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4 1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公上人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 Z; I. D6 [2 C. W3 c- W" M2 Y0 Y! J6 {- v: s. h3 {: e; {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8 Q3 p: { L3 ]2 V ]刚才说天人、二乘,不能称作大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天人慧浅福薄,还没有了生死;二乘人虽然证得圣人果位,但是没有发起利益众生的大菩提心,所以不能称大人;而大菩萨具有大智慧、大福德、大善根,已经觉悟了诸佛所证的无上菩提,所以称之为大人,也就是大菩萨。‘大’字也是叹德的意思。本经的体、相、用都大,我们把体、相、用三大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 @) V% `, k0 ?0 ] m
) }, _/ G4 Y# n* \( I, g ; s/ U. e& [- g; _% E5 h
1 }4 ~& B& X. _7 }" I9 l第一、体大:就是我们自心中的真如理体,这个理体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一切平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也是众生人人本来具有的佛性,所以叫‘体大’。
$ U. Z W8 @2 ~; ?9 i( m( G1 f9 _: D; } \5 X7 d6 v* }
8 c8 b8 S9 F* r9 i
3 ` l) A* G/ H: D T# X6 s# f4 G第二、相大:‘相’,就是德相。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妙相,而这一切功德妙相,都是由性体中显发出来的,所以叫做‘相大’。本性所具的功德妙相,是尽虚空、遍法界,就在众生的一念心中,只要能彻底觉悟真如理体,功德妙相,当下就现前,这是显示自性相大的意义。# W" F" Z* m/ ?
B' V( H7 Y( S- M, a* J- q % y5 r; x8 k# M- }7 j! C
- h1 ^: V; J' O1 {& M! ^第三、用大:‘用’,就是妙用。我们的清净本性,能生起一切世出世间妙用;而这个妙用,是无所不通,无所不达的,也就是称性而起的大用。因为佛具足了万德万能的功德智慧,所以称‘大’;如果众生能够证自性中的体、相、用,也就可以称作佛。但是众生迷失了本性具有的三大,妄认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为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就是众生不能称‘大人’的缘故。既然不能称大人,又怎么能听闻八大人觉经?我们应该知道,众生虽然迷惑,但是本性中,本来具有的体、相、用三大永远存在,从来没有减少一丝一毫,不过就是终日糊里糊涂,随著境界流转,暂时的迷失而已。
2 x1 H% x5 V, g: J/ G9 G1 c3 X9 x2 y
+ w# i& }( l5 T
! P4 Z, P, T+ B+ i9 s6 M E7 ^& N/ D/ P5 J- B, R0 t, C
众生与诸佛菩萨,只是迷惑与觉悟的差别而已。而佛所说的八项事理,就是要我们众生各个都能觉悟,能够觉悟,就是‘自觉’。再依照本经里面的八项道理,劝导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觉悟,就是‘觉他’。自觉和觉他都做到圆满的时候,自然见性而证入佛的果位,这就可以称为‘大人’。如果各位同修们,对于本经所说的八项事理,也有所觉悟的话,诸位就有资格称为‘大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要成佛的话,非觉悟这八种法门不可。
6 {' T3 D% \% M! F. ^) O
1 @; F+ K1 c0 E( g6 s0 P+ T
; J9 B; e9 Z4 Q$ [% U3 _: X
/ S( s c( K* ~3 ?% x/ O6 d1 @但是,要觉悟这一切事理,必须先求得智慧;有智慧,才能提得起、放得下。求智慧一定要从闻、思、修著手。所谓‘闻、思、修’三慧,就是我们听闻佛法时,在内心思惟,然后脚踏实地的依教奉行,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对于佛法的道理,才能彻底的觉悟。
E4 |$ Z# `0 l0 ~4 X& H$ o' C" s6 }4 ~7 ?- f( ~7 J) i. Y- J
* W& E3 p. Y6 U2 \( I8 Y/ z6 |, B6 x" K d$ e) t6 F+ g2 E
‘经’字是通题。经也称作‘契经’,印度文称作‘修多罗’,翻译成中国话,意思就是说‘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 a# p2 `# [! v1 f' b
/ q M7 E% G7 s8 U% D5 d! @0 k# G + o& r9 H/ `9 X5 q% X
. L' g! T; G6 B2 D; j0 Y% D; k& J下面介绍‘人题’:0 V% I; V% b0 U, ~
2 m7 N" j* Q. b5 }/ w$ l , w; w+ J" |8 c" K7 [# ~; L# m
! F3 M3 E+ `6 ]7 ~! Q' Y‘人题’就是记载翻译这部经的年代,和翻译人以及他的身分等等。
' Y/ \) k( y7 R1 Z
, x5 U7 M! O2 \9 [; L# D; G1 @6 ~
# L" e" |, W0 b& e. F! z- B- F- j. L9 p" T" w' O
佛教发源地在印度。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他以印度语言宣讲佛法,经典当然是印度文字,如果要在中国普遍的流通,必须要经过翻译——把印度文翻成中文,才能在中国流通。本经是‘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 b4 x4 N) t7 T, \
: O" R( ~: D* E" w
" K H a4 Z- @8 G5 x/ X( \
: X6 B" Y$ J+ q# ?. D% W" D$ ]‘后汉’,是说明翻译这部经的年代。后汉是中国朝代的名称。我国汉朝,就是汉高祖刘邦所开创的天下。刘邦统领中国以后,代代相续,传到一百一十二年的时候,王莽篡位,再经过十五年,刘秀起兵灭了王莽,恢复汉朝。因此,就把王莽篡位以前称作‘前汉’,前汉建都在西面的长安,又称西汉。刘秀中兴汉室以后,建都在东面的洛阳,称为东汉,又称‘后汉’。而这一部《八大人觉经》就是后汉时候翻译的。0 j9 d; A" P3 A. _
- ]; h3 x4 P: ]& o9 }+ S9 E& M
, q+ ?: }! W" P
; p2 P8 a# o* X5 U4 q/ z1 @
‘沙门’,是标示翻译者的身分。翻译人是一位出家的沙门,而不是居士。‘沙门’是印度出家人的通称,译成中国话叫做‘勤息’。‘勤’是精勤、勇猛的意思;‘息’是止恶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精勤修习佛法,灭除一切烦恼;也就是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的意思。7 {) A/ }4 \1 e1 j. d7 ?
. x: L7 [, j, ?. R0 B: f) W
8 \. l c, H) X, }0 @2 f3 O9 T$ b5 \# m {* D1 j6 ]2 Y
‘安世高’是翻译人的德号,姓‘安’,名叫‘清’,真实的姓名叫‘安清’。这位法师,不是中国人,他是安息国人,以国为姓,是尊重他的人格,和他的国家,所以姓‘安’。
, i( t* }: W' a3 O) N% k% m4 V5 W! F r3 B% _! k5 q
4 G+ r) z. g# h
4 u; N p+ ]* [6 L! k; ?
安息国是在汉朝时代的称呼,唐朝时叫波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
3 ]$ K2 T! V1 L" \
K" V& P& u- T, C O! f# g
2 f* d5 j# I3 p% D
. \" q! G; ]" o6 U安世高法师的出身不是普通人,他是安息国的王子。当父亲做国王的时候,在宫廷中曾经读过很多书籍,没有出家以前,对世间学问——天文、地理、术数,都有相当深的修养。在他读书的时候,曾经读过一部佛经,受了很大的感动,又有宿世的善根,所以很想出家。但是他是个孝子,父亲生病的时候,因为侍奉父亲,就暂时把出家的念头丢开,一方面侍奉父王,一方面协理国家政治;等到他父王去世后,王子应当继承王位,并且还要守孝三年。在这段期间,感觉到世间的无常,更增加安世高出家的决心。所以等到三年守孝期满,就将王位让给叔父,而出家修道。
, t. d. [- ]2 G( a- [
$ U. k. L- x# \2 r& a4 n
: i: a+ J0 q. P$ D# a: ^8 Y8 Q4 z" h& F' p0 t+ g X
出家以后,研究佛法,博通三藏;同时,还通达好多国家的语言。根据传记记载,天空飞的鸟类所叫的音声,他也能够听懂。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路上行走,听到空中飞鸟的叫声,立刻对他的同学说:‘刚才从我们头顶上飞过去的鸟告诉我们,马上会有人送饭来给我们吃。’这位同学听了,以为他是开玩笑,并没有把他讲的话放在心里,走了没有多久,果然有人送饭来给他们吃,这才使那位同学相信,他的确能听懂飞鸟的语言。
2 R' {8 U# H) Y' C7 ]
4 o2 ?# D7 H" N5 a8 p) v: H9 Z ; T: g7 k" X% h9 Y) L3 d1 j
, r1 j4 C% K/ i1 J J! m
后来安世高法师,发愿要把佛法传播到中国,就在我国后汉桓帝建和元年(民国前一七六五年即西历一四七年)来到中国洛阳城。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后汉灵帝建宁年间,圆寂于会稽,就是现在的浙江。在中国二十多年,他常游化于江浙淮一带,从事翻译经典的工作,他所翻译的经典有二十九部,共计一百七十六卷,而本经也是其中的一部。
# [4 @! ?. q0 w1 u0 o8 {2 Z2 y
$ i* b! U/ I) E8 W" V
9 h% V: k; V' L
9 y' m" e5 e) _1 f‘译’是翻译。在这里就是将印度的梵文译成我们中国的文字。
# n. ~" g# C+ U2 }" i2 s* S* a1 }* A& U% g: B
% B+ w1 g$ O* I& o' C
% z E. r4 A' ]
在还没有正式开始讲经文以前,先简略的介绍关于这一部经的结构。依照我们晋朝道安法师讲经的规矩,把每部经分为三大部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 e( `: f! X& _0 x1 e* \' Z
2 z7 j$ x4 ^ N8 u9 g$ W$ m $ B4 q$ P7 O: \& X
8 H/ ^, Q& J) G! G$ c( R8 w第一、序分:是叙述发起讲这一部经的因缘。5 a6 ~/ m( i2 q9 Z
9 g9 W1 ~9 g+ ^/ G0 v
9 Y9 {, l6 z! v" @' \1 g
* ^/ l* X% J4 U. `& v+ m/ |$ N+ Y第二、正宗分:是真正显示这部经的宗旨要义,最精粹的部分。
5 {, D6 y( \0 G- I) n0 V# J9 _6 S D6 T, b8 `
. L% l1 C- r. G, T) i" u, H/ Z x1 |- v: w, u8 _0 F+ |
第三、流通分:是说明如何能使一部经能流传后世,通达十方。0 x+ f- N& J% G: d. y# w
& N# k7 _8 J' M9 U0 h5 ^
1 |2 w: \8 `& G V9 ~8 `5 i
8 h+ s/ L& O% ]4 }% `/ Y0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