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b7 ~+ U/ r2 ]( l
6 H i- |' P+ i! e4 L$ F8 f5 q●[高僧传记]广公上人事迹初编$ {9 M: Y$ x* G1 r1 V) z' b
广公上人事迹初编& ?9 R) _5 B" r+ B7 ~ L
(附神异篇)
1 w+ J8 u2 u2 b1 F1 ^/ Y5 j& x承天禅寺编印
& m9 r ]1 o5 T7 @目录( r) s% k2 F; {% V
编辑说明 ! T" q0 Y$ z2 |( Y# ~
广钦老和尚事略
3 d# s; t% e i) F" \我与广钦老和尚的因缘
$ F( W3 L% F J$ c7 z7 @我与广钦菩萨的一段因缘 / r- K# Q9 P* Q9 p5 ?( W
广公上人与宣化长老对话录
# E8 H4 v0 }$ B) k3 o& W. J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 m6 a6 L' K5 H# B! [+ u无处不自在的水果法师 / N, |& M6 T; r3 [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 d4 v2 t; J3 p+ {, d- X广钦老和尚云水记 : ^1 ~6 z4 B: v/ O/ i% r
广钦老和尚如是说
/ b' {/ h# R, J+ I广钦老和尚掀起受戒热潮
6 l: ^, s9 B/ g" ^灯传无尽——追怀广钦老和尚 . o, E+ {# [: M/ x
怀念善知识——叹广老之涅槃 1 Q( J) C W; j6 J6 C: c7 G1 s
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总诵'
+ h. U2 m) t& p+ f- B7 ?4 t3 j" N神异篇——广钦老和尚法身示现奇迹 ! L! b2 I% G6 w4 |- u' r: y( s& G
广公老和尚·舍利子灵异录
7 M: T F# ^) N' i
5 k: r6 T& z: H# o) g5 k; t+ T5 R--------------------------------------------------------------------------------# t" I2 B0 m5 R/ M- ~; I2 q" i' r
编辑说明
1 I, a# z2 ?7 u2 E! z9 \编者
n4 c, o" }7 Q4 M+ V, r0 l 广公上人事迹初编,是于民国七十五年五月初版,是在广公圆寂后不久,搜集报章杂志所发表有关广公的文章,仓卒成书,当时共印五仟册,出书后发现错误太多,于再版时,已予改正。
% x- } g" Q8 A" B$ Q 初版出书后,不到几个月,即迅速为人索光。故于同年九月,再版五仟册。初版再版,均以三十二开本出书。三版即改为二十五开本。在内容方面,初版再版的文章,全部相同。再版除了改正初版文字的错误外,并按文章发表的时间先后编排。到第三版,方加入‘广公上人与宣化长老对话录',及最后的‘神异篇'。在照片方面,加入承天禅寺重建前的三圣殿与广公纪念堂等照片。又有广公生活旧照,及圆寂前两天的活动照片数帧。民国八十一年二月再加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总诵”'。
6 V, n' S F/ C" w 本事迹初版再版三版,每版印五仟册,出书后,均迅速为人索光。在第四版时,有人建议将前三版改正的部份,作一说明,当时因常住事务烦忙,不遑改正,故在此特予说明。 8 M" X+ X& L; O: S' `" I+ l
广钦老和尚事略
, s& x8 |5 D: ^" C( Q 老和尚于逊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其慧根,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继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之。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 r! b: ^) ?' E* S! f4 Z
承天寺之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命师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师。瑞公即命师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其后由于特殊因缘,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三,方在上瑞下芳法师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广钦。师出家之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 . E* a! D; T, _6 S" M8 a
民国二十二年,师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具戒归来,师决志进一步潜修。遂请得上转下尘老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石洞为安身之处。师在深山洞中坐禅念佛,米尽粮绝,即以树薯、野果充饥,山中多猴虎,久之,人兽相处了无畏惧,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师'之雅号乃不胫而走。 * |: m, d7 L6 u, {1 X! N7 j
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或鼻息全无,众人误谓师已圆寂,屡请方丈准备火化。时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卓锡永春普济寺,闻之,赶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等数人上山探之,方晓师在定中,甚为赞叹,乃弹指三下,请师出定。 , r6 o3 L- _' [2 x1 k
凡兹岁月,已历一十三载,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师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挂搭于厦门南普陀,住后山石洞礼佛。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师年五十有六,于农历六月十五日由厦门乘英航号轮船渡海来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搭,七月初,复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后再往新店吊桥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时亦常往返于台北法华寺,于该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 g. D% w1 }& Y5 G6 B' _" K" x7 z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春,师于新店街后山壁间凿石洞,命名广明岩(今之广明寺),四十年再于右后方上侧大石壁雕‘阿弥陀佛'大石像,左下凿石洞(现广照寺内天君殿);大佛龛总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开台湾凿石佛风气之先。 ! A- K& G6 b K) u- h2 q. L
四十年(辛卯)十一月,师闻土城三峡交界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获一大石洞,高两丈余,长数丈,深可两丈。师是夜独住洞中,洞口朝东,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师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顶有泉,而泉水清澈,饮之甘美可口,神清气朗。自此师复过隐居之生活,四十一年五月始盖洞外木屋三间,中奉‘地藏菩萨'圣像。师留山三年,并于洞顶另盖茅棚接引弟子同修。四十二年二月师又上山顶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 f7 g( H2 H1 s
四十四年(乙未)三月,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师,即今承天寺所在,该地原系一片竹林,人迹罕到。师等由小径入林,砍竹约三尺见方,并将砍下之竹编为床榻,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间,辟地搭盖瓦屋一间,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广照寺。 * P( W& c2 n5 R/ w0 x# I. I
四十七年(戊戌)年底,师复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数间。四十九年(庚子)四月,兴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圣殿。
- c/ y4 Q# C6 g; U 五十二年(癸卯),是年师七十二岁,曾应善信之请,往花莲天祥住数月,协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师当时茅亭禅坐之位),旋应中部弟子请至台中龙井山上之南寮,创建广龙寺。五十三年(甲辰),师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门,并将茅棚改建钢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继于五十四年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设,于是完成。
9 _1 E) N% u. _3 c, a 承天禅寺初期之砖瓦房,系匆促建成。时日既久,地基陷落,墙壁龟裂,故于民国六十五年春,开始重建。首先将三圣殿前之女众寮房,改建成两层钢筋水泥楼房。次年秋,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厨房、大雄宝殿、男众寮房及方丈室等。六十七年春,于大雄宝殿原址上,建三圣殿与两层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师堂;于斋堂原址,复建两层斋堂及厨房。六十八年启建新大殿。七十二年大悲楼于新大殿右侧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楼结构体已近竣工。
* Z3 f" e) x&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