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71|回复: 10

白话楞伽经与耳根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9 14: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 q1 R4 ]3 i7 O- o7 U5 F. J
" r: I) t- {$ H& M0 G2 k0 A, c: A
楞伽经译文  
' Y/ k& W7 L0 w/ T  d  `* l' ^: h. [' Z& w4 J2 v
现证品第四8 A& M  j( @, a' t: |" U8 r3 V# Z% ^

: q, q& u3 r8 x; Y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大菩萨了达此相后,于心、心所法俱亡之灭尽定,心无所迷惑,不堕于二乘及诸外道之中。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大菩萨至于六地、以及声闻、缘觉断三界烦恼生死,皆能人于灭尽定,七地菩萨不同于二乘,念念恒入,无有间断。二乘有烦恼生死可断,堕于能取、所取,不得诸法无差别相,以觉诸法种种异相入于灭尽定,所以不能念念恒入。
  大慧,八地菩萨无出入相,恒在三昧,同于声闻、缘觉诸心识灭,证于涅盘。自初地至六地菩萨,虽未尽灭诸心识,但已正观三界,一切唯心,离我、我所,不见外法。凡愚不觉,无始以来过恶虚伪习气所熏,于自心变现能取、所取之相,故起执着。
  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同诸声闻、缘觉之涅盘,因诸佛之加持,不入于涅盘,若无诸佛加持,便不能化度一切众生,不能达于如来之地,亦即断绝如来种性。所以,如来为其示现无量难思议功德,使八地菩萨不生入涅盘想。声闻、缘觉耽着三昧之乐,所以于中生涅盘想。大慧,七地菩萨,善观心识,断我、我所诸妄想分别,见法无我,了达诸法之生灭、自共相,于法、义、辞、辩说融通无碍,于三昧门而得自在,渐入诸地具足菩萨菩提分。
  大慧,我恐诸菩萨不善了知诸法自相、共相,不知诸地相续次第,堕于外道诸恶见中,所以才这么说。大慧,至实而论,并无有法或生或灭,也无菩萨诸地、三界往来,一切都是自心所见,而诸愚痴凡夫不能了知,因其不知,我及诸佛才作此方便说。大慧,声闻、缘觉至第八地,耽着于无生三昧,为其所醉,未能善了诸法唯心所见,为自、共相习气所熏,计着人、我二无我,生涅盘想,不见诸法本来寂灭。大慧,大菩萨虽达无生三昧乐境,本愿大悲,为化度一切众生,不入于涅盘,但非不起佛法正因,惟随于智慧如实修行,远离能取、所取境界,了达诸法唯是心现,于一切法不生分别,不执着于心识及心识外种种性相,如是入于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境界。
  大慧,譬如人于梦中渡河,渡至河中便醒过来,发现身边并没有水,其时便想,刚才梦中所见是真?是妄?这实际上只是无始见闻觉知熏习不断,故堕有、无之念,只是心意识妄想显现而已。大慧,大菩萨也是这样,从初地到七地乃至第八地,得无分别见,了达一切诸法如梦、如幻,离能取、所取,了知心、心所广大力用,勤修佛法,末证令证,离诸心识分别妄想,悟诸法不生、不灭之理。这是菩萨所得涅盘,非坏灭也。大慧,第一义中言思路绝,既无十地对治,亦无次第相续,唯自觉智所证相应,此则名为寂灭。

; b! M, L3 h6 a# `. N# K. s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K/ G9 F) p0 Z. {5 I* n

3 R4 P7 h' J3 v, x2 X+ j
6 w& [0 o6 r# O& v$ f$ Z" b3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4: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以【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与以下这段经文进行详细对照学习,进一步理解经文的内容:
" A  |* H. j/ Q
/ e' u0 `+ L! X" B+ q( B8 f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Z; l# h8 \: n" U1 f1 n$ l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j; k7 M- a5 x0 C& P) e0 U
% W5 p7 R- b' u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5 Y/ ~  Y" P8 n" Y: @9 r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b) {# K/ x$ M( H( h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0 a4 L! w  Z/ r9 p, I% W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D2 n! `" |) w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 _  o' C2 C6 l5 o# D) _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D! ]: \% o3 _  n6 ~5 \8 c! g8 R7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4: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大菩萨了达此相后,于心、心所法俱亡之灭尽定,心无所迷惑,不堕于二乘及诸外道之中。
0 t6 ]+ R8 q3 p0 G! V, U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大菩萨至于六地、以及声闻、缘觉断三界烦恼生死,皆能人于灭尽定,
: c' [8 c0 W" e0 f3 O
, B+ A, L4 s2 c" t$ {* L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7 k& g: V  q8 P9 R1 a8 }
0 E$ U, |5 F$ _& F, P0 B  q  e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九次第定 若入禅时。深心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入一禅。心心相续。无异念间。
6 {( L9 `6 L# M) X% t7 e
) L5 s9 {( H6 Z9 `       耳根圆通章: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 b- z4 Q! j1 k9 @) _宣化上人浅释:6 F; F  O+ H6 o  S5 h8 J8 B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 X7 c6 u/ m* H( a% }$ `) C7 r6 s3 t6 }1 W$ K# `
    【入流亡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9 |: K% a9 F/ G8 T& @
- p# t+ ]4 y6 @, W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亡动尘,还要再反闻入流,不能住于静境,因静境是色阴区域。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才能达到所入既寂。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就破了色阴。
( i4 ]6 w7 F, k! I
: x, d+ f- L2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 Y; ~: i7 E( Q9 c9 g' r% r- q! g' A  z3 S/ r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卷中): 菩萨依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 一则奋除障定细微无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无间。
0 r5 U' S7 A9 l3 j; M1 }6 P  r0 @2 g% K6 o, J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 p7 j* b9 n9 \; s/ f
宣化上人浅释:
9 D" ?" s4 g: g% f/ q【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根结既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力,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没有能受和所受,解去第三个根结,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8 r# F, L2 g7 X: Y2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4: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七地菩萨不同于二乘,念念恒入,无有间断。0 o/ f6 }( J) o6 B8 m
) d4 ~3 z3 f/ j  `9 `3 J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 ^. d6 g* z3 K( G0 c+ _
- M, c3 R( w' _  k9 h1 R
    耳根圆通章:【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 R9 v4 a6 m  w# @宣化上人浅释:
( f$ O" I7 N9 z2 v( [; d+ \# q$ x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著,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 E, P2 I9 y* e7 U% r/ ]2 O1 i: m6 G- F

  p6 h, y" U! U+ [    【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大慧,八地菩萨无出入相,恒在三昧,同于声闻、缘觉诸心识灭,证于涅盘。. x/ c: `- J' H. e9 W

2 L+ y7 F1 l' j% r1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
$ c& I- c& N1 B  B+ w4 N+ X* b) [: p; I/ m
     耳根圆通章:【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1 w  B' E0 s) G' j! z0 D宣化上人浅释:【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 A, a& B7 m) j8 s$ \0 i- x- c/ v+ }$ z! M- r. |" c% }# c  U6 c
    【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大慧,第一义中言思路绝,既无十地对治,亦无次第相续,唯自觉智所证相应,此则名为寂灭。  i; o& n3 [" x0 z& u) n

: V/ y% _- z1 ^9 T7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8 h3 S5 `: p7 |: P% \# b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 T2 I, i# t' q4 v$ l; x
8 ]; _! i2 i0 w+ d0 R     耳根圆通章:【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 e) g) E1 _8 V& U' ~5 d/ T宣化上人浅释:# V2 _) V, u, c' M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8 ]% h( z+ P, E4 b, W
) z6 c7 p# k  S# ^0 b/ `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卷中):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故名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6: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8 H3 Q2 C4 Y# h" A3 y' s# Q: C5 N; I3 D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5 n/ \6 d9 C1 `. r8 ?7 M+ Y- H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8 j+ ^, m7 [2 L- J6 |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1 j1 E3 }$ N5 r) w$ R  a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R3 U, h8 G* l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 L: B! r" A# n5 q9 B$ \! O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6 u, }: D/ ~  e" o7 n
+ n; S6 y0 S; H* j8 g

3 \8 g1 U3 @! j3 a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四卷& G* k/ {, W* R& N# b
宣化上人著述
) Y* u2 t: \# H0 ]; I0 d, z/ s' E% g. H+ r- d

5 Y/ q5 j2 o7 U. d9 M% w) \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
3 F% V( m0 Q9 ]8 _  $ M* Q7 R4 A( v. N3 l
      阿难,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而想求逆流功夫,就应该返本穷源,寻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
, E. _1 L4 D: K" A6 ]% z  
1 t% }4 V$ U, f/ I* y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 X0 }3 u( S& Q5 l$ J8 Q" r  
. i. ^0 s/ ]( Z# Q/ T; w8 n      欲求不生灭果,当依不生灭因。六根之性是不生灭,但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这六受用根,哪一种是离知?哪一种是合知?鼻、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合知比较难修,离知比较易入。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谁是深隐难测?意根是深隐难测,眼耳比较浅显易入。再看哪一种是圆通?哪一种是不圆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圆通。耳具千二百功德,当然最圆通。如来已暗示耳根最圆通,但不说出,要阿难自己体验选择,作为入门之道。
2 g1 x# q( w$ X; R4 U4 f( d
, h/ J6 z; U. u5 Y7 }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a0 x7 M* q3 h! s( K
  
7 Q3 |* y* N7 X9 {6 l      如果你能在这六根中,明白哪一根是最圆通,依它修持,把无始以来交织妄业之流,扭转过来,做逆流的工夫。顺著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犹如顺水扬帆,和那些不圆通之根,比较起来,迟速几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 M" d2 ]! ~& w+ ~
  
5 j- ?$ Z* l, _, u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1 m, C# t& |2 U& g( f
  7 Y1 U1 o) i; M& R1 K5 e& p
     我已经完全明显开示给你知道,这六湛圆明的根性,本来所具足的功能数量,由你自己仔细去选择,哪一种和你最相应,最适合的,我就会和你再详细解说,令你对这根,能次第解结,渐次深入,得到进步。
* W7 \  c7 R. U  
4 \& z2 w4 Y& O+ a2 _& V8 f2 [- j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 S$ \2 @7 y4 ~5 ?4 e
  & b/ ~4 o  p( e
      十方如来,在这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一一依次修行,头头是道,都能得到无上菩提,并无优劣之分。! E4 \3 F8 P1 ^  \( r; V/ T
  
9 Y- l1 a0 s( i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 s  o: Q- ?  H* ~; Q5 O  
$ _2 z/ h& t% ~$ Q  }      但是阿难,你的根性下劣,不是优秀分子,故不能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得到圆融自在之智慧。故我要为你说明,诸根之优劣深浅,使你选择后,能做逆流工夫,一门深入。3 x) i1 a' K1 A9 @/ N
  3 a8 ^. Y" L( T1 A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x0 X* W2 m$ K
  * g, f+ p3 w) M6 r5 I8 _3 f
      只要你能够一根深入,入到极点,妄尽真存,达到一真无妄之境界。这就是一根得以还源,其他六根,亦同时得到清净。$ @) c# d: ?+ P0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6: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我读到:“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 R& C& U# R  U: r4 ~7 c3 O% k . C% d% b3 w- @, C
        前面我写了“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也提到一些。, ^8 W  P* }; f* k' L$ E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二卷 (节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里内容来写。. z  p  p, |9 V" G

# D/ K9 b' v# i2 v: P# p/ t  3 a& Z0 c' }) {' r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组成。
6 D7 t  e3 t9 Y) @2 k+ _8 ]) C1 J/ X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八背舍)、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 K/ d& I2 T+ l+ ^9 j9 {

5 j$ g/ D% X* ]) o2 ~' p        先写 九次第定(练禅):; a- S, k- v$ f6 t
' S" x3 l2 n6 z/ Y" ]
       色界:初禅 、二禅都是水、火、风的声音。三禅是火、风声音,四禅是火声。无色界: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这些声音比较空荡。: ^9 D) p3 v# @6 e  l& f

) S# Y9 ]) C2 X  h2 D   + ], D% f4 z, d: e- k" @+ d6 F- O
        最后一个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是火声。像利器的声音。色界里禅定的声音,火声像小钟音。9 ]+ d: e; T8 w8 I6 {

" Z: p8 }! X/ L2 M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0 z3 @  x1 m' @. q3 C4 {  U1 ?. v6 \2 ?# u+ M2 c7 r, ]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那个时候能量充足,在床上慢慢听。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如果能量不充足,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
: `) T7 K" H0 ]     " L. Q0 @! [: R- n8 H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然后再进入。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
& ?9 L4 z/ a. Z. s' G4 Z' i' ~8 V5 B% N( {+ `1 l2 Q; y3 f. }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不过速度很快。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同时也积聚了能量。
% m4 g9 Y) a! o$ \8 M  {! T( t$ e; M: V1 l4 B  P0 x
         超越三昧(修禅):+ H9 j6 Y8 z) P) g. u- U- s

7 x' H3 x1 s2 q, J+ k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这时听到的是水、火、风的声音。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过一会又听到水、火、风的声音,这时是跳到了二禅。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这时听到是组合声。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一种。0 L) p3 i4 t$ J# o
8 Y. F* r5 _, x+ k4 A
   
/ `0 O' L' k4 i- A3 J4 B+ \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7 f0 c9 w# x3 a8 \. O  r

+ w  J3 o& h+ V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
& W4 [; B9 q2 |* e# I3 |   
) [0 Q2 Z+ E: c* O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二种。9 x" q6 d- E1 t
; x7 Y0 Y5 W- i+ p' i+ R' ~# O
      从 超越三昧(修禅)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5 Y" M, x: ^! d& n; X! a$ L. h
3 |7 C% i# y/ q1 V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只能分出大的。也就是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些禅定。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这时也听不到水、火、风的声音,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  O( l2 \# U+ ?* F! h8 a
# O7 N7 m- R5 G/ S$ y
    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
# }9 v9 T; o& V& H2 N/ E8 S3 R9 e  Z& O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6 x8 M% L; V% ~& ]

& ]* v7 O8 c( z  f7 P+ B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 H1 d( g% l! v  u' R
  
  z4 P& U/ y' ~+ R       从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和超越三昧(修禅)的第一种,一超入,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说: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g( G6 N6 S$ Y9 h5 {
      从超越三昧(修禅)第二种,二超出,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大佛顶首楞严经: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A3 C; c3 U+ L+ B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4: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爽 发表于 2018-2-9 14:31& G+ i& p0 W+ g
下面以【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与以下这段经文进行详细对照学习,进一 ...

1 v+ H7 i1 Q% {2 e$ q6 b# W大般涅盘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3 x) k& Q) a/ I2 c" V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盘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0: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卷四: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9 e! ]1 g- Y( \0 a8 R!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1: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
: x- t5 ~* i! H. f
) ]! W6 \4 K0 r' \  g! q& P/ T- \
3 n8 [3 w6 v  r+ T2 Y, l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十卷   宣化上人著述:( L) T* q% T" N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7 X4 j' B0 M5 J$ F/ u0 ?- i
4 t7 V5 J8 }5 `6 ~6 }0 K7 N
  这五阴的根元,是由于一念妄动,迷藏性以为识性,成为生因识有。有识相就有行,动必取境就有想,能取见分就是受,所取相分就是色。因一念妄动,便成五阴重叠浑浊相。& H, Z; p0 V3 a9 m$ g

8 B" E- f3 k; ~; V1 v  灭从色除:若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则色性自灭,而受、想、行、识亦随而灭,是由粗而细。五阴之生起,就如人穿衣一样,先自内向外而渐穿著。五阴消灭,就如人脱衣,必自外向内而渐脱去。5 @, j; @4 H8 ]5 {7 f1 `
9 f+ Y% z7 L+ J" E9 X' Y# ?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8 d# o8 p$ |9 u$ x$ b8 b0 `0 h; Q$ m, A* d2 l, [/ s- b
  若能明白五阴本因之道理,同是妄想,当体即空,由此一念顿悟,便能消除五重妄想。若就事言,则世间一切诸所有物,虽皆菩提妙明真心,但因无量劫以来,我执太深,法执更坚,色心诸法,都有微细种子,潜藏于八识田中,故不能一念就可以顿灭,必须次第来扫除,故用戒定慧修持力,由浅而深来次第把它扫除,才能恢复本来清净。
, B9 ?+ _4 F  L" h; v5 k5 G* T. e2 p, w* z5 M5 O# F( U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诣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 g3 y4 m$ M2 ]7 ]) M( K) d8 I4 g. [5 f' f4 @* c  z
  我前面已将劫波巾,如何解结的道理,详细告诉你,为何还有这个疑问?你应该把这个妄想的根本元由,研究明白清楚,才可以传示给将来末法时期的修行人,使他们都能够认识五阴之虚妄,自然会对生死轮回,生出深切的厌离,又知道本有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果,就不会再留恋三界了。
/ d6 C5 @. r5 j7 t. m
4 {" \- b6 J3 i$ i5 ^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莲池大师是中国明朝有名高僧,出家后还时常回家探视夫人。夫人是聪明人,心想丈夫已经出家,而不专心务道修行,放不下情爱,怎能上进?因此在家门入口处,掘一深坑,下面点著火,上面用席遮盖。恰巧莲池大师又返家,一入门便跌下坑,很惊慌说:“为何这里是火宅?”夫人说:“既知道是火宅,为何还要回来!”这句话点醒了大师,从此便专心修道,再不回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7 12:07 , Processed in 0.0892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