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3 x9 [- r+ j% D' ^' U8 w6 d
9 S7 [( @; G+ Q; F3 s6 \: t5 P& I+ b[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八章 虔诚祈祷- i0 ]; R; N7 ?7 J/ v
7 l8 {! v9 w* S: J5 Y8 k5 |
# T* n# d: Z) H- d) K5 v/ ]
第八章 虔诚祈祷
. V; H4 N1 ?% \- A. T0 h& M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更可靠。
4 d. J" Z8 z- T9 u3 C祈祷的原理,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统一的定力,去感应被祈祷者(如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自己的定力与佛菩萨的愿力相应相接,便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力,那就是祈祷所得的经验或灵验。在大乘佛教的中国地区,祈祷观音菩萨的灵验,最为卓著。再说,一个虔敬的三宝弟子,本来就有善神的护持,只要信念坚强,若遇到特发的变故,虽不临时祈祷,也会逢凶化吉。因为祈祷的功能,是由坚强的信念中产生,所以,凡是信念坚强的人,也就等于时刻都在祈祷的功能之中。3 V% _, c, _7 B! i7 P
一、应许则许, n* x- {/ q* X
三宝弟子向佛菩萨的祈祷,除求生极乐世界的发愿文外,其他如消灾延寿,免难愈疾,求子求财,找寻职业等等,都应该以 “请佛菩萨酌情处理”的心态来作祈祷,让佛菩萨自行安排事态的发展,一切自然会趋向完美。这样的祈祷包含三种意义:0 h! o5 K7 n# K
1、许义:仰求佛菩萨为我们设想,为我们审察!假使我们所求的事情,于我们究竟有益无害的,就请佛菩萨允许我们,护持我们,使事情实现,满我们的愿望。
, U& s8 N3 L: @& W( u: X2 O( ?& C$ t$ b2、不必许义:倘使我们所求的事情,现在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预伏著,而我们凡夫所预料不到,这是要求佛菩萨慈悲保护,不必允许我们的请示,以免后来的祸患。
9 Q4 N( [% U, u* d3 d' a d3、可许可不必许义:善业恶业的报应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身前身后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没有慧眼怎能知道呢?从前恶业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报,就是来生也不容易了结。现在因为我们归依三宝,忏悔过去罪业,修行种种善事,就能得佛的慈悲保佑,使严重的果报变得轻微一些。像净土圣贤录,吴毛遭难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 ~; O! e8 i1 n; d: \ \, _
往往有许多事情,暂虽然得到快乐,而未来已隐伏著大祸。这何异小孩子用舌尖舐刀头的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险呢?这是需要父母给与监护的。佛菩萨就是众生的父母,《楞严经》里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他们怎能忍视他们的孩子,去贪食五欲刀头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乐的人们,必须仰求佛菩萨,为他们保护支援。
! Y A& n6 F# v1 C. y我们不可以因暂时的得失而生怨恨,以增加自己的罪业,碰著不如意的事情,应当生欢喜心,因为已经消除我们一层罪业障了。达观人的见解,是深远而广大的,我们应该自勉啊!% P* Y9 c3 c1 R2 s6 _9 k. W. h
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我们凡夫俗子怎能知道?人事的发生,有的似乎是凶险的,而实在倒是幸福的;有的似乎是可喜可庆的,而实在是可悲可吊的;有的似乎是可悲可吊的,而实在是可喜可庆的。祸福是互相倚伏著的,得失没有一定的啊!. z# i) T' e# Z9 m; J; t. y
遭劫未必是祸:
1 |1 Q$ q O7 S8 T《净土圣贤录》载:吴毛是青阳吴姓的仆人,平时持斋念佛,同时修行种种善事。当左良玉的兵,渡江的时候,吴氏合家都避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家看守。兵来了,他被击中七枪死了。等到主人回家,吴毛又苏醒过来,对主人说道:“我因为宿世的恶业,应当受七次的猪身;因为今生斋戒念佛,得以七枪散冤。现在佛来接引,往生西方去了!”说完话,就合掌而逝。这事是在清顺治元年。
3 d- _: ?, i |5 h6 \1 l 丧子未必是凶:
/ \) Z! ?* h' U5 y《华严五祖纪》:唐朝杜顺和尚,有一天到外面去化缘的时候,有一个斋主抱著他的儿子,求和尚给他消灾延寿。和尚定睛对著孩子看了许久,说:“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现在应该给他忏悔。”吃完了斋以后,和尚叫斋主把小孩抱到河边。到了那里,他说把小孩子抛入水中。这时斋主夫妇不禁捶胸顿足,嚎哭起来。和尚说到:“请不要闹!你们的儿子还在那里呢!”说著,就用手一指,果然,他们就看见他们的儿子,化作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地斥责斋主说:“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还杀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萨同我解怨,我是决不饶赦你的!”于是夫妇俩默默然信服和尚的神力了。. u8 j& W# H9 H! T8 C* t
印光大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生儿子,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还有一种是讨债。
; A4 v0 w" w) C& U; N# b这种报恩报怨的因果关系,不独子女是这样,就是夫妻也是这样的。总之,眷属聚会,无非恩仇报复。假使能够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归极乐净土,那么恩仇眷属化为菩提眷属,就完美到极点了。
% U/ @6 x5 x/ B" M# L* b) f' v病痊未必可喜:% g& h& }5 e& I# C. H9 C3 w$ j
明月笔记:浙江上虞蒲湾地方,有个钟秀峰。当他年纪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个儿子,秀峰很钟爱他。那孩子十岁的时候,生病很危险,秀峰夫妇哭泣著到神祠里去祷告。在夜里梦著一个神对他说道:“你的儿子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那会就死去啊!”醒来之后,他非常庆慰。后来儿子果然病好了。等到这个孩子长成以后,挥霍放荡,忤逆父母,无所不为。钟家便被他破败了,秀峰夫妇终于饿死。这就应验著神梦所说,“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的预示,原来他是来讨债的。" A& D6 j/ @5 f8 ~1 {
延寿未必可贺:
. A5 [' a# s$ H0 }觉有情半月刊载:杭州栖霞洞有个智印和尚,能够预先知道未来的事情。有一天,寺里一个短工染疫死了。短工的妻子到山上来,请寺里的长工相帮埋藏。智印和尚知道了,阻止他们不要去埋藏,并且对他们说道:“这个人还有许多苦难没有经过,决不会就这么死了的!”他的妻子回答道:“气早已断了,难道还会活转来吗?”她怀著一肚子的疑团,悻悻然而去了。等到第二天早晨,这个短工果然又活转来了。& A$ W2 z" B* z- C/ ?0 s4 S
得财未必是福:
, x0 D3 E7 d7 h3 J! `《大庄严经论》说:有一次,佛和阿难在舍卫国的旷野中行走,看见有一堆金子埋藏著。佛对阿难说:“这是大毒蛇!”阿难对佛说:“这是恶毒蛇!”这时田里有一个农夫在耕种,听见佛和阿难说有毒蛇就去看看。他走到那里一看,原来是一堆黄金,他就拿回家里,从此他就立即变成富翁了。后来被国王知道了,就把他关在监狱里。他从前所得的黄金,到这时已经用完了,但是还不能免去刑罚。他真悔恨极了,不禁叫喊著说:“恶毒蛇阿难!大毒蛇世尊!”
* o( o% }# z" l/ ]4 n9 j+ F/ V国王听见了,觉得他说得不伦不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