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指弥勒所问十念。】
( R8 X9 ?8 ~4 X& e4 U, \% \4 D' i& s
这个经我们在此地讲过,就是《大宝积经》里面的一会,《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也叫做《弥勒菩萨所问经》,它有两个经题,这个经上弥勒菩萨向世尊请教。+ ?4 F' A, ^4 [. x+ |
5 ] f5 b! s$ z. [( |$ U; p
【具足如是十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
9 E$ P! V. r2 [% G7 C, a. U% ~- q2 ?7 Q% {$ R8 T
『安养国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D, f3 r: J8 M2 m- E
/ y* g D8 r1 ~+ z 【凡有 ……
" w% R4 e! X# f& c5 b# X7 N& t; P# A
, s% W8 s; Y0 s6 z- H9 |. W
10 02-034-0070 大乘无量寿经
' p+ y9 N+ U8 a" x) D9 n
: C2 J/ u2 L8 d; u……情,让鬼原谅,很不好意思!所以要存真诚恭敬心,虽然看不见他们,我们知道他们也有不少人在那个地方。
6 X1 _: S6 p: O( x* m% m4 A# \* e% L. o! k. U6 i: ?
第三叫「念不退」。经上常讲,念「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这个话不好懂。什么叫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它的意思是自性般若智慧,古人翻译「一切种智」。如来所证得的智慧,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这叫念不退。我们把这个话说得白一点,大家好懂,念念与性德相应,这就叫做念不退。起心动念与性德相悖,那就错了,那就退转。也许有同修要问,什么是性德?我们从理事两方面来说,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将经论的教诲总结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从理上说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从事上说的。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心念与这二十个字相应,那就是念不退;与这二十个字不相应,你就退转了。这二十个字是我们的性德,是如来真实智慧,这个说起来大家就容易懂得多了。# ]* W* E4 w& E$ d- W
- i; g/ ?0 T& |
真诚心,决定不自欺、不欺人。可是这个事情很难,为什么?我们都以为我心真诚,我没有欺骗自己,我也没有欺骗大家,这有什么法子?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他定义下得好。他说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我们心里头起念头就不诚,我很诚意,已经不诚了 ……6 R8 m+ h* L. {3 S
0 o5 D2 ]3 N5 h: Y9 b2 a. ?, Q
. c5 J# }7 _3 O7 g11 02-034-0074 大乘无量寿经+ q3 e5 L* ?2 x8 s+ b L0 A4 I
4 ^. \ w( t. B% S
……面有布施、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那叫持戒。任何一法决定圆满具足一切法,这叫大乘佛法,六度不能分开,不能看成六桩事,一桩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二都不是佛法,你把它分六个,那哪里是佛法?六即是一,一即是六,这是佛法。你要不明了、要不懂得,你从哪里下手?我们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懂得经上「礼拜归命」是什么意思,这才能下手,知道自己怎么做。* h9 R c1 V' [, @% e3 g) W
( \: m ]% Z# S0 `$ a$ p8 K/ ~
底下两句具体给我们说明,怕我们在前面这一句话含糊笼统,不求甚解。底下是『以清净心,修菩萨行』。「清净心」,刚才说过,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清净心,清净心一定包括其他的四个心。「修菩萨行」,菩萨行就是修六度行。世尊在《金刚经》上教导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清净心就是离一切相,菩萨行就是一切善。我们要用六波罗蜜的心态,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所以离相是看破,这是看破,修行是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清净心是智慧,菩萨行是方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菩萨行。. \. k8 M" J. j7 D+ Y
* j% b5 `" I) o) F$ [# G
我们今天的心不清净,如何修清净心?要在行当中去修清净心。行是生活、是工作、是应酬,在这里面学不著相,心就清净了。「不著相」,这一句话还是很笼统, ……
# o* G% @3 j% n, }, q8 I4 {( L9 l- o9 j
$ Q, H/ m5 ^) e1 z; a
! F \2 @8 }+ y, l9 l! } 12 02-034-0078 大乘无量寿经' N0 S" _* u5 H) V
' @$ f" R$ I9 |; {+ V. G
……界。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成就快,在华藏世界修成佛果需要三个阿僧只劫,到极乐世界去修行,像他们这些法身大士、圆教初住的人,宗门常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一种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用三天就成就了,然后你才明了为什么文殊、普贤要去。所以西方世界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做代表,诸佛的代表,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4 J+ J9 {4 R) `- n" A2 ^/ l. P" u! V: l) I4 m
我们今天再念这一句经文,「生我国者,善根无量」,我们要不修积善根怎么行!什么是善根?我们总结世尊一代的教诲,这十句二十个字就是善根,「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无量无边的善根,我们要不认真修学,不行!《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决定不是说我每天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就能往生,未必!没有善根的不行。天天念佛,一天十万声佛号,没错!如果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善根,到了极乐世界,这个看不顺眼,那个不愿意,天天跟人吵架,那怎么可以,是不是?我们在经上看到世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问问你自己是不是上善?你要不是上善,到那里天天跟人闹别扭,不是把极乐世界给 ……
( d6 U. @! c/ c
2 f* f3 s( T$ m) C a% _8 m % ^: C2 e, L; }; Q5 e
13 02-034-0081 大乘无量寿经" o5 c2 L) V5 N- T: o; a
. X" @0 ~2 z, A, R4 ^' B- D
……普贤不称行,称道。行跟道不一样,行是在修学,道是拿到学位,我们讲证果、成道了。他证什么果位?在《华严经》上讲,法身大士。一个人能行普贤道,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初住菩萨,这是真实的果位,不是小果。普贤道跟菩提行差别在哪里?给诸位说,事相上没有差别,用心跟境界里面完全不一样。菩提行,他所用的心是相似的真心,不是纯真,相似,跟真心很接近了。普贤道,完全是用真心,决定没有妄心;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断尽,尤其是分别执著这个意念永远不生。有这样的功夫,菩提行就成了普贤道。普贤所用的心,就是我们提出来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都与这十个字相应,而且是自然的相应,没有丝毫勉强做作。如果还有丝毫勉强在里面,那是菩提行,不是普贤道,没有一丝毫勉强,心心念念流出来自然就是这样。/ e& p6 ]5 F2 y9 p
- O1 |0 c5 r* ]" y7 W, G
用这种心「礼敬诸佛」。诸佛是谁?一切众生皆是诸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行是普贤道。普贤菩萨眼睛当中看一切众生皆是父母、皆是诸佛如来,孝敬的心圆满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达到圆满,这是普贤道。如果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还加个「过去」、加个「未来」,它是菩提行,不是普贤道,普贤道里面决定没有这一种分别意念在其中,这个地 ……& _ {( h( T0 h! G# i% O
1 s9 D. ]4 J- J0 p- y! B
8 ^- v# f7 |0 V# _8 ], L$ ? 14 02-034-0085 大乘无量寿经( f K& @) a: F; F4 \; X
6 D1 ]# k" A1 i% B( J
……但是他们的把关,实在讲没有阿弥陀佛那么严格。阿弥陀佛把关是真严格,你心不清净、心不善良,你决定不能往生。诸位要记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