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3 14: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成佛还会迷吗?那这个佛成了有什么意思,成了佛还会迷?告诉你成了佛之后就不会再迷了,这桩事情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非常详细,成了佛就不会再迷。第五句是‘普能清净诸行海’,前面一句是根本智,这一句是后得智,真正能智慧显现了,就是此地所讲的深入智慧,智慧显现了,你的行为自然就清净了,为什么呢?口之言语,身体造作都依般若智慧,不像我们现在是感情用事。情是迷,智是不迷,其实情跟智是一不是二,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2 m1 m" |7 C2 ]# {2 `: d* c3 C) I
5 d ^0 R* }& W0 \% s
% m9 W$ p+ F& ~2 _
" z/ [6 n$ v7 ~. ]. o: O6 E$ p情,觉悟的情,就是不迷的情,就叫做智慧;换句话说,迷了的智慧我们就叫做感情,那么换句话说,情与智也就是迷悟不同的称呼,悟了就叫智慧,迷了就叫感情,其实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有很多人学佛他恐惧,学佛的人没有感情,不讲情了,没有感情,害怕了,其实给诸位说,换句话说智是真正的感情,我们世间人讲感情是完全虚妄的,假的,靠不住的,它会变;智是永恒不变的真实的感情。‘圆满一切诸愿海’,前面讲修行,其实修行简单地说就是把迷惑颠倒修正过来就行了,觉而不迷是修行的总纲领,心地觉而不迷了,我们的行为决定不会有过失,也就是不会造业。第六句就是大愿,‘圆满一切诸愿海’,在本经就是指十大愿王,如果通指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愿也总归到一心,一心不乱这四愿就圆满了,所以这四愿实际上就是大菩提心。
, E O) {% F8 R* G2 d# k1 p- ~' m; w4 |& u! O0 A S
& ~. e: [, E/ Q. j- T8 b
# y" }1 C: s) j! \. v9 c' P‘亲近供养诸佛海’,这里有承事供养,有两愿。特别是对初学的人来说,像普贤菩萨,佛在大经里给我们说华藏会上的普贤菩萨是早就成佛了,成了佛之后再退居菩萨的地位帮助佛接引教化一切众生,这个普贤我们称他作道后普贤。他已经成道之后又回头来,真是所谓倒驾慈航,这样的地位依然还示现初学的样子,还要事奉如来、事奉善知识,还要供养如来、供养善知识,这个意思我们要深深地去体会。学佛的同修你们这一生要想成佛,那你就得要真正明了佛法的义理,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如果说违背了,那你决定不能成就。昨天晚上我们此地清明法会圆满,我们邀请明乘法师在此地放大蒙山施食,法会殊胜庄严。
- i/ w# P {! l, c
' H5 m( a3 j$ j1 V
2 a8 m6 L% K# G& R" M, p6 Y6 W9 D( B+ P9 y, y) @& m* b
昨天有一位居士是明乘法师的皈依弟子,她说他皈依明乘法师二十年了,看到我,明乘法师就要她拜法师啊!她不肯拜。为什么不肯拜呢?她的先生跟我是同班同学,好像我们地位是平等的,我不应该拜他,她见了师父会磕头,你那个师父是我的师弟,这是说明什么呢?她是皈依某一个法师,她不是皈依三宝,学佛学了廿年了,迷惑颠倒啊!很可怜!对于佛法一样也不通。明乘法师叫她拜,她就说明这个道理。还是要拜呀!我就告诉她,别说是你先生跟我同班同学,我的老师周邦道居士,他是我校长,今年八十八岁了,见到我还给我顶礼,那是什么呢?那是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三宝弟子;不但是老师,再给诸位说儿女出家了,父母见到了也顶礼也拜,为什么?他是礼敬三宝,他并没有想到那是我儿子,我不应该拜他,不是的。: b* A1 `/ z# f s! M2 @' n4 @
- m1 n, _- r# y ]) M6 y 8 ~/ Q! |: T" f8 [, C' r3 }* `
, b, w% F, N' T5 a' z& r
你们看看地藏菩萨的塑像旁边有两位尊者,一个是道明法师,年轻的,站在左面的;右面的是闵公,就是道明的父亲。儿子跟地藏菩萨出家了,以后爸爸拜他儿子做老师,跟他儿子学,在世俗法里面,他是他爸爸;出世间法里面,他是他儿子的学生,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讲亲近承事供养。尤其是三皈的时候诸位要明了在佛法里头不但一切法是平等的,一切佛法是平等的,世出世间法无有一法不平等,为什么呢?法的本体就是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性,一性无二性,所以一切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要在一切法里面要生平等心,就与法性相应了,岂不闻大经里常讲称性起修,什么叫称性起修?以平等心接一切人,应一切事就叫称性起修,性是平等的。/ f+ k; U+ X# ?
) p$ W; _$ L, @& H) C- g7 t: b5 u0 N
% x8 y8 f! f. H8 o
8 [4 d3 F, ^8 Q |$ v0 y! k( }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三皈依决定不是皈依某一个人,搞错了!大错特错了!你是皈依三宝,那一个出家人不过是给你作证明而已,你在三宝面前宣誓我要做三宝弟子,我今天真正发心来修学觉正净,那是给你证明的,不是皈依他的,这一点千万要记住。如果你说我皈依某个人,某个人是我的师父,你跟你师父统统要下地狱,为什么呢?你是毁谤三宝,你是分化佛法;佛法是团结的、是清净的,你在里面起了染污的心,你在分化佛法,使佛法彼此各立门户,建立派系来斗争,搞这个嘛!一家人就不斗争了,两家就决定要斗争了。斗争坚固从那来?就是皈依搞错了。所以你不皈依还不造这个业,一皈依就破佛法、灭佛法、干这个!你造这个罪业,这是阿鼻地狱的罪业。
! M% |2 ^* y! ?* A4 |9 Q+ l8 S0 n
0 W" o8 s; o3 F( V+ f/ `; p ; `6 K- u) w8 c5 i( C- }, D% L+ ]
9 k- i, T9 |' g" c
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觉而不迷,这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从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代表清净的意思,我们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净而不染,这叫三皈依。你们在宣誓念誓词的时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没有说我皈依某某法师,没有啊!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跟他学道、跟他求学,这是可以的,这就是我们一般称为和尚、阿阇黎。和尚、阿阇黎都是印度话,和尚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直接教导我的老师,我称他做和尚。和尚跟我们关系最密切了,我们的法身慧命得自于和尚,所以我们对于和尚的看法跟父母没有两样,我们的肉身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法身慧命得自于和尚,和尚是亲教师。阿阇黎就是远一点了,阿阇黎不一定是亲自指导我的,但是他的言行可以作我的榜样可以做我的模范,我们应当要效法他,那叫阿阇黎,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 d8 k5 v* U% y* b# z4 e
3 d M" b5 J5 t8 ?$ z X6 K 6 _7 W- l8 I6 {+ f4 F5 w
9 k9 L$ d& o/ u) }
因此我们求受三皈,乃至于出家剃度师父都不重要,那都是介绍你入门的,给你做证明入门的,这个不重要。最重要就是你要是在家受过三皈之后,出家剃头之后,你要找一个真正善知识跟他学,那个重要。不会说是我不是他剃度的,我没有皈依他,他就不教了,没有这个道理。他说是你没有皈依我,我不教你,你不要跟他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