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7 1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足下也有七宝莲花,阿弥陀佛和菩萨同时放光照射行者身体,当时他就能睁开双眼明见诸法。由于从前的宿习,行者听到各种声音都在宣说甚深第一义谛。当时他就从紫金台下来顶礼阿弥陀佛,并且合掌赞叹世尊的功德。经过七天,就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就能飞行到十方世界承事无量诸佛,在诸佛面前修持诸三昧。经过一个小劫获得无生法忍,现前菩提授记。这叫做上品中生者。4 z: ~- e- T. J+ t! [2 o% J. N
由于前世的善缘,上品中生者往生极乐世界后听到的都是空性等甚深的大乘法,而不是无常苦空无我等小乘法。所以大家现在应该多学一些高深的法,这样将来的成就会比较高。当然,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依照次第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学显宗,首先应该听基础的法,然后再听中观等深的法;如果是学密宗,首先应该修加行,然后再趣入正行。
9 {3 ?& ~7 d2 Z8 f* R/ k1 A8 ]/ m; R 由于宿世的不同因缘,有些人听到中观或者密法时心里特别相应,而有些人听到这些深法后一直感觉不舒服。对后一种人来说,今生一定要努力与甚深的佛法结上善缘,要像萨迦班智达所说的那样:“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这样的话,来世因缘成熟时就会值遇深法,而且听闻之后马上就能接受。. `( S# ~( s: O* b9 R
9 J8 S8 a4 Y9 q6 m& D, } p; a
十四之三、上品下生) o) l Q( f2 j0 C* M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 W; B5 U8 Y& Y: o 上品下生者,他们也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只是发无上菩提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这种行者在命终时,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其他菩萨拿着金莲花来到其人面前,阿弥陀佛化出五百化佛迎接此人,五百化佛同时伸手迎接此人,并赞叹说:法子,你现在身心清净,已经发起无上菩提心,所以我来迎接你。
# V* ?) [+ ]! N/ f9 M 大家要搞清楚不同品位者的待遇:这里的上品下生是阿弥陀佛和五百化佛来迎接,刚才的上品中生是阿弥陀佛和千化佛来迎接,再往前的上品上生是阿弥陀佛和无数化佛来迎接。大家不仅要清楚这些待遇的区别,也要明白这些不同的待遇各自需要什么因。2 h6 V6 N, T( s, N7 k
8 s7 o2 D& U, j, d0 l
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
$ f5 \0 ^6 C. Z: ] 见到这些事情以后,行者就见到自己坐在金莲花中,坐上以后莲花便闭合,之后跟随在世尊身后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往生后一日一夜后莲花才开放,在七天之中才能见到阿弥陀佛,虽然见到佛身,但对佛的相好庄严心不明了,经过二十一天后才见得清清楚楚。听到的一切声音都演说妙法。云游十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经过三个小劫获得百法明门32,安住于欢喜地,这叫做上品下生者。
% G' j. S: N: f, Y8 p/ r 上品下生者往生极乐世界后,不能马上见到阿弥陀佛。现在有些人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已经到了殊胜的道场,可是经常见不到上师,自己心里很苦恼,口中也发出怨言。其实这些人没必要埋怨,这都是宿世的业缘导致的。由于往昔的不同业力,才导致了今生人和人的差异:有些人不管学法还是修行都特别顺利,信心、智慧不断在增上,即使遇到一些违缘,最终也会转变成顺缘;而在同样的环境下,另有些人的收获却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明白这种道理后,大家应该好好行持善法,以便为将来创造良好的缘分。3 t4 _% J0 r7 S# ]0 W
- |5 X, U9 z& W D1 A6 Y1 j3 p
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0 G* A1 v5 t: ^, C5 l- g 这三类往生叫做上辈生想,名叫第十四观。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则叫做邪观。% R M) W9 a+ o4 e
0 H& U% d4 K9 F) }6 p8 s/ ]7 @
. q; w) m. F+ u' v' F; S 回向偈:9 B7 ^: z0 N* m+ Q# S0 l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3 Y) H4 D# w3 ~3 \/ u. a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F( W# ~1 G+ U3 R8 _; m: h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8 a+ H0 w# ~0 U7 Y3 a) C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1 h2 {4 A) W" H/ h$ j
! L1 [7 F6 z; V+ G3 S* a' F6 y第七课
( ?1 z) Y4 ~( _- H , v$ t# n! Q) P' X2 U- y
思考题) L9 [" Q2 {5 B
1.简述中品上生。; @% t, M. K' u' T. Z9 E& h0 ~
2.简述中品中生。
: q' Q! I& O) ?3.简述中品下生。
6 y7 C: m9 b7 l; G# [) w4.简述下品上生。7 u9 V* o9 H/ e+ |
5.简述下品中生。
# t. R" r( x6 ]8 D5 d; t6.简述下品下生。8 L7 E6 V3 ]6 m. }3 b4 e4 @
# }2 f1 d6 T: N; s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l/ p/ n: A& s Y+ Q" k9 \% ~$ U6 o% s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2 \& Q' F% P6 N$ q r) M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E# ?$ W# L3 e: e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t% X9 b2 [- \% M! O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6 w/ K* H9 {. p z; w2 J/ Z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4 Z, J! z! Z. i* b' G7 J; H, z# J0 J) E
/ }9 ?$ C, u# R
《观经》非常重要,通过这次的学习,希望大家能领会净土宗的不共意趣。
! T, R& U3 K1 \7 h4 Z 从汉传佛教的历史看,《观经》的弘扬与昙鸾大师密不可分。《续高僧传》中记载,昙鸾大师早年曾游历五台山,在五台山见到了神异之象,由此生起信心而出家。出家后他阅读《大集经》,因有感于词义深邃难懂,便发心为此经作注释。注释才写到一半,昙鸾就罹患重病。他觉得生命太脆弱了,自己应该先修长生法,然后再弘扬佛法。于是昙鸾来到江南的茅山,求得了道教的仙经。回到北方后,昙鸾在洛阳遇到菩提流支,他问菩提流支:“佛教中有没有胜过道教的长生不死法?”菩提流支说:“世间的长生不死只不过能暂时延长寿命,真正的长生不死只有佛教中有。”说完便授给昙鸾《观经》,并说:“如果能学习此经,则再不需要转于三界轮回,能够住世恒河沙劫。”昙鸾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便焚毁了仙经,从此一心一意修持净土法门,将《观经》作为自己最主要的修法。临终前,昙鸾见到一位梵僧,梵僧对他说:“我是龙树菩萨,现在住在极乐世界,由于你与我志同道合,所以特来见你。”昙鸾自知时至,便教诫僧众精进修行,之后于念佛声中安然逝去。当时在场者都见到种种瑞相,他的事迹传到朝廷后,皇帝下令为他建塔立碑。正是由于昙鸾大师的努力,《观经》才在汉地逐渐弘扬开来,所以我们应该感念他的恩德。
* z: `' u0 S* g 目前《观经》还没有藏文译本,我觉得藏地修行人很有必要学习《观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