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66|回复: 8

[[对法]论]人施设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7 14: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r; b) D3 V7 W  j( T. g

" G* ~& v9 f" r5 k, W9 j& ^●[[对法]论]人施设论% S. T8 ^  c* w7 C( {- ^
人施设论
. d1 i5 N# e, y% O; i4 X# D1 e
# b* Y+ I3 @7 j+ R《人施设》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论藏之七论之一,其成立时间可谓相当的早,一般认为本论与《分别论》为上座部巴利七论中最早之著作。它的内容主要论述蕴、处、界、根、谛、人我等六种施设中之人我施设以及人我中之各种类性,是研究原始巴利佛法必读的论书。但因本论的汉译本甚寡,目前除了高雄元亨寺出版的「南传大藏经」中可见到外,其他则很难找到此论的译本资料;然元亨寺版之「南传大藏经」是译自日语系南传藏经,而日语系南传大藏经又源自巴利语的英译本。如此的辗转翻译「冯京马凉,郢书燕说」应是在所难免,不无以为憾事。* {& Z+ M: J/ ^) c; p  l4 w
三年前法藏讲堂创办「原始佛教学院」,专研原始圣典,其中辟有「巴利文」课程,由来自尼泊尔的护法比丘负责教授。护法比丘十三岁出家,阅尽巴利三藏,後赴泰国大朱拉隆根(国王)大学深造,毕业後来台传播原始佛教并於成功大学修毕硕士之课程。三年来原始佛教学院学生(僧尼)在护法比丘细心教授及指导下完成了由巴利原文的「人施设」翻译工作。现已整理成册,诸方索求甚切,相信此论付梓之後,对於有心研修原始圣典的人不无裨益。果若如此,则原始佛教学院师生之辛劳功不唐捐,然一切荣耀仍归一代大觉者「释迦世尊」。
. f' g# i+ r' w2 d' |& p7 a庆定4 I# Z; O. \9 Q; c
2003年元宵节於明觉山舍1 E) R* H2 l8 [/ Q8 g

9 u- K' |0 C9 u5 X3 G翻译兼讲师
% h- a! Y# T1 u% p( e5 Q, c6 ^古人云:『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 X* }/ P8 T+ T/ P7 I6 b7 J# N看似简单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C6 o: z4 }- ]& e9 M0 H
这首诗偈似乎是我们完成这本中文版《人施设》一书的心情写照—「看似简单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0 P& j: ]8 p: Q" H5 B
关於《人施设》一书的出处,为南传巴利三藏中的论藏—七论之一。可能大多数的人对它都很陌生,也不是很清楚,更别遑论其内容之探讨!这应该算是中国佛教三宝弟子的一个遗憾吧!" S# q& K& M6 j
所幸原始佛教学院当中有一群「探法者」,将我上课的内容一点一滴地汇集成册,才得以问世。虽然,在校稿的过程中我们是抱著『莫道小溪容易过,需防暗石也惊人』的态度编辑,同时也经数位法师校稿及修订过,但难免还是会有文句晦涩不通、错别字、标点符号标错
7 q2 N+ ?) h$ D; N. T+ F" U/ i或其他问题,因此,我们竭诚地欢迎诸位大德、读者不吝指教与询问。2 e' @9 ?$ {! G
约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曾有一位圣人(佛陀)来过人间,即使他早已入了涅槃,但他也留下宝贵的遗产—法宝—等待佛弟子们的开垦及挖掘。
) v* Q& f% C& X今日原始佛教学院出版《人施设》一书,乃基於挖 掘法宝的开端,期许有抛砖引玉之效,令後世佛弟子们更有机会分享佛陀宝贵的遗产—而能超越时空距离,与佛陀更贴近地「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2 ]* W! d. o) j% s* F0 M4 M
~护法比丘~5 r+ j, ?! E: v" B; U! T& }/ m: u
於原始佛教学院. d8 O  ]8 v0 E* p. O! z  _* v
91/11/7: t2 N* a) E9 C9 H5 a
护法比丘(Dhammagutta Bhikkhu)简介:
: X% h  L: m  J7 N# B5 ]法师1965年生於佛陀的故乡—今尼泊尔,13岁出家, 17岁阅毕巴利文大藏经,18岁获僧团颁赠「正法保护者 (Sadhammapalaka)」的荣誉。18岁前往泰国求学。20岁受比丘戒,22岁获颁「佛论智(Buddha Sastra Pandita)」的殊荣,同年泰国大朱拉隆根(Mahaculalavkarana)大学哲学系毕,曾於Viveka Asom、解脱自在园、意识研究中心禅修。1989年来到台湾弘法,1995年拿下成大文学硕士。曾任教於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元亨佛学研究所、南华大学。目前任教於开元禅学院、原始佛教学院副院长。法师开示深入浅出,风趣中流露著生活的智慧,引人在欢乐中享用佛法。法语常一针见血、令人惑解心开,法喜充满。未来拟定一个解行并重的法源中心。" O* C: V$ t' g: r# U* \
法师曾编辑出版全套的罗马化、天城体巴利文藏经、注解书及重要的藏外文献。著有巴利文、尼泊尔文、英文丛书等。% [1 h+ k$ n/ i# T3 J
前言) r0 [  v  L5 G, S8 n' B5 U$ C
90年10月至91年5月,学院开设了《人施设》,课堂上由护法师父带领大家读诵巴利原文,其中不仅逐字的解释分析每一字、每一句,并且参照原文注解书、英译资料,同时也参考由元亨寺翻译之南传大藏经。; F4 C" _, s# ]2 C1 `/ f
除此之外,如何将它翻译成通俗又不失原味的白话经典,更是一大挑战。就巴利文而言,有所谓的时态与语气的问题;而在中文的系统里却没有这些考量,往往挑灯夜战琢磨著一字一句的用法,希望能以最接近巴利文的模式将它翻译成白话。' n9 m7 [. s9 d6 M. }7 H& L
本书的法义涵盖了所有佛法概论与教说,并且非常敏锐、有力、明确的道出个中的差异,此书之可贵处在於解释了佛教中的专有名词;因此,它归类在《阿毗达摩藏》(论藏)。本书之内容为一人至十人施设,文中不仅指出凡夫到圣者的境界,更以生动之譬喻来诠述其涵义,有譬喻个性的四种蛇;也有譬喻言行不一的四种云;也有择友的条件;也有说明四种判断事情的人;更有譬喻为战士的五种比丘等诸多譬喻,可让人明确地了解到每一种人所具备的特相。6 {$ f; m9 b# B
本书尝试著将巴利文翻译为不失原味,且具普遍性的白话经典,希望普及各个层次,而将深涩难懂的佛法带入生活中。尽管经过多次的修正与校稿,但难免会有文句不通畅、错别字等其他问题,希望各位大德读阅本书时,如有编排上任何瑕疵,或翻译及文字上错误之处,祈不吝赐教。
5 ~7 {$ a. `  H; y8 ^本书之完成历经一年时间,在这之中经过数次的讨论与修正,并由法命法师、圆智法师、圆如法师、善铨法师以及杨真枝居士等数位同学校稿;在这里必须感谢原始佛教学院院长、副院长不畏辛苦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协助与鼓励以及护法会、各方居士们的支持。
$ b* z* Z# N$ {原始佛教学院学员:觉惠# w* M& i9 G6 M3 k8 |
论藏1 f' _) ~+ D5 X7 {
(Abhidhammapitaka)
! i2 Z9 H: o+ [% U- g人施设论
; H( E+ R8 o* y  ]2 X- R〔Puggalapannatti〕
; Q+ \( ~  Q  f: w7 w: c7 [人施设论(上)
& o" h8 K' w" [目录
3 U+ L, v. ^8 J- ]2 T3 k序 1# T( c1 W" q: h* Z
前言 3
/ [' G7 j5 l' L" `$ X论母 7
* i+ \7 [4 v, j0 H+ W〔1〕一之诵 7
5 C7 g; s9 K0 G0 V3 m6 v8 I% w〔2〕二之诵 10/ z7 U2 u# i8 x, q
〔3〕三之诵 128 o2 D) L3 `2 F) U
(4〕四之诵 132 W+ J& g! ^7 Y* J6 L; Q8 d
〔5〕五之诵 17" i' Z5 \9 O2 d4 x. _; G6 l
〔6〕六之诵 19
+ j- r$ p7 J1 F0 d0 _3 ?〔7〕七之诵 19
6 U" H5 \# p9 B〔8〕八之诵 20
% m. ?* c; X9 x/ ]. Y〔9〕九之诵 20$ L# F' [# F3 {- S! A
〔10〕十之诵 20, b5 f" O$ `! q4 e: L! k3 H
细说 22; c& j% F4 O) k" a. j! p2 ^
〔1〕一人施设 22
' {% N8 M& k7 e' ~; X& R, _/ `〔2〕二人施设 27' }6 j/ Z9 i  ]/ \9 @
〔3〕三人施设 33% W# n* K7 A7 r5 c4 x3 A, A6 C
〔4〕四人施设 44
) n9 ^/ ?  h& g& g〔5〕五人施设 640 D$ t! m" x/ T2 U% ~4 G1 h! t5 A
〔6〕六人施设 707 x% |; E: p" N9 N
〔7〕七人施设 70" P& X# |* r$ G$ ~* B* `' x
〔8〕八人施设 72
7 H. @- ]6 i, p# G〔9〕九人施设 72
* B. H2 n* q8 R$ ~+ [1 F7 }& q; Y〔10〕十人施设 741 l8 S" `8 {4 z0 M" l4 U2 W  Q
参考书目 74  S9 X' I' K0 g; a" k% J2 d! c. K
一、中文书 75
2 g6 {2 `$ U2 a+ J/ t' ~+ ?# q二、英译书 75
6 x4 F' T. _' M- y4 x7 {4 s2 B三、巴利原典 75
9 x& K# a0 J/ d0 N" R3 f! `; W四、工具书 762 o/ p! h: Y! W% X
巴利文献 76
1 m4 Z% `/ `  D3 i2 G/ Z助印本书功德芳名 81
) V7 J0 b5 k) m3 o/ \8 q : H- V& r  w/ X9 u4 a
0 g# [' w- ]0 H1 w$ u
皈依彼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
( P* b* S6 N1 O3 W* m% h人施设
1 O; ^" D: s5 \3 U" P; C# s论母4 V; ^# F" k( [+ M( J& I: Y
〔1〕一之诵
$ T" z6 b1 k' v7 ?! M1.六施设:
3 W0 _1 E% \: q7 {蕴施设、处施设、界施设、谛施设、根施设、人施设。& |! h4 ^; n8 M! D' z3 S
2.什么样的范围是诸蕴的蕴施设呢?7 w3 L  [( P6 p
如此的范围是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在这个范围是诸蕴的蕴施设。
7 \& i- N4 ~+ t2 }$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对法]论]人施设论》! X1 A0 F! U+ h$ D

! y& X) ~0 }; w- e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4 N( m- R5 z$ I# |# v3 Z) b! `% y3.什么样的范围是诸处的处施设呢?4 j8 a1 R. j, X$ h! _& D
如此的范围是十二处: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在这个范围是诸处的处施设。
& u. j. ^2 W! Q9 E4.什么样的范围是诸界的界施设呢?2 q, N& ~/ F4 u
如此的范围是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在这个范围是诸界的界施设。6 K  N5 o# C1 E3 u+ c, F8 q6 t7 A+ E
5.什么样的范围是诸谛的谛施设呢?
! M' a; L/ \- m( I; ~如此的范围是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在这个范围是诸谛的谛施设。2 b6 f/ U7 l+ |$ {2 _# b3 X3 f) E
6.什么样的范围是诸根的根施设呢?. `2 m; s) f- c" m7 E6 W. g
如此的范围是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在这个范围是诸根的根施设。& j+ V+ u; B5 R7 \+ E$ M  I
7.什么样的范围是诸人的人施设呢?
* R  n! c, f8 Q7 v) b3 N1.时解脱者。
/ E4 A2 c; N9 S% j3 `1 [2.无时解脱者。8 v3 ]: C# q4 b/ ]5 D* T! E' U
3.动法者。+ i' A3 `* q$ F4 t
4.不动法者。
- F1 a: {, M* Z9 Z' d; \0 `5.退法者。& ^5 H1 @' @0 k- X+ g; q, A
6.不退法者。
1 e( [3 K. U8 y6 z$ W7.思不能者。+ o& u( P' {$ X7 y7 j& G
8.护不能者。! `# I/ D1 r+ Q7 Y
9.凡夫。1 i' O* b# l- ~
10.种性者。- y) U7 z5 ]( h5 y' D; e
11.畏止者(怖畏止息者)$ f. D# Y! K. `0 l* q( F# b
12.无畏止者。
$ D- _8 @; V1 N13.能行者。$ k6 F5 Z1 ~& L- B. ]; B- [" b
14.不能行者。. `# ?8 K' D. u: Y. C
15.决定者。
" W) v+ J3 Y3 \/ t5 `2 v' l" w16.不决定者。% Q' `+ k9 S8 l1 H/ V+ t
17.行者。6 ]* g4 L. A: i
18.住果者。  T% f% S) e% h1 Q; d: @4 K4 _! Z
19.同首者。7 i* e: Q0 s" ?9 o% a4 P) }
20.住劫者。8 v, \3 X* U+ Y* n3 E6 r4 Z# X+ ~
21.圣者。
' D4 C& W3 B5 e' F, m) c' C8 P22.非圣者。! y4 O- z) u$ \- T
23.有学者。$ m. x- s' W! R- f$ p3 m" C
24.无学者。1 i2 b5 Y# V) a9 _2 F7 f. ?4 p
25.非有学非无学者·
, J# |$ X% j! y: z26.三明者。
5 p" z1 i/ A! }& Y, B* a27.六通者。
+ N4 Z/ V6 f0 C+ Q$ E# Q4 W28.正等正觉者。
' _8 [/ a( ^) T5 i* j# x29.独正觉者。6 @. D4 f  G; h8 h
30.双分解脱者·
$ }, @6 t) Y9 V. T8 W31.慧解脱者。+ M3 ^/ e5 G" e; K  g$ F- P8 Z
32.身证者。
7 _& P3 n$ u3 {; n, `$ y' i33.见至者。
; Z4 l# z$ w- A/ L; G34.信解脱者。
& b; [1 }; q( h, k# J0 e) D35.随法行者。7 ]! J1 r' M+ y4 I! d. F$ R
36.随信行者。
% B1 x$ r; Z6 E5 A" I37.极七次者。$ }" E3 \# x& V# E, P' Q; f7 p
38.家家者。
" H! `- C! K0 t3 Y: K39.一种者。0 v2 t( t$ _) Z, b# B/ M% Q9 Q
40.一来者。
  W" A0 y2 \' t9 q: g41.不还者·; k, c) O/ |9 }! x, {
42.中圆寂者。
5 g: ?: L; W' P* w. K( ]8 R43.生圆寂者。
! G' s, p% t' T6 K$ U2 N: Q: a. _44.无行圆寂者。" i) F+ K" A* k& B7 N! D
45.有行圆寂者。
2 g  P% ^( `0 B" z46.上流至色究竟天者。0 _0 E  j1 l( r4 @
47.预流者。
/ R9 Y8 i/ O. Y' K48.为了证预流果而行道者。
1 F: g2 W: T/ L4 E: z49.一来者。
  Z: o7 S" D% m/ _50.为了证一来果而行道者。
/ ^: \$ s) |- \" {; d51.不还者。
$ o1 s9 n2 d( U$ p4 q" I5 t5 X7 i! K8 A* m52.为了证不还果而行道者。
- b. D( e4 D5 d) l2 |3 h53.阿罗汉者。
% o0 b# h4 ]  ]  o54.为了证阿罗汉果而行道者。9 P  r6 n; s- F% j  v2 ^7 p( g* J0 F, x! M
〔2〕二之诵
, g  k4 L  \7 @8.二人
3 y2 S+ y0 L3 u* O& B0 e. u1.忿怒者和瞋恨者。( X* `/ m2 Y- P! Z8 E. m% x
2.覆盖者和欺瞒者。
* D4 w5 F4 ?4 h) x* _, ?, A3 O3.嫉妒者和悭贪者。
% l! K# ]+ n! t2 W4.狡猾者和伪善者。! W/ ?/ t3 V9 {- f& L
5.无惭者和无愧者。* C7 `% A! J* V( I
6.恶口者和恶友者。. m. b  [3 g, u# D, E! X
7.在诸根上不保护根门者,和在饮食上不知量者。3 ~- x: v- s0 r' K
8.失念者和无正知者。- q( J/ L/ ^4 Y8 H; o$ {" l" t; L
9.戒欠损者和见欠损者。$ O* Y& w* w3 P6 i& ]) j) {
10.内结者和外结者。8 e; h4 [, L# Z: ]# ?
11.不忿怒者和不瞋恨者+ g6 H! V, A$ V/ }& ^% f
12.不覆盖者和不欺瞒者。: b9 x2 c3 G& M2 W. d
13.不嫉妒者和不悭贪者。
- M, Z# L$ h6 I. m1 ~) w4 e4 ?14.不狡猾者和不伪善者。+ {8 \0 N0 I& u1 C+ l6 g0 q
15.惭者和愧者。( e2 e5 k  ~7 c5 a8 p7 r
16.善口者和善友者。2 e; j5 X9 n- I8 K
17.在诸根上保护根门者,和在饮食上知量者。
' r+ I# G/ w2 V  p1 b18.念现前者和正知者。' Z$ w  k+ O. j" K( ?  G8 }
19.戒具足者和见具足者。
: d; y& y& m9 h20.在世上两种难得的人。
- g! b" o* V9 C/ T2 n5 X21.两种难被满足的人。! k+ ^2 L5 F7 e  U# U
22.两种易被满足的人。% G- i# \& I; [- Z1 _
23.两种人的诸漏会增长。
5 v3 e% K8 \' S24.两种人的诸漏不会增长。; W) P5 i, }# r; e/ l! |
25.劣信解者和胜信解者。
5 a9 W" q, F' @" ?# R7 J26.被满足者和令满足者。" C, }7 i% h3 s
〔3〕三之诵
' `  H% h& b% T3 [: {. S  V" k9.三人
, |' n5 c5 {. R; M' b* i0 D1.无希望者,希望者,离希望者·- N& P. d9 f$ J
2.三种譬喻病的人。5 M9 G6 o/ a, G& D$ _4 Z/ b) x
3.身证者,见至者,信解脱者。
7 \# x% ]) n! m' W  Z4.粪语者,花语者,蜜语者。2 O5 `( J2 C) Z; O' J. _
5.心譬喻漏疮者,心譬喻电光者,心譬喻金钢者。$ {: |# A, P) H9 Y! @: m
6.盲者,一眼者,二眼者。7 d' ~/ E5 t% J( y6 x3 g
7. 倒慧者,膝慧者,广慧者。
: F4 Y% M( ^* i8.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和诸有上未离欲;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上离欲、在诸有上未离欲;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和诸有上离欲。
- o- B1 K, e4 I1 Y/ s) S9.譬如石刻的人,譬如地刻的人,譬如水刻的人。
$ E! _( k  e3 E+ h& `& B! k10.三种譬如树皮衣的人。5 O% W0 m, ?5 c! @5 j4 @  d
11.三种譬如迦尸衣的人。
. _! x% E, W1 N) n/ z12.易被衡量者,难被衡量者,不被衡量者。: L) K9 K4 ~/ C' T1 q2 q
13.在这里有一种人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恭敬、尊敬之後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
: {8 j- q( D  |2 J14.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回避,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舍弃,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
4 z2 W4 q6 Y7 s) u8 {; {; k15.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是有限量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在慧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
0 j8 d1 f6 u. [3 a3 a9 u. a5 ^16.三种老师。
' B/ H5 j) k, @; B' ^- ?17.另外三种老师。5 a# n% u5 v3 x7 ^5 ?4 Y$ G
(4〕四之诵1 ~' @( a7 d1 i' S. W) g2 F3 m. I
10.四人
) ]- c$ o  a" G1.不善者,比不善者更不善的人,善者,比善者更善的人。
; V/ Y* r/ W, _2.恶者,比恶者更恶的人,善者,比善者更善的人。
; Q4 I& A  w) l8 Z  ]. f3.恶法者,比恶法者更恶法的人,善法者,比善法者更善法的人。( R/ U3 i# s- E) ?1 v
4.有罪,多罪,少罪,无罪。
' G5 h2 O! n# N3 ]5.略解知者,广解知者,应被引导者,文句为首要者。
* N  ]& y! e+ s* C$ L( G6.适当应辩而不快速应辩者;快速应辩而不适当应辩者;既适当应辩又快速应辩者;既不适当应辩又不快速应辩者。6 `; P$ q; M$ h
7.四种说法的人。
% x$ e* K: |/ W" r! |1 L& n8.四种譬喻云的人。( I# ~- @0 Z5 ^0 S
9.四种譬喻老鼠的人。* N9 D2 Q/ @/ B
10.四种譬喻芒果的人。( I* |  T0 O3 O
11.四种譬喻瓶子的人。
1 _- O" d; y% L0 [1 n, _12.四种譬喻
& F' Z- h/ w0 T' j7 I) M; c: Z6 Q13.四种譬喻牡牛的人。
" P0 S# Y2 Y3 q' [' k3 v# h14.四种譬喻蛇的人。
  U4 e4 I5 ~* D; r8 ]& v15.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是说不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
& X7 {  X- \0 u  `  Q, t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是说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
* b: _4 Y- b! E" Z) H7 F4 z" `, \, w3 s; ~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是在不值得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
7 Z, h: k0 D  x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是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
' R) t9 j- W. k* J2 d: R/ P" Z16.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後,是说不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
. y5 a/ m2 {& A5 {+ h0 l- r   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後,是说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
0 b4 y) z* W( i   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後,是在不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6 k; [) P; h% e* i' }- H
   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後,是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
& o9 p# r1 W7 P9 y8 J/ O17.在这里有一种人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3 n1 H7 B# W) Y( o9 G
   在这里有一种人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4 E/ ~0 M$ G2 V! Q: j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也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
7 e) [+ v+ {+ x( d& M' b#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法]论]人施设论

续-《●[[对法]论]人施设论》/ d( l1 h5 X3 Q' Z
1 c: {. G2 |' r% L$ Q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U3 z+ y/ |- R+ ?& T9 @5 M8 ?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又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 z4 a7 u) K! o9 V+ ~
18.是勤奋果生活者,而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 y: U8 D8 H' O/ E   是功德果生活者,而不是勤奋果生活者。
. `7 w# Z8 ~7 c   既是勤奋果生活者,也是功德果生活者。7 ?9 P8 L. s9 w
   既不是勤奋果生活者,也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 {5 P' N9 i. M2 K5 o; k19.黑暗到黑暗者,黑暗到光明者,光明到黑暗者,光明到光明者。
2 H8 X* h& a' B% w% r& B2 b20.下而下者,下而上者,上而下者,上而上者。% k- w3 A8 k/ `  z
21.四种譬喻树的人。; R6 ]& H7 H0 A( K3 _" p$ y% i
22.以色衡量、以色生信者;以声音衡量、以声音生信者。
" k6 B1 Y( q% N23.以破烂衡量、以破斓生信者;以法衡量、以法生信者。9 m9 J& A3 z& l# C9 E
24.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 a& O3 f: e; d: ~: v3 e% z; y# |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  E7 V+ j, \% l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 G! W! t/ `, I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E( U7 P5 ^5 q2 z/ N8 {: m
25.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折磨自己,而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8 {" l% o  s0 C  y* h$ t! Z' G0 }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折磨他人,而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1 Z! ]8 c0 q9 Q+ j3 X5 V- q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折磨自己,而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也是折磨他人,而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
+ l0 X6 Y8 I( J( R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折磨自己,而不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也不折磨他人,而不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他不折磨自己、不折磨别人,在现法中没有欲求、寂灭、经验乐者,藉勺约鸿笮械淖刺 ?BR>26.有贪者,有瞋者,有痴者,有慢者。% d  ^" T- x6 |% r: D% j6 x! f
27.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而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2 b1 M8 b/ M& a% l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而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0 h8 ~' K' I, \! _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 U+ D+ N; w* i+ d' T4 P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k% d8 b3 @  K! A  f
28.顺流而行者,逆流而行者,自住者,已渡越彼岸而住在高地上的婆罗门。
5 W! Q# V/ l9 [: C$ ]8 n; ]' ]29.少闻而不具备已听闻的人,少闻而具备已听闻的人,多闻而不具备已听闱的人,多闻而具备已听闻的人。
$ N0 d0 O: m( k, V3 C4 L30.不动沙门,莲花沙门,白莲沙门,在诸沙门中的柔软沙门。% D/ M0 _3 Z6 m8 s
〔5〕五之诵
% |  L! @0 `' T( I3 C0 a( p11.五人& z1 }- g; ^7 Z" ^
1.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违犯,又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9 g; F! L: }; k) A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违犯,而不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6 |5 n* F; W" \4 z5 d9 H+ J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不违犯,而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
$ I) O& P; D# n) H4 B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违犯,也不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 s) \7 n. f' [0 v- `. j& H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违犯,也不成为追悔者,他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
4 S* U/ d7 f* H5 y5 i2.给了之後,他轻视;共住之後,他轻视;他是轻信者,他是不确定者;他是迟钝、蒙昧者。1 A7 d% \: j) P; }
3.五种譬喻职业军人者。: a" q% _4 l4 |/ S
4.五种常乞食者。
, |# h' n4 M; s. f1 |: n+ l  Z5.五种过午不食者。  }% {# W0 |, V* M) w
6.五种一坐食者。+ x; a* `1 g, ?" ]6 T  A/ K
7.五种粪扫衣者。
: r/ W5 j7 m( Z) W$ ?' P! L1 b  j8.五种三衣者。2 P; f8 F: `' Q* B+ p# ~# m
9.五种住林者。) h# D, j2 C: u6 L& S
10.五种树下住者。( [( z8 S" p* @3 V+ Q! `0 {( M
11.五种旷野住者。- l" Y+ D$ @% _  m8 y5 s0 c
12.五种常坐者。
. @) i% ?' E1 `9 O7 x% l13.五种随处住者。7 V/ ^  w. {$ Q  H, _$ j4 c. C
14.五种塚问住者。
' H& `/ `5 h4 ~* A1 ^+ z〔6〕六之诵% h7 o0 x0 f- g  ?! O
12.六人5 x6 A" M  _; s% R
1.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闯的诸法中,自己彻底了解诸谛,在这里既得到一切智性,而且在诸力中得自在。7 ^! }. J8 f- a2 `: ^/ H% I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闱的诸法中,自己彻底了解诸谛,在那里既没得到一切智性,而且没在诸力中得自在。
1 u7 S. V3 e, B- F+ i) ~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闻的诸法中,自己没彻底了解诸谛,在现法中既成为苦的作尽者,而且得到声闻波罗蜜。, M; M& ]/ N# `/ O+ i3 n9 O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闱的诸法中,自己没彻底了解诸谛,在现法中成为苦的作尽者,但是没得到声闯波罗蜜。0 V9 Y7 }6 m- c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闻的诸法中,自己没彻底了解诸谛,并无在现法中就成为苦的作尽者,是不还者一不回来这里(轮回)的状态者。
$ g. F! Z% b. h7 }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闻的诸法中,自己没彻底了解诸谛,并无在现法中就成为苦的作尽者,是还者一回来这里(轮回)的状态者。: h6 }  M. R; t3 D3 z# K" M( E; Q( ]
〔7〕七之诵
) A( d* V1 F5 X" L8 c13.七人
# c. s1 v% ?4 D2 |* f& Z1.七种譬喻水的人, |' ]5 u- ]* E: i( b" K
  一次沉下而为沈下者。
$ V/ y& }7 j+ c  他浮出之後而沈下者。
$ L; \% f" O% M2 p( d  他浮出之後而成为住立者。
" B2 P4 [- ^% q, h+ _7 d   他浮出之後而观察、省察。
& ~& z7 D* q: i+ J6 e. X- [5 ^  他浮出之後而前进。
) \; U9 ~6 l3 j" g5 x+ T* T  他浮出之後而成为得立足处者。9 J9 \% M+ N' |6 z4 _9 l2 D
   他浮出之後,成为已渡越彼岸而住立在高地上的婆罗门。* ~3 R4 }; Y% D0 v
2.双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者,见至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
. z( J4 `7 }. }" C〔8〕八之诵6 \" r( }* ?& ?5 a
14.八人
+ F1 p; C' f- A 1.四种具足道者,四种具足果者。
- B6 G5 R/ r1 ~; N- \2 Q〔9〕九之诵
5 {- K7 f' A0 _! }+ ]! s6 W1 ~, U4 y15.九人
, U  E% n/ x9 `& [; Y: ?  G, I 1.正等正觉者,独正觉者,双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者,见至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 @- o7 ~* ?$ ~( O1 P' ]1 Z3 A
〔10〕十之诵
7 E; q$ i8 }- F' t  H, r# w16.十人# {+ U4 @. r3 w9 j7 B/ Y5 c
 1.五种是在这里终结者,五种是在这里之後而为终结者。; P7 C# d& U+ h; ]5 c
       〈人施设论母〉结束# Y1 \0 i5 g( t7 N' {5 d* ]
/ K0 I$ Z' M' _, k( z; u% K

0 {0 l% d/ _4 x# A) R人施设
  p# B2 l; ]  h1 w6 R' e1 T9 r细说4 Y1 y; E" ~# y. E' t
皈依彼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o+ N' X2 h+ l2 K5 f8 t# r
一人施设2 E3 ?& o4 [4 d* t1 h
1.什么人是时解脱者呢?
. m8 H) ~( D/ Q, [8 z: A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适当时问,用(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时解脱者」。# u( \+ P7 h. E! k9 @  _/ `
2.什么人是无时解脱者呢?& j/ [. P+ Z1 n( h2 Z2 ~+ ]9 X
  在这里有一种人实在不是以适当时问,用(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而是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诸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无时解脱者」。所有的圣人在圣解脱里都是无时解脱者。
: t5 v* d5 F9 H8 ]3.什么人是动法者呢?
) f( d. ]" L7 ]( i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他既是不随欲得、不容易得、不顺利得,又不能在想要的地方、想要的方法及想要的时问(随意)入定和出定。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一对於那个人来说,因为放逸的原因,那些定会摇动一这个人被称为「动法者」。
' ?1 K' s9 [9 p! E9 ~4.什么人是不动法者呢?
  B) u! R% f5 i$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法]论]人施设论

续-《●[[对法]论]人施设论》
+ l3 p9 h3 B# _9 P' z$ u$ N9 R* ]- I9 Y" ~" {  y' R  Q2 \- J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k9 l" Z2 i3 o% ^9 a/ y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他既是随欲得、容易得、顺利得,又能在喜欢的地方、喜欢的方法及喜欢的时问(随意)入定和出定。这种情况不会有机会一对於那个人来说,因为放逸的原因,那些定会摇动一这个人被称为「不动法者」所有的圣人在圣解脱中都是不动法者。
/ Y) q# Q4 h$ e9 l- [% }5.什么人是退法者呢?
5 X4 Y$ P5 {' t, Q+ [1 V  K4 n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他既是不随欲得、不容易得、不顺利得,又不能在想要的地方、想要的方法及想要的时问(随意〉入定和出定。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一那个人因为放逸的原因,他会从那些定退离一这个人被称为「退法者」- F( ]# n. q% R
6.什么人是不退法者呢?' }- q" ?' W0 e7 ^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他既是随欲得、容易得、顺利得,又能在想要的地方、想要的方法及想要的时问(随意)入定和出定。这种情况不会有机会一那个人因为放逸的原因,会从那些定退离。这个人被称为「不退法者」。所有的圣人在圣解脱中都是不退法者。% Z/ ]2 `0 o2 @9 R- T1 A% }
7.什么人是思不能者呢?
. f7 v* k' Y" ]  ~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他既是不随欲得、不容易得、不顺利得,又不能在想要的地方、想要的方法及想要的时间(随意)入定和出定。假如他随思的话,不会从那些定退离;假如他不随思的话,会从那些定退离一这个人被称为「思不能者」# J2 q- p( Z% f; G" x
8.什么人是护不能者呢?" i) E- Y# M0 s% s  _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他既是不随欲得、不容易得、不顺利得,又不能在想要的地方、想要的方法及想要的时间(随意)入定和出定。假如他随护的话,不会从那些定退离;假如他不随护的话,会从那些定退离一这个人被称为「护不能者」。
# t. d. o" X9 q2 `& w9.什么人是凡夫呢?
* m2 O2 U5 C- q7 ]1 P7 _# J! E  哪个人的三结既没被舍断,又没有为了舍断那些法而修行一这个人被称为「凡夫」。5 ~, w3 U! U, d0 e2 M0 V7 [2 q) y
10.什么人是种性者呢?
; g( P! \4 P. q  因为那些法的无间(修习)而出现圣法,因为具足那些法一这个人被称为「种性者」。8 X% }# o( i4 U# q# c" _4 @9 o4 W* ?
11.什么人是布畏止息者呢?
2 ?* D* ?# P" ^8 l' ~9 l) Q  七个有学和那些具有持戒的凡夫是怖畏止息者。阿罗汉是不怖畏止息者。7 ^4 {0 ~0 X$ V$ L; }9 P* X; N8 w
12.什么人是不能行者呢?
% Q5 e" H  N! n- s7 j9 e  哪些人具足业障、具足烦恼障、具足果报障、不信、无希望、劣慧、鲁钝,在诸善法中不能进入正性决定一这些人被称为「不能行者」。$ I' a& _5 F8 [
13.什么人是能行者呢?
7 J! p2 u! k3 R) w  哪些人不具足业障、不具足烦恼障、不具足果报障、有信、希望、具慧、不鲁钝,在诸善法中能进入正性决定一这些人被称为「能行者」。& h0 \% o1 v: A
14.什么人是确定者呢?
. f' x# |3 p% z1 D$ [  五种人(具足)无间(业)和那些持有邪见的人是确定者,八种圣人是确定者。剩下的人是不确定者。
% i- a+ ?8 e+ _0 Q& d15.什么人是向道者呢?
+ {# t1 [  T! q6 U, F  具足道的四种人是向道者,具足果的四种人是住果者(住立在果上)。$ L# O5 x' V2 C5 e
16.什么人是同首者呢?5 G( V4 H& ~- N7 L
  哪个人的漏灭尽和命灭尽是不前不後(同时)一这个人被称为「同首者」。$ g( @. Z& v& u$ C: Z
17.什么人是住劫者呢?
* Q  Y* n: d! f- z, H$ A9 T  这个人为了作证预流果而修行,而且应是劫的被燃烧时间,在这个人未作证预流果之前,劫不会被燃烧一这个人被称为「住劫者」。所有具足道的人都是住劫者。* J1 P, Y) T" P4 E1 @! y7 O
18.什么人是圣者呢?
$ e8 Z1 S/ E; {4 d  八个圣人是圣者,其余的人是非圣者。
7 c3 I& P9 H  c" g' Q! p1 b: B19.什么人是有学呢?- Q. I9 y+ k# }* B
  具足道的四种人和具足果的三种人是有学。阿罗汉是无学,其余的人既不是有学也不是无学。
; H) F( i' D% x8 y7 R2 e/ }( J20.什么人是三明者呢?% d9 K/ w; _& W: V
  具足三明的人是「三明者」
: J6 F0 {% X  a5 [$ D8 ]21.什么人是六通者呢?
2 ]1 Y8 K7 a/ i1 A  具足六神通的人是「六通者」。6 Q1 Y) U1 W4 k. X7 C
22.什么人是正等正觉者呢?3 m% \' o/ c& }2 _: E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闻的诸法中,自己彻底了解诸谛,在那里既得到一切智性,而且在诸力中得自在一这个人被称为「正等正觉者」。
3 F! u5 Q/ m0 m, O4 r* d23.什么人是独正觉者呢?/ l/ s# {5 a2 i3 L0 p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闱的诸法中,自己彻底了解诸谛,在那里既没有得到一切智性,而且没在诸力中得自在一这个人被称为「独正觉者」。
& U, _$ Z! ?) R" l/ K/ H24.什么人是双分解脱者呢?( M  p8 G: w, `" a% K+ z2 l9 j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诸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双分解脱者」。' l  C& w) n- Z; R
25.什么人是慧解脱者呢?
* Y' ?" Y4 g& V- t  在这里有一种人,实在不是以(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而是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诸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慧解脱者」。1 L$ V) M) ^$ l
26.什么人是身证者呢?
0 a; u" s4 x! Z0 ^! r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身证者」$ Z6 O4 S0 j; \1 V. _3 n' X
27.什么人是见至者呢?
: u* a1 q  A  y  在这里有一种人,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以他的智慧彻见和实践了如来所教的法,以智慧看到之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见至者」。& p$ B/ U. h& |
28.什么人是信解脱者呢?
0 M+ _% x8 ?: T% O% z: O; l6 }8 ]  在这里有一种人,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以他的智慧彻见和实践了如来所教的法,以智慧看到之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灭尽,但是不同於见至者一这个人被称为「信解脱者」。
. P; b. y% u7 P& e3 r- v3 ?# Y* s29.什么人是随法行者呢?
1 O( f, o4 W) Z* \  哪个人为了作证预流果而修行者的慧根是非常强,他修习带领慧、以慧为前行的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随法行者」。为了作证预流果而修行的人是随法行者,
2 U9 M. z( F6 }4 a. ?住果者是见至者。
7 I6 w$ e/ d5 J& e30.什么人是随信行者呢?
2 y+ T# C/ ]9 I/ ~  哪个人为了作证预流果而修行者的信根是非常强,他修习带领信、以信为前行的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随信行者」。为了作证预流果而修行的人是随信行者,住果者是信解脱者。
% k4 _) L2 i& r, ~- ~/ X31.什么人是极七次者呢?
! w+ C  O& U, ]) O1 L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三结而成为预流者,不堕恶趣、决定、趋向究竟正觉。他在天和人间轮回流转七次之後,苦的作尽一这个人被称为「极七次8 W( Y. Q2 g) N7 i5 l, S
者」。& J2 `/ r4 [9 b; Q
32.什么人是家家者呢?
# N, L8 d- z2 I/ {8 U4 Y5 M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三结而成为预流者,不堕恶趣、决定、趋向究竟正觉。他轮回流转二或三家之後,苦的作尽一这个人被称为「家家者」。
+ \: V! R- {. S) t33.什么人是一种者呢?, P+ K) N: e/ z: M7 X8 d. z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三结而成为预流者,不堕恶趣、决定、趋向究竟正觉。他只一次转生人类之後,苦的作尽一这个人被称为「一种者」。
$ f7 u7 T8 e) \- e* m2 {34.什么人是一来者呢?6 l0 s; f9 b/ O( F8 x# E&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法]论]人施设论

续-《●[[对法]论]人施设论》3 x, f; z/ M# u7 t
% D3 V( X$ _& o0 p6 \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0 k6 t, A2 ]! M0 x! c+ B0 @5 b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三结、薄贪瞋痴性而成为一来者。只要来这个世间一次後,苦的作尽一这个人被称为「一来者」。
" ~) u7 Y, }8 g35.什么人是不还者呢?8 v4 }( I0 M6 B7 t% m0 h' R/ T- b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一这个人被称为「不还者」。6 N6 C2 E5 g# Z2 _1 v9 L) x0 C
36.什应人是中圆寂者呢?* u' p* Q4 Y+ R4 a0 b$ ]# L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在被生之後,或者还未到达寿量的中问,为了最上结的舍断,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中圆寂者」。% _3 V0 E. b. o. H
37.什么人是生圆寂者呢?
, h# A" g$ m2 r9 X; B' P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超过寿量的中间之後,或者接近死时,为了最上结的舍断,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生圆寂者」。* j! j% u3 t9 W' l: _! t0 c
38.什么人是无行圆寂者呢?1 S( O8 {) ^2 G7 K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为了最上结的舍断,以无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无行圆寂者」。
: x& Z( k% G2 ?3 \# \39.什么人是有行圆寂者呢?
9 I/ n2 J/ ]5 F" I2 ?/ H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为了最上结的舍断,以有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有行圆寂者」。
: D9 a% a4 b; ~3 h- d4 |40.什么人是上流至色究竟天者呢?
# G: T- x. {4 o6 K; H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上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从无烦天死後去到无热天,从无热天死後去到善现天,从善现天死後去到善见天,从善见天死後去到色究竟天,在色究竟天为了最上结的舍断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上流至色究竟天者」。
/ D( n- ]; ?4 ?; r41.什么人是预流者和为了作证预流果而修行呢?
+ N& F. F- I. s  为了舍断三结而修行的人是为了作证预流果而修行者。哪个人的三结已被灭尽了一这个人被称为「预流者」。  e& Y2 c% I& i
42.为了淡薄欲贪、瞋恨而修行的人是为了作证一来果而修行者。哪个人的欲贪、瞋恨是淡薄性一这个人被称为「一来者」。
5 o* x9 a9 A1 n% `/ {43.为了完全的舍断欲贪、瞋恨而修行的人是为了作证不还果而修行者。哪个人的欲贪、瞋恨是完全的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不还者」。7 @; T  K, W% f2 \* I0 M
44.为了完全的舍断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而修行的人是为了作证阿罗汉果而修行者。哪个人的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完全的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阿罗汉」 , [, [6 V2 ^) r4 G
二人施设4 i$ [/ I* v5 Z9 ]7 Z( x
45.什么人是忿怒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忿怒呢?
) s3 H$ i( b) T; q* _9 d' y  哪个忿怒、激怒、激怒性、瞋、污秽、污秽性、瞋害、恼害、恼害性、敌对、敌意、凶暴、鲁莽、心的不可意性一这个被称为忿怒。哪个人的这个忿怒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忿怒者」。4 r7 S6 P9 b/ Y( c8 E& D
46.什么人是瞋恨者呢?在其中什么是瞋恨呢?7 q& B+ o6 v" }) Y2 w" Q
   忿怒在前,瞋恨在后。哪个就像这个样子的瞋恨、时常瞋恨、时常瞋恨性、固定·放置、确立、结合在一起、纠缠不清、根深蒂固一这个被称为「瞋恨」。哪个人的这个瞋恨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瞋恨者」。
& T! h  K# p8 s, ^* e; S2 y* H& v# I47.什么人是覆盖者呢?在其中什么是覆盖呢?# y) n. m$ h' G& F  ]1 \" u
  哪个覆盖、时常覆盖、时常覆盖性、冷酷(无意义)、做冷酷的事(做无意义的事)一这个被称为覆盖。哪一个的这个覆盖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覆  h6 ]) X. G7 \; _* h# p
盖者」。5 Y8 Y/ m, |, P
48.什么人是欺瞒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欺瞒呢?
5 V4 Y; b8 ]& i' D: ^1 k' x7 J/ s5 x. c  哪个欺瞒、时常欺瞒、时常欺瞒性、食草者、争论处、打仗、不放弃一这个被称为欺瞒。哪个人的这个欺瞒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欺瞒者」。
6 ]* y' ~% }) |9 J6 l4 `. L: P& @49.什么人是嫉妒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嫉妒呢?! }1 q2 p( O# T" w$ D( {0 T/ `
  在别人得到、恭敬、尊重、敬意、礼拜、供养上,有任何嫉妒、时常嫉妒、时常嫉妒性、严重嫉妒、时常严重嫉妒、时常严重嫉妒性一这个被称为嫉妒。哪个人的这个嫉妒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嫉妒者」。
. C) S& H0 t6 v7 K& I50.什么人是悭贪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悭贪呢?
; h6 h! A' \  X$ x! |6 y1 i  有五种悭贪:住所悭贪、族姓悭贪、得到悭贪、容貌(称赞)悭贪、法悭贪。任何就像这个样子的悭贪、时常悭贪、时常悭贪性、贪、贪婪、刻薄、心没有防护性一这个被称为贪。哪个人的这个悭贪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悭贪者」。, a! m% V' M9 O5 c5 b  W
51.什磨人是狡诈者呢?在其中什么是狡诈呢?
; g& O; c* |5 `' M6 E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狡诈和完全狡诈。在其中那种狡诈、邪恶、谄曲、欺诈、粗糙、虚伪、假装一这个被称为狡诈。哪个人的这个狡诈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狡诈者」。
8 w, J6 @3 ]! [; \52.什么人是伪善者呢?在其中什么是伪善呢?0 f- J. c; u# C# `/ g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之後,那个人为了覆盖原因而怀有恶欲望一想要「不要知道我」,思惟「不要知道我」,说话「不要知道我」,以身表达「不要知道我」。任何就像这个样子的伪善、伪善性、超过、欺瞒、伪瞒、散布、秘匿、隐瞒、完全隐瞒、覆藏、完全覆藏、没有阐述、没有打开、掩盖、恶行一这个被称为伪善。哪个人的这个伪善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伪善者」。) _7 k0 n( Q3 E% k" m0 }2 }9 f
53.什么人是无惭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无惭呢?
7 O/ Q6 t" }2 F3 O0 t. f8 d  那个应羞而没有羞的人,没有羞於诸恶不善法的违犯一这个被称为无惭。具足这个无惭的人是「无惭者」。  V  l" M* K7 `7 x+ j+ G
54.什么人是无愧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无愧呢?
7 D9 l( [( `' ~: F! q$ v4 w: S! J' n* l  那个应愧而没有愧的人,没有愧於诸恶不善法的违犯一这个被称为无愧。具足这个无愧的人是「无愧者」。
) O7 W% D7 y: D- `) Q! c3 i55.什么人是恶口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恶口性呢?
6 l0 {/ T$ u. n  当被如法说时,是不受谏、恶口、恶口性、采取敌对、喜欢敌对、不尊敬、不尊敬性、不恭敬性、不顺从性一这个被称为恶口性。具足这恶口性的人是「恶口者」
( a3 S$ \6 a) {56.什么人是恶友呢?在其中什么是恶友性呢?: m2 K8 W% H, j! S. b0 m' V
  那些人是不信、劣戒、少闻性、悭吝、恶慧,而对他们有那种亲近、实行、一起亲近、亲昵、一起亲昵、信仰、一起信仰、崇拜一这个被称为恶友性。具足这恶友性的人是「恶友」  Y. u7 i5 E* U" E  J
57.什么人是在诸根门上不保护呢?在其中什么是在诸根门上不保护性呢?
1 O( b5 d* ~; A$ I  R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眼看到色之後,执取相、执取微细相。就是这个原因,诸贪忧、恶不善法渗透不保护眼根而住的人,没有修习那种防护,没有守护眼根,在眼根上没有到达防护。
7 h2 _5 t4 g4 C8 d* l( a- p(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法]论]人施设论

续-《●[[对法]论]人施设论》
, |4 x5 d6 M  q5 k4 {- P- X, G. t) M: D+ J0 y3 E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8 _0 g6 C' ^: c' R1 j  以耳听到声音之後,乃至…以鼻嗅到香之後,乃至…以舌尝到味之後,乃至…以身接触到触(觉)之後,乃至…以意了知法之後,执取相、执取微细相。就是这个原因,诸贪忧、恶不善法渗透不保护意根而住的人,没有修习那种防护,没有守护意根,在意根上没有到达防护一这个被称为在诸根门上不保护性。在诸根上具足这不保护性的人是「在诸根门上是不保护者」。
# S% l  W' p# X6 p. g5 w58.什么人是在饮食上不知量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在饮食上不知量性呢?3 Q5 [8 |9 U& t+ U2 f3 e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有如理省思食用食物一为了好玩、为了骄逸、为了打扮、为了迷人,在其中有任何不知足性、不知量性、在饮食上没有省思一这个被称为在饮食上不知量性。在饮食上具足这不知量性的人是「在饮食上不知量者」。( n# R$ T  v0 U
59.什么人是失念者呢?在其中什磨是失念呢?
& q; }* v" `! q. s3 Q! \2 N  哪种无念、无随念、无专念、无忆念性、无受持性、恍惚性、失念性一这个被称为失念。具足这失念的人是「失念者」。
. E% ^# W# U9 O8 f! b4 j& S60.什么人是无正知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无正知呢?
+ S1 w; u+ d( A2 p& D  哪种无智、无见、不觉悟、不随觉、不正觉、不通达、心不集中、不深入、不正确考察、不省察、缺乏省察的行为、劣慧、愚钝、不正知、愚痴、蒙昧、强烈的痴、无明的瀑流、无明的轭、无明的随眠、无明的烦恼、无明的障碍、愚痴、不善根一这个被称为无正知。具足这无正知的人是「无正知者」
+ Q; q3 P8 d- l61.什么人是戒失坏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戒失坏呢?
  ?+ p* k9 P/ M2 s; _/ b  身的违犯、口的违犯、身口的违犯一这个被称为戒失坏。所有的恶戒都是戒失坏。具足这戒失坏的人是「戒失坏者」。
6 Y7 I5 \: ?+ i62.什么人是见失坏者呢?在其中什么是见失坏呢?7 Q" l. _  G, k5 M' C7 m! \' G8 W
 「没有布施、没有供养、没有祭祀、没有诸善恶业的异熟果报、没有这个世界、没有他方世界、没有妈妈、没有爸爸、没有化生的有情、在世界上没有正行正道的诸沙门婆罗门,他们自己证知这个世界和他方世界、作证之後而宣说」。任何就像这个样子的见。走到见里头、见的稠林、见的沙漠、见的歪曲、见的纷争、见的系缚、执见、领受、执持、取著、崎路、邪道、邪恶性、外道的所依处、颠倒而拿一这个被称为见失坏。所有的邪见都是见失壤。具足这见失壤的人是「见失壤者」。
! G5 F( _; f2 h, b63.什磨人是内结者呢?
. T6 U0 O  T2 N) `2 z' q  哪个人的五下分结未被舍断—这个人被称为「内结者」。
; m2 w; e8 f' l4 ?' Q( O" t64.什磨人是外结者呢?0 x; s; ]5 S- J' @0 f( A
  哪个人的五上分结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外结者」。
# H% Y* ]. D/ M' `65.什么人是无忿怒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忿怒呢?  H, z. o) }5 {, B9 E3 X  R2 I9 g6 v
  哪个忿怒、激怒、激怒性、镇、汚秽、汚秽性、危害、日常危害、时常危害性、敌对、敞意、凶暴、鲁莽、心的不可意性一这个被称为忿怒。哪个人的这个忿怒已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无忿怒者」。$ J& [3 a* j* Z: \: h# M
66.什么人是无瞋恨者呢?在其中什么瞋恨呢?/ }0 v* D3 k4 a7 q+ r3 c
  忿怒在前,瞋恨在後,任何像这个样子的瞋恨、时常瞋恨、时常瞋恨性、固定、放置、确立、结合在一起、绑在一起、根深蒂固一这个被称为瞋恨。哪个人的这个瞋恨已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无瞋恨者」。                       / n6 j' C* X& M0 E. s
67,什么人是无覆盖者呢?在其中什么是覆盖呢?3 R- A3 |) s5 K& ^, v
  哪种覆盖、时常覆盖、时常覆盖性、冷酷、冷酷的行为一这个被称为覆盖。哪个人的这个覆盖已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无覆盖者」。
( `0 ?) X4 m( R. K+ p9 F* V) H; q68.什么人是无欺瞒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欺瞒呢?
: V" ~4 j+ n/ i& S: i6 [  哪种欺瞒、时常欺瞒、时常欺瞒性、食草者、争论处、打仗、不放弃一这个被称为欺瞒。哪个人的这个欺瞒已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无欺瞒者」% y! f) I6 z# {: s1 x0 i0 K
69.什么人是无嫉妒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嫉妒呢?3 i9 r& [1 g, H+ N+ d: p
  对别人得到、恭敬、尊重、敬意、礼拜、供养上,有任何嫉妒、时常嫉妒、时常嫉妒性、严重嫉妒、时常严重嫉妒、时常严重嫉妒性一这个被称为嫉妒。哪个人的这个嫉妒已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无嫉妒者」。8 h& _: j( W; r5 A/ r& Y7 ?7 E! ]2 y
70.什么人是无悭贪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悭贪呢?, ~& O( p' ]: N* ^$ ?9 b
  有五种悭贪:住所悭贪、族姓悭贪、得到悭贪、容貌(称赞)悭贪、法悭贪。任何像这样子的悭贪、时常悭贪、时常悭贪性、贪、贪婪、刻薄、心没有防护性一这个被称为惶贪。哪个人的这个悭贪已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无悭贪者」。
& ~2 p1 {8 ]2 {/ V- B0 g71.什么人是无狡诈者呢?在其中什么是狡诈呢?
  q$ M3 E- u; p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狡诈和完全狡诈。在其中那种狡诈、邪恶、谄曲、欺诈、粗糙、虚伪、假装一这个被称为狡诈。哪个人的这个狡诈已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无狡诈者」。
; P- L6 V% E0 S' N& J72.什么人是无伪善者呢?在其中什么是伪善呢?6 v$ r4 @0 O6 d# O) d& b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之後,那个人为了覆盖原因而怀有恶欲望一想要「不要知道我」,思惟「不要知道我」,说话「不要知道我」,以身表达「不要知道我」。任何像这个样子的伪善、伪善性、超过、欺瞒、伪瞒、散布、秘匿、隐瞒、完全隐瞒、覆藏、完全覆藏、没有阐述、没有打开、掩盖、恶行一这个被称为伪善。哪个人的这个伪善已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无伪善者」。
1 W- e% B# Z- i; m73.什么人是惭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惭呢?% |2 i+ L# h3 z: y9 h
  那个应羞而有羞的人,羞於诸恶不善法的违犯一这个被称为惭。具足这些惭的人是「惭者」。5 K4 B; q, K# Q
74.什么人是愧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愧呢?1 e% P2 K8 P8 K1 j% V) l' r4 U
  那个应愧而有愧的人,愧於诸恶不善法的违犯一这个被称为愧。具足这些愧的人是「愧者」。. X* g- ]  X! U; M
75.什么人是善口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善口性呢?9 R: p, j/ Q2 [$ D2 a  ?+ _
  当被如法说时,是受谏、善口、善口性、不采取敌对、不喜欢敌对、尊敬、尊敬性、恭敬性、顺从性一这个被称为善口性。具足这善口性的人是「善口者」。
, [. i# b% y8 G6 t+ U' v8 D; J76.什么人是善友呢?在其中什么是善友性呢?5 z, g/ g0 A% K4 K
  那些人是信、具有戒、多闻、具有施舍、具有慧,而对他们有那种亲近、实行、一起亲近、亲昵、一起亲昵、信仰、一起信仰、崇拜一这个被称为善友性。具足这善友性的人是「善友」。$ }7 Q  A& g  b9 i( c
77.什么人是在诸根门上保护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在诸根门上保护性呢?
  n3 F; R+ J0 u9 w2 p% C3 f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眼看到色之後,不执取相、不执取微细相。就是这个原因,诸贪忧、恶不善法渗透不保护眼根而住的人,修习那种防护,守护眼根,在眼根上到达防护。" h1 ^3 H) ^; P  l7 g) s# @: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法]论]人施设论

续-《●[[对法]论]人施设论》* F- R& {& ^3 F& @, L; _9 p

7 G# {0 Q$ c! Z& a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V- O# B- h' h
  以耳听到声音之後,乃至…以鼻嗅到香之後,乃至…以舌尝到味之後,乃至…以身接触到触(觉)之後,乃至…以意了知法之後,不执取相、不执取微细相。就是这个原因,诸贪忧、恶不善法渗透不保护意根而住的人,修习那种防护,守护意根,在意根上到达防护一这个被称为在诸根门上保护性。在诸根上具足这保护性的人是「在诸根门上保护者」
4 O/ l) i! Q- F% F78.什么人是在饮食上知量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在饮食上知量性呢?  G( \* S2 t) b4 |4 K% e
  在这里有一种人如理省思食用食物一既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骄逸、打扮、迷人,仅仅只是为了这个身体的住续维持,为了停止(饥饿)的伤害,为了支持(清净)的梵行。如此,我将灭除旧的(饥饿)苦受,又不令新的(太饱的苦)受产生,我将维持生命,不(因饥饿而引生)过失而且生活安乐。在其中有任何知足性、知量性、在饮食上省思一这个被称为在饮食上知量性。在饮食上具足这知量性的人是「在饮食上知量者」。- g* ^4 X2 w: r& o& f0 G" c8 S
79.什么人是念现前者呢?在其中什么是念呢?9 T5 |7 V* H/ @: O+ L0 U
  任何念是随念、卑念、忆念性、受持性、不恍惚性、不失念性;念、念根、念力、正念一这个被称为念。具足这念的人是「念现前者」8 {8 ~' m$ P  g" o
80.什么人是正知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正知呢?
! R2 P+ q3 B* E; `. }  哪种慧、知识、调查、考察、法的拣择、观察、识别力、精察、贤明、善巧、伶俐、审思、思惟、观察、明智、智慧、指导者、洞察力、正智、刺棒、慧根、慧力、慧的剑、慧的宫殿、慧的光明、慧的光泽:慧的灯火、慧的宝石、无痴、择法、正见一这个被称为正知。具足这正知的人是「正知者」。7 K) t+ ~5 D# T' r/ Y5 P2 y
81.什么人是戒具足者呢?在其中什么是戒具足呢?
( G1 W' H; E# u, P( O  D7 W# ~3 H% @  身的不违犯、口的不违犯、身口的不违犯一这个被称为戒具足。所有的戒律仪都是戒具足。具足这戒具足的人是「戒具足者」。  C4 x) ~/ Q! ^6 W" E
82.什么人是见具足者呢?在其中什么是见具足呢?# L; V1 x9 y& }
  「有布施、有供养、有祭祀、有诸善恶业的异熟果报、有这个世界、有他方世界、有妈妈、有爸爸、有化生的有情、在世界上有正行正道的诸沙门婆罗门,他们自己证知这个世界和他方世界,作证之後而宣说」。就像这个样子的那种慧、知,乃至…没有痴、法的检择、正见一这个被称为见具足。所有的正见都是见具足。具足这见具足的人是「见具足者」。& f+ I' r. K0 ^$ N
83.哪二种人是在世间上难得者呢,?' {. W9 _' Q9 e. T) m
  哪个先施恩者和哪个知恩感恩者一这二种人是在世间上难得者。, n# _5 a# W% [. ?3 M" Q
84.哪二种人是难被满足者呢?
# Y& M( s$ W2 D  ]6 o5 f" z  哪个放置任何已得到的和舍弃任何已得到的,这二种人是「难被满足者」. J3 m6 L" E# q/ t* K) N
85.哪二种人是易被满足者呢?+ R) @$ {/ S+ ]9 c* \/ x
  哪个人不放置已得到的和哪个不拾弃已得到的,这
6 c  l% B6 S& R2 o二种人是「易被满足者」! B9 H% G' f- @! N9 H7 @
86.哪二种人的诸漏会增长呢?
' ]7 U% S# {/ Y9 O4 Z  哪个人後悔不应後悔的(地方),和哪个人不後悔应後悔的(地方)一这二种人的诸漏会增加。
# M1 s% a- ?% H( }87.哪二种人的诸漏不会增长呢?( h: X' K  D: \& R% ^/ q, `1 j8 P3 C
  哪个人不後悔不应後悔的(地方),和哪个後悔应後悔的(地方)一这二种人的诸漏不会增长。
0 D( `1 [7 T$ g* o, r4 Y# o88.什么人是劣意者呢?' ]  V* f  y8 M# ~" \8 |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恶戒、恶法者,他亲近、奉侍、尊敬其他的恶戒、恶法者一这个人被称为「劣意者」。
! W0 q$ p( M- z6 M0 U! p5 F89.什么人是胜意者呢?
1 m0 o! U1 t7 n) p$ r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具有戒、善法者,他亲近、奉侍、尊敬其他的有戒、善法者一这个人被称为「胜意者」。# v6 W& A% k; q" Q
90.什么人是被满足者呢?" h$ N- B. }! X4 a& \* S/ W
  独觉和如来的声闻、阿罗汉们是被满足者。正等正觉者是被满足者和令他满足者。
% }4 G# b6 _9 |& B三人施设
5 Q/ B3 N! y( y8 R91.什磨人是无希望者呢?
# a8 {- F' ?. P" z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恶戒、恶法、不净、疑行者、作隐密的行为、非沙门而自称为沙门、非梵行而自称为梵行、里面腐败、排泄、污秽生起。他听到:「真的,某某比丘,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他没有如此的想法:「什么时候我也会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呢?」一这个人被称为「无希望者」
( O& q0 |8 I, T8 `. W  T92.什么人是希望者呢?' G/ D7 q4 N" N/ P1 Z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有戒、善法者。他听到:「真的,某某比丘,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他有如此的想法:「什么时候我也会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呢?」一这个人被称为「希望者」
+ C, [0 v6 I$ v& ?93.什么人是离希望者呢?! b3 y/ O! j/ O* F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他听到:「真的,某某比丘,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他没有如此的想法:「什么时候我也会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当以前还未解脱时,希望已经解脱,那个(希望)已经止息了一这个人被称为「离希望者」
' y6 ?' n# {3 T  r! v% {* W94.在这里,哪三种譬喻病的人呢?
3 [: e4 e% k2 Z: R+ j  h三种病人是:6 J* E; A3 ?8 I& x9 S& Y* f
  在这里有一种病人,得到适当食物或没得到适当食物;得到适当药物或没得到适当药物;得到合适看护或没得到合适看护,那个病就是不能起色。
$ c! I' _5 w6 j3 K7 _" R; y+ g  在这里有一种病人,得到适当食物或没得到适当食物;得到适当药物或没得到适当药物;得到合适看护或没得到合适看护,那个病能起色。
! _8 s! N" x  g0 P# @+ b  在这里有一种病人,得到适当食物,不是没得到;得到适当药物,不是没得到;得到合适看护,不是没得到,那个病能起色。" d3 D+ n; \& ]1 N
  然後这个病人得到适当食物,不是没得到;得到适当药物,不是没得到;得到合适的看护,不是没得到,那个病会起色,因为这个病,病的食物被世尊允许、病的药物被允许、病的看护被允许。因为这个病,其他的病也应被看护。8 x! K0 u7 ~. T
  就像这样,有这三种譬喻病的人存在世界上。哪三种呢?在这里有一种人得见如来或不得见如来;得听闻如来所说的法律或不得听闻如来所说的法律,在诸善法中就是不能进入正性决定。
) d* @+ u' R' w% X8 M+ m' B. n  在这里有一种人得见如来或不得见如来;得听闻如来所说的法律或不得听闻如来所说的法律,在诸善法中进入正性决定。
/ L6 q7 z7 R6 p( D3 n  在这里有一种人得见如来,不是不得(见);得听闻如来所说的法律,不是不得(听闻),在善法中进入正性决定。& M8 u; v$ @$ H8 f. R& N9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法]论]人施设论

续-《●[[对法]论]人施设论》
7 r8 s; k- ^6 a+ x$ d. ]
+ s* ?/ G* D. r4 D- j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8 B. N0 f/ K4 m6 _& J
  然後这个人得见如来,不是不得见;得听闻如来所说的法律,不是不得听闻,在诸善法中进入正性决定,因为这个人,法的教导被世尊允许,因为这个人,其他人也应被教导法。有这三种譬喻病的人存在世界上。& O9 t. U" D7 D) Q+ f0 S" \# i5 W
95.什么人是身证者呢?1 G' D* K8 C: ?2 _1 L/ D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以智慧看见之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身证者」。2 E# w6 n9 `. O" I4 p9 K6 A+ S
96.什么人是见至者呢?
8 y2 b# \7 a, s4 R* s8 M- f' O/ q  在这里有一种人,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以他的智慧彻见和实践了如来所教的法,以智慧看见之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见至者」。3 D  k; o) w% H0 Y( g$ l: I
97.什么人是信解脱者呢?
& M& p" L7 y7 E7 Y  在这里有一种人,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以他的智慧彻见和实践了如来所教的法,以智慧看见以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灭尽,但是不同於见至者一这个人被称为「信解脱者」。! l  i/ h% Q4 i# {' K
98.什么人是责语者呢?) w8 r! i: U2 X: _4 x2 |" N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妄语者一当走到大众,或走到人群中,或走到亲属中,或走到法庭中问,或走到王家中,带来当证人被质问时一「喂!人,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他不知道而说「我知道」或知道而说「我不知道」;没见到而说「我见到」或见到而说「我没见到」。如此为了自己的原因、为了别人的原因或为了少数利益的原因而故意说妄语者一这个人被称为「粪语者」。: c5 ~1 G$ C0 Q# j4 X1 _+ t
99.什么人是花语者呢?
4 b$ g4 y3 [0 ?4 u* @  在这里有一种人舍断妄语之後,成为离妄语者一当走到大众,或走到人群中,或走到亲属中,或走到法庭中,或走到王家中,带来当证人被质问时一「喂!人,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他不知道就说「我不知道」或知道就说「我知道」;没见到就说「我没见到」或见到就说「我见到」。如此为了自己的原因、为了别人的原因或为了少数利益的原因而不故意说妄语者一这个人被称为「花语者」$ Q+ H* p# @" m$ G/ E  j  q
100.什么人是蜜语者呢?
, X8 T; e: w6 _  在这里有一种人说话柔和、悦耳、可爱、深入心坎里、优雅、众人听到会喜欢、众人听到会合意,说像那样子话的人一这个人被称为「蜜语者」。% w7 G* P& ?1 c* |" D7 c
101.什么人是心譬喻漏疮者呢?
4 A0 j5 z+ X$ ^  [; C& l3 B  在这里有一种人时常忿怒、许多恼害,当稍微地被说时生气、怒、瞋害、敌对,明显表现出忿怒、瞋和不满。例如恶漏疮用木棒或砂砾磨擦,带来更大的漏泄,就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时常忿怒、许多恼害,当稍微地被说时,生气、怒、瞋害、敌对,明显表现出忿怒、瞋和不满一这个人被称为「心譬喻漏疮者」
1 e4 R+ x7 M# }% o1 p4 J  w102.什么人是心譬喻电光者呢?3 n) m+ O, k) l, J, g" w
  在这里有一种人,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例如一个有眼的人,在黑
, O- @7 m! W3 U夜的电光中,可以见到东西,就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
6 Z1 T7 I# |' O6 h, P向灭苦之道」一这个人被称为「心譬喻电光者」。
8 A+ ~% Y* X$ M) E5 F6 J103.什么人是心譬喻金钢者呢?! J6 Q2 ^5 l+ }$ n0 t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例如宝石或石头对於金钢而言是没有任何不能切断的,说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一这个人被称为「心譬喻金钢者」
0 N0 q; U$ R: f. G0 t104.什么人是盲者呢?' M( H/ G" k; q9 M6 g; R9 C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有像那样子的眼睛一用像这样子的眼睛会得到还未得到的财产,或会增加已得到的财产;没有像那样子的眼睛一用像这样的眼睛,会知道诸善、不善法,会知道诸有罪、无罪法,会知道诸劣、胜法,会知道诸黑白相随之法一这个人被称为「盲者」。& ^% {6 t' P- v  S. Y) f* K
105.什么人是一眼者呢?
0 H# k5 Y% f$ z3 R* }- ~4 o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像那样子的眼睛一用像这样子的眼睛会得到还未得到的财产,或会增加已得到的财产;没有像那样子的眼睛一用像这样的眼睛,会知道诸善、不善法,会知道诸有罪、无罪法,会知道诸劣、胜法,会知道诸黑白相随之法一这个人被称为「一眼者」。
- s; X/ k  C; N8 h7 ?106.什么人是两眼者呢?
- M. J6 v3 l( p5 X& `# d9 f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像那样子的眼睛一用像这样子的眼睛会得到还未得到的财产,或会增加已得到的财产;有像那样子的眼睛一用像这样的眼睛,会知道诸
9 ^5 E1 F, Y0 d善、不善法,会知道诸有罪、无罪法,会知道诸劣、胜法,会知道诸黑白相随之法一这个人被称为「两眼者」。1 q+ U8 T1 H; A' Z6 h' f  F
107.什么人是倒慧者呢?
$ k) S) q" z8 R! `3 {# Z  在这里有一种人,为了在比丘们的面前听闻法,而时常的去僧园。比丘们对他教导法,初善、中善、後善、有义、有文、完全圆满、清净、说明梵行。5 Y2 B  M; e# F9 ~9 \
  他坐在那个座位上,对於那个话既不思维初,又不思维中,又不思维後。从那个座位起来,对於那个话既不思维初,又不思维中,又不思维後。( {) g) I: p! \- n- Q# O# h/ U
  例如颠倒的水瓶,在那个地方灌入水会倒流,不会停留(在水瓶内);就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为了在比丘们的面前听闻法,而时常的去僧园。比丘们对他教导法,初善、中善、後善、有义、有文、完全圆满、清净、说明梵行。  G; {  E1 b' U, m% c+ {1 V
  他坐在那个座位上,对於那个话既不思维初,又不思维中,又不思维後。从那个座位起来,对於那个话既不思维初,又不思维中,又不思维後一这个人被称为「倒慧者」。5 U& I5 U+ G* D$ a$ |: \
108.什么人是膝慧者呢?$ ?' `& I+ h& R# J; m
  在这里有一种人,为了在比丘们的面前听闻法,而时常的去僧园。比丘们对他教导法,初善、中善、後善、有义、有文、完全圆满、清净、说明梵行。
( M' j$ e9 [5 v0 f& f  他坐在那个座位上,对於那个话既思维初,又思维中,又思维後。从那个座位起来,对於那个话既不思维初,又不思维中,又不思维後。
& }# H  H. e0 B$ h  D2 [% w# j  例如种种的硬食被散落在人的膝盖上一胡麻、米、糖果、枣子,当他正从那个座位起来,因为失念,而会使得散落;就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为了在比丘们的面前听闻法,而时常的去僧园。比丘们对他教导法,初善、中善、後善、有义、有文、完全圆满、清净、说明梵行。7 E* F+ t% q( d6 ~
  他坐在那个座位上,对於那个话既思维初,又思维中,又思维後。从那个座位起来,对於那个话既不思维初,又不思维中,又不思维後一这个人被称为「膝慧者」。
, \$ `" }& f, Z9 g: T$ r109.什么人是广慧者呢?
, G2 |! e+ W+ [1 t. E) Q: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法]论]人施设论

续-《●[[对法]论]人施设论》( b8 ]$ i' h/ G+ W0 ?* E

6 f) r) ~1 q- S& g% P4 s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2 G: ]; W8 p. B' [& Z3 T$ x
在这里有一种人,为了在比且们的面前听闻法,而时常的去僧园。比丘们对他教导法,初善、中善、後善、有义、有文、圆满、清净、说明梵行。1 i' |6 ^1 ~4 q& |: F* w: e
他坐在那个座位上,对於那个话既思维初,又思维中,又思维後。从那个座位起来,对於那个话既思维初,又思维中,又思维後。8 W: Z, z9 v6 B# l  U( h/ ~
例如直立的水瓶,在那个地方灌入水会停留(在水瓶内),而不会倒流(出来);就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为了在比丘们的面前听闻法,而时常的去僧园。比丘们对他教导法,初善、中善、後善、有义、有文、完全圆满、清净、说明梵行。
6 }$ ?0 P( I6 C1 z' x8 w9 f他坐在那个座位上,对於那个话既思维初,又思维中,又思维後。从那个座位起来,对於那个话既思维初,又思维中,又思维後一这个人被称为「广慧者」。
( O9 ?' v/ R" i  o4 k% G110.什么人是在诸欲和诸有上未离欲者呢?' B. ?$ K8 c+ e5 R
预流、一来者一这些人被称为「在诸欲和诸有上未离欲者」。! }2 S/ D: l; L  g5 d
111.什么人是在诸欲上离欲,在诸有上未离欲者呢?7 l- T6 z% Z  X9 \5 h) C$ n8 E5 _
一来者一这个人被称为「在诸欲上离欲,在诸有上未离欲者」。$ ?7 _# g- h; W8 b
112.什么人是在诸欲上和诸有上离欲者呢?) J( n2 B; ^1 B
阿罗汉-这个人被称为「在诸欲上和诸有上离欲者」。
9 O+ O3 k# N2 |, ^( v. Q: [: b% W113.什么人是譬如石刻者呢?
/ w6 N* [4 p$ I' a在这里有一种人时常生气,他的那个忿怒是潜伏长夜。例如在石头上雕刻,不会很快地被风或水破坏,而会久住;就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时常生气,他的那个忿怒是潜伏长夜一这个人被称为「譬如石刻者」。
& s; ?5 S# F' ~/ Q2 A4 T" n4 G114.什么人是譬如地刻者呢?
& ?8 q+ Q/ v. m: a8 y在这里有一种人时常生气,他的那个忿怒是不潜伏长夜。例如在地上雕刻,很快地被风和水破坏,而不会久住;就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时常生气,他的那个忿怒是不潜伏长夜一这个人被称为「譬如地刻者」。/ }+ g6 ?, L2 f
115.什么人是譬如水刻者呢?
" |- p" l( Z9 y0 L2 S在这里有一种人,被顽固的说、又被粗暴的说、又被不可意的说,仍然交往、被交往、令人欢喜。例如在水上雕刻(划过)很快地被破坏,而不会久住;就像这样,在这里有一种人,被顽固的说、又被粗暴的说、又被不可意的说,仍然交往、被交往、令人欢喜一这个人被称为「譬如水刻者」。; n$ b9 f5 |) b; B
116.在这里,哪三种人是譬如树皮衣者呢?
1 X$ g9 E; T4 ?9 u4 F# @三种树皮衣一新的树皮衣既丑陋,又触觉粗糙,又少价值;中的树皮衣也是又丑陋,又触觉粗糙,又少价值;老旧的树皮衣也是又丑陋,又触觉粗糙,又少价值。使用老旧的树皮衣来擦锅,或者将它舍弃在垃圾堆里头。就像这样,有这三种譬喻树皮衣的人存在诸比丘之中。
8 b9 `. ~4 {2 c; m) D/ u0 S哪三种呢?假如新的比丘是恶戒、恶法者,这是他的丑陋性。例如那树皮衣丑陋,这个人就像那譬喻。那些人跟他交往、依靠、侍奉、到达跟随见,那件事情对他们而言是导致长夜没利益、痛苦。这是他的触觉粗糙性。又例如那树皮衣触觉粗糙,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 g; k; I# U8 o8 Q. I$ U他接受那些人的袈裟、钵食、住所、生病因缘所需的药,他们的那件事(布施)是没有大果报、大利益。这是他的少价值性。又例如那树皮衣是少价值,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b9 T# ]& S& ?& X. V
假如中比丘是…乃至…假如老比丘是恶戒、恶法者,这是他的丑陋性。例如那树皮衣丑陋,这个人就像那譬喻。5 Y$ h! k7 [* @0 _* p2 ^& K
那些人跟他交往、依靠、侍奉、到达跟随见,那件事情对他们而言是导致长夜没利益、痛苦。这是他的触觉粗糙性。又例如那树皮衣触觉粗糙,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 m+ G( @  Z- `$ X' o他接受那些人的袈裟、钵食、住所、生病因缘所需的药,他们的那件事(布施)是没有大果报、大利益。这是他的少价值性。又例如那树皮衣是少价值,这个人就像那譬喻。7 i4 Y0 Y8 s& Y6 P9 g
假如这样的比丘在僧团中说话。那些比丘会这样告诉他「什么是被笨蛋、没技巧的你所说的呢?你真的认为应该说话吗?」他生气、不可意,说出那样子的话,僧团以那样子的话,就如那树皮衣舍弃在垃圾堆一样的开除他。有这三种譬如树皮衣的人存在诸比丘之中。4 x# }/ k) f0 T( m( @& q# b
117.在这里,哪三种人警如迦尸衣者呢?7 v3 S' A( z* V
三种迦尸衣一新的迦尸衣既色泽美,又触感细滑,又多价值;中的迦尸衣也是色泽美,又触感细滑,又多价值;旧的迦尸衣也是色泽美,又触感细滑,又多价值。
7 \) ^% ?* M% ?+ X/ V  a旧的迦尸衣,他们拿来包裹宝物,或者把它保存在香盒里。就像这样,有这三种譬如迦尸衣的人存在诸比丘之中。哪三种呢?假如新的比丘是具戒者、善法者,这是他的色泽美性,例如那迦尸衣色泽美,这个人就像/ m- v! Q+ u& h8 s
那譬喻。" g, A  W7 U9 t# B# u9 q
那些人跟他交往、依靠、侍奉、到达跟随见,对他们而言这件事导致长夜利益、安乐。这是他的触感细滑性。例如那迦尸衣触感细滑,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0 @7 z' X, b+ w; X5 a
他接受那些人的袈摹⒉场⒆∷⑸∫蛟邓璧牡囊?他们的那件事是有大果暴、大利益。这是他的多价值性。例如那迦尸衣多价值,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B5 D# j1 x4 K0 V: }7 ^( D  s
假如中的比丘也…乃至…假如长老比丘也是具戒者、善法者,这是他的色泽美性。例如那迦尸衣色泽美,这个人就像那譬喻。那些人跟他交往、依靠、侍奉、到达跟随见,封他们而言这件事导致长夜利益、安乐。这是他的触感细滑性。例如那迦尸衣镯感细滑,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0 z; e; M3 i# ^  G+ I% }! J他接受那些人的袈裟、钵食、住所、生病因缘所需的药,他们的那件事是有大果报、大利益。这是他的多价值性。例如那迦尸衣多价值,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 A% r9 G: {+ H1 J+ L0 `4 I$ u1 B, n假如像这样子的长老比丘在僧团中开示,比丘们会这样的告诉他们:「尊者们,你们小声吧!长老比丘开示法典律。」他的那个话储存(心中),就像在香盒里的那个迦尸衣。有这三撞譬如迦尸衣的人存在诸比丘之中。
! I( W! s& x6 ~: T5 h* B118.什么人是易被衡量者呢?+ K/ W+ A# x4 Q# q5 B
在这里有一撞人是掉举、骄慢、亲躁、饶舌、散乱语者、失念者、不正知、无定、散乱的心、放纵诸根一这个人被称为「易被衡量者」。  S2 r6 f0 R# a3 o1 [1 i
119.什么人是难被衡量者呢?8 b2 S9 {3 z1 s6 u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不掉举、不骄慢、不轻躁、不饶舌、不散乱语者、念现前、正知、定、心专一、防护诸根一这个人被称为「难被衡量者」。2 Y, L! Z9 Y3 x, M
120.什么人是不被衡量者呢?2 |' W% \- \6 \- S/ x& |- V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一这个人被称为「不被衡量者」。8 u: M/ j8 ?- ~% Y, ]
121.什么人是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者呢?7 g4 R8 f+ t7 }, q" \
在这里有一种人比较戒、定、慧是下劣的,就像这样子的人是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除了同情、悲。
2 c" n/ B7 Q4 X2 s) U9 K% L: v. J" t122.什么人是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者呢?
9 O% q' W# }' \" z+ `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20:23 , Processed in 0.0970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