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0 11: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给我们以启示,告诉大家不要总以为‘我不识字’就学不了佛,其实大家怕什么?学佛开不开悟,不是考状元。大家要知道没有什么可怕的,你的佛性一点不减,一点没减啊!/ U. U/ H$ W6 \1 f, f$ y" _0 i
) c5 t1 b4 e7 v+ {( P : L0 D4 q% d& K& Q& T
1 G$ l( J5 V( ]- g‘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哪里想得到呀!这个‘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何其’是哪里想得到的意思。" E$ y& h0 e& W, [
# s5 D; ]+ T: V$ H8 ?
. A* l3 V% k0 X. S; ^, Q9 Q- g, O( H3 Q4 ~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自性’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 ?; `7 }) Z9 ~$ a$ G, f6 A" r' l
4 D; T* M- y7 m. E1 K# {
1 L6 k8 x' v; o! _
; _1 _ P/ W1 q# ]4 Z# t6 I‘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个‘自性’本来就是具足的,一切都是具足的,没有任何欠少,一点都不缺呀!& W$ b# d+ a. d7 w! f3 d& X1 [
6 k- o1 k3 B) z & C, C8 [; T- }0 w x
$ Q+ ]/ o% q3 u9 h9 i' X2 G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咱们这个妄心有动摇,但哪里想得到,这个‘自性’却从来不增不减而没有动摇过呢!
3 B u/ _2 B* C% j p1 R% s+ }! V1 x1 d6 q! d' b
* t, a/ _4 Q5 B4 H& ?. ]! ?
! r$ P$ d& c- m L) \+ z‘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真正认识了‘自性’,一切万物皆由‘自性’变现出来的!
5 w- v7 a( V- j5 L2 D- \# h
' k" x7 [; e3 S2 G0 O. R , q2 M) H9 A5 ^5 @
4 ~. Z5 X" B3 r! v, \" ?
五祖也对六祖说了:‘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不认识你自己的本心(自性),你再怎么学法也没有用处!当然,不是说一点用处也没有,毕竟还是种了‘福’,但是,对于解决你个人的生死根本,就必须要开智慧,明心见性!你如果总愚昧,这就达不到了,所以也就学法无益了。
! k8 S0 C6 m+ M' h$ Y/ r
, q$ Y3 g8 i( w V( k2 U6 W
: T* }. j6 G# K, \2 T; ?- x+ A, r& v9 E: X {4 Y# [
‘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倒过来说,你如果能识得本心,见自本性,怎么样呢?那你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世尊……佛’了。所以,这是顿法,正所谓‘迷即众生,悟即佛’。五祖没有全说,言下之义:你是这样的大丈夫、天人师,我就把衣钵传给你。所以,这部《金刚经》的殊胜,也就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上,道理也有于此!
9 m' p& I9 z8 _, I" [, B$ b3 }! y) \* _- r& b- H6 N
& e8 e I e" z; k f8 A
, I. ~" y. Q# v1 h! e; O, ]关于‘般若’的重要性,在此有必要重申,也就是上面所讲过的‘如聋如盲’。多少人能有目呢?《金刚经》有言:‘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心里有所住,你虽然行布施,但行的却是什么呢?就像一个人进了黑屋子似的,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你即便是行布施,如果没有‘般若’,等于进了黑屋子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q3 F2 t7 ^# o3 ]/ D# s. s g
$ `" v0 h! D# F( h, R4 z0 s% e
8 Q5 R' @* y3 V4 L- R5 t9 v; O! O3 u9 `8 i8 U0 Y* _& t3 _
又如《金刚经》所言:‘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能无所住而行布施,就才真是‘生其心’了。你如果真‘无住生心’又怎么样呢?那就是‘如人有目’了。‘般若’就是目呀!有‘般若’才有眼睛。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地在‘眼睛’上用功夫!现在大家都是愿意‘练腿’,想跑本来是好事,但是先别光‘练腿’呀!你跑得再快,如果眼睛看不清楚,是要摔交的。所以‘眼睛’太重要了,若人不住于法而行布施,那就是如人有目,日光明照!在日光明照之下,见种种色,也就是‘无住生心’。! k4 Q4 F, N ? ^
. B/ Z: |* a) Q' \* T
0 s0 Z/ |5 O4 C% S4 X+ H9 L
2 K" j; }! f2 f5 W4 s5 }4 p) O/ |‘般若’的重要,从经文中也可以看到。正如经文所说:‘若是无量百千亿劫以身布施,’早晨我以多少身多少身布施;中午我以多少身多少身布施;晚上还是这么布施……这么布施了百千亿劫,而且还是拿生命来布施,一般人根本是做不到的!这福报大不大呢?这要看跟什么比了,如经所说:‘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如若有个人听了《金刚经》能相信,心不矛盾,信心不逆,那他所得的福超过了这个百千亿劫以来能拿生命布施的人。% K3 H1 e1 F/ _& v8 x4 `' l2 f
6 p0 L, Y3 f' J" _) y, [( ` ; Q. T" H% ?9 E, g7 {8 s3 G
" U: j" L5 \6 g" A. p' U, l$ y4 Z
所以,《金刚经》的功德、般若的功德、不住相的功德……你拿这个去行一切功德,就如行人而有目,见种种色。你不如此,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入暗无所见’了。总之,《金刚经》的功德就在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是什么人呢?根据蕅益大师的《破空论》所讲,这是‘地上菩萨’的境界。他说:‘罗汉能够无住,不能生心’。所以只见到了‘我空’,真正没有‘我相’了,但他证的是‘有余涅槃’,他证了‘真谛’,就入了‘大般涅槃’了,也就生不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心了。所以他虽是‘无住’了,但不能‘生心’呀!所以,释迦牟尼佛呵斥这些声闻乘的菩萨为‘娇芽败种’。其实,他们已经入圣人流了,但就是因他们发不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些事度的菩萨,他虽也发了大乘心,比如:拿些脑髓来施舍,拿种种修忍辱……这些事度的菩萨他虽是发起了这个大乘心,但是他不能‘无住’,而是‘有所住’。那么只有到了‘地前’的‘三贤’才成。(几十个圣位,“十信”之上有“十住”;“十住”之上有“十行”;“十行”之上有“十回向”;“十回向”之上才是“十地”。)‘地前三贤’是什么情况呢?‘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们只能有时候是‘无住’,在‘无住’的时候就不能‘生心’;而有时倒是‘生心’了,但又不能‘无住’。相交换的,一段时间‘无住’,一段时间‘生心’。只有是登了地,破了‘无明’的菩萨,才真能做到:生心时即无住,无住时即生心。
& c! M) g1 l7 U2 b( W4 ~: w6 u
; k0 q* _2 X8 x 8 g. y$ {! B( R& E8 v7 _/ f6 v; ~
1 N* s% }7 f5 Z/ k2 e《金刚经》的殊胜,前面我们通过蕅益大师的《破空论》了解了:虽是如此殊胜,但要知道这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罗汉的境界;也不是事度菩萨的境界;也不是三贤菩萨的境界,而是登地菩萨的境界!虽然我们如此赞叹《金刚经》,大家是不是认为高不可攀呢?
2 q) s/ X- C/ ^7 O" ^$ [8 K, c4 `5 J. j" ~( }' Y
T$ }0 X% f% Z
# S! Z& K) Q& ~# r刚才不是说过吗,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就体会到,当你这么单单纯纯地、老老实实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一句又一句,一句又一句……这时你心里没有想别的,所以,念佛的人应当万缘放下,什么功名富贵,什么考级,什么家庭纠纷……这一切都应当放下,你万缘放下了,不就是‘无所住’了吗!于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声声不已,相续不断,这不就是‘而生其心’了吗!你的妄心毕竟还没有断灭,所以佛经告诉我们:以凡夫的生灭心要入诸法实相,唯有以念佛是最容易的。佛开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是不好的。但以我们这种生灭的妄心,就此水平要入诸法实相,那就只能是以持名或持咒才成,因为这种方法是最容易的!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个念佛之法是‘即事持达理持’,也就是说:你就这样去事念,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有极乐世界,这就是事持。不想别的,就这么念、就这样持名号,再从这个事持便可达到理持,也就变成了实相念佛。蕅益大师这样的大德,他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功德?就是因为这一句的佛号,而暗合道妙的。你虽然不懂得《金刚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