也要以真诚恭敬心对待,把恶缘转成善缘,把恶事转成功德。这叫随喜。 # H! L) g. v: U( |
  C+ r0 |1 Z& e; ^% ?9 H7 U
○我没时间、财富去帮助他,欢喜赞叹也是随喜功德。真诚心赞叹、随喜,功德也是无量无边。佛法不在形式,在实质,实质是你真正发心,发心圆满,功德就圆满。看到别人做好事,发真诚心,随喜功德不可思议。
: o& W: C4 g6 J9 p8 E
; s3 Q+ B( X4 r5 q$ Z( G○看到别人好,不嫉妒,能生欢喜心,且能尽心尽力帮助他,成人之美!把他的好处、功德看成自己的好处、功德,心量拓开。
  y1 C. C" _: W
0 U3 {0 C4 x; t! H3 H○傲慢、嫉妒是造罪业,极重的罪业,一念转过来就是功德。人家修积多大的功德,你随喜的功德跟他一样大,人家修积真是很辛苦,你一随喜功德跟他一样大,你看你便宜占了多少。
% E% X6 G% x1 s$ n+ G% Y: m6 A. d! O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随缘。在随缘里不起妄想分别执著;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起贪嗔痴慢的念头,都是功德。对人、事、物,都要随缘,不可以攀缘。“我想怎样怎样”是攀缘。随缘是别人想怎样怎样,我没想。
( E- h3 t* Y) L4 Y$ @
. \* }1 P4 O0 C; x& k/ i) t○请转法轮”就是请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这个福报无比殊胜。4 j, y) m4 |  O3 _+ n+ H: F- h
1 _4 P2 Z. p+ w$ ~4 i1 |8 f
○“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回向是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享,绝不自己享受。与一切大众共享,与一切诸佛菩萨共享,福报永远享不尽!
- t* p' u& F5 B7 Q' e
) D$ P. P! K& H) Q: ]5 x6 n* p  _  f! t8 {% O( z
第九章 十善
% Y% e# R/ R- W4 C$ W# q  {3 a1 o- ?( I, q. A$ J
   ' y: a4 ~" v/ N  i

( w( z1 N: Y: @( j○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嗔、痴,十恶!这十条反过来就是十善,十善一定要修。
( K# P4 w& o" u8 u, H4 }6 n/ h( X  q+ G% L/ P
○与自性相应,与真心相应,这是第一善。
/ ^' @( y8 B% E( }% s
# F5 V' A- n2 T% t7 ~# B) l3 _$ \9 c+ n  M' ?/ W0 A
○帮助、成就一切众生得到闻法的机缘是第一善。
9 z( X8 U* [1 r7 c
9 \6 S1 g. ~" e+ d○真正修行就是改过自新,改过是大善。( U4 _0 W: V; U8 Z
" c1 Y7 C* P! {( C3 h: L
○出于诚心救人一命,是大善。
, t1 ?1 {& i; l! D4 H: O
, l0 P* j6 B5 ~7 Y○纯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这是善。
- r' g, ]4 Z( w7 z1 \
- |* D) {) P& ^, P9 a" W. \○凡是求自利的都是恶,凡是利他的都是善。你求自利去拜佛,拜菩萨,那是善,你得的是福,你要想得定,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不行。自利是我执,三界六道是从我执里生的。起心动念一定断绝为自己的念头、思想、行为,修善念念想社会、想国家、想世界、想一切众生。我们断恶修善,一心一意为大家,自己生活能温饱就非常幸福了,能省一分就可以多帮助人一分,这是积德,是真正修善,你心量就扩大了,最后我执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
6 A: L: G% O4 ^( x8 Z8 [" W
7 B+ `& T. E- \' w1 k1 P○我们生生世世忽略了十善业道,没认真在这上下功夫,所以落到今天这个样子。我们善根有了,因缘有了,福德没有。福德是十善业道。  - e" C" j1 x! `1 h- D

' R9 ]' u1 d& M○善的目的得福,善生福。5 k3 q& b5 G9 W

% t3 t9 q& o4 c* b1 ]' g○顺从佛陀教诲,学佛得的是吉、是福、是利益;违背佛陀教诲,得的是凶灾、是祸害。吉凶祸福的根源在我们造作的善恶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得的是福,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恶,得的是凶灾。   
5 g" ?( |# _% t3 ^: L5 u" k* o& h* a2 S% ~" _# M+ B2 j9 _! I
○灾难的根源是我们失去慈悲心,丧失了爱心,不知爱人、爱物、爱一切众生,随便杀害众生累积下来的杀业。
. j, d4 h8 ?/ W  ?3 o" {
+ I+ q- }( L1 O○我们的面貌、健康、富贵贫贱,都是修得的。要好,一定要修善,造作不善,想好,是不可能的。 ; `" M( ^. i  b. h: |% A
9 n+ f3 q2 X. Z+ ~7 \
○“恒为非人之所守护”,“非人”多半指鬼神。纵然是饿鬼,他对善心人一样恭敬,不但不来找麻烦,反而会拥护你,为什么?你的善心善行让他也沾光,也得福,所以,心善、念善、行善比什么都重要。 ' W% t) b1 v( r

7 F; b( J4 a. t! e5 {' R○觉悟的人,在六道里行善,知道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个共同体。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 " ~" a& O& P. U4 d3 _, Z
2 q5 |; o) M- s# a4 y
○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伤害一切众生就是伤害自己。6 q  w3 q* p% P) R0 a# O

* M% \, V9 U8 ]1 k○五戒的基础是十善,十善的基础是“孝”、“敬”。
7 T6 O+ `* H8 s
. u$ ]$ h4 A: c  r5 g- ]2 N○修净土最基本的是“净业三福”,如果没有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全是假的。具足第一个条件念佛,才生凡圣同居土。第一条就落实在十善业道。古人走这个路子,所以几年时间就有成就。 5 @1 H' e4 O0 x* ^% E3 j
4 ]3 P6 I8 t$ c* i8 y
○净业三福就好比三层楼,十善业是土地。“身三、口四、意三”,这十条你做到了,等于说你有了土地,什么土?法性土,你有资格学佛了。
  R& ?0 N* n5 S
4 G0 E: i. ?5 g) ]4 M○必须认真修十善业道,念佛才能往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功夫才会得力。舍弃十善业道,无论修哪个法门,功夫都不能得力。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十善业道是基础。" u, e8 d# B2 M0 T% r8 O# J3 D
7 v. f, z) g" |5 w) U
○烦恼习气造成重大的业障,用五戒十善消除,下定坚定的决心,学习十善业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十恶业舍掉。菩提道上的障碍就少了。
5 T& K. o9 C- r# v/ J7 |& w8 b' \. Y! |. _: H+ ]9 Y8 g, i
○健康长寿不是佛菩萨赐予的,不是神明赐予的,向神明祷告没用,这是自己的业报,诸佛菩萨、神明用什么方法保佑我们?教诲。我们要肯接受教诲,依教奉行,才能转自己的业报。命中是短命,命中多灾难、多疾病,是能转得过来的。怎么转?认真努力修十善业,就转过来了。 - n) S" B; O+ C
. I9 P3 U, i- r0 s6 y8 v
○佛弟子一定有方法把恶报避免,把恶缘断掉,有因没缘,不能结果,修善断恶,善缘成熟,恶缘没有,善报先提前,恶报退后,善里头最善的是念佛往生极乐净土。" \. V( X4 o- g& l# @* s
' [1 ?; n9 @+ s0 C, h6 k2 Q
○极善的三业,身礼阿弥陀佛,口称阿弥陀佛,意忆阿弥陀佛,这是极善,真正的善,无比至善,就是念阿弥陀佛,要真心。
4 m/ ~7 A: {8 |6 n9 @) l1 Y, p* i- a& A" W
○《十善业道经》是戒学当中的大根大本。在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十善相应,就是在学佛。真正修行的人,极小的善他肯做,极小的恶他都不犯,所以他能成就。5 c: J/ ?; D/ S- u
: k* w0 H! _/ R0 Y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
% d3 u6 _4 m% G0 K) c0 R; k, Z" w8 a" c% b
○昼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就善,培养纯善的心;思惟善法,你思想善;观察善法,你行善、言善。必须做到决定不夹杂丝毫不善,善因、善缘、善果成就。你是这个世间上善之人,发愿求生净土,必定得生。 " @9 \1 b9 R  a% x6 G

; o/ v1 K. V2 Q2 q! J1 x# R7 Y○“观察善法”是行为善,人有十个好的地方,有一个缺点,我们看他十个好处,不看他一个缺点;如果有十个缺点,有一个好处,我们看他一个好处,不看他十个缺点。 ; Z/ ^. Z" Z) q' G! H3 I: E4 ]- s

: Y& B, v: ]. d4 k4 D5 N& m8 h○一切人的善我记住,一切人的过失,我决定不放在心上,这叫洗心,记人的过错,心是个恶心,是不善的心,不善的心起作用,就是不善的行为,就造不善的业,聪明人不干这事,世人以恶意对我,我都把它忘得干干净净,决定不在意。诽谤、侮辱、陷害、甚至杀害我的,都不放在心上,使我们心纯善无过,一切众生对我们有恩德、有好处,决定不忘记,永远活在知恩报恩、沉浸在感恩境界中,这人就是纯善。
: V! f, H- a7 H# J2 L$ [, n# v' \2 z2 R2 Z0 y
○佛跟凡夫是一不是二,就是用心不同,佛心清净、纯善,我们心不清净、不善,你要能把不善不净放下,恢复到纯净纯善,你马上就成佛了。
7 D. j9 ?5 w# E: ?0 z
7 N9 k8 N. }" C0 _7 U4 o# v0 \○“仁者无敌”,仁慈的人没有敌对,没有冤家对头。毁谤我的人是善人,我见他合掌赞叹,陷害我的人,欺骗我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善人。我对他真诚至善,久而久之那人会回头,帮助坏人变成好人、恶人变成善人,这是教育。一定要有耐心,有长远心、恒心,真正的慈悲,至诚恳切,没有不受感化的。
  b2 p7 q2 x5 t7 O
/ f( S4 x- E2 ^. `6 z3 Q! O1 k) W○修善最主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有条件的善,是造恶。到寺院许愿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谈条件,不但心不诚,且把佛菩萨当恶势力包庇者,岂非罪过!
& T+ h. b1 z) c; g+ C; `
. v' |; o  }  \( L1 j7 K+ ~  B5 Q○不善的心去修善事,果报很小。大的果报,心量大,修善决定不求果报,果报还特别来的大、来的快。 8 p* h& C7 i+ B: N. G$ K0 I  `

+ o+ Z* l/ D8 R" h9 s○真心没有界限,没有边际,行再微小的善事,与真心相应,也是尽虚空遍法界。8 Y6 P; n% V8 W0 X
: h) e3 v8 `& A! D; e/ M
○修善积德从“爱敬”开始。先学爱人、敬人,爱物、敬物,爱事、敬事,对人事物要真正“爱敬”。$ i8 l! |  M! f% @- M1 F( F7 s

, Q% n9 z# j+ x: V4 J○嫉妒别人行善,果报在地狱。
; P: T% \1 N$ c! _' }/ K
; R% J9 Y  H7 X1 ^) y2 D○无论做多少善事,不必让人知道,善果就永远积在那里,不求善报,叫“积善”。别人知道了,善就积不住,随修随报,善果没有了,反而造恶。恶愈积愈多,后果不堪设想。
9 u! N0 r/ n) g9 o3 F6 Y& k8 |: U% L. S3 O4 X0 T- u
○看到善人行善事,应当赞叹,不应诽谤,不可以说他做好事是有目的、有企图的,能做好事就好。要常存劝善之心,常常表现劝善之行。 5 Y3 U" O7 Q' H7 x& z

, ?0 U# v. X' S! }* S2 N" X○随缘随力帮助社会大众:一、见好人赞叹。自己做榜样,劝人行善,因为言教不如身教。二、自己有才智要藏一步、收敛一点,隐人之恶,扬人之善,才是真实持戒修福之人。三、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赞叹别人要有智慧,过分赞叹,使人得意忘形,就不会有进步了。% ^0 y( Y; k3 D+ z# r

- M7 T( l( S) J- j- {1 L: j○恶人尊敬他而不赞叹他,善人,尊敬他,也赞叹他。
3 S5 ^+ w1 Q3 y  |) T
. r, r( z; z% x* Z- @/ Q○每个人一生受用不一样,是你过去生中修的善恶业不相同,因不同,果怎么会一样?所以一生中穷通祸福与别人不相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有福,别人不能夺去。你有灾祸能不能免得了?免不掉,怎么都躲不过去,有没有消灾免难的方法?有。你命中注定的因,转变在缘,你能控制、掌握、转变缘,果报就转变了。有灾难的业因,今天拼命修善,不造恶,把恶缘杜绝,善缘增长,恶因不能现前。
  C8 x( b( ^' S4 M' S8 a( S
) ?9 l# S# V7 F  C/ Z7 m  i○眼前衣食不缺,相当丰富,一定知道节俭。在富贵时要守住这一点,德行、善行都能增长。
6 n4 U- a! E- P, {/ r9 C2 v% v) r/ T- f
○“不杀生”,不但伤害众生生命、令众生因我而生烦恼,就错了。有一念损坏别人的念头,都属于杀心,就破戒、犯戒。大乘戒论心不论事。恶意毁谤、陷害人,有意无意障碍别人,都属杀戒。 7 e1 \: \9 B$ R" d5 w4 C# V8 h

; E2 Y( P; I  V○我们生灭身中,有不生不灭的真性,那个真性才是自己。决定不要为了这个生灭的假身,造种种罪业。造罪业最容易的是口业,为什么?舌头只有三寸,到底下就没有了,为了舌头贪口味,害多少众生的命,欠多少众生的血债,生生世世还不完。为假身连累真身去受罪。
8 N) E, _* R& W: ?+ P$ W  ]+ ^# o0 u$ k" r
○只要我们永远断除食肉,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我们身上的杀气就没有了,杀气没有了,杀气转变成慈光,慈悲的光明。果报是健康长寿。 8 \' w- t# Q% ]% w3 \  n
% d# a4 H: E2 e3 V' ~/ |
○许多疾病是从肉食里来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百分之八、九十的病因都是从饮食来的。素食的人,得病机会减少很多,素食带给人类健康长寿、青春常驻。
5 U" R( L5 ~2 d7 I4 V; M& N- T- O: w- ^' r' p3 c* S/ D* B
○不杀生的果报是健康长寿。爱护动物的寿命,也延长自己的寿命。
) `7 j: ~* t; I4 s: @: z5 D: t/ [& X/ z
○常于众生起大悲心”。你不忍心伤害众生,对众生决定有爱心,对动物、植物、一切生物,都会起真诚的爱心。只要遇到了,众生需要帮助,决定欢喜去帮助他。 9 Z5 d# X6 C: A2 e+ N/ q
! \9 M& W- y8 M4 K" u
○如果一生没做重大罪业,但有恨意,多半投胎毒蛇猛兽。恨意没消,变畜生。如果心依旧保持清净、慈悲,他上升,至少也到天上去作天王。吉凶祸福就在一念之间。这要在平常去培养,否则,境界一现前,习气敌不过,你恨意起来了,就往下坠落。
" f4 O# L  c, G  Z; b* u/ p8 y$ S% u: s% O) d' M- v- w& N
○小动物都有灵性,就是佛性,将来决定作佛。所以蚊子来吃我们的血,应当作供养想。你能如是想,你是行菩萨道,你是真菩萨。 ) [) n, H2 J( L( T, ]
$ y' J3 Z0 Z0 u/ T
○对蚊虫、蚂蚁,以真诚心、慈悲心对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不可以伤害他,合掌称它小菩萨,它知道,它会很爱你,一切动物都通人情,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对它反应非常好,很合作。你杀他,愈杀愈多,冤冤相报,要化解,使你家环境一团祥和。
/ [* F+ l1 L* v( [& l' I4 q# t0 a. G: ^( j( D
○“永离偷盗”。偷盗的定义“不与取”,这物有主,主人没答应,你把它拿来,或据为己有,或暂时使用,或移动位置,都不可以。以为树木花草无主,你错了,山神、树神是主,树只要有一人高,要砍它,三天前要祭祀,为它诵经念咒,请树神搬家。
# H7 |  m5 r: u) S, Q( T3 u: O9 ^" G+ t$ s+ H& R, U
○凡是做损人利己的事,都属于偷盗。
' W6 G; Q, D  I, Y
; J" d6 `. p2 t9 Y7 @' G○占人便宜,别人损失不大,我们自己的损失太大太大了,为什么?障碍自己的道业,毁掉自己的清净心,把这一生往生作佛的机会错过了。别人占我的便宜可以,不要计较,这是布施,不能放在心上。占一个人便宜尚且不可以,怎么可以占公家的便宜?一定要记住永离,这一生肯定成就 。
3 g* f0 n" J$ q+ n( ]' {7 H# H, ?# F+ S% [% b& _
○三宝物的主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法僧,这个偷盗是你永远还不尽的,你造五逆十恶,诸佛菩萨都有办法救你,盗三宝物、常住物,十方三世诸佛都没办法救你,为什么?不通忏悔。常住的一针、一线、一纸,都不用盗心取,电灯、电话我用后让常住付费,也属偷盗。只要很小的一点不善夹杂在这里,就把你的善法毁掉了。 2 F/ m3 v5 m2 _  J  o2 C% L
# J) L# L; p& _
○古德讲“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起心动念,立刻要想到你背的是什么因果。+ W& F9 l; }& M

9 F& w4 M6 d5 u○淫与杀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是三恶道直接的生因,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造作这个罪业,必堕三恶道,纵然你肯修福,福修的再大,也是在三恶道享,人天都没有份。
) Y" a- H: B  I: X3 }: ], \7 D8 m
8 h. J5 P7 \5 n, ]# i○“不淫欲”,在家不邪淫,必须有节制,最后也要做到不淫欲,才能圆满功德。淫欲、邪淫,只要有丝毫念头在,你出不了欲界。   d3 P0 V/ V0 |" Y
- ~  d% o" h" C% u% D  g. J
○修行人境界提升后,这念头断掉了,心才得真正清净,有这念头,心不清净,要常常想“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才能修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你跟法身菩萨是一类的。
' R) }' \5 S, d8 \9 s- b0 Q& b
  p) y0 V+ h/ H! _2 e○“妄语”,有意无意欺骗众生,存心欺骗别人。“妄”是虚妄,不诚实,说假话欺骗人,这是口恶里最严重的,且最容易犯。为什么会作恶、会毁犯佛陀教诲?无非是保护自己的利益,无非是包庇自己的罪恶。佛指导我们一个原则,就是“诚实”,诚实就是不妄语。0 A) d/ x2 S# Q

( |  L$ o; O+ u' m" M0 f' L○修行“从不妄语始”。
. L/ R/ M  z0 d" \1 W. O$ }# U  ^1 f4 k* @
○常常妄语是烦恼、习气做主,所以错误总不能避免。人诚实,心地真诚清净,不欺诳众生,没有妄语,这人常开智慧,言语当然就没有过失。“常生欢喜”。; I5 y0 h/ ^5 k* Q9 D3 S/ W

# |* {3 j6 D4 |) D○你纵然打妄语可以得到整个地球,你还是免不掉生死轮回。你因为妄语,决定不能超越三界,决定不能往生净土。一比较,你的损失多!
/ K; l  I2 K: E. f/ {0 v; |
/ {6 v5 R( b9 b' T- f○古今多少修行人,修积的功德不能成就,为什么?从妄语、两舌里面漏失了。 5 G( U0 t& b/ z4 v; J% v8 i/ ]
4 R: `" O7 b  p; `( ^
○“两舌”,挑拨是非,造谣生事,斗乱两头,专门说是非,我们听到了,决定不可传言,最好立刻回避,走远一点,不要再听。 ( C2 M7 N& z4 |' l/ d9 j7 _

' X6 W) p; _# z2 G/ T8 T○两舌果报在拔舌地狱。这里最严重的是“破和合僧”,是五逆罪之一。出家人嫉妒、毁谤出家人,毁谤讲经说法的法师,把他的道场破坏,让他的信徒对法师失去信心,这个嫉妒的人果报堕落在地狱。                     
. Q7 @* h( E/ E& o' {1 V7 ]0 a0 w# }& |1 Q! u( B2 g( p
○我们要细心观察,时时反省,成人之善,决定不成就别 " Y7 Y/ ]0 F  x) ~+ ?

4 J4 o, b6 u/ t3 }○人造恶。两舌是成就别人造恶。
& j7 N/ @3 R- }- V. v: @) x' q# ^
○妄语、两舌,这毛病不改掉,菩提道上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你的逆境、恶缘总是不容易摆脱。
" U7 O8 O6 F- |) Z( O
; K# _! I" D2 v- d○“绮语”,花言巧语,说的好听,目的在骗人。
/ u9 Z$ a! \% t! W3 A1 x& X- o
# M. E2 [% q* E9 M) R○绮语,存心不善,让人吃亏上当。出家人不要对信徒花言巧语,骗他的钱,骗取他的恭敬、赞叹。讲经要学佛菩萨,完全付出,不求丝毫回报。 % e+ q5 e! W( s1 [9 N/ P
/ I% V+ J+ p4 K1 R" q  m
○离“绮语”能得三种利益:一、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日常生活中,你的心是平和、安定的,你明理,理得心安。二、与人会话,你言词决定是智慧的,是真实语。三、智慧的言行依于道德,这是真正的“威德”,天人敬仰,诸佛护念。 ' g  o& C+ a. T+ |

4 g6 u( z% ?9 n% B5 G  N+ t5 c○“恶口”是说话粗鲁,音声、词句都令人难以入耳。态度不善,让人听到、看到,心难过、怀恨,不生欢喜心。          3 ^5 ]: ^8 h2 z, O8 |
2 a5 E4 d! A' Q. M" e. q4 L6 G
○天天念阿弥陀佛,如果还犯恶口,你不能往生。 7 C9 W+ V" o: N; x+ v$ w

7 z( Z2 W% {+ O. p9 h6 Q% n/ u3 G○无贪、无嗔、无痴,叫三善根,这个根能生一切善。贪、嗔、痴是三恶根,一切恶法都是从这根生出来的。出世法里的善根只一条,勇猛精进。 * l" h: h( `$ I( b
; W1 Y! t) I" ^0 k! n9 i
○水灾是贪心引发的;火灾是嗔心引发的;风灾是愚痴引发的;地震是不平引发的。贪嗔痴慢断掉,灾难就没有了。
, J3 N5 y/ N+ H' e2 |8 x0 a
+ r# t& [" z2 L! A○“贪欲”是六道生死的根本,一定要断。世间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是从贪欲来的。六度头一个是布施,这是断贪。悭贪是无量无边生死烦恼的根本 。
  r: U' a! P/ c+ G0 s
1 G2 v- g3 \* D- A! Y- I* W○贪欲范围广大,特别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让人德行堕落,也是三恶道的第一个因素。要断贪的念头,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贪了,贪佛法也不行。 ( L0 m0 y! r* \/ }$ [4 M& h$ n) A7 g, u

- s( Y- C/ j# h+ I5 ^7 I○嗔恚是地狱道的第一个因素。如果犯十恶业,但嗔恚不严重,还不至于堕地狱。嗔恚对身心有极严重的伤害,有极大的破坏力。“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火烧功德林”,火是嗔恚、发脾气,你修积功德好多年了,哪一天一个脾气发了,你的功德就完了。想知道自己积了多少功德,就从发完脾气之后算起。功德是清净心、是戒定慧,你一发脾气,清净心就不见了。 , ?0 K1 b6 B, x. S/ f/ h6 S. u( t
8 M+ b+ O* j9 C
○不要认为骂人骂的很痛快,一定要记住嗔恚堕地狱,恶口嫉贤果报在三途,许多罪业都从嫉妒心生的,非常可怕。我们应把心量拓开,看到别人有善行、善事,决定不嫉妒,尽心尽力去赞助,他有多少好处,我都沾光,我得的利益跟他一定相等。如果我嫉妒、障碍,他的福德不会减损,我的罪过会加重。 5 H1 \1 h) L  G, l/ b% ^* `& h1 J9 N
9 j* t; p2 K2 p7 Z6 n/ M8 U
○嗔恚心一起来,智慧就没了,理性被蒙蔽了,伤害自己的身体,与一切众生结冤仇。: l- w* K( \! I5 X/ u

$ |" t# q7 g( }7 c○不知道苦乐法、善恶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颠倒了,没能力辨别,在佛法叫愚痴。想法、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背,这是痴。痴就是邪见。愚痴断掉之后,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现前。
$ O! a9 i9 E9 b" S4 V
4 D0 X! M7 [9 Y& g3 C第十章 修福
; H, x" H: [0 ?& v/ u1 O
+ T/ d7 U+ i- m2 e  l○佛教我们修福积德,才能真正改造命运,没有福德纵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修因就得果。财施得财,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
( \% e1 U, S) \0 w6 J$ _2 ?0 D( P6 K0 S1 A5 Y5 p9 Q, e  H/ `
○心地清净是最大的福报,这是福报的根基,心地不清净,做善事,有福,是“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还是业障。
) [5 ^$ n. [, D0 X; O0 N5 K! g7 o8 K% L
○定才是真正的福。 5 }3 h$ {# H; ^! R

8 u8 |$ X4 l+ {) Z* P○放下是大福报。没有妄念的人有福报。心里一个妄念没有,一天到晚忆佛,念佛,过几年他去作佛,这叫大福报。 9 [9 T% Q9 N: A
4 I0 J+ m, c' r
○“吃亏是福”。我学佛这五十年中喜欢吃亏,后面果然是福报。
- \+ J2 ?3 g2 a
9 P/ w2 o$ D2 G% x2 p8 b○对一切众生不尊重,就是对佛不尊重;对一切众生吝啬,就是对佛不供养。尊重、供养是大福。
6 y8 w. U( w4 U
# N  ~6 t  `* {3 B○善是福,恶是祸。不贪有大福。/ ~+ d9 H$ c3 |8 |# u: a0 ~
) P4 L' s) q& P7 d6 \
○寿命是第一福德。 9 ^/ i9 f" i2 W
2 ], E+ r6 o+ s5 D
○信心是福德的基础、福德的根源。" B+ B0 |8 c3 f4 ~: Z
$ R# U, l) ]4 q: C: b
○弘法利生是第一大福德。
. B/ N* N2 t; i! f- V7 {- V- E1 w
0 l* i/ F2 S! h9 d○真正发愿,一心一意要想见阿弥陀佛,要想生极乐世界,二六时中老实念佛,这是福德。9 O+ t! J9 R8 B
4 k4 W8 I$ E" J
○临终清楚,不生病,有同参道友送,帮助念,是真实的大福报。   
# B  c- ]/ s6 E6 w* A2 o
4 ?+ s' T$ j* ~; n/ k○学佛人一定有福报,天天、念念在修福,福报增长。念念、天天修慧,智慧一定增长。% }: D1 H3 B3 E7 h2 P
: }4 F* Z) ^$ O/ O
○人都需要福报,没福报什么事都做不成功,有福报的人做起事来很顺利,没有福报的人去做就处处都是障碍。 5 L0 B6 i4 E! J( e& `' y9 R% c: @

% U3 T% n1 k4 ?* n○人在临终时正念现前,心不颠倒,这不是自己的力量,完全靠阿弥陀佛慈悲拔济,他就往生了。这事绝对不能侥幸得到,他是修福得到。
0 J# \1 F! ^% M! g' T- W
! ]) Y: V, K& c. }5 Z○有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勤快,临终不念了,临终贪恋世间,业障现前,病苦是业障,这要在平常预防,用什么方法预防?修福。一定要修厚福,深厚的大福,临终没有病苦。临终遇到佛缘能往生,至少具足三个条件:第一、神智清楚,这是大福。第二、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第三、他一听就没有怀疑,立刻接受马上照办。他这一句佛号信愿行圆满具足,他才能往生。 0 I& \$ ^( [( T* l% [, z

' p4 h' ]+ i( t  k3 V0 e○念佛就是修福,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心地清净,贪嗔痴慢不起,把自性里的大慈悲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念出来,这是修福。 # r7 D0 Z! N$ X% m5 j5 c" F" Z4 l9 ^

  B7 W: U7 B1 c" U+ N. y○念佛修的福慧,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慧,你信愿持名深,福慧就圆满。念佛中有怀疑有夹杂,修的福慧就少。大家不要怕没有福,念佛就有福了。
3 E% L. Y6 v* z" |3 y7 B% f/ A4 ^* l  N6 N5 Q
○念佛是大福德,是最上无比的大福德,它是直接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中修行的善因善果,统统做为我们的修因,所以念佛的果报能超越六道轮回。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
" a6 ^0 a/ q+ H1 D5 `+ h0 g# J4 B+ b( Z/ Z0 b  Q  o: o6 a" A9 u- {
○我们讲的修福积功累德,信愿持名是第一,这是无量的福,无比的福,一生当中圆净四土圆受诸乐。 . w+ R" @9 ]7 y# R( R3 I5 G6 @
6 X5 K: l' k9 s& U
○念佛人真正有福,念佛人不但天地鬼神恭敬你,十方诸佛赞叹,一切菩萨都敬重,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肃然起敬,念佛人龙天鬼神拥护。我们为什么不修呢?
0 l) P" X9 q3 l" y" a
3 T! i; E* h1 ^4 i  a7 J. g, R○念佛时观想,除自己,每个人都是佛,每人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8 W& P1 L" i2 y

5 X  @2 a$ {( m2 N4 o○想佛像就得很大的福报。相是果报、福报。有果必有因,佛在因地修大行。我们也希望得这个殊胜的果报,就不能不修因。面对佛像,恶念全没了,都消除了,善念自然而生,这个就是得福,所以常常观佛像,就得无量福。 3 l" g) q0 w7 i* g* X* g! X, H! {

& c* x2 L! O0 `4 T! Y  N○修第一等的功德、福德,无过于劝人念佛。这是无比稀有的大福德。
3 \( F# I' }- A6 A0 }( \
- w0 W) l1 d7 {○佛教我们福慧双修。福摆在第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很圆满的福德修成的。佛教我们,单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的面貌就变成佛一样。这个方法好,简单、快速、有效。当然更重要的是想佛的存心、大愿大行。我们的心像佛心,愿像佛愿,行像佛行,天天想佛的面貌,两三年你就变样子了。面貌愈来愈美满、愈漂亮、愈年轻。这是接引、度化众生最好的方法。 & g3 A* l6 Y9 [; L8 {% @! `

9 J' f) K0 T. r, @' S○修福不修慧,福是有漏的,福是享得尽的。. @8 d/ T6 {8 C

2 L- `; d2 ~' B○拜佛、供佛是修福,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福慧双修。 ! R* i! c) o6 q" ~2 E/ R6 t. N/ J/ G

* E7 a5 q3 G8 k+ I7 z* c○福中有慧,慧中有福,叫中道。真正的福慧,决定是真诚心,有一丝毫欺骗众生心,福慧都没有了。今后用真诚心对待一切众生,立刻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佛菩萨护念你这个真心、真诚。
$ x# Y, x* b# e# ]- x- H# q' q. k9 {
○要修大福德,要从三业清净、心地光明上下功夫。才成就圆满称性的福德。三业是身口意,身要做杀盗淫,身就不清净了,口要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口业就不清净了,心里有贪嗔痴,意就不清净了。清净必须把十恶业统统断掉,修十善业,虽修十善业不著修善之相,三轮体空,就变成净业了。心地真正做到正大光明,要做到无我,把我放下了。
  q( W" M) \& B9 Q0 X) D8 Q7 ?6 ]5 \) a4 V+ |8 ^$ k% Y" s  M
○每天供养诸佛是修福,依教修行供养第一。. E+ a6 E) G+ m; i, r1 ^+ c) E

7 x  D: B3 f9 O" ~○佛所讲的我们完全做到,就是供养。不仅是供养诸佛如来,是供养我们的自性、供养一切 ; @; [# o9 O; ?) V! E

  S* Z3 h. j0 d$ m# Y# Z○众生,自性得到好的养分,智慧就开了,自性里所含藏无尽的福德,自然现前。 5 A: h/ b5 y$ l

8 M) X6 Z2 j$ `9 c0 Q! t# E○你要认识福田,才能真正种到福。“福田”像种稻一样,土地肥沃、阳光雨水充足,种子下去,长得好,种在砂石里,种子长不出芽来。福田:一、“悲田”。慈悲怜悯一切贫穷苦难的众生。二、“恩田”,报恩、报答父母、师长恩,是种福田。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一切善知识、国家、一切众生都是恩田。三、“德田”,佛法僧三宝,不但有恩,还是有功德之田。三宝有大智、大德、大能,种福要到这些地方去种。如果我们力量达不到,要有心。 - l- {2 q: n2 e2 k; y  C

$ [  N; f/ Q$ Z# @$ r; K○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也,佛者出世福田之极也。
  P3 D  [7 A8 \4 z' v: c
8 j/ `' R( P! a○种福田最大的是弘扬佛法。流通经典是世间第一等的福报。
) W( e  T. [, v  j/ s
  y9 a( }  Y( m) `○帮助诸佛如来接引众生,把佛法、净宗介绍给大众,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功德。 0 G5 b8 Z& T$ j: k8 w
2 p1 @& e4 L" o  x& f8 }2 s
○讲经是以正法布施众生,修第一等的大福报,尤其弘扬净土五经一论,功德利益更殊胜,改造命运也快速。 ; t! G8 Y4 G; I0 b

4 a/ M3 |7 e& e6 B( k9 f○《无量寿经》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只有尽心尽力弘扬流通,将来定有无穷无尽的大福报。 : A, H" m7 S; Q/ m9 M& S9 @

! Z" E4 Y& J" f& a# g: q5 F○真正的修福是教化众生,请法师、大德居士讲经,只要请到真正的善知识,说的是真正的正法,能令一切众生得真正利益。   `8 W* G$ y$ G% e" s
" G' ?1 v. V! V, o3 P& {
○培养一位法师,功德才真大。功德无量无边,这是真正的续佛慧命。
. G6 r, D) C" z. z: n4 ~/ j; l5 a, N' _( K8 |) F
○请出家人吃饭,用平等心来修供养、供斋,是佛门里修殊胜福报的一种方法。- e3 Q* U" D& V8 g$ q4 [

: w, P  U1 |8 ~. p# x  r○用食物出自于真诚的供养一位生病的出家人,果报是容貌端正,健康长寿。 : L2 p" A" a0 B3 `' G  Q* p

: \6 X% K& u* b' ?: w. k7 J○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纵然有福,那个福报也很有限。一定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包容一切,学“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5 X6 X! }7 _* C$ o3 O4 T) Z: G" A& N
○学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起心动念最低限度要想到整个世界众生的利益,决定不想自己。如何能让道德之人、善师,发挥他们的德能,帮助整个世界。要有这样的心量、这样的存心,那就无量功德。
2 K" ~& j5 h  t) K/ B, z( i- T
' f- m/ u+ p$ m4 C○一丝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他的善行就变大了;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报还是小,他不会超过心量。 : h7 E  i% P; v! C' H$ k) N

! T( W3 S5 n" L6 A○福报随自己心量大小,而现出大小。你心量大,修一文钱的功德都是遍虚空法界。日常生活中,做很小很小的一点好事,布施贫人一块钱,你想到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你这一块钱的功德就遍法界虚空界。
! I: m8 I4 t8 a, ?" [% j$ S9 Q# y6 y- f% N
○无论做什么样的好事,搀杂自己利益在里头,立刻就变质,一百分的功德就变成一、二分。如果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不搀杂,这功德是纯善,纯善的力量太大了。
5 a6 F' S+ m' j3 T( b6 L
/ n6 K, ^+ `" h- ]% J○无缘无故受人毁谤,往往后头有大福报。怨恨,福报就没有了。肯受冤枉,肯接受误会,后福无穷。有一丝毫愤恨之心,就把福德、功德破坏殆尽。
: v7 L/ C+ ~( V' s1 o) P5 T+ L' [# {7 k2 f/ l: j8 [
○心地厚道、行为厚道,能损己帮人的人,定有后福。对人刻薄,贪图自己享受,这人将来必有灾难。
8 Q) i; U6 a& c2 o" l0 f* Z- L" ]2 H5 S$ U, ?! |3 o
○修一切善就是修福,你福德天天增长,纵然有冤亲债主,看到你福报一天一天大了,他也不敢来干扰你,想报复也不敢下手,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正保证我们这一生幸福不遭到横难。
, i$ I% n' P' _% K$ }9 i; p: f
○“仁者无敌”,心地仁慈的人,一生中没一个冤家对头,这才是万善随身。静时一念不起,心是清净的,这人必后福无穷。 / T( N: B* U' G, l* K9 x0 q3 F' \

3 {6 ^' d0 [) }* J% e○善生福,心地善良、行为善良,就有福报。你要求福慧,就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清净心、慈悲心,慈悲心是善心。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不为自己,就有感应了。 7 g( Z* `, h) W  w( J" R! S& s
1 [7 y' K  h1 C$ g" A8 e
○人造善,必定得福报;人造恶,一定得灾祸。祸福自己造,自己受,别人没能力把你的福加一点或减一点。 ; z) U2 V0 C8 A$ Y$ A8 t- p" U6 v
" o  }* `7 e5 F
○你要是行好事、有善心,你福报会增长;你要是恶心,方法错误,你的福报会折损、打折扣。
  _, j6 \0 R" r6 s
5 e6 Y% T. T" d" y: k" K○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一个恶念都不生,来生就有大福报。这一生晚年福报亦会现前,你修积的太多、太厚,不等来生受福,这一生就现前。福决定是从善心、善行修积来的,要深信不疑。业障忏除后,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善不修不能成就真实福慧。 - h* U' n( w  ~" j* N; e7 M7 h

! v' {; M  o' R) z7 u# N○佛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就多做善业,多做好事,善业你会带走,帮助你超生,帮助你生天,愈升愈高;你要造恶,就往下坠,愈坠愈下。 # v, C4 m* M$ r# b5 {3 C

7 @+ o" D3 [9 o9 S, g4 ?& B0 H○有钱不要存,赶快拿来修福,有福才是真的,什么样的灾难,你的福报都丢不掉,你终归是有福。财产靠不住,福报靠得住。
& [- J+ i; x( \3 X, u+ X: g$ ^
4 U0 L" o1 J+ s/ f3 C4 R( m○修财布施,希望得大富,就变成福德。三轮体空,什么希求都没有,就变成功德。布施要紧的是心地清净,不著布施的相。不要常念“我对哪人有恩,我对他有多好”,有这个念头就变成福报,就不能得定。清净心里那个福,尽虚空、遍法界是你受福之处。心量大,没有障碍,福就大。
2 X3 E& q( s$ J& e; X4 N6 x1 `" \4 m8 {2 [/ P$ |
○修福,不在乎施钱多少,不在乎做的多,心真切,尽心尽力就是念念圆满。$ F/ ~+ Y: M: O* [
- v( V  e: P1 h1 E. h
○舍财不但消灾,舍财还积福。 9 l& Q4 z/ K9 @7 s9 k# D

; N/ I' e" U/ P1 k* J8 F* S○起不好的念头,想占人便宜,是增加罪业,决定得不到福报。
  Y9 b, V0 J1 d
/ W+ c/ }! ?; Y) ^9 L1 L1 t2 F$ X○求大富,勉强去求,灾祸跟着就来了。4 i; K# q6 y2 b8 e2 O: \" u9 b  x

5 C$ A& V3 h& F$ E8 a2 _9 G9 s○布施持戒是修福,忍辱能保福,能得福,能把福德变成功德。 , S& m4 D( m, W% D, s# H/ z
% F6 d7 H9 j$ R* l4 x
○贪嗔痴只有折福,不能增福。
0 s/ {+ M, M' h! o8 L! I) c% Y. `; ]3 I4 A
○偷盗是损福,是毁自己的福报。% A% W; g5 f1 ^9 P

$ N0 a7 Q+ W* y0 z○浪费,大幅度的折福。 3 b5 M: X7 ?- T# x/ S1 n2 d1 z5 @
$ A7 V+ d" O1 c1 z0 M
○临终时清楚明白,十法界由你自己选,迷惑颠倒,就没能力选择,被业力牵着转,自己做不了主,那人叫没福报。生时享尽荣华富贵,福报享完了,临走时没福报了。所以一生中生活要节俭、朴实,累积福报,临终时享。 2 d& o5 p, w0 \" d" n$ Q$ ^8 _% @

1 u9 A0 z2 @: |" F○杀害众生,吃它的肉养自己,不但跟众生结冤仇,还损自己的福报。 1 o* T0 U6 y( B3 d# ~+ r% _
1 p& A$ g3 Z5 v  s, V, L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是为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修福。4 N/ T+ ~3 e+ s7 }
0 v! P8 n4 {- W- f# a4 l- M; M
○念念之中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祈福,其他宗教是讲祈祷。我们修福决定不是为自己,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自自然然包括自己在里面。常常想着众生苦,我们要代众生受苦。
; g8 _; |; Y% h  Q2 F9 T2 `
. ~  z$ ]1 k! e5 [' ^2 m' G2 `8 ~; v○修善业福德,就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奉献别人。
" s& {( U1 F# B# f6 ]! G+ p
: I; V+ G' w* A- i  w○帮助人是真正的福报。多做好事,多积德,你这福报就无量无边。
; J/ {: `& s1 |+ P5 I) t
6 Q7 `$ R8 z3 N  Y" h○世出世间第一等、最大的福报是帮助众生觉悟。因为你给他钱,吃的、穿的,救人一时,没法永久帮他。永久帮助他,是帮助他开智慧,恢复能力。他有智慧、有能力,就能谋生,他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4 B+ y) a& @, E: }8 S5 m

+ b# X$ w( a, A○一生中没一个恶念、恶行对待众生,我们发佛菩萨同样的心愿,我生在这个世间是为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而来的。你马上就转凡成圣,转烦恼为菩提,凡夫跟佛就是一念之差,你这一念转过来,就是乘愿再来,现前这个身是乘愿再来身。
4 A# r0 M, s% U8 t4 I" I
. V' U1 \- L  A' v, x+ M& }○为一切众生服务,把“我”忘掉了,福报更大。“我”没有忘掉,决定在六道轮回。
; P: I. I0 N8 o- d) W5 D2 q) [4 l$ D) \# ^3 a7 v- H; g' p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常常记住,你这一生真正是积功累德。
5 l$ }7 ~) G: I" A
) w2 f& R5 p# K- N) D' p4 l8 g○福是平常要修积,积德累功,积德就是存好心,念念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累功,就是行好事,说好话。全心全力帮助人,什么都不求,只求临命终时清楚明白,不颠倒、不迷惑,这是大福报。
- k5 D& {3 n; z1 n
1 ?6 J" d* W9 _( e○做苦工是修福,消业障,修福报,走时自在。
  p# J6 g! t' ?- n( o9 S9 o' ?" F7 h+ Y8 h( V: t
○改过是修福的基础。修福先要改过,就是先要消灾。先不求福,先消灾,修的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诸佛菩萨、天地鬼神赐福,我们才能接受。积习不消除,去修福,福来了往往造更大的罪业。 8 f2 f- g3 L- p- A/ r
7 w5 q# L- i& t
○你烦恼习气真的改过来,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丝毫贪心、悭吝心都没有,你自性里的福报就现前,只要有一丝毫悭贪,自性的福报就不能现前。
4 b! r" u4 b; R, s
9 C) |1 d3 `- o! n; n. g○要学谦虚,决定不可贡高我慢,功德才保得住,福报才能保全。“一切恭敬”,才能把你的福
3 ^" p  D1 Z7 s( T2 `
9 q" L4 B5 O+ h; s7 L* F○保住。善根福德,谦德能保持。 ' G+ T7 w. E9 q) H6 o! d

  ]6 b% A  t( Q9 ^% y# F/ e/ U1 s  z( M○平常不可盛气凌人、欺负人、高姿势压人。到临终运衰时,冤亲债主就找上头来了。
6 P! V7 K9 P/ ]- v2 S% T2 y$ R) v, W( z$ h
○一切争在别人前面,让人赞叹、称扬,你那一点功德马上就报掉了,真正修福的人不愿意人知道,“积阴德”,不让人知道,叫“阴德”。阴德报得大、报得厚。) w" I" b/ X' @) h7 N
" s3 ]1 o, X$ Z& e4 S1 g
○性情急躁;心量狭小不能容人;“使性子”,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言论不谨慎,随便说话,不负责任;太过分清洁,一点脏东西都不能忍受;喜欢发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发脾气;爱惜自己的名节;不愿帮助人;喜欢批评人,论是非;不知道保养身体,皆薄福之相。真正有福的人莫不浑厚老成,心胸广阔而能容人,言语动作缓慢、稳重。1 b$ I% i$ w) q

' K9 K$ e. I2 `! B6 e○有福独享就造业,给大家享,真正叫修福。
" [  X  Z, K) u
5 H4 _& S: @8 h) S5 e; g○福报不要享尽,分给大家享,后福就无穷。
2 ~5 F+ u9 o& z. n* g/ f" f; z& p: U* {" [
○生活要节俭,不浪费,要惜福,纵有大福报,也只享受一点点,其他统统分给大众共享,你的福报愈来愈大,永远享不完。我的福报给人享,人家有福报我不要拿他的,我只有付出、奉献,没有求取,心才清净、才相应。真这样做,福报愈来愈大。9 @5 u* i6 \# R6 A9 d+ n- `& K

8 g! _4 c) q  s8 U3 d○修福时存心贪图福报,就不清净,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修福报要回向作为生西方世界的资粮,不要求人天福报。
& s# x& j$ A! O& K3 m/ |1 L* T  A# n0 R
○不求福报,不是没有福报,而是福报更殊胜。福报虽现前,决定不放在心上,不生欢喜心,这就是不受福报,福报再大也不享受,把这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到成佛之后,果报就殊胜,不可思议。
; G$ U, P0 w- Z/ G3 a
: o8 \. N3 n! T3 g) s% w○为众生服务面愈广,福就愈大,但我们不是为希求福报而服务,我们是希求佛果,希求无上菩提,决定不是求福。
/ H4 `+ }+ b9 T( {. ]1 _: S2 V( h  J1 M; d. M: ~
○福报与轮回是两桩事,了生死、脱轮回的大事,福报不能救,修再大的福报,你到人天里去享受、享福,不能了生死、脱轮回。了生死脱轮回,功德能救。修福德不著相就是功德。“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是功德。事上没差别,用心不一样,结果就不同。
1 H# D' r8 u$ }4 K0 g
& ^* x. Q8 t3 c; l( N+ U9 W8 Z. g○功德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在随喜当中成就功德。
/ d0 M% x% {# _0 T& X* U
8 \9 q- z& p  ~* W; R" s第十一章 清净心 4 n! J, d$ g5 q: \- X% P" w' H
1 w' a+ b; V! m" C/ B
○什么是清净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心。什么叫一心,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每个众生,蚊虫蚂蚁、妖魔鬼怪、花草树木,都是阿弥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弥陀佛,一心称念,一向专念,心就觉悟了。 ( R* y" U, Z$ f+ Y0 b
3 N" J: ^9 V( r* ?  C
○“无住”就是心里不能有一丝毫念头,有念就住了,要想学菩萨,先学无住,无住就是清净心、本来无一物。一切时、一切处,他一念不生。
( \) a1 d% p' s5 i# M# K. @
4 X# d* ~% q% V○起心动念,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 前念灭后念又生了,念头是生灭法。生灭法里有个不生不灭的法,在我们身上,你知道这个秘诀,你就很欢喜,为什么?没有生死。生死是另外一部分,真正那一部分没有生死,这个不生不灭的是六根的根性,就是见闻觉知,永远没有生灭。我们身是五阴身,色受想行识有生灭,见闻觉知不会随他生灭。好像电波,普遍在空间,身体像收音机,打开开关能收到很多东西,见闻觉知像电波,周遍虚空法界,没有来去。我们身体这个机器也能收能放,播出去的波也周遍虚空法界,这波是思想波,我们起心动念,再微弱、微细的念头,诸佛菩萨的机器非常灵活,都能收到。我们的机器故障太多,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去掉妄想分别执著,佛菩萨点点滴滴我们也能收到。所以,清净心重要! # H  D& I, b8 r# j! n7 ^; \& E

% t: G( \1 ^% D; X) s) R○不要以为自己修行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如果我们得一心了,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一切诸佛如来是一心,你也一心,你心跟一切诸佛心是一个心,决定没有分别、界限,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都变成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迷,你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个心,所有一切迷人的心变成我的心,所有迷人所造的罪业都变成我的罪业。
3 q( n. {4 a' N
1 h" k+ A6 Y/ x' k3 A/ @1 i○你只要用一心,所有一切法都贯通了,不能通,就是三心二意,一心现一切诸法。唯心所现那是一心,一念自性,现十法界、现一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念心性现的。 5 W7 u8 E0 j4 h% S
, W8 R" ?! G' L0 T( e8 _- l
○跟世人言谈生欢喜,听人话心里欢喜,心里执著,错了!不分别、不执著,一切随喜决定不放在心上。三轮体空,才生智慧。有丝毫执著就变成情见、情识,落在意识里了,那时你生烦恼不生智慧。
8 B! t. M, N5 f% I. r$ m: M0 E' w; J3 [  c: V+ v3 f# ?+ I  ?" i) _0 l3 x
○“福”是从善行来的,行善是因,得福是果,业障没除,福也不易得到。先要修清净心,心地清净是第一善。心地不清净,纵然修善,善里有搀杂,不纯,业障消得不彻底。使自己心地清净,要改过,将心地真正做洗刷的功夫。 9 g* ^5 P; r; ~* D
$ {  J% {! P4 f) P
○“心净则佛土净”,世出世间真实的功德福报都在清净心上,不修清净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净心,就没办法离苦得乐。 5 F* h& M; |, {( V

5 T5 r, t$ A3 I+ ~: s7 j- ~* @○清净心生智慧,纯善的心生福德,福里就有寿。纯净的心,智慧圆满,纯善的行为,福德圆满。
' [: Y# F3 o5 w
$ K% m3 i8 J4 y  B' O  Q○高度智慧从禅定中来,所以佛法的修学是修定。在净土法门就是修清净心。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清净心的方法。
3 w1 ~3 v4 k& V/ Z
& E5 v! t6 ?: n0 v5 h7 I  v- v: U○学的东西越多,头脑越复杂,智慧越不容易开。为什么?你清净心得不到。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烦恼心起作用就是罪业。
0 [3 K5 t  K7 ^7 N0 N( w& o+ `. p; p# O) Z9 G2 Y
○“本来无一物”,所以心清净,心是空的,空就灵,灵就生智慧。
6 E5 \: c2 L- l; I2 v( A2 m3 B3 I) W/ @0 M) z
○菩萨心地清净无染,众生把污染舍掉,清净心现前了,跟菩萨的心就融成一体了,我们心中有菩萨,菩萨心中有我们,感应道交。清净心念佛,跟阿弥陀佛心相应,一定放光明,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加持到我们身上。念佛心不清净就得不到感应。
# y5 @' ]0 w/ p$ y4 ]( Q$ o& V: F4 X$ K1 ~
○清净心现前,所有一切善恶业都变成功德,都变成大圆满。凭善业你到三善道度众生,凭恶业你到三恶道度众生,在六道九法界得大自在,广度一切众生。 7 X/ w: e% Y* Q( `* O# T# v3 y
! X- N" [3 }4 [, e( f9 `9 b$ c
○心清净了,无量劫来的罪业都没有了,若得一心,罪业都消除了,起心动念,罪业又现行了。
( C1 w. m& [8 W* {$ g5 H3 o8 W5 {9 Y6 C
○病从哪里来的?心想生。念头不清净是疾病的根源,胡思乱想,生理组织排列发生了障碍。心要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里面组织排列一切正常,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他怎么会生病呢? + K$ d( Y, \$ ~) R# C' @% y. i2 u
( z1 V8 K  u/ {# w/ b- g!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就是清净心。只要修到心地清净,发愿往生,统统都可以去。
) o/ H7 m5 I. V2 ^8 u2 B, P
  d% t$ Z+ a( x4 p4 x" c9 r○真的得清净心,才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才能感应到西方净土的现前。心不清净,西方世界现前了,是魔境。
5 D0 k0 w3 B: _4 @7 B7 b! \; M  l' v; l( n$ w* Z
○我们修的是净业,修行的重点是清净心。怎样清净呢?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用这一句佛号打掉一切妄想执著。另一个方法是修助缘,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一切作为,为大众。用我们的心力、一切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一切不为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4-11 10:05 , Processed in 0.1124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