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9-27 2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说是相当地不容易。
' W7 l/ E( K# l/ P! N2 g! G/ A
, ^1 r3 f; f% Y. O4 n传戒到底有什么特殊含义呢?原来当年在释迦牟尼佛要圆寂时,弟子彷徨无依,请示说:‘佛陀回寂以后,应以谁为师呢?’释迦佛说:‘应以戒为师。’因此,传戒也就等于是传佛陀的规矩和教训,只有先守著这些规矩和教训,才能学佛。
& M3 r+ P# q! _' Z 6 \6 U: C$ F/ A0 C- L
佛经上记载了一则故事,说以前有一个外道想破坏佛法,而提出种种坏点子,释迦牟尼佛都怡然自在地表示佛法不会受破坏,最后这位外道说:‘我要冒充你的弟子,穿同样的衣服,但不行你的道。’释迦牟尼佛听了以后不禁流泪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没有办法了!’
0 A; J5 b" D8 l+ c
- p. `# I! }) r4 C4 _佛法就是要依靠戒律来护法,如果出家人不守戒,就如同那位外道一样,以‘狮子身上虫,自食狮子身上肉’。过去有人提议出家人应减少戒律的规范,甚至像日本和尚一样可以娶太太,这样,出家人一定会增加很多,但是没有被接受。
- t0 ]0 C- S: a( @; d + V$ B! f. Y# I! ^7 q
台湾的佛教只有在传戒时完全打破门户之见,来自各地的佛子,皈依师父不同,出家依止的门派也不同,而主办传戒的寺庙却必须照单全收,甚至在过去已经受戒的人,想要再受一次戒,也不得拒绝,这就是所谓的‘增益戒’,让自己有温习戒法的机会。如果能将戒期中的团结精神发扬开来,台湾的佛教将会有一番新面目。
7 A, D) W1 T! [$ Y, E 6 \, c( w. }. m. q" e. F+ n! W
传戒时最受瞩目的是燃戒疤,不管是在家众或是出家众,通常都要燃戒疤才感觉圆满。出家众是燃在头上,在家众燃在左手臂上,以特制的燃香为之。
; [; r, T. Q! Z, N- T# v
! D+ C) C% R* u4 p7 A# [# R大乘梵网经菩萨戒本记载:‘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燃戒疤也者,就是从此经出。目前在传戒时仍是将燃戒疤看做一件大事,但戒子如果以戒疤眩惑于人,不戒在心,则有失燃戒疤的真意。因为许多替戒子燃戒疤的师父们,本身就没有燃戒疤,而他们的修持却不容怀疑。所谓的烧身臂指供养诸佛,是全心全意归依诸佛之意,若单从字面上去解释,恐有些人不会同意。
3 l& d+ p5 q0 y7 A. d+ e) s5 c1 @/ E
6 F5 n1 P& e- D/ X7 m$ G Y(现在没有听说或看到,替戒子燃戒疤的师父们,本身就没有燃戒疤。——编者识)& i, u. ?- f$ f5 s& T6 T
# g& n7 @7 \; S8 U
灯传无尽——追怀广钦老和尚5 t. G* L2 B7 Y$ m
慈恩周刊社论75年4月6日. r1 ^& y0 O) v0 k/ |9 W
# s: w! [8 z; [0 r2 c一代高僧广钦老和尚,已于今年二月十三日(农历正月初五),在高雄县六龟乡妙通寺安详往生,留下一些舍利分供于他手创的三处寺院。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尊容步履,但老和尚慈悲智慧的行谊,将永留海内外千千万万人们的心中,他传扬佛陀的妙法,指引众生的迷惘,传灯续明,灯传无尽。5 G8 r" I& }/ A X b' H
% _+ c8 q' g `" ?; n- m老和尚一生并无高超的文章度世,亦无动人的辞藻弘法;他不著名利相,也不染杂俗事,一生极力用功清修,不断参禅念佛,所以他的‘身口意三业清净’,自然心地一片光明,蕴涵了无上智慧,流露出无限慈悲。早年有山猿送果、猛虎皈依,他的道行,自是不可思议!
0 h% q6 e" x) D5 I9 j
! x+ a* @4 N' z( Q一人,而能度化千千万万人,他的住世,诚然是社会之福。民国五十七年,当今总统还在国防部长任内,曾参访承天寺。老和尚曾与总统闲谈说:‘一切的力量都是从“定”中产生出来的,但只有在“静”中间才能“定”。’又说:‘一个人在安定的地方,能够定下来,还不算是“定”,要在烦恼的时候,能够定下来才算是定。’蒋总统认为这也是我们讲心理学、政治教育最要紧的两句话,特举此事来训勉国军干部。今日国际局势谲变莫测,国家处境陷于阢陧,老和尚的话,亦值得我全体公教人员和每一国民共同惕励。愿国人从共同的意识中产生定力,有无限的智慧来开创社会的生机、国家的新局!+ M( U$ V: d" \/ J* H
2 \3 V3 i7 q6 D7 Q0 S/ k* l我国一代哲学宗师方东美教授,一生精研哲理,学贯中西,而最推崇的是佛学的华严世界,他认为大乘佛学就是哲学中的最高理论。在他临终之前,自觉进入佛门须有必要手续,便由医生及门人护送至土城承天寺皈依广钦老和尚,被命名为‘传圣’,成为正式的佛教徒。国父孙中山先生说:‘佛学是哲学之母’,方东美教授确实知而能行!
* |! a I/ W) K% F0 w2 M: z0 [- i0 f : k5 V- X* F+ b' N+ q
老和尚一生度化何止千万人,下自凡愚,上至博士专家,这种感召的力量,就是他平时修福、修德、修慧所累积的德望!无怪社会人士赞为‘国之瑰宝’。他的寂灭,总统特题‘大慈大悲’挽额,颂扬他一生对吾土吾民的贡献!. a r1 Z" ]5 \! k" S! u
; [- `# e9 k0 m; t9 r% }
今日众人在敬悼追怀广钦老和尚的宿德风范之时,亦应效法其舍己为人的化育精神,并谨记他‘老实念佛’的教诲,从念佛中体悟高深的哲理,发挥佛教大智、大仁、大勇的力量,承先启后,为众人度化、为社会进步繁荣、为国家富强统一,进而为促进世界的永久和平而尽一己之力!6 e7 Z5 U; t" w! s
7 Y5 D$ h8 }- M5 v* y' m怀念善知识——叹广老之涅槃) x* J( Y- Z) @* }1 g& N' W' z+ @+ X
释开证
6 F/ @( G4 Q) p2 L 1 I2 d( J) y* a/ B5 j! N+ H% O
——中华民国75年3月1日慈恩会讯——8 `* Y% F4 @, [+ T$ }" Q8 p. E
4 q S7 ]4 G, o" k0 O/ g回想起甲子年高雄市佛教分会,在星云法师的普贤寺举行团拜,我在席上说了几句话:‘佛教须要几种人:第一要有真正会修持而又能以身作则,现身教化度众生的大德;第二要有会讲经说法,弘法利生的高僧;第三要会为教做事的人——如果又不能作修持,又不会讲经说法,但是肯献身奉佛、牺牲为教出钱出力的人也是功德无量。最怕的是吃了饭什么事都不做,只会讲些是是非非的人,这样真是对不起佛陀,对不起众生,更辜负了自己。’
6 o+ y& t, A' Q# P/ K6 X
) C9 r# j, l1 a% J0 F: }9 {2 u我常对初学的同道们说:‘不要说人家不恭敬我们,应该多反问“自己”,那一点值得人家来恭敬的呢?’
0 g- T K5 e2 N + F) h% N9 D( [# c
慈航大师的精神是我们最喜欢学习的,这位菩萨对弥勒院的学子们开示了一句话:‘要知道自己是一个僧,不是一个宝。’意思说,还不值得到被尊称为僧宝的资格,我奉读了之后,自觉非常惭愧,因此我平常只是有心如何去恭敬人家,不敢希望人家恭敬我。
C: t! U( n( k3 w, d5 h
$ T- t# e8 s- B$ v' Z我又常对出家的弟子说:‘出家人的特色不一定在学问的高低,学问固然重要,事实上出家人的身份,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有没有做出家人的品德、宗教家的风范、慈悲喜舍的爱心。’
2 \: T/ f: x9 L$ j. G" N
2 u( L l7 M, L. _我本人做人有一个原则:凡是于我有恩的,我应该向他报恩,值得恭敬的我一定恭敬他,值得尊重的我一定尊重他,从来也不敢轻视他人。' M/ w6 l5 {5 T- ]0 O
3 L5 B5 G7 P/ a2 ]- c' J! ]我一向希掌佛教兴隆,不要落于他教之后,所以像星云、圣印、净心诸位大法师等,我一向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不断地为教努力奉献,尤其是星云法师为佛教开拓新机,创新的风范把佛教灵活地思想带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