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是迷信,要正信 3 E. i* X) R* v1 u5 M
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往往我们大多数的人,提到了佛法、佛教,还有很深的一个误会:佛教是迷信,甚至说佛教是多神教或者是封建迷信。这种人还是有的。但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没有这个想法。他们很多数的人是把佛教当作一门学术、哲学。 9 ?% V) s8 o. G4 W3 O) W
, E# Q; v4 {/ x0 y 我也接触了不少的教授、学者,一起交流,他们对于佛教的理论非常精通,他们是以学术的一种方式进入佛教的,所以说是高级知识分子。只有一些少数的人,没有读过多少佛经,又没有正面地接触过佛法,所以,他们还是受到一些思想的干扰,说佛教是迷信。这不能怪他们,只能说缘分还不到。 ; t! P6 W: b* J2 a5 x/ e! f
' T( f+ E* ]1 }/ v: }
很多人他都有一个过程的,不是说遇到就能够生信的。每一个人他都是这个样子的: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接触,就谈不上信了;接触的时候,有可能说“这个东西是迷信,这个东西早就没有人信了,你们怎么还做这个事情”?开始时排斥,是不信;后来接触的时间久了,感觉到佛法里面讲的确实很有道理,最起码一点是让你做一个善人,让你孝养父母,这一点是每个人共通的、共性的,那看来佛法里面还有好东西,还有值得去学习的;而接触久了以后才感觉到,佛法博大精深,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叫正信。 : E1 m: X! w, ]6 {+ }/ z* ], e
5 H" ^1 W: ^5 c- ~- j1 T Y 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让我们断恶修善,我们去做了,那叫真信。真信有什么好处?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就开始变了。往好的方向越来越好,越变越好了。最终的目的,佛教让我们破迷开悟。开始的时候以为佛教是迷信,但是佛教第二层让你破迷开悟,破除迷茫、破除迷信,然后开启你内心深处的智慧和觉悟,进而达到转凡成圣,你就成圣人了,不是凡人了,这是佛教的意义所在。自始至终是让我们有觉悟、有智慧地抉择,不是让我们迷信。
4 z( [$ m. {' M4 y/ o% m! K3 H: S % T% v: s% `) D: {0 p
佛教是很理性的,只不过是很多人没有机会去了解、没有机会去认识而已。所以,谁能够遇到,是谁的福报。所以,佛法在世间,要善根具足、福报具足,才能够有这个机缘听闻到佛法。否则的话,我们心里面不能静下来,遇到好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接受,就是我们的心太乱了。
$ m/ I5 Q2 `$ X4 {& Q 0 Q* G" H9 ~) H3 y
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心很清净,这个人很厚道,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很客观的。妄念很多、念头很杂的人,他不仅仅对于佛法不能认识,他对于世间一般的道理都很难认清楚。因为佛教导我们要“清净心生智慧”,不是说学佛了生智慧,学佛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心得清净。 " `% d6 u! T5 n+ u/ V. F' d) J0 }+ y
8 N/ K5 D4 \- d& q% Q
学佛不是目的,学佛是个手段、是个方法。让我们恢复清净,达到究竟圆满,所谓“彻法底源”到“甚深禅定”,找到我们自己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念佛也是个方法而已,目的是把我们的烦恼念掉,把我们的痛苦念掉,从烦恼的生死苦海里面回归到我们本具的清净自在。这是目的、这是成果。
9 p& }+ N* ~& N3 L! X3 d; F3 P ( q9 Y2 E! s! Z8 \! c. m7 F9 c) E
所以你念佛多少万声,念佛多少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念佛,你的烦恼是不是一年一年地少了,是不是一天一天地轻了。如果一天一天地烦恼减轻了,说明你念佛功夫得力了,这个方法有效果了,不要把念佛当作自己得解脱的一个成果,那是错误的。
; L" d, D6 o/ n, j, ^' u8 z
) P- ~: y! j* e: m0 p- K 念佛只是一个方法而已,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果不认知的话,我一天念好几万声的佛号,见了人就骂人、见了人就发火,坏了,说明你的烦恼伏不住。你在健康的时候、没有病苦的时候,你的烦恼都伏不住,如果到临命终、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你的烦恼更伏不住,把佛号忘记了,你怎么能够有成就?所以不在于你念多少年、多少万声,而在于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心降伏,“降伏其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 A" l" }5 ?1 t
O1 p; Y: G) v# N q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让我们回归自性,找到自己真心本具的家园。所以我们不能够在法门上面争强好胜,斗嘴斗思想是错误的。 “诸法平等”,只不过是我们每个人总在遇缘不同,有的人喜欢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非常有缘分,认真修行这一生就有成就了。所以我们认真修行就好,只有这个样子,我们的心才能够得清净。 7 e, F9 N4 q# D( Y$ ?6 j& O
, @. a( }) }% y! S3 j 别人修哪个法门、别人怎么样,我们都是一句“阿弥陀佛”,多好。没有烦恼,也很自在,你的受用就得到了。如果我们每天念着佛,对社会不满,对别人不满,对家庭不满,这就说明我们的生活,我们学佛都失败了。你的生活也失败了,学佛也失败了。 ) r+ P$ z* j/ x3 [
) ?$ R: @: Z% m 我们学佛的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生感恩心——别人对你好,感恩他,“阿弥陀佛”;别人障碍你、别人欺负你,“阿弥陀佛”,消业障,多好啊!与世无争,与世无求。什么原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坏人他也有失利的时候,坏人也是无常的。只有真常的,才是永恒的。真常的,是无善无恶无好无坏,原原本本,充满宇宙,是真常的,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 a, Q1 S/ l( T% S& p0 V% o + I/ f/ |( {9 ?/ t
现在我们所遇到的这些环境是怎么来的?是我们过去生中往昔的业力感应过来的,就是我们过去所种的因,这一生所结的果。我们今天能够聚到一起念“阿弥陀佛”,能够学习佛法,是我们过去佛缘、善根造就的。我们以前有痛苦、有烦恼,是我们过去的不好的缘分造成的。
2 ?7 U: _6 H" E1 ]1 S2 a7 D
9 @ O" M% e3 {/ X 但是,都会过去的。好的,我们要保留,我们要认真地去发扬;不好的,我们想:佛告诉我们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放下吧!放下了,坏的放下了,好的就提起来了,你这个念佛功夫就得力了。所以菩萨心中,不会记一切众生的不好。我们既然想学菩萨,我们也把这个心放开、放大,光记着众生善的、好的,把不好的,我们心里面一点都不留,那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情。
; }' Z5 G& g2 s7 E# I7 @
* F# K3 c1 G% a8 g- j1 A; h* F弥陀大愿菩萨示现当今,给众生增信,
o2 C+ l3 M- R1 c0 e9 f做出“敦伦尽分,念佛成佛”最好典范 2 u4 ^3 l! r# w7 B# Q
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有福报的,非常有缘分,弥陀大愿菩萨为我们示现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一个家庭妇女,她能够有这么殊胜的成就,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讲的: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应化什么样的身来给我们众生增加信心、增加无限的愿力。 ]5 B Y4 G! y7 K( F8 I+ O3 L
V) U2 A$ D, S& K2 b 因为普通人能成就,我们比普通人高明太多了,比她有智慧、比她有能力,她能够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就。这是在我们末法时期当中,最好最好的证明! + T$ Z# s2 p" r9 h, ?
* J. ]! C+ Q# M/ m q3 B% |4 O 现在老年人念佛的特别多,就是信心时有时无:我念几年,我念一段时间,信心就没有了,就不坚固了,就退转了,所以烦恼痛苦又来了,不能够持久下去,所以就很难有成就。 3 d, h# M- C0 M( k# P
3 l# S. `+ q# K/ v; b$ f) ^
弥陀大愿菩萨就给我们示现,无论你是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无论你是做什么样一个工作,哪怕你在家庭里面每天洗碗、照顾家人、做家务,你一心念佛,都能成就的。要本分,都尽到自己的本分,一心念佛,都能成就。这是给我们一个榜样,最好的示范。
) M! l! J9 F# a. F3 L$ L " P6 u3 d5 P% W/ [
不是说她学佛了,离开自己的岗位了,到处乱跑、到处的怎么样,她才成就的,不是这个道理!就是在家庭当中自然成就。这就是祖师讲的“敦伦尽分”,尽到自己的本分了,认真念佛,一心修行,就路还家,她在她的岗位上圆满成就了。 4 v" T. K9 d. U4 [0 F% u" A/ x; V% u) K
. v# C$ r7 s6 B- R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不是你要找一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方式,没有必要,总在于遇缘不同。你遇到什么样的缘分,你在这个缘分里就能成就,不是说特意去找一个,特意去找就是攀缘。在家里面,该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该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认认真真地去做,把身边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众生、一切人都当作佛菩萨,就像印祖开示的“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唯独自己是凡夫”,自己为佛菩萨服务,你说你这个心情多好! 8 a, e7 N" a. u% b
Z# _4 T9 g% v. F* ~4 n 你在家里面为你家里面这些成员、佛菩萨服务;你在工作岗位上,你为你整个单位的佛菩萨服务。你这个心发出来了以后,你多自在,真正的是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菩萨精神,这是大无畏的精神,大爱的精神,所以太好了! / Q0 `! ]. s' O( l
* n; |# y) x- Q 我们每一个人都通达这个道理了,这是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意义。为什么我们把菩萨的这个事迹宣扬,告诉大家,就是让大家在生活当中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而且都能够在生活当中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进而一生当中无愧于天地,很坦然、很自然,最后念着“阿弥陀佛”,成佛去了。 1 V& Y: ]( ]6 b$ k* l+ X
; b {3 `8 e! P" S 成佛去了,不是一个对死亡的寄托,而是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推动的力量,这就对了。不能说我念佛就是为了成佛,世间什么都不做了,错了!而是我们在心目当中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有一个推动的力量。世间好也好,坏也好,我尽心去做,努力地去做了,自然就有功德,“道法自然”。所以我们得失的心就没有那么大了、就没那么强了。这个时候你的生活、你的世界,多么美好! / K# x+ n# x. q: c1 {& N
2 x- B$ T4 ?. `- S6 }! M
菩萨为我们作种种的示现,让我们在生活当中找到信心、找到愿力,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信心非常的重要。只有信心,才有成就。弥陀大愿菩萨凭什么成就的?就是凭信心成就的。凭真正的佛教的断恶修善、敦伦尽分、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真正地落实了,就成就了。没有什么玄虚,也没有什么高深,就是本本分分做到了,就成就了。 9 ?+ @/ y) i' N% U$ n' C$ C
: n) O2 X( J* m2 o3 X
这就给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很强烈的启示:这样做,都能成就。不是效法她的生活方式,而是效法她对生活、对人生的那种态度,对人生那种意义,真正的是“大而化之”,在生活当中能够看得开,能够舍己为人,能够帮助众生,最后,真正成就了自己。学她的处事待人的那种心态,非常非常重要。在我们现前的时代,非常非常需要,这也是“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的结果。
* K* c; m5 D, q
8 W& }8 C' \# T/ _9 ^' N 我们众生有福报,全身舍利的出现也不是偶尔的,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有福报。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人类精神文明鼎盛时期,是大唐盛世,我们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世顶峰,是什么时候?是唐朝。大唐盛世的时候,中国的艺术、文化、宗教都到了一个顶峰时代。这就是物质文明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要发扬精神文明,人才能够真正的安定和谐、幸福美满,才有依托,精神文明很重要。
; P7 q, u/ b9 m+ F$ J $ E8 e% Z1 f& s9 g
在那个时代,过去西安是首都,法门寺是皇家的庙宇,佛指舍利就供奉在那里。那时,每三十年佛骨舍利都会被迎请到皇宫,让皇帝去供奉,表示风调雨顺、人民安乐、太平盛世的一种象征。因为,佛经里面有记载,过去皇帝都读过佛经,知道舍利是“戒定慧之所熏修,最上福田”,这就是给人民昭示一种太平盛世、人民安乐的象征。 4 ]% x; ~" b0 @" G8 y4 v: P, ^# d3 x
0 p3 i5 W3 s/ T8 d- v$ }1 s 福田,是幸福美满的象征。所以,每三十年就把舍利请到皇宫去供奉,这就是一个盛世的象征。你看,我们仔细观察,到唐朝末年的时候,因为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是一个自然现象。末年的时候,这个舍利就沉睡在地宫里面,放在地宫里面了,一沉睡就是一千多年。从唐朝到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舍利一直都在地宫里面,没有被发现。
$ s% P# E) O0 D 3 g; y# @$ a* ~% o Y {
在近期,我们这个时代,佛骨舍利又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寓意很深,这是向人们昭示什么?这就说明一切事情不是偶然的,不是没有前因后果的,是必然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建设、文明也不亚于大唐盛世,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善根福报因缘具足,福报到了。所以这也是太平盛世、和谐盛世的象征。一千多年,早不出现晚不出现,这个时代出现了,它决定有寓意的,大自然是非常有规律的,没有寓意是不可能的。 + {, H# y% F$ _% U( Q; ]2 b- c
. s0 y% g( o6 z4 _1 y! n 在唐朝同一个时代,九华山出现了地藏王菩萨的全身舍利,称为肉身菩萨,九华山成为了佛教的一个名山圣地,给人类的精神文明增添了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0 Q; l% H+ b' L' D
7 j% I B( D5 t1 i0 `# l& w 同时出现的还有六祖惠能大师,他使禅宗发扬光大,一千多年持久兴旺,“一花开五叶”,五叶下面有五个门派传下来,把禅门发扬光大,那时也是唐朝,所谓大唐盛世的时代。他这个肉身现在还在,在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一千多年了,大家提到这个事情,都非常非常地景仰,号称“东方的释迦牟尼佛”。那六祖惠能是何许人?其实他也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认识字,在黄梅五祖那个地方呆了八个月,挑水、劈柴,他开悟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把佛门禅宗发扬光大,影响深远。 ) l. p9 ^; |! M8 ^3 E
; P* d$ Z, r$ O/ A
这是与佛的预言很像的,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什么是正法时期?正法时期就是佛陀在世和佛陀去世后的这一千年。这个一千年,因为有佛陀的言传身教、口口相传,传给下面的弟子,然后弟子再往下传。这第一个一千年,因为是心传、口传、身传,所以非常的纯正,和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叫正法时期。这个时候的人念佛,就是修戒律,就能得禅定,自自然然就有成就。 ; x( e) @6 s4 I* V
; W0 @+ v$ v) x4 ]3 C4 U
一千年以后变成像法时期,就是像佛法,但是已经不纯了,不是那么纯了。所以这也是一千年,这个时候光持戒,人这个心、念头控制不了,乱了。怎么办呢?还要加上禅定,就是因戒得定,修禅定,所以像法时期,禅定成就。禅定成就,刚好这个时代佛教传到中国,是像法时期,所以禅风大兴,禅门兴旺,与佛的预言是相应的。 3 |$ O* I. u [1 }% m+ i' I5 G* p+ w, d
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佛离我们,现在按照国际的历史记载说有2554年,是末法时期了。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念佛成就的多,什么道理?其实我们细心地去想一想,就能够知道。
# E) h* b" G# ^ p 因为我们现在禅定,我们定不下来。我们连打坐的时间都没有,你怎么能定得下来?你看现在大家多忙,忙着去工作,忙着去生活,忙着种种的应酬,一天让你去打坐4个小时,打坐的时间都没有。你都没有打坐的时间,你怎么能得定?不能得定。
$ J; a0 ~4 b, F 所以这个时候最方便的就是念佛:我走着路也可以念佛,我洗着碗也可以念佛,我扫着地也可以念佛,方便易行,而且直截了当。念佛成佛,念佛直接地净化我们的心灵,这多么殊胜。所以这个时代,这个方法,简便易行。 . a: B- s& S( l/ D* \% H
你不可能洗着碗就入定,那不行;你扫着地,也不能入定,所以这就不方便了。你洗着碗可以念佛,你扫着地可以念佛,这就很方便。因为这个方便,所以修行才能够让大家更加有欢喜心。否则的话,我们每天没有几个小时在那打坐,我们就生烦恼心。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念着佛,去干着事,心里面多自在。
& Z# h7 N* d9 s" J 这就是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其实佛法是平等的。禅也好、净也好、密也好,其实都是让人回归到佛性,成就自己。只是现在众生的根性、生活方式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交通没那么方便,你出门一趟,很不容易。过去你要出门一趟,从这儿如果到山东青岛的话,要坐船、坐马车,要很久。现在一个小时,时间缩短了。过去没有手机,过去没有这些通讯设备,讯息很不方便,但是人很容易得定,因为很清净,没有信息干扰你。现在家里面有座机,手里面还拿着手机,24小时讯息不断,打开电视,全世界的讯息都在里面,再打开网络,也都在里面,这个心乱得你不能定下来了。 v$ Y7 S4 p9 v2 V5 W. R
不能定下来以后怎么办?转烦恼成菩提。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妄念都转成“阿弥陀佛”,都转成净土,都转成净的,直截了当,成就非常快速、非常有意义。 $ l# H' v9 s; `0 b Q, {5 h
佛说的就非常非常正确、准确了,说这个时代,净土成就。所以这个时代又出现了肉身菩萨——弥陀大愿菩萨的慈悲示现给我们增加了无限的信心,给佛法的承传作了一个见证。我们看到净土经、看到佛经,感觉这都是几千年前所说的,这都是过去人所修的,我们能成就吗?我们现在修管用吗?总是有种种的疑惑,有怀疑。给我们看到现前的例子。
4 U6 `2 l! o! X' w( g9 O u& ` 我们去看六祖惠能大师的真身,看地藏王菩萨的真身,那是一千多年的事情,离我们还蛮遥远的。我们现在又看到21世纪当今成就的,多亲切。这就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又一次提升、盛世的一种昭示。 8 _: U. a; I# @) Q4 j3 t5 X* l
我们到了九华山,就想到唐朝的时代;我们谈到禅宗,就会想到六祖惠能大师。唐朝那个时代的盛世,我们都很向往,21世纪这个文明的世纪、文明的盛世,为什么不给后世的子孙、后世的众生留下一个文明的里程碑?应该如此。所以,我们希望将来建一个舍利宝塔,把弥陀大愿菩萨供奉起来,作为21世纪文明的一个昭示,过了几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子孙后代,当人们去研究21世纪的文明的时候,希望这个宝塔能够为他们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的心愿。 & R0 |* l* P/ W
因为21世纪是个盛世,唐朝的盛世有那么多的文化、精神留下来,我们这个时代也同样应该为子孙后代、为后世的众生留下点什么,这是肉身菩萨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昭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使命。不仅仅是要想到、利益到我们现前的每一个有缘的人,我们更要想到未来几百年、上千年的后世人们,谈到了佛教、谈到了中华文明,能够追溯到我们21世纪的今天又一个文明的展示,那是多么的荣耀、多么的值得我们现代的人骄傲。 . H m/ I$ G: } K! Y
所以听到这件事情都欢欣鼓舞,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使命,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一个机会。这是佛法无边,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具体的显现,所以非常的不可思议、非常的殊胜。 $ B" _! J8 w; l5 Q: X F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借着佛法的学习,自己离苦得乐,帮助身边的人,帮助后世一切有缘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那是多么的殊胜,那是多么的荣耀。虽然佛门讲骄傲就退步了,但是确实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清楚。 2 E" e A: i$ r: ?$ b1 a3 R. [
现在已经是两个小时多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时间我们再接着学习佛法。借此因缘,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福慧增长、早成佛道,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
- Q+ L* Z1 `& K9 Q$ j1 } P 也祝愿我们的国家能够更加的繁荣富强,永远和平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
) P$ y2 [# E: J( s/ z4 E4 p " d1 f8 _3 O: B
——选自“大愿讲堂”,上开下愿法师2010年12月11日讲于北 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