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670|回复: 41

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30 13: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 d1 C* I" o. v- ^7 |( f; |" f" k9 y" Z- Q7 z6 e
6 o5 M) W& M" v

& ?' Y9 H. W* ^: T, U宣化上人讲述) e2 R7 A1 X$ F, C# ^' r# C
) x8 Z* `% M  f! B5 n' G
一九八三年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 [: r1 l2 n$ f
/ {* |8 s# l6 L9 O( Y % Q% s  Z" F, A$ }- x, j) O

; s/ E" x+ E3 e, n# ~* \# L; L4 }开经偈:" V8 @8 F) D0 m- G# k7 |8 T$ F

/ O. F* j- o) I & y7 P6 ?5 ^1 E9 M# s" N" \6 o" k

( m1 v  w& F  @7 p* B( ~  r无上甚深微妙法
+ P$ W& a2 b( P
6 o' l, G% M' F3 r# a百千万劫难遭遇1 s* x3 R2 Q$ ]. ~( U! Q( }

7 d% `+ o8 j; S6 h2 T. ?" y3 i我今见闻得受持
  H( e9 S5 a" ^% M( R. N; Z
- C& [: U6 N: H愿解如来真实义
: D- F$ s7 U2 S, d
0 X# [. M3 A* a4 W/ J( _, d+ W
" L! ?5 s$ L. v; `1 U4 x0 R5 L% k# Z7 ?) T/ w- S& i$ p# ^" `" k# b
释迦牟尼佛为了我们众生这个生死的问题,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他生在皇帝的家庭里头,把全国的财富都舍弃了,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成就佛果。成就佛果后,他观察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和哪一位佛因缘最深?他一观察,知道我们娑婆世界,和两位佛因缘最深。这两位佛,就是东方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和西方阿弥陀佛如来。3 `+ K9 }1 K3 A- Y+ _

+ h: N# @& u8 c/ V8 c. ?- } 4 \" J+ k4 W8 d: I

5 y, W: D) c4 q, z7 t2 @4 v7 N东方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能令我们增福延寿,消灾免难;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能令我们众生,带业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忍。所以在〈二佛咒〉上说:‘二佛演化在娑婆。’虽然阿佛和阿弥陀佛,一位是在琉璃世界,一位是在极乐世界,可是他们这两位佛,教化众生的机缘,都是在娑婆世界。所以说:‘二佛演化在娑婆,东阿,西弥陀。’东方就是阿佛,西方就是阿弥陀佛,这二位如来和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深深的因缘。所以,消灾延寿药师佛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么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就是阿弥陀如来。' r) B/ N4 {) s) `3 L
# l# y' h( D% z) d0 S  C3 _
  o  A7 N( y. b9 R! `- h9 J
4 G. D; p6 U( _! E
你谁若能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他就令你灾消病散,罪灭福生,能以遂心满愿,来帮助众生,这是延生的,是消灾延寿药师佛。那么阿弥陀佛呢?就是往生的,你谁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念阿弥陀佛的名字,就会生到极乐世界。你若愿意生在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个世界也可以的,你就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 O# X7 `! N0 }6 k0 \( z
9 Z: [8 S0 ?* e: y( h   e; V# F* L# @# D* b+ u9 t
2 p- O- [. b. J6 |4 S  m
在生的时候,你消灾延寿,报尽舍寿的时候,就能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在佛教里头,有延生的牌位,红的牌位,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佛光注照你这个本命元辰。那么我们再生,不愿意生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世界,愿意生在极乐世界,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两位佛对我们每一个众生的这个因缘都是分不开的。, V. H9 M* Y3 |% W7 x6 P6 z9 F; f
# G, L* K+ [" h0 C5 Z+ ]" F

9 u' ^3 |0 j) J, z& B- Z* z! P' r7 m' i2 d* K4 C/ {8 @* F
这两位佛,我们也不认识,也不知道,那么想念呢,连佛的名字也不知道,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介绍给我们众生,知道这两位佛的名号和他的愿力和功德。所以这一部经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 e9 F, {* r4 h5 x, c! [
; j- B" V1 N- F$ J% g& ]8 ~ ; B: p: ?) n7 O/ c* I5 v7 M
) n) w9 q* y- b
‘药师琉璃光’,是这一位佛的名号;‘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本愿’,是在他没有成佛之前,所发的菩提愿,所发的菩提心。在没成佛之前发,所以叫本愿。
  a3 p/ V! v  L2 T' v7 o% F
' Z6 K0 C( D# C% X$ \6 b! r  o
" [: G# ^, T5 i3 I0 q  M+ }9 O
+ d1 C( I$ i$ e4 L8 S4 S‘功德’,功,就是外边所立的,叫功;德,是内边所积蓄的,这是德。立功,譬如你建造庙宇,修补桥梁、道路,为所有的人来谋幸福,令所有的人都得到利益了,这叫立功。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德就是自己没有亏心的事情,你做事情做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外不欺人,内不欺己。你所行所做,在外边立功,而内里头积聚著,就有德行,所以这叫功德。立功、立德,这个德行的事情是里边的,功是外边的。2 |+ ]6 m% Y6 b+ }
' T+ w7 Q! `! L
6 T; G: c. t6 N: N
4 J  U+ F1 {* a' d" F3 o3 w& M
这个德行,所谓‘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你做的善事,不一定要教人人都知道,也不需要各处去卖广告,说:‘我又做了什么什么好事了。’或者‘我又受了五戒了,受了八戒了,受了多少戒了,我是一个受菩萨戒的人!’这不需要表露自己的身分,不需要自夸。德行是没有人知道的,那都是德行;你教人知道了,那就差一点了,所以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你善欲人见,那就不是德行了;恶恐人知,那真是大的罪过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那么俗头巴脑的,俗里俗气的,还是各处争第一,说:‘我又造了什么什么好事了!我又怎么样子啊,布施了什么什么!我又怎么样做护法了!’一有这一种的思想和自夸自满的行为,这都不够护法的资格了。1 k1 f7 K2 ~  s$ H. Q0 G/ e7 q; t
0 ~- f& [- c' E) @9 z9 ^

0 k  X: Y$ E" X. v7 I$ n. k# Y, x. s7 \8 P
所以你们各位啊!学佛法、听经,都是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不要虚张声势地,弄一些个虚伪的宣传。我注重的是真功实行,不注重那些个虚伪的宣传。我们学佛的人,再那么俗头巴脑的,再那么俗里俗气的,那你说世界还有不俗的人吗?所以这个很要紧的,我们要给世人做一个榜样,真正地令人佩服我们佛教徒的一种品行,一种思想,那才能感化动人呢!这是功德。2 Y2 x% r5 o/ O: t4 I

; o. F0 |6 `& h 0 f( [$ i  J* t0 t/ k: n
* i! x" h7 M" S' v$ L
‘经’,这个经是经常之法,经常不变的一种法门。经就是圣人被下之言,就是圣人所说出的言教。那么这种经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它有很多的意思,简略地讲,不外贯、摄、常、法这四个字。+ E7 w' q' r3 n: O' u
8 R! `' ^9 u0 y$ F
! k, f- Y5 P1 ^! M' i6 H2 A

! L7 ]( s2 r+ Q‘贯’,是把佛所说的道理、意义,由始至终贯穿起来。‘摄’,是摄受所有众生的机宜。‘常’,是什么时候也不改变,古今都不改变,都是这么一个经常之法。‘法’,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过去众生,现在众生,未来众生,所有的众生,都遵从这个法。所以说‘三世同遵名曰法’,这是法,大家都要遵守这个法则。
" m7 m3 W# n1 R% o" C8 ^$ M1 `4 j) H1 q9 G0 o

2 n/ ]( A3 b$ |( p8 v7 f7 y% b/ K( K0 y1 D2 A$ i0 L+ t7 D# ?0 \* _
这个经,又有绳墨义,好象那个做木匠的用来画线的斗似的。又是涌泉义,就好像在这个地里头,泉水涌上来了,这叫涌泉义。
# ^$ @* N. i0 Q- L% B4 e6 l; h1 q9 u

& z3 l4 ^) [0 u5 \5 P# ]/ g, [8 ]) e+ g0 ]& a2 s" U2 b
若讲起来,这个经字也有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过你们可以把这个意思记一个大概。什么叫经呢?经,就是经常不变之法,不能改变的,它是永久都是这样子。这一位佛讲,是这样子;那么将来的佛讲,还是这样子;过去的佛讲,也都是这样子。所以古今不变叫常,三世同遵叫法。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单地解释,就是这样子。- V& K" p1 w& w! B, j

1 S6 f* a6 r' G( ~, I  ~* v* u3 D+ k# D* {% V
# J9 k/ c  g0 x4 Y# U) ]3 l( g3 O) f4 N! w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单讲这个字义,‘药’就是一种药品;‘师’,就是个医生,言其这一位佛就是个大医王,可以治世人一切的疾病。无论你是什么治不好的绝症,如果这一位佛他来给你治这个病,一定会好的,什么病都会好的,起死回生。没有什么病他治不好的,就是应该死的病,他都可以把你改变成活的。所以这一位大医王,就是‘药师’。8 G3 n# ?6 v+ V, d( o8 y. b

; N& m+ a3 J1 N 2 o/ U: M/ h9 }+ {! u

% l7 Y5 B2 L" {1 K! S; a' d. H‘琉璃’,琉璃的本体是透明的,是玲珑透体,里边可以看见外边,外边也可以看到里边,是琉璃体。琉璃也是他这个报土的名字,叫琉璃世界,他在这个琉璃世界做教主。这一位佛,他的身体也是琉璃体,内外莹彻,内外光洁。那么这一位佛,什么药品他都懂。在中国有一位神农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神农尝百草’,也就是尝所有的药品。神农皇帝的身体就是琉璃体,他把药品吃到肚里头,他自己会看见这个药有什么作用,都走到哪一经(编按:经是人体的脉络)去。所以他尝百草,把这个药性的酸甜苦辣碱,寒热温平,有毒没有毒,他都能确定出来。
& U0 T( ~9 F$ d3 F2 z% E+ E5 x  R" I  h$ K

9 r$ }. [3 l3 w
3 V1 ?2 ~! y% f! C6 n- S4 F4 y‘光’:这一位佛的身体,不单内外莹彻,而且还光洁,是个大光明藏。6 b! X8 z1 d9 a
! T2 J# M5 u* x) H! z- r0 a
! T* N6 c( @8 \$ i

7 I9 Y9 z! `* e) A1 Z1 J1 X+ b‘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佛的十号。本来每一位佛有十万个名号,一位佛就有十万个名号,因为十万个名号人记不住了,所以就把它缩短了。以后又有一万;一万还是长,那么又缩到一千;一千还是长,又缩到一百;一百还是长,所以以后就缩到只有十个名号。
) [1 @' J) w. N) y5 s
, \/ c. R8 i! O  y* b
& w" j; O: [/ ^- U3 w* B. X7 x% Y( v, Y5 U
这十个名号,是每一位佛都有的,不是单单某一位佛有,某一位佛就没有,这十个名号是佛的通称,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我听有的外道就说:‘如来佛祖!’他不知道如来佛祖是哪一位佛?其实哪一位佛都叫如来佛。那么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他乘著如实之道来成正觉,这是‘如来’两个字的解释。
8 J# e; D- \5 C3 A1 j/ ~- B* M1 p/ X- r/ m# M5 V2 `

8 W3 i1 K. m' L  g) z' `+ d: |8 h/ Z+ Z% T4 [# F2 x9 z: ~
‘本愿’,本愿就是他以前所发的愿,不是今生所发的愿。佛有本事、本愿、本生,本生就是今生,本愿就是以前的,本事也是佛以前的事。. O9 C1 l3 K  \, b, P; H! Z( t
- B9 \9 q2 h" s9 E  |

( s+ H$ X  X6 v: ~% t1 I
5 d/ g7 j) V4 O! O/ Y‘功德’,这个‘功德’和‘经’,方才讲过了。那么这一位佛是东方的,又叫阿佛,又叫药师琉璃光如来。他这个药师佛部,东方是属于金刚部,金刚部是注重降伏法,能降伏天魔,制诸外道,一切的天魔外道,见到这些金刚部的护法金刚就降伏了。好像〈楞严咒〉,你谁若念〈楞严咒〉,就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常常拥护你,常常保护著你;那么你要诚心念,不诚心念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大概的意思,这部经的名字,我简单地解释,就是这样子。
; b5 O( k5 i$ V/ e/ w$ H; `. j. b
; l, h1 d  L# d4 h
$ T, f1 b, |$ R: l3 K  i9 E
" z+ _7 f8 M7 Y8 o; m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5 c% J0 g( w- ~$ p
5 f/ D- X) x* e/ R
: v* O3 ^+ R- U6 i( R9 e/ E9 q" h0 l- l& z. L
‘如是’:是指法之辞,说是:‘如是的法是可信的,如是的法是可学的,如是的法是可行的;如是的法,你要发愿修行,依教修行。’‘我闻’:是阿难自己称的,阿难说:‘像这一部经所说的法,这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金口所说的,并不是传闻,我去听来的。’8 E6 B/ |! t) I: W1 C" I

+ W  `8 l- I. w" b( l9 Y6 k
4 {( x, N7 Y2 u9 z3 X 9 A" H6 N# q& T

1 \0 X% K) m( q3 n/ n( P; U如是我闻,这个意思有四种的因缘。四种什么因缘?就是阿难以四事问佛。佛当初将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因为悲痛过度,把一切一切都忘了,就想什么呢?只知道哭!阿难本来是证初果,可是这种的感情还没有断,所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要入涅槃这个消息,他不能忍受,于是乎就啼泪悲泣,只知道哭,其他什么事情都忘了。在这时候有一位尊者,就提醒他,说是:‘你负责佛所说法的记录,那么现在佛就要入涅槃,你应该想一想啊!你趁著佛还没有入涅槃的时候,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请问佛,请佛来指示怎么样办;你只知道哭,那将来怎么办呢?’阿难听这一位尊者一说,才豁然醒悟起来,说:‘对啊!应该有重要的事情,现在来请问于佛。可是我现在哭得什么都不记得了,究竟我们应该问什么呢?我的心乱如麻了,所以也想不起来什么问题了。’5 c" h# h1 c  h/ p% d
! U, a" h7 i( o
% s5 ?0 Z, d& y7 k: m& p

) F3 a# {) w5 `& h& V+ c( d这位尊者就说:‘你请问佛,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这每一经的前面,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这是第一个问题。’阿难说:对!对!对!这个应该问的,这很重要!very important!(非常重要!)
  ^! Z8 ]6 e3 d, J
7 V3 K. |5 x6 I
2 K; J  f# r/ r. _+ [5 |3 b& e/ U) j0 _* _6 Z3 R! W
那么你说第二个问题呢?‘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这也要请问于佛。’阿难说:‘对!对!这也应该问的,这很重要!’
8 \& ~/ z  Z0 B/ E" \+ _* B. x9 m  i4 c& W2 O& B% w1 I4 M/ d% s% X

  h* f0 u7 f& v, F0 u1 ?$ r, y: d( s6 M3 y: D
那第三点呢?‘第三点,你请问佛,佛住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依佛而住;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依谁而住呢?’阿难说:‘这个也重要,这个应该请问的!’0 p* p4 p) O+ K3 T4 S6 ]) J+ o

1 ]: h) Q% ^9 r! b8 P$ t
$ W/ `3 u5 Y0 d4 g' o  ]- o7 g3 ^/ ]( x4 _& w) Z) |; N
第四条呢?‘第四条,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之后,这恶性的比丘,那又谁来调伏他呢?这第四条,也应该请问于佛。’阿难说:‘对,这四条都非常重要,我就去请问于佛去。’
: D6 l) z' H0 \/ z& m$ r% N
( F8 Q6 C$ h  b+ Z! j9 v- p 3 z& X. f% k( M* ~' W

" d0 f) ]% q) ~* c- m于是乎阿难尊者就到佛的面前,长跪合掌,请问于佛,说:‘佛、世尊您就要入涅槃了,我现在有重要的事情想要请问于佛,请佛慈悲告诉我。’佛说:‘你问什么事情啊?问啦!’阿难就说:‘佛住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的经典,将来结集经藏,这每一部经的前面,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呢?’1 o7 w: p. c  C6 d+ S+ e% S

& \/ o3 O. o; j1 H ; y. A# j& f) z

; s9 l. e+ D- u& N1 K佛说:‘哦!这个问题呀!我告诉你,在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我们这个经典和外道的经典不同,外道的经典前边,不是说有,就是说无,所有一切外道的经典,在经的前边都不超出有、无这两个字。那么佛教的经典,在经的前边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来代表,就是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的,不是由传闻而听见的。’阿难说:‘好!将来我就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
6 S0 K1 Y4 W1 a; t. @; a' D2 P5 \4 D" }: n* S3 T+ z/ u

% L; Q" ]* ~5 z% d( {" J4 B
7 r& X! l1 F1 m$ _1 A9 A5 {‘那么第二条呢?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请佛指示。’佛就说:‘我入涅槃之后啊!你们所有的比丘都要以戒为师!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你谁能持戒,谁就和我住世是一样的,所以要以戒为师,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那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
5 r1 a: R' b5 V$ _9 [  F3 `4 o9 b8 R

! \7 n. D8 }: A3 P) _" f. L9 R  a: `
( G. U  ?& j# O/ E# G- w‘第三条,我又请问佛,佛现在住世,我们依佛而住,我们跟著佛,常随佛学。那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所有的比丘又依谁而住呢?’佛答覆,说:‘我入涅槃之后,所有的比丘,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心念处、受念处、法念处,身、受、心、法这四念处。你们都依四念处而住。’第一要观身不净,观看你这个身体,是个不净的东西,种子不净,是四大和合而成。这个身体是个假的,四大和合而成的,这是第一观身不净。第二要观受是苦,第三就观心无常,第四就观法无我,这是四念处。/ h+ ]7 N9 w# J0 D/ d6 o
/ A$ k( H4 Q+ S% q
4 {5 @+ a. F6 w+ l1 p
% c+ _; D  X1 q2 l& V+ L! I; U
‘那么第四条呢?就是请问佛,这恶性比丘,佛住世的时候,佛能调伏他,佛入涅槃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恶性比丘我们要怎么办呢?请佛指示。’佛就说:‘将来遇到恶性比丘,就默而摈之。’默,就是不和他讲话;摈,就是软迁单,你谁也不睬他,谁也不和他斗争,那么久而久之,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就好了。他恶性,你睬他,你和他斗,那他就觉得他有了办法了;你若不睬他,那么他就没有办法!这是恶性比丘。怎么叫恶性比丘呢?出家人不一定个个都是修道的,不一定个个都在那儿想修行。8 b1 J; o9 ^7 s3 i+ R" a3 t

* W" r/ J2 R* ?0 c2 d5 `0 |: |6 T
4 I( v! x) C2 x0 }0 M
: J+ f% l( q, X* x) z以前,在中国的出家人多,那个大的庙上,出家人什么样的都有。出家人里头,也有杀人的,也有放火的,也有去做土匪的。也有以前去做土匪的,来出家改邪归正的;也有做土匪的,就藉著出家人这个身份,来掩护他自己的这种行为,都有的。所以这叫龙蛇混杂,份子不齐。
- t' y+ g$ p3 x+ ^0 b) i- s, H8 ?- Z- S& w" ]4 G8 o! s
: }2 W+ f8 A3 L# ]* s) E8 |! K: Q
! y, n1 M+ q  L: R0 [, N9 y8 }
我们中国是这样子,将来我相信,天下乌鸦一样黑,到处都是这样。在中国讲有‘马遛子’。这马遛子,又另外有个名字,就叫‘千手观音’,因为他手多多的,看见人家什么好,他欢喜了就偷。偷去就把它卖了;卖了,或者喝酒,或者打吗啡,都不一定的。所以你不要那么幼稚,以为出家人都是好的。我老实告诉你,包括我在内,不一定是好的。不过我愿意往好的做,我以前呢,我也不知道我都做过什么坏事,所以现在就想往好的修行。% I9 T! v( S4 T/ S; J* r
. M/ ^$ h# X6 h3 n/ |
+ S& H3 R0 f/ {, y% I, Z

/ n3 E* N* o9 n: n1 F0 Z这是这个恶性。恶性,就是很恶很恶的,横不讲理,这叫恶性比丘。那么恶性比丘你若和他斗,啊!你越斗,他越觉得他越有生意做了,越有了事情干了,他就想这样子。那么佛教我们默摈他,默摈就不和他讲话,这是恶性比丘。
# J% Z& B( L) G; l3 N' h, z9 y# z( f, m' ^9 k! z; _  l2 e

4 A- ^! T% x: l- ~0 n2 t5 h
0 W7 Z- R+ O$ }2 f& O% D1 d至于这个四念处,第一观身不净。说:‘我这个身体,我天天把它收拾得很干净的,我也给它加上很多的庄严品,令它很美丽的。’不错!你给它加上很多庄严品,戴上个金手表,戴上最名贵的金笔,又戴上最名贵的帽子,又穿上最名贵的衣服,给这个身体修饰得很好的。可是这都是好像什么呢?就好像用最美丽的、最值钱的七宝来庄严厕所一样的。那个厕所你给它用珠宝镶上它,用钻石镶上它,再好,都是臭的,都是臊的,都是不干净的!/ i6 `( `3 w, ^
$ v! q! c5 i2 o  j. U% V- S
& b  G* [4 ~' m7 n+ e/ A% y1 u

, a0 e/ [/ Z# B* p& N0 B' B我们这个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两个眼睛有眼屎,耳朵有耳垢,鼻子有鼻涕,口里头有黏痰唾沫,这是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这叫九孔常流不净。你这个身体,若隔几天不沐浴,它就臭不可闻了。你吃洋葱就有洋葱的味道,喝牛奶就有一股牛奶的味道,吃牛肉就有牛肉味,吃羊肉有羊肉味,吃猪肉就有猪肉味,吃狗肉就有狗肉味,你吃什么就有一股什么味。你吃蒜啊!就有一股那个蒜的味道。
* ?/ P; b" L% @! \/ X" `
! X! s. h' w  Z$ L- \$ [7 [
5 d& \; ~% @3 X5 @
* ]: [0 O3 [( J6 D9 N# P说是:‘我那个味道,是口里有那个味道,我漱漱口、刷刷牙就没有那个味道了。’不是的!你吃什么东西,不是单单在口里有那一个味道,你全身都有那个味道。你若不信,你试验一下,你喝牛奶喝多了,出汗,那个汗就是个牛奶的味道。这九孔常流不净,有什么好的?这是观身不净。% b2 b1 r: A% y- d; b

+ K2 f7 |/ T% V) d: Q. ^
. \' c0 t" ]0 N" M' f  A7 \1 M0 N$ e
+ b1 K. Z7 W+ _7 T$ Z+ I" w3 ~* t第二观受是苦。受,就是享受、领受、接受。你无论受人家什么东西,领受什么东西,享受什么东西,都是苦!这个乐是苦的因。第三观心无常,我们这个心,是念念不停,念念迁流,它是无常的。第四观法无我,这一切法既没有我,也没有一个我所。这是四念处。$ U( {) O/ b  p  a! J+ q" a

5 M1 e2 P6 Q* c * v# g# j. h- E0 @2 [" K

, u6 ^* t# Q" Y你观身不净,那个受、心、法也都不净。观受是苦,那个身、心和那个法也都是苦。观心无常,其余那三个也都是无常。观法无我,其余那三个也都是无我。这四念处,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一个也就是四个,四个也就是一个,这是四念处。佛住世的时候,比丘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就依这个四念处而住,这是佛的遗命,佛的遗嘱,是佛嘱咐的,教我们比丘是这样子的。/ V+ I* j% I! R* n# M1 ?- D4 k

8 [- Q7 B' m3 g( l" C$ \3 k" @ 3 a7 [7 [9 e- ]. q
3 `$ s; h# [' i; t5 l
佛入涅槃,以戒为师。这个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也就是止恶防非——止住一切恶,而修一切善;奉行一切是,而停止一切非,这叫止恶防非。这个戒律,本来没有什么戒律可说的,就因为佛住世的时候,比丘很多很多的,人多了就有很复杂的事情发生了。这一个就守戒律、守规矩,另外的人就有不守规矩,所以佛遇著每一种因缘,就说每一条戒律。那么积聚而成的,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菩萨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沙弥就是十戒,在家居士就有八戒,有五戒。" V  \: I0 b7 y3 c; j
. T: R( d, j7 K

1 D  V* r6 w& C' i1 R8 [0 O7 o8 r; ~, ~5 y) G4 t/ l: U* l) P
这种种的戒律,无非教人守规矩,所以能守规矩,就做一个社会上良好的份子,优秀的份子,善良的份子,能以令社会安定秩序,能以令人群没有一切的麻烦。所以这个戒律,是安定世界的一个基础。因为这个,所以比丘就要以戒为师。  w+ Z6 j. h& P4 i! t

* r  E6 o4 B( ^8 n ; s6 A1 l* K9 b/ j* m; s1 N$ I

8 r2 Y* k, k) t( r$ {* Y‘如是我闻’,在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初登佛说法的这个法座,那么就有种种的瑞相现前。因为有种种的瑞相现出来,当时在法会的大众,就顿起三疑,就起了三种的怀疑心。
: o7 @1 |5 e( S& G8 e3 M
5 V( @) J8 T" o8 z6 t* W, O# s & x' ]$ q7 H- S$ o

  U) g/ P. B& u0 C5 x这三种的怀疑,第一种就是大家以为阿难不是阿难,是大师重起,是释迦牟尼佛又活过来了,广东话叫‘翻身了’,那么国语叫‘复活了’,又活过来了。这是因为大众看阿难,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就起第一疑,疑大师重起。
: W" Q- W$ o: S4 a3 i5 N8 k
  r3 y5 l  C5 J; r. S3 m 9 |0 {7 J- ^: R+ ?9 Y

3 t8 f# z2 j) T1 L7 K; b* {! \第二个怀疑,就疑他方佛来,就怀疑:啊!这是不是其他世界的佛,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说法了?要不然怎么这样子呢?这第二疑就是怀疑是他方佛到这娑婆世界来说法了。
2 c1 Q/ V6 F8 W% t. ^: u1 L" Y, I% ^* L: l- `% \% N+ p

4 ^% M0 e  p% z# |# A, x. B$ y! g+ t) {* J7 D
第三疑就是以为阿难证得佛果了,以为阿难成佛了,于是乎大家都很惊奇的,在那儿不知怎么样好了。等阿难一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一说出来,大家三疑顿息,大众这三种的怀疑就都没有了。说:‘哦!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释迦牟尼佛说的!’所以这三疑顿息。+ u2 l2 K% `. s7 w. g3 o% P

5 K0 P: _) V! w' I / |5 o, E% B' d8 f% q$ j

; J0 R5 g. t& e那么当时,这一些阿罗汉,听见阿难结集经藏,都起三疑,所以我们现在听这个经,一听下来,不只三疑,恐怕千疑万疑都有了,说:‘这经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佛说的啊?有什么证明啊?’喔!在肚子里头那个算盘子啊,就打起来了,砰啪!在那儿响。自己肚子里头那个不叫电脑,那个叫人脑,人脑在这个人的身体里边,就算起来了,这千疑、万疑都生出来了。
. n& F* f# W" V/ f' Q$ R* S8 i8 ~  r/ X
! ~7 v0 V5 p/ l6 ?6 P. t
$ h+ K* {; B9 S* S0 L8 s
由这个看来,学佛法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学佛的人,所以不能与道相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你们都忘了,不记得了。他讲的那四个对不对?果惠知不知道?(果惠:吉祥。)还有什么?果雅知不知道?(果雅:尊贵。)他前面讲的那四个对不对?(果雅:庄严,他说端正。)
2 b$ [* L0 O1 D- a& m/ U! X5 s4 c1 z" b3 M2 L8 f( W

- e; b( x4 _, ~2 g9 p' Q
9 y9 q8 J. T  R" J吉祥,中国人都欢喜吉祥,尤其广东人,一到过年了就说:‘如意吉祥!如意吉祥!’怎么样啊?他要如意吉祥,他不念佛,去打麻将去!再不就跳舞去!那么要这个如意吉祥,你要念佛,你要规规矩矩地守规矩才可以。打麻将!你看那怎么会吉祥?一定会输!就输!输!输!输得把裤子都输光了!你看怎么吉祥了?
& B% Q  ^+ m  M1 N! I5 S5 W; M* M& c) V" P

$ ]& |" ^7 P- p4 R9 a$ M, O4 O$ G
尊贵,这个尊贵,佛是最尊贵的。所以我们要想尊贵,先要找一个榜样,来学佛这个榜样,最尊最贵最完整的,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没有一切的妄想杂念,这超过阿罗汉的境界了。
0 ^8 n3 N% F0 g- u/ H0 D  z; q* F$ A' h' G: l# b
& M4 h8 I8 C+ _9 f7 m5 k

, }; I  J8 R, d' ^) C那个阿罗汉,在《法华经》上,一开始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这都是阿罗汉,怎么样阿罗汉呢?阿罗汉是‘诸漏已尽’,在证得阿罗汉的境界,就什么毛病也没有了,什么习气也没有了,也没有什么妄想了,他的生死已经了了。‘所作已办’,所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了!得一万事毕,他得到一了,所以他不向外驰求了;不向外驰求,所以就诸漏已尽了,什么漏都没有了。 ; p& A' S0 P& E7 @/ R
& V' }: H6 `3 D. f& K
( X, y6 M- o( a! N
, X% ^! h# P9 g5 L! a
这个漏,你好说话也是漏,好看东西也是漏,好听声音也是漏,说:‘那这完啰!我不听?我眼睛不看也不行!耳朵不听也不行!那我学佛学得也不可以看东西,也不可以听东西,我怎么受得了啊?’所以你就到现在还没有成佛嘛!就因为你受不了,所以总往外跑,不回来,不回光返照。* O$ z; ?2 Z5 O9 ?) c
* T9 N0 c  Y4 |8 o

0 \# _# X1 e8 T( C% p1 t( O7 h% a6 A8 O- i
这个诸漏已尽,任何的毛病都没有了,就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了。你若贪,也是有毛病;你争,也是有毛病;你有所求,还是有毛病;你若自私,那更是有毛病;你若自利,那是大毛病。情爱,这都是毛病,最大的毛病就是那个欲念。这个诸漏已尽,就是没有欲念,一切淫欲的念、狂心妄想,什么念头也都没有了,所以叫诸漏已尽。1 @5 g' c0 u8 q) P3 @

5 F" M& @" j$ D0 d% D5 o : v% Y" B! O  X9 G2 r

) ]2 L7 ?7 `) m5 W& Z: f‘无复烦恼’,他没有什么烦恼,什么烦恼都了了。‘逮得己利’,他们才是真正地得到自己固有的智慧,真正地得到智慧,真正得到佛教的好处了。所以我对你们讲,你们各位要知道,什么叫佛?佛就是一个大智慧的人,你谁有真正的智慧了,不颠倒了,谁就可以成佛。你还是在那儿颠倒,贪而无厌,总也不满足,又和任何人都争,也自私,也自利,那就谈不到得到利益了。他这个得到真正利益,绝对不贪外物,什么叫金银珠宝啊?什么叫色、声、香、味、触啊?什么也触不动了,不被这一些个境界所转,这叫逮得己利。
+ ~5 S) H& u. d0 b" x! e. M! L; j" u. u

" T! n7 H5 d# M4 j" j# F2 Y5 v9 |
% h! l! R* x  n4 U! R* c% r‘尽诸有结’,他们把这一切的余习,这一些个解不开的,这一些个缠缚不脱的东西都没有了,这得到真正的自由了。‘心得自在’,这个样子的时候,这个心才能得自在。那么佛呢?佛更超过这个,所以他是最尊最贵的。( w7 _7 Z; d9 Q  M5 G
; r! q) y! a. Y1 h/ y4 l
4 U- B+ b8 T( s7 m1 {1 e

, c3 ^" {: @# a/ Z2 |8 n7 L6 ~% @那么我们要是想学佛,先要学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这不是说就这么讲一讲,啊!我明明想要去打劫去,还说:‘我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嘿!那真是骗人骗己啊!你真若不争了,一切事情都听其自然地发展;不贪,也是听其自然地发展;无所求,‘到无求处便无忧’,你有所求,才有忧愁;你若无所求了,什么也不忧愁了。你再不自私,这个世界的麻烦为什么生出来的?就因为人人都自私。那个自私从什么地方开始?就从人的欲念那儿开始。所以不自私不是说:‘我就是那么普普通通不自私。’这个不自私就包括这个无所求,就不执著这个情爱了。不自利,也不想我得到什么好,这个环境对我有什么好的感觉,或者如何如何的。就是这一种的毛病,都没有了!都没有了,所以这才成佛呢!/ D8 P9 [* F* ~0 E
/ M0 O& n3 d. S7 ^4 `2 W. Y% B- J* j

, q! T5 T! p3 ?- F" s0 W& T5 S) V- N# Y, a! a  j
那么这是薄伽梵的六义,很重要的!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记得薄伽梵这六种的意义。你这六种的意义都不记得,那你是连佛都不认识了!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认识一个人,这一个人,他头长得什么样子?他手长得什么样子?他身上长得什么样子?他身体是高是矮?长得什么样子?我们若清楚了,甚至于这个人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我们就真认识了!不要说看见这个人,就听见这个人一讲话这个声音,就知道了:‘哦!这是某某人来!’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学佛,连佛的薄伽梵六义都不知道,那你学什么佛啊?学糊涂佛! 8 E/ l5 P" s+ q; T: z9 x

8 F9 |: u" A  G4 ~; Y, B  ~" a1 v & P6 H" c. @& z" g# U: l

( w& D; ^, [  E# G1 i所以这个薄伽梵的六义,你们各位都记一记,或者我要是下次来不糊涂,我还要问你们各位的,不是就这么样,说:‘这一次过关了!’考试考完了,再就忘了。或者我下个月再来,教你们所有的人都给我讲一讲这个六义是什么意思?说:‘哎呀!不得了了,我这一回去怎么办呢?’赶快记得嘛!怎么办?就是这样子,无论出家人、在家人,我给你们讲,你看!我这很费气力的,给你们讲完了,你们都忘了,像耳边风似的,你说那多可惜啊!所以我现在给你们讲多少,我来一定要问一问,好像这个阿难以四事问佛,我今天问了一个。以后我要把你们每一个来听经的人,我都要记一记,我把你们的名字都写下,等到时候,我不知道叫哪一个名字,就来给我讲一讲。你讲不明白,那就证明你在这儿尽睡觉呢!你说:‘我不会睡觉。’在这儿我现在叫一叫你,你就这么呼噜呼噜……这就是打呼了,就睡著了。你旁边那个人听经,也听不入耳了,就听见你在打沉雷了!学会了吗?我也学不好,因为我也不会打呼。
$ P9 L; B0 L' o& q* x3 v. |! F  W# X* F3 F! K

8 Y+ Q' S! v0 `7 N- q
. w* w% s  N9 F6 k+ s+ h‘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这是说佛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是在一个国家教化众生,是到所有有因缘的国家,去教化众生,和哪一个国家的众生有缘,就到哪一个国家去教化,所以叫游化诸国。那么在这个游化诸国的期间,就到了一个大城市。这个大城市,叫广严城。到那个地方,就在那个乐音树下,结跏趺坐,来为众生说法。
2 O7 z! E  a; `# W5 j3 }) v, _9 B: N7 ]
/ J" T6 K9 d+ U: @5 a# P+ b# r . q* n/ ]: |% U) M- ~

2 j+ {5 v9 ?# Z( e+ B  _& W4 f8 t这个广严城、乐音树下,这是一个‘处成就’;前边有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那么主成就也有,也有人讲经了,但是你若没有一个地方,怎么样讲啊?好像我们这儿要讲《药师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没有一个讲堂,怎么样讲法呢?所以要有一个地方,这叫处成就。
, o6 H& C  Z$ X. V& b5 A6 [- X  j% Q. _% l% G

/ |  ~" [+ B! h3 }& g4 e2 F  n( U; ?* [2 T9 [
下边等到那个比丘和菩萨合起来,这叫‘众成就’。那么也有人讲经了,地方也有了,又要有人去听。佛说法如果没有人听,他自己给自己讲,也是没有什么意义,必须要对众生而说法。
; g3 X  ]& Q2 K4 C# S; H: R1 a; Y3 }+ z7 V

, L; B9 O; g6 F+ ]8 _! J* ^% `, ^3 G9 E) R" M9 `- a
那么在每一个法会都有他的众生,都有和他有缘的众生,好像你们各位,现在到这个法会来听经,这都是有缘的。若没有缘,想来也来不到的,因为没有这个法缘。你看这是很平常、很普通的,可是这是在多生多劫种的善根,才能天天有机会来听经,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不过你自己还不认识自己,有的时候,就躲躲懒,偷偷安。说是:‘师父也没有来,我这回溜溜号啦!’于是乎就去看看戏、看看电影、跳跳舞、喝喝酒,开一个party(宴会)!这是把自己的精神,都浪费到那没有用的地方。* o) o4 I& H; j$ R

! H% l5 v1 t) m. e$ @7 l 8 h$ p# d8 a7 k6 g

' @& Y, E; y& m; ~# s所以来到这儿听经的人,第一,你到这儿听经,听著这个法音,把世俗的那些个尘劳妄想都减轻一点,也就是学智慧,经典上所说的都是智慧,都是般若法,那么你就能懂得多一点。
; N( {1 u! L' p* I
7 ?- V# ^3 j: i; e   C' V  I$ g" T

3 S1 p  k( [1 Z' f说:‘我已经懂得很多了!’那你懂得更多一点不更好吗?你怎么嫌多了?你往银行里存钱,没有看见你什么时候嫌说:‘我钱存在银行太多了,我这个钱,不得了了,太多太多了!’有多少你都不嫌多,多多益善!那你学智慧,学真正的佛法,怎么你又怕多了?这岂不是颠倒呢?没有算过这个帐,所以就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不真正研究佛法,而尽把时间都浪费了!所以这个乐音树,是说这一部《药师经》的一个处所。
$ W  R4 @5 N. o1 e! z1 ^5 X6 X1 z8 K" a, N3 o  w3 H! K' F8 e  |2 a

9 o. X4 ^7 L3 z' V7 G% J* l( V% d
8 E7 ]) z. S. l4 W‘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这个大苾刍就是出家人,怎么叫大呢?他都是长老,出家都超过二、三十年了,所以叫大比丘。为什么不说老比丘呢?因为这一老啊,就没有什么用了。人一老了,离著那一头就很近了,所以不说老,说大,是很大的比丘。这很大的比丘,就是德行也具足,智慧也圆满,品行也高超,所以叫大比丘。
* t4 t3 P# ]7 w
) F8 h$ h4 S" q, o" i4 B5 l4 P; q
0 x) X6 ^' M+ q2 Q1 [# X- B$ t( t, l4 F% i" x
比丘是梵语,翻译过来有三个意思,你们听过经的人都听过很多了!这三个意思,第一就是‘乞士’,第二是‘怖魔’,第三个就是‘破恶’。
4 W# s: q* G$ Y& D0 k4 X& E+ y( c- ?5 T, k4 x. L( L

. G  i, O  j& p) D8 a
; U( X! [; ?9 l+ @怎么叫乞士呢?乞士就是个要饭的,比丘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要饭的。要饭的那个化子不叫乞士,他叫化子,也各处去要饭,但是他不择手段,不平等。人家给他多了,他就高兴了;给他少了,他就烦恼。那么比丘这个乞士呢?乞士是你给他好吃的东西和不好吃的东西,他都不注意,也不管。你给他多,给他少,他也不管,他就是为著给众生种福,你能放多少种子,就种多少福,什么时候也不起烦恼,没有无明。0 R" Q/ P& F" ]# i6 m$ S
/ V' p# e2 w1 N. A. s3 i

2 y  ^: e: k$ p% Q1 q, D; |" K, P. r' |# e; n
他是走路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严整威仪,肃恭斋法。出家的比丘,什么时候走路也不会东张西望的,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乎礼貌他不看,不合乎礼仪他也不听,他在乞食的期间就是合乎礼。不合乎礼,他都不看不听;不合乎礼仪的事情,他也不去做去;非礼勿言,不合乎礼的事情,他也不说。
5 \: b% [9 {) k9 ^0 o8 o
& b  i8 X0 J# k6 P: D. q
+ r% E+ A, {  r+ y. G9 C8 \
7 `0 j: J4 \! v+ F. x2 R) a1 ?比丘乞食,根本就不讲话的,不像那个化子要饭的时候,到人家门口就:‘哎!大爷爷、大奶奶,发福生财呀!指日高升呀!’尽给念这个好听的话。比丘乞食,什么也不讲的,到那儿,你若布施,给这个饮食,他就拿著;不布施,他就走了,心里没有一种烦恼。这乞士和要饭的是不同的。
+ K  Q8 {1 I. I; w- Z* }- e5 ^- z8 Q* d0 Z  \. s6 u1 ?

+ f1 W$ `+ N6 d# O' U
2 J( h8 b- }5 B6 v0 m怖魔,这个比丘,因为他端然有正气,天魔外道一看见他,就都害怕了,邪魔鬼怪一看见他,也都远远就跑了。所以,他为什么能怖魔?就因为他有正气,以正降邪。
* I0 y% i; h3 O% R; f$ g: P. H1 o1 @# g
: q- v$ j& O$ N4 u) F  v- J' `7 [" W

) l; f0 b, d* a1 j那么破恶,一般人不容易破除他的恶习气,修道的比丘呢,就专门把自己这个坏的习气能破了它,这个恶劣的性质也改了它,改过自新,改恶向善。因为能改恶向善,所以叫破恶,这比丘有这么三种的意思。有多少这样的大比丘呢?有八千人俱,有八千人那么多。" O3 F' R* y  G/ }& p

4 J4 i0 Q" S- M: z: }/ E; B* y
. @3 x! I% Q1 t) B  J1 p) n6 D$ h) h# y' e, L" l* U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菩萨是梵语,可是在中国这个名词很流行的,人人都是拜菩萨,也都会说‘菩萨’这两个字,究竟菩萨是什么意思呢?包括佛教徒,你问他,他也不知道,他说:‘菩萨就是菩萨!’怎么样解释法?‘不知道!’
2 r  _* m/ `  t$ p1 y8 d2 ^
! K9 K% y3 h* Z7 T5 k
  P6 `0 Z1 L3 Z# u, _
2 o4 d: X  a& N那么我们一谈到‘菩萨’这两个字,我们就应该知道,这是大乘里边一个圣人。菩萨也是半梵语,具足就叫菩提萨埵,英文又叫Bodhisattva,翻译到中文,它就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众生之一,菩萨是九法界众生之一,也是四圣法界里边一个圣人。怎么叫觉有情呢?就是说他用这个觉悟的智慧,来度脱一切的有情众生。有情,有血有气的,都叫有情;没有血没有气的,那叫无情。好像一切的植物,这叫无情,可是无情它们都有性,它们都在佛的大光明藏里边来生长,所以虽然是无情,可是有性。6 v, _& V# N/ e0 o( q

3 Y, [7 f% e" o- ~, x5 M3 C 0 _+ S! J; D3 C! B, B) M
& T: B* K1 w: `  c2 V  Z9 `6 I& h
那么菩萨是有觉有情的,又是有情觉,怎么叫有情觉呢?这是说菩萨和我们人是一样的,和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不过他觉悟了。觉悟甚么呢?觉悟‘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觉悟了,能去一切的习气毛病,而修这个无上的智慧,所以又叫有情觉,是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这觉悟是对迷而言觉,就是有情里边的一个众生,他不迷了;不迷,就是不用无明去做事了。
$ S6 J1 n9 y- e- ?; w0 J4 x1 p
* Z% V/ Y, F% H 1 B2 O, t, G+ `9 M6 D

2 E) y3 k( h% }6 Y5 x) m3 G我们现在这些众生都是在用无明来处理一切事,为甚么用无明呢?就因为没有真正的智慧,遇到事了,也不知道怎么样做好?进不知进,退不知退,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叫一个不觉。我们众生是不自觉,二乘就是自觉了,自己明白了,不那么糊涂了;可是他只是自觉了,而没有用自觉这种的法门,去告诉其他的人,令其他的人也觉悟。
/ b; p9 f. M- q( {3 \' G
( E0 g4 K7 j( o/ u, L
4 C. }8 m5 d: ~# M
- m& A0 o  m* O4 [菩萨呢?是既能自觉,自己也觉悟了,又能用这种觉悟的智慧来告诉所有的众生,令所有的众生,如果愿意觉悟的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觉悟。所以菩萨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可是他没能觉满,觉悟是觉了,可是还不圆满。- @: R* H& `8 q

: z0 E* ~) ^; k3 p. V6 x8 K 0 f* z1 c3 Y4 j' R- f" W

) D# e1 m# r7 k  @佛呢?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又能觉满,所以三觉都圆满了,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那么自觉、觉他,都圆满了,所以这叫‘三觉圆,万德具’,万德具备了。所以故名为佛。
( ~, t1 ^. |/ Z0 \
6 |& F8 b0 J( Y% @5 H, r 7 k4 c& V/ Q: t/ C0 o
/ u  {, h. M; C7 t8 W2 F5 F3 o0 _
那么现在讲这个菩萨,菩萨再往前求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可以证得佛果了,和佛还差一个阶级,他是等觉菩萨,等觉了。这个菩萨也不是都一样的,有初地菩萨、有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四地菩萨、五地菩萨、六地菩萨、七地菩萨、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到十地菩萨,这是等觉,等于佛的觉悟了,可是还差一点。
$ m' T! I- R+ v% O2 r, h; _( ^. n. q# J, @& M

" V$ Q' v- H( C3 g4 Y) ?( b4 E% G# w6 Y
那么现在在这个药师法会,有这样的菩萨中的大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大,他的愿力也大,他的智慧也大,他的修行也大,功夫、修行的道业也大。这样的菩萨有多少呢?有三万六千那么多;这是药师海会的菩萨。' [# U# m, @: ^' Q) {! I

7 J2 {( Q1 r5 F. }' Y7 K3 H0 u
# N0 e6 E4 N4 @/ G0 A+ m# H3 |) }" x, E; ]# p; s) P+ s
‘及国王大臣’:又有一些个国王,就是一国之主,来为老百姓谋幸福。大臣,大臣是帮助这国王,来替老百姓谋幸福的。* X) S. T  i5 a3 e6 @# `

# ~, V9 m4 ~: N5 W - k  q$ c- |% k
; x/ X& z  J4 f0 Z% C# T
‘婆罗门’:这婆罗门,是印度的贵族之一。印度有四个阶级,就有两种尊贵的,两种低贱的,这婆罗门就是贵族之一,也就是一种修苦行的外道。他们也吃斋,但是求著生天,那个贪心也没有降伏,嗔心也没有降伏,痴心妄想也没有降伏,只是一种修清净苦行的,这就好像甚么呢?就好像在中国这个道士是一样的,形象是不同,可是修行的宗旨差不多的,这叫婆罗门。婆罗门就是印度的一种外道,也有很多里头有一点功夫的修道者。
1 s" w. H: l% u
3 H. z$ P- ]' r0 ?9 ?
, j8 E, U$ ]4 z% l
8 @' V+ |2 U- R‘居士’:这居士也是一个称呼,这个称呼是要旁人称自己的,不是我自己称我自己为居士。我看见有一些在家人,既然不是出家了,他觉得他是个居士,居然也就印卡片印上,某某居士;对人讲话,也说我是甚么甚么居士。这种人,这是学问的问题,没有甚么学识。称呼,这是旁人称呼你,可以的,你自己不能称自己是个甚么。9 T# Y2 ?$ o9 B% r

% B& M# d; w7 [* z! f" v% K  |- a , c" l+ \/ D2 T1 g3 p
8 d$ ?* \) v4 F9 v
我们中国最普通的就称先生,讲居士,你们或者还不懂,就讲先生吧!这个先生也是旁人称自己叫甚么甚么先生,没有自己称我自己。问你是谁啊?‘啊!我是赵先生!’‘我是李先生!’‘我是钱先生!’‘我是孙先生!’问你是谁啊?‘我是周先生!’‘我是吴先生!’‘我是郑先生!’‘我是王先生!’这不是自己称的,这是旁人来恭敬你,称你为先生,这可以的;你自己不能自己这样不要脸,就说我是某某先生!有这么称呼的,就是不懂得中国的语言,这是连中国的语言都不懂。这虽然是很普通的,可是这也是很有用的一种常识,所以也不能自己说成我自己是赵居士,我是钱居士,我是孙居士,我是李居士,不能这么自己称自己。4 U; t! S2 e$ R; u" V& f/ j

7 n6 t# I) I3 I' {
$ k+ K( X+ c2 v! \# e  I
: n, J; q( ?0 @. S这个先生,是有学问的人,或者年高有德的人,或者世间的经历丰富,这都称先生。居士,要有十种的美德,才够个居士的称谓,你若没有十种美德,根本也就不够居士的这个名词。还有这个‘法师’,这也是他人称自己,称呼为法师,不能我自己称我自己叫法师,自我陶醉,自己封我自己做皇帝,这是不对的。皇帝是旁人称呼的,说:‘我主万岁’,不是我自己称我自己也叫个万岁。
0 o& h3 c/ R( q$ ~" `/ m: D" {. a+ q* n

- ?7 x4 a0 L. y6 q$ n8 U4 G4 L3 ]
$ ]+ [3 T1 b, [这一点,我们中国人要懂得这种常识。所以这个‘居士’,是旁人称的,说:‘某某居士、某某居士、某某居士’是一种恭敬的意思。恭敬其他人,不是要自己恭敬自己;你自己恭敬自己也可以的,你在内心主敬存诚,那可以,不需要表露出来。所以中国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你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这是社会上普通一般常识,不是甚么大学问;可是这个普通常识,人就都不太清楚,很容易就忽略了。
6 f- z; T! {$ |3 X3 U$ s3 a0 Z) w; _: \8 k! M
5 Y) N5 K% i$ n; M/ B* Z
; b, a4 P8 {( F5 K8 m  V
又有‘天龙八部’:天上的龙,我们现在这个佛教道场,都有天龙来拥护的,八部鬼神也是拥护道场的。你们各位如果不是善忘的话,或者还会记得,这个金轮圣寺刚刚搬过来装修的时候,在天空有看见观音菩萨脚踩著鳌鱼,在虚空里示现。
" Y/ E* V$ B+ Q0 f8 y  Z; P! G: x
& [' @( Q7 V, E: f; y , r8 a3 ~: s. E4 B* p7 B
: L0 K6 S9 e" ?% {, v; P
还有,在东边那个街角落的地方,我听有人告诉我,说那地方是个酒吧来著。那个酒吧里边无奇不有,或者贩毒的,或者喝酒,或者脱衣舞,古古怪怪,那里边那个名堂多得不得了,于是乎苍蝇就到那儿去了很多。这个苍蝇就是这些个不守规矩的人,像苍蝇似的,往那儿钻。正在我们要开幕之前,那个地方就被警察给查封了,所以这个地区本来很不好的,那么现在这个地区比以前干净得很多了,这都是天龙八部来拥护这个道场,才有样的感应。  i% |, B4 o, T& w, D+ E8 c
$ b$ J3 p4 X7 l1 ~% U
5 s8 M1 z5 l6 ~

+ u; o( u: {% B4 x3 z6 \那么现在我们这个道场,以前因为他们做教堂的时候,也招了很多乱糟糟的人,在这个地方住,大约这些人也都不干净,所以吃东西就也随地乱撇,于是乎就引来很多老鼠。那么现在我们在这儿弘扬佛法,天龙八部在这儿要护持这个道场,赶快要把这些个老鼠都给我赶走了它。
; ?6 K& U( w) x5 {" M/ X2 x) v4 k9 C  D

5 ^( Y* _0 \- s( r
" F. N3 o" I% p; {$ \' g  k我本来也无所谓的,可以许可你在这儿;但是你在这儿,妨碍这个卫生,对所有人来,观瞻也不好,说我们这儿一定很邋遢,所以有这么多老鼠。所以现在我们大家要共同来请这个天龙八部,实行他们的职务,把老鼠和这一些个不正当的东西,都给我赶走了它,不可以再在这个地方,搅乱这个道场。再若不走嘛,那你这个天龙八部和它们不需要客气的,你们有甚么办法,就用甚么办法,教他们赶快搬家,搬到一边去。
5 ~" l; c  H- o% k( N& N! }: b) P& L  |( u

' d! K% S  B& B- o
7 X& Z$ o( n, p+ u/ i( h' L8 D9 v八部,有夜叉、有乾闼婆、有阿修罗、紧那罗、摩侯罗伽、迦楼罗等,这有八部鬼神,在这儿护持这个道场。所以今天我讲到这儿了,你们一定要尽你们的责任,来拥护这个佛的道场。
8 x! Y( i' h1 j. T/ x+ w( ?+ m7 h- P5 l, l* F# Y' k

. Z& {* K9 M2 J4 G- z8 W  M8 c2 u- b2 _2 O+ U9 g. o
这个八部,天,这是一部,龙又是一部,夜叉是一部,乾闼婆是一部,阿修罗是一部,迦楼罗是一部,紧那罗是一部,摩侯罗伽这也是一部。那么这八部,天上有天神,他也要护持这个道场,哪个地方有佛真正的道场,他们在过去都是发愿要拥护佛的道场。
1 D% g! V% v3 i" t6 A* g
; S, H% p9 k  n' L8 o $ j  m& e. y9 {) k
3 u+ k; ^0 l; }8 Z9 L1 m4 e/ p- e1 r
龙,是一种灵物,也是众生之一,它为甚么做了龙呢?就因为在修道的时候,它乘急戒缓。乘,就是大乘、小乘这个乘,它愿意修大乘法,愿意学这个佛法,愿意勇猛精进;可是它愿意走捷径,愿意快,愿意有神通,于是乎就各处去找佛法,找密宗,专门要修密宗。修密宗怎么样啊?他不注重戒律,不持戒。这持戒的人,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种修密宗的人,有的时候,他把人家的骷髅头去给人偷来,念咒,修密宗。有的时候,又把人家祖先的牌位给偷来,他修密宗,要用人家的祖先来役使鬼神。乘急,他这种的往前去勇猛精进,比那火箭还快,就那么厉害,所以这叫乘急。戒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对于持戒律,不重视,看这戒律是马马虎虎的,他很随便的,淫戒他也不守,妄语戒他也不守,杀戒他也不守,盗戒,那更不用说了!你看他偷人家的骷髅头来修法,偷人家的祖先牌位来修法,偷人家坟上的树木来修法,尽弯弯曲曲,用这个贪心来求法,这叫乘急戒缓。  L) \6 q& E- |& y) Q0 B& J

+ Q. Y7 u5 O  b. ]; ~
" d" ?9 P) C" [
: O* ^( Y5 P+ M8 v. s因为他乘急,于是乎他就堕落龙身,有神通。戒缓,虽然有神通,可是也还是畜生,这龙是畜生之一。可是龙是一种神物,因为它尽找神通,于是乎它就修得能大、能小、能隐、能显。能大,你看著这条龙不知多少长,它也能变成很小很小的;能隐,忽然间它就不见了;能显,忽然间它又现出来了。它为甚么这样呢?就因为它修神通,堕落龙身,所以有这个神通。可是这龙很怕太阳,太阳若一晒它,把它晒得像火烧的那么痛,于是乎它就要下点雨淋一淋,take a shower(沐浴),这是天上的龙。' y! f7 j* f, {( c) t& v% {+ y
( d' J8 n' D1 K: q% P
- ~5 Z. i& O3 \6 _' m  V1 L

  \& `- E' [7 V, y8 c7 @夜叉,就是速疾鬼;速疾,走得很快的。有空行夜叉,有地行夜叉,又有水行夜叉,陆海空都有夜叉。它的行动比这个汽车也快,比飞机也快,大约和火箭来比,火箭也没有它那么快,千里万里一念就到,就有那么大的神通,这是夜叉。
8 _( L% C% }3 N% n- `5 b" X. {6 H6 O: T& k
" p9 f4 e' F5 c/ R% G

3 N' C# Z+ {2 ]; n+ k( s这个夜叉里边,又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的种类,这龙也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天上的神,也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说不能尽的。也就好像人,我们人又有很多种的,白人、黑人、黄种人,这很多种类。在这每一种类里边,又分门别类,你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他是东方人,他是西方人,这言语也不同,文字也不一样。人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神也是一样的,那夜叉也是一样的,龙也是一样的,不是就都一样的;龙又有金龙,又有火龙,又有青龙,又有白龙,又有黑龙,这龙也是千千万万那么多种。每一种类的众生,都是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你看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这么多种类的众生,组织成这一个世界,那每一类的众生,又有千千万万那么多不同的形相,所以这个世界妙到这个地方,你人没有法子完全都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2 B, w; J  S% M
& E: y8 v& t3 m, G; J6 V 6 f) h4 f& a* P% Y  w' g
$ E: u( C& w7 e7 S7 M* D- [
你说:‘现在就快了解了,人若登月球,甚么都实现了!’‘甚么都实现了,甚么就都会没有了。’你们记得这句话,甚么都现出来了,甚么就都没有了,因为这台戏唱完了嘛!这个地球,你能到其他的星球,其他的星球和你这个地球互相一交通的时候,一个原子弹爆炸了,一个氢气弹爆炸了,或者地震了,或者火山爆发了,这都是足以毁灭这个世界人类的一个天灾人祸,无论人造的、天造的,都有这些个问题。所以世界愈昌明,昌明到极点,就又该黑暗了。这好像甚么呢?就好像我们一早间起来了,这是白天,白天到极点,又该晚间了,晚间又该睡觉了。睡觉,人人都眼睛闭上在那儿睡觉,就作梦,但是糊里糊涂的,甚么也不清楚了,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世界上,大同小异,甚么事情,都有一个循环的道理。* L1 R* {8 M2 u  U. r7 Y

6 ?3 s. E& i& J. ]* b
6 T& f- }# u; n2 h0 @1 d3 ?1 ?! K7 e& p
乾闼婆,它会作音乐,音乐作得非常好听。它若一作上音乐,令这个神仙都坐在那个地方如醉如痴,就像喝醉酒似的,忽忽悠悠的,在天堂上动也不愿意动了。它作音乐作得好,可是你不容易教它作,但是它又有它的一个弱点。玉帝欢喜听它的音乐,就因为得到它的弱点了,它的弱点是甚么呢?就愿意闻香;你这一有了香气了,它千里万里即刻来,来了就愿意闻这个香。玉帝那儿有一种香,专门是召集这个乾闼婆的。那么到玉帝那地方,闻到这个香,它就跳舞,在那儿蹦蹦跳跳,就奏音乐,就唱歌,所以这个乾闼婆就叫嗅香神。前面所讲的龙王,有八个龙王;这个乾闼婆,总起来有四个乾闼婆王。! J# r# P8 s$ f+ Z

( I. s8 W! z+ I
1 L7 n  k- [; \- G0 L7 W2 B9 m+ {) j1 Q- a' ^% d
阿修罗,脾气最大,好像我们人这个大脾气,都是有阿修罗在那儿支持著。他性情很暴躁的,常常发脾气,对也发脾气,不对还要发脾气,脾气是最大的,这就是属于阿修罗。阿修罗在天上叫无酒,无酒怎么样呢?在天上他没有酒喝。也叫非天,他不是天上的天民,他是一些个非法入境的天民,在天上不合法的。阿修罗是三善道里头的,他在天上是不合法的,所以就常常想要和天兵、天将争地盘,想要把玉皇大帝打倒了,他去做玉皇大帝,做释提桓因。  i& I! {% j$ ~: ^- b

8 r1 ?+ K. F8 W5 P2 R7 J( Y) x& k
0 `# g5 e/ V0 i( O  e/ H" W2 k0 T  l" r& }
阿修罗也有四种,他有天福,没有天权,可以在天上住,享受天上的福;可是在天上没有天人的权利,就好像美国的这一些个非法移民一样的,可以在美国这儿吃牛排,牛油面包也可以吃,享受美国的福报;可是不能去管理这国家的事情,政府他没有资格参加,也就是这个样子,这是阿修罗。
+ Q  E2 m+ [+ Q0 k, c
6 j1 Q% N) }! }: z3 @9 ]8 B 0 |7 u: E7 V! l; w7 r, a+ _

4 ?& g8 U% d( s: v" d# E1 D% |: N9 ~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也是能大能小,能隐能显。它这个翅膀有三百三十由旬那么大,一由旬就有四十个miles(哩)那么远,三百三十个由旬,你看这有多大啊!这一个翅膀若一煽动,把海里头的水就都给煽干了,煽得没有了。那么海里的水一煽没有了,这个龙就都露出来了,龙宫也没有水在那保护著它了,于是乎它就把这个龙——大龙、小龙、老龙都给吃了,就有这么大的本事,你看!说:‘能有那么大的吗?’这还不算大。所以这个迦楼罗也是神通最大,龙是最怕它的,可是它们因为都皈依佛了,于是乎都和平共处了,都互相不残杀。这迦楼罗也有四种,不过你若想知道这四种都叫甚么名字?你看看《妙法莲华经》第一序品,那都说得很清楚。: {0 p0 Y* v4 E5 ?) n, ~

0 O+ E) j: x6 G* M- Y
" M/ A& ~0 {) E0 a+ }( u% b" _* {' c
这是迦楼罗,就有这么大的本领。讲这个大鹏金翅鸟,它这种神通变化真是不可思议的,它用翅膀一煽,能把这个海煽干枯了;再用翅膀一煽,又能把这个山都给煽平了。把这个山一煽,就能用这个山把海给填平了,所谓移山倒海,它有这种的本领。
- X7 @( _& V+ S
8 U9 _4 z1 e0 D, ]3 C9 x
) N+ g8 t) |: u- S6 G+ M3 `; R" O) T- b+ l
那么这个紧那罗,它都会作甚么呢?它会作音乐,它头上长一个犄角,所以它的名字又叫疑神,音乐是作得非常好。! y" r' L! G( R% w# T

! T; y5 @/ l) w+ `: K0 a. Z8 W* B
( F9 T7 b3 d4 ^6 r3 c  k  Y( o3 ?
摩侯罗伽,就是一个大蟒蛇。因为这天龙八部,它们以前也都是一些个妖魔鬼怪来著,以后都改邪归正,护持佛教,做佛教的护法。由这看来,这个恶人有的时候他回头,也会做善,所以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十恶五逆的人,他若改过自新,也还是一样不失为好人。那么这八部鬼神,它们都觉得它们过去破坏佛教,来伤害佛教,它良心发现了,觉得对不起佛教了,所以就发愿做佛教的护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天龙八部。这是八部鬼神等大略的意思。$ l) g8 G! n: R2 ?6 H
5 E, }1 C: P1 N& r, P! M

- {) }4 d; M* ^! @5 C3 @# c. z5 y2 c7 {8 m5 h) ~% [1 q: c
又有‘人非人等’:那么这个‘人’,就是所指的这一切的人来护持佛教。非人,就是其他异类,异类的也有来发心护持三宝。等,就等于前边所说的这么多。
% y+ Q' _1 C9 e* `% `# M  _  P# e2 Y
* K; n* H/ k1 B+ w- O2 r. \4 B, m3 u. {
* u8 n- J0 F7 A8 ^( B# _9 ~
‘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那么这时候,有数不过来这么多的法会大众,恭敬围绕著薄伽梵。而为说法,佛为这个法会大众来说法,以及未来的众生说法。  m8 b6 ?& ^% T- c$ v0 l
- a, _, \+ i+ q0 N6 _- V. X
( l  b6 k# k+ {3 [  M9 f, y

# `  l* K2 A, b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 G- n% j2 n" z# K4 @% ~4 \( O: A
( f' ~, X' f/ a! C! B / p, E% k' L0 ^

$ g* b1 Z+ i4 {; Q5 T, t‘尔时’:就是当尔之时,‘曼殊室利’: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因为佛为法王,菩萨为法王子,尤其文殊师利菩萨是等觉菩萨,很快就可以成佛了,所以叫法王子——法王之子。‘承佛威神’:他仰承著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从座而起’:从他自己的座位就站起来了。) t( d( L$ e8 l0 J) O
2 g. t3 [: t' m; |

' @- w2 s! t5 b$ k2 J2 r
/ m3 F5 T  D! U! B0 R. _‘偏袒一肩’:也就是偏袒右肩,不是偏袒左肩。为什么偏袒右肩呢?第一,这是印度的一个风俗,因为天气热,把这个右边的肩背露出来,没有那么热了,可以调解这种热气,这是自己身上的气温调解。第二,偏袒右肩,这表示恭敬——恭敬佛,这是一种礼仪,用身心来恭敬,所以偏袒右肩;随顺世俗而求出世法,表示恭敬。所以这个是真不离俗,俗不离真;真不碍俗,俗不碍真,这样互相尊敬,所以文殊师利就偏袒右肩。
8 h( J* v" ?3 |) M% e& r: T8 ]: W7 X3 ?) g

- S1 n; g  T9 r% c  R6 L8 j
/ `; y) ^+ O; E7 J‘右膝著地’:右边这个膝盖就跪到地下,‘向薄伽梵’: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曲躬就是把头低一点,那么合起掌来,这都是表示身心恭敬,三业清净。‘白言,世尊’:白言就是对佛说了。
6 O" j: g2 C0 Y; j& x/ I( |7 Y  c& W$ ]( s
& y4 w, y0 p& Y6 v8 _
1 O/ `: ~7 `; X% x) F, N
‘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说我们现在法会大众都是一条心,这一条心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佛演说如是相、如是类,就像这样的相,也和这个相类的道理。什么呢?就是‘诸佛名号’:所有十方诸佛的名号,以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及本大愿’:说本来在往昔所发的大愿,是什么样子?‘殊胜功德’:他行菩萨道的时候,怎么样修行的,才能积聚像这样子的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能使令听见他这个愿力的和他的功德的,即刻藉著这种功德愿力的力量,业障也消除了,恢复清净了!
* c4 r$ v6 w! `, j1 t$ Q' e$ ?+ Q2 Z5 \7 E+ z& f% |- p/ m& ^& k; H
" M( S5 G4 \4 q3 O* v3 u
& w+ X; {- v- |3 p$ G! c1 e
‘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为著就是想要令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得到快乐,而不忧愁,没有损害。像法转时,在将来像法的时代,人都注重修庙,而不注重修道,那么庙里也只剩一个空佛像,那个时候真正修道的人很少。诸有情故,利益在像法时代所有的众生,有情就是一切的众生。有血有气的,这就叫有情众生;无血无气的,好像那一些植物,就是无情的众生。那么这是文殊师利请佛来为大众说法,为我们这个末法时代、像法时代的人请法。9 {6 ]6 t. ]2 f* m: D
6 ~  ^3 _0 W  f% C$ `
9 c# E0 _* L7 P" [

2 i2 u% x# z" H7 K( H+ R4 L  r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2 k% j' g. @; |# ~1 A# @( \4 p

, ~, ^$ S, ~7 H6 Z8 ]% Z3 b# N0 [ $ r. i' ^( D& S1 l6 ~3 q

3 w. V0 z- V"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这个时候,佛就赞叹文殊师利童子言。这位菩萨是童真入道,行菩萨道,修菩萨道,所以成为菩萨中的上首。那么佛在这时候就赞叹他说了,‘善哉善哉。曼殊室利’:你这位菩萨是真好,你这位菩萨好极了!为什么我赞叹说你好呢?
! C" E: R  X1 Q8 T
6 ^) P6 E- _+ o5 I2 c$ i2 f
9 E% A& q8 u$ A
5 p% g5 }' y% @+ R' `  Y因为‘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说是你用你这个大慈悲心,慈运无缘,这个有缘、没有缘的众生,你现在都为众生来请法,用这个大悲济度一切众生的思想,来劝请我给大家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诸佛的名号和诸佛本愿的功德。0 o* E! y3 U, ^1 ?( N9 ]% n" e
& U3 c4 X0 S) Q. Y: i( `9 n

4 l* p; q! W) w0 J
/ o: P4 @: v% Z, W2 h/ j‘为拔业障,所缠有情’:为了要拔济,把这个有业障的,从这个三恶道,从这个苦海里头,把他们拉出来,救出来,拔度出来;他们的业障缠缚他们,令他们不自由,这一切的有情,你为他们来请法,‘利益安乐’:令他们得到利益,得到这个安乐,没有烦恼了。‘像法转时’:等到那个像法时代,‘诸有情故’:你要利益像法时代所有的有情。, |5 h* ~* O* J- U2 N
& Q$ ]* p% V# i# L* M
( {! w# R% m4 ]4 P
: U. u2 z9 S5 k! {$ |1 M  a
‘汝今谛听’:说你现在要审视而听,你就很注意的,不可以那么很随便的,‘极善思惟’:极就是到极点了,你好好地想一想,想到那个最极处。‘当为汝说’:说我现在当为汝说,我可以给你说一说这个法门。6 l, k3 P( W" H: M  p

8 i1 k2 ?; v5 E" s, S! w
0 y3 ~5 y' S- t- S( F0 q& F) \& j
‘曼殊室利言’:那么佛对文殊师利这么样讲,文殊师利又答覆,就说了,说‘唯’:说‘好!’就答应好、是、yes。‘然’:是这样子。‘愿说’:我愿意佛发大慈悲,为我等说,‘我等乐闻’:说我们这一切的众生,现在都愿意听如来说这种的法门。
" ?5 ?- I/ `) E1 E  v) ?& M1 m2 C7 h
9 s# r2 g4 z0 `. n* G& R1 W
+ B- A# |% Q" z3 |
+ A. \& X& |" D: ^; L9 e5 i5 l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 H$ x/ N  B, C9 E; E5 j2 r" {  t% H. V( J0 U

' h5 {; ^1 Q& ~+ |9 d% Q! L  [! {2 d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佛告诉文殊师利,说是:‘我现在告诉你,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向东方走,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经过十殑伽沙。’这一个殑伽沙,也就是恒河沙,比恒河沙更多。‘等’:比十个殑伽沙那么多的还更多,也或者和那个相等,或者更多一点。‘佛土’:这么多的佛国土。‘有世界名净琉璃’:其中就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叫什么名字呢?就叫净琉璃世界,它清净犹如琉璃一样,这个世界是透明体的,这个地都是琉璃为地。
7 {% k# q# y; w' t$ A3 c  n/ a, g- c$ Q; B* W1 Z0 D

3 m  V, n+ V! q2 W9 T5 h( P0 }' c( _" L6 l) r! {+ R' F1 X3 j0 h5 N
‘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一位佛的名号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么他这十号也和其他佛的十号是一样的。‘应正等觉、明行圆满’:他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他修行和智慧都达到圆满了;‘善逝、世间解’:他是世界最有智慧的人,世间人所不能解的,他都能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也是无上士,也是调御丈夫;‘天人师’:也是天人的师表;也是‘佛、薄伽梵’:薄伽梵也就是世尊。
# l5 z/ \9 J- e( T  c9 s. `0 E0 |+ [5 W; P

% ]6 V& i! @/ e3 l
% P# {* H, V$ _# G  y+ l3 t‘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他在因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本就是他因地还没有成佛的那时候,修行菩萨道的时候,‘发十二大愿’:他曾经发过十二种的大愿,所以我们修道的人,都应该要发真正的愿,发真正的、内心发出来的大愿大力,来照著这个愿力去实行。- I$ w) h3 U3 V5 z+ p2 ?' n
4 n( e6 g6 {0 u, y4 [0 d1 A
0 K( \8 n2 L$ `0 G$ L% h" P

8 z7 S+ o* A+ Z- K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这十二个大愿,他就‘令诸有情’:能使令一切所有的有情,‘所求皆得’:我们现在修行是比较容易,释迦牟尼佛修成佛,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每一个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经过三个大的无量数这么长的时间,然后才成佛了。药师琉璃光如来修行,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也是经过很多的阿僧祇劫,然后才成佛了。可是我们现在藉著诸佛所发的愿力,藉著佛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留下的这个佛法,佛的三藏十二部,是佛给我们佛子留下的遗产。我们是不是能承受这个遗产?就看我们是不是想真做一个真正的佛子。我们想真做一个佛子,我们就可以承受佛无上的这种法宝的遗产;我们如果功德不够,不想做一个真正的佛子,那就不能承受这种无上的法宝、这种的遗产了。
2 H# R8 i6 J  Q4 S
, z/ B, ?3 a+ H1 Z/ A
/ S7 f; S' C# M! P3 T
1 d' f4 K* C2 D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这十二大愿,所以我们一切的有情,所求皆得。你看!你就从这一句‘所求皆得’,无论你求什么,都会满你的志愿,令你遂心满愿,令你很快成佛。这是过去诸佛所发的愿力,我们就用力少而成功高,用的力量没有那么多,我们成的果位是很高的。所以各位遇到这样的佛法,赶快地勇猛精进,要生大欢喜心,得到法喜充满。2 D- `5 \1 v5 o9 k% p4 |& A2 j  a0 g

# f/ y0 I$ u& S1 X 8 L  Z" l2 z6 M- O+ p. W6 f; R

- S$ y  W9 X, P/ L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a% J5 J1 b6 b, g( C
; j# e' @  b! O

$ h: J* b1 F" N6 g3 l/ D) w5 H/ Y# j8 Y* H
无论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萨,在过去生都是发过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大愿,来利益众生,来成就众生,所以到成佛的时候,他的愿力实现了,十方众生就都被他这个愿力所摄持。愿力就好像吸铁石似的,众生就好像铁似的,他这个愿力大,这个吸铁石的力量也大,无论你十方有多少的众生,怎么重的业障,也都被他这个愿力给吸去了。那么众生也和他特别地有缘,因为他愿意帮助众生;众生虽然自己是无明遮盖著,那个灵知灵觉的地方还是知道的。: e6 N+ n: i9 w' B1 n. W
8 |& x5 u5 g' l% a

  Q+ k) r' c  P! Y
; |$ }1 V6 D0 q# V+ g) x药王菩萨过去焚身供佛,把自己身体烧了来供佛,就有这样的牺牲性;我们不要说烧全身,就烧一个手指头,也舍不得。
% i6 X" V5 y% {3 C- }+ {: }$ t& C  o, z) g9 _# K- z7 t2 E" ~" L
  w8 L( O. Q8 K0 ?4 x. _

: x0 L$ S% t- j& i9 c- X6 }‘第一大愿’: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发的头一个愿是什么呢?他说了,‘愿我来世’:他说我要发愿,我希望我等到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我得到成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成佛果位的时候,‘自身光明,炽然照曜’:说我自己这个身体放的光明,炽然,就像烧著的火那么大的力量,非常炽盛那个样子;然,是那个样子;照曜,能以这光明照耀。照耀的是‘无量无数无边世界’:照耀到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世界。3 s0 O. j9 w/ }# P4 _2 V! a
1 o+ \% m6 b7 z6 O) f5 g

8 a6 N! |9 K0 h7 D# [+ C2 @8 W( J+ Z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以佛三十二种的大人之相,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八十种的随形好,‘庄严其身’:庄严自己这个佛身。‘令一切有情’:利益一切有情,我是这样的,我也愿意使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和我这个身体是一样的,也是光明遍照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世界。; h3 C- B  Q& P( G6 l% S
) F9 o  N/ x. u4 |" U

+ N) K0 N3 N8 U7 y. x9 i6 B% ~% Y& r7 b! b3 x
这是我第一个愿力,我不愿意我自己成佛,我自己有光明照耀这个众生;我愿意所有得到我的照耀的众生,他们的身体和我是一样的。他发这么个愿,所以我们现在,听到讲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经,我们都有机会和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身体是一样的。你不要自暴自弃,说我不愿意那么大的光明,那么大的光明又有什么用呢?那你没有那么大的光明有用吗?  v# F6 o0 x- S, _& a  ]! L

  A1 H) B. B5 Y. q9 q( f
, K5 s  {& b% P5 o3 `5 R8 s' c
$ f5 b9 N' P: z% I4 E  n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1 m1 z8 V& ?- Z$ [$ L; n
3 x$ n) h" r: }4 r/ L/ S

6 ^3 @2 r( T3 f7 K
9 l( I* f# I8 B; G‘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说等我在成佛的时候,‘身如琉璃’:我这个成佛的身体,像琉璃似的,‘内外明彻’:内里边也看见外边,在外边也看到里边,内外都无障碍,内外都明了。‘净无瑕秽’:内里头也没有什么瑕疵,也没有什么污秽;外边也没有瑕疵,也没有污秽,外边连一个疮疤也没有,连一点不干净的地方也没有,内外都是光明的。‘光明广大’:这个光明说不出有多大了,就是广大,‘功德巍巍’:功德也是看不见顶那么多,也就是太多了,因为是大貌,大的样子。
& @- H4 f3 B$ a% O6 z8 j
; b' h6 d: j1 L
9 P* e4 K5 y! r4 N: {' ~1 w/ y( C) k
3 q& e: y4 R5 v& D‘身善安住’:我的身体也善于安住,什么毛病都没有。‘焰网庄严’:就是好像那个火光的网来庄严,‘过于日月’:这种光明超过日月那个光明。‘幽冥众生’:所有在黑暗的地方,‘悉蒙开晓’:都得到这种的光明照耀了。‘随意所趣’:随他们的意念所愿意去的地方。‘作诸事业’:什么事业都能成就,他们愿意做什么,就成就什么事业。你看这个佛真是替众生著想,无微不至来利益一切众生;再也没有比佛对我们更亲切,更关怀的了。1 r' z0 v8 C3 D3 n' j8 L6 c" ~

! q1 G3 |. `# d8 Q& T' ?
) B: B7 M) }/ v( J
* H( B! z3 I& I6 @' w2 n5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2 z3 K( e( }7 T% [0 H- f

! k. _- w# x7 n) V; G# P7 V  { , x1 G2 R" e- b5 ]2 c

2 M+ E' P7 l8 D( g0 O‘第三大愿’:第三个大愿,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发的大愿,而不是佛发这个愿,是他在因地以前,修道做比丘的时候发的愿。那时候,他和你、我、他现在一切众生是一样的,不过他就发大愿了,所以他就早成佛道了。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道呢?就因为我们太自私、太自利了,有所贪、有所求了。斗争心也坚固,也不愿意发大愿,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就佛果。
* r+ N* e* |& }1 O0 {% j9 }# H# M1 D. M9 B* R( m4 p, I* a' ]

+ K8 H1 C: F7 ~7 {- L& @. ]: h- N8 ^6 o. a3 `, K( Y0 y
那么他说‘愿我来世’:愿我等到来生的时候,‘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就是成佛的时候,以无量无边那么多的智慧方便,用这个智慧方便,不是用愚痴的方便。怎么叫智慧方便呢?怎么叫愚痴的方便呢?智慧的方便,这种方便法是对人有利益,对自己不一定有利益,所以他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对人有利益,他用这种的智慧,用这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人,这是用智慧。怎么叫用愚痴呢?用愚痴是不合法的,这智慧方便是合法的,不违背这个善法的;愚痴的方便,是违背善法的,合乎恶法的,它与恶法相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智慧方便呢?是与善法相应。
/ g' m1 t( C% H2 l$ u5 q( f3 Y1 D* O* Q+ G' L
: D* c! Z; O) L7 X* a& ^- l
! {$ ?# X; d8 a! I
与恶法相应怎么样呢?譬如:拿杀生吧,那些个蚊虫咬到自己身上了,无意中就把它打死了。打死了,‘这我是方便了,不要紧,这我不是犯杀戒,没有破戒。’自己给自己就自圆其说,自己就掩耳盗铃,说没有犯杀戒。或者到什么地方去贪人家的小便宜,等著人家看不见,就把人家的东西给拿走了,做为自己的了,‘这不算偷啊,这我是方便嘛!他用我用这大家都一样嘛!有什么分别?’所以偷人家的东西,他说方便。本来偷人东西这不合法,这与恶法相应了,他说这是方便,没有关系。邪淫,自己明明知道如果结婚,有太太了,在外边不守规矩,走私漏税,太太不高兴,‘这个我管她那么多干什么,我行一点方便法嘛!’你看他行方便法了,这是邪淫,女的对男的是这样,男的对女的也是这样子,就自己给自己自圆其说,明明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他还讲道理,自己给自己说:‘这不要紧的,谁知道?’你看!妄语、饮酒都是这样的,‘唉!我喝一点酒,我试一试嘛!逢场作戏,这有什么关系,我也没喝醉嘛!’‘我打妄语怕什么,也不是用刀去杀人了,为什么看得那么严重啊?’就是自己给自己辩护,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这就叫恶的、愚痴的方便。所以这方便有智慧方便,有愚痴方便,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他是用智慧方便。
( r* f- H) }% U! F, R( `) ~  j# S" Z' w4 F% ]2 D
! Y6 b* _" Q' ^5 J
/ t6 [- r9 C  k2 K. V4 |0 |' `" Y
‘令诸有情’:令所有的有情,‘皆得无尽’:都得到,得到什么呢?‘所受用物’: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他们都得到,需要什么就得到什么。你看佛这种布施心多大,他用他这个愿力,来满众生的愿,来满众生的所求,所以‘莫令众生,有所乏少’:他这个愿力,是不要令众生有贫乏,有缺少什么,什么都满足,遂心满愿,如意吉祥。你们要是想满足你们自己这个贪心的话,就赶快学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者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都能满足你们那个贪心。  H- N2 U; n; V( e: w! w
2 Q* m3 }! `" \7 o7 S$ d

9 @6 K% L2 ], F6 W1 w
! c1 G& K) ~' j9 Q% W+ D3 [: @  c说:‘那我知道了,我现在赶快念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等我到Reno(赌城雷诺)那儿去,我赌一下子就赢了几百万,回来我再也就不赌了,这是我的所求,我所需要的。’你要是真心,或者也可以满足你的愿。但是你若是将信将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也不会被你欺骗的,你用一个不真实心去想骗他,是骗不了的。& l% Z0 B2 j) S8 e  H( y( w& I

7 y; F  ~3 R0 z; ` . i9 L, o  k% x; K, \& q

' v/ I  {/ a' x, g# a9 h0 n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 G  M& \& O7 S# X7 M' ]
, ?  q8 C, c+ Q
6 r5 r! K$ x* m. L$ J7 M

% W8 P/ [  }* b9 y+ U‘第四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道发十二大愿,这第四愿,他是愿所有的众生都舍邪归正,反迷归觉,离苦得乐;那么愿意修小乘的人,都回小向大,发真正的菩提心,将来成就佛果,所以他才说第四个愿,说是‘愿我来世’:他说现在我是没有成佛,那么将来等我成佛的时候,得到正等正觉这菩提果位的时候,‘若诸有情’:有情就是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众生正知正见的人很少,那么邪知邪见的人多。你若讲说正法,很少人明白,能接受,去实行。可是你若说一些个旁门左道的法,或者什么秘密法,或者走捷径的法,这个人就都发狂了,想要去学这种的法。这为什么呢?就因为人这个邪知邪见太深,正知正见可以说是少,所以就说这一切的有情,‘行邪道者’:他修一些个外道法,不求正法,也就是所谓学那个落降头,或者学那个给人下蛊,或者玩那个碟仙,或者又是扶鸾,啊!这样人就相信了,你若正式给他们讲经说法呢?他们听著也觉得没有什么大意思。你若弄出一点邪门来,邪里邪气的,或者持言祸福,说:‘你又有什么灾难了,有什么危险了,你现在要如何如何,才能免去你的灾难!’这个人就相信了。你若给他讲正式的佛法,他就不愿意听,所以这就叫行邪道者。
. Q" Q+ _1 m) X/ p5 @' H
0 \3 O& t6 c" v, W6 B( Q* |
9 v$ f' O( b- @2 L' g
- |* `7 \! e! b7 ^* ?: u$ f# E‘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虽然他们是行邪道的,可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尽量设这个方便法门,令这个人反迷归觉,舍邪归正,了生脱死,发大菩提心,所以安住在这个菩提道里边。安住就是舍邪归正了,再不去想旁门左道了,安住在这个觉道里边。觉道是什么呢?觉道就是人的一个智慧。你能有智慧,就会行正法;你没有智慧——愚痴,就要行小道、旁门外道了。所以现在由旁门外道,返回来到真正的佛教里边,这叫安住菩提道场。
/ T1 s' |, d9 |& M9 L
& Q  _% @% z% o  z: J( k8 u ! W" \3 c5 w8 w7 t% I6 e* M

! m' n( G, \4 }* z‘若行声闻独觉乘者’:若修行声闻,声闻就是修四谛法的,修苦、集、灭、道这四谛。独觉呢?就是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有的众生都是由这个十二因缘而生,所以也由这个十二因缘而灭;这也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若能了悟这个十二因缘就反迷归觉了,回小向大了;回小向大就是修六度法门。7 l5 q  D7 x9 b3 v4 J

+ V, p5 i7 o6 I, K3 V/ v: b8 ^
, s/ c* f; y+ T, a/ R
7 U" e' K& {/ I+ v' Q7 J十二因缘,我们人怎么样生的呢?就是从无明生的,就是糊糊涂涂就生出来了,这叫一个无明。这个无明就是烦恼的一个根本,也是生死的一个根本,也是所有麻烦的一个根本,也是所有问题的一个根本。修是修什么呢?就要破无明,这个无明就是你做出的事情还不明白,糊里糊涂就做了;做了也不了解,不了解还要做,这就是无明。这一切一切你不明白的问题,都是无明,都是这个无明在那儿支配著你,令你这么颠颠倒倒,迷迷糊糊,醉生梦死,贪著财、色、名、食、睡,都是这个无明在那儿捣乱。: J2 W6 c! f' V" d

1 \1 G  u3 f& y0 @' _$ u: g 2 `; [1 a9 J& n2 }3 u3 n
  N' Q& }; p% ?" B' m4 G
因为有无明,然后就发之于行为,就有了行为了,就要去做去。做什么呢?做你所不明白的事情。你明白只是一点点,而不是完全明白,所以就要去做了。有了行为,然后这就有了痕迹,有了事实,落到事相了!因为你有行,所以有事相了。有了相,然后就有了名了。
+ m. J' c  S$ e# Y- m+ R, c
8 N0 h) D) d  y8 c3 q& S& C $ B& ~" L# O5 y4 v& `, T, Q
7 N+ x/ {: W9 ~6 g' s1 E
行的时候,那个分别心还没有生出来;你看你行完了之后,就有了识了,就有分别心了,有了知识了。有了分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就都出来了。那么这个识,是个意识,意识就是那个地方有了作用了;有作用,然后就有了名色,可以说出这是个什么;有了名色了,然后就有了全体了;有了全体,就有六入了。这六入,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体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4-4 10:31 , Processed in 0.0824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