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29 19: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勤于植福而后才有享受不尽的福报。朋友!你信不信、愿不愿修福呢?
& A7 D/ [: q+ j$ c
q& ], j% I1 I. y& Z) X 请看经文:‘后生无忧’,这一句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未得道而命终,来生以福德深厚,必生天享福,身心安乐无忧。第二是道业成就,明心见性,断惑证真;或是上生佛国,永脱轮回,究竟无忧,这才是究竟圆满的果报。由此可知,为佛弟子,必知恩德,作人天师范,报恩弘教,为作福田。须知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阿难尊者,就是我们的好榜样。‘阿难受教,奉行普闻’。尊者敬受世尊的教诫,立刻就能依教奉行,将佛陀讲的道理,传播十方,令一切众生普闻生信,破迷开悟,叫我们明了,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佛,才能够得到富贵谐偶、事事如意。: R. T; ?5 V9 k, N0 p
' |; D0 a s. t 以上将本经第一大段:‘问事佛吉凶’讲完了。
3 u3 U& a* Y# {9 G
2 s9 q3 h' Z$ F2 o1 } 接看看,第三页最后一行最后三字:‘阿难复白佛言’起,至第四页最后一行‘罪深如是’止。有十行经文,是本经第二大段,问答杀业责任问题。佛教戒律,第一是不杀生,无论是出家在家,一切佛弟子都必须遵守的。佛在楞严会上说:‘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食肉罗刹,报终必沉’,这些叮咛,皆是说明,嗔恚心强,慈悲心弱,非佛弟子。杀生之害处、果报,痛不可言。经中又说:‘众生断杀,得离生死’,‘清净比丘,不蹋生草’,‘于世真脱,不游三界’。这是说明持戒、护戒,才能体会同体一如,慈悲平等的境界,才是一个依教修行的圣弟子。/ f, ~& C9 k9 R ?- X
* d0 N% J+ r3 X. G# C: J0 V
●乙、杀业责任 一、阿难启请 二、佛示轻重 三、怨对无间$ k1 Y o$ w/ l5 {
5 M) ]1 b0 H) N& h. b1 L4 J' `
一、阿难启请
( ]( k' w2 I# ~' ~5 l, r& v, e* l. i! ]; f6 g$ ]1 {' E
阿难复白佛言:‘人不自手杀者,不自手杀为无罪耶?’
. Y, C$ d1 T+ ?( N3 a- b, Q7 o* x3 d; @1 V$ E
这一节是阿难请教的话,其问意还是为了利乐有情众生。因为众生最苦是死,惨死尤甚,故以杀生为第一恶行。世出世间圣教同宣戒杀,中华文化,仁慈为五常之首,佛教中,护生为第一善行。经文虽只说到杀生一事,意含全部戒律。儒家的礼教,佛家的律学,都是本诸我人同具的性德,表现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慧的行为,绝不是有意约束人的、吃人的,其教学目的,皆为复性而设施。本经咯举其一,其余则思之可得。# X/ X; z6 F6 R
, c d: x5 Q9 J4 T6 P( r
‘阿难复白佛言’,是阿难闻佛讲完事佛吉凶缘由之后,又提出一个问题来请教佛陀,他说:‘假设有人,没有亲手杀生——杀生有亲手杀、教他杀,或者是见杀心喜,这里阿难显然是指教人杀生,而不是自手杀生,所以他问—不自手杀是不是就无罪呢?’
, P5 b! }: A; j' S0 x b# y3 z4 K9 [/ j1 X0 r H
二、佛示轻重 (一)教杀重于自杀 (二)无知官迫为轻 (三)故犯欺罔为重% j1 ]" T4 M: H- k ?
" b1 d6 S6 c6 p+ d
(一)教杀重于自杀
& d0 }, o0 f: c( Z9 S& v- R7 g
1 d2 w( K$ C* V 佛言:‘阿难,教人杀生,重于自杀也。
0 R# g( ~2 X' |# Z y, R2 n. y! b5 K- Y7 n
(二)无知官迫为轻7 |) E" D5 t% C
$ O6 L2 a0 z* H, X) P) P; X/ v8 X, _ 何以故?或是奴婢愚小下人,不知罪福;或为县官所见促逼,不自出意。虽获其罪,事意不同,轻重有差。, [: r1 k; U- ]) n( n @* e r
) C1 R8 R, P: _9 p$ V1 u' r$ Q
(三)故犯欺罔为重
/ q. ~1 e! X* @- v2 W) O r- @2 B, Q) W7 \6 a3 v
教人杀者,知而故犯,阴怀愚恶,趣手害生,无有慈心,欺罔三尊,负于自然神,伤生杌命,其罪莫大!’
; K6 J8 {; [5 f0 m k& D
; s1 l1 z- G: [6 C5 H2 p 这一段经文,是佛陀对阿难解释杀生罪过责任轻重的开示。
9 Q' {7 e% O7 p# G+ G4 _+ T8 N; [5 [, I; y
大意有三点:(一)教人杀生重于自手杀。(二)无知、官迫为轻。(三)明知故犯者最重。现在就依次讲解:
; I, R, Q2 K; a" Y/ A# {* P( v/ k9 h- N3 P+ \- c
‘教人杀生’就是现时法律中的‘教唆罪’。佛告诉阿难,杀业罪行的轻重,教唆别人杀生的罪过,要比那自手杀生的罪来得重,因为杀生行为不是出于自意,而是出自教唆者之意,所以教杀生者罪重。下文,佛再对阿难解说道:‘何以故’?‘或是奴婢、愚小、下人,不知罪福。’这几句经文说明轻重的理由,世尊特地举出两个例子:(一)是一般家庭,奴婢愚小下人,都是听从主人指使的,主人命令他杀生,他不得不服从,而他们自己却是愚昧无知,不知罪福。(二)是服务在公家机构里,‘或为县官所见促逼’,这是佛举当时的例子。古时行政司法权不分,县官同时也是法官,假设有人犯法,县官判决犯人死刑,执行行刑的人,当然不是县官自己,而是县官部下的刽子手,刽子手虽然是自手杀者,而不是出自自己的心意。‘虽获其罪,事意不同’。事,是指杀业之事,是奉命行事。意,是指存心,若以愚恶嗔恚心教人杀者,罪业极重。办案尚且如此,何况其余呢!从前,唐太宗对侍臣说:‘古者用刑,君为之撤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每因此不啖酒肉’。可见,决狱执法者,皆是菩萨心肠,无冤枉、多积阴德,纵遇罪无可赦,也是慈心、怜悯,不得已而杀之,非恶之、恨之而杀之也。所以经说:‘轻重有差’。
, U3 D! w* o+ R' d5 R, w& r5 e# V& c" y F o
下面一段经文是讲故犯欺罔为重。‘教人杀者,知而故犯’,这是说自心具有杀害的意念,而命令他人去执行,所以佛说:‘阴怀愚恶,趣手害生,无有慈心。’‘愚恶’是指嗔心未净,不信因果,又无明达事理之智慧,往往造作一切恶行,而不能克制。如果身为三宝弟子,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学菩萨行者,杀心不除,那就是‘欺罔三尊、负于自然神’。‘三尊’是指三宝—佛、法、僧—为学佛者所皈依处,是世出世间最尊。(三宝的意义,在后文中解释。)欺罔三尊,就是欺骗三宝。‘自然神’就是自己的良心,不但欺骗三宝,也是自欺良心,做出伤生杌命的事。杌命是令他身心不安的意思,其罪甚大!
) R$ d2 m% L1 L" G. ~- ^9 f x$ P4 |( s5 Q+ `
上一段将‘佛示杀业轻重’一段讲完,下文是说杀业果报。经文也有三小段。
c& d) A+ x0 R1 B$ y6 u4 I+ |1 `6 g, G7 L" S& O3 l/ r8 K
三、怨对无间 (一)现报灾凶 (二)三涂万劫 (三)现畜前因
5 o$ w- H* Z+ t4 C0 Y4 }
6 x' ?1 s0 y$ J( ?6 g' a (一)现报灾凶" j( [$ x: j7 c
2 G* u/ q$ I& [1 _& z0 @4 h$ P 怨对相报,世世受殃,无有断绝,现世不安,数逢灾凶。2 {6 F' M& V ?9 q+ q8 L, n
) z2 A% B0 \' U 这一小段,是佛眼所见众生杀业怨冤相报,永无休止的实况。
1 U3 y+ O( }6 U; Z" X$ z( C" t- z5 x/ A) ^
首先,我们要问:佛家所讲的因果报应之事,真有吗?我在此地肯定的奉告诸位,真有!又问:因果报应之理正确吗?我奉告诸位,是真确的。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是永不变更的真理,绝不是迷信。佛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孔子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德也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孔子家语注解中也讲:‘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