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 r' S8 j3 U! ~: R( V& V- g N " T0 F8 e3 Y: @; F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14565.html)
( m( K* o4 C% V' P
3 p* @1 y1 N7 W, D! J6 w, @( [! V- f& ?: W( A/ A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1 b( }: I% a6 L8 Y1 w! h, X4 Z6 V2 O ~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2 H: D6 J; @5 S) L* W6 M* M
% u9 Q" F! `" q- H1 g) Q+ ]/ z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 h! a& u2 h g7 @) a3 m6 Q" V# E4 x _0 ^& x3 l- l' H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1 n. d; C' O& V: w
8 ~2 y7 F& e$ x. k! U
5 @% r- d4 ?# h6 C
$ I- D( I2 A$ Q \开经偈* ?2 @& c& @2 X% z% N3 }
- S; j* K- W4 Z3 k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7 g. C0 }5 |3 @! o9 e) n$ A. W' @$ C
' H/ r7 {% a& E) {7 |: \; r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2 L6 a# J1 U+ q8 ~& a
7 f$ @8 H# d% C7 C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 W/ K U; D1 a ?* w# J+ U4 d# R$ b4 v2 u& `5 E* c3 h/ j
A1. 总释名题 A2. 别解文义 A1(分二)
9 ^; I6 A4 `3 z. j5 ?
+ ^5 k5 }3 K& G# wB1. 经题 B2. 人题2 z7 B: _. q$ R6 n! T* ]" G. [
* g" c3 U g" y# a, x$ k8 y
A1. 总释名题' ?5 t# `, M6 E& S" V
# ~/ q( j& n, t5 H* `8 |/ N9 z
讲这一部经分成两科:第一科总释名题,总起来解释名题;第二科别解文义。总释名题又分出两科:第一是经题,第二是人题──翻译人的名题。/ c d/ C6 X" k1 p) }- h
# F7 k' E( h" [# i; jB1. 经题( n9 P6 U% K R- K6 B
; I" f9 }4 z4 X经的题目,在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里边有七种立题:" H6 y! x* a A* A
- C5 s* m# n/ ^8 D! Q第一:单人立题。什么是单人立题?《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单人立题,“佛”是个人,“阿弥陀”也是个人,所以叫单人立题。
8 T6 M0 w* O3 F, F4 t5 H5 H# g0 `. ^ L- V+ {# Z6 r0 Q' x4 y4 x
第二:单法立题。什么叫单法立题?譬如《涅槃经》,“涅槃”是法,以法相作经的题目,这叫单法立题。1 Y6 q$ S4 {" B
3 H+ s, C; p' Q' B
第三:单喻立题。用单一个譬喻来立题,什么是譬喻立题呢?就譬如《梵网经》。“梵网”就是单单一个譬喻。并不是说是这个譬喻的譬喻,就单单譬喻。譬喻什么呢?因为《梵网经》说的是戒律,这个戒律就比方大梵天王前边的那一个网罗幢。这个网罗幢是圆筒形的,挂在大梵天王前面,作为庄严的表现。这个网的周围都有孔,有这个网的窟窿,也就是每一个网孔里边,都镶著一粒最名贵的宝珠,这些宝珠又互相光光相照、孔孔相通。这个宝珠照著那个宝珠,那个宝珠又照这个宝珠……,来回这么互相照。
' P: \' J8 `% a/ \
9 X& L7 W+ Y* ~! F( N虽然这样光光相照,你的光照著我的光,我的光照著你的光,但是这光和光之间,可不会彼此发生冲突,不会说:“你的光不要来照我这个光,我的光也不要去照你那个光。”没有的!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就是用来比喻每条戒律之间,互相都像这些宝珠一样光光相照。你守这条戒律,这条戒律就有一道光;你守那一条戒律,那一条戒律也有一道光,所有十重四十八轻的戒律,每一条都有它的戒光放出来,就好像这网罗幢的珠光似的。
' P; g g" l* k# A) D1 g5 W' w$ e% e! t- e3 T' a
为什么在网孔里头都镶上这个珠宝呢?这个网罗幢比方是菩萨戒,就因为每个戒,本来就是有个窟窿的。这个戒怎么有个窟窿?也就是有个漏洞在那个地方。虽然是一个个的漏洞,但是你守了戒律后,它就变成一粒粒的宝珠了。你若犯了一条戒,你就有一个漏洞;你若守著这个戒,就好像宝珠放光似的,而且光光相照、孔孔相通。这表示什么呢?表示这个佛的心、菩萨的心和众生的心,心心都是相应的。佛是怎么成的佛?都是从这个戒律修成的,菩萨也要从这个戒律修成佛,众生也要守著这个戒律才能修成佛,这表示化化无穷,这个意思是没有穷尽的。所以《梵网经》是单喻立题,单单以一个比喻来命题。以上这三种立题叫单三。
" |2 |: V( W; [& w$ ~( O6 q7 z2 b: N9 z3 ~1 e/ O
第四:人法立题。譬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个人,“般若”是法,是法的相,所以叫人法立题。6 r1 N) Q# [2 e% w, S
+ j: j+ e$ V4 K6 o6 _: v, M第五:人喻立题。譬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个人,“师子吼”是个比喻,言其佛说法好像师子吼似的。狮子一吼,百兽皆惧。$ ]. W8 u$ G/ P. J4 f& v. v
8 G1 [5 x, R2 \1 Q- b
第六:法喻立题。本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以法喻立题。“般若波罗蜜多”是个法,“心”是个比喻,所以这一部经是以法喻立题。以上这三种立题叫复三。怎么叫复呢?复就是重复,也就是两种合到一起,又叫重三。
% P/ V) K& G9 y& S/ y) G: o# d0 U4 x6 t& x* x& P4 x# O2 d
第七:人法喻立题。有人、也有法、也有喻,又叫具足一。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个法,“佛”是个人,“华严”是个喻,表示“以万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果德”。又“大方广”是说这法的体,“华严”表示用。佛是修大方广六度万行这种法而成的佛,修六度万行是成佛的因,就好像花是果的因似的,这叫万行因华,用好像花似的这种万行的因,来庄严这无上的果德,就成这种佛果的德行。
9 t; x6 [+ q2 g J% t& V" u, e% z2 {3 w! U: h9 J1 N/ x2 U4 V
现在就用我所作的偈颂来解释本经。每一段文都有八句偈颂,来解释这一段经文。这八句偈颂是我自己作的,以前讲过一遍,这是第二次了。
: F! F% l4 \7 X% d% T+ I6 q! M,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G" G$ z8 m% n3 }
1 A6 X) l# D ]4 U# f& {& p妙智方可达彼岸 真心自能契觉源 法喻立名超对待 空诸法相体绝言
0 B( U- k' v0 [. }6 ^0 r. Y7 f, c3 O: t
宗趣原来无所得 力用驱除三障蠲 熟酥判作斯教义 摩诃逆转般若船
$ F$ N3 ^' v% o2 M
; |: l* W. w0 _- U6 |$ u! @前边这八句偈颂讲的是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题,按照五重玄义 ( 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判教相 ) 来解释。这第一句和第二句是解释题目的意思。( O1 n( G# b/ u( _ P/ |, D+ [0 x$ s0 b
" D4 d$ \( w" Q& ~# g4 K) X五重玄义:(一) 释名
% y& y9 c2 q9 O3 I5 `% m
# ]1 M- v# d! C# g6 u妙智方可达彼岸。什么是妙智呢?般若就是妙智。你用这般若的妙智,才可以到彼岸。这个到彼岸,就是波罗蜜,这“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
5 o! O9 }# y: H6 F m8 C% n6 J' L
+ H3 w% m7 M! \真心自能契觉源。这个“真心”就是说的这个“心”字,也就是说的这个“般若”。你有般若的妙智慧,有这种真心,自然就可以契合觉源。契合觉源,就是和佛的本觉相契合,就是得到那个本觉的体了,契合了。契合就是相合了,和它合成一体了。
' ^; T# V& v- D& f7 m' ?% O( k5 c( d1 C
法喻立名超对待。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法和喻来立它的名字,“般若波罗蜜多”是法,“心”是个喻。“超对待”这是一个绝待的法,不是对待法;它超过去这个对待,而到这个绝待的这种境界上。3 e* N9 G$ r* B" c e! I
- s' j* m9 L. k! Y" R
般若是什么?般若有文字般若,有观照般若,有实相般若。以文字般若而生出来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才来契合本体的实相般若。这个般若又叫究竟的智慧,又叫妙智慧,又叫彻底的智慧。彻底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