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汇编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栾书的儿子。底下『汰报在书』,这个书是栾书,是栾黡的父亲。栾黡是一个暴虐之人,很残暴、骄奢,这个汰报的汰就是骄奢、残暴。骄奢、残暴之人没有得到现世的报应,所以你看他最后得好死、善终,看不出他有不好的报应。他的父亲栾书其实也是一个很残暴之人,这里有个故事就讲到,当时晋国把这位栾书劫持了,结果没有杀他,把他赦免了。栾书就趁着厉公出游的时候,带兵回来造反,结果把厉公给囚禁起来,六十天之后就把厉公给杀死了。厉公当年把他赦免了,但是他却没有放厉公。这种行为叫以怨报恩,人家过去没杀你、赦免了你,你这回抓了人家,把人杀了,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残暴之人。所以他生的这个儿子也是残暴,这是所谓父亲的余殃。
5 [# p$ ^9 w, A; T- a7 ?* B1 f4 v; l  K
  『栾盈之死报在黡』,这个栾黡的报应也没现前,他父亲的报应和他的报应在现世都看不出来,他的儿子栾盈,栾盈是他儿子,结果就报出来了。在历史上记载,栾盈的母亲跟人家私通,竟然还诬告她自己的儿子作乱,这家里出现这么个问题。当然这也等于栾黡的夫人是一个邪恶的女人,所以能败家。结果后来这个栾盈逃到了楚国,又逃到了齐国,最后还是被围杀,而且这栾氏家族都被灭了。从这里可以看到栾盈这一生,本来栾盈历史上记载是一个喜欢布施的人,反而被杀死,而且这一族也被灭掉,那可以推到前面他的父亲、他的祖父所造的恶业。所以因果通三世,这个三世在世间来讲就是三代,祖父一代、父亲一代,到他自己一代,真的可以看出「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颠之倒之』,这看起来有点颠倒,你从他现世来看,这个人残暴居然得善终,栾盈是个好善乐施的人,竟然会死于非命。但实际上这里面的因果复杂,愚痴的人看不出来,明眼人看得非常清楚,这种事例在历史上很多。底下又说:8 C* M; U/ Q  s' A: B; z

1 `% u. y& O* H. R; o  【而白起之坑降卒。李林甫秦桧之毒流苍生。非一生可毕其恶也。】
# Q) n0 L3 `; D4 V% ^: k" D3 r: s" o* N# @+ F
  这里又举到历史的人物白起,他是春秋时期的,他在打仗的时候把敌军四十万人都坑杀了,而且这四十万人都是投降过来的。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惨烈的一个大屠杀,你看日本在中国南京屠杀三十万人,白起当年是四十万人,这个业造得太重。在《感应篇》里讲,「诛降戮服」,投降了的兵士你还要把他杀了。在伊斯兰教《可兰经》里讲,敌人放下了武器就要把他看成兄弟一样。怎么还能够去杀他?这是不仁,所以他自己的报应就很惨。根据《历史感应统纪》这部书说的,白起杀了四十万的兵士,万死不足以蔽其辜,就是他万世之后那个恶报都不会消失。在很多史书上有记载,说江南曾经出现一个女子陈氏,年十七,十七岁,不识字、没看过书,也不知道白起这个人。她有一次得病,到快死的时候忽然对别人说,「我是秦将白起(我是秦国的白起,白起是秦国人),过去杀人数十万,在地狱受无量苦,最近才得到人身,但是世世都要做女子,而且寿命不超过二十岁,今天又死,这是又一报」,说完就死了。然后又有记载说,在明朝,在吴山三茅观,有一次打雷,击死了一个白蜈蚣,白蜈蚣很长,有一尺多长,牠的背上写了「白起」两个字。又有说到,有一次一个屠夫宰一头猪,牠的皮上写的「秦白起」这三个字,可见得他确确实实生生世世在轮回受报。3 t7 k( Z8 {$ {" y* w

! F4 b7 Y6 `, Q. o$ R) k6 u7 Y! Q  李林甫,这是唐朝人,曾经做过宰相。李林甫是口蜜腹剑,嘴上很甜,心里很狠毒,排斥异己,对他能够阿谀奉承的就举用,而尽忠职守、刚正不阿的这些忠臣就被他排挤。独权专恣,而且杜绝言论,他等于是一个人把皇上给封起来了,皇上听不到下面真实的言论,大奸臣。结果后来唐玄宗遭到了安史之乱,要知道奸臣当道就会乱,这个奸臣是大权独揽,挟天子以令诸侯,那肯定就会遭乱。所以当时安禄山反叛,几乎把唐朝给灭了,幸亏郭子仪率兵把唐朝给救过来了。李林甫到最后病死的时候,相传有一个张牙舞爪、很凶恶的鬼物,他看到了,不久之后李林甫就七窍流血而死。死了以后遭到杨国忠的诬陷,杨国忠当然也是个奸臣,他俩有矛盾,所以李林甫一死,杨国忠立刻就诬陷他,所以他被削了官爵,子孙都被流放,家产全部没收。在历史上还有一些记载说,惠州有一个娼妓,妓女,被雷给震死了,当街震死,她的身体上用红字写着「李林甫毒虐弄权,帝命三震之」。就是李林甫狠毒、暴虐,弄权,以权谋私,上帝下命要三次把他震死,出现这么一个情形。还有后来有一个人杀鸡的时候,发现鸡背上写着「李林甫」三个字。还有一头牛被雷震死了,被震开的那个皮肤里面也写着「此是唐朝李林甫,三世为娼,七世为牛」,这都是有记录的。
& z" s$ Q3 I  T( ]
+ {5 S  [6 \9 s$ L1 D  秦桧,这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大奸臣,可能他可以排上首位了,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
6 {2 i& \3 c- A2 L5 \  v' T0 Q- X+ e) `: S7 V8 R0 W: k6 r
  『毒流苍生』,他们对于天下苍生的毒害很严重,而且很深远,所以造的恶就太重了。『非一生可毕其恶也』,一生肯定这报应不可能就完了,生生世世都要受报,而且在地狱里面时间会很长。下面说:
* S( M3 E7 z- g' Y% h
  P$ q. X" z$ E* [7 b  【总之前生后生。同是一生。人诛鬼诛。等是一痛。世更不之忖也。然则报应何尝有爽哉。】
0 x5 y0 G: V4 x) W, o, g+ B) K4 o5 Y- b/ f
  『总之』就是做一个小结,『前生后生』,这报应『同是一生』,不管你在哪一生受报,那报应肯定是有。『人诛鬼诛』,诛是诛灭、杀死,一个人过去造恶,可能被人诛杀,譬如说王法,这是人诛;王法逃离了还有鬼诛,上天、鬼神不饶他,也一样诛杀。就像李林甫一样,王法虽然当时没把他诛杀,是他死后他的官爵被削掉、子孙被流放。他生前还没事,但是他被鬼诛杀,在阳间我们看是病死的,实际上都是被恶鬼弄死的。『等是一痛』,报应的痛楚是一样的。世间的人没有去认真的思惟,这个『忖』就是思惟,看得就浅薄了,看不出这个前因后果,就随便的说报应也会有差错,这是粗心大意,眼睛被蒙蔽。『然则』就是然而,『报应何尝有爽哉?』爽是差错,报应哪里会有差错?
$ B! H% o: {5 W+ q# r
- d- y7 Q6 p) _2 x5 z% Q' I  【而或者犹曰。王者彰善瘅恶。岂贵因循。天何不即施行。使人警惧。而有姑徐徐云者何也。】3 f2 t5 G  `- q, g4 x1 F
, N, [) {  Q; z) i/ l; Y
  有的人还会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因果道理不是那么明了。『或者』就是有人,『犹曰』,他还会这么说。『王者彰善瘅恶』,王者是指圣王,圣贤的君王表彰善人善事,瘅就是憎恶恶人恶事。能够这样做,自然这善恶大家就能够认识清楚,善就会愈来愈多,恶就愈来愈少,人都不敢造恶。所以国家领导人对于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是最大的,他要是能够表彰善人善事,社会就出现很多善人善事;他能够表态,而且自己以身作则、憎恨恶行、断除恶行,那社会的人自然也就会跟着断恶,不正之风就没有市场。总是上行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国家领导人自己正了,社会就正。这里说王者彰善瘅恶,『岂贵因循?』因循就是拖延,怎么会拖延,或者是轻忽、没重视这个问题?那就不叫王者,真正好的君王不会拖延表彰善行、憎恶恶行。连人里头的圣王都是这么做的,『天何不即施行?』上天为什么不立即去施行善恶之报,让人马上就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使人『警惧』?警是警惕,惧是畏惧,自然就不敢造恶了。上天应该很慈悲,为什么不把这个善恶显示得非常明显,那大家自然就会回头?他问的也很有道理。『而有姑徐徐云者何也?』姑是姑且,而又姑且,徐徐是缓慢,很缓慢的来显现这个报应。就像前面讲的,有现生报、来生报、后生报,甚至报应善恶祸福交错在一起,你很难去判断,为什么上天没有把这些彰显得清楚?我们看下面回答:
7 {0 }( T$ E! p6 y
& G% [9 n, I# B5 e# w  【此岂知王法尚有遗漏。天道必无疏虞。且王者不忍。必与矜全。天心至仁。每容悔祸。古称天公最有耐性。在人亦当有忍心。】$ ?3 r3 a) X4 E  R1 L! E
$ k+ i; j5 Q  [2 ^! q
  这里回答得很好,这种问答帮助我们对于因果的道理弄清楚。理愈明,信就愈深;如果有疑夹杂,信心就容易被破坏,听到别人说几句话心就动摇了。所以这个《感应篇》有理有事,让我们信心坚固、深信因果。这里说『此岂知』,此就是前面那个人说的话,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能知道『王法尚有遗漏』?他不知道。其实王法也不是一点遗漏都没有的,这种遗漏不是疏忽,而是往往在执法的时候给予罪人机会悔过自新,这就是执法人的慈悲。『天道必无疏虞』,王法可能会有遗漏或者有疏忽,或者是因为慈悲就有遗漏,不惩罚罪人,但是天道必定是没有疏虞,就是疏忽、失误。所以报必定会一丝毫不差错,那就比王法更加的周密,不会疏漏。『且王者不忍』,圣王有不忍之心、慈悲,只要看到罪人能悔过,都尽量的减刑甚至赦免。『必与矜全』,矜就是怜惜、可怜,保全他。『天心至仁』,老天爷的心至仁,仁慈到极处。『每容悔祸』,这每当常字讲,就是常容许人悔过自新,只要有悔心,这个祸就得到减免。『古称天公最有耐性』,古人讲天公最有耐性,就是只要人肯回头,都尽量赦免他的罪,只要人能够回心转意,就不让灾难现前,除非他实在不能回头,那只好让灾难现前了。『在人亦当有忍心』,所以我们做人也要像天公那样,要有忍耐的心,要有包容、仁慈的心。' z! P% `2 e; D4 D3 R
: G. U& ~' v5 w
  【譬犹负债。责偿在后。但所限岁月有异耳。夫一世二世。至于三四五世。是亦天地偿限之大数也。报迟则息必倍焉。】
) N5 @9 T$ p3 t: I2 e' M+ q5 Q2 Q$ q+ q8 H
  这里举譬喻,犹如负债,这个债必须得还,现在借了债以后得还,所以『责偿在后』,偿债在后面。什么时候偿还这个债务,那就不一定,『所限岁月』是有差异的,就是限期偿还的这个时间有长有短,借债的时候谈好,譬如说一年得还清或者十年还清,这有长短不同。同理,因果也是一样。『夫一世二世,至于三四五世』,多生多世,这都是『天地偿限之大数』,天地因果报应偿还时限的大数,它论世世,前生造的恶这一生受报,它的时间跨度很长。报得迟就报得很厉害,就像还债有利息一样,你欠的债愈长、愈久,还的利息就愈多,『必倍焉』,加倍的来偿还。& j  y4 a2 U& p- i* P
/ J' P% ^! I7 }
  【且人视为久远。天视之旦暮也。】
) R$ [; W% E/ [- G3 A9 ~) K2 y' U$ s8 C& j* C
  况且人看到这个报应好像很久远,可能几十年之后才报,可能是好几世之后才报。可是上天看这个时间很短暂,就像早晨跟晚上,就是从早到晚而已,这是事实。佛经上讲四王天,这是天道最低的一层天,它的一天等于人间五十年,所以五十年之后报应在他们看真的就是『旦暮也』。忉利天一天等于人间一百年,所以人间一个世纪对他们讲就是一天。天愈往上层,那个时差就愈大,倍倍增加。再往上夜摩天又增一倍,一天等于人间两百年;兜率天一天等于人间四百年,如是倍倍增加。所以上天看人间真是短暂,朝生而暮死。
& `% p' S- |0 \5 |' n8 {7 P5 U; u0 G, D7 B; Y3 h6 r
  【故曰。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莫道造恶不报。直待恶贯满盈。莫道修善无应。直待善果圆成。】  T1 S0 ^9 D1 c, }: c$ O

9 L: c4 ]/ b; u  这是引一个格言的话,『造作善善恶恶』,人所造的善也好、恶也好,报应都如影随形,必定不差。所以莫说,不要说善恶没有报应,你一直等待他恶贯满盈再去看他。『恶贯满盈』这个成语最初是来自于《书经》(《尚书》),《尚书》里面记载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王暴虐到极点,恶贯满盈。所以讲「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是《尚书》的话,商是讲商纣王,商纣王的恶行积得太满了,到最后上天要诛杀他。所以就有武王革命,武王革命是人民推动,他自己并不想去革命,但是商纣王太恶劣了,人民忍无可忍,所以武王是等于替天行道。纣王是自己自杀的,不要说造恶的没有报,你看他造恶的时候真是为所欲为,不听任何人的劝谏。像比干是忠臣,劝谏他要改过自新,结果他把比干的心给挖出来了,对忠臣都这样来下毒手,你就可以想象到他的福报已经将尽了。愈是他最恶劣、最狠毒的时候,愈显示他已经到尾声了,强弩之末,就像蜡烛烧到最后会一下亮起来,但是很快就熄掉了。『莫道修善无应』,不要讲修了善没有报应,你要等待。『直待善果圆成』,你的善还修得不够,所以那个善的果报没有圆满、没有成就、没成熟,你要一直行善,行到最后善果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不能气馁、不能灰心。底下引佛经的话:
0 x" S5 x0 R6 Q/ ?6 @0 t
. ?+ T4 H7 a5 r! U6 g  【又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l/ S$ U6 a' q
  U5 i9 F. r* z  这个我们刚才讲到。
  N" E+ N) a7 T/ M  Y
- ^' c. |8 f+ t, M6 T9 R) _, _# y  【是知三界苦乐。六道升沉。皆悟自心感召。天网难逃。即欲妄生趋避。如中路遇雨。四望皆濡。茫无躲处。】8 c. O# H9 a/ a) m* q* a2 O
8 x$ c1 \% j* ^& B) E4 t
  『是知』就是是以,所以我们要知道,『三界苦乐』,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讲六道轮回这三界。三界苦是真的,乐是假的,所以三界统苦,没有出三界根本享受不到真乐。真正的乐极乐世界有,没有苦,但受诸乐。在六道里面升沉,六道轮回时而作人、时而生天,时而又堕到了地狱、饿鬼、畜生,升升降降,无量劫就搞这个,都没出过六道,可怜可悲。而六道的这些果报你要悟,『皆自心感召』,就是你的善恶念头感召来的。因为你有念头,你的妄想、分别、执着不放下,所以就感召得六道里面的果报。善恶都是妄想、分别、执着,如果执着善,就能得善道,在六道里面升;如果是执着恶,那在六道里面就感得恶道,这是沉,全是自己感召。想真正脱离六道,必须把善恶的念头都放下,执着没有了才能出六道。『天网难逃』,天网就是讲因果的规律,逃不过。『即』,即使,『欲妄生趋避』,你想生起这个念头趋和避,趋是趋善,避是避凶,趋吉避凶,希望得到吉祥、福报,而逃避灾难、祸患。你这个念头只想着得好报,没去种好因,那叫妄念,所以叫妄生趋避。你真想得好报,你得修好因才行,不修好因,在那空想好报,不可能。这里举例,『如中路遇雨』,走到半路,走到荒郊野岭的时候忽然下雨了。『四望皆濡』,没有躲避的地方,东南西北四方望一望,全是浸湿的地方,濡就是浸湿,全是雨水浸泡,你上哪躲?『茫无躲处』,茫然没有躲避的地方。这是比喻没有好好修因,徒望好报,就如同中路遇雨,你想要躲避也躲避不了,该是什么报就是什么报。$ A8 E, W5 H; k* Q7 g: t
5 i3 k6 @! v' O7 ~
  【但世人不悟。置焉不察。其报之远者。固不及见矣。即及见之。其寻常顺逆。既忽之而不觉。至大迪吉大逆凶之可信者。又援他不尽验之事。以自眩自疑。沉豫不反。就使阅历既久。觉悟忽生。而人老习成矣。少年豪气正炽。又复不信。此世之所以多迷途也。悲哉。】
& a. N7 y7 x9 X: [6 h! K* \9 }: ~! r/ J, z( z2 i4 {
  这里讲,但是世人没有悟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道理,对因果就不相信,也不能够细细的去省察。『置焉不察』,这个焉是代词,当之字讲,置之而不去觉察,放那儿,没有认真的去体会、省察,所以对因果道理就看得很浅,或者是看偏,自己看走眼了。『其报之远』,报应在很远,譬如说来生报、后生报。『固不及见矣』,固然就看不见了。即使是见到的报应,有些报应现世报,你能看得到。『其寻常顺逆,既忽之而不觉』,他总觉得很平常,这些报应他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好像也没说明什么问题,觉得很寻常。这个顺逆是讲顺逆天道、天理,顺天理的能得善报,逆天理的得恶报,他觉得这些事情又不太明显。实际上已经能看出来了,他还是不太相信,看得非常的粗浅。所以既忽之而不觉,对这些忽之,轻忽,没去重视、没去仔细的观察。实际上你仔细观察,眼前全是因果报应,你要从他的心上看,他是真在做善还是真在做恶。表面上好像在行善,实际上造的是恶,所以他的恶报现前了,你就知道必然是这样的,不能看表面,要看透他。当然这需要时间,而且深入圣贤的学问,慢慢你就会观人,学这些教诲的同时,在待人、处事、接物上你去落实、去留心,愈看就愈清楚,逃不过你的眼睛。所谓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看一叶而知秋,叶子黄了就知道秋天到了。一片叶子就说明问题,不用找所有的叶子来证明秋天到了,不需要,一片叶子下来就知道秋天到了,这是明眼人。所以明眼人看人,你一个举动就知道你将来是什么报应。- N  V& h8 S2 i  r5 X2 T3 ^- W: l

9 W" a+ y  a9 X7 T" H0 |* z  像历史上记载,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国君派他去治理河水,河水泛滥他也不知道怎么治理。结果遇到一个车夫,当地人,就跟他讲,「这个事情很简单,你就好好的祈祷水神,江河之神,请他不要泛滥,就能治好了」。结果他去禀告那个国君,国君就相信他,于是向这个神灵祈祷,果然那河水就不泛滥了。国君很高兴,这个臣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嘉奖他,就问他,「你这个建议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结果他说,「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感应篇》里讲「窃人之能」,人家的主意说成自己的主意,来邀功。结果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说,「这个人将来要子孙都断绝」。果然后来他出事了,犯了罪就被削职,好像也是被斩杀了,子孙后来都流放,最后真的家族就灭掉了。孔老夫子厉害,就听你那一句话就知道你心里什么心地,就能够预卜将来你的报应,一般愚痴的人却是忽之而不觉。『至大迪吉大逆凶之可信者』,《书经》上讲,「惠迪吉,从逆凶」,迪当道字讲,道路的道,惠是顺,顺着道的就吉,逆着道的就是凶。这讲因果报应,也就是大是大非、大善大恶必有大的报应,这个应该相信。譬如前面讲的纣王恶贯满盈了,结果就最后被诛杀,这个哪能不信?可是这些愚痴的人,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就不信,还『援他不尽验之事』,援是援引、引证,他是另外的一些不那么特别应验的事情,善好像没有善报,恶也没有恶报。他用这些说法『以自眩自疑』,这个眩是迷惑,自己迷惑自己,生怀疑。
% m8 F) L' m0 n% @6 h& e9 D9 }$ H- a' n6 ~% W* T  N
  『沉豫不反』,沉是沉沦,豫是犹豫,怀疑圣教,沉沦在自己的恶行恶念当中不能自拔、不能够回头。即使是最后『阅历既久』,这一生下来,阅历多,时间久了,『觉悟忽生』,终于有一天觉悟,但是人已经老了,而且已经养成恶习,要改就很难了,这就很可惜。『少年豪气正炽』,又不信。所以能够在青少年的时期接受正法教育是福报,少走很多弯路、少造很多恶业。千万不可以豪气正炽,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不信因果、不信圣教,这就很悲惨了。『此世之所以多迷途也』,这个话对现在来讲,真的可以说是当今的写照,迷的人太多,误入歧途的人太多,都是不读圣贤书之过。『悲哉』,太可悲了,所以应当回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好好学习因果,才不会虚度一生。
% E% K' h" M1 [( e4 P# a/ i
6 H) k( N) F: m. A; o. B0 J- j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 ~. x4 f/ j7 [) H' p
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13/2/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16
" O/ Y0 T  T7 R$ Y, z2 w' D+ k
& o; w6 s& N, R# F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大家打开经本第四十九页倒数第三行。我们继续讲《感应篇》「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一节经文,这里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8 z5 ?, @; v+ A" l5 p9 C

4 }( F& `# ]2 I& B; n* e& y  【清崇明黄永爵。相者决其无子。寿止六十。后有南洋一舟。遇风将覆。黄急出银十两。买渔舟救之。全活十三命。复遇相士。骇曰。君满面阴骘纹。必有盛德。不特有子。且登大魁。己亦上寿矣。后果生子。名振凤。中康熙己未会魁。己寿九十余善终。天道之可恃如此。人何不去恶为善乎。】8 k" x. W  z2 P) Q1 L
/ V% K8 H+ }! y7 N
  这段是讲到清朝,在崇明岛,这是在长江入海口的地方,现在属于上海市,有个人叫黄永爵,他自己因为修了一个大善,改造了命运。他有次遇到一位相面的,看他的面相就跟他讲,「你这一生没有儿女,断后了,而且寿命只有六十岁」。说得很肯定,这个相士也是一位高人,他很会看。结果黄永爵有次在南洋遇到一个事情,这个南洋不是指新加坡那边的南洋,在过去清朝到民国时期,把中国沿海地区划分为南北两洋,就是两个区,南洋是属于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省,那个沿海地区就叫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叫北洋。黄永爵在海边见到有一艘船,是个小船,『舟』是小船,『遇风将覆』,海上刮起大风,这船几乎就要翻了。此时黄永爵就立刻拿出十两银子,跟岸边渔船的渔民来求请,请他们赶快去搭救那个将要翻的船,因为船上有不少人。结果这些渔民就纷纷出动去救援,全活了十三条人命,这是做了大阴德。后来又遇到这位相士,相士看到他的脸,面相已经变了,很惊讶,『骇曰』,就是很惊讶的说,『君满面阴骘纹,必有盛德』,君就是对他的尊称,说「您老人家现在满脸都是阴骘纹」。这阴骘纹也就是阴德所现出来的面纹,看面相的人就懂得看,这个阴骘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那两个字。阴骘怎么修?文昌帝君在《阴骘文》里就讲得很清楚,重在心地。黄永爵出十两银子救活十三条人命,是出于至诚心,在当时危急时刻他没有想到自己、没有任何顾虑,也不会想「我救了这些人,那我没有银两了怎么办?这些渔民去救他们,万一救不成怎么办?我这银两不是白费了吗?」他没有这些思考,就是一心去救人。; R2 {: l* t3 C
( k' P! ~! M; g
  至诚心修的德就大,所以相士说,「你必有盛德」。盛就是盛大、崇高,你的德盛大、崇高,面相改了,命运也改了。所以相士对他说,「你不仅现在有子女,可以有后了,而且你的儿子将要考上全国大考第一名」,叫「大魁天下」,魁就是第一名。而且说「你自己也得上寿」,就是你有高寿,原来看你的命相,你只有六十岁,现在不止了,你会活很长命。后来黄永爵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黄振凤,他中了康熙己未年的会试第一名,『会魁』,会试里头的第一名。古时候考科举有三大考试,会试是属于第二等级的。第一个是乡试,第二是会试,会试就是乡试里面考出来,做了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考中的叫贡士,就是士兵、士人的士,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殿试,就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考中的就称为进士。黄永爵的儿子考上了康熙己未年(康熙十八年)会试的第一名,也就是他以第一名的身分参加殿试。而且黄永爵自己活到了九十多岁,得到善终。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人能发起至诚心来行善,改造命运会改得非常明显。这里最后两句是评论,『天道之可恃如此』,恃是依靠,天道是很可以依靠的,这个天道实际上就是讲因果的规律,那是决定真实的,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祸福都是自己求之。所以『人何不去恶为善乎?』这是反问,就是更加肯定的跟你说,你为何不去恶为善,把恶都去除掉,认真的行善?你能够断恶修善,果报是真实的。下面再看,还有一个故事,这是讲一个反面的例子,造恶得到的恶报。4 j/ k3 g' |, v0 S2 s* T; C

- u) D' |) D7 z2 V- b& b. ?  【秀水屠潘奇。多行不义。教人斗讼。攘人财物。淫人妻女。小不如意。怨讟神天。忽死。经夜复醒。呼妻集众。曰。阎君言死者受报。生者不知。受者方苦。作者仍炽。真可悲痛。今潘奇恶极。借尔以告万众。乃操刀自割其阴曰。此宣淫报。自剜目曰。此瞋视仙佛父母及众生报。自截手曰。此屠宰生灵报。剖腹刲心曰。此阴险残贼报。断舌曰。此欺妄诅骂报。远近观传。莫不警惧。奇宛转六日。体无完肤而死。自作自受。其速如此。】
  `9 f- X& i" Z) o0 U$ y) _2 z& P7 w9 x# Q
  这个例子也是讲很明显的果报。讲的是在『秀水』,这是在浙江省嘉兴这个地区,有一个人姓屠名潘奇,屠潘奇。这个人『多行不义』,就是干坏事干得很多,凡是不正义的都会做。这里举出几个例子,『教人斗讼』,就是唆使人去争斗、诉讼、打官司,让人不和,甚至让人父子兄弟不和。『攘人财物』,这个攘是侵夺,侵夺人家的财产。『淫人妻女』,这是邪淫,强暴他人的妻女。小小的不如意就会怨天尤人,甚至这里讲『怨讟神天』,这个讟就是诽谤、毁谤,因为自己有怨气,不能够反求诸己,就把怨气发在骂神、骂天上,亵渎神灵到极点。『忽死』,就是有一天忽然死了,暴死,经一个晚上又苏醒过来,这时候其实已经不是他,他完全身体是被鬼神给主宰了。他于是就呼喊,把自己的妻子叫来,把众人都集合起来,当众对着大家说,『阎君言死者受报,生者不知』,阎君就是阎王爷,专门主管人的生死,说死了的人受报应,活着的人不知道。『受者方苦,作者仍炽』,在恶道里面受苦的人,他很苦,可是正在造恶业的人不知道,还在拼命的造恶业。这个炽是炽盛,造恶业很炽盛,就是说丧心病狂,坏事做绝了,不知道将来要受地狱苦报,真可悲痛。
; y. j% |. Q" B1 }5 S! {( X# W) t4 H% {" J# ]6 D+ t; S& A( g
  从这里可以看到阎王爷都很慈悲,他是执法的,根据人的善恶来判决,可是他内心是慈悲的,不希望人造恶,不希望人堕地狱。但是人偏偏不相信因果报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次是把屠潘奇拿出来警策大家。于是他又说了,还是这个屠潘奇本人说,实际上是鬼神借他的身体向大家来宣告,『今潘奇恶极』,这个屠潘奇罪大恶极,今天借他来告诉大众。『告万众』,这个万众不仅是当时在场的人,他之后,你看我们现在读到的《感应篇》,我们所有的人都通过他的例子知道了,他要给大家显示「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道理。所以他就操刀,把刀拿起来,『自割其阴』,把自己的下阴割掉,然后说,『此宣淫报』,宣是公开的意思,公开邪淫的报应。邪淫本来都是一个很罪恶的事情,他竟然还不知道任何羞耻,以恶为能,所以阎王就拿他来首先把这个邪淫的罪示现给大家看。第二个『自剜目曰』,把自己眼珠子拿刀挖出来,然后说,『此瞋视仙、佛、父母及众生报』,用瞋恨的心怒视神仙、佛菩萨,怒视父母和众生,这个报应是把眼珠子挖了。然后又『自截手』,把两只手砍了,说『此屠宰生灵报』,过去用这个手来屠宰生灵,现在把手也砍掉了,你看现生受地狱的果报。( ^1 G1 `; r4 D  D. l

# S  m9 N( r4 l9 y  然后『剖腹刲心』,把肚子开膛,把心给挖出来,然后跟大家讲,『此阴险残贼报』,心地阴险、暗箭伤人,残忍贼害众生的报应。然后『断舌曰』,把舌头伸出来自己斩了,说『此欺妄诅骂报』,这是恶口的报应,你看把拔舌地狱的景象先示现给大家看,欺是欺骗众生,妄是妄语、欺妄,还有诅骂,这是恶口,经常骂人、损人、尖刻的去批判人。就这样把自己的身体基本上都已经割截得体无完肤了,等于是自己给自己凌迟处死。『远近观传』,远近的人来这里看到了,互相传闻,『莫不警惧』,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生起警惕、畏惧的心,这是看到眼睁睁的事实,不由得你不相信。『奇』就是屠潘奇,『宛转六日』,宛转是这身体翻来覆去还没死,虽然手也砍了、下阴也砍了、舌头也断了、肚子也开膛了,但是他死不去,身体翻来覆去,在那里受苦痛的煎熬,一直有六天那么久,最后体无完肤而死。『自作自受,其速如此』,快速的速,你看自作恶、自受报,这个报应速度这么快。这是现报,也是花报,花报是现生报,来生报是果报,我们知道这是决定在地狱,而且地狱里肯定也是要遭受这么多残忍的割截,地狱的苦会更苦。因此这个例子后面,《感应篇汇编》这里作者有段评论,非常的好,说:) K+ |, `! D3 s& m* {7 c- K

- `; u  E7 ], U9 z: V/ i1 L  【东岳庙联云。】. ?9 W/ x! i8 p' c: L

4 D3 I! N7 C1 e% z# Z  Z7 n1 v  『东岳庙』就是东岳大帝的庙,东岳是泰山,五岳里面东岳是之首,东岳大帝也是主管人善恶、生死的神,他的庙前有一副对联说到:
0 ~; ]) f! O( l: H5 u/ C
5 l) e/ P- x$ F) R& z% i  【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6 a. Z" g" l$ d! E4 V/ x  n/ m& t" y- N# p& b( h
  『阳世』就是人世间,所谓的『奸雄』,心地奸险、残忍,私心很重、损人利己、无恶不作,虽然他在人世间好像得到了功名富贵,能够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就像曹操,三国时代的,人称乱世之奸雄,确实他干了很多『忍心害理』之事,忍心是心地残忍,把自己的良心都灭了,伤天害理的事做绝了,那都是自己干的,自作必由自受。所以阴司的报应,下联讲你在阳世间虽然不可一世,可是你果报来临的时候,人世间福报享完了,那个果报在地狱,阴司里面阎王爷判决是不会徇私的,这报应绝对是不过分,也无不及。『古往今来放过谁?』谁都逃不过因果报应。屠潘奇正是这样的一个人,阳世间干尽了坏事,阴司的报应他显现出来给大家看,所以:0 O4 j- U! ^% Q

2 o- d3 P$ M* x* @% P& @/ O  【人何明知故犯。造苦无穷。愿猛生警悔。各早回头。破浪乘风牢把舵。临崖勒马急收缰。则均出祸关。同登福路矣。】' ~; h1 x2 \4 U" o7 q7 W; |- N
* u/ M' M, l$ D* N- p% Z
  这最后的评论也很精彩,可以做为格言常常来警策自己。人为何还明知故犯?因果报应你现在知道了,知道你还要犯,真的不怕报应?『造苦无穷』,尤其是明知故犯的人,是罪上加罪。所以愿我们能够『猛生警悔』,猛然生起警惕,能够忏悔,『各早回头』,各自早日回头,不要再造恶了。过去造恶,我们现在忏悔,后不再造,天不会惩罚忏悔回头的人。天很慈悲,鬼神也很慈悲,只要我们肯回头,我们都有机会改造将来的果报。尤其是我们能遇到净土法门,都可以带业往生,经上讲,五逆十恶的人最后能够忏悔,临终十念求生净土都能往生。最怕就是不肯回头。『破浪乘风牢把舵』,这个风浪是代表我们所遇到的种种诱惑、障碍。在人世间我们必须要经受考验,有很多的诱惑,我们自己要牢牢把持自己;有很多的逆境,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能熬得过去。这是破浪乘风牢把舵,舵是决定方向的,方向不能偏,要向正路上走,要向佛道上走,凡是不利于我们成圣成贤、往生成佛的,我们都要放下。『临崖勒马』,这是我们可能已经走偏,走到悬崖边上,马上就要掉下去了,在悬崖边上把马勒住,『急收缰』,还来得及;如果不及早回头,稍一犹豫、稍一迟疑就来不及了。所以闻到善法要立刻悔悟、改过自新,下定决心要勇于改过、重新做人,这样就不晚。『则均出祸关』,本来要遭祸殃的,现在能够平安度过,能『同登福路』,能够走到福的道路上,将来能够有福报,为什么?因为你的恶念去除掉,你的善心显发出来,祸消了福就来。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a5 ?  z  T. L" l( C! A

/ x3 A9 S  m$ }$ S  【宋曹彬。忠诚事君。谦恭自处。不急货利。不树私恩。振乏绝。恤鳏寡。喜愠莫见。富贵不骄。帅师征讨。未尝妄杀。】
1 m' t# y+ a1 x* e; ?
% m* u  O1 @3 A) a5 _7 i' S  我们先看到这里。这是介绍宋朝北宋时期一位大将,叫曹彬。这位大将很忠诚事君,对于皇帝尽忠,『谦恭自处』,自己很谦虚,待人很恭敬。『不急货利』,对于名闻利养他不去急着争取,他能够看得开、放得下。『不树私恩』,对于个人之间的恩惠他不讲求,他就不会结党营私,所以一片公心,只想着尽忠为国。『振乏绝』,这个振是通假字,跟贝字旁那个赈(赈济的赈)是相通的,也就是赈济穷乏的人,或者是走上绝路、没有人帮助的人,常常去怜悯他们、帮助他们。『恤鳏寡』,这个恤就是关怀照顾,鳏是老而无妻,寡是老而无夫,就是单身的老人,我们现在讲五保户之类的,都是很可怜的人。一般讲鳏寡孤独,孤就是幼年丧父,这叫孤,孤儿;独就是晚来无子,这叫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鳏寡孤独都是可怜人。曹彬常常能体恤、关怀、照顾他们,这都是很好的阴德。
9 \* d& [. s- i, ^  T7 ?% S# L( @% w# B4 O0 `: K
  『喜愠莫见』,欢喜和愠怒不现于颜色,就是这个人很稳重,他不会随意表现出自己的喜乐或者不高兴,他能够压伏自己的这种情绪。做官这点很重要,做大事的人如果常常喜怒无常,这种人就很难做成大事,必须要克服自己的七情五欲、烦恼习气,最好把欢喜、愤怒这种情绪都断掉,这些都是烦恼。阿罗汉是完全断掉了见思烦恼,所以他是喜怒不生,念头都没有,完全心地清净;喜怒不现于颜色,这是世间人的修养。喜怒不现于颜色,富贵就不会骄慢,这是曹彬之为人。「富而无骄」,这是儒家讲求,也是很难得的一种修养,当年子贡也能做到,他跟孔老夫子说,富而无骄他能做到。只要能读圣贤书,这都不难做到;富贵如果起骄慢心的人,其实他的富贵也不会长久。下面又说『帅师征讨』,因为他是将领,常常领兵打仗、征讨敌军,但是从来不妄杀,『妄』是随便乱杀,他未尝妄杀,说明他很有慈悲心,上阵杀敌是不得已,要保卫国家、保护人民,只要对方投降了,绝不能够杀。这一点《可兰经》上有句话就讲得好,说当敌人放下武器的时候,要把他们当作兄弟来看。这个是慈悲、爱心。下面又讲到,有一次:
3 [8 M. C# [* y, k3 y
: _3 A; c1 v/ s6 C! W8 R8 W% k% u& [  【克成都。有获妇女者。悉闭一室。窍以度食。且戒左右曰。是将进上。当密卫之。事罢。访其亲还之。无者。备礼嫁之。】
# B$ ]/ t* g& _! a! r  U: F% D+ _; ?4 J& Y/ ^: E
  这是讲他有一次征讨,在四川打仗,那个战役也是很激烈,『克成都』,把成都攻克下来,敌军当然就跑掉了,军队就抓获了很多妇女,妇女是无辜的,这些将领抓获之后向曹彬报告。曹彬就下令把这些妇女全都关在一间房子里,不准伤害,而且士兵都不能够靠近她们,把这门关紧,不跟她们见面,以免士兵们忍耐不住,会对她们伤害。所以在这个房子的墙上挖了个洞,把食品从洞里面送进去,『窍以度食』,窍就是挖洞,挖个洞度食,这个度是交给的意思,把食物交给这些妇女,人就不进去。而且警诫左右的人说,这些妇女是将要往皇上那里进贡的,『当密卫之』,要小心的去防护、卫护她们,不准有丝毫的伤害。当然这个是方便妄语,这样告诫左右,当然左右的人也就不敢造次了,所以对这些妇女就保护得很好。『事罢』,要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完了,于是曹彬就访其亲还之,他就派人按照这些妇女所说的亲属,去找这些亲属,找到的就把妇女送还,送回家。『无者』,就是还找不到的,就备礼嫁之。这些年轻的女子还没嫁人的,于是曹彬主动拿出钱来给她备好嫁妆,把这些女子都找了合适的人家,把她们嫁了,这样就等于是救了这群无辜的妇女,这是大阴德。又有一次:
' s$ p% @( z. y  x5 c. f/ M9 B) @4 {# J9 p) m  y3 S5 k, ^+ b
  【克金陵。】
% g# w1 @/ p: g2 h) M+ J  A3 w6 f
  E1 a% ^! [! I' F8 z, U9 F( Z  『金陵』就是南京,攻克了南京。0 p) J4 p' R, o+ ~
( c! [  \* |6 |, _# B$ l
  【先焚香誓众。毋妄杀一人。前后全活无算。】
) }  o( o+ ^6 @1 z/ u# Z# M( S6 w- n+ p8 i' \
  当他攻克了金陵之后,他带领着这些将士一起向上天焚香祷告,并且发誓言说,「绝对不能够妄杀一人,只要他们不反抗,我们绝不会杀」。结果前后全活的人数都数不清,那是数以万计。要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家讲的浮屠就是塔,造塔的功德很大,你能够救一个人,救了他的命,你的功德比造七级的塔还要更大,更何况救活的人无数?
6 D, I4 A; W1 q$ N- W4 U
% }- d2 ~- B. J' I( a  【他如舍怨而雪昌言。自诬而救全斌。缓决新婚之吏。不伤已蛰之虫。皆盛德事。】
2 x- k, g6 x3 Y- e' V3 ]1 W) O; Y3 r& |3 b0 D7 I4 F
  曹彬做的这些好事就很多了,『他如』,这是举其它的方面。『舍怨而雪昌言』,这是讲到一个典故,这个昌言是当时跟曹彬同朝做官的一个官员,叫赵昌言。他有一次就认为曹彬的军队纪律很涣散,于是就上疏,以曹彬没有抓紧军纪管理这个罪名,要皇上去诛杀曹彬,这个人也很绝。结果当时宋太宗还褒奖了赵昌言,说「赵昌言你这个建议很对」,当然曹彬没有受到诛杀,但是赵昌言就因此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可以说他是曹彬的仇人,要想把曹彬给置之死地。可是有一次当赵昌言也犯了过错,遭人弹劾,当时他想要觐见皇帝,皇上没有想去跟他见面,他没有机会见面。曹彬就奏请皇上,请皇上准许跟赵昌言见面,等于是以恩报怨,这也是厚德。这个雪是昭雪,就是赵昌言也是被人诬陷,有冤情,没有能够伸冤,曹彬等于创造机会让赵昌言昭雪平冤。第二个讲『自诬而救全斌』,这是讲王全斌这个人,也是一个将领,刚才讲到他跟曹彬一起在蜀地去平定暴乱。王全斌这个人为人就很残忍,当时他对敌军很残忍,当敌军想要投降的时候,王全斌竟然把敌军全师雄的军队杀害了很多,而且把全师雄的女儿都抢夺了,这件事情这是他纵容部下做的这种恶行。王全斌这样的一种恶行逼得敌方就奋死一战,所以搞得当时宋朝的军队都受挫了,后来曹彬率军把这个暴乱给平定了。王全斌就是因为促成了敌军的暴乱,所以皇帝要治他死罪,而对曹彬嘉奖。结果曹彬当时就辞谢、推辞说,「征西的将士都获罪了」,意思就是王全斌他们都获罪了,「我怎么能够单独受赏?」所以就推辞不要。这是讲到自诬而救全斌这件事情。
& d# H4 z1 R$ G- R: K& i" w) Q, c7 Y& t6 V
  下面说,『缓决新婚之吏』,这是讲有次曹彬在徐州做官,有个官吏犯了罪,就要被判决杖刑,当时是马上要执行的,结果曹彬判他缓期执行,到第二年才执行。别人问,「你为什么要缓期执行?」曹彬就说,「我听说此人刚刚娶了媳妇,如果要对他立即这样行刑,那可能他的媳妇就会被视为不祥,所以就缓期执行」。这就是通融,法律虽然要执法严明,可是有时候也要循一下天理人情,像这种新婚之吏,曹彬就缓期执行,所以法律虽然严明,执法也要慈悲。『不伤已蛰之虫』,更显出曹彬的慈悲,这个蛰是冬眠,一般很多昆虫到冬天就进入冬眠状态。《感应篇》上讲,「发蛰惊栖」,这是有罪过的,冬眠的小虫子睡得好好的,你把牠弄醒了,搅动了牠的元气,那牠就活不成了,牠冬眠是把牠元气给守住。发蛰就是惊动牠都不可以,更何况伤害牠们?这是一种慈悲心的表现。『皆盛德事』,连小虫都不伤害,那大的动物、人就更不会伤害了,这都是盛德,这样的心必然感得善报。底下讲他的善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在子孙。
  X$ ~0 J# D5 q( i% e9 n  {
# Q* l- @- ^* d7 [! K& [' e  【其子玮。琮。璨。继领节钺。玘。封王爵。生光献太后。子孙昌盛无比。】) p0 [7 [9 f: N7 A1 Z4 Z% e
' ]) G, W1 Y! Z! o% y
  曹彬的儿子曹玮、曹琮、曹璨都能够继承他父亲的功业,能够领取『节钺』,这个节是符节,钺是斧钺,都是古代帝王授予官员或者将帅权力的标志,换句话说,他这三个儿子都做了大官或者是大将。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叫曹玘,封了王爵,这地位就更高了。曹玘生的女儿后来做了皇后,就是宋仁宗的皇后,就是这里讲的『光献太后』,可以说这一家荣盛到极点了,他的子孙昌盛无比,都是因为祖上积德感召的。讲完曹彬这位大将,底下又讲了另外一个将领,叫曹翰,他俩是完全相反。我们看经文:
! G( ~' P- S' r) Z. R8 c6 |
) u5 J" L$ I; r: Y/ X  【又如曹翰克江州。忿城久守。悉屠之。翰死。未三十年。子孙有乞丐者。】! Z) m( s' V0 p: N+ X

: [$ Q6 V3 V7 Y3 @$ S  曹翰也是宋朝的名将,跟曹彬时代是相同的,他有一次攻克江州,在江州一战,当时这个仗打得很难,江州应该是属于江西九江市。曹翰久攻不下,他就很愤怒,『忿城久守』,敌方很顽固,守城守得很严密,一直攻打很长时间都攻不下。结果最后他攻下之后,他就开始把自己满腔的愤怒发泄出来,下令自己的将士屠城,就把全城的人全都杀光,一个不留。历史上记录他的这个屠城,当时杀的兵士就有八百,杀的百姓可能就无数。结果曹翰死了以后不到三十年,他的子孙就做了乞丐,整个家族就沦落了。这都属于「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实际上这个余殃是子孙所受,自己本殃要在恶道里受。在历史上也有记录,曹翰死了以后,大概是从地狱里出来,还转入畜生道投生为猪,真的是有这样的记录,后面我们会讲到。曹翰的儿子没有长成人就死了,他的女儿也沦为娼妓。这里评论说:
! G2 w. ^% D% |' T2 Z! w
% }. E6 i# J/ p4 W  【夫二将成功虽一。用心则殊。天之报施。亦因之而异。】
, C# f+ R6 u6 t, g/ M0 H3 L7 i" N, h! p+ w& z( `' C# r0 l
  『夫』是语气助词,没有意思,提起这句话,说两个将领,一个是曹彬,一个是曹翰,同姓曹、同一时代,都是名将,都能成功。成功是同一个,是同样的,但是他们俩用心就很大差别,一个是慈悲心,一个是残忍心,所以天给他们的报应,报施就是施给他们的报应,『因之而异』,因他们的存心就有很大差别了。你看曹彬子孙昌盛,曹翰子孙沦为乞丐、娼妓,这就是天地之差。下面又说:  q) j  u6 F# K( j( E
/ \/ t( u! @7 O2 h% o
  【克昌厥后。要在先正其心始矣。】
, R8 M& m& R  C2 p) u0 F8 H
2 n1 D: g0 r/ A( p' d: Y" \  『克昌厥后』是《诗经》里面的一句,克昌,克字当能字讲,昌就是昌盛,让子孙能够昌盛、荣显,这个厥是其,当其字讲,是个代词,就是「你的」或是「他的」,讲某一个人,后就是后代子孙,意思就是说你能够昌盛、荣显子孙,这是《诗经》里讲的话。怎么做?『要在先正其心始矣』,这个要就是关键,首要在于先自己正其心,让自己心地端正,从这里开始下手。儒家《大学》讲正心,这是修身的要领,「修身在正其心」,怎么正其心?必须要把自己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去除,才能叫正其心。所以《大学》里讲,「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愤怒,这是瞋;「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这是贪;「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都属于痴,愚痴才会恐惧、忧患,就是有贪、瞋、痴,心就不正了。要心正,就是老法师常讲的要放下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能够正其心,你就能够修无限的福报。这个福报能够令你的子孙都得到荣显,你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将来不是生天,必定也是大富大贵;如果你要求生净土,那是决定得生。《大学》又讲正心要在诚其意,意要真诚,诚意要致知,致知在格物,致知是致良知,人都有良心,所以他有良知、良能,这是我们本来具有的,现在为什么良知不会显现?像这个曹翰,竟然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来屠城,就是他没有做格物的功夫。物是物欲,就是你的烦恼、恶习,你没有跟它格斗、没有把它格除,所以良知就现不出来,意当然就不诚,心就不正了。下面引司马温公的话:
7 M5 r" W. a# u5 }& f' e- h5 @4 u/ Q) p5 L" [
  【司马温公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子孙必有受其报者。】; I) p' j5 V0 d

5 Y- f: O$ [8 L, f3 q  这都是可以做为我们的格言,常常去读。『司马温公』是宋朝的名相司马光。他说过这么一段话,「你能够积累金银财宝给儿孙」,这个『遗』就是遗留给他们,我们讲遗产,这些遗产『子孙未必能守』。你苦心经营一辈子的财产交给这些子孙了,他们能守得住吗?他们要能守得住,都是有福的人,没有福报守不住;如果他们德行不好,很快就把家给败完了。所以,既然如此,给子孙培福更重要,有福的,你不给他金银财宝,他将来也能够赚到;没福的子孙,你给他一座金山,他都能把你败掉。所以司马温公也是提醒我们,不必去给儿孙留什么财产。『积书以遗子孙』,这往往是书香门第,比较清高,财产不给子孙了,那写书,把书留给子孙,可是子孙未必能读。虽然你是很好学、很爱读书、学问很高,但是子孙未必能像你这样,这也要看他有没有这样的操守、德行。所以『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这才真正为子孙积。你能够积阴德在冥冥之中,冥冥是暗中,没人看到、没人知道你在做善事,这叫阴德。阳德是人家都知道了,人家赞叹你,对你吹捧得很高,你的福报都报掉了,那也积累不下来,所以积阴德才是真实的。『子孙必有受其报者』,祖上能积阴德,子孙就能有福报,福荫子孙。所以有财与其留给子孙,不如把财布施了,换成阴德给子孙,那个财拿来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护持正法这些工作,这就是真有智慧的人。你有很高的学问,也不必一定要子孙去继承,你可以广开学路,让所有愿意求学的人都来你的会下学习,你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把你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他们,这也是积德,子孙都能受享。我们再看底下,又讲了一个故事。8 \% X) z, Z  L( }- `' D" z# Z
- R% P9 B- i1 q4 o
  【潘从先曰。予友阮见田。见屠人宰一猪。皮有秦白起三字。此沉沦鬼狱中。偶遣一方作猪。以彰业报。其千余年来。除受生屠戮外。必不绝刀山剑树之苦。未知何年。可结长平一案也。】
1 d1 X& Y# ~0 R3 f5 ?& o9 \2 ~
- o3 e- E2 H9 T8 v9 W  『潘从先』,有这么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过他亲闻的一件事情,说『予友』,予就是我,我的一个朋友叫『阮见田』,你看有名有姓。有一次见到一个屠户,就是卖猪肉的、宰猪的一个人,宰了一头猪,那个猪皮上面竟然发现有三个字,叫『秦白起』,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个大将,他在跟赵国打仗,赵括是纸上谈兵,不懂打仗,被白起打赢了,白起竟然把赵国四十万的军队全都活埋,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兵,那一战是长平之战,可以说是历史上惨绝人寰的一次战役,就是把赵国军队全军都坑杀,白起造的杀业就重了。当时好像不可一世,他不知道后来果报之惨烈。这个猪就是白起投胎来的,要被宰杀了。这里评论说,『此沉沦鬼狱中,偶遣一方作猪』,作猪也都便宜他了,实际上他是死后沉沦在饿鬼、地狱当中,那个比作畜生要苦。只是偶然被遣送在一方作猪而已,换句话说,就像被关在监牢狱里面的罪人放出来,放放风而已,作猪等于是放风出来了,作完猪,被杀了以后还要回去受地狱苦报。这事也是可能阎王爷为了彰显因果业报,把他放出来作猪,还在牠的皮上写了三个字,秦白起。从战国时期到那个时候潘从先的朋友所见到的这个猪,已经有千余年,一千多年了,大概讲的应该是宋朝的时候。这白起『除受生屠戮外』,就像那一生他变成猪,受生做猪了,被屠杀、杀戮来还这个命债,很可能那个屠夫就是他以前坑杀的一个士兵,很可能他来还命债。除了这种还债之外,『必不绝刀山剑树之苦』,必定少不了在地狱里面受刀山剑树的苦刑。
6 T7 ^& |8 S' r% u% c: `: r$ B& h1 P  G5 W
  我们看到佛经讲的刀山地狱,那个刀非常尖锐,往上,罪人被恶鬼驱赶跑上刀山,脚踩下去就被刺得稀烂了,然后他因为痛就抬起来,一抬起来他的脚能恢复,因为地狱的身体都是化身,当然抬起一只脚,另外一只脚又得踩下去,所以另外一只脚又被刺得稀烂,于是他就拼命的在抬脚,愈拼命抬脚这刑罚就愈苦。剑树也是,那些鬼卒驱赶罪人,他们于是爬上树,爬上树他是为了逃避,结果没想到那是剑树,都是锋利的双刃剑,他们在爬的过程中就把身体割碎了。这都是过去生中他造杀业所得的苦报,完全是自己的恶心所变现出来的境界。过去章太炎先生,这是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他是学佛的,学问很高,连鬼神都知道他。有次他被东岳大帝请去,请他做判官,判官的职务就相当于现在秘书长一样的职务,这是东岳大帝敬重他的学识,刚好可能这判官休假了,有个空缺,就请他做了一个月代理判官。结果每天晚上小鬼抬着轿子来迎他,他就睡过去了,睡得很死,不省人事,一直到天要快亮的时候他才回来,他才苏醒,这是过去讲走阴差,现在还有,我都见过走阴差的人。
4 O8 y# C$ K4 ^. x2 K2 ]
5 P, k) k5 f& E3 ]& y2 H" x  章太炎的这个官职很大,所以用轿子来抬。章太炎见了东岳大帝,想起他在经上看到有一种刑罚,就是炮烙地狱,这是罪人被逼着抱那个烧得火红的铜柱,一抱上去身体都焦烂。他认为这种刑罚太不人道了,于是就求请东岳大帝免去这种刑罚,东岳大帝微笑不答,派了两个小鬼带他去看刑场,走了一段路小鬼说,「到了,前面就是」。章太炎先生看到什么都没有,忽然他就醒悟了,才知道原来那些刑罚不是阎王爷、不是东岳大帝制造出来的,是那些罪人自己造了这个恶业,业力变现的。章太炎自己没有这种业,那个刑场就在眼前他都看不到,更不可能去受,所以都是自作自受。那个炮烙刑罚是淫业造的,罪人生前邪淫心很重,在这个地狱里面,他这种淫心就变现境界了,他看到那个烧得通红的火柱以为是美女,于是就抱上去,一抱身体就焦烂,死过去,阴风一吹他又复活了,但是他马上又忘了苦,看到那个火柱又以为是美女,又抱,如是无数次的受罚。等到什么时候他才能够从地狱中出来?他记起来了,「上一次我抱的是火柱,我这次不能抱了」,他能够记得,不敢抱了,这个时候回头,才能出地狱。所以都是自己恶心所变现的境界,白起在刀山剑树当中,那个刀山剑树哪里是阎王爷制造出来的?全是他自己心变现的,造杀业那个残忍的心就现这种境界,自己在里面受苦。受这种苦,『未知何年,可结长平一案也?』不知道等到哪一年才能够结掉长平这个杀戮四十万人的案?这个案子不好结,可能都得要千万年受报,才能把这个案子结了,还要把所有的命债都还了,至少得投胎四十万次,作猪或者作牛等等,受宰杀、还命债。下面又讲了一个故事:" a& z' |; k% n# V2 V% K
) a0 ~# E% Y# }+ D: }! e1 L/ L
  【又一耕牛。为雷震死。一士过之曰。不向人间除恶孽。偏从田内打耕牛。言讫。雷复震牛。裂肤作字云。此是唐朝李林甫。三世为娼七世牛。而今绝矣。由今计之。其受生现世所报。约略三百余年耳。外此阴府严刑极苦。殆无虚日。并求暂假为娼与牛。而复不可得者。恶业之难逃天网。固如此哉。】
! |9 E6 e5 z3 p/ V6 J8 k
% u4 L; K! j* @8 [1 R) ~: g+ q8 U  这又是讲到一个案子,这个案子是讲唐朝的李林甫,这也是一位名宰相,他后生的报应。这是讲到有一次田里有一只耕牛,就是耕田的牛,忽然天上打了个雷就把这个牛给震死了,正好这时候有个读书人,『士』是读书人,走过这里,看到雷打死了牛,就很感叹,说了一句话,『不向人间除恶孽,偏从田内打耕牛』,他就觉得有点不平了,替这个耕牛打抱不平,说「老天爷你怎么不在人间除那些恶孽、恶霸,那些造恶业的人,你不去打他们,不把他们震死,为什么在田里头把一头牛给震死了?那牛还是对人有好处的,牠们在耕田」。他就发表了这句感叹。话可不能随便说,这一说老天爷就知道了,所以『言讫』,讫就是完,讲完了,话音刚落,『雷复震牛』,复就是再次,天上又打了一次雷,把那头牛又给震了一次。这回就把牛的身体都震开了,『裂肤作字云』,牠的皮,牛皮是很厚的,全都给震裂了,翻开来,里面的皮肤上写了几个字,『此是唐朝李林甫,三世为娼七世牛,而今绝矣』,就写了这几个字。读书人看到这个字,这是老天爷给他的回答,他不是不平吗,说这耕牛为什么无缘无故被震死了?还觉得是不是天道给这些众生的报应有点不公平?其实没有不公平,完全是公平的。
6 D# y7 b% v8 |- ^3 b3 E- M, k8 G( ~2 m' G( d$ Q1 Z
  这个牛是谁?是过去唐朝的李林甫。李林甫其人大家应该很熟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是口蜜腹剑。这个人心地奸险、排除异己,当时在朝的很多忠义之士都被他排挤,他嘴很甜、心里很恶毒,所以叫口蜜腹剑,口上讲的话像蜜糖那么甜,心里头是一把剑,杀人都不眨眼。他又很能够取悦皇帝唐玄宗,唐玄宗听信他很多的谗言,所以很多忠良的臣子都得不到重用。最后也是国家出现了动乱,就是安史之乱,差一点唐朝就被推翻了,李林甫负很大责任,这是个大奸臣。相传他死的时候见到一个鬼物,钢牙利爪,要跟他讨命,他吓得九窍流血而死。他死了以后,子孙也被朝廷贬斥,最后流落他乡,家破人亡。他自己死了以后遭杨国忠的弹劾,所以皇上给他定了罪,削去了他生前所有的官职,而且他的尸体还被从棺材里拉出来鞭尸。他本人的果报就是老天爷在这牛皮上写的字,三世为娼、七世为牛,做了三世的娼妓,这是地位很卑下、很贱的人;七世做牛,当然也是要还这些命债。『而今绝矣』,这些报应到今天才算是绝,才算完。原来这头牛被震死绝对不是偶然的,都是前生造的恶业,这生又遭报应,而老天爷慈悲,用这个公案显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善恶报应。『由今计之』,当时说「由今天来计算」,从唐朝到那时候其受生现世所报,约略三百多年。那个时候应该是宋朝的时候,大概是三百多年了。! ~, ^! T; d# |" y1 q* o* L! K. f, T
! c3 N' ]- \! v0 r3 S
  『外此阴府严刑极苦,殆无虚日』,实际上李林甫决定是下了地狱,在阴曹地府受严刑极苦,地狱里的时间跟我们这的时间又不太一样,时空不同,我们人间是三百多年,他在地狱里面那个时空,在他自己感受上就是好多劫了,因为地狱里面是度日如年,何止是度日如年,度日如劫,痛苦不堪。『殆无虚日』,这个殆是大概的意思,大概因为写这本书的人也没下地狱看过,只能说个大概,但是绝对是真实,没有虚日。在阴间地狱里头没有一天是闲着的,天天得受严刑极苦,《地藏经》里就讲的真实话,一日之中万死万生,死一万次,又活过来一万次。地狱不能够一死就死了、就没了,那不行,死了以后阴风一吹又活过来,因为他是化身,随着念头一动,他又出生一个身体,继续受报,所以那个苦是不间断的,一天二十四小时里面要生死一万次。你看那个频率,就好像刚才讲的炮烙地狱,一天得抱一万次,死一万次,你就可想而知那个痛苦到什么程度。『并求暂假为娼与牛,而复不可得者』,在阴间里面,这些地狱的众生苦得就希望能够求得暂时的放假,希望不要受苦了,希望能够做一个娼妓、做一头牛都不可得,对他们讲那都是大福报。对地狱众生,做娼妓、做畜生都是他们梦想不到的,就可见得那种苦受跟畜生比都不是,天地之差别。『恶业之难逃天网,固如此哉』,恶业难逃果报,这里讲天网,实际上就是因果规律,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固如此哉,确实如此。这是又举到这些历史上的名人来示现的果报,讲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决定不差,这句经文就讲到此。下面经文:, |) M% ?3 l2 z7 c8 O3 B+ n

" J: ^5 |* h3 Z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 o. `; w' Q) o" V8 P
8 ^( x$ k, B3 F" X; `% ]( @0 [8 ]" p  这里是做一个总结。这个『是以』就是因此,说到天地之间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的轻重来夺取人的寿算。批注里讲:
% M& T% `1 ?3 u1 c: j" q" t6 k3 D. k! G& q& X
  【此句至算尽则死为一节。】! `0 P, `) n" [5 z3 A
/ H4 j$ N! R3 y/ g! R8 N
  这是一节经文。
' P9 b: @0 U' p+ {: z- R# I: j* A- Q6 n
  【言人之一生。日夜时刻。上下四旁。皆有鬼神鉴察也。】$ |& t; Y1 A: B: ~$ E) R8 q
; C* v9 F+ U) N: o6 J. E
  这是讲鬼神的鉴察。6 N" ^: z2 b- ^
. D9 v9 L6 C4 h  P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四渎。城隍里社。又有举意司。专主关达人起念处之善恶。凡此皆为司过之神。】
% W  B' L0 i( Q+ v9 b
& O- S" ]0 y' R7 R, B  这里先解释『司过之神』,道家讲得比较详细,这些天神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一个是讲『三官』,天上有三官,这是道家讲的天官、地官、水官,又称为三帝。传说是天官赐福,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小楹联上面讲「天官赐福」;地官是赦罪的,人犯了罪,他来赦免,总得我们自己要悔罪、改过自新才能够招来赦免;水官是解厄的,解除我们的灾难,所以是三官。『五帝』是古代讲的五方上帝、五方天帝。『百神』,这百字也不是确指,就是讲众多的神灵,『诸司』,这些神灵各司其职,各人管各人的事情,各有职权,就像刚才讲的,有专管赐福的、有专管赦罪的、有专管帮人解厄的,或者专管记录罪行的等等。『地有五岳』,地上有五岳,五岳就是我们中国讲的五座名山,所谓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这叫五岳,这山都有山神。
. Q5 O/ [: Y% B2 F$ A/ y' z1 t2 C- e0 j  P5 ]( M* K
  还有『四渎』,就是四条江河,所谓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合称为四渎,这是讲水神。底下讲『城隍』,城隍是守城池的神,一个城都有城隍,当然城隍有大有小,城市也有大有小。『里社』就是讲土地神,这个就比城隍要小,就像一个乡、一个里里面的神灵。『又有举意司』,这又是一种神,举意司,『专主』,主是主管,专门主管关达人起念处之善恶,人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神灵都知道,善的记在善薄上,恶念记录在恶薄上。你看连念头神灵都不放过,更何况做出行为?『凡此皆为司过之神』,这些就是经上讲的司过之神,司就是主管,尤其是人犯的过错决定逃不过神灵的眼目。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1 p* T0 F/ R5 D/ q, V% @
* _( L+ u2 I, ?" K5 z  【犯。即自召也。夺。除去也。算。百日也。】2 I& r7 c: r7 E: J1 V7 E8 P& k
; o1 N+ D- p& g: _( k$ @
  这是解释这三个字,依人所犯,这个犯都是自作自受,自己造的罪业,将来神灵就根据这些罪业给他定罪。『夺』是除去,就是除掉他的寿算,『算』是一百日为一算。后面有讲到,这个罪业如果是重的甚至能够夺一纪,一纪是十二年;如果是轻的,轻的是一百日,一直把人的寿命全部夺完为止。下面讲:1 P- {) O/ o( S( _

0 P" r" F' X& j  【天心仁爱。欲人于独知之地。为善去恶。因有司过之神。检察人之所犯。量度重轻而夺算焉。】
$ |  m! p" Q* m! o' }- w( |& U. S6 U  D8 v% f
  我们看到这里,不能够只是生起害怕,「这司过之神那么厉害」。要想到其实天心是仁爱的,特别是天人,心地都是很慈悲的。佛家讲生天的标准是五戒十善做得很好,而且还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悲就是仁爱。所以天都希望人于独知之地,就是在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要慎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的源头在哪里?要直断其根,把恶念的根本都断了,无边罪障一时清净,这样消业障是最殊胜。这个根本断除,心地一下就清净了。根本是什么?所有恶念都是从自私自利里面出来的,你有「我」这个念头就难免造恶。所以一定要把我放下,小乘断我执很不容易,要断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才叫断我执,这很不容易。大乘断我执方法很殊胜,他不想自己,一心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众生离苦得乐,不想自己了。不想自己,自己慢慢就没有了,跟众生融为一体,这时候你就业障尽消了。; d* J4 Q0 g" j1 C  R$ B

5 D. M4 x# y9 [  湛然如太虚空,太虚空是真正清净,里头没有一物,所以真正清净,这是讲心地清净到一念不生,业障哪里还有?恶念、恶行都没有落脚处了。心地清净是把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放下,这就是真正究竟清净,就成佛了。『如此』,你懂得这个道理了,这样的话,『则与夺之权在我,鬼神不得操之』,与夺之权也就是将来你的命运,你是得善报还是得恶报,这个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鬼神不得操之。虽然有司过之神来主管我们的善恶记录,但是造作是自己,他只能够按照你所造作的去判决,他不可能徇私枉法。所以你的果报还是自己造出来的,鬼神没有加自己的意思。『尚何司过夺算之足云乎?』司过之神是因恶业来夺寿命,他主管这个事,是司法的,但是你不造罪了,他们就不可能来处置你,所以尚何司过夺算之足云乎?他们就不足以去谈了,你根本就跟罪业沾不上边,他们对你没事了。真正把我执都放下,自私自利完全没有了,所谓「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成圣成贤、作佛作菩萨了,鬼神敬重你都来不及,怎么还可能夺你的寿算?这都是说明自己要做自己的主宰。下面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比较长,讲得很经典,大意我先跟大家讲讲,然后我们来细细的读。
& W* Z1 h( @" Z* \+ C0 ~% M# ^2 I. K8 H( S
  今天时间到了,这个故事我们就明天再跟大家来汇报。今天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4 V; f( N2 k4 e
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十七集)  2013/2/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17
$ u  R; A( o+ E* q( H  G. h0 b# d$ ^. G! f- u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五十五页倒数第四行,我们今天还是讲经文:
4 }' Y. I4 G+ l5 |1 T
0 t" z/ Z8 W: v: a3 M5 v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5 a# R1 {$ {/ u8 O+ T0 {. x: I- o( a9 o/ L
  这里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详细,确实对我们有很深刻的启发。' Z! z9 @! m1 J, {; p. L) J- D

( x/ ^- H6 _( j+ V3 f1 C3 X  【明沂州王用予。为人厚重简默。素奉文昌最谨。与里中结社。每岁元旦。轮建醮坛。祈福于云中山顶之文帝行宫。社中俞麟者。以孝谨称。远近皆负笈相从。又郁从周者。姿伟气俊。议论风生。下笔千言立就。里中推服二子。】+ R* u( F8 }& K: v

/ S' \) g0 W  r4 h  先念到这里。这一段是讲在明朝,『沂州』是在山西省,有一个读书人,名字叫做『王用予』,他为人厚重、简默,就是比较忠厚、稳重,『简』是简静,『默』是沉默,就是不多言,人品也是不错的。他素奉文昌最谨,这个『素』是平素,平常尊奉文昌帝君最为谨严,就是非常恭敬、谨慎。『与里中结社』,跟同乡里头的一些读书人结「文昌社」,大概就是以《文昌帝君阴骘文》为他们的主修课目。道家以《感应篇》和《阴骘文》这两篇文章为修身的最重要的教材,所以估计他们在这个社中也是用功过格来修行。古代的读书人都非常的注重修身,特别是在明朝,当时用功过格修身的很多。『每岁元旦』,就是每一年的元旦,大年初一,『轮建醮坛』,轮是轮流,建是启建,醮是祭神,这样一种坛,醮坛,就是启建祭神的神坛来祭奠文昌帝君。『祈福于云中山顶之文帝行宫』,在云中山顶建祭神的坛来祈福,那个山上有一个文昌帝的行宫,就是一个庙,文帝庙。' R6 e9 z* M, G9 w3 X! X( x& Y
- b5 q* a! A$ Q  e
  同社的人都是读书人,里头除了王用予以外,还有一个叫『俞麟』,他以『孝谨』称,大家看到他都是很孝顺父母,而且为人也很谨慎,不多言、不妄行。『远近皆负笈相从』,四周的这些读书人都仰慕俞麟的孝道和严谨的风范,所以负笈相从,笈就是书箱,背著书箱来跟从俞麟学习,可见得俞麟的德行大家都很赞叹。『又郁从周者』,还有一个人也是这个文昌社里的,叫郁从周,这个人很有学问,『姿伟气俊』,姿是他的姿态,就是风度看起来很崇高,他的气息也是非常的令人敬仰,所谓是一表人才、英俊潇洒,这么一位读书人。而且口才非常好,『议论风生』,谈起道理来可以倾倒在场的听众,风生就是还能够令听众因他的议论而振奋,气氛非常活跃,这个人很能讲,所谓是辩才无碍。不仅有辩才,文学水平也相当好,『下笔千言立就』,写文章一下笔,一千字以上的文章都不用发怵,不用怎么思考,一挥而就。所以在这乡里当中,所有的人都推崇、敬服这两位,就是俞麟跟郁从周。下面继续说:
  _) k0 @1 k' J2 o, p
9 F, \9 g3 P6 |6 H% u! J: @: x2 t  【正统辛酉元旦。用予先期赴宫宿坛。梦帝君升殿。天下城隍汇报乡试榜册。一朝冠绛服神。抱大册。送帝君签押。】
8 u) i3 Q: L) q
6 ]# z5 k! `7 t1 R0 U3 J  这是讲到在明朝英宗正统年间,『辛酉』是指这一年,就是正统六年的元旦,大年初一。王用予按照他们的惯例,也是要到云中山顶文帝行宫去建坛祈福,所以他到了就住在那里,住一个晚上,叫『宿坛』,住一宿,结果晚上就梦到文昌帝君。我们知道,文昌帝君是专主读书人功名的,所以读书人对文昌帝是特别的敬重,在考试前都得要拜他。梦到了文昌帝君升殿,当时他在梦中就看到天下所有的城隍(城隍是主管一个城池的神),这些城隍们都纷纷来到帝君殿下,准备要汇报考乡试要中的这些人名,就是榜册。你看考试还没有开始,鬼神都已经把中榜的人名都预定好了,这是准备要给文昌帝君最后确认。其中有一位神,『朝冠绛服』,他穿着朝服、戴着帽子,那个衣服是红色的,绛是红色,大概是有一定地位的神。他抱着一大捆册子,里头全是乡试要中榜的提名,『送帝君签押』,准备给文昌帝君最后来确认,要打个押,这就确认了。
* ~$ f5 ]; M" e* u$ _. m- [
' J/ p, {! k  A% L  【用予潜问抱册神曰。本省榜中。有王用予。及俞麟。郁从周否。曰无。】
! |5 N) u. {, \8 j/ ?  z2 W( L9 x- G
  王用予在梦里面见到这种情形,他就偷偷的来问这个抱着册子的神灵说,「这册子里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1 20:48 , Processed in 0.07751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