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5 14: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艺术(1)
续-《●生活的艺术(1)》/ N1 n2 q, i) |+ m( O2 W; p" C
* v, ~5 I8 c; _, a9 Q" j) M1 }; b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D) [6 s' B- L, G, J* ^& {) c‘深信因果’。世、出世间法总不离因果。因果变化无穷,因变成果,果又是因。对前面的果来说,它变成因。对后面的因而言,因变成果,因果循环无有穷尽。所以佛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法’。对于这种道理、事实,要深信不疑。真的把因果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因果自己可以掌握。怎么掌握?因变成果,当中要有‘缘’。因是没法控制的,但是‘缘’操在自己手上。所以,佛法讲‘缘生’,不讲‘因生’,就是我们可以掌握缘。能掌握缘,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果报,就有求必应,道理在此。如果你不会掌握缘,你所求,往往与心愿相违,求不到。要明白这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掌握住缘。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的。《华严经》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所变就是从心想生。如果只说‘唯心所现’,所现的法界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现的。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华严经》讲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皆是唯心所现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如何变成十法界?‘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识心是妄心,不是真心,是从心想生。如果你把道理搞清楚,把事实真相搞明白,抓住它,你就得自在。不老、不病、不死,就做得到。它有理论,有方法。
* ~, {, |9 {( Y+ G人为什么会老?年岁大了,他就想,老了!如果不相信,你可以试验一下。有几位学佛的医生,我跟他们谈这件事,他们点头肯定。人在工作时,没有老死的妄念,年轻力壮;但若退休,才过了两年,他就苍老似十几二十年。为什么老得那么快?因为退休,没有事情做,想到我老了,天天想老。老了就这里痛、那里痛,就病,天天想病,天天上医院,老病从妄想来的。念佛的人就不一样。念佛人年岁很大的,因为没想到老,也没想到病。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活到九十五岁,还不要人照顾,还是自己烧饭、洗衣服。九十七岁往生的,最后两年,才答应学生照顾他。身体健康,音声宏亮,往生前两个星期还讲经,不老!九十几岁的人,大概只有我们一般七十岁的样子。他在七十岁的时候,只有四十岁的样子。什么原因?他没想老,没想病。‘一切法从心想生’。为什么不老?不想老就不老,不想病就不病,不想死就不死!佛法有道理、有理论、有方法。如果真正搞通,能灵活运用,真善美慧的人生,真正得到。要是不懂得这些道理跟方法,世间所讲的真善美,尽是有名无实,得不到的。
& L* J8 B& m [佛法首先教我们要有健康的思想、纯正的思想:觉正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怎么会生病。一切疾病的来源是染污。最严重的是心理的污染,所以佛称贪嗔痴是‘三毒烦恼’。内里有贪嗔痴三毒,外面又有严重污染相感。那能不生病?若把里面的贪嗔痴拔掉,外面再恶劣的环境也染不上。你的身体怎会不健康,怎会不长寿?怎会衰老?学佛,我们看诸佛菩萨就是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快乐、幸福、美满的样子,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看了之后,要知道向他学习,这就对了。
1 h" [" Y( I( @& @" o如果学佛的人学得那么痛苦,让别人看了,佛法还能学?这不能学!学佛要活泼,学佛要快乐,让别人看了羡慕。他就会自动来打听,你为什么那么快乐,为什么那么幸福?你就可以告诉他,幸福快乐是怎么得来的,传授给他。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们,无论在家、出家,都是给一切大众、给社会做一个最好的典型、模范。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从这些地方去觉悟、学习,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愈是深入,愈不可思议。愈是深入,愈欢喜,真的是欲罢不能。要深解义趣,必须认真的做,解行相应。解帮助行,行能帮助更深入的理解,才真正有味道,才真正得法喜充满。学佛人如果学得有烦恼,没有欢喜心的时候,必须要觉悟,要反省,要检点,一定出差错了。% b. n0 I C% A2 _* Y
学佛,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总而言之,法喜充满,才是正常的。如果学得有烦恼,没有欢喜心,不是理论上错误,就是方法上错误,一定出了错误。要把原因找出来,把原因消除,才能走上正常的道路。) W1 n! ^$ c+ L, G, O3 `
在日常生活当中,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就是《金刚经》上讲的‘诸佛’。这五十三尊佛所表现的,他们的身分,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就说明,学佛不一定要出家,任何行业都可以成菩萨,都可以成佛。不必要改换你的生活方式,不必改换你的工作,不要改换你的生活环境;修行就在你现前的生活环境当中。第一、要认识清楚,纠正错误的观念;第二、纠正错误的行为。你就得如愿以偿了。: X, W G7 v4 r$ T* p" s& r
菩萨行里,六波罗密是六大纲领。譬如你是家庭主妇,每天做同样的工作,做了几十年不免怨声载道,心不甘、情不愿,苦恼无边,这是以轮回心天天造轮回业。你要是觉悟了,就是行菩萨道,完全不一样。你从早到晚忙家事,即是修布施供养,修‘布施波罗密’。用你的智慧、劳力为一家人服务,具足了财供养、法供养。身体是内财,勤劳服务,相续无间,无有疲厌。即是修普贤行。念头一转,就不一样,就不累了!还想多修一点福,唯恐事情做少了,唯恐事情做的马虎不认真,要修真实的福报。做事有程序,有条不紊,是‘持戒波罗密’。做事情有耐心,是‘忍辱波罗密’。每天还动脑筋,希望明天做得更好,是‘精进波罗密’。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是‘禅定波罗密’。样样清清楚楚,是‘般若波罗密’。你在家里一天到晚忙著,都是在勤修‘六波罗密’。
. G, h* c/ n9 x$ k同样道理,在外面工作,上班时、交际应酬时,样样事情,都是圆满六波罗密。不会修行的,就造轮回业。多可怜!这是佛在大经上常讲的‘可怜愍者’。会修的人,念念、事事皆具无量功德,真的是定慧等持,福慧双修。在那里修?没有离开家庭、工作,没有离开生活范围,就在自己本位工作上、生活上,圆圆满满成就六波罗密,成就福慧双修,成就普贤行愿,成就二种庄严。但是要深入,要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才得受用。观行重要的纲领、原则,看起来好像和我们的常识、人情相违背,其实它是真理。所以,佛教我们最重要的是,一切不要执著。《金刚经》的最高指导原则,可以说,任何宗派,若想修行成就,违背‘无住生心’的原则,就不能成就。
0 [5 }$ S5 H. r9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