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g/ V) d9 g, B/ p* P# ]$ d
第四十七问:如何理解“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的含义呢? * |. b9 ]" ]; q; u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0 j4 E! x( |) w: Y% o仁心厚德载物,道风素高大广;气度冲霄瞻远,檀那清净忘忧。仁者以平等心仰慕德行,随顺道行,崇尚智行,赞叹净行。故而以山赋志,借物畅怀;比喻化众,自安身心。
?) }7 i) d# z0 Y% F( Q, a智心慧德方便,柔和随顺水静;源泉出处高澈,汇流百川入海。 6 U, d; U& z5 S& V; ^' ^
智者善于友、交于心、服于理、敬于德、随于义,智者善于行、观于静、修于身、念于常、定于住,智者乐于慈、喜于舍、济于苦、克于刚、成于明;与愚者别于道、交于斯、服于术、敬于势、随于利,形成鲜明的对照。
/ t' K {. J& x" ]人不听劝难为善,鼓不敲打自无声;育婴过娇成人晚,一叶知秋显于林。
0 ?7 o2 \( ], U+ N) Y7 r以智火燃实相香,升起戒定慧熏烟;云盖庄严益增进,仁智一体名符实。 . z% C4 s/ i% L" R' C5 g6 d4 B
若叹鹤脊倾危事,又见腾云龙背滑;未必求仙便得仙,知难而退毁根芽。 7 |5 {2 ]7 P6 I0 T5 u
精勤不为有所求,默化润物导无形;雅士怀仁正闻处,杰友真智留正听。
2 O) k0 a. ~1 U$ ]: ^
1 U$ I" Q$ G) q第四十八问:出家人有道,在家人无道,依您知见,是这样吗? 3 @0 V5 K2 d1 z3 p5 ^/ 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O: z* s9 Y% w5 b- ^ i$ P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厌舍品中说“智光长者言,我今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言:汝今在家成就正见,不谤三宝,以孝养心恭敬尊亲,起大慈悲心给施孤独,乃至蝼蚁尚不加害,忍辱为衣,慈悲为室,尊敬有德,心无骄慢,怜悯一切犹如赤子,不贪财力常修喜舍,供养三宝心无厌足,为法舍身而不吝惜。如是白衣虽不出家,已具无量无边功德。汝于来世万行圆满,超过三界证大菩提;汝所修心即真沙门,是真比丘,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则名为在家出家。” 1 L2 A2 q: {/ z {/ e6 y3 s N
道由身心修行证得,既不是出家人出得,也不是在家人不得。只能讲出家人住清净地,有依法持戒修行的良好环境氛围,宜于证悟得道;况且,千百年来得道高僧颇多。在家人住于污染地,世俗世论干扰惑乱修行,障碍多多,难以专心清修,不宜于证悟得道;但是千百年来得道大德也层出不穷。以此缘故,不应以相判道,以因为果。如唐朝武宗皇帝偏好道术,排斥佛教,赦令“焚烧经卷,毁拆佛像,赶出僧众,各归本土。”毁寺四千六百多座,逐僧二十六万余人。当时有位慧忠禅师躲进深山,三十年修行,须发皆长,不能穿僧服。后来有弟子问是否与道有碍?慧忠禅师说,“仙去者未必受箓, 成佛者未必须僧。” : D1 }+ V/ W' z, J. ]& r V
有如此说出家人有道,在家人无道者,多是不明佛法义理的初学人,或是未修证悟的愚痴僧。佛教四众弟子具足,出家二众以清净相导化众生,在家二众以清净心信行佛法,相得益彰,互尊共进,保持佛事活动正常有序。否则,相互轻慢,相互诋毁,有意无意帮了魔王的忙,起到了破坏佛法的作用。
# q! [: O/ J; X. Z- _( S涅槃路上无朋伴,佛性真实无故人;请将法师还人间,作众生的真善友。 - S* S6 e. @( x. t D# I
难以佛法为己务,不染俗语论世间;坚信正法明法眼,实行正修道必成。 * J% D9 D! j- m( N1 J" I
满树红花一夜空,万枝绿叶喜随风;熟果不争自露笑,自然长岁守枯荣。 6 B7 U @2 y3 |$ A& w6 o
若以相能定道果,何须持戒依法行;当知此是娑婆界,无相道果必修证。
) d# g( s& _9 i2 w$ {4 |; _' ?+ ?
4 m9 j' E% W; z5 z5 X% \- m第四十九问:一切物体由化学元素组成,是佛法中的法性吗? - G# P; g! r9 U/ j8 G: p) V: 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t! J/ G+ ?; ~化学元素是一切物体构成的来源性质,仍为用科技手段可测知的法相,不是佛法中的法性。
& ]' n. b3 x* h: N) X& E- j佛法中的法性,是依自然又离自然;依因缘又离因缘;用一切科技手段不可测知的主持一切法相存在、变化、生灭的识体能量与智慧,人的身心可知见觉。法性由佛力总持,又由神力分持。总持为依法性安立法界中一切法相,分持为一切法相中各有所主。
- i. S! E2 E% ^# C& i% {. ^' k1 b' O/ A平常人不能知见觉法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突破身体根尘识入的十八种界限,受身障、智障、业障所局限,困于见闻觉知的相有中,惑于五蕴五浊的生灭中。 9 z# Y% z6 Q6 k
修行人能知见觉法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依法门修行增长智慧,持戒律修行增长能量,去除身心业习染垢,突破相有局限,性识进入周遍圆通、自在无碍的生命状态。如此佛法义理,是修行人真实证悟觉知的,不是哪个人凭空臆想猜知的;但是,能证悟觉知的是少数人。人们不能用多数人的无知来否定少数人的觉知;用一切法相的真实存在,否定一切法性的真实存在。否则,一切众生将永远轮回于生灭法则的烦恼中,不能回归自性无为中道的清净中。 / g/ L2 i5 T, T
了义惊警盲莽扰,究竟立破禁锢忧;相存实有性更真,解脱三昧一刹那。
' O: a: b% w" h9 D% E4 K思维界限法相尘,相对有极蕴识中;穷劫数沙分阶段,当下醒悟入变易。
- o; L6 Y9 C/ d 6 |0 e$ k$ l( @/ E) ?/ J
第五十问:佛教信众如何爱护国家呢? - r C* h# |: X: o! y0 T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0 l' q) E) y5 O4 j! m7 s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与佛教义理结合起来,主要有立德、立威、立业三个方面;即塑造形象、维护尊严、总理经济。
6 `* Y. ?: B& B, [佛教信众应围绕着立德、立威、立业,于国内采取以法爱护国家,于国际采取以策爱护国家。以法爱护国家主要表现在,拥护正义,正法治世,政得人心,惩恶扬善,明察不邪。以策爱护国家主要表现在,正策、策略扶危济困,平等相待,不畏强权。强国兴邦,虽出家二众有“不为官走使”、“不入军阵”的戒律;但爱国护家确有责任与义务。要将护国理念落实在言行上,就应人人有责,积极支持、参与、献身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时时处处体现佛法光明,言以德入心,行以智适世,让众生普受甘露。立德于国体,立威于政体,立业于民体,三者相融一体,万众归心一国,国家昌盛,大众安乐。若一骗子,虽言无人伏其德;或一恶棍,民怨而远其行。 & s7 A3 @+ N: o3 u
国运苍生因缘立,族民因果福祸依;古今王朝更迭事,睦邻兴衰天数奇。 & b) w8 `0 T" Z
德广道通海内外,扬威志磐武不屈;经济繁荣人间好,善恶利损一局棋。
- h5 s/ q3 r) E; ]! ^% v6 L以德立国紫云盖,正法威世海底金;昌盛大业愿无碍,星斗不移尽随心。 + c# e7 T9 ]4 Y
依教修身不易俗,人和政通宜不易;天机内发殊月圆,识海外澄俱映明。 + A0 R6 @3 H* y% A
& d- U& c1 X; D
第五十一问:佛法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吗?
% Q; X0 N0 L7 y) E6 y" _——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7 Q" d, c! V' e佛法即相离相,不能由人掌握,只能由人修行而证悟觉知。佛法若能由人掌握,天王人王即佛,所出号令即法,众生从之而得,何来身心修行之说。“即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三十二相是佛,转轮王具三十二相。佛无一法可说,若佛有法可说,即为谤佛。”佛不依相见,法不依言说,怎么能由人掌握呢?浅而易见,若有人说能掌握佛法,必是邪师邪见,惑乱世人。 ! B" ]) U! z9 z+ r7 A- ?
佛法在世间,离世无菩提;人人可闻知,信受凭根基。在信受的人中,能禅入证悟的人是少数;在闻知的人中,能承载弘传的是少数。能证悟承传佛法的人,是明心见性、觉知真谛、得法得戒、行菩萨道的人;却不能掌握佛法、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虚伪留碍。
" j, O% G% h* {" E% ]5 j在当今世间,确实有人依相自谥是某佛降世,说相似法,以因为果法,行淫传法,灾难恐吓法等。名为掌握佛法,实则离经叛道;包藏魔法祸心,破坏身心正行。一些初行人,以邪曲心贪求善果,不辨真伪法义,随波逐流名人名相,堕入深坑而不觉知;若遇善友相怜劝告智语,如犬随主则善恶不分,反唇相讥且大言不惭,师徒似鸟兽断肠哀咽。明佛法义理,是为择法眼。择法辨理明自心,以防误身命损慧命。 5 ?# A$ Z" y+ f0 O7 P# B8 A7 Q
东山法门达摩传,贪寺取道无惠能;为法重人择法眼,雪山醍醐明心性。 : E& _, r6 f$ c9 a, f u, l( G
明师捐世法身空,破衣遮体素食命;恒常知我法无我,空中妙有性具足。
; V i: m y. o& V, A- K1 t+ ^法水沐德身心净,法药开智眼光明;定根不移执自坏,著相立破空客尘。 ( p/ J# @4 m$ f
沧海添胸展法怀,青山措背挺脊梁;顿悟心源平等性,盛传道化法利人。 8 \" L0 I: b& R, ^
极意研寻无证悟,寻章摘句犬丧家;掌握佛法山石堕,依人为法源泉枯。 ' p( ~5 b+ @1 M
名相即佛可调控,胡同抓驴两头蒙;鸭吃秫秆自直脖,装象鼻子插大葱。 1 T% I1 ^; r: T, Z% |! v; F
真妄同源难明辨,迟速异曲不同工;荷寄污泥莲种性,棲倾巨树根亦深。 ) [( N, x/ U3 R; X
谦恭请教下风轻,其貌不扬心法重;苦海无涯法船渡,自做无底掌舵人。 " L) e% r9 b3 F( k; z. m' P1 |
7 U6 S# T8 r/ _4 l, {
第五十二问:为什么说法不了义因果不昧呢?
' i/ w+ s$ Q" O——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 h( C2 D+ [9 l8 ?* F佛法以了义为究竟,弘法以了义达空相。究竟为法理具足圆通无碍,空相为修行证悟人法二空。证悟人法二空的弘法者,离相生心,物我双亡,冥合法要,契入中道,依因缘方便智而观基逗教,言出离名闻之因,行作离利养之果,因之不立,果从何来;故无世间生因灭果,得出世间善因道果。若未证悟人法二空的弘法者,境相生心,执著相有,貌合神离,非此即彼,以因缘言辞智而辩巧论教,言出心有蕴想成因,行作识落蕴田成果,因明不爽,果入法则;故不昧世间生灭轮回,受因报果,得世间有为因果。
7 w% v: I2 R% N) m9 W4 t( s弘法者应对自我言行负因果责任,证悟到哪里讲哪里话,指明境界中不同路径,愿求闻法受教的人依法持戒正修,得以解脱生死绑缚,往生诸佛净土,一切苦果我皆代受;若因我所弘法义有谬,误导众生,愿承担一切谬误因果,善功德归于众生,负得起责任。 % T8 n% [$ h1 F3 Y
言行念起因缘立,因果相随皆不昧;达人大观通三世,体道无心寂照境。
3 N& r* b" _, ~, ^1 p8 ]天地气序有盈亏,合奏大乐无全功;应感必存人莫及,心印承德含灵真。
" Q# `, J6 m, Q+ }' q$ o真理妙相弥际广,法无不可难思议;百千灯传一脉言,江河湖海混鱼龙。
: E, K7 c. |4 b5 @5 c入室著衣如来座,人法双亡相自空;开示悟入正知见,自利利他菩萨行。
9 h! g; f# ?) c, X }
n1 [" X; b9 u3 T$ w第五十三问:如何理解玷污佛法呢?
$ l- W; O! a$ W9 `% O; V8 `6 F——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4 k/ A" l2 N- b佛法清净无为,圆通遍至;真如无碍虚空,一切染法不能玷污。所谓的玷污,是人身心贪著邪行邪见的染法,通过语言文字的传播,形成法相上的诋毁,造成自损损他的恶果;即邪见者自身心染法对自性三宝的玷污。
+ ]+ u0 {% \* C1 r+ w% f/ f世间一切染法,是相对法。相对法反映在法相上为有生有灭,一切无常,处于不断变化中。变化的法相,不变的法性,永远存在。平常人只见变化的法相,不见不变的法性,受根尘蕴识的支配,顺从无明,苦受烦恼,轮回生死。在这种坚固业习力的作用下,排斥一切清净法,怀疑一切无为法,不信一切自性法,断灭一切常住法。还有外道人,心外求法,只见法相变化有常,即知有规律可循;不见法性不变真常,即不知有法则总持。故无法觉悟佛法性身安立法界,佛报身主宰法界,佛化身遍周法界的实相。 + f# U9 v2 @$ G/ \/ ^, M
若佛法能被染法所玷污,法界中就不存在佛法。况且,于出世间法中,不存在一切染法。一切染法,只存在于三界世间。故一切依法持戒的修行人,身心处于染法中,又逆世而行离染法,随顺因缘而因缘不变,入中道而出世间。 6 f8 J; B/ a% m& m7 ~
于此世界中,一切行菩萨道的人,离一切染法又入染法中,即无世间可入,又无出世间可出,自身心净则佛国土净。故有十方诸佛菩萨,以不同众生相示现世间,济度众生。
h p" R$ C& V; d如此法理虽难信难解,但确实可信可解。既为佛一大因缘如语开示悟入,又为历代无数圣人证悟验证。宇宙人生真相大多数人不能一时悟见,而少数人却无时无处真实的知见觉。只能依少数人认知力的智慧,导化多数人转化业习去修证智慧。众生须渐离一切染法,也可顿悟清净佛法。故佛教化行人修忍辱,怜悯一切玷污佛法的人,法供养一切不懂佛法妙理的人。
, {$ ~0 e+ B' E$ X; g; r玷污佛法为自损,法则因果不饶人;不需人为去惩罚,自尝苦受任由他。
) b: [0 u% `8 N9 ]' a* N8 e p绝相难思藏珍宝,即心是佛体大道;一朝拉开无明幕,方见流浪苦凄怜。 5 o' f' ?2 o. E, y2 J8 y* m' C w
, {3 N1 q; o! t+ C第五十四问: 二零一二年将至,这一年是世界末日吗? / h0 [& \6 u( g- d9 z+ T0 Z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9 }# Q/ X {/ y+ s5 Z
道教有句话,“天机不可泄露”!用佛教的话讲,“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说则众生难信生疑、论争不休,况无实义!而于当下,几乎全世界人的目光都盯住此事,关心着世界末日是否降临?为释疑解惑,安宁人心,依法方便,答复求问。 9 O7 U8 q' [! i4 A' X
世界历史上,有很多宗教哲人根据各自悟知的有限智慧,预先测知自然界将于何时何地发生异动失常,对人类社会产生何种何度的影响,并非空穴来风、凭空臆想。对某一具体事件,可能准确;但对世界大局的变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知其然上,又只见其坏灭现象而悲观失望,不见其常存新生而妄言末日。结果令人感到妄言不准,末日未至;如预测的一九九九年恐怖大王降临,人类毁灭等。 1 ~/ g4 M) U. U X, x3 t
那么,二零一二年即将来临,世界末日能否随之而来呢?准确地告诉诸位,地球照常运转,人类照常生存,世界末日不会降临;只是一些众生个体生命的末日每时每刻都在不同处所、以不同方式发生。
% I0 j% p; g# G- B* F是什么导致天地自然异动失常呢?曰,天地万物主持神神位的变化。神位新旧交替过程中,由众生业习召感,时而产生地水火风运转过度,有失常态,造成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风灾、火灾频生,瘟疫、疾病、饥荒、人祸伴生。灾难频生又使经济萧条,资源短缺,人的暴怒戾气上升、贪婪欲望猛增、身心言行失度、自控理智下降、惶恐绝望集中、暴力行为升级,易用极端手段解决矛盾等;给人类历史上,留下记忆深刻、影响巨大的事件;如万教收缘,十年普度结束,以一九九九年为界限象征;佛教中兴,十年正法出世以二零零九年为界限象征;转折清场,三年开元创新,以二零一二年为界限象征。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二三年间,世界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影响的灾难与事件,当下人类受者是,有目共睹。待神位安稳后,天地自然恢复常态。
! i/ U! P7 z2 V( b0 I 宗教哲人预先悟知的是万物主持神的退位,测知不到万物主持神的到位;悟知的是天地自然的失度,测知不到失度中的限度;即地水火风自然主体失度中有限度,有失常态又不离常态,有左右过之又不离本体。至于什么缘故,导致神位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天机,不可说,只能是有证悟的人心观觉知。故信仰佛教的人,应依心观觉知的实相,否认世界末日的到来,并有责任揭穿世界末日的假象,有义务告之真相,以安宁民心。 1 Z& J6 [- e! g. W$ I. `6 ^
人类对天灾人祸的心理恐慌,是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无知无奈,仅凭良知提醒,利用科技,须防其害。当人类以可知自然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顺逆因缘时,善心终究趋吉,善行必然成祥。信仰佛教的人,有智慧应对自然变化为安稳,有能力化解一切灾难为吉祥。不盲认一切似知半解的知见,不盲从一切不了义究竟之论。保持正信正见的人生常态,保持正言正行的社会秩序。
4 { w% u$ F2 s1 l- R* P- J- _主药主稼主树神,山神土地水龙神; 主福主禄主寿神,二十八宿执曜神。
) ]0 |, n& N; k神位神力如电力,主持万物依法则; 法界循环有秩序,令入公正因果律。
, ^- r; J# e% o3 I/ B) T5 D& I世界末日不可信,成住坏空有劫数; 天灾人祸常发生,自然因缘难回避。 1 ]# W# f( v. |- ]- F: p+ c- @- ~0 r
觉自性心即是佛,论辩邪正魔似圣; 若不现身明心境,言语智慧拜哲人。 . Z J3 n$ z; n! N; s
' s. l* L# @' \+ v
第五十五问:如何理解有的人所做“禽兽不如”呢?
# ?. _, _$ O& e/ J* D; U* |0 K& E——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e- j4 M- V3 ]3 ~当人见闻社会上发生一些遗弃子女、不孝父母、暴力凶杀等有悖人性的事件后,出于同类相怜的人伦道德心,对相关人事发出感叹,“怎么禽兽不如呢!”更有甚者,“请不要侮辱禽兽。” - j$ Y2 }( V# y T5 W! K
俗语有“猫养猫亲,狗养狗近,鸡孵小鸡一群群。”还有人观察动物,虽常见同类为争夺食物、配偶等相互争斗,却罕见同类争斗中致对方于死地的凶残;而且,于猿猴类种群中,尊卑有序等。故于民间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之说;还有一些民族,以禽兽为图腾象征。
( F7 l8 P( b& ~' T) u8 T# y: O4 A* g人类的思维能力、言行规范、文化道德等方面,都是禽兽所不能及。人类处于自然界的顶端,必然有高端的人伦道德规范一切言行,才能保持社会文明的依序发展;否则,人类的破坏力,也是禽兽所不能及,最终将受到自然法则、社会规则的相应惩罚。 3 q5 R8 X) y5 ]& B# L
古今中外,族群中野蛮行径、险恶残杀等骇人听闻的事件,每时每刻都以不同方式不断发生。这些现象形成的缘由很多,是宗教、社会各界人士永远的话题。依佛法因缘而言,六道众生生灭轮回中,人道处于核心位置,依据各自业习命终可善生天道,也可生入地狱、饿鬼、畜生、修罗道;即个人身心善恶言行形成的业习,通达六道;可升可堕,升到神天,堕则可突破畜生道直入地狱。而畜生道处于定报了业后,可生入修罗,人天道中的上升位置,又依各自业习生为不同业报的人。在人与畜生不同的业习中,人的恶毒心有时可能超过畜生;而畜生的恶毒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过人。相反,人的善护心永远超过畜生;而畜生的善护心远不及人。以此法理,就不难理解有的人所行作之事禽兽不如的道理了。
3 x$ r- ^) \. M4 e% {/ B& r当然,在人道中,有依佛法修行的人,还可证入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四圣道;四圣道超过天道众生,不在六道众生中。 $ g( E" ^8 n3 g# X9 \# s
还有,极少数畜生道众生有意无意的伤害证入四圣道的人时,没有相互报应机会,其恶业增大,还将堕入地狱受报;但仅是个别因缘,不是普遍因缘。
( J- Q8 G3 C( z' D根尘相异各形体,人畜业习心不同;众生含灵有佛性,因缘受报存无明。 ) G X& Y2 K' I
人间正道在人心,利益养身道护心;得失利益为权宜,盈亏道义才是真。
7 m/ I; @, h2 O( q2 l得道多助失道寡,禽兽不如失人伦;人道英明德贵重,道随证悟自清净。
3 S" Q" z5 _/ b4 _8 z玉石出山方为秀,雕琢琳琅品质纯;老实做人善护德,切莫恶毒动心机。
5 C: v4 o5 I4 H' v* ^" a 3 {% j8 ]) I6 }/ i
第五十六问:地狱内外的鬼类有什么不同吗? 9 T9 e+ w, {, ] k; p4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9 z; F1 I" \( m& ~
从总体上讲,地狱内外的鬼类名称不同、相貌不同、应报不同、苦受不同。 : Y0 r8 |9 ]" P' T
地狱内的鬼类主要有鬼王鬼卒类、报到转生类、罪恶苦受类。
9 c9 o$ S% B. i7 v/ S& [3 c鬼王鬼卒类,有神通力,善使法器,各司其职,行使冥令。主要分工有看护守卫、传递信息、逮捕勾招、受理衔接、掌管簿册、判罚量刑、执行剧烈、察验核准、善行教化、转轮超生等。其中,个人的福祸生死由鬼王掌管,由天王实施,由人王现报。鬼王鬼卒类与天王天民类福报相等,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 L2 K1 n2 f0 ~
报到转生类,从人间死亡到地狱报到验明正身后,经一至九殿阎君审判受报,到十殿阎君转轮处,这一系列过程中,每个鬼沿用人间的名字相貌。
2 [% E0 G4 ]) U8 R* @8 }罪恶苦受类,在一至九殿所辖各种地狱受刑罚鬼,知人间所造作罪业,苦受惊恐与苦恼明白,属于恶鬼罪识,失去自由,惨烈剧痛,无以言表。 3 o/ o! y+ `, o$ E% D" I
地狱外的鬼类,主要有奔赴黄泉类、枉死未超类、有形鬼道类。
% s' _; o% t" f ~奔赴黄泉类,世间人命终后,无善业生入天道,罪恶深重的鬼识由地狱黑白无常直接勾捕,其余鬼识由城隍勾捕。由城隍勾捕的鬼识由不同地方统入黄泉路,由大力鬼卒押送地狱。黄泉路上的鬼类,绵绵不尽的排队行走,从刚生的孩童至百岁老人,不分男女、民族、国界;有的如盲如痴;个个垂头丧气,普遍心怀怨屈;有的面黄肌瘦、残肢不全、血污裸体、凄苦百态;见有依佛法修行人心识定观时,众鬼大呼求救,欲围且退,恐阳伤神,无住自悔。而大力鬼卒扬鞭抽打、呼喝所归、各由天命。 7 |, U. Y0 U$ E! e4 Y# S
枉死未超类,有因战争、自杀、他杀、灾祸死亡的鬼,由命终时一念执著心所系,依情恋系世间,妄行游动不止。这部分鬼类须由佛教四众诵经超度,破解心形妄念妄执,再依善恶业习生天或入轮回。若无人为其超度,鬼识有形无力,有心无神,将受有形鬼道驱使苦役、损害污秽、无处申诉、积怨难忍。仍然沿用人名,保持人世相貌,具有人世才能,可择业附身入体,追加报复仇对。
- U. x# w' H7 }; D2 m有形鬼道类,由地狱十殿转轮处超生的一道众生,对前世人生的一切名相失去记忆,只有业习相随。以形体区分,可有三十六种,游走世间各地,有力、有求、有食、有财与无势、饥饿、疲劳、困苦并存,命同劫数,业尽方终。
+ @3 a$ F0 i4 s3 P* {地狱外的鬼类,主要以三十六种有形鬼道类为主;其它两类,从时间上流转过快,从数量上仍是不多;且又有入轮回与未入轮回的本质区别,还有形体、相貌差异等。
3 m8 j/ t, O& I' Q依佛法禅定心观,觉知如是,粗略表述作答,无法详尽细论。世人不修智慧,难信存在鬼神,难解实相法理,身行迷本妄心。瞬间无常降临,阴阳二世相隔,悔之晚矣悠悠,定报无人再理。唯有善心人,信仰佛教法义,止恶行善世间,族群相亲、和敬、怜悯一切众生。救度卫国将士,超度遇难亡灵,回向怨亲债主,速生人天道享乐。
5 k8 _* U2 _% Z莲不植高原习种性,巨浪起深海随机湧;人与鬼有三习相通,早察觉转化掉自醒。
, E B# Z' r/ E9 w) h一莫多愁善感闷忧,二忌投机巧鬼主意,三不遮掩过失欺瞒,善行喜舍鬼道易断。
t( d- ^- C4 Y1 K0 H / }; g7 g0 O' \/ b! D5 r: {
第五十七问:如何理解佛教正法中兴呢? 1 K) Z8 G$ T, ?6 N1 ]8 O7 t5 f" x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q. u7 u0 Q. T4 Y# Q. M
佛教兴于世间,分为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佛法住世的阶段性,各有标志。佛法住世阶段的不同,明示着佛教在人心中的位置。正法时代,佛教在人心中的位置至高至上。像法时代,佛教在人心中的位置重弘重修。末法时代,佛教在人心中的位置可有可无。历史证明,佛住世时所预知法流趋势完全准确无误。法流趋势,是依佛教在人心中位置的优先、持中、末后来认知;不是依寺庙与僧人的数量去认知。在认知法流趋势时,还应明示阶段差别是相对存在,不是绝对存在;即正法、像法、末法,像法时代存在正法、末法,末法时代存在正法、像法。法流趋势被多数人认知,形成群体共识,占据道德发展主流,就是末法中有正法;占据道德发展的支流,就是末法中有像法;占据道德发展的细流,就是末法中的末法。
8 [9 j+ k9 j$ {, g3 I; p! {2 {当佛教进入末法时代后,像法发展势头逐渐减弱;特别是一百多年来,又剧烈锐减,形成实际意义上的末法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末法势头达到了顶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当下的三十多年间,又逐渐为佛教中兴拉开了序幕。序幕的拉开仍以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伴随着心灵扭曲的道德滑坡,相互交织为动力。佛教正法活动又重现于历史舞台。回顾佛教锐减的一百多年至二零一二年,人类所发生的天灾人灾史无前例,失去道德规范控制的科技手段犹如脱缰的野马,在满足各种欲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毁灭福祉的种种危害。
/ s/ N' o' Z; o2 ^- t从二零一三年开始佛教中兴,将维护一千八百年;其中,一千年为相对鼎盛时期,六百五十年为相对平稳期,一百五十年为相对减弱期。一千八百年后,佛教又恢复到实际末法时代的常态。
* V$ u7 h2 ^: }8 A- p所谓的佛教中兴,是人类从惨烈的天灾人祸中走过来,知其因果报应,反省心行过失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愿意接受佛法义理,并依此建立道德文明的社会秩序;相应的正法住世、像法复兴、抑制末法。
/ m: B. S R( P% {# ^3 A6 \$ U佛教中兴后,依《金光明经》法义,正法治世,转人天互损为人敬天、天益民,人与自然和谐,各种灾厄相对减少、减轻,物富粮丰;转人与人互损为同类相怜和睦,人与社会和谐,各种人祸减少、减弱,国泰民安。依《大般涅槃经》法义,四众弟子自我约束言行,正心正行于世,相互尊重,正戒修行。转化习气,弃舍邪见,利乐有情。
# b0 L- o5 Y( Y4 M$ Z末法常态后,人天互损,同类争斗,过于当下一百多年来的状况,天灾人祸相对加重,只有局部地域的人信受佛法及少数人依法修行;并逐渐以佛教文化代替正法住世,外表像法存在,实际末法身心。
. ^* s& l$ M2 F% d% X X, ]* o正法住世高山先照月,像法时代通宵炬成昼; : A. B3 f9 W3 ?
末法降临云起寸间空,中兴随缘妙独尽经史。
- v- ?- X! ?: [7 ~是二俱离时假何为乘,知定于真空相我是谁;
- h, R, g$ g& ]9 b圣无方所待随机化导,在凡之境机变如幻形。 ! o+ x7 B+ \' s4 N8 k
法流趋势锐减灾立生,人心贪婪物色祸同现;
u# N+ U/ {. E) H$ v2 g; a绝相难思奥密在何处,神目如电法则不藏奸。
9 J$ t+ g2 Q3 R( I% J' J明依戒法幽则鬼神护,身心内德自醒益后人;
& ~5 A0 v. W( {, T4 _$ o; a& v夕雨万滴兴衰一场梦,聆风慕景离念体现真。
7 x8 r6 V* L% G i( B1 [
: E' F( ?8 Y1 x8 H& I7 g* X第五十八问:如何理解公开诋毁佛教的言论呢? 7 G: X* \. \. a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9 `( R. x+ C# w+ o) p
若有正法出世于先,必有魔子干扰于后,皆众生因缘。部分众生业习之因,召至相应之缘,堕入魔法罗网之果。业习之因,既有前世所积,又有今世所累。相应之缘,既是当世邪见,又是后世魔缘。罗网之果,既是今世心因,又是后世身果。
! O! ]3 Q9 C7 s' w3 d6 t行菩萨道的人,宁愿千劫用利刀剜挖双目,不愿见世人诋毁佛教文字!宁愿千劫用利斧砍断耳根,不愿闻世人诋毁佛教音声。并非惧怕佛教毁灭,而是怜悯罪重众生,一时图强快意,万劫不复深坑,医王难医该死,甘露不润无根。如有人以言论公开诋毁佛教,请不予辩理,机缘成熟时必遭厄运,自消自灭。
/ e% W5 {" @& h; U/ r饭送饥人,理达知人,辩理无益,白费气力。况佛教中兴大势已成,势不可挡,不因几句言论可毁,不因几段文字可灭,只是入海数沙、以掌击空、枉费气力而已。 ! V6 S W8 t/ T) Y
垢净共住法,水波同体生;本来离尘觉,触境迷无明。
" L* u1 X- s3 S; Q$ z7 K) b2 }; q背觉合尘妄,爱染大慢成;性海无风寂,心念起汹湧。 3 k. q d% L# [# b' Y
象不参蚁斗,人得成于忍;随缘不随便,慈悲悯众生。
- O9 ?" v, Q5 ?. e" k弘法利生住,受磨才成功;众生皆平等,逆缘恩义重。
0 R; |8 y* D( w% v' { 7 {7 ^0 L4 A% x0 z) ?
第五十九问:现在有人说四道轮回是怎么回事呢? & B! M/ E) d8 D1 Y1 {0 U8 S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6 h' A: ~8 s* Y: F8 t. ?六道轮回中,修罗为五道共有;在佛经中也常说五道。五道轮回中,人道须间隔五百世再有机缘转生为人;每世三十年,乘以五百世为一万五千年;故现在世人再没有机缘转世为人,见闻佛法;需五十七亿年后,见闻佛法。有的法师见现在世人不知珍惜人身、见闻佛法的因缘,以此劝化世人警醒,“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实际还是六道轮回,四道轮回为方便说。
& t n6 z+ P% x6 c: `六道轮回中,唯人道难得。人道中见闻佛法难,值佛住世更难。见闻佛法信受难,依法修行难上难。故佛教四众,是幸运中的幸运者,又是万幸中的大幸人。
! v7 L7 i2 a& p& V1 c4 M金银财宝不为贵,高位显赫不为尊;天边浮云眼前过,不知后世得何身。 " _ d }! r9 t9 V
见闻佛法进宝山,证得四圣天中天;永世福乐享无尽,胜似人间亿万千!
' }5 x: Q: F# a, B* I$ R7 C在人道中失人身易,一旦无常时至,片刻不能停留,奈何桥下无奈何。人在世间,心易染污,积业成习,一失人身随业流转,万劫不复。 ' c: n5 [5 u: _; P1 z
四众弟子心不痴,各个明白大智慧;佛门若无真实义,谁肯苦行舍富贵。 6 u0 N C+ Y: L- V' {
古今中外诸大德,国王王子离其位;荣华富贵又是谁,神通自在方为最。 [ y4 N- N1 p" c( |% S; u. R* I, g
2 ?1 t( s( V8 t! F第六十问:如何理解魔法法理的本质呢?
4 @- z$ n! ?* G: z# k2 U( L——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I0 ]2 n- @/ a. |+ B
若用一个字来回答,魔法法理本质为染;相应佛法法理本质为净。识染则无明,心染则蕴业,身染则为习;识净则功德,心净则道业,身净则善习。
4 ?1 `: [/ B1 O1 u染法法理,依自然而唯自然,依因缘而唯因缘;如依科学而唯科学,依人性而唯人性。表现形式为非此即彼,利害并存。 + I7 T/ X7 H4 p6 r8 S) n I
魔王依此相对存在法理,识染一切蕴习,心染一切法相,身染一切乐受,暂住于大自在天宫殿,干扰破坏一切影响利益魔业的清净道业;其手段来无方所、去无踪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其极,护卫宫殿安稳与子民不绝。 ' ?, l2 }* ?2 g% |( d
净法法理,依自然而离自然,依因缘而离因缘;如依一切法离一切法,依一切相离一切相。表现形式为有此有彼,又空此空彼;存利存害,又舍利舍害。诸佛依此中道法理,识净一切蕴习,心净一切法相,身净一切乐受,常住于极乐世界大宝莲花中,教化一切众生修行一切清净道业,坏掉一切内外魔法道业;其智慧加持力遍周法界、通达彻至、圆融无碍、如影随形、慈悲一切众生,护念诸佛种性不断,主持法性清净。 ( b& p+ Z! y$ d$ j8 ]
于地水火风空识性七大法性中,地水火风空为自然法,识性为因缘法。自然法依空而立,因缘法依识而立。而于世间自然法依相而立,因缘法依业而立。染相则为魔法,净相则为佛法;染业则为魔法,净业则为佛法。又于自然法中有因缘法,因缘法中存在自然法;如人身为自然法,心识为因缘法,一体七大法性俱全。身根执著自然法,心识沉迷因缘法,便受魔法摄受。身根定空自然法,心识觉知因缘法,便受佛法加持。由此法性、法相所生法理无尽,十法界众生各有所依。总之,一切常住不变总持法则为佛力,一切无常变化分别主持法相生灭为神力,一切执著生灭染污法相为魔力,一切欲求善恶心念为自力。佛力最大,如宇宙虚空。神力最准,如规律科技。魔力最强,如诱惑烦恼。自力最弱;如欲漏业习。依皈佛力,可修证四圣道。依止神力,可修外道或习儒学。依从魔力,可通恶道精灵。依靠自力,可以善升恶堕。修行人应皈依佛力,运用神力,弃转魔力,增强自力。 U+ `' d& F6 V3 s) z
法筵常开僧俗客,游方顺命心随缘;佛法方便禅三昧,魔求外法自在天。 7 K: {: f8 N1 t, Q0 Q' D
无缘大慈同体悲,诸佛清净住涅槃;魔王喜慢差别念,法执我相心有染。 & ]; g! f9 B' S
. V$ x, f+ Q( A
第六十一问:诸染法中为什么贪习为最呢?
- x. j2 X- h; _# v3 b——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 N+ t: `& {7 g# t3 o贪嗔痴慢疑,为染污身心法。贪习处于中心,其它业习围绕贪习运行,贪心不能满足则生嗔,嗔心需要发泄则生痴,痴心失智妄行则生慢,慢心自我关头则生疑,疑心见思烦恼则生惑等。
/ r) Z& l. b0 l- R贪习是眼耳鼻舌身意对应色声香味触法根尘所生起,意根以求得财色名食睡欲乐享受满足,再为满足欲求而行杀盗淫妄酒等十不善业。由此因缘立、业习成,导致轮回相报、命债难清、自召恶果、烦恼哀鸣!如贪心于战场,杀人放火,争城掠地,秧及无辜。如贪心于官场,潜规则贿,污法乱政,民怨则生。如贪心于市场,投机钻营,假冒伪劣,谋取暴利。如贪心于人场,尔虞我诈,逢迎谄曲,口蜜腹剑。最可怕人人如此金钱至上,形成社会潜规则,一切活动唯利益关系,假公济私,置社会公正规则为虚设,祸国殃民。如贪心于道场,名闻利养,人我是非,邪见污行。最可怕破佛戒律,坏佛形像,误导信众等,形成魔法氛围,排斥正法久住,自堕又拉垫背。故菩萨行人见贪,如见大流猛火,如见毒虫猛兽,如见断崖深坑。在日常行作中,抑贪节欲,治贪清心,除贪布施。
% I1 Q, L4 R! ~; `小贪财色大贪国,欲壑难平无限多;侵占掠夺还不够,霸道欺压不准说。 ' l- B4 A+ F8 |, _2 }, ]0 E) V
贪欲横行燃怒火,作恶到头毁家国;天怒人怨报仇恨,因果循环自招祸。
% r/ ^/ i" a" h) @千劝万劝人不醒,莫嫌老叟太罗嗦;财主富翁今谁在,秦吞六国又如何。 # N j, i* b' O9 u) N1 b( [
少欲知足贪可抑,利益他人福寿德;正修正行身心稳,清净向善大道阔。 6 P/ S; N: I6 {2 Q*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