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k8 w0 P4 ]# o* \
' U& R0 V" L9 M. F7 n7 w, K! R
/ K# R+ m0 h5 L* [" Y* n' R7 `% I, e, K) `
净公上人讲述
' Y' f2 @5 z# k* t) }, M
F' T. m' j$ L" O: C弟子阮贵良摘录整理 f1 o# y7 f" o2 Y) s5 ]
4 A8 x3 V/ c2 L
1 \" _ z& J, \. _9 i; H9 g" i
8 v' i: N u% A9 Y2 @* _. @7 w前言8 @, M, E8 z H/ Z* H
1 p: y/ m7 B6 W1 r& F( G' x- g+ O
无量寿经译本: h- s& K+ n$ n/ Z/ m
" r( J5 Q6 j- j
阿弥陀佛本生- b5 {# E& t3 K- A2 K
, ^ H. ]* O3 p2 R, k" G- Y& s" A1 a*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Y' X& S& F6 j1 e
9 k; U6 E- b5 N m4 p5 Q
! V4 |- V; U- y U# |5 j6 R0 r
1 Z8 d- P7 k( t( N7 d# t$ }. o此篇文章之【前言】、【无量寿经译本】、【阿弥陀佛本生】三节是根据(一)净公上人‘弥陀四十八愿’一九九0年讲于高雄国军英雄馆。(二)净公上人‘净宗朝暮课诵讲记’一九九四年讲于美国加州迪安萨学院。两篇文章所整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乙节,则全部摘录自‘无量寿经讲记’第六品—净公上人一九九0年讲于华藏图书馆,刘承符居士一九九六年整理。; D0 O0 j! m g5 v$ N
* K6 q' s) Z$ ~" n5 C
( z; q% O2 _ h. @9 `( n: O
! v- X$ l+ T2 z' V【前言】3 @% \% p+ E( z/ N+ @7 }
/ Z- m, x& J& Y8 ]" r" A; Z; ]0 U% d
5 B; I1 z" ], K9 }* ]4 y$ K( l2 `6 }
这些年来,净宗在各处都有良好的发展。为什么在大乘许多宗派中,我们特别提倡净宗?0 {- d j- d& Z6 b, h' C" x! V0 a
: l, W" Z. |: `+ |4 w
5 x) T. d2 y: L4 s8 p: z5 d7 @0 \% D8 O h' R
我们知道,佛法是佛陀对于一切众生究竟圆满的教育,他为我们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明了真相,才能够正确解决一切问题,包括我们眼前生活的问题,与将来归属的问题。而佛在一切经里跟我们讲到最究竟、最圆满的原理与境界,在中国佛教,我们都知道《华严经》是根本法轮,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宗派都肯定的。- R/ h& v/ C+ w; [( U
5 A# Y1 P1 E% D% A7 L
3 o3 i& R! b+ z1 B0 Q* T
* i" s1 y& R; V- ~& p; q G
大家公认的,在大乘经典里面只有三部经是讲‘一乘圆教’,就是:华严、法华、梵网经,所以《华严经》是一乘圆教。但古德曾经说过:如果将一切经做个比较,《华严》第一; 但《华严经》要跟《无量寿经》比一比呢?《无量寿经》第一,这就把《华严》也比下去了。古德甚至于还说:《华严》、《法华》只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这就好像是我们将经典判为三分其中的‘序分’。《华严》、《法华》是佛陀说法的‘序分’,那‘正宗分’是什么呢?正宗分就是《无量寿经》。这种说法出自于古代净宗大德之口,他们这样说法有没有过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没有门户之见呢?修净土的特别赞叹净土,学禅的特别赞叹禅宗,这是后来的佛教都免不了有自赞毁他的弊病。古来净宗的大德有没有犯这个毛病?这是我们要认真去思惟的。如何认定?那只有费相当的时间来深入经藏,不能够深入经藏,我们就没有法子肯定古大德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 Z. h' L% ]3 r
7 O: a3 }7 d7 b9 U+ X; N 3 x$ s) Y0 `4 i& M! Q: [/ k3 u. [
! _) [6 K+ I% b1 G( k0 H2 i6 c6 O我从民国六十年在台北开始讲华严经,在这里面体悟到,净宗大德所讲的话没错,一点也没错!这部经、这法门确确实实是世尊主要要说的一部经典,正所谓是‘如来正说’。而我在华严里面研究,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学的是什么法门?善财童子学的是什么法门?仔细在经典里面一看,原来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我得到印证了。一切经最后归到《华严》,《华严经》最后归到净土,尤其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才知道:这部经典、这法门,是整个大藏经的归宿。尤其《华严》明白地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一切大乘法门的归宿在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见到文殊、普贤,普贤菩萨会劝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你智慧大开,才真正能够体会到如来的真实义,开始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谓‘十地菩萨始终’,始是初地,终是十地,再加等觉,总共十一地,这些菩萨们没有一个不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 I3 {3 M) G k& {# _0 O7 ^% t( u& V6 `( K, s* E+ X
$ D# |/ i0 m- l6 w; r+ @
; w# } C" S9 M' z* a! w我在华严经里面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我就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专讲净宗经典,为什么呢?因为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是华严经的略本,是华严经的精华。蕅益大师说得对,他说这部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一切菩萨之司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是以这部经普度一切众生。《华严》、《法华》虽然是了义一乘,但并不能够普摄一切众生的根性,佛说《华严经》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下根性没份;《法华》亦复如此。换句话说,虽然是‘圆教一乘’,还是有遗憾,遗憾的是不能够普度一切业障的众生。唯独这一部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可以度文殊、普贤的圆教等觉菩萨,下可以度地狱众生。造作五逆十恶、极重之罪,立刻就要堕地狱了,佛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所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真能做的到,凭什么呢?就凭这部经典,就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净宗法门的好处是确实能涵盖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文殊、普贤,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后都念佛归净土;下至三途地狱众生,一念、十念都得往生。所以净土法门才是真正普度一切众生。
) `: R" F; i% ^9 E7 S6 Q9 [. U; D: z1 n; L
. V) B. F; K8 ^
- ]" {$ E+ O% L/ a: f2 s C净土法门,《阿弥陀经》以及《无量寿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赞叹的。一切佛既然赞叹,一切佛当然为众生宣讲,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普遍劝导大众念佛求生净土。因此修学净土法门,读诵净宗经典,称念佛号的人,都蒙一切诸佛的加持。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教我们一定要顺从诸佛真实的教诲;净土法门是诸佛真实教诲,要决定不疑,要认真努力修学。因此我们净宗早课,就选《无量寿经》第六品四十八愿;晚课选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目的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修学的同修,心要像佛的心,愿要同佛之愿,我们的解、行,样样遵照佛的教诲。能够如此,经中所说的殊胜利益,必定在现前就会得到。0 n0 S1 t% e0 r3 J2 g
; @! i" K! c( Q4 ~
! U* _0 N% e! E. g! f* x2 U
5 [2 ^# u5 p6 y8 F: x
【无量寿经译本】
) f! n. z' L' {. Z! X) o; ~0 a% n# |! C. W P
1 @% C2 {# \+ P) ^: b% n
& x' l1 y3 ]! [$ e C; L
无量寿经来到中国很早,在佛教传到中国的初期—后汉—就来到中国,相传安世高大师有翻译,可惜这个译本失传了。所以,从汉到宋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可惜的是,其中有七种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在我们世间还有五种。这五种译本为:" p6 P' ^* K( K9 w# O
5 E% ~/ [9 R8 W0 q0 j6 B
' r Y. t7 I2 L p' A: [7 v
' v3 ]# K- B5 L
1.《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东汉支娄迦谶译。
6 l9 O; Z5 z0 f0 B- j& W/ i: `
, @6 x1 Z8 ~) p9 X- @2.《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东吴支谦译。, D4 @! u, i* i5 x' Z+ \ Y, l
K* S. A" H6 j3.《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
" E& E- f- ~/ r/ O- J* H" h- Y$ W# W6 x S- l5 n
4.《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菩提流志译。% B7 }' C' M- S1 ^ l9 D
$ L S! }8 |* V ]: A% C7 u. ~# i
5.《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北宋法贤译。/ j% a9 Y# ?6 Y6 ?9 K+ f, o
' K, g- g# ~; Y1 S) f& d4 c
. l! j5 L: c2 }. K: _7 H& q* h" a' M# M0 C+ P5 P! s
如果我们只看一种本子,就不能够了解其余译本里面,佛还有很多精粹的开示,因此,后人就感觉到有会集的必要了。如果五种本子都读,在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经本不容易得到,就以宋朝王龙舒居士来说,他要会集无量寿经,只看到四种本子,其中唐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他没有见到。由此可知,古时候要想都得到、看到五种译本,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现代印刷术发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