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59|回复: 27

宣化上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9 0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N  K' U2 n! L, j & U2 Z" |% O. ~% \' u1 n# d+ q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14565.html)   
( A- j, s+ Z6 m5 s
" K0 h8 K2 C7 f: _: k
) a2 N& A" L/ Y3 p' p, F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 h6 O* m* o# N- h( T$ {$ n7 s
0 S2 w% R" E8 o9 h2 b4 Q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 S5 N& {  U0 _. r+ C, ]1 V* ?4 w2 i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2 m$ x! [. N( @5 q# S! h
; D5 r; [& `% B; Q+ O. D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
4 O+ e6 J8 @! t0 n$ G+ K+ N2 [+ J! `! Z; P! {8 O

1 H. {( ^) e6 h$ {' s% ?+ w" ^  i6 o; @% f; Z
开经偈' s9 Q( J8 ~9 @8 R  a! e/ q( y

" Z$ \( J0 ?4 R; I4 v' _! I9 {& p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_" s! S3 p) o, v! R' Y8 T

4 M% n& F! r; B' ]0 V1 r0 O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 f0 y) {( q7 N( U2 B. c" }- p! o6 R6 X' a. P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Z' ~5 c, S9 b3 h8 v7 z' l% T

! m6 u7 p  K$ M% H/ q' ^) `A1. 总释名题 A2. 别解文义 A1(分二)
5 Z' V9 M7 H, e+ Z, }; P+ p
! y, u. [/ C4 k3 v7 D" G/ _B1. 经题 B2. 人题) W% f# h% R% y9 K% r0 h' |4 n$ D

& n3 Z9 \& R% X" U3 n& h4 v7 RA1. 总释名题
- t9 f: w+ ~# {5 X& |& q
% m1 V+ i- G' ^1 y讲这一部经分成两科:第一科总释名题,总起来解释名题;第二科别解文义。总释名题又分出两科:第一是经题,第二是人题──翻译人的名题。
: @' X- \( @- J4 \
9 f7 X5 A% I! h% w! ^B1. 经题
8 g$ s7 n4 R% ?( y! H; i3 o" U
/ G& V' E2 h# c经的题目,在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里边有七种立题:0 I" o  n; O7 f! d
! V7 @0 w1 u1 G6 S4 @! E
第一:单人立题。什么是单人立题?《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单人立题,“佛”是个人,“阿弥陀”也是个人,所以叫单人立题。
( h1 u; E8 g7 b! U9 ]- g, A, ~7 v* y* |6 i. G- b
第二:单法立题。什么叫单法立题?譬如《涅槃经》,“涅槃”是法,以法相作经的题目,这叫单法立题。
: e! p$ @7 Z. E* m
5 z" ]) Q0 C4 T第三:单喻立题。用单一个譬喻来立题,什么是譬喻立题呢?就譬如《梵网经》。“梵网”就是单单一个譬喻。并不是说是这个譬喻的譬喻,就单单譬喻。譬喻什么呢?因为《梵网经》说的是戒律,这个戒律就比方大梵天王前边的那一个网罗幢。这个网罗幢是圆筒形的,挂在大梵天王前面,作为庄严的表现。这个网的周围都有孔,有这个网的窟窿,也就是每一个网孔里边,都镶著一粒最名贵的宝珠,这些宝珠又互相光光相照、孔孔相通。这个宝珠照著那个宝珠,那个宝珠又照这个宝珠……,来回这么互相照。
9 i! w9 s2 A' [* _% m
* M; o' a$ F; h0 i  v1 h2 y虽然这样光光相照,你的光照著我的光,我的光照著你的光,但是这光和光之间,可不会彼此发生冲突,不会说:“你的光不要来照我这个光,我的光也不要去照你那个光。”没有的!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就是用来比喻每条戒律之间,互相都像这些宝珠一样光光相照。你守这条戒律,这条戒律就有一道光;你守那一条戒律,那一条戒律也有一道光,所有十重四十八轻的戒律,每一条都有它的戒光放出来,就好像这网罗幢的珠光似的。
0 L3 l1 g6 O9 q6 y% O4 G- o# ]6 S8 O% H2 g& e3 ^! e
为什么在网孔里头都镶上这个珠宝呢?这个网罗幢比方是菩萨戒,就因为每个戒,本来就是有个窟窿的。这个戒怎么有个窟窿?也就是有个漏洞在那个地方。虽然是一个个的漏洞,但是你守了戒律后,它就变成一粒粒的宝珠了。你若犯了一条戒,你就有一个漏洞;你若守著这个戒,就好像宝珠放光似的,而且光光相照、孔孔相通。这表示什么呢?表示这个佛的心、菩萨的心和众生的心,心心都是相应的。佛是怎么成的佛?都是从这个戒律修成的,菩萨也要从这个戒律修成佛,众生也要守著这个戒律才能修成佛,这表示化化无穷,这个意思是没有穷尽的。所以《梵网经》是单喻立题,单单以一个比喻来命题。以上这三种立题叫单三。
6 ?, C# E- Y4 Z$ ^7 P0 ~  U% g0 Y) w/ T  K9 j& i: ~( r
第四:人法立题。譬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个人,“般若”是法,是法的相,所以叫人法立题。
0 \9 v" d  N3 h3 S0 j1 v1 W: L: k0 U+ t5 E. J7 i6 _
第五:人喻立题。譬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个人,“师子吼”是个比喻,言其佛说法好像师子吼似的。狮子一吼,百兽皆惧。( O7 i' r0 ~( y

2 f. s) Z. m% X. T第六:法喻立题。本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以法喻立题。“般若波罗蜜多”是个法,“心”是个比喻,所以这一部经是以法喻立题。以上这三种立题叫复三。怎么叫复呢?复就是重复,也就是两种合到一起,又叫重三。' y. J; |/ |) n, b* P

. _9 m. t! K, N第七:人法喻立题。有人、也有法、也有喻,又叫具足一。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个法,“佛”是个人,“华严”是个喻,表示“以万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果德”。又“大方广”是说这法的体,“华严”表示用。佛是修大方广六度万行这种法而成的佛,修六度万行是成佛的因,就好像花是果的因似的,这叫万行因华,用好像花似的这种万行的因,来庄严这无上的果德,就成这种佛果的德行。+ B- U  K% e7 Y7 z7 C4 y

* O( v5 q) x9 s7 X3 n, q现在就用我所作的偈颂来解释本经。每一段文都有八句偈颂,来解释这一段经文。这八句偈颂是我自己作的,以前讲过一遍,这是第二次了。
" m; a, |( ~, q1 d+ m4 `+ p
3 ]9 W# ?2 _: |8 B- Q7 W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 Q2 f* I2 O$ i7 }
) E% L: b/ G8 Y9 ]: L$ E妙智方可达彼岸 真心自能契觉源 法喻立名超对待 空诸法相体绝言8 v- S- K4 G8 L: a

: t5 V" Q, w% l6 y* D7 B宗趣原来无所得 力用驱除三障蠲 熟酥判作斯教义 摩诃逆转般若船1 V; K& p9 i' {! c  ]& I- X, n
, Y3 A* s7 Q) y7 P, B
前边这八句偈颂讲的是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题,按照五重玄义 ( 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判教相 ) 来解释。这第一句和第二句是解释题目的意思。
; w5 t8 n! K# M% \0 M, u
  S1 S1 t% P$ k1 F2 Q  R五重玄义:(一) 释名
% F/ O  ^( |2 N, B+ r7 v8 v+ M3 H0 {0 V" z% ~! ~1 S. {5 P
妙智方可达彼岸。什么是妙智呢?般若就是妙智。你用这般若的妙智,才可以到彼岸。这个到彼岸,就是波罗蜜,这“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
! o1 a# t- U6 g8 |
# Y5 W- a, ?2 O, V( w' x! }; a真心自能契觉源。这个“真心”就是说的这个“心”字,也就是说的这个“般若”。你有般若的妙智慧,有这种真心,自然就可以契合觉源。契合觉源,就是和佛的本觉相契合,就是得到那个本觉的体了,契合了。契合就是相合了,和它合成一体了。
. I: V/ l# {3 r2 ~: \+ U
- A! s! ^% k$ ?0 ]( z法喻立名超对待。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法和喻来立它的名字,“般若波罗蜜多”是法,“心”是个喻。“超对待”这是一个绝待的法,不是对待法;它超过去这个对待,而到这个绝待的这种境界上。0 R- A9 S; J: q. `' I6 a+ p

3 u/ j1 J: t: U5 M. x$ O: w1 e般若是什么?般若有文字般若,有观照般若,有实相般若。以文字般若而生出来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才来契合本体的实相般若。这个般若又叫究竟的智慧,又叫妙智慧,又叫彻底的智慧。彻底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说这个智慧到底了,也可以说是到家的智慧,也可以说是佛的智慧,也可以说是真心。这个真心也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个真心。“般若”本来就可以翻译成一个“真心”, 可以说是《大真心经》,不是假心的,这完全都是讲真心的,实用的妙理。那么,这一部《心经》呢,是般若心中的心,因为它虽然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可是在六百卷《大般若经》里边,它好像是一个心,一个主体,所以叫心中的心。现在又加上一个心字,心中的心又心,这是真心里边的真心,所以用一个“心”字,简称叫《心经》。
( J0 y* F$ W) P2 h3 a9 Y  b
5 Q0 ~9 M, W* m% x* k1 |9 }“般若波罗蜜多”,这是法,是到彼岸的法。“心”是一个比喻,比喻这部经就像人的心,是一身的主体一样,所以它是绝对待的,超这个对待的。* a% s' S9 R, H/ m! c% w

7 R: K" t: k/ N/ L' G" y每一部经都有通名,有别名。通名就是共通的名字,佛经通通都叫经,所以“经”字是每一部佛经的通名。别名,就是每一部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名字,其他的经就不叫这一个名字。“般若波罗蜜多心”就是这一部经的别名,表示这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般若部里边的一个心中之心。“般若波罗蜜多心”这几个字的意思解释已竟,现在略略地来讲一讲这个“经”字。
: y4 S) F' u+ i( Y. h! \9 b. M# c: |: s8 E) _! ?
什么叫做“经”呢?怎么叫个“经”呢?“经”,是经常不变之法。不能改变的,一字也不可去,一字也不可添,所以这是经常之法,所以叫经。经者“径”也,就是道路,修行所必经过的一条道路。你想要修行,一定要走这一条道路,你若不修行,就不必走这一条道路了。因为什么?因为你不修行。可是这一条道路,你必须要走,你若不走,这条道路就会荒的。怎么叫荒呢?荒就是长草了,这一条道路若没有人走,它就会生草,就荒了。你若常常走修行这一条道路,它不但不会荒,而且会一天比一天平坦,一天比一天光明。经又怎么会荒了呢?我告诉你,这个经若荒了,就是你忘了。你本来不用看本子也可以念的,可是经过三、五个月不念,那就把它忘了,这就是把这条路荒了。4 B- x2 g/ E. U  l: y
& s& L  [- g3 k" y+ Q# J
那么念经有什么好处呢?念经啊,没有好处!念这个经,要费很多的时间,费很多的气力。好像在佛前念《金刚经》,你说有什么好处?你从头念到尾,啊!费了很多气力,费了很多精神,费了很多的时间,也没有看见什么好处,这是没有好处。各位居士啊!不要那么愚痴喔!你所能看见的好处啊,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是有形相,能看得见的,那并不是好处,都不是真的,所以我才说念经没有好处。这个好处你是看不见的。怎么样子呢?你每念一次经,在你的自性里边就经过这么一次的刷洗。譬如念《金刚经》,念一遍,这经中的意思就明白一点;念两遍,更明白一点;念三遍,就更明白多一点。所以,这个念经是在你自性上,智慧会增加的。但是这个智慧增加了多少?你是看不见的,不过只有这么一种感觉,所以念经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
2 ^/ P4 k( o# t/ N; l
) B; S% x1 P9 c" ?! w而且你多诵一遍经典,就少生一点烦恼,不要因为诵经又生出烦恼了。不要说:“你念得不对!”“你念得太快了,我跟不上你!”或者“你念得太慢了,要我等著你!”或者“你念的声音不好,我听得不顺耳!”不要在这上面用工夫。况且大家都是初学,谁也不一定会念。但是不管会不会念,大家都一定要念。大家一同念,就叫共同薰修,不是共同在一起,你找我毛病,我找你毛病。但若真要有毛病,大家还是一定要找的,一定要找到毛病。若不找到毛病,那么自己的毛病太多,修行就不相应了。所以,这个念经对自性上是有帮助的。帮助什么呢?帮助开智慧。念《金刚经》也是开智慧,念《心经》更是开智慧的。所以念经虽说是没有好处,其实这好处是最大的,你看不见的。你看不见的,这才是真好处;你能看见的,那完全都是皮毛。
  l' |9 r  u$ U; ^, U% }0 L6 E* D  z2 m
“经”还有另外四个意思,就是贯、摄、常、法。1 z3 o" s- {! X/ e3 v/ o
1 ~3 W$ |$ N9 P
“贯”就是“贯穿所说义”,把佛所说的义理都贯穿到一起了,好像用一条线把字都穿成一串。* a4 W) Q" B  d

: g' _3 G' L, D2 Y5 J6 a“摄”是“摄持所化机”,经能摄受一切众生的机缘,对症下药。什么叫摄?我常常讲,你看见吸铁石了没有?那个吸铁石,铁块虽然离得很远,它也能把那个铁给吸上来。经也就好像吸铁石一样,所有的众生就都好像铁块似的,又硬又刚强,脾气也大,毛病也多,可是一吸到这吸铁石上,慢慢也就软了,慢慢毛病也没有了,这就是摄。. N6 }& D. W7 v* X2 N7 f
4 p! n4 W$ ?, H
“常”就是古今不变,也就是永远都不会变的经常的法。无始无终,亘古亘今,由古来到现在,都是依照这个经典去修行,这就是常。古今不变就叫常。5 l9 m2 t4 [! \1 O0 V- q# M9 s
7 n" `7 C+ v' W- y0 e' O
“法”是个方法,就是三世同尊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干什么的呢?就是用来修行的。这个修行的方法,无论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都用它来修行,所以叫三世同尊。
" a/ Z5 d: O. l7 C4 |( ?3 x1 E9 r% t8 {: h$ Z
“经”又有绳墨的意思。好像古来做木匠的,都有那么一个墨斗,墨斗上有一条绳线,用那个墨 ink 染成黑色。在需要画直线的地方,木匠就把这个墨斗放在上面,把绳一拉出来,用手往前一拎,再放下,这木板上就现出一道黑印了,不像现在有这个尺,有这个铅笔,就可以画一道线。所以这个绳墨也就有规矩、准绳的意思。经就是一个规矩,你若念经就会守规矩,不念经就不守规矩。我们现在研究这个般若,一定要守般若的规矩。你守般若的规矩,就会开启你的智慧。- Z. U$ o4 b  n$ B
5 R) J! q) b5 {+ W8 i! I
五重玄义:(二) 显体( i! Y7 H) ]/ H0 D

, t5 u# l) r3 Q+ F8 a+ Z0 {空诸法相体绝言。按照五重玄义,第一是释名,解释经名,这部经是以法喻为名。第二是显体。什么是这一部经的体呢?“空诸法相”就是它的体。空诸法相也就是诸法空相,你不要弄错了,说:“那个诸法空相就是诸法空相,这个空诸法相和这个文字不相同啊!”这是相同的!这是中国这个文法上的。这“是诸法空相”也就是“空诸法相”。“是诸法空相”那“空相”也没有相了。这个“空诸法相”的那个“法”,那个“是诸法空相”和这个“空诸法相”,这是一样的。$ T" D  B: m9 Y/ d% O

: [9 b) X5 W% h5 I% v“体绝言”,以“空诸法相”作它的体,作这个经的体,这是这一部经的体。“绝言”就是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这个体就是空诸法相,什么都没有了,你说有什么好说的?所以说“体绝言”,已经就是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离一切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一切法”。这第四句讲的是体。6 x1 I4 S: w" X" h, L3 Q$ O. Q
% t. c5 M; [4 A7 X! Y1 O
五重玄义:(三) 明宗% T; o5 V# s/ a7 z: m' E

& y2 Z# P3 h0 t5 N宗趣原来无所得。第五句就是明宗。这部经是以什么作它的宗旨呢?以“无所得”为它的宗旨。经上说:“无智亦无得。”无智亦无得就是无所得。因此以“无所得”作为这部经的宗趣。
" `8 a8 `5 E/ e, K0 K- O
) x8 ?* j+ i$ |  |4 r6 n7 d譬如我们人,所有的人都叫“人”,这是人的一个通用的名称,好像所有的佛经都叫“经”一样。你这个人叫什么名字?这就是“释名”了,解释名字。或者叫张三,或者叫李四,就有个自己的名字了。张三又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是高的、矮的?是黑的、白的?是胖的、瘦的?是个什么样子?他的体是个什么样子的?体是完全的,是不完全的?有没有眼睛?有没有耳朵?有没有鼻子?这就要研究他的体了,这就是显体。显体然后就要明宗。明宗是怎么样?哦!他这个人是很高的,大约可以做苦力,可以做苦工;或者他这个人很有学问,大约可以做一个秘书secretary,或者作 boss,这就叫明宗。我现在是用这个世法来给你们讲佛法。
' }! c0 p) b$ v9 M7 d8 R% u
! ^, s: ~# X2 n* r& k1 D五重玄义:(四) 论用
# [7 {+ A* U# [% x
. _$ P/ C2 _- ]& Y9 d2 H8 L力用驱除三障蠲。第四是论用,论他这个人可以做什么?“力用”就是他有什么用?可以做什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破除三障。所以“破除三障”就是它的力用。, j4 k$ K3 u  v$ r$ Z; q- j  Q
: P: g2 h4 s4 }
三障是什么呢?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个三障。三障:第一就是报障,第二就是业障,第三就是烦恼障。" b% l- b( K1 g6 y6 A3 q! H( z, \
+ E8 ?, y) ?: w9 I1 W) {4 |
一、报障。报障又分正报和依报。怎么叫正报?怎么叫依报?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报的,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依报就是依靠这个来生活而受报,也就是衣、食、住等。
3 h. P$ ]4 S& Q, g0 i1 B+ I
3 P1 T5 }- p- \( {% t0 i我们人这个正报的身体,有好的,有坏的。有的相貌生来就非常英俊、非常的圆满,人人见著人人就欢喜,人人爱敬。见著这个人哪,人人都欢喜他,看著他有这种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样子。什么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英文就叫outstanding。这样的人,人人见了都赞叹:“喔!这个人真是有智慧!真是有善根!”这又分出两种。' j/ [: i8 e: e3 X

9 Q; k6 I* {6 C: w$ g* M- M( \4 w有的人,你看他有智慧,但没有善根,这是什么呢?这种人多数是妖魔鬼怪来到世界上。什么叫妖魔鬼怪呀?好像山精,在山里头藏的妖怪,就是那个精灵、魑魅、魍魉等,这些妖怪年头多了,成了老妖精,可以吃人的。后来他也死了,死了来做人,他就比一般人多少聪明一点。但是他做事一点也不聪明,尽做糊涂事。什么坏他做什么,啊!专门不守规矩。哪一种事情是对人最有害处,他大约就做这一种事情,所谓“唯恐天下不乱”,专门扰乱社会的秩序。这一类就是有智慧而无善根的。又有些人在前生尽作好事,但是不研究经典,所以智慧就没有那么多,很愚痴的,这是有善根而无智慧。又有的人,相貌既美满,寿命又长,也富贵,也富有;有的人相貌既丑陋,寿命也不长,很小的岁数就死了,这都是前因后果所现出来的正报。
" I+ |! g9 \8 G6 O) s/ J
* h" ^- _  H, @' |/ \4 J8 J依报,就是我们依以为生的衣、食、住、行。依报也是由前生所种的因来的。你前生种善因,今生果报就好;前生种恶因,今生果报就坏。所以,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种恶因,将来就不会受恶的果报了,这叫报障。
0 V, P! t2 U6 h9 n2 S
$ L7 b* }- f  N' N$ W二、业障。业就是事业的业,不论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有一种事业来做。一做事业,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很多困难的事情发生。遇到困难的问题,就会生出烦恼,生出种种不愉快的事情,这就叫业障。5 b( f3 A. c2 @' u( Z

  @7 G1 j7 O- h7 ?% A- d0 N三、烦恼障。我们人都有烦恼,这烦恼多数由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多数由贪心生出的,由嗔心生出的,由痴心生出的。你怎么会有烦恼?你有贪心,贪不来,就生出烦恼了。你有脾气,事情不合你的意了,就生出烦恼。你愚痴,不明白了,就生出烦恼。为什么你有烦恼?又因为你有一种慢心,你有一种骄傲心,你看不起人,于是乎就生出一种烦恼。为什么你有烦恼?又因为你有一种疑心,对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怀疑,一怀疑也就生出烦恼。还为什么生出烦恼?因为你有邪见,见解不正当,所以就有烦恼生出来。如果你有正知正见,你有真正的这个智慧,对一切事情就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既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始至终都非常的明了;你既然明了,就不会有烦恼。所以烦恼障是由贪、嗔、痴、慢、疑、邪见生出来的。& R$ B: X0 h; v8 ]( l/ d* O

5 t7 d# s1 z0 ~8 Z6 y0 b0 n3 d/ B这部《心经》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破除报障、业障、烦恼障。它怎么破除的?因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有真正如如不动的真心,所以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我们明白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才会有真正的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给破除了。% |; \5 N& ^* b

4 a  a: q4 Y* U1 D! z# \! Y" Q  Q) d五重玄义:(五) 判教相
- V/ J  @1 w6 i) e' g  _
6 e6 g: v  n* x8 ^7 I6 Z熟酥判作斯教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教义属于熟酥,这熟酥是指五时里的第四“般若时”。6 y2 w8 }. W7 X% T* m: M7 T- @* ^

, z- n7 i& k; k, R佛说法分为五时八教,这五时和八教,都是天台智者大师他判断出来的。今天我就依照权实这两种的智慧,来解说五时。3 B. d. A  S6 u7 s# `' G; T4 O" D
( Y& ]) M" P( s9 H+ S. J# e
第一,华严时。《华严经》是佛最初所说的法,说了二十一天。在这个法里头有“一权一实”,一种权法,一种实法;一种权智,一种实智。怎么说它一种权智、一种实智呢?《华严经》里边讲的法界的道理,有事法界、理法界、事无碍法界、理无碍法界、事理无碍法界。那么在这个教义里边,它虽然是为菩萨说的,但是在实智的真实的佛法里边,也有一种方便权巧的法,所以是一权、一实。
: G( m' \# g$ A  i
8 n5 V9 o1 N# `3 e# b1 U3 u; f+ ?第二,阿含时。这个时候是“唯权无实”,只有权法而没有实法。那个时候的众生都像小孩子,不懂佛法,所以要用种种权巧方便的法门,来诱导这一些个众生,来化度这一些个众生。这时佛说的都是方便法门,所以在第二时里只有权法而没有实法,没有实智。( q' D7 u! W0 I9 X6 r

+ R9 F  H4 s0 E" z第三,方等时。这个时候是“三权一实”,有三种的权法,一种的实法。为什么叫“方等”呢?因为这时候是四教并谈,同时讲四教的道理。四教就是藏、通、别、圆。所谓“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弹偏,就是说:“你那个偏的不对。”斥小,是说:“你这个小乘也错了。”叹大,就是赞叹大乘。褒圆,就是褒奖圆教。三种的权法就是藏、通、别,一实就是圆教,所以方等时是三权一实。+ R" `( B" y$ @) B6 r9 y/ h; s
8 ]) M/ r! c7 b: c5 M3 [! R
第四,般若时。般若时是“两权一实”,有两种权法,一种实法。两权就是通教、别教这两种权教,一实就是讲的圆教。) e* r4 j8 e& [* d% @6 J# a4 S
! }1 u# f; a% n4 S7 A! u
第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涅槃时。这个时候是“唯实无权”,只有一个实智,没有权智,没有方便权巧的法。8 }5 Q8 u! z( O( M
( X( E4 C: D  t: |* E! |9 m5 z* v
所以这五时若按著权实来论,法华的时候是唯实无权,般若的时候是二权一实,方等的时候是三权一实,阿含的时候是唯权无实,华严的时候是一权一实,它是有顿渐的。这是按著这个五时来用这个权实二智,来讲这五时。这五时若往详细地讲,那很多很多的,所以我每逢讲经,每讲一次经,就多讲一点你们没有听过的,那么你们听得多了,慢慢懂的也就多了。
  F6 T; Q7 X% ?) e) e/ V( U7 h( A# o8 a
摩诃逆转般若船。“摩诃”是大的意思,“逆转”就是倒过来,倒过来什么呢?倒过来般若船。“倒过来般若船,不就没有般若了吗?”不是的!这个教你逆转,逆转什么呢?逆转你那个愚痴。你把你那个愚痴逆转过来,转过来就是般若船,就是般若了!逆转就像逆水行舟似的,要费一点力量,不是容容易易就可以做得到的。虽然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间,但也要经过一生、两生、或者三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这个都很长啦!我还是不修了!”你不修,也不必勉强,勉强就不是道。所以我对我的弟子,哪一个欢喜堕落,就随你堕落去!你不愿意逆转般若船,那么就是随大流去,顺流而下,越下越远,越流越远。你若逆转,这就上流;你不逆转,这就下流。全看你愿意往上逆流,还是往下顺流而去。
2 g; O  d7 U+ f6 u. T2 t* |) h
* ?1 T* f* ^) C以上是按著五重玄义,解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题。
) J* }& V: [- _4 n
! ]) A5 L- B" N, {0 m0 q" sB2. 人题' L8 ?+ E% \. _8 F' d6 q
9 j! o5 [% _' m
“经题”前面已经大大概概地讲了一下,现在再讲“译人”。“译”就是翻译,“人”就是翻译的这个人。我们现在有经典可读,要很感谢这位翻译的人。如果没有这个翻译的人,我们到现在恐怕也见不著这一部经典,也听不见这一部经典的名字。既然见不著这一部经典,听不见这部经典的名字,我们又怎么能照著经典里面的方法去修行呢?没有经典,就没有法子找著这一条修行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很感谢这位翻译经典的人。这些翻译的经典,从一翻译完毕,就一直传流到现在,每一代的人,都得到这位翻译经典的人的这种慈悲教化,所以这个翻译经典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是非常伟大的!: ~( _  D; v  K) s  C
- ^. i1 d2 {# A9 m3 X; @& w7 S( K
那么翻译这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人是谁呢?就是“唐三藏法师玄奘”。“唐”就是中国古代唐朝那个时候。“三藏”就经藏、律藏、论藏。经藏,经藏里边的佛经很多;律藏,律藏是讲戒律的;论藏,论藏是讲议论道理的。“法师”,以法为师,以三藏的佛法来作他的师父的,就是个法师;或者以法施人,以三藏的佛法来教化众生,这也叫法师。现在翻译本经的这一位法师,是一个以三藏为师的法师,也是一个以三藏来教化众生的法师,兼而有之,两种都全备了。1 |4 o  A6 {7 E5 e2 I# P! [; q4 i( J
) R- U0 y/ i" }
“玄奘”是法师的名字。这一位法师,他的根基非常地深厚、非常地奥妙,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一位法师,在近代佛教来讲,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一位法师。怎么说他最伟大呢?他当时到印度去取经,那时候并没有飞机、轮船、火车这一类的交通工具,巴士、taxi(计程车)也统统都没有的,那用什么做交通工具呢?就是用马。他只用一匹马,从中国的新疆、西伯利亚那一带出去,走到印度。他这一种的旅行,可以说是最长远的一个旅行,也最辛苦的一个旅行,也是最没有人能做得到的一种旅行。
6 u! j7 w- a# O* M8 m4 q8 I
+ [, |$ p! {* Q) \% v唐玄奘没有去取经之前,天天就练习跑路。怎么练习跑路呢?就在家里一天走到晚,又练习走路上山。家里没有山可以爬,他就堆了一些桌子、椅子、凳子,从这一张椅子跳到那一张桌子上,又从那一张桌子跳到这一张椅子上,就这么练习爬山越岭的工夫。所以虽然从西伯利亚到印度,经过雪山、终南山,有很多的山岭,但因为他在家里预先就训练过,所以行走如飞,终于到达他的目的。他到印度去了十四年,取经回来,翻译出很多经典。
+ x" J$ k; f! Z' D# r9 Y) g0 z
" y3 z7 m, P. y3 n9 d“奉诏译”,“奉”就是承奉,“诏”就是皇帝的诏书,“译”就是翻译,把印度的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文字。现在这里有几位居士,既通达中文,又通达英文,又通达梵文,又通达德文,又通达很多的文字。那么若能把经典翻译介绍到西方,这是功德无量的!这不是仅仅一生的事情,可以说是为西方的人,生生世世都留下一种恩泽。所以我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要落人后,赶快学中文,好把经典翻译成英文。还有各位居士,每一位都包括在内,你们都不要落后,都要争先恐后的,为你们西方人做出一点贡献。: o+ c  T0 D1 l- y9 M5 V9 Q
7 X3 W! M. |6 H. x6 ~; D0 D9 w3 `2 {
现在这个世界,可以说是坏了,唯有佛法可以拯救。大家若明白佛法了,还可以挽回这世界的恶劫;如果人人都不明白佛法,这个世界恐怕很快就会到灭亡的时候。耶稣教讲末日,这个末日就不远矣!很快就会到来了。但如果佛法翻译成英文,人人明白佛法,人人知道不懒惰了,人人都向前去发心修道,那么这个世界的末日就还很远很远,而不是不远矣了,是很远很远的。将来不知道到多少个大劫以后,或者根本就没有一个末日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法这么一转大法轮,把太阳都给吸住了,太阳落不下去,所以就没有末日了。
* h5 v: b" P# W9 W
6 H& b9 G6 W( R$ l什么事情都是活的,不是一定死死板板的!你不要以为有人说末日,就真是有了末日了。它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若是人人都学佛法,末日就没有了;人人不学佛法,末日就来了,所以这是很活动的,你不要把它看得死板了。, ?. {. i; ^; \
) A. L$ T/ r/ \" `# F0 f: v' k
好像在过去,三藩市盛传一种谣言,说是在四月间就会有地震,三藩市就搬到海里去了。这个谣言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前几年就有这种谣言了,因此三藩市很多人搬走的,很多有钱的、怕死的人都跑了。为什么呢?就怕三藩市搬家搬到海里去了。那么这个在去年我也讲过,今年我又讲过。去年这个安西给易象干写信,就说 Abbot(方丈)不能到西雅图去;若到西雅图,三藩市就会搬到海里去,所以我不能去。那时候,他本来预备给我买飞机票到西雅图,是不是啊?(弟子:是!)我就对大家讲:“你们只要好好学习佛法,三藩市绝对不会搬家的,因为我还没有在三藩市住够呢,所以它不可以搬家。”
! u! L" `  e- w& r* V
$ J  \9 o0 v) v% |# R7 j0 f6 H今年我又对各位讲,我说:“你们放心!你们只要诚心念〈楞严咒〉,诚心学佛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保证三藩市不搬家的!”这是我早就说过的。到现在为什么三藩市还没有搬家?这岂不也是默默中有一种变化?可见大家念〈楞严咒〉、学佛法都很诚心的,天龙八部就在这里拥护道场,所以没有什么事件发生。这也和末日是一样的意思,末日都可以不末日,何况想要三藩市不搬家就不可以吗?也可以的!好像我们本来要搬家,但没有找到相当的地方就不搬,也一样的。这三藩市没有找到相当的地方,大约没有租赁到这么好的地方,所以也就不搬了。
" a6 A; p( O8 B0 H3 ~' M5 t% m" F- R; ?3 v8 B1 K0 G: {$ p2 O- H
A2. 别解文义
' V! r/ s- L8 s7 k5 _  `2 `  j$ K% ^2 \! d" ]
观自在菩萨
% R3 N  H  y: b7 u6 O
6 e( l1 Q5 m( B& H' h1 p回光返照观自在 觉诸有情即萨埵 如如不动心君泰 了了常明主人公
  T5 k: w6 s8 j, r& v7 d2 g# H( C4 U! P# {. T5 _2 ^) P1 h9 Z
六种神通浑闲事 八方风雨更无惊 卷之则退藏于密 放之则弥六合中+ {0 U, L8 I% K- {9 Q7 r3 {

! {# [! r) W- o' R& J8 W现在讲这“观自在”,你笑,你观自在了吗?这观自在才可以笑;不观自在就不可以笑,要观自在了。“观自在菩萨”,“观”就是观想,“自在”就是一切一切都很快乐的,也无忧也无愁,也无挂也无碍。无挂碍就是观自在,有挂碍就不是观自在。
+ T% F- m+ n7 d2 G: s" F) [; p, d3 ?* r1 c6 K# n: Q
回光返照观自在。你回光返照就是观自在,你不回光返照就不是观自在。什么叫回光返照呢?回光返照,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问问自己。好像有人对你不起,你自己要想一想:“为什么他对我不起呢?喔!原来是我自己不对了!”这就叫回光返照。若是有人对你不起,我也不管自己对不对,就一炮轰过去,把对方打得头破血出,这并不是胜利,这就是自己太没有理智了。你回光返照,就是有理智,所以说“回光返照观自在”;你回光返照,看看你自己自在不自在啊?现在我给你们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自”就是自己,“在”就是在这个地方。怎么在这个地方呢?就是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打妄想没打妄想。你若打了妄想,这就是不自在了;没打妄想,这就是自在了,就在这个地方。你看!多简单!多妙!这个说得真是很不错的!
7 Q3 B7 X# E# G0 h, r
+ j, i, Y2 {5 Y! w3 ?觉诸有情即萨埵。“萨埵”也就是菩萨。什么叫菩萨?菩萨就是要觉有情。这个“觉”是叫人明白,不是胡搅的那个搅,“觉”字若加上一个提手边,就变成胡搅的搅。“好的我也要把你搞坏了!”这叫胡搅,就不是觉有情了,而是令有情的都愚痴了。觉悟有情是要令一切有情都觉悟、明白。有情是什么呢?有情就是众生。你不要又误解文义,说:“喔!这有情大约是讲情、讲爱吧!”不是的!觉悟有情,正是要把你这个情爱都空了。见爱若空了,“即萨埵”,这就是菩萨了。
- s/ y! s1 ~9 r' m& B" }% R* N% P" x& y3 [( {( V: S5 J
如如不动心君泰。“如如不动”,不动就是定力。如如不动就无法不如,也就是一切都如法了。如法就怎么?就“心君泰”。这时候心君泰然,《法华经》说:“其心泰然。”泰然就是很快乐、很平安的样子,一切的烦恼、麻烦都没有了。
  s8 ?7 r* p/ d1 L1 C1 H, Z8 j; {% |2 f0 {' F* L$ L: u. k" F
了了常明主人公。你要有“了了常明”的这种般若智慧。你若不了就不明,不明就不了,所以要了而又了,明而又明,了了明明,明明了了,就是明白,要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是什么呢?就是不糊涂!就是不愚痴!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做了是不对的,还要做!这可以说是 double stupid,愚痴上又加一个愚痴,这就是因为做不了主。主人公,就是作得主,I am owner,我自己是主人,我就可以叫其他的人去做什么都可以,不是被其他的这一些个人来支配,要我来支配人。说:“喔,那我就坐著,什么也不做,就叫人家来帮著我做工,我不帮助人家做工。”也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主人公,就是言其你不糊涂,不做糊涂事,自己可以做得主。做得主,就是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主宰,不做那一些个偏僻的事情,不做那一些个邪知邪见的事情,不做那些吃迷药,或者其他不正确的事情。你若做那些不正确的事情,就是愚痴!我用中文讲,可以把不懂中文的人讲得这么欢喜,是有点意思。
$ C. ]; t' X# H. R' G# P  I4 v! J' c1 \- G2 i1 D/ U* ^
六种神通浑闲事。你若是能做得主了,自然就会有六种神通。六种神通是: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为什么你没有这六种神通呢?就因为你做不得主,见到境界就被境界转了。若是见异思迁,你就被人家转,而不能转这境界了。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你都能不被它所摇动,不要说明白的这么样子醒著,就是在梦中也不被境界所转,那你就是个主人翁。你若能做得主,有真正的智慧,那么这六种神通都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浑闲事”,就是很平常的,这不算一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很平常很平常的,好普通的。
0 S4 n) M1 j0 A; S0 T/ A
8 U) m& o7 ?3 o8 i八方风雨更无惊。“八方风雨”就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中所说的八风。苏东坡有一次写了一首偈颂说:
# j# M6 _/ h% E4 i& n" u5 v1 o, X7 E$ e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6 f$ e- l4 O0 U* x
8 A% t. B! Q& i( n9 k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 |: n' J9 m% ^2 |( h- Q: o, t( u1 c
他很得意的派人送过江去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给批了“放屁放屁”四个字。喔!他一看见这四个字就放不下了,就发了火了。这时候不单是放屁,而是放火了!要来给放火了,甚至要把佛印给烧死。所以就从江南那一岸,就到江北来找佛印来了,来就要同他打架的,就说:“啊!你这个和尚!我写我开悟的话,你怎么就骂人呢?哼!你为什么骂人?”佛印说:“我骂什么人呢?我只放两个屁,就把你从江的南岸打到江的北岸来了,你这还叫八风吹不动吗?不要说八风,只我两个屁就把你蹦过江来了。”苏东坡一想:“对呀!我若真八风吹不动,怎么就他这四个字就把我惹得发火了,这还是不行呀!”于是乎就叩头顶礼求忏悔,就跑了,回去了。
) \+ x* D. c7 _1 c1 [/ U8 t- H0 X( k
什么叫八风呢?就是称、讥、苦、乐、利、衰、得、失。“称”,就是称赞你:“啊!你这个居士真好呀!你又明白佛法,又有智慧,又聪明,啊!又辩才无碍!”这称赞你。这称也是一个风。“讥”,就是讥讽你:“你呀学什么佛法,现在这个科学时代,还学这种古老十八代的东西,哎!真没有意思!”他讥讽你一顿。你一想:“对呀!这个科学时代,怎么还学这个因因果果,什么无人无我的。无人无我怎么成科学时代呢?我也是我、人也是人嘛!”这又被讥风吹动了。“苦”,叫你吃苦,这也是一种风。我有一个徒弟,现在天天行苦行,天天帮助大家做 notes,这也是一种苦行。但他没有被这个苦风摇动,他还去做去。“乐”,就是快乐。吃得好,穿得也好,住得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到晚都非常快乐。你以为这是一种好事情吗?这也是一种风呀!“利”,就是有利益。哦!我这儿修行正很困难,啊!我也没打妄想,就有人供养我一百万块钱,叫我造庙去。哈!这个心里就高兴了。这就是被利风吹动了。“衰”,就是衰败。譬如有人破坏说:“那个和尚不是好和尚,他什么事情都干!你不要相信他,相信我好了!”这就是衰风。“得”,就是得到了。“失”,就是失去了、丢了。“八方风雨更无惊”,就是这八种风都吹不动他了。
; D3 H7 D' E) ^
; K% u- g6 L, N# `' S' z- R卷之则退藏于密。这一部经,你若把它合起来,就要收到一个好的地方,不要放到不恭敬的地方。你要恭敬经书。
9 Q" ~) Y! b" G+ ~% V9 g0 ?+ n* Y2 ]# _8 C+ G
放之则弥六合中。你若把它打开,这种的般若智慧充满整个六合。六合就是四方加上下。你看这般若的法门多妙呀!
2 i* z4 I/ }2 z/ O- X( `
" R4 g) Y9 X* z3 f3 Q# K. N) L/ _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 q. I% v6 V: Q; C* a

+ Z- e2 \2 [4 j8 \" z- H0 p行道修身莫外寻 自性般若深密因 白浪冲霄黑波止 涅槃彼岸任运登
. D" v$ [3 B" `8 f: }
& f' E& C* x; A时兮时兮勿错过 慎之慎之取天真 杳杳冥冥通消息 恍恍忽忽见本尊
9 h; x8 ~! l4 x, J# A/ h1 |# c: |. b0 n* v9 b- _  g" R: _  P
“行”就是修行。“深”是对浅而言深。“般若”就是智慧。“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时”就是这个时候。这是说观自在菩萨他所修行的是深般若,不是浅般若。什么叫深般若?就是妙智慧。什么叫浅般若?就是小乘四谛、十二因缘。那么,有妙智慧才能真正到达彼岸,若没有真正的妙智慧,就不能达到彼岸。那么谁能达到彼岸呢?就是这位观自在菩萨,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举出观自在菩萨来,因为这一位大菩萨他是修行深般若的,而且已经到达彼岸了。1 e8 I& `* R) P
$ o7 X# Y3 O; I% z
二乘的人只修浅般若,而不知道修深般若。什么叫浅般若?就是修析法空观。析就是分析,细细的分析开。分析什呢?分析色法和心法。什么叫色法?色法就是有形有相,可以看得见的。什么叫心法?心法是你看不见的。有形的就是色法,无形的就是心法。什么叫有形?就是一切有相、一切有为,这都叫有形。心法是无形无相的,它只是一种知觉。所以有知觉,无形相,这就叫心法;有形相,无知觉,这就叫色法。
3 T/ J6 y+ p- e4 R# ~' Y) K, S% A
, i3 ~8 x' K8 P8 g, ?+ c  I- c按照色、受、想、行、识五蕴来说,这个色是有形相的,所以是色法;受、想、行、识是无形相的,所以是心法。观世音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把五蕴都照空了,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也和色法一样,都是空的。( v+ d2 O* i; e; B: B
# S2 u8 w( ~7 c
讲到这个空上,般若就是谈空的。本来空有很多很多种的,在这儿就简单的讲讲五种的空。
, ~, o5 L) X2 X! G8 ^
( u7 t; h$ W/ `6 ]/ a4 x/ `第一叫顽虚空。顽虚空,就是我们一般人所知道的、眼睛所见到的这个虚空。为什么叫顽虚呢?就表示这个虚空是无知无识的,没有知觉性存在。凡夫所执著的,就是这个顽虚空。什么叫虚空?就是什么也没有,在这儿没有了。可是这是个真空吗?不是的,这是顽虚空,凡夫所知道的就是这个虚空。1 d) P% u2 b; a

( B! b% \4 J) @2 `第二叫断灭空。断灭,这是什么呢?这是外道所执著的。外道不知道这个空理,他说:“人死了也就没有了,就断灭了,就空了。”所以执著有一个断灭空。
$ t# a- U# a( L4 w5 m
& U1 K" b+ Y1 d+ o- h第三叫析法空观。这个二乘的小乘人就修析法空观。析法,就是分析这个法。他分析这个色就是色,心就是心。他不知道这些都是空的,因为他没有证得真空的妙理,所以就在化城上停留住了。化城是个虚妄的地方,他就站在那个地方不再向前了。修析法空观,就叫浅的般若,不是深的般若。修行浅的般若,他这个分段生死是了了,可是变易生死没有了。
! o  h8 a7 \2 G6 S* m" A! `' A  s3 o9 c  b: k. N( v( e
什么叫分段生死?我们每一个人有一个身体,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各有各的一分,这叫分。每一个人由生到死,也各有一个段落,这叫段。各有一份、各有一段,这叫分段生死。段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形段,或者你五尺高,他就六尺高,那一个人就七尺高,各人有各人的一段,这叫分段生死。那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圣人,证到四果就了了分段生死,但还没有了这个变易生死。& |6 x& X' W* M2 K# ~

5 H' {- q# @: k1 p; B6 L* D什么叫变易生死呢?变,就是变换,就是交易、贸易,互相变化。这变易生死就是分段生死的根本。怎么说呢?这变易生死就是这个种种的妄想,这妄念迁流,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后念又生,这样生了又灭、灭了又生,这就叫生死。这一念灭就是死了,这一念生就是又生了。也就是我们这个妄想,在四果阿罗汉还没有断尽,必须要到大乘菩萨才能断尽这个变易生死,没有妄想。这个变易生死,也就是我们这生死的一个根本。我们为什么有生死?就因为有妄想!可是,这个妄想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妄想的来源,就是从无明那儿来的。因为有无明,所以就生出种种的妄想。妄想生灭不停,这就是变易生死。: h4 x3 y+ i3 k/ \$ }" |
2 W; A. n! C% \
第四叫体法空观。缘觉修体法空观。  {' Q" r( M& s" ^* |
! u1 M2 L+ m5 `# W- b3 ?/ ^1 P
第五叫妙有空观。菩萨就修妙有的空观,妙有的真空。那么,这观世音菩萨,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修这个妙有的空观。他能“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修深般若所得到的成绩,得到的功能。那么现在就依照我所作的这个偈颂,略略来讲一讲。2 _  `, D" K( C! {. ^% c
  l6 d/ p7 B( F' f$ W5 [; ]6 q
行道修身莫外寻。你想修行这个道,修这个身,“莫外寻”,不要向外去找去,要在你自性里来找。
2 ~! M' Y* T' ^2 ]3 E; e3 W0 H) v! A8 l% P( M5 @- I% _
自性般若深密因。在自性般若里边,就有一个深密地这种的种子。
) g& ^: g2 S( c5 W
; _6 R# Q6 @# W$ A) O白浪冲霄黑波止。在你修道的时候,这个白浪就是智慧,好像水流的白色波浪;黑波就是烦恼。你智慧高了,这黑波就止了,烦恼就停止了。这个“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深”,也就是高的意思。怎么见出它深呢?就因为它高,由高的地方向下看不见底,所以叫深般若。& \. t1 e0 j4 P7 t4 ~/ E" I
0 b* Y' e" q' H
涅槃彼岸任运登。你有了智慧,自然就会到达这个涅槃的彼岸。“任运登”,就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到彼岸了,一点力气都不需要费。
/ v$ V5 v. @" ]5 b0 [: }
/ {, m: y  ]) K6 ]% A, i% h时兮时兮勿错过。我们修道,这个光阴是最宝贵的,不要空空把它放过了,所以说“时兮时兮”。这个时候,你不要把它放过去了。什么时候呢?就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你不要把它空过去。
) X" F- R0 [9 M3 Y( ^, f. T$ ?0 T+ g0 @0 t/ @9 H
慎之慎之取天真。你要很谨慎、很谨慎的,不要在这个时候忽略了,不要把这个光阴都空过了,这样修行才能得到这个深般若,也就是天真,一种天真的道理。
; o, T7 ~; Q( \8 a/ W6 I3 d% j5 s% X8 F
杳杳冥冥通消息。这种事情是杳杳冥冥的,你想看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却视之不见;你想听一听,也听不见。
+ U/ E9 f8 F0 `$ _% R# {0 ~) p4 m' _: f6 O. z$ e. k. n
恍恍忽忽见本尊。在这个时候呀,你杳杳冥冥有一点好消息了。恍恍忽忽地,你看著说是真,又好像没有形象;你说是没有形象,又好像见著个什么似的。“见本尊”,这本尊就是自己的自性。; }$ m$ ~# g# Q, i: z, R

" @7 _8 i  P+ M: e照见五蕴皆空3 O6 `8 B! }, A" d

" E* B" x  c3 Z9 x( u0 M: J三光普照透三才 一归合处复一来 见色即空受纳是 妄想迁流行业排* J# e# y  ^2 X( a) |

! U0 A: ]9 p! v* L* N识乃了别五阴具 镜花水月绝尘埃 空而不空明大用 见犹未见乐快哉
3 l" e+ ~. Y& z( v0 f. t& W
) Y$ _# j7 G  |三光普照透三才。“三光”,就是日月星三光。“普照”,三光是普遍照耀的。“透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这儿的三光,说的是文字的般若光、观照的般若光、实相的般若光。实相的般若光也就是深般若的光。以这三种的光,“普照透三才”,把天地人都照遍了。$ w. u' y! u' g$ I1 k; L& `
( p6 U( Y: L3 y% w; `% T$ H4 k4 R% X
一归合处复一来。“一”,就是人的这个自性。“归合处”,合处也就是性的那个处。神光不是有首偈颂说:
" Y7 m" ~: z1 I
1 R( m' s% Z% D' s; l万法归一一归合,神光不明赶达摩;
9 T- x9 s7 A* ~& G" x6 Z/ T2 D) ]% a( a' f1 S/ v( w0 Z
熊耳山前跪九载,只求一点躲阎罗。3 b4 i/ n/ f& P3 r  k

# L6 Y2 r/ c8 D万法都要一归,那么“一”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人的心,也可以说是这个性。“一归合处”,合就是相合了,和什么相合了?和这个佛性相合了。你和佛性相合了,然后又“复一来”,又生出这个一的妙用。这种妙用就是你所成的那个佛。这个叫“复一来”的,就是你这个佛。
7 x) X. I; y5 D( z% ~" l& k) g/ ^  F/ S7 \  P. ^- {7 `% D8 \% Z
见色即空受纳是。“见色即空”,这个“见”可以见到色,但是见到的这个“色”,本来就是空的。怎么说色就是空呢?我们凡夫都执著这个色,执著什么色呢?这个色法虽然有很多种,但它的总体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这叫色身。有人说:“色身怎么是空的呢?实实在在的在这儿有呀!它会穿衣服,又会吃饭,又会睡觉,怎么会空呢?”怎么会空?你若明白这个色是怎么样有的,你就会空了。就像方才讲的析法真空,就这样分析。
+ Z# K$ P- g+ L. ^" S; v; P
1 k) I$ P, }; b9 f) W" |这个身体是色的总相,地、水、火、风是色的别相,一个分开的相。我们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的。我们身上的皮、肉、筋、骨,这就是地大;吐沫、大小便溺、水份、汗液,这就是水大;身上的温度,这就是火大;我们身体又有呼吸、运转,这就是风大。在这四大和合,就成立了一个身体;四大若分张,这个身体就灭了,没有了--火就归于火大,水归于水大,风归于风大,地归于地大,各有所还,都回到它的本位去了,,那么这就是空了。所以一般凡夫执著「这个身体是我”,是个错误!这身体不是我吗?身体不是我。那么什么才是我呢?你能以支配身体,能以有见、闻、嗅、尝、觉、知,有这种知觉的,这知觉性才是我。6 H( W. G" `. R
! \3 P9 G; H9 j
那么这身体是什么呢?这身体只可以说是“我的”,我的身体,不能说这个身体就是我。就好像什么呢?这身体就好像一栋房子似的,你住在房子里头,不能说这个房子就是你。你若说这个房子就是你,那将来恐怕人人都会笑的,甚至于把人家的牙都笑掉了。可是你说这个身体是我,一般人都不会笑你。为什么没有人笑你呢?因为一般人都不明白,都以为这身体就是我了。这就好像住到房子里,就叫这房子是我了。在这个身体里边,有个见、闻、嗅、尝、觉、知的性,这就是佛性,这佛性才是你自己。至于这个身体,只不过因缘和合而成而已,因缘别离就分散了。所以你不能说这个身体是我,只可以说是我的。这是我的身体,我可以不要它,我可以再换一个。你有这种的权利,可是你自己不知道,就因为你住在房子里边,不知道外边的事情,就以为这个房子就是我了,所以不要执著这个房子是我。" p0 W; _4 J3 T- s8 X

  h/ v5 L" o) C' [' U# a9 K, C这个色,你把它分析开,这个色也就空了,没有了。虽然它空,但由这空里边,又会变出这个色法--地、水、火、风,和合又成一个身体。有人问:“上帝造人,用什么造呢?”就是用地水火风来造的。我们也可以用点地、用点水、用点火、用点风来造成一个人。用上一点材料,人人都可以造成很多人。( ~9 L2 e4 @$ t7 |! K3 @
; _& Y: i4 O/ F
我们这个人身,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别离就散了,因此你不能叫这个身体是我,所以说“见色即空”。你若明白色即是空,就不要再执著这个身体为我了,或是我的,归我所有。即使归你所有,你也不要执著,不要执著说:“这身体是我所有的,我得好好帮忙它。”那你又变成心为形役了。你那个心就是那种的觉知性,你明白这个身体是个色法,是个假的,就不要执著它。不执著它,就把这个色蕴破了,色蕴就空了。“受纳是”,受蕴也是这样子的,和色蕴一样。8 Q, g0 _. p7 j  I

3 l7 j/ g' F+ U4 v7 g, @妄想迁流行业排。“妄想”就是想蕴;“迁流”这是行蕴;“行业排”这个行蕴,也是和它排列到一起。( h2 z/ i, \8 @) N; o- Q

! O; G. g7 o5 q! e, I识乃了别五阴具。“识乃了别”,这个识蕴是个了别的作用,了别就是分别。“五阴具”,这样五阴就具足了。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
! X6 [% d; L9 x
; \; F3 f2 u$ x7 ^镜花水月绝尘埃。“镜花”,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就好像镜中的花似的,镜里头照出来的花。“水月”,又像水里头的月。“绝尘埃”,没有一点尘埃的染污,这也就是五蕴皆空的意思。/ N- g0 a( S% f0 N: ^  \, j8 w
, x. t1 N- e6 V8 X9 Z. ^
空而不空明大用。在你还没明白五蕴是空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烦恼妄想,很多的麻烦。你若明白了,就在这里就能转识成智。“明大用”,就能在这个真空里边生出妙有;生出妙有,这就有一种非常大的妙用。* k- j& N( h, Q# X

4 W  Y6 h7 U4 m$ |% h1 V' c* b4 _见犹未见乐快哉。“见犹未见”,在这个时候“见犹离见”,你看见了也等于没有见一样,不为境界所转,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说“乐快哉”。
/ w7 e: M, y4 p* O3 i* t4 T* `7 @& N1 b5 M' d/ j
度一切苦厄
, a9 r; Y5 _9 l" |  b3 w: z& z* [/ O! L% |- r% l+ @
度过苦海出轮回 雨霁天晴月正辉 乾元道体人中圣 不坏金躯世上稀+ ?' Z: i" W' M2 m1 N" y
: o" q& t  y( l  _  S2 r. x% q
脱生何须千年药 证灭岂待万劫期 二死永亡五住尽 逍遥法界任东西
  C+ ~, \" r. P6 k5 ^+ Y
" ^0 j/ c* `- L) T2 i* p7 D度一切苦厄。 “度”,就是度脱;“一切”,就是包括一切。这个一切是指什么说的呢?是指这个“苦厄”说的。苦,就已经不太好受,再加上一个“厄”,就更难受了。这个“厄”字,有的人把它念成一个“危”字,认为是危险的危,这就错了。“厄”是厄难,厄难和危险意思,没有差十万八千里,大约只差一根头发这么多;虽然只差一点点可是各位要知道,差之丝毫,就缪之千里呀!不可以不谨慎。你差一点不是吗?到那个目的地,就远了很远很远的!那么我希望学中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某某人你切记要认清楚这个字。这个字,是读一个“厄”字,不是读“危”字。听清楚了吗?要特别注意的!这一点点,你念错了,人家说那个外国的某某法师,连个《心经》都不会念!一个‘厄’字,他念成一个‘危’字了。那可真危险了。
7 M! Q1 J+ ]$ ]% V3 _0 `. `3 K3 l9 i1 r% L! S2 K
“度”,怎么叫度呢?度脱,怎么叫度脱?度脱就是离苦得乐了,这叫度脱了,也就是解脱了。那么为什么不说“解脱一切苦厄”,而说“度脱一切苦厄”?因为这是接著上边的“照见五蕴皆空”来的。这个“度”含有修行的意思,你虽然照见五蕴皆空了,但是还要去修行;你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你若不修行,单单照见空了,你活该你照见空了!你照见空了又有什么用!你知道是空了,你感觉到是空了,但是还得要去行去。这是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虽然已经明白它是空的,但还要去修行去,才能度苦厄。如果你单单知道它是空的,而不修行,空也就也没有用;有也没有用,空也没有用。你要去修行,要去躬行实践。这个“度”就是躬行实践,要你实实在在地去修行,实实在在地去做去,不是像口头禅一样,说说:“啊!开了悟了!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就可以的。你说开了悟了,怎么样开呢?怎么样得呢?怎么样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说者容易,行者难”,说的是法,行的才是道呢!所以你能说必须要能行。你知道是空了,还要去修行,借这个真空而修妙有。) \8 ^5 Y4 s# G4 Y" [$ ^

% V/ w, q( c! M9 G8 u度一切苦厄,这不是只度一种的苦厄,而是所有的苦都包括在内了。所有的苦包括: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z) T' y4 a6 u, h% a; m

$ T& o5 f/ ~) }" `# B( ?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又叫三受。所以,以后有人讲经讲到三受,问你什么叫三受,不要再说不知道了。三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也就是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什么叫受?受就是你所接受的,你接受这个苦、接受这个乐、接受这个不苦不乐。苦苦就是个苦受,坏苦就是个乐受。你不要以为乐就没有苦,乐会坏的,坏了就有一个坏苦。不苦不乐受,不要想:“那是不错了,也不苦也不乐。”那叫行苦,也没有多大意思。
- |: G* Q7 {& k3 M- E' L: y$ P7 m6 |% ^" U7 e0 ^2 i# d3 x
还有八苦,八苦是什么呢?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谁能没有生?有生就有生苦。谁能不老?有人说:“小孩子死了,就没有老了。”虽然没有老,但是他根本就没有一种的知觉就死了。不错!他没有老,但是他有病苦、有死苦,也可以说他有老苦。怎么说他有老苦呢?他死那天就是老了嘛!若不老怎么会死啊!因为他死了,小孩子也就变成老了。由生到死这期间就是老,所以虽然他的寿命没有一个过程,但也可以说是老了。给他这样缩短他的生命,那么他也没有避免这个老苦。0 W+ v) h( ?& W0 P* t) r
! k6 u* _+ M  q* B, x! J8 k, h
病苦,哪一个也不敢说生病是不苦的,是不是啊?生病都是非常痛苦的,你就算开了悟了,生了病还是一样苦的。
  }* A& H& P. C2 f- r
" p9 T0 k+ W- c$ L连释迦牟尼佛都还有“金枪马麦”之报,你能说没有老苦、没有病苦吗?释迦牟尼佛怎么有金枪马麦之报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因地做小孩子的时候,有一次那个地方的人都没有东西吃,就有一条大鱼在海里被人拖到岸上,大家就吃这条鱼。在鱼还没有被杀之前,这个小孩曾用一根棍子照著鱼的头打了几棍。所以佛成佛以后,还是要受这个头痛之报,好像枪刺著那么痛,这叫金枪。
: f5 K; P- i* r6 h: N3 r7 H. {* ]- I+ @2 L
马麦之报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有一次说了一句错话,他对一个修道的人说:“你这样修道还不够苦行,你若真正修苦行的话,就应该吃马吃的麦。”等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有一年结夏安居,到一个城里头,这国王不供养他,只拿一些马吃的麦子,给释迦牟尼佛和比丘们吃。所以在因地所造的业,在果地上都要受报的。
1 _% c( ]( m" u+ K8 ?" j& @7 k6 u! x. d. y" o. v! d1 }& j8 Z
死苦,人人都不欢喜死,为什么?大约就是因为苦的关系。除了生老病死,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这种种的苦,所以叫诸苦。我们现在修行,可以把这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都免去,所以叫“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我有一首偈颂,读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 x! f( ]/ a3 Z6 M! v/ ?
- W; I# j! p0 m* u- }度过苦海出轮回。一切苦厄就是苦海。你想度过这一切的苦厄,就要怎么样呢?就要脱出六道轮回去,脱出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这一切的这个苦厄,超出这个轮回。' G* I8 V/ i' b. s* p& d! A6 |

9 Z" E  M0 g) Z+ D雨霁天晴月正辉。这个时候就好像雨霁。“雨霁”就是不下雨了,雨停了,天也晴了,就是雨过天晴。“月正辉”,月亮在空中正发出一种光辉。这比方什么呢?比方我们这个五蕴皆空了;五蕴皆空就没有云,也没有雨了。没有云雨,这个天就晴了,也就是“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种境界就是你生出真正的智慧,照耀一切。! E. X$ P0 G% P7 F

, [( U5 S$ Z9 q乾元道体人中圣。这个时候,因为你已经度过一切苦厄,证得初果,所以身体可以说是纯阳了。“乾元”,干是属于阳数,在《易经》上它是纯阳体,所以叫乾元。“道体”,修道的这个体。“人中圣”,这就是人中的一个圣人。
3 w8 q  G5 G- E- u8 Y- t$ ]3 M/ I: \5 k5 Q0 [
不坏金躯世上稀。你这时候证得初果须陀洹,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你这个身体就是不坏金躯了,世上很少很少的。0 O% a0 B' j( N

- W0 g. @  H2 {( ~" S$ P4 o脱生何须千年药。古代的秦始皇,要到蓬莱仙岛去找长生不老的药,以求长生不死。现在你不必到处去找长生不老的药,你只要度一切苦厄,就可以愿意活著就活著,愿意死就死,这生死由自己,阎罗王他管不著了,就好像菩提达摩一样的
" Q' l) ~* O" ]) e; ^  {# j3 S  K" v0 K; b' M+ u
证灭岂待万劫期。你证得这个灭,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中的灭,成了道了,就可以证得无余涅槃,而且不需要百千万劫那么长的时间,很快就可以证得这种无余涅槃。
2 v1 I# [4 m- I7 U
, [* f, g% u! ?% M9 m) h3 ~( r; r二死永亡五住尽。你能度一切苦厄,超出轮回,得到金刚不坏躯,这时候就二死永亡了。“二死”,什么叫二死?是不是死两次?不是死两次,而是有两种的生死。一种是分段的生死,另一种是变易的生死。证得罗汉就了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必须要证得菩萨的果位时才能了。现在这是观自在菩萨,所以这变易生死也了了,也亡了。这个“亡”不是死亡的亡,只是当“没有”讲。《大学》上说:“而今亡矣”,就是这个“亡”字,就读成“无”。那么在这里的“亡”字可以读“亡”,也可以读“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讲就要当“没有了”讲,两种死都没有了。  t# b" L, I4 c5 K2 C8 g

# J" {, V8 {: T; ]' ^* u) K“五住尽”,这五住是指五住的烦恼。五住的烦恼是什么呢?第一是见住烦恼,本来叫见爱住;第二是欲爱住;第三是色爱住;第四是无色爱住;第五是无明爱住。因为有这五种的爱住,有所执著,所以就变成五种的烦恼。观世音菩萨把这五种的烦恼都没有了,下面这一句我们要注意一点。1 }' K0 y- {# ~' d, d, E, `

6 b) E3 n; f* p- |& a逍遥法界任东西。这一句,你们要注意,逍遥也就是那个自在的意思,自在也就是这个逍遥的意思,逍遥也就是自由的意思,自由也就是快乐的意思,所以这很快乐的。怎么快乐呢?可以随便到各处去旅行。“任东西”,就是你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随时欢喜去就去;你欢喜到东方药师佛那个琉璃世界,也随时都可以去;你欢喜到娑婆世界,那更不成问题,更没有问题了!也不需要到领事馆去申请护照,办这一些麻烦的手续,随时你想要去就可以去,这叫“逍遥法界”。3 m+ P1 }" u: M5 H$ A
: v9 D5 ~# p, P4 F5 s% O7 V
这个法界,不只东西,就连南北也包括在内;不单南北包括在内,乃至于上下、十方都包括在内。你愿意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都欢迎你。不会说你想到某一方去,某一方说你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物,不给你入境。不会的!你愿意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所以叫“逍遥法界任东西”。你看!这种境界多快乐、多自在、多逍遥,多自由、多平等。这真是一个真正的平等法界性!你到这“二死永亡五住尽”的时候,就能得到这样的自由,这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平等、真正的自在、真正的逍遥!2 F# u: m/ Z: ]8 t8 Q/ c

6 Z, t# q& K, f8 R1 T舍利子
* L8 y' C7 h% i! \. @
( ~+ a1 i! T) J; @: Q  _舍利子是坚固征 译作鹙鹭母仪型 戒定圆明珠光现 行解相应体玲珑
! ~! l: e: @* [5 \! G1 o
9 y( P2 G. M$ R大智云何因愚表 善辩已在母腹生 人皆具此真实智 取诸曹溪宝林峰3 U2 @* @* G; m4 l$ X. {

) |' G: |5 A- \8 t, q% Q% H0 R舍利子是坚固征。“舍利子”又叫舍利弗。“舍利”是梵语,“子”是中文。“舍利弗”就统统都是梵语,“弗”也就是“子”的意思,“子”也就是梵语的“弗”,所以你念舍利子或舍利弗,都是一个意思。舍利子是坚固的意思。什么坚固呢?智慧坚固,所以说“坚固征”。
  z7 p: d) [% n9 E5 |1 u
8 l% a- X6 Y' F; `7 n2 o& H% {- G译作鹙鹭母仪型。舍利,翻译成中文就是鹙鹭。鹙鹭鸟是海上一种的大鸟,就是鹰。这种鸟飞得很高,它的眼睛就好像望远镜似的,看得很清楚。这鱼正在海里往上浮,它在空中就看见了,立刻就像火箭那么快地冲下来,就把鱼给叼起就吃了。舍利就是这种鹙鹭鸟的名字。在印度起名字,有以父为名的,有以母为的名,又有父母合名的。舍利子是单单以母为名。“舍利”是他母亲的名字,“子”就是舍利的儿子。“舍利子”是依照他母亲的那种形态,所起出来的这个名字。9 I* h- U7 R1 l0 e! O+ T
$ d; b' o' i8 F1 l8 ]/ P
戒定圆明珠光现。舍利子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定、修慧、修戒,戒定慧都圆明了,戒也圆满、定也圆满、慧也圆满,就好像珠子放光那样,所以说“珠光现”。; T" |0 D' g3 k4 G, K5 ^( R
+ U5 b: P% E/ a0 y8 Q1 b
行解相应体玲珑。他又修行,又学教,所以智慧就大。“体玲珑”,他的身体好像玻璃、琉璃体似的玲珑。
* B6 R! \/ F3 V1 n& ]( @) @! J% J+ _- B6 B7 z( k/ L( U
大智云何因愚表。怎么叫大智慧呢?怎么叫大智?就因为由一般愚痴的人表现出来的,他和这一般愚痴人不同。愚痴的人做事颠颠倒倒的,明明说得很好,但是一做就做坏了,就往坏的做,这就是愚痴。他有智慧就不会迷,不会明知故犯,不会颠颠倒倒,所以叫大智慧。" o1 c* d4 B% ~1 u9 T" _$ ?

2 Y. v% Q' d0 W1 F% ]1 l善辩已在母腹生。本来舍利子的母亲和他的舅父辩论,他母亲都说不过他的舅父。但是自从她怀了舍利子以后,他舅父再和她谈论道理,就屡次、屡次都被她辩倒了,他的舅父就说不过他的母亲,以前讲《楞严经》讲过好多次了。于是乎,他舅父就去学印度外道的论议。学回来的时候,舍利弗已经跟著佛出家了。因为他在他母亲腹里,就能帮著母亲辩胜了舅父,所以说“善辩已在母腹生”。4 J) w  h: E8 W) r
3 l* g$ y# m1 c' h0 ~$ [
人皆具此真实智。这种大智慧,不是单单舍利弗尊者才有,人人都有这种真实的智慧。可是人人都不用它,把它忘了。如果人人都可以用, 它的话,这种智慧是人人都有的。
* \- `+ k7 ?2 F3 |  J4 M1 }4 Y# j  Z+ T0 S. G- w' T: J7 H1 H
取诸曹溪宝林峰。这种真实的智慧在什么地方呢?在曹溪。曹溪又在什么地方啊?曹溪在中国广东马坝南华寺。宝林山南华寺那儿就是曹溪,也就是六祖的道场。有人说:“这个旅途太远了,我没有法子去!”“那么远!我怎么可以到那个地方去取去呢?”好!现在不必去。你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本体上,也有个曹溪宝林峰,不必跑那么远去找去,你自己就有这种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在你自己那儿。怎么样去求呢?只要你把那个颠倒心放下,妄想心放下,用功参禅打坐,就可以得到了。“曹溪宝林峰”,就是参禅打坐,坐在那个地方就像宝林山一样。( v3 ~8 g( t' ~0 A6 G5 \+ [

! O) ?. _. ^' K. i  S" C; K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s; I: g# ~9 n! D* q7 M1 r; D8 q8 _5 L
色不异空有若无 空不异色体用殊 色即是空真源彻 空即是色妄流枯( f+ Q8 v  v8 N! z
' T- y4 G! I5 e0 o; ?3 O
山河大地唯识现 梦幻泡影如是乎 慎勿外求持中道 放下染缘即来如
1 \! n6 Y( x, R! b) y6 E2 l: `' r# X' X- C( P+ g
色不异空有若无。什么叫色?就是有形相的,有形有相的就谓之色。什么叫空?就是无形相的,无形相的就是空。那怎么又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这说的是彻底的一个了义,是究竟的一个真理。: R4 P# l& R) Y: E9 u" M
! R4 B$ E6 G& F4 k' K9 q
色,我们所有的这个山河、大地、房廊、屋舍,这所有一切都是色。这个色在什么地方呢?色就在这个空里边。这空又在什么地方呢?空也在这个色里边。所以说“色不异空”,色和空是不二,是没有两样的。“空不异色”,这空和色也没有两样,是一个的。这空包著色,这色也包著空,在表面上看是两个,但实际上本来是一个。就拿这张桌子当个色来讲,这张桌子就放在这个地方,这个空的位子就被它占领,没有了。你把这个桌子一拿开,这个地方就空了,空即刻又现出来了。那么没有拿开桌子的时候,这个空有没有呢?也是有的,不过被这个色给占领了,那个空间并不是没有。那么有空的地方有没有色呢?有空的那个地方,也就是色的根本。
2 X% [' D" ]+ B  l* b; a; a8 G6 \8 t: B/ Q! i1 y! i' Z% Q
“色即是空”,我们把色分析开,就变成空了。我们这个身体是属于色法,心就属于空法。心法也就是空法,你得到空理,得到真空的理就是心。身体既然是色法,它是由什么而成的呢?是由四大而成的。这个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集聚而成的,这是色。若再把它分析开,四大又各有所还──人到死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9: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就还于火大,风就还于风大,水还于水大,地还于地大,各有所还,这个色就没有了。虽然现在有这个色相,将来是空的,所以说“色即是空有若无”,虽然是有,也和没有是一样的。
+ D( l4 f# P4 A6 W) l- b+ C% ^. E9 n( H9 ]+ E
空不异色体用殊。空虽然不异色,但是有体、用的分别;空是空体,色是空的用。这体用虽然是两样,可是它本来是一个。
$ H; }1 }3 M8 e2 I* R; @, K0 k
" e' g' o0 B# N# K6 j  S色即是空真源彻。你若知道色就是空,就“真源彻”,真的源头,你也就得到了,也就彻底明白了。  d& |: k/ ^3 `. Y
) q* i9 f, v3 a! }
空即是色妄流枯。你若明白空即是色,就没有妄想了,所以就“妄源枯”,妄的源流就干枯了。
5 D6 y* b/ t/ @* e  [. ~7 Z, Y) n1 n3 R( _- z7 n
这个“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可以说是修道得到的一种境界。这色也可以说就是美色。在中文美色就代表男女的问题。你若是真正得到修道的这种境界、这种快乐,和这种色法的快乐是一样的,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修行得到的这种的快乐,比男女问题的那种快乐,还要强胜百千万倍都不止,所以空不异色。
5 f& B, M7 ]% ]) Y5 ?
' v" ?( O: s9 q5 N9 c8 }色即是空,即色是空。你在色上若能明白空理,不著住,无所执著,不取不舍也不受,这就是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你在空理上得到真正的快乐,就会“妄流枯”,妄想的思想这时候就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得到比那种色的快乐更快乐的了,所以把那种的妄想心就给放下了。
0 J$ l! C& c+ _. I/ e' M# [5 ]5 z! U9 i* u& U6 v
“山河大地唯识现”:山河大地都是色法,这个色法又是什么现出来的?是我们这个分别的识心现出来的。我们如果能把这个分别的识心变化过来,那个山河大地也就都没有了。) Z  f" q0 D( Z3 G+ ^( o

4 P8 b! S" G  Y0 X5 |- K1 M$ }梦幻泡影如是乎。这一切都好像是梦。我们人人都知道梦,都作过梦,可是你问问他:“怎么样作的这个梦?为什么你就有这个梦?”他就是能答覆你也是似是而非,不一定正确的。他或者说:“喔!我白天想什么,晚间就作什么梦。”或说:“我或者以前见过这种境界,所以我就作这种梦。”但是有的时候你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就作这种梦,这又怎么讲呢?有的时候你也没有见著这种境界,你就作这种梦,那又怎么讲呢?讲不出来了。
/ `6 {8 `4 f3 U3 {
9 `2 A: |+ ?! q' o  Y4 b0 n3 F怎么作的梦是讲不出来了,那么这个梦是怎么样醒的呢?也是很糊涂,糊里八涂的,甚至于作完了梦,就不记得了!忘了!你想一想,我们从作梦到醒来,相隔连十个钟头都没有,就会把它忘了,一点都不记得了。所以若有人说:“我不信有前生!我若是有前生,为什么前生的事情我都不记得?”你就可以拿这个梦来比较。我们从作梦到梦醒,这个时间相距不到十个钟头,梦里的事就完全忘了,何况是前生的事情,又岂能完全都记得住呢?, P/ p' B" ]% c3 N- q5 X% e

# E9 M; ]3 L8 v一个人正在作梦的时候,假设在梦里边有人告诉他说:“你现在虽然发大财、做大官了,又有这么多的子女、财产,可是这都不是真的,这是作梦呢!”这个作梦的人在梦里边,他是不会相信你说的这些话的,他一定说:“我现在又发财,又当官,子女这么多,财产这么雄厚,这怎么会是作梦呢?”怎么样他也不会相信他是在作梦。但等梦醒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他,他也会知道:“原来以前我发这么大的财,做这么大的官,又有这么多的子女、财产,原来都是梦境的显现,是在作梦呢!都不是真的!”为什么他知道了呢?因为他梦醒了。要知道我们现在也都是在作梦啊!可是我现在对你说:“你是在作梦!”你不会相信的!等你修道修得明白了,“喔!原来我以前所做的事情都是作梦哩!自己原来没有作得主。”那时候才知道,以前的确是在作梦。
7 E. h4 d  @5 a0 U9 {7 w8 G/ b; r' k$ a& Q3 E! [+ u& ~3 O1 g! j
幻,怎么叫幻呢?幻就是幻化出来的。幻术师就是能自无化有,自有又化无。变幻不测,小孩子一看就以为这种的法术是真的。但是大人一看就知道,“喔!原来这是虚妄的!假作出来的!”就认识了。
! w$ L$ v; _- H! t. C$ b& b9 O7 z$ [
泡,就是水泡。水泡生出来没有好久就灭了,不长久的。影,是人的影子。人的影子是真的?是假的?你说它是假的,看著又有,又在那个地方存在著;你说它是真的,看是有个影子,但用手去拿,又拿不著。你说这是真的、假的?这个影子又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是由身体的背面、阴面出来的。人的阳面没有影子,阴面就有个影子跟著你,你走到什么地方,它就跟到什么地方。我告诉你,这影子也有一个比方,比方什么呢?影子就好比这个鬼,你走到什么地方,它跟到什么地方。所以怕鬼的人他一看见黑影,心里就打颤颤,就跳起来了,说:“骇!鬼来了!这是鬼!”其实原来就是个影子。可是这个影子,你活著,这是个影子;你死了,这个身体没有了,那个影子就变成鬼,没有影子的那一面,就变成神。可是这神和鬼并不是两个,是一个。你阳气足,它就跑到没有影子那边去;你若阴气盛,它就跑到有影子那边去了。你哪一边力量大,它就跑到哪一边去。你善功德多,它就跑去升天去了;你罪孽过多,它就堕地狱去了。所以说“梦幻泡影如是乎”,也就是这样子的。
. z% n1 T$ I2 ?- J$ N2 M* i3 P4 I, }5 e8 S
慎勿外求持中道。你不要向外驰求,这都是在你自己这儿呢!$ ~4 S$ f1 \. n

3 W/ c# u0 u4 m0 K5 s放下染缘即来如。这个写的“如来”,不是的!是“即来如”,不要以为如来是个固定的名词,其实这也没有一定的。“放下染缘”,什么叫染缘呢?染,就是染污了;缘,就是这种因缘。你要把染缘都放下。什么是染缘呢?就是我们的欲念。我们的贪心是染缘,嗔心是染缘,痴心也是染缘。杀生是染缘,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甚至于吃迷魂药,这都是染缘。你能把这些染缘都离开了,这就是就和如来是一家人了。“即来如”,也就是成佛不远了。佛成佛了,就叫如来;我们尚未成佛,所以叫来如。来才能如,不来就不如。来到什么地方呢?来到佛这个地方,这叫来如。把这一些染缘都放下,就可以如了。这个“如”就是什么都合理了,没有一样不对的事情,什么都对了。: g+ O$ ~% f3 g1 a* U
. M1 G, l" S( F5 i) Z' F
这个空是个真空,色就是个妙有。真空不空,因为妙有;妙有非有,也就是真空。从什么地方显出来的一个空?从“有”的地方显出来的,也就是从色法上显出来的。从什么地方又有这个色?也就是从空上显出这个色法。所以才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你若是明白了这个不空不有的道理,这就彻法底源了,就真正明白佛法了。
& g5 i. @. H( ^8 }
) q$ h& s+ t9 d好像方才说的这个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2 13:04 , Processed in 0.0905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