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9-7 14: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能回归清净的法体「真我」。才是真「自度」。
8 U; F$ b2 E% n0 `- k6 M
) d6 O/ J7 _; P* R) G 十七、修行,不能依想象、猜测或用揣摩,或自认为是。是要先认清真佛法真善知识,才能真明白依佛法的法意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闲忙动静待人接物中「实修」(把心的污染清掉,可清净心念佛即是实修)。
0 d( ~& X6 f5 A1 A ; J3 {. e% v f. o# P, [
十八、念佛不是精神寄托,或以修行的成就感做为肯定自我,或与他人比高低,或做人情。亦不是在修行的过程只要有一点小悟、小利益出现就认为「是」(自认为功归于我的傲慢心出现,即会失去正方向)。; H( W6 Z/ S# k8 C! W) n
, h/ V4 i' g. F 十九、学佛,不是要依赖崇拜佛。而是要以诚信心来学祂的法。人与人都须要感恩与尊敬,对佛亦是要更大的感恩与恭敬。因有了佛法,才使我们有机会藉念佛改习气,从凡夫心、凡夫肉体,回归为佛心、法体。
, j" I4 u9 L6 u
8 _9 D- p) ]- P, J% E1 A 二十、修行者若有想要:往生西方、神通、一心不乱念佛、渡众生、成佛、见佛、成功、开悟、平安富有、不要妄念…等目标想法出来,有目标即有相,即是不对。应用静、净心念佛,自然能成就一切,即是对。
) R4 M; t9 k0 N( E 8 Z: t4 W. l& [: Z' a: V4 k5 G0 L
二一、把六尘转为六境即是智慧。会用方便法即是智慧的起用(真随缘)。
% `2 V; _0 B0 h
6 A! a1 F k8 C" n+ }/ Q- G6 ^ 二二、学术是世间用的智慧(聪明),与了生死无关系。念佛,修行(改习气)是出世用的智慧,出世的智慧里自然会有入世(世间)的智慧。, ]+ n7 S# }/ u
/ D4 g: E# ~- Y' _, o2 e# r
二三、虽然很用功在念佛、修行,但还是无智慧、不能往生西方的原因是:
j# l* W1 W: A" W5 z3 V
0 ]/ L/ X3 |8 Z0 T8 e$ Z A一般人都希望在有困难、临命终时能得到佛力的帮助,但内心所想所做,却是跟出六道,跟佛都连不上线的那一套六道法在欺骗自己。
8 M3 [+ n' s$ ~! X + K3 ?4 `3 B7 s& Q B% N: U9 {; y
B因不了解法意反被法相束缚。或有在用功念佛,但心里无佛。& H! U$ V, B ~$ P* F( A
) {1 R/ |4 g5 W C见惑(妄想杂念)易断,思惑(贪嗔痴)不易断,念佛难入一心。: Y- z& s3 f- ^
* n5 s6 T% l7 J! ` 二四、虽然有在念佛,但心里无佛(自力念佛),念一辈子也相应不到佛力的帮助。若沿路心口一致照佛说的话去想去做(心里有佛、是佛的弟子),才会与佛力相应(不用断尽见思惑,亦可得到佛力的帮助)。/ `$ o) m$ F% N* s4 G# E% Y. B
; l6 u5 Q; L5 n. d% Q& q
二五、生灭心、意识心、妄心、假我、八识、仓库等,名相虽不同,但皆是「凡夫心」的代名词。「无心」是有经实修把心里的污染都清干净。
% h& l3 f9 s" V" n' r* H
6 }- }' f2 c \9 ?, C9 x& A 二六、六道相即是六尘相,亦是「六尘一切妄相」的代名词。
8 _0 B( j( l+ ]3 G! F
, i4 r& H# n" [& u9 R 肆、(念佛篇)1 F: a# ^& {" M( U1 _0 j* I
. Z7 {4 u* x4 T' \: n
一、佛讲的一切法,皆是「正」法。只是用在修行方法这方面,自己要先了解自己的根性与因缘(环境),才不会听人家说好,自己就跟着用,或失败在「自己的合理化」。修行是在了个人的生死,如个人吃饭个人饱,小心点才不会因小失大。
$ j; }! Q3 F$ o. }6 f 6 A: y( ?: W& r) A/ n. W4 f8 M( D
二、︽大宝积经︾: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有念佛得渡生死。6 H, E% V5 J# |' ~
1 m7 ]; p) C6 y" Q 三、末法时代的众生一定要用念佛法门(净土)才能了生死(如穿衣服一样,需要随着朝代改变款式才适合)。佛在世间时是正法时期,当时的环境人心忠厚单纯,适合小乘方法修行。末法时期的环境人的心适合用念佛修行,(净土法门即大乘)。(自己可以想想古代、现代环境与人的心有何差别?)3 E/ w( d& }' j H7 ]
: R. J9 i& B" l+ }) o
四、修行的苦是在舍掉习气。不要害怕苦,心舍掉六尘事,佛号即好念。$ I+ ^) T& D" z3 E i3 w- j1 H
$ K7 I2 ~6 L+ R5 A3 i. Z
五、念佛念不好,并非你笨,不要懊恼。是因为这一条路你还不熟悉,只要时时常训练,自然念佛修行的层次会慢慢提升。(一般初学者都是用散心念佛较多,摄心、成片、一心不乱),(如上课,一年级二年级…。但因根性不相同,入处皆不一)。1 T T% {7 ^: B i8 L
, G/ |. Z$ n( v# n. R( V, t+ l3 v
六、早晨醒来第一个念头,与刷牙洗脸时,心里要念佛。晚上睡觉时,身心放轻松平静,心里亦要默念佛。睡着前念佛,不在于念多或念少。要平静的念,自然的睡着。不要提着一份心在念,才不会影响睡眠。(若在日常生活心不专用时,能常常把心拿来想念佛,即进步快)。
/ X# b: A2 X, u6 k# Q" V* y. D8 O
( T! ?3 u5 d3 [- G" a 七、初学的人在日常生活里比较会忘记念佛,没有关系,记得时,佛号就提起来念,久之自然不会忘记。
& [7 t( w0 O" R, q, N& ^+ y
G3 Y1 l |& ?; f) Z+ E 八、念佛时,不能一心的情形有三种:A、忘记念佛。B、被自己心里的想法转走。C、妄念出来,心随习气走(口在念佛,心没在念佛)。这三种情形是「去」。当自己发现时,又把佛号念起来是「回」。一般人都是在「去与回」之间徘徊。初学的人,都会这样,没关系。只要习惯念佛的种子胜过习气的种子,即能慢慢破除一切障,最后亦会成就。( M }6 a2 Z- D! ~3 a2 I, `/ P2 E
# z( e1 j' z7 n9 @* G3 l
九、念佛时,有妄念出现,并非全是不好。因为有在念佛修行,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所以不要懊恼。只要心放在佛号,「不去管」妄念,反而可借妄念来修行。久了妄念、习气自然会慢慢消减。(没有念佛、没修改习气的一般人,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习气)。2 u# h/ m: `# d, i0 f, G2 \) S
9 r$ X# q. G: l
十、在念佛、修行的过程,会因心态的转变,而不习惯,与因你的用功而把习气种子逼出来。心里的妄念、感受,将会比在未念佛、修行(改习气)之前,妄念更多、心的感受会更苦或更乱。此阶段是必经之过程,亦是修行的关键处,千万别放弃或苦恼。心不要住相,只管放轻松认念佛号即真。不要乱攀相,或再加方法,才不会往叉路走。只要你是真信愿念佛,佛菩萨自然会帮助你平顺通过。
/ _ [7 J/ j8 N2 i1 F/ B% H
4 V! p% D! E, y6 [: s 十一、如果心很乱时,又没办法伏住乱心时,就不要急着念佛或想任何事情,先让心静下来,等心态比较平静时再念佛。「让心休息一下」,这样再处理事情自然会处理得更平顺,念佛才会念得更好。(休息,非是放空。静坐时,要念佛为主,心不要放空,才安全)。
& o7 g3 @. b( b$ [& |5 D
* K% `' z: a3 b, E! I! L7 ~2 [ 十二、念佛时心不要急,心只有佛号,一心一意的念。「把念佛又同时在想事情的习惯丢掉不再用它」,亦不管妄念、感受…等六尘相。感受相、一切相虽皆在,但不是硬撑。而是要一切自然,如饿就吃、痒就抓冷就加衣…等。主要是内外坏事不做,心不住相,才能入一心念佛。: Z, R3 L$ U% x" C* N" i) ]
6 H, b3 C5 Z; ]7 y2 d 十三、原本用计数念佛、拜佛,可参考改用,计时间念佛、拜佛比较自然。
$ |0 l/ P$ V, i0 s$ a1 H/ [ 5 Q1 u7 A+ `3 K! s% N4 v
十四、念佛不在念多念少,主要是在用真心念佛(清净心念佛),即使只有早晚念十口气都可以。(很忙的人)。
. ^7 I, v3 z: @4 j+ \2 o. Q
7 d: I1 S, o9 S6 s- b6 z- n: A& ? 十五、早晚课一作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