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李炳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发愿的人也会像那些已经往生的一样将来往生。’简单地说就是‘已经发愿的就已经往生,今天发愿的就能今天往生,将来发愿的就能将来往生。’
& K2 H" j9 F" Z0 m + y1 c7 L0 b4 s/ H3 ^, v9 X9 A
166.西方阿弥陀佛在佛的三身中属于哪一身?
$ U0 i8 H$ K' F8 T * A7 b6 g6 ]+ U5 G
西方既然有四土,就自然有三身,生到哪个等级的净土,就看到哪个等级的佛身。, e% ?$ \! Z5 j' u% ^

1 _) D- J* A/ p* h) H1 W167.西方极乐世界画图中佛菩萨等像,是根据哪里翻印出来的,是不是已经曾经有人看见了西方佛菩萨而画的?  y  U% Z% z0 C/ S2 o2 h* ]. Z

  s' q& }, P8 }9 u1 [有人看见西方佛菩萨,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都有记载。所画图像是根据《十六观经》而来,只不过简略地画出来罢了。文字是事情的说明,图画是文字的实体,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见的作依据。依据菩萨显像来画的也有,像观音菩萨的像有些就是如此。0 |. {9 a2 r4 [/ p* t. C: E0 ]
/ H, Z4 @, R( f
168.耳聋的人在临终时,有人为他助念,他是否能得到利益?
3 Y; c9 o9 m$ M5 P! u4 s- d
+ k% E' M1 q& A: N) ?2 p9 L9 m瞎子、聋子和哑巴列入八难,阻碍了接受佛法。但佛法不可思议,能消除一切人的罪过。对一个聋子来说,如果平素凭借他的眼睛,向他示意念佛,利用各种方便和机会,使他知道往生的利益,临终时悬挂佛像,烧起檀香,由他的眼睛和鼻子引起正念,那么也能获得特殊的好处。' X) s2 o% C- B) X# ^
3 C9 n$ W+ x8 M, ], T6 H( K
169.除了在住房或佛像前念佛以外,其他像走路或做事时也一心念佛,是否也有功德,也能得到佛的感应?
' v. w" I- @- q5 L; X- t2 k
6 ^+ z" o- k2 w$ o0 g. B9 b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只求心里真诚和恭敬。佛的法身遍满虚空,佛的光明照遍十方,到处都有佛的存在啊!真是‘夹岸桃花新雨后,马蹄无处避残红。’
3 l/ y/ j8 A% W4 m. U / p+ H5 b1 \) {7 b1 n
170.念佛时出声念和心中默念,功德相同,还是有差别?+ y% `( ^( C& u0 d8 \( Q
4 E3 H& l8 d( ^6 c# Z6 }
念佛功德,在于求定,就是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至于采取什么念法,就没有一定的限制,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去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念法,功德就大,不符合的,功德就小。
# u, o$ H1 v8 y8 @3 G" f " A; _; q( _4 l, q6 C3 }
170.‘佛说阿弥陀经’是什么佛所说?& D  y$ N  p" o# x* _
7 Y# T- x) k' h: n0 \, e2 o
释迦牟尼佛所说。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有的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i8 ^% |3 O. E, O  o8 {0 g# j
6 ^2 {0 w8 }5 B! h4 H0 Z+ t0 e
171.我自从皈依三宝以来,已经有七年时光。当开始念佛一年后,就感觉每念一句佛号,心中就会出现一次滚动。因此曾经请教大德开示,教导我念到不动为好。念到现在后,心已果然不动,但如果偶然生起贪嗔痴的念头,心中仍然乱动不停。只有立即提起正念,才能控制动心。如果平时善于调心,不起贪嗔痴的念头,到临终时是否能够心不颠倒,一心念佛,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1 S8 R* [$ i/ C

) S0 A6 b7 D& j/ ]贪嗔痴叫做三毒,制止三毒念头,当然是正路。果然能断除,临终就不会颠倒。但调心不要着相,如果存有断除三毒的念头,反而又增加一个念头了。莫如把心归到佛号上去,使佛号不断,不管出现什么境界,是好是坏,都不要管,只是提起一句佛号,这就是正念,心和佛号不相应,就是颠倒。4 w( T# P/ P" H( Q! E9 q  G
2 t  e$ a" H+ A
172.我吃素一月后就归依,以后就长久吃素。因为有家庭负担,不能时常聚会念佛。又因为佛教经典太多,每部都是宝藏,但我们的生命很短,每部都想受持,实在困难,我只好选择《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及《佛说阿弥陀经》作早晚课诵,并终生信愿受持。现在我每天早晨五六点钟时念《普门品》,晚上十一点钟时念《弥陀经》,念完后再念佛号千声。这个时间,这样念诵,是否正确?不打法器是否可以?
9 Z, f. \/ Y, o / y' n* }: H9 t' K& o$ G
念佛在于求定,功夫好时就是一心不乱。这样的境界,每个人在家中朝暮课诵时都能得到。至于到一些佛教团体聚会念佛,不过是结缘随喜,因事忙不能常去参加,没有关系。可是家中的早晚功课万万不能间断,早晨念《普门品》,晚上念《弥陀经》,未尝不可。功夫在精不在多,贪多不精,反无效力。不见禅家一句话头要参究一生吗?打法器的事,家庭环境许可就用,否则不用。- D) C- J; T4 N
" G. `; n/ f' g& z
173.念佛可增加智慧,拜佛可消除业障。前者念佛念到妄念少时,确实有这种感觉。后者拜佛怎样才算是消除业障的体验?是不是指平人肝脏之火,使人心静气和的意思?, w! z: h2 z% U$ B
" m; O0 V9 b- v7 M: T
众生有身体,举手抬足,无不是罪,最显著的就是杀盗淫。有恶业一定会得恶报。一点钟拜佛,一点钟不造杀盗淫等罪业,一天拜佛,一天不造杀盗淫等罪业。不造新罪,就不会得新恶报。并且因为不起恶缘,过去的罪业就没有受报的条件。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体验。反省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行动,不感到惭愧时,就是消业障的消息。
6 r  y: g0 f/ N
' e* f6 A# h, |174.‘念一句佛号就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如果说念佛是消过去的罪业,不再去造新罪,那么造了罪以后,不又是过去的旧罪了吗?% x2 b' D- ~, n8 n5 [8 V, z9 X
) c, N3 q, p. F7 a$ R1 \- O9 n" T
从前某甲正在大吃砒霜,某乙看见就惊奇地问:‘为什么要自杀?’甲说:‘我不是自杀,因为听说某店有解毒的灵药,我想买来服用,所以就先吃砒霜。’先生所问不正是这不意思吗?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没有一个界限的,但改过从新却是有界限的。不论是做好人,还是学佛,都从他发心的那一天算起,以前的时间就是过去。# c* O7 X9 V" y7 z5 C: w

- h7 s) B9 o" ^! ~4 v175.‘琉璃王灭释种,释尊头痛三日。’成佛之后,都不能摆脱因果,念佛怎么能灭罪呢?
5 D+ E- M5 X* u3 b 0 I% ?. q2 l/ A# r9 Z3 h8 l) x
因果关系,千头万绪。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基本原则。但有抵有折,有讨有解,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偏执一端。但先生所问,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要知道,业障全无,凡情顿消,才能圆成佛果。怎么会成佛以后,还有业障的道理?例如,十五的月亮不缺才称圆,既然叫做圆,就决定不会缺了。你所说那段经文,是为了说明因果不假,释尊现身说法,并不是世尊真的受报啊!再如八相成道,也不过是古佛示现演讲佛法,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
5 w( D1 O5 o1 ` 2 O% A" J# y' s7 D; E
176.如果有人往生西方,他的子孙为他诵经作功德,是往生的人得到呢,还是他的子孙得到呢?. W/ _- v8 E  W0 O) y5 W3 i5 q

+ F7 m* o3 m# o, K往生的人莲品就会增高,子孙尽孝,而又信奉佛法,当然也有很大的功德。例如,父母旅行,儿子为他们赶车、驾船,减少了父母的劳累,父母得到了利益的现果。儿子尽孝,也有了福报的前因,有因一定会得果。! l4 R$ ^; l& z$ j6 a2 S6 U/ B) t

' `, u2 j9 }* ^7 F( S+ z4 Y! x177.净土宗的信仰者,有必要研究外宗的经典吗?: e) p  t, n  v6 E1 K

+ ], d8 w- }: @7 Z‘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这是大乘佛法的原则,净土宗哪能例外。不过学习时,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本’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宗派的经典后学习。根本都没有弄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去学其他的内容,恐怕如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反而把自己的本行丢了。本行已经明了,却不博学,就会孤陋寡闻,执着一边,不能圆融。0 ]  w2 b" t  D, T' P

8 ~& G: `  |- o178.阿弥陀佛是不是世自在王佛给他授记?观世音菩萨是什么佛给他授记?) f6 {# R9 l: P- f1 E

( c$ Z, ]5 D) M- a从现象来说,阿弥陀佛在世自在王佛那里授记,《无量寿经》里面有记载。观音则在古观音如来那里授记,《首楞严经》里有记载。但是,凡是一位圣人的成就,都不是只供养了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无不供奉了千佛亿佛,所以授记的,就绝对不只一佛了。
" m* i" K" B! m" ?9 Z5 M, \0 S% m * ?( m) {) X. B0 E8 [
179.观音、势至,这两尊菩萨,如果要理解他们的象征意义,就是显露阿弥陀佛的悲智二德,对吗?9 ]1 S$ `+ _1 ?7 ^

% n. M, P. g- {$ q2 t西方三圣,观音、势至位于阿弥陀佛的两边,辅助度众。观音表示‘悲’,势至表示‘智’,就是‘悲智双运’的意思。4 ]6 B( P0 ]. c3 C9 X3 u3 N
: C9 k; {& J. x+ E/ Q
180.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什么利益呢?父母主张给他受皈依,但他长大退心了,是谁的过错呢?
1 ?0 K; W5 `" ]
5 Y2 f! Y+ L- G; e& s6 d低头一拜,罪灭恒沙。念一句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小孩虽然暂时不理解,但是已经种下善根,怎么能说没有利益呢?至于长大退心,那是他另遇恶缘,但以前的种子坚如金刚,牢牢埋在第八识田中,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还是有利益啊!况且皈依的时候,不能预先就考虑他退心。如果一开始就存有这样的念头,那么还有谁来引人向善呢?只能促进,不能促退啊。$ O& c, U2 O  P% D# ]# r
1 y) X4 z" b8 M6 Z* u8 |* H
181.除夕晚上全家大小都很欢乐,夜深之后起来念诵圣号,念完后已接近三点,入睡后进入梦乡。梦中念诵礼拜佛像,旁边站立一位僧人,好像是玄妙法师,礼拜念诵中忽然哭泣不能自制。醒来后知道是梦,两眼泪水还正在流出来。元旦晚上,晚课念到大悲观世音菩萨时,忽然思念福建老家的慈母,悲从心起,泪由目出,一时痛哭不能控制。这两种景象是善是恶,敬请指示。" ^9 c( b# K& |  T

2 D8 @7 R  X# o  a$ G念佛流泪,是心诚所起,思亲流泪,是心孝而生。诚和孝都是善。古人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诚和孝都是大善,就是大福之因。学佛的人,明白因果,你还有什么担心呢?( R7 F- T4 n! ~, S

6 \9 `" X: E$ v" j182.众生遇难时,我代他念往生咒,他能生西吗?" O! T0 n5 |4 B2 X1 t  E

9 Q. I+ Z) n  w2 ]. h见别人遇难,能够挽救就挽救,如果自己无法挽救,就念佛祈祷给以法施,这也是行菩萨道了。是否往生西方,必须具备种种因缘,不是因一点点善根就能成功。但佛法如太阳,到处都能见到光明。所回向的人即使不生西方,也能为他消罪。, x/ w* w6 ?. x1 e( t' S& y; k
) X3 ?0 ~# j' h$ d
183.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1 J. p5 b* f' N# N

6 ^- H2 F% {( B  y4 Y2 s. S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只不过品位不高罢了。
* Z% j: F- x, P 9 {6 Q: b. C7 q% n  I
184.佛经说往生西方,要具备‘信愿行’,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是否能够往生?
7 M. r& g. X8 y, P ( K' j) ?4 @5 \( k3 ~' W! O
信愿行的行字是指正行和助行,正行是六字洪名,助行是多做好事,多结善缘。正行和助行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明知有过错,却不愿改正,自然是少福德而缺乏助缘,在‘信愿行’中的‘行’就有所欠缺。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如果不能具备,怎么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况且保持不良嗜好,临终时就会有障碍。; C! [: K1 A$ L0 I8 [. z
. N2 E( d) B" F6 V/ ]2 e# H
185.讲经说法,做种种功德,都不能往生西方。那么就不要到外面宏扬佛法了,这样难道不是闭门造车吗?$ Z+ i' W2 V! \% `+ P

, L6 b0 c+ O% d1 t( n& H7 f. b, J说话不要如此偏激,一个法门,一种修法,种瓜不能得豆啊!净土法门的正因只在念佛,其他如讲经等种种功德,都是助缘罢了。助缘当然也不可缺少,但没有正因,就如同没有种子,又怎么谈得上往生呢?念佛是自利,弘法是利他,二者应该同时并进。如果单取助缘,忽略正因,当然就不能往生了。
3 K$ `$ c& u+ B1 T" D 2 _0 M! O: N: Z4 `; m6 _7 K8 ?
186.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自己的眷属?
3 u& \) }5 F* N# `
. n$ ]/ |  @5 S1 ^2 ~一生到那个国土,就马上获得了神通,自然就知道他所有前世的一切事情。但所问‘他们自己’含糊不清,到底是哪一个自己呢?无量劫来,自己改头换面不知有多少了。修净土的人,要发大乘心,并非只度自己的眷属。更不能因恩爱习气不断,而阻碍了往生。9 j  Q9 O% \$ M0 g* q8 Q4 j% V

# p. q1 g& n1 ~% v& j187.《无量寿经》说西方无恶人,但修净宗的人是带业往生,应当仍有恶的习气,为什么没有恶人了呢?
5 w# u! @6 G7 A0 Y2 Q/ h* Z
' G4 T) F3 A& {) {0 e/ n善与恶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有一假定的界限。第八识田中所藏的恶种生起来时,指挥身口意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恶人。能控制它或者断除它,约束身口意不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善人。不一定要尽去一切罪业,才称为善人。七地以前的菩萨,还有无明,但已经称为圣人。阿罗汉习气未尽,也称为已证圣果。带业往生的人,都获得三种不退,恶种已经压伏或者断除,不会再生起来,所以说西方没有恶人。
' f4 O9 S* e1 G% b. s - |: Z; |  E8 Y/ Q6 U
188.《无量寿经》中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又说:‘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极乐与其他佛土并没有特殊之处,怎么能胜过其他佛土呢?
* B' a6 n: V$ `$ T) D7 }! i9 j! ]) K 2 a* ~* Q- s% S1 s% C
极乐纯善无恶,修善没有障碍,再求上进,过百岁觉得很快。我们这个地方多恶少善,要作一点点善事,都很艰难,要作一天的善事,就更艰难。如果能够做到,那么一天所用的功力,就等于极乐百年的功力,所得到的功德就可以类推了。因为恐怕还不足,所以就加正心正意斋戒为助缘。极乐好比轻车平路,快马加鞭,很快就过了百年;我们这里,车身很重,路又不平,快马加鞭,一天也走不了很远,只怕马力不足,所以还要加油。其他佛土,善多恶少,作善百年没有极乐那么容易,但比我们这里则强多了。在我们这里作善如果不加正心斋戒的条件,当然就比不上极乐百年的功德,但还可以比得上其他佛土百年的功德。! }" b6 {0 D( u4 c5 H1 x- {2 i
5 K* O2 a( U& l- q5 a" ]
189.夏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这个日子一定有来历,请能详细说明。
& O9 Z" G0 U# Q1 L 1 F8 Q2 s5 \6 A% @7 o4 ]3 o5 ^9 F4 |
阿弥陀佛本来是法藏比丘,在无量劫前出生。古今中外的历法互不相同,怎么能用中国的夏历来确定阿弥陀佛的圣诞呢?这个日子只不过是后人敬仰阿弥陀佛,假定一个日子以作纪念罢了。传说宋朝时永明延寿大师是这一天出生的,因为大师宏扬净土,救度了很多众生,人们崇敬他,就用这个日子作纪念了。3 n- t) e8 C( E6 Q8 X8 u4 h

& m% ^3 V. U# t+ e190.赞佛的颂词中‘白毫宛转五须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绀目澄清四大海’是说佛的身体,不知怎么理解,请指示。
$ s2 U9 ~" p  w! s2 Q) T
8 a# z0 o, @4 U8 b$ d0 \! C8 ]7 |这是形容佛身伟大。佛相两眉之间,有一盘白毫,世俗称为佛顶珠,它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佛的眼光为绀色,即黑红色,眼睛有四海那么大。于是我们就可以想像佛的伟大了。# f  j% @. t0 a7 r7 b3 ^

! i! v+ J1 R2 ]% g  Q191.离开我们这里,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这个世界谁最先发现呢,有没有根据?
4 I! l) c. u. S) T: Q# h; t% r' ~
, R& d4 v4 {1 q4 y0 n世界上的知识许多都是别人传授的,我们的生命有限,怎么能游遍知识的海洋呢?佛陀是说真话的人,他所传授的佛法就叫圣言量,我们还有什么怀疑呢?8 ~5 N- l; |& j( |; @. n& Q
5 l( r5 @) R" }, N3 {9 x1 z, l6 T
192.尝见感应录中,往往有念诵《地藏经》令已亡父母超升极乐,回向偈中也有‘愿我宿现诸父母……接引往生安乐刹’的句子,我私下里认为,我自己念佛未到一心,往生尚且没有把握,而为亡者念诵反易往生吗?况且往生先要具足信愿,若亡者信愿不足,怎么办呢?9 X, H# K9 |: L5 V) ^7 {+ U" Q

: T: p8 S2 L( y$ @* @3 v* r9 B; _; O净土法门是大乘菩萨道,既然是菩萨道,就必须发自度度人的菩萨心愿,虽然暂时无力度众生,但已种下普度之因,只有具备这种发心,才能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就是使自己先有普度众生的本领,然后再回娑婆重续旧愿。发信度亡父亡母,是净宗学者的助行。《阿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无量寿经》说往生正因‘要当孝顺’,《观无量寿佛经》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第一即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至于亡父亡母虽然暂时还不具信愿,也能增加福德,并种得度之因,若已具信愿,则增莲位。
$ V! y: x6 `* U* u5 F7 l9 g" c/ Z) N ( s% H1 L2 [6 v) @
193.禅靠自力,净依他力,又说自他不二,究竟禅净是一是二?
5 L$ h/ W5 Z8 y7 M9 Y7 Z+ E ! ^: J. t& R- c1 r/ t' A2 _
禅也离不开经教,其中就有他力了。净要信愿念佛,其中就有自力了。但二者有轻重之别,无他力自力不生,无自力他力不应,这就是自他不二啊!( z. w- ]  ?) \! z( \- i, w/ E

! U7 {- c, v! c" l  G194.一般念佛的老太婆能够明白唯心主旨的有几个呢,她们和那些心外有法的外道又有什么区别呢?5 \# Y+ C; v( A$ u4 {! k. b

8 Y: o1 I" v3 g3 A1 n/ R# S! B' w$ a老太婆虽然不理解唯识学说,但因为她具备信愿持名,非常虔诚,不起分别心,所以往往容易成就,不能轻视她们。' n- p" t" z+ p
0 x0 _6 q3 F2 U! y
195.信外道的人也念佛号,以后如果有往生极乐的愿望,是否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 @3 r, k3 S# P; O

* A2 w- w# e) r: ^4 i. ]求法必须远离邪见,成功在于是否专一。既然皈依佛门,就应当远离外道。邪正混杂,修行就不真。修法既然杂乱,念头怎么能够专一。虽然有往生的愿望,但恐怕是可东可西的摇摆心理。三资粮不具备,怎么能有往生的份呢?世上的人有的信仰宗教,有的不信仰宗教,有的信仰这种宗教,有的信仰那种宗教。虽然千差万别,但只要他转过来相信净土,并发往生的愿望,他就一定能够往生。# t6 @* K" j$ m' v6 K

8 y/ z5 j: S: c6 @  n3 `196.佛说的极乐世界,是不是为某些执着小我,贪恋五欲的众生而说的一种方便法门,还是实实在在有一个极乐世界?# ^: W4 F7 X3 J1 |' ]$ q" ^

) U& P/ F$ m) `- A居士这个问题,正是你自己不通佛理,自以为是。应该知道,我佛说法,权宜和真实是圆融贯通的,现象和本质是不相分离的。我们应该依照佛的教导,信受奉行。如果认为极乐世界是方便假设,那么净土三经都变成谎话了。7 p3 O4 }' y; w3 J0 @& p% e# z2 s4 X0 P
3 J/ p% Y! H9 a) z5 L, e
197.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外无所求,内无烦恼,极乐世界的情景出现在眼前,耳朵听到弥陀法音,眼睛看见菩萨化身。那么是不是这时已生极乐,还是要等身体死后才能往生?
. E. q! v5 g; @7 S 2 V" \( K. }, ~, z, |& ^
我们的身体好像一个旅馆,旅客坐在馆中,想往美国,美国的情景就出现在他的眼前。请问,这个时候这个人是已经到了美国,还是必须走出旅馆,搭上轮船或飞机才能到达呢?
6 K0 l) X$ i; O7 B2 s
5 q# H& X8 V5 G/ A  G- P- `) p$ N2 `, `$ {198.念佛是念自心佛,还是念心外佛?当念佛的时候,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融会为一,心佛无二,即心即佛,念佛即是念心。如此念去,不知是否有误?* k( u! h, Z# [4 M% P* k
' S+ A3 X( l* Y3 j5 m2 p
居士这段高论,虽然来自书本,但你对于什么是自心,什么是心外,什么是心佛无二,什么是即心即佛,没有真正了解它们的意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鄙人四十年来才晓得几分‘心内’,至于‘心外’还不能明了。莫如一切不管,集中精力,全力念佛,自念自听,就一定能得到实用。应该知道这个‘当前一念’微妙难言,不必另外去多找麻烦。你能说这些大道理,表面上是高明,实则是妄念,仍旧是凡夫知见。不能顿悟,就不要去高谈唯心净土,还是老实念佛稳妥。
* h& I# b( m% s, j/ A! m. | & w$ V. h, p4 i- L, t
199.看印光大师的在家男女学佛程式上说,修习禅定,就是修习止观,而念佛就是修习止观的一种方便法门。为什么很多书上说禅净不能双修呢?
% O) g8 v- |7 p) M7 E2 {  c- i 0 `; U, f) i) w6 E. M3 @3 p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怎么不容许禅净双修呢?但必须深刻理解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如果不明白道理,就会错上加错,到那时禅不禅,净不净,一无所成了。你所提的印光祖师那一段话,只是说禅净都是‘止观’,并不是教人同修禅净,请不要误会。
9 Q# @) z) g1 B1 j, Y, S , Q& l5 P6 j/ P( O% |9 W4 u& G
200.佛教巨星印光大师圆寂后,经中国佛教协会审议通过,列为莲宗十三祖,为全国佛教徒所瞩目。后来我的哥哥卓智立在福州功德林念佛会时,据某居士说:‘印公大师往生后列为莲宗十三祖,这件事还有暂时性,并没有最后确定下来。原因是福州鼓山涌泉寺住持高僧虚云大师以及圆瑛大师还没有圆寂,必须等二位高僧往生后,佛教会才能作最后的决定。’这件事是否实在?
3 e, ~7 W1 v1 e7 ?& U' |7 B$ s 6 E" S; }. z; P9 `# {! t
名分已定,人心已归,怎么能够朝三暮四,随意变更呢?何况虚公为当代禅宗大德,自然有他的本宗地位。圆瑛大师禅净双修,和紫柏、憨山大师相同,后人自然奉为祖师,何必一定要列为莲宗祖师!
' b: D: W( {/ e4 E  b
0 K" I- b' V* z. ~) S% y. O201.《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查劫有大中小三种,阿弥陀佛成佛十劫,是指哪一种劫?三种劫各有多少年?西方佛国在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之前,有没有其他佛?
- M( g# c0 h3 x% a0 k, F1 _
% Q! O5 B+ V% |0 b! a从人的寿命十岁开始,每过百年增一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为止,以后每过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少到十岁为止。这一增一减的时间就叫做一小劫,二十个小劫合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合为一个大劫。《阿弥陀经》所说的十劫,按前人的说法是指大劫。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成的佛土,在阿弥陀佛之前没有成就这个世界。2 P( L* _/ b" j# N- h' B

2 j* \4 ^" i2 u+ a1 ^. A202.极乐世界没有痛苦,只有快乐,往生到那个世界的人,都将候补佛位。但是,佛教教人知道苦集灭道,儒家也有忧劳兴国,安逸亡身的教训。带业往生的人,第八识田中习气未尽,一旦生到极乐,享受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还能精进不退?  o) I  v4 K- ^7 `6 n- P

2 \% p( {- k0 w! `" W) t快乐可以分为两种,即欲乐和法乐。三处七宝,种种庄严,是指欲乐,这是针对娑婆众生所说的,随顺我们的习气,使我们产生羡慕的心理而求往生。只要一生到那个国土,一切事物都会说法,我们的六根决定改观,正如佛说‘自然都生念佛念法念僧的心’。既然无时不念三宝,这个心就是道心了,就是享受法乐了。这正是净土宗的最大方便的地方。: H  L, X6 V4 z4 H6 d

; t! i0 S+ @1 V- `( W, {4 v203.《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忆佛念佛,现在将来,必定见佛。’这句话有四个问题:(1)忆和念是两法,还是一法?(2)念是用口念还是用心念?(3)所见的佛是化佛还是自性佛?(4)如果是心忆心念,和禅家参话头、看话头有没有不同?
6 ^: j1 a6 S. F 6 G+ r9 a) b: {/ y& O# @$ [8 x) y
第一个问题是属于语法问题,中文里面很多双字词,两个字都是同义关系,例如‘言语’、‘思想’、‘行动’、‘欢喜’等等,‘忆念’也属于这一类。但要把它拆开来解释,也未尝不可。忆就是记住不忘,念就是念兹在兹。第二,是用心念。第三,是指自性佛。第四个问题不要拘泥,经文圆通一切,不要以宗派画范围。但要从法门来讲,自然就有区别。禅宗参话头目的在开悟,净宗念佛目的在往生。
+ |- n. e) ^# E* _1 x3 f
/ |( r9 ]& h; v# r8 V# }1 M204.经上说‘如果有众生想要生到我的国土来,并且具有很坚定的信心,十次念我,我就一定接引他往生。如果做不到的话,我就决不成佛。’又说:‘坚持念佛名号,从一天一直坚持到第七天,一心不乱,就一定能够往生极乐国土。’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H; V7 `; K' f5 ~4 p/ S9 n! g( A2 t
0 l" U3 k( ^( |7 I+ ^
前面所说的坚定的信心,是指心中已经没有一点杂念,彻底相信。如果做到了这个功夫,那么临终一念就可以往生,何必还要十念呢?后面说从一天到七天坚持念佛,就是希望做到这个地步啊!
8 J; P1 d4 M3 `
) n$ C# Q: s+ U* }0 X205.净土法门说万人修就有万人去,为什么念佛的人仍然有很多去不了?是他们因地发心不正呢,还是他们的修法不对呢,或者是佛顺应世人‘先以欲钩牵’呢?% d8 ]4 N& F& k

: s, a5 C" W) v! E在这里不能用‘先以欲钩牵’这句话,发心不正,修法不对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本问答已反覆强调往生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是为普度众生,只有往生后,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大学’学习,才能具备度生的本领。因此,修净土的人,发心要正,发心要正,就是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弥陀念破喉咙,又有多大用处?
; I+ v2 \* I$ `( Q- b + q  V: N% p9 \0 T: v! T
206.永明寿禅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禅净双修是否比专修更加殊胜?
2 N( D1 u. z8 g% L% B8 D6 @7 ?" w
6 A. [* ~; ]1 W; }4 a- h这是针对当时的情况劝告那些参禅人的,因为禅的境界高远,而净的方法稳当,所以有禅有净土,就如虎添翼了。但是因净入禅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如果好高骛远,必然前功尽弃。四句话合起来看,才能有一个全面的意思。我们要好好体会寿禅师的原意啊!; c; ?5 m0 ?8 c, u+ O" H! F* G
4 }0 @' N/ m5 P7 [- l2 {
207.念佛用心念心听的方法,和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是否相同?可不可以称为实相念佛?这个能的心和能听的心是一还是二?
: F5 p9 J/ p" `: e* f
$ l1 \+ [3 ^8 z' y% R心念心听与观音圆通法门‘入流亡所’及实相念佛不很相同,但能念能听的心,并没有两个,听的时候就是念的时候。但也可说是两回事,听和念不是很清楚吗?好比太阳当空而照,照射当然就有光明,这个照射和光明,可以说是一个,但又不是一个啊!5 O; P! A: V3 {9 i4 P  u9 f
4 z4 P5 B/ Y: f. j+ N3 ~1 p: x
208.古代大德说:‘能否往生,就要看这个人有没有信心和愿力;等级高低,就要看这个人念佛功夫的深浅。’现在有人具备了信愿行,但不能发大菩提心,只希望往生极乐国土享福,这样就不能和阿弥陀佛的大悲心相应。如果这个人有很强的信心和愿力,他是否能够往生?
# ]! s# l7 y4 p9 k+ c) L0 R
6 q& x' `5 H# ~& B$ w% k" l) Q也能够往生,只不过相当人天或声闻的地位。不发大心,难以候补佛位。既然已经具备了很强信心和愿力,又一心念佛,就具备了往生资粮,因为真心念一句弥陀就消八万四千劫大罪,他虔诚地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自然因念佛而得慈力加持而往生,只因为不能发大菩提心,所以暂时还与佛相隔,只能相当人天或声闻的果位。但是,继续修行,就会发大菩提心。不发大心,是不能成佛的。6 u, R  ~1 P- D/ E2 U" k

* j5 ]8 J) [  b- j209.极乐国土人民有无限的寿命,又不断有往生极乐的人,为什么回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普度众生的菩萨却越来越少呢?- ]/ ~6 y8 T! y, k! y8 R

8 R* k! B# |5 R; a我们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一粒微尘,就中国来说又只不过是这个微尘世界中一小部分。但是,短短千多年,已经有那么多净宗祖师和净土圣贤降生我土,怎么还说少呢?即使到今天,也大有人在,否则净宗早就消灭了。9 ~+ s' J2 U1 N9 t) B: s' s
* Z* E! q, Q/ d: o
210.曾经听到一位居士说,娑婆世界的人想往西方世界,西方世界的人想往娑婆世界,求心才最彻底,因为心即是佛,也就是净土,那么我们修净宗的人又何必求生净土呢?
; S5 n' s9 I4 G4 o8 O
- L. B; A* _% \" s6 Z6 O: c$ x这些似是而非的话,最能害人。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想往生西方,是为了摆脱生死轮回;西方人想回娑婆,是学已成就,乘愿度众生。凡夫和圣人完全不同啊,求生的意义就有根本区别了。某居士说求心,请问刚刚入门学佛的人,知道心是什么?即使知道,又怎么个求法?怎能用一句空话了事?心就是佛,就是净土,话虽不错,但请问某居士有心没有,他如果有心,他是否就是佛?8 k& W7 w8 r& i7 Z

) R) b7 A2 L* c" C1 _211.《阿弥陀经》有‘有迦陵频伽共命等鸟,这些鸟昼夜不断说出和雅的法音’等句子,可见西方佛国也有昼夜的分别。这个国土的晚上是不是指鸟声停息花儿闭合,还是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黑暗?+ u& f2 ^) X2 o

% j, g5 k7 S" C' K; q+ l/ G西方实际上没有昼夜之分,这里只不过用花合、雨花等计时罢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光明,全靠太阳,极乐世界到处都是光明,绝对没有黑暗。
; e1 x; e. P- ^! x: {
" m- s" w# r. T5 r3 B212.念佛的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
" i5 V5 {" y' J' _7 r 4 I  ^* o* b% d
知道过去和未来是属于神通方面的事,与了生脱死没有关系,不要因求神通而不自觉地进入魔境。必须知道念佛是为了求生西方,一旦到了西方,六种神通就已全部具备了。
" o# {0 O* W& r( t  k! _ . L4 e7 j; K; R5 L
213.给亡父亡母诵什么经,可以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9 P; e0 p  _' f+ m2 @0 H ) n6 |( Y  i7 p8 k& F- @2 F
有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明咒沙法,可以采用,记载在大藏经秘密部。4 j6 @# X  ~, g7 x& g7 t1 {/ m
  @$ r0 \1 N. X2 |5 Y
214.念佛完毕后回向,不知是一天回向一次,还是一个月回向一次?我以前念佛忘记了回向,现在再回向还有用吗?
* ~& g9 Z4 R$ J, z# s' P+ G6 q 8 b+ Z2 x+ f0 a% L$ a  @
最好念一次回向一次,以前念的现在回向当然有用,一句佛号就是一颗金刚种子,千生万劫都不会消灭。5 w8 J& W, d8 ]& {. |, m
- a% ?! S  F/ S4 a, V- x
215.妻子刚生产几天,突然遇到莲友去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她是否可以参加助念?  A3 m$ M3 L& }  p! L1 k
; d. h" H4 L3 G. o' @
生孩子不久的人,气血亏损,不适宜参加助念,并不是因为不干净就不能参加助念。佛看到我们众生,就像父母看到子女,子女危急时呼唤父母,父母不管子女处于什么状况,都会去挽救啊!所以生产时仍旧要念佛,求得佛的加持,顺利度过产期。
$ n3 l) v0 B. i& f7 U+ F * l9 Q4 \: z/ s' U# C# X0 ^1 C
216.有人问:‘阿弥陀佛的父亲是什么人?’他说你如果能够答复我,我就信佛。
$ i+ L# Q1 [& f
5 C' S6 u. Z; i- z: P: J从前法明和尚向大珠和尚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师回答:‘阿弥陀姓憍尸迦,父亲名叫月上,母亲名叫殊胜妙颜,出自陀罗尼集。’还有《鼓音王经》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妙喜,国王叫做憍尸迦,祖父叫做清泰国王,父亲叫做月上转轮王,母亲叫做殊胜妙颜王后,生下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做月明,二儿子叫做憍尸迦,三儿子叫做帝众。’这一段记载很详细,可告诉那个提问的人。但信佛有信佛的缘分,如果仅仅提出这一个问题作为信佛的条件,他就不是诚心的。请你转告他,佛法是救众生离苦得乐的大事,三宝是无上福田,千万不要当儿戏看待,如果随便开玩笑,就会引来祸患,毁了自己的前途。
9 N5 X0 X- I! \' l" M  }( f 0 l' `. t6 v9 b0 b1 |1 C
217.《阿弥陀经》说念佛人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乱,临终时就可以往生净土。依据经典,只念七天,时间很短促,那么普通俗人念佛,只念七天,临终时能否往生净土?有没有必要天天念佛一直到临终为止?
( j+ x# t! P* O
  _& d  ^4 y- W; J念七天后结果是要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才能往生。即使达不到这个境界,也已经种下很深的善根了。达到了这个境界,仍然要天天念佛,一直到命终佛来迎接。假如中途间断,就是退心了,往生就没有份了。
. ^$ Z6 A# i4 U # E5 C" Z& S5 I- ]5 Q# e0 m6 X
218.有人说,生无忧虑,死无挂碍,只有真正念佛人才能做到,所以世上第一件事是念佛。这些话应该如何理解?
5 t7 R0 g& f4 J- L+ @
  z. ~' Z. ]8 x- Z世间一切都放得下,平时才能心安,死时才能逍遥,并且有一个很好的归宿。如果没有相当功夫,谁能做到?但念佛人不同,平时一心念佛,临终心不颠倒,远胜较前前面所说境界!
' P( m% C# n( T6 ], K
) y3 }2 t; D! s# s# h219.诸佛菩萨,愿力宏深,名号很多,如果一一念诵,就觉得太杂乱,好像是多神教,如果专念一二尊佛名,就恐怕失去念其他佛的功德,并且对其他佛是否有失恭敬?2 K% g' e/ v1 V/ o) P
; q3 l# r6 F8 v& a- ~& N$ u
阿弥陀佛圣号是无量佛的意思,又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古代的大德都说:‘念阿弥陀佛一尊佛的名号就是念所有世界无量诸佛的名号。’再说功课后面的回向常常要念诵‘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等句子,这样也很圆融。6 l5 b/ E' j* Y8 b
; P5 C6 v) ^" {, ]7 c5 S( F
222.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在地球的范围里?
* x+ D" k% L+ c- |: j" j; K 5 b6 L1 j% N* q/ P) J9 A5 @
经中已经清楚地说:‘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国土。’所以不在地球的范围之内了。用现在天文学的话,可以说是另外一个星球,曾经报导,美国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一颗纯金的星球,而极乐世界不也是黄金为地吗?
# X  C0 Q% c) y3 I8 P/ c/ d 9 P5 I+ L" J' Q% b% h
223.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所带去的善业恶业种子,将来是否还要受报?  i, P" ?! L. [& G
, h! Z2 f# o, l3 ?8 J
善业和恶业都要有缘分才会开花结果,西方没有恶缘,只有善缘,因此只会促进自己道心增长,断尽一切疑惑,哪里还会受报呢?要受报应也是出世证果的报应,决不像世间众生因业力牵引在轮回中受尽痛苦,毫无自主的权力。
$ t8 r8 A; m0 g7 ]- P3 g- L ' @2 q! K; Q& k2 p/ O& O
224.现在我最喜好念佛,因为念时清凉、快乐,所以对阅读总觉得厌烦,除了有关心身的读物外,其他的都不感兴趣。这样的心情是否对?& V5 Y( |6 p8 D3 |' `3 z  r- R( k/ Y
, q2 d. D5 b* q* F
一门深入最好,但一定要坚定志向,不为外界引诱所动。/ |; ?+ e4 h, j3 @
8 L" v* |, D! R: ]6 u$ C' g
225.念佛法门在理论上虽然说万修万人去,并且记载了许多大德往生的实例。但从整体来看,念佛的人虽然多,往生的则万中无一。因为它的重点在‘一心’,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末法众生根机差,智慧浅,难以做到‘一心’,绝大多数人不过仅仅能够借念佛种种善根罢了,仍旧难逃轮回之苦。既然是这样,比起其他法门来,净土也没有殊胜的地方。
: l" g7 n& m: O5 v% ]- n ) G8 o0 t+ [* g. Y- d) q! H
一心有短暂和长久的分别,坚持得长久的人就往生上品,中间有所间断的,也不失为中下。虽然这种境界难得,果然深信切愿,经常提起念头,临终不遗忘,也就是心不颠倒,一定可以往生。经上说‘一心不乱’是教人向上看,作最有把握的打算。许多人不能往生是因为他们信不真,愿不切,净念常常间断,不能经常提起。这些人心不在焉,可东可西,摇摆不定,自然就没有往生的份了。修其他法门,必须断尽疑惑,明心见性,才能成就,所以就叫做难行道。修净宗只要约束身心,一心念佛,就能感应道交,带业往生,所以说是易行道。古代大德说:‘不用三劫修福慧,只将六字出乾坤。’比起其他法门来,怎么没有殊胜的地方呢?# w+ I4 t* q" L9 o3 M7 g9 e9 M
( G3 ~( x3 S# n! _. m
226.学佛要明白事理,念佛法门,什么叫事?什么叫理?0 j0 D$ U* ]/ @+ k) H+ p, ?7 t, X

0 z2 L: H/ Z' G% I0 J理指教理及经义,必须认识透彻,才能明确方向;事指一切方法及律仪,必须具体实践,才能取得成就。
( N1 {6 A+ P  L& _8 r, m " p1 c/ ?2 ]) y3 `# \( A
227.《阿弥陀经》中‘要往生极乐国土,不可以缺少善根福德因缘’和十念往生,难易差别很远,所以修净土的人有疑问,请解答。4 s/ K( `, o, ~. x( Z. i2 t. L
. @( o  _* W- j+ v0 a- X
多种善根福德,是净土法门的通途,最为稳当,真是万修万人去。十念往生,是前世慧根深厚。上等根器的人,一念就能不起妄想,这是精诚专一的结果。一句佛号就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十念!但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人,百千人中没有一个。/ |9 x" w( p5 V( P- `3 O% A5 o
/ m) n5 ^, H0 i7 `$ d' a, a$ l
228.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是不是虚空无量无边的菩萨的总称?还是单指一尊菩萨的名号?% T* S$ X$ b3 m# |9 z- Q6 R; U
6 P; s+ b# _% F; r# I
指西方极乐的一切菩萨。
; [7 k/ {. H7 r4 n+ I( ?, N5 d6 g . v# j! l% T; n' j, {
229.《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的众生,常常在清晨时候……供养其他佛土十万亿佛,到吃饭时又回到本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没有极乐国土的人来供养?
& G3 U2 v& W+ H6 p- H- b: m3 @! _ . A4 B. |$ A% D
法华会上的观世音,楞严会上的大势至,是从什么国土来的?释尊说法时,各方菩萨百千万亿都来集会,这些菩萨中,谁来自西方,你能一一指出吗?. ~0 u2 }) a  e8 }7 Z2 i. N
) g2 G9 d/ [& r" l6 m1 Z9 m
230.阿弥陀佛成佛到今天已有十劫,这中间往生净土的人已经不少了,而且都有神通,为什么没有看见回来一人,向我们证明西方世界的真实存在呢?* Q2 ?4 J2 q& N7 S+ M
$ l$ `" |/ B+ }1 c: V' {
回来的人不少啊,因为我们肉眼凡胎,看见了也不认识,古代丰干和尚就是一个代表。西方世界是释尊金口所说,历代祖师都为我们作了证明,你居士没有听说吗?* y( M: f6 @" ^: `& C' f0 i( O

6 \# ~: v% }# W231.经上说:‘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路途这样遥远,难道不是太渺茫了吗?既然佛有万德万能,神通无边,为什么他不把三界六道都变为净土呢?为什么一定要念佛才能往生呢?佛有无缘大慈,为什么要别人念他的名号才肯接引?
+ Q; O- p0 E' E2 Q3 S
+ A: n& C4 Z" b& O/ S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还发现有更多的太阳系,这难道不是更加渺茫吗?经上告诉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知道佛万德万能,心也万德万能啊!心净才有净土,心秽就生秽土。世界本来就是空空,没有净秽,出现净秽的分别,都是心相所成啊!佛即是净,念佛自然就生净土,不念佛,心即不净,就不往生净土。不念佛,沉迷世间欲望,怎么能生净土呢?佛视一切众生为佛子,故一切世界都是净土。只因为凡夫和佛有天壤之别,从道理讲都有佛性,但心相却根本不同。明白了大千世界,唯心而造的意义,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要得心净,必须有广大无边的慈悲心,这就是为什么佛时刻忆念我们众生的原因。如果我们一心念佛,那么我们的心就和佛心相通了,这就是我们念佛往生的道理。如果我们心中妄念太多,就和佛相隔了一道厚厚的墙,佛虽然思念我们,我们却逃避不见,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例如儿子出走,母亲虽然日夜思念,但儿子并无回心,越走越远。只有儿子也思念母亲,才有相逢的日子。8 x- u) u' p7 |9 s+ z
/ R$ W; B& l. ?0 T) |
232.净土法门为一生成就的佛法,而且容易修,为什么佛陀当时不多赞叹宏扬这个法门,而只有三经一论说这个法门呢?为什么正法时期和像法时期的人多修其他法门呢?为什么到末法时期才兴起净土法门呢?如果说净土法门比其他法门好,那么不是末法时期的人比正法、像法时期的人福报大了吗?如此说来,佛前佛后为八难之一,又怎么解释呢?9 u9 P- {; `( \' H
5 m5 j) H" V$ ]; B/ B
开头讲华严,结尾讲法华,两部大经都赞叹净土,其他经典赞叹净土的数不胜数,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不知还要怎么赞叹?是不是要把其他佛法全部废除,单单说净土,才算多赞叹呢?正法、像法、末法是根据人根的利钝变化来分的,不是指定某个时期学习某法。你说末法才兴起净法,是大误会。只因为其他法门断除疑惑,要利根才能办到,净法带业往生,钝根也能成功。再回答你最后的问题,佛诞生以前没有经典,佛涅槃以后,因为不解经义,就引发斗争,众生容易走入歧路,所以列为八难之一。# b* u( Y" v& K& j0 I

) |% G2 O5 O3 v8 u9 s233.临终时观想佛像难以做到,观想西方也做不到,我的老师说要我观想受戒的戒坛,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它好在哪里,是三善道,还是极乐世界?
1 _' n3 |6 U8 O0 I
; z; N" Y6 s  [: _临终四大分离,难以观想了,只是念佛稳当。戒坛是好相,那是教人在心中印上一个干净的影子,免得时时出现世俗的尘相,发生问题。修净宗的人,应该印上这个好相,但还是要极力念佛,渴望往生西方。
4 y3 c* Q7 @7 q4 [: C7 p$ y / D% W4 Z3 v' Y; E2 A
234.打佛七七天做到一心不乱的人,必定可以往生。平时因为事忙,不能持续做功课,能否往生极乐世界?- F" C* a. Q3 b9 a$ w

1 n5 O( R  _6 P" v8 k必须有恒心,事忙可采取十念法,再在平时行住坐卧心中默念,同样可以往生。% D9 u; {0 L0 F* ]

+ d; v/ _7 j2 p; I) s235.有没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时期往生?; A) U) l  n' Z' W$ s

. O( z* m* e! D+ v0 W4 E不管做什么事,还是从青年时开始为好。例如种树,必须从小扶植。往生就是指寿命已尽之后,并不是念佛去求快死。但黄泉路上无老少,总要早作打算才能稳当。8 Y+ }0 w2 H* w* q! N) Y. U

1 r. u0 j$ {' }% o$ B( @: o9 z236.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能够往生?1 }1 l4 C" Z* {; G

5 @2 j7 W1 l& N$ U/ H$ t2 V净土是大乘法门,功德是利他的事情,念佛和做功德好比鸟的双翼,缺一不可。但功德并不一定就是花费金钱,劝人念佛就是真正的功德。
- H0 Q! [4 @+ H& x( P& W3 T
9 [6 \3 R7 {' ]237.我们念佛的人,在平时用功很好,万一起了嗔恨心和别人发生冲突,这个嗔恨心到临终还不能忘记。像这样的人虽然念佛,能否带业往生?' N" ]2 O; c7 ^" r' f# v
. \' _8 d6 G" x9 `- h9 G
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更怕持续不断。既然知道嗔恨害事,为什么不赶快改正呢?又为什么还要延续到命终呢?当前一念非常重要,念嗔就会与佛相隔,念佛就能与佛感应。嗔能障佛,怎么还谈得上往生呢?- u% m0 N, A2 l/ ]* r$ y

7 ?! Y6 k- A' ^238.临终时有魔化身为阿弥陀佛来引诱,怎么办?
& D8 b' x: d& A2 [: f) z
( R% Y+ R* T8 f这个事情不必忧虑,平素心念弥陀,临终正念仍是弥陀,一定不是魔境,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啊!如果平时杂修不专,念头不一,临终正念就没有把握了。到这个时候,即使明明知道是恶境,但自己也无法挽救了。所以临终助念特别重要。
! |/ H6 Q& i$ t6 q6 t
& z/ k! Y. R" B% E4 h* v239.日本佛教有一个宗派叫做‘法华宗’,专门持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是什么意思?它的归宿在什么地方?
$ G  _  w3 j$ x! F( r5 m
; N/ O' J5 s* k0 R持念的方法有很多种含意,如禅家念话头求开悟,净家念佛求往生等等。中国也有法华宗,但修的方法不像日本,日本法华宗的内容,我知道得不够详细,估计他们专念经题,也是佛法之一罢了,但这样念和禅家的念意义相同。归宿有时间远近的区别,归宿到什么地方,要看修行人所发的誓愿在什么地方。+ J8 o! R4 }+ Q3 a

" w' Q) ~' P. ]) @240.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有一愿说:‘至心发愿,想要往生我国,只要他念我十次名号,如果他不往生我国的话,那我就决不成佛!’果然如此的话,那么罪大恶极的人是不是仅仅念十次佛号就可以往生了?再请问这十声佛号,是在平时念,还是在命终时念?
+ U3 S  k3 |" c. B6 E) A
- w8 p" s; N5 M! L. W7 ^十念往生是指临终。罪大恶极的人,因他前世有大善根,所以临终能够忆念佛号,至心发愿,十念而往生净土。平素十念当然也种下了因种,但什么时候往生,就要看他的努力程度,一生多生都说不定。专修净宗的人,不要有十念往生的侥幸心理,平时不精进,临终千愁百苦,手忙脚乱,一念也提不起来了。
! x6 m7 c. M% a2 [3 [
. g0 P; j# _- v241.临终一念弥陀,就往生极乐世界;一念慈心,就往生天界;一念嗔心,就堕落为毒蛇。依次类推,一念无生,就是涅槃了吗?
) m# L* {' s8 n5 u7 {6 O# P+ K# `
3 I6 l/ Y3 l  `前面三者情况属于再生,如果一念无生,当下就是涅槃,如果连这一念都没有了,那就更加相应了。1 s/ f/ X1 S3 _( K' ?: o* T/ ?" G
! }3 O; S) x: L
242.净土法门大小乘兼有,请老师具体说明。' a# G7 h2 ]5 m2 R- S/ b% ^
* _5 D! O! K  A. r2 m7 ?" m; p* Z
净土法门本来属于大乘,因为佛对小乘不说其他佛土的事,而且求往生的人,重在证果发愿,再来三界普度众生,并不安居极乐,自享清福。所以经上说发菩提心是往生的正因。但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只想自了的小乘根机,也能念佛往生。
* Q/ S; R2 G3 c6 p- H. y9 `
& \3 B$ v$ H7 q8 `) y; |6 Z243.梦中时常向人说,这个世界太恶浊,这个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依恋它呢?请大家快来念佛,离苦得乐,大家肯听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把身体卖给你。请问这是什么境界?是不是着相呢?9 p& Z# y* k1 N+ l$ Z1 m
$ a$ T: w* C4 v6 `2 n
梦都是念头的反映,等觉以前的菩萨,都不能没有梦。梦可以表现意念的净秽,念佛功夫的进退。居士的梦如果能够经常保持,就是上求下化,勇猛精进的菩萨心境啊!很好很好!梦中是这样,醒来也是这样,净业一定会很快成就。自利利他,又不存有自利利他之心,就谈不上着相了。
7 G7 r, P9 F+ p+ A  `
( u  O) Q& |) g244.静坐时兼默念佛号,有妨碍吗?' }- P7 t2 \4 ?2 ~9 Z" E7 P5 U

' R# |# T4 Q, C默念容易入定,很好。睡卧时也只适宜默念,出声就有失恭敬。
) E! i' `# H/ C7 r8 r( u1 {
6 Q  r" q1 \4 L3 x% U. c8 I245.念佛诵经的数目要不要登记?/ z# M$ ]3 p6 R1 O* F% u

, ]5 E! M6 |$ d0 d9 D/ y登记的办法是为了检查自己的进步,如果是专修的人,可以规定自己每天念佛诵经的数目,有进无退就行了。- x7 y# J/ O. F

3 }0 ?+ c2 ^, ^: e246.参禅和念佛有相同的功德,是不是每次禅坐后要回向净土?又说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那么在什么时候回向呢?! L; m! P; x; I. G0 d
+ x% i* L8 D. T/ }% Y3 W. l, C
念佛分为定课和散课,定课在早晨和晚上,或者加入其他时间。作定课时,以静坐最好,求得心定不乱,结束后就回向。散课就不管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在停止的时候,就可以作回向。6 H" E7 @) b  Q! ~+ y7 v' Y& y& j+ r

/ M) O7 u+ \5 r247.《阿弥陀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今天已经有十劫了’,但阿弥陀佛的寿命本来就是无量无边,在十劫前是否有极乐世界呢?
0 A  `! l2 X" Q* { ; N" Y+ j/ V8 r  h( S! W
这一段经文是就佛的报身来说的,佛的报身是有始无终的。《无量寿经》记载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所以在十劫以前就没有极乐世界。
( b5 h7 t6 ]4 U2 O1 ^
6 B9 b8 j1 V5 a& |8 v; Y7 e7 \! _248.持名念佛,目的在于清除杂念,做到心无挂碍,这样才有往生的的可能。但我作为一个军人,没有片刻的宁静,难以达到这个目的。不过我的愿望不在往生,而是求得来生为佛普度众生,不知是否能够如意?; r' D$ y4 O6 u2 v9 o: `- x
+ ^2 z. Q1 V/ n* E! ~, ^
普度众生一定要有智慧、学问等种种条件,并不是有这个空想就可以度生。往生的目的正是为了求得智慧、学问,加速成就,然后乘愿再来,普度众生。例如要挽救落水的人,自己先要学好游泳的本领。$ h* p0 b; h1 g6 Q1 b6 @; j1 v
0 [, M( T( Z2 m( }7 I
249.打佛七止静的时候,是心中默念佛号,还是心中什么也不念呢?但念佛号的时候,心中还不能清净。止静的时候,要想心中不起念头,应该用什么方法?
3 P! @6 x% R, ~% h   {' g7 `4 V: @! x
净宗功夫自有净宗的办法,过去的祖师说,佛七止静是指口里不出声,心中仍旧默念佛号,这才能净念相继啊!如果要做到一念不起,或者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等功夫,不是初机所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去勉强抑制,不但这个抑制的念头又是妄念,还恐怕会得病啊!如果是上等根机的人,能够做到一止便静,可听其静下去,不必拘泥一种办法。! v5 I1 X& h# N& A9 K1 `$ X

! w- L7 L# g- X/ U) _/ o250.释迦牟尼佛凭什么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
. {; w" N4 P# ?: n
5 Z% ?( J& a8 B( |+ o* S  y! c7 U5 e佛有无量无边的神通,有天眼通的人就能照见大千世界,何况佛有无边神通呢!8 f/ G5 g* a2 |8 ]. g8 |

2 F! L" R3 [6 O- O251.记得几夜以前,梦见自己游街遇到一个年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看见我就拜,使我立即头痛,昏昏沉沈,站立不稳,知道是魔,就念了几声佛号,这魔立即倒地打滚,又看见魔子魔孙也同时倒地打滚,但我念佛声一停,这魔就立即能够起来,我也醒来了。请问这是什么境界?; x; w; f# D/ J% o4 Z2 w9 x

* W4 }$ C' c, ^0 C5 a8 p众生轮回六道,做了很多坏事,结了许多冤家,心不正时,就会牵引恶业,心正时,光明显露,就能免灾消祸。念佛时,心即是佛,怨魔哪里能够靠近?3 @- R1 e5 f5 h

; m( B; v5 \6 ?- }1 V' v252.西方极乐世界的鸟儿都能说法,使人听了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生到了西方,莲花化生,还要念三宝的名吗?
8 T: ~8 }- q4 w, g + T/ j5 g( Q# h: y
这是对带业往生的人来说的,有疑惑就会起妄念,必须时常听法,才能心和三宝契合,离妄显真。如果不能离妄显真,怎么能够证得一生补处呢?; `, m. @1 E  `2 m! O2 r
# L- e% c. k& X. a- e
253.听说观音救生不救死,弥陀救死不救生,何必急求死去见弥陀呢?
! p2 x* ^& O2 P1 U- c( x1 T1 ^8 p
7 l8 `& @) s# O  Y+ Z$ {这是俗传谬论,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不是弥陀救生的证据吗?《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这又难道不是观音救死的证据吗?至于说念佛急求死去见弥陀,更加错误。例如储备粮食,是为了急求灾荒吗?
" ?- m- M3 [4 [/ }( O$ q9 t+ H- P- S' Q
4 h# ?! O- p2 T7 w) \& N254.净土法门虽然说很殊胜,但必须临终不忘正念,一心称名,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如果修持的人被炮弹打死,或者突然遭遇天灾人祸。在这种情况下来不及念佛,是否障碍往生?
0 L  {) `, }" C& Y5 r6 b# e% A 9 i4 n7 C3 z" o, \# e: Q+ y* h
你所提的问题,对那些无真信切愿实修的人才存在。这些人即使没有你所提的那些问题,也不能往生。在炮火连天、天灾人祸时,还不去抓紧时间念佛,那么平素的懒散就可想而知,他的心本来就不在道啊!
) v& [9 A4 u& m# t, f
# B$ Y" M+ `+ Z255.念佛的人临终如果起恶念,就是堕落三恶道的因,平时起恶念也是堕落三恶道的因,如果恶念不断,是否将永远轮回于三恶道?5 u9 ]! D* e/ |* F; c* d4 m
2 l+ F4 x1 b) w9 o4 O
一念十法界,就种下十法界的种子。念佛的人临终如果起恶念,当然就会堕落。但平时念佛种子并不会消灭,因缘分未成熟,不能生西,但仍可凭借佛力往生善道。不念佛的人,就没有这个利益。如果恶念不断,自然就会生生死死堕落恶道。
; b% d) x% K1 d6 `( ^! ^# Z3 O # e9 s9 F9 B3 u4 B! _) z7 L
256.念佛要求一心恭敬,自然就应该字字落实,清清楚楚,因此速度就不能太快,但念佛数目多多益善,这中间是否有冲突?) P, ~! H3 @8 X

; l5 e7 K! p, @字字清楚是条件之一,勤奋多念也是条件之一。如果追求清楚而念得太少,或者追求数目而念得含糊,所得功效都很小。如果念得清楚,再加上勤奋,那就是既尽善又尽美了。
5 d! `6 o; K1 S7 W  e. g
% e* N- ?* s. F" p# h" t& r257.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今天已经十劫了,为什么度众生度了十劫,众生反而越来越多?9 |$ R  y7 ~. e- A' h
9 ?& O# Z0 n) t
虚空无穷,世界无穷,众生无穷。六道众生来回往返,并不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众生就只生我们这个世界,其他世界的众生就生在其他世界。我们生长在一个小小地球上,哪里知道大千世界的无量众生啊!
% p+ v* G5 d3 N3 F! B" [$ j " o" R: o3 j3 j, w; ~; B6 J
258.极乐世界离开我们那么远,为什么说‘挥手之间就到了莲池’呢?7 |' J( Z/ ?# G5 H# Z$ J
- b. |( b/ s0 |) v6 e
往生西方,仍旧是心往,并不是四大假合的身体前往。念头在哪,一瞬间就到了,挥手之间还说得太迟了。世界上什么速度最快呢?意念力也。火箭、卫星、光速都不能超过它,意念到哪里,只是瞬间的事。$ }* W* H% P+ t2 i
0 ^! @3 F3 @2 N! I4 f, m3 Z# m
259.《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今天已经十劫’娑婆世界出一尊佛是三大阿僧祈劫,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佛有说净土法门的没有,那个时候的众生往生没有?$ A1 |/ X, }5 R) t( ~

, \. H8 F/ Y3 y$ b7 B; K0 t没有看见依据,不敢随意答复。据理推测,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以前,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娑婆世界的古佛自然就没有劝往生西方的道理。阿弥陀佛成就极乐以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以前的佛就会劝生极乐了。《阿弥陀经》说‘已发愿’、‘若已生’是释尊指前代所修净土法门的众生。佛佛道同,释尊这样说,前佛也一定这样说。
( M  _2 t/ F5 n) k/ G   x5 `* j9 [" v  g% Y
260.往生西方以后,再听阿弥陀佛说法,不知是否和现在相似?6 a2 n7 @; H2 S4 a. g

2 n5 P5 _: ?/ y+ n+ m, V佛佛道同,没有两样。但没有往生以前,是凡夫俗子,往生以后就进入圣人境界,所以所听到的佛法自然就有区别了。' m3 O: i# s; y$ G

8 g5 I/ O1 Z: q) O) o1 ?; m7 ~: B261.一般不信佛的人常常说念佛是形式,往生是假设,应该怎么给他们解释?
# i% W$ n3 U$ C. E8 d
+ ]0 H0 S; r, E; H; N要看是什么人说的。如果是信仰天神教的,可以反问他天神是不是假设。如果信仰有祖宗的,可以反问他祖宗是不是假设。两者都不相信的,就是坚持断灭空无邪见的人,佛都难以挽救,何况你的几句劝说呢!
+ N7 A9 C; G! _' b + S/ S0 X) @7 H% T2 f$ I
262.修净土法门的人,死后可以脱离六道轮回,到西方世界才能修行成佛吗?( R( Y+ t+ W6 h

! j, a4 K2 P: {2 i, m# q事实是这样。只要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不肯修行的,而且都是一生候补佛位,时间最短。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恶缘多,净缘少,阻碍修行,修行成佛必须三大劫。% z$ G' Y& I9 ~+ F# B
& G$ B: Q1 |# i
263.极乐世界有没有统一的语言?如果没有,那么相互之间怎样联络?阿弥陀佛说法用什么语言?我们用本省语言虔诚地念佛、诵经、祈祷,行不行?0 `: Q( t& c) b

) u! d* J4 r$ @一生到极乐世界,就具备了各种神通和无碍辩才。无碍辩才分为四个方面,通达各种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连鸟叫树响,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至于佛陀说法的语言更加奇特,只用一种语言说法,所有听法的众生都知道其中的意思。明白了这个意思,就知道不管用什么语言念佛、诵经、祈祷,只要心里虔诚,效果都是一样的。. I4 l* C0 J: y6 ]- f! k/ z9 s7 j8 o. E5 m
! l1 W& I) n, t' q$ V* A
264.修净宗的人,与其他宗供奉的佛像是否相同?
) u( j2 {' E5 G, e 5 X/ G/ {# W5 @$ S4 R/ @! Y
各宗多有自己的本尊,是必须依奉的。例如净宗供奉西方三圣,华严供奉华严三圣,密宗红教供奉莲花祖师,黄教供奉宗喀巴祖师等等。虽然种种不同,但供奉释迦牟尼世尊则是共同的。4 A; v9 w$ Y" C8 Z
: R% B7 N# S1 s' @
265.家庭佛堂,挂种种神像是否适宜?对于修净宗有没有关系?
; ~% e" n& B7 R; C5 d7 m5 H 6 I% D" p7 ~3 I, W# ?. B1 ]
佛尊神卑,不能同列。并且皈依三宝的人,只许供奉佛像。如果不能专一,心中印有很多神像,自然就会影响修行。如果已经有了其他神像,可以恭敬送往其他神庙。佛法平等,虽然不供奉神像,但并不怠慢侮辱,偶然遇到,应该恭敬对待。好比家里的父母应该孝养,如果外面来了客人也应该恭敬对待。
) T! c  `- s9 k! O1 f, y
0 }" P* J0 q3 u# G( F' z3 E; o/ j266.听说念佛或者念咒一定会有大感应,能够消除业障,不知是消过去的业,还是消现在的业?) l: ^8 @7 \& x( Z4 X4 v

1 s8 G! H# T% @; ?7 l: P不管过去现在,一律都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春风一吹,都会溶解。请问所溶解的是新结的还是旧结的呢?只不过溶解时,由浅而深,有一个溶解的过程罢了。
3 v6 n  k, f  G+ |1 J7 i
+ q# C1 h' Q. r! S( ~267.末学学佛以后,反而感到业障比以前更多,不知是什么缘故?是不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还是多世以来应该受报应的业障都提前到今世来了,一生受报完后,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k% g( s6 a7 x6 K2 F# L

( Q9 \- S; v- `8 i; j1 R& L: @( p正是因为缩短了时间,一生受报,所以才感到比以前有了更多磨难。
1 C* _* m% y" S' o $ S: n) e& `( f& r2 w
268.西方莲池、莲台、莲花化身,或者很多佛菩萨都脚踏莲花,到底莲花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与佛教有什么关系?0 k# n" f$ [  N8 G

  }" G/ M, m( S. H+ Z佛法有权有实,或者为权而显实,或者废权而立实。必须权实同提,才不落两边,合乎中道。莲花为花中的特别品种,一生出来就同时有花有果,显示权实互融,合乎中道的意思。第二,娑婆世界为秽,西方世界为净,莲花显示清净,一尘不染,说明西方净而不浊。第三,莲花虽然清净,但出于污泥,显示菩提从烦恼所转,佛法从世间而来。第四,莲花虽然亭亭净植,但仍然不离泥沙,显示西方固然清净,但总不离污秽的众生,象征乘愿再来的意思。
9 B6 U  ]/ l& {' h7 E. d
- \! ?% J) n; T! d/ G" A269.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但是要紧在临终一刹那间念头,如果遇上水火灾难或者发生车祸,这样就没有预备念佛,能够往生吗?
8 x5 }- V6 ~/ S3 {! s% B . T2 N+ V% g2 A6 a0 y. h7 z
念成习惯后,自然脱口而出。我们看到世上的人,一遇到痛苦,就会呼天呼地,喊爹喊娘,这是与生俱来的习惯,念佛念到纯熟时,不也是这样吗?3 D: @! @6 @2 K$ W

8 F2 X1 ]6 [# \; S7 k270.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所看见的佛菩萨以及一切宝物,是否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东西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呢?
2 S% Z% c. m3 ^$ ~
8 C- f2 d, z$ k" x9 g看得见,也摸得着。经上说宝池沐浴,衣物供佛,如果摸不着,怎么能够去沐浴、供养呢?
2 ]) B" J  S+ J  L ; {4 _* E, S4 o* P9 A$ @7 ^' v
271.常常听老师说九品往生,下品下生要在莲胎里待很久,等到花开,才能见佛。花没有开以前,在莲胎里自由吗?
- z+ P2 Y( u% i# c3 i2 W+ d
* |( h+ R& D2 D$ U! F) j& y# d一花之大,有十里或者几十里,怎么能够拘束行动呢?但不见庄严,不闻法音,不免沉闷。他们原是十恶五逆众生,偶然遇到善知识的指引,临终念佛往生。我们没有造五逆之罪,并且又整天修行,如果往生,一定不在下品了。
5 a5 o5 n' K2 m0 S+ A: _4 O
9 p+ F9 A8 c9 l0 P1 j; U272.平时信仰观世音菩萨,只念菩萨圣号,临终时观世音菩萨能接引往生吗?2 \, b! ^# V' C) n% f
& P1 Q/ a5 I3 c9 F
念阿弥陀佛往生,这是由阿弥陀佛的本愿而来。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念佛也可不必回向。观音智慧多方便多,普门救苦,不一定接引往生。虽然众生念观音专求往生,也能随观音化身生到净土,但是净土三经都叫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不如依教奉行,听从佛陀的教导为好。
5 r: W. f. v, h/ |2 k+ w 9 o3 S8 c$ t) [! b
273.现在释迦牟尼佛是在哪一个世界呢?如果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佛的慈悲愿力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还要往生净土呢?如果说我们这个世界秽恶,为什么除了三恶道以外,十方佛土或天界都清净快乐,唯独我们这个世界秽恶呢?
( S" X8 o4 C* f* U 7 I# o9 g3 E2 E
第一,佛有三身,法身遍满虚空,凡夫眼睛看不到,应身随缘显现,度化众生,自从释迦牟尼世尊灭度后,我们这个世界就没有再出现过。第二,佛佛都慈悲平等,佛土却有净秽的分别,净土乐,秽土苦,所以要离苦得乐,就要往生西方。第三,佛的愿力各有不同,释迦牟尼佛的愿力,专向娑婆世界普度众生,地藏菩萨的愿力,专向地狱普度众生。第四,天界不是究竟快乐,欲界天有五衰,色界天有三大灾,无色界天仍旧生死轮回,怎么能够真正谈得上清净快乐呢?第五,众生居住净土或者秽土,由众生的业力所感现。
5 {6 _0 F$ H& B7 q5 Z8 I. Y# Y- A0 a
3 G' T+ ]& n2 A. Q3 g% v274.念佛一定要念回向文吗?我想到临终时,痛苦煎熬,四大分散,神识昏沉,恐怕难以念回向文,不知怎么办?6 W1 l: Q& D8 D2 N4 g* B) r3 k
; U6 J( j( o/ X7 |9 |# t: u
回向文是平时所发的一种愿力,临终时不必自己念,这个时候只要净念相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具备了信愿行三资粮了。: Y+ `4 ~" @0 P* `

0 b% g6 H+ q8 n' i275.权教和实教的意思是什么?弥陀经是权教还是实教?, |0 u5 w( v# b; H4 h6 s! v# B
, p; H$ s0 I( M( \  V( k# }+ E
实是真实不虚,权是善巧方便。弥陀经教人念佛往生,万修万人去,极乐世界确实存在,阿弥陀佛正在说法,以心求佛,以佛印心,心佛不离,事理清晰,是真实中最真实的宗教啊!但没有深究心法的人,难以看透其中的含义,所以佛说是难信的法。! I4 Z2 }" G2 \+ |1 [; _

, U7 i  z3 r; d% D; W9 G3 |& m276.已故父母生前吃长素念佛,敬奉观音,享寿七十四岁,他们是否能够往生西方?如果想要超度,应该用什么办法最好?8 v& F; N. x3 T8 V6 b7 Q

0 \, P$ r( N! T, ^" w& G9 I一定要深入净土法门,修其因,然后得其果。如果能够吃素念佛,但专为求福报,就只能得人天的果。如是因得如是果啊!你想要超度先人,只能专修净土法门,如果令尊令堂果然在人天,就能依赖你的力量往生极乐,如果已经往生极乐,也能依赖你的力量增加莲品等级。1 s3 n0 k2 T! h8 b# U
5 s' `, ]( g/ v, b
277.每次功课念佛六百,观音圣号二百,大势至菩萨二百,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大悲咒七遍,请问这样做是否可以?; b* V5 m6 v0 [# k( A# O

" p! ^7 }/ Y, i/ q( ]/ X, Z这样做未尝不可,但能够增加念佛的数目就更好了。如果没有时间,不妨减少念菩萨的时间,改为念佛。
) b* v- M2 n8 }7 a2 o/ }7 A1 F ) G* F3 a: S  U$ T' S* Q; A
278.佛法即将灭尽之时,一切经典相继消失,最后只有六字洪名现在虚空,众生如果肯念,就能往生,那真是太便宜了。那个时候是人,这个时候也是人,佛既然大慈大悲救度众生,为什么不现在就显现在虚空,使人念佛往生呢?反而要优待法尽时的众生呢?5 L9 [6 O$ h2 {

$ I3 o" {9 h- \+ I4 J# u& b4 R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现在各寺都写在墙壁上,男女老幼,尽人皆知,这不就是等于显现在虚空吗?何况今天还有经典,很多众生还能自觉念佛,难道不是佛优待今天的众生吗?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善知识弘扬正法,增加人们的正信,这难道不是今天比未来更便宜吗?
: s8 W+ B8 C+ `* \* B4 }* [; q! i
0 K! t4 j$ H: e, L279.在我们这个世界,贫富贵贱非常悬殊,很不平等,到了西方世界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4 O+ l/ I6 `" X5 [7 a8 J ; N8 g' |  S% J3 ~3 c8 S
百川归海,只要流到了大海,就全部称为海水了,往生西方也是这样。虽然有九品莲花,但最终都是候补佛位,只不过是在修行时间上有差别罢了,绝对不像世间贫富贵贱的差别,生死轮回,痛苦无穷。
2 y4 q" s$ d8 G% A; B9 F3 d ! ^# Y$ y* y: H; z
280.有许多精进专修净业的人,临终不能往生,是不是有下列情形?第一,定业难移;第二,守戒不严,偶然破坏,自己不知,也无人提醒,没有忏悔;第三,做募化、推销、赠送等工作不慎,种下了恶因;第四,临终时有恶缘干扰。
( `2 e! |+ g6 M8 ]2 m$ [
: D. Q0 B5 }* B* H7 F  X你所说的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定业难转;第二,守戒不严。你要知道,这两点固然能阻碍往生,但往生的主因是正行,即是念佛,正行精进,助行也会随之而来。如果能够一心一意念佛,定业怎么不会转移?能够一心念佛,就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怎么还会破戒?长期如此,必然以自己的诚心感动阿弥陀佛的愿力,轻而易举地往生西方。你说不能往生的人,一定是信愿行不充足罢了,不是其他原因。, K% ]; D, U% ~, C3 N+ C
' r" N! t& Y- {" o: y9 k
281.念佛怎么才能做到无妄念呢?. e8 f4 S- J5 t

  S1 @8 C- e( i" Y" r净念相继,妄念自无。以后不要问妄和不妄的问题,只管在不工作时或者做不费心力的工作时,莫把六字洪名丢了,就是精进不退。
/ S/ L4 n" |& o$ ^" N0 T$ T1 f( g ' x. n( j! C/ d( X9 ]4 p
282.某法师说愿生生世世为法师以弘法利生,不愿往生安养。我认为这种愿力固然可以敬佩,但某法师也是凡夫,一气不来,生到那一道去,还实在没有把握,那么后果不是非常可怕吗?他的说法是不是自误误人呢?8 D+ d6 X9 v- c- t2 Y3 d
+ U1 b) U3 C/ _( N1 @9 c5 h+ c
往生安养,正是为增长智慧神通,乘愿再来,弘法利生,这是净土宗的根本教义。如果认为是去做自了汉,那就完全错误了。你所说的某法师,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他是不是会自误,我还难以预测。但他的这个说法会误人,恐怕就在所难免了。
6 n6 u. y9 h; H : z) {$ i$ L! {) f6 Z  P9 b
283.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也是咒中之王,这个说法不知出自什么经典?/ q0 M3 G4 ^5 u+ V3 z

- u; n9 n/ X! Z% t9 A# E弥陀身为法界藏,光芒、寿命、悲心、智慧无边无际,发四十八大愿度尽众生,功德超过一切佛,所以说他是愿王。阿弥陀不翻译,因为是秘咒。只一个阿字,就是一切发音的母音,八万四千陀罗尼都从这里面出来,三藏十二部修多罗都从这里面演说,所以称为王。这个问题不必拘泥于经典。
% c* b' K7 A( z9 N/ A9 w * V' ~6 d9 D6 ]. I! t6 |
284.甲乙二人同修净土,甲发愿说:‘我命终时,一定要求得上品上生,如果是银台和铜台来迎接,就决不往生,愿意再生娑婆。’他的理由是在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修一年。乙发愿说:‘我不求品位高低,眼前能够往生就先往生。’他的理由是菩萨都有隔阴之迷,先了生死,才是最稳当的计策。请问这两个人愿望,谁最可取?
4 L, [9 D) y1 j% Y7 J
1 h0 P4 X' b' A6 k" n乙最可取,甲好说大话,还不懂得净土的含义。他错在再生娑婆,去取金台,不知道一生西方就不退转,一生候补佛位,怎么还会忧虑取不到金台呢?如果引怀玉大师为例,那就要知道大师誓取金台,仍然在当生。0 B7 e' ^* a/ D  _1 S: E1 X$ h1 c
' k% R' R: @/ p3 F! X! O# S
285.修净业的人想要延长寿命,以求得成就念佛三昧,增高往生的品位,所以每天在功课中加念观世音菩萨和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号,祈祷加持,是否可以如愿?合乎佛法吗?8 g( s- B, o& m& q
( M) ~- M5 b. n
只宜精进,求得一心,就会生到上品。如果要停留娑婆修上品,不但是‘身见’,而且又落‘寿者见’,这个心不是太乱了吗?身见就是执着色身不放,寿者见就是执着延年益寿,不肯往生。
. [, t- l5 s7 ]+ S
' m. |" h/ F( ]+ ~5 a. ^286.修净业的人深深惭愧一生难以报答亲人的恩情,就在每天的功课中加念地藏王菩萨圣号,默默祈求为父母超升、加持,这样行吗?回向文是否要称念前世所有的父母?
0 y" S! ]& z' [# I8 r& ^
' b1 l9 U: s9 c  n! z" }' W净业本来就不是为了自了,念佛一定要回向众生。今世父母的恩,前世父母的恩,无穷无尽,修净业的人怎么能不回向他们呢?要念地藏菩萨圣号回向,可以在定课以外,另发别愿。
: k% F) G- C$ S" Q! m# T! L/ X* K ( K! v' [6 F4 G! b* j. j! x
287.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又说:‘念佛一声,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凡夫到底能不能消除业障?
: U" B4 ]5 x4 T' k
* f$ }3 _% T+ Q2 p前面的说法是对六道众生轮回受报原因的普遍概括,众生不能觉悟,当然就只能随业力轮回,有什么因必然得什么果。业因不亡,遇缘受报,那是众生放逸任运,最后自然自食其果。后面的说法是众生因念佛而由迷转悟,由凡转圣,有念佛的因就必然得成佛的果。所以说念佛一句,灭罪多劫。凡夫变圣人,就如手掌翻覆之间。关键是看你愿不愿翻转过来。两种说法没有一点矛盾,各有不同的含义。凡夫学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走向了觉悟之路,佛菩萨也由凡夫而来,学佛怎么不会消除业障呢?不能消除业障,那怎么成佛呢?
) [0 z$ E( N6 G% v% z
3 O# _) ^4 ^" c5 v% q288.每天念佛回向外,其余念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圣号数百声,又念诵《金刚经》和《普门品》各一遍,是否也应回向?
9 G1 K. W) e$ q$ v1 \' C6 Q
7 }5 D0 L; q+ m! m% K一丝一毫的善行都应回向净土。7 _- A' u& a1 }

+ L3 S& j( L5 x2 O289.我从去年夏初开始吃斋念佛,每当念佛号时,心就滚动不停,不念时就停止,偶然生起善恶念头时,心中也会滚动。这种心态究竟是念佛感应,还是一种病态?4 ~, m6 _6 Y3 F+ u# ^  O
7 Y: e3 ~6 O4 i- D* e3 G2 I. j
这是一种病态,也是障碍,应该至诚忏悔。念佛的方法,有小声念、高声念、金刚念等等,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能使心中不滚动就是好方法,念佛宜静不宜动。9 T6 T* G5 h' F6 E* t

6 c1 Y$ i9 R$ F% S& B/ L8 ^. S290.我们念佛一天要念几千几万遍,那么一年一度的天公神鬼生日就没有时间去祭祀了,不是有失敬意而过意不去吗?. {2 G+ i' V+ M: r
2 Y6 [, K+ x3 M+ i
念佛是为了净化心灵,感通佛力加持,以备临终往生西方,候补佛位,成就正果。天公神鬼生日,本来就有信徒前往礼敬,佛教徒何必再去凑热闹。如果心中过意不去,也千万不要杀生去祭祀,只宜素食供养,默念佛号,祝他往生极乐,这样就符合佛教慈悲平等的含义了。% W) Q9 [# e" }

% P0 i* S8 @3 q, X291.西天路远难行,不如对天主、耶稣及一切神道都崇拜,临终时哪条路都可走。. T6 G& ]9 [3 [; ^1 o
' t) B5 }8 N+ V2 P! `5 Y6 I
经上说‘极乐虽远,弹指可到’,怎么能说难行呢?多神崇拜,想生神界,你却不知神仍旧不能脱离生死轮回,也不能指出一条脱离生死轮回的道路。神福享尽,难免堕落。! Z$ @$ _6 a5 M' P$ a0 x

) U3 j7 D$ l# F9 ]292.走西天路的人有什么见证吗?
1 ^; |9 K5 U( o, \ : E6 d9 ?# v. T2 i5 W
临终种种瑞相,往生传斑斑可考。
- @& `* y: ~: Q* v$ A2 T7 h- x- j 5 d. C+ }) O9 ~! i- T6 B" ]  i
293.西方空中常作天乐,并且昼夜六时落花雨;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空不作天乐,不落天花,与极乐世界的天是不是不同呢?9 r% {( [0 U* f+ v1 T1 G
  E2 s9 h' ]  n9 {0 X. k
极乐国土极其庄严,与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同。你不要以为天空都是普罩大地,没有两样。实际各地天空都有所不同,哪里只有极乐世界呢?我们这个地球的天空,也各有不同,甲处降雨,乙处飞雪,丙处晴日,丁处狂风,同在一地球上都有区别,还有什么要怀疑极乐世界的天空呢?( e1 U& j+ r8 a# G7 U: A  A2 D! Q

1 h$ K" J) B4 c/ r3 Q! M" ?9 A* @294.《阿弥陀经》说如果从一天、两天以至七天,念佛做到一心不乱,就能往生,不能一心的人,能够往生吗?
% `% u. z. d# g
9 n' o2 a' h' H2 `0 g2 k/ x不能一心,临终就要有人助念,如果没有人助念,只要能收心念佛,不挂念世情,也可以往生。
6 O% X" q, x/ C7 }$ T7 x$ o% l( i  `$ g
; _* r, p- ?* W/ x5 B295.一旦往生,就候补佛位,不知是补西方佛位,还是补其他地方的佛位?
! x- f6 X7 Y7 s, s: _
: J: B* F/ q' S  [虚空无尽,世界无尽,随处可补,不限于极乐。
( }3 s" c( T7 O 4 m# V% h" q1 k/ j4 T; s
296.《阿弥陀经》中说往生的人都是‘阿裨跋致’,不知是什么意思?  J5 P) W6 B, E) R3 S
( a2 b' w) d0 j& M
阿裨跋致翻译成中文是‘不退转’的意思。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根机差,环境也差,修行进退不定,所以很少有人成就。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会动心。即使劝化后修行,遇到别人讥笑,或者遇到困难,又会退心。生到极乐的人,就有进无退了。
8 V  k, L8 l! P, `- {" A  H , d+ s, T. _; ]& O. t" J
297.念佛不回向,能消灭罪业吗?
8 @, N% ]$ H. M  t4 e* w1 ?  `
, s# N. M" ?0 F  F也能消灭罪业,只不过不如回向合法罢了。/ @3 T# f( Q3 h

" b% W1 w! n, r  O) O. d" h9 A4 E298.听说念佛出声就度人和鬼,默念就度自己神识,对吗?念观音与念弥陀效果等同吗?
; L5 H8 N" Z, w! O* {
6 t7 P% X% D8 ^# Y( Q4 z' A" l度自己度别人,或者既度自己又度别人,全由自己的愿力决定,与高声和默念没有关系。念佛和念观音是否等同,普遍地来说是等同的,但求往生的人,应该念佛,这样才符合佛陀的教导。& L! @+ {$ U2 U$ S, Z6 c/ }, P

+ N; n% |$ T( n0 d8 I: ?0 ]: ~% d# t299.《阿弥陀经》说的六方佛,下方指哪里?  z1 y6 T! Y% N& b9 J1 I

& t* ], H/ A! H* H% t虽然在这个世界以下,但并不是就是指地下。观察虚空的星球,可以知道这个道理。星球在空中,上下左右重重无尽,一个星球就是一个世界,方向是依照一个星球为本体而假定的名词。
& G' I% @# k* e 2 S$ V% u  q3 F4 {) R
300.有人对我说:万法唯心,可惜一般人专求西方,不认识自心,这是大错。六祖说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哪里。他要我去问那些念佛的人,我不知怎么回答他。4 Y3 E+ h3 K9 N6 R, X. I

; F3 M* {( U8 G  u鄙人不才,不会答覆这样的问题。你可以请教他,去开开智慧。第一,他读过《坛经》多少遍了,理会了祖师的心意吗?第二,哪里是西方?第三,心在哪里,究竟有个大小没有?第四,东方出太阳向西方落,西方出太阳向哪里落?) D6 b+ G  ~. Z! A5 |  W
6 S, U2 f! j; M. C0 l
301.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X, P0 ^1 C9 K8 W1 r. I
! ~9 k/ C) \5 h
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这句话的落脚点才对。
! ?9 n# g- I% R/ s
5 e; a0 I0 f% R5 f3 Z302.有人说净土法门是度下根人及老太婆的,如果有学问的人,就要多研究经典。6 M- X- P$ g, F8 ~) j9 Z( S3 m4 d: U6 D

# u' b4 c3 J* P" p# ?这话也对。古德说:正法时期戒成就,像法时期禅成就,末法时期念佛成就。现在不正是末法时期吗?这个时期的众生不正是下根吗?那么修净土当然就正是时候了!《观经》不正是为韦提希所说吗?韦提希不正是老太婆吗?那么修净土当然就度老太婆了!这句话的问题就是,难道修净土的人,都不许研究经典吗?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各大菩萨都修净土,难道他们不通经典吗?刘遗民、白居易、苏东坡、文彦博都是一代大儒,全修净土,难道要说他们目不识丁吗?难道大学问的人,就只是钻研三藏,挥墨作文,屏弃净土吗?这些问题我很是不解,敬请那些大学问家能回答。
* t2 K& `6 Z- z; S! L; D4 @- G
- U" Q4 z# o% s7 C; K5 [; u7 X8 A303.修净业的人,临终要正念分明,才能往生西方,假使出现横祸或者急病,心神散乱,怎么办?
* n2 _2 K% ?$ `+ P" \5 J6 ~7 E 1 D( t" a( F; g- Z6 v, k% \
临终正念分明,全靠平时努力修持,果然努力,即使遇上横祸或者急病,心神也不会散乱。但为了防备万一,所以就要成立助念团的组织。$ X; |2 R3 H2 q% h0 p4 }# [

2 {6 Y; m) x$ g7 O304.有人问观音菩萨头顶上的化佛和大势至头顶上的宝瓶是什么意思?' I1 W; f) a, d$ U+ i

6 D2 d: b1 Y$ Z' H化佛表悲,宝瓶表智,二圣立于阿弥陀佛的两边,就是悲智双运,普度众生的意思。' O1 P4 k2 D4 ?9 s; _: O2 X
/ g( m" ^+ D7 ^
305.净土法门是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请问:阿弥陀佛成佛是三大劫,释迦牟尼佛成佛也是三大劫,那么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他们修行的时候,是不是没有净土可修呢?5 L& [* g; t1 ^8 P  Y
, B0 l& R' K+ O- J& }
各佛都有净土,但在法藏比丘没有成佛以前,就没有极乐净土。
% J3 {" U; m5 H/ v" z& N0 h, ~* g " s1 v) {" F! W$ S' b+ A8 ]+ M4 [  c
306.净土法门既然殊胜,世尊报恩为什么不劝父母都修这个法门呢?/ p! l% b1 j! r! C: J2 D/ H

# g) o9 r( D7 h( x* t  q1 ^# u.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佛刚刚出世时就已生到忉利天,佛的养身姨母大爱道出家为比丘尼,证得无生,自当别论。佛的父亲净饭王和六万释家种族,佛都劝他们往生净土了,史实记载在《大宝积经》里,可以查阅。佛在世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4-5 04:00 , Processed in 0.0989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