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这东西很怪,在爱好的驱使下,时间长了,就成习惯了。 98年刚开始学佛的时候,正处于对佛教的求知欲最高潮的时候。湛山寺流通处大部分佛经我都看过了,青岛市所有的书店我都逛遍了,寺院和书店里所有的花钱能买到的佛书几乎都看过了,但仍然不能满足我的胃口,不能满足我那种强烈的求知欲,因为有些东西我还没看到。所以,三教九流之地也成了我光顾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有了去集市,去旧书摊,继而去文化市场的习惯。在那里,确实淘到了很多旧宝贝。记得金陵刻经处线装的一函《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就是花100元在那里买到的。单说,这本书,其中的佛缘就很耐人寻味。那几年,我踏遍青岛市,凡是我没看过的佛经,不管价钱,统统拿下。某次,在湛山寺流通处购得莆田广化寺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翻了几遍,不是太明白,感觉这个论是为某部佛经而写,似乎应该有那么一部佛经。到湛山寺咨询德高望重的老居士,佛学知识深厚的老居士的回答完全不能令我满意。后来在机缘的促使下,来到了现在的文化市场,有缘看到了这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似有素源,此书正是我苦苦所求,她的出现印证了我的观点。以我当时的疑惑,青岛市无几人可解,购得此书后我跟一佛友戏称:恐怕青岛市独此一部。现在想来,冥冥中能购得此书,分明有菩萨在护持保佑着。故事听起来,跟“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典故相似,好像有点生公和《涅槃经》的味道,不过完全不是一个境界。 上面这是简单的一点渊源,其他千丝万缕还有很多,不多说了。多看看吧。现在的青岛市文化市场扩建于2007年,照片是8月份所拍,那时还没有完全完工。待我九月份从北京回来后,我心目中的潘家园已经没有原先那么神圣,再想想上海的文庙旧书市。青岛的文化市场已经可以了。 这里的确鱼龙混杂,大部分是中华传统的东西。这个东西很多人不认识,好像是古人取暖用的:
各种旧书、杂志。
各种宗教的书都有,最常见的是佛教的和天主教的,这是《圣经》:
随便捧起一本书,您就显得文化味儿十足:
瞧瞧书痴还不少,够热闹的吧:
连这小狗也跟着主人受了不少的熏陶:
一块大肥肉,这可是石头的。
好像是陶俑吧,很漂亮,很威武。记住,在这些地方,看着喜欢了就当器物、装饰品买,千万不要认为是文物,这里几乎全都是假的--都是访品。搞收藏的专家还都是一年年交了高昂的学费才爬过来的,别说我们了。不过,我的眼光还行,假的基本能看出来,真的就不一定了。
佛经!大量的佛经!大部分是无偿结缘出来的,辗转流浪到了这里。
我逛文化市场的另一个目的,是这里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佛教造像,非常庄严、优美!
这是一尊竹子根部雕刻的观音像,我看了看,很喜欢。要价200元。头一次看见这种竹制品,看了好久没看出是假的。
似乎是藏传佛教的造像,非常庄严、精美。
非常有亲和力的念珠:
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
文化市场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开放的,每天也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她们越发显得那么青春靓丽:
这是一位仙风道骨般的老先生,最后用他作为结尾吧:
& _9 `( P* h9 D5 u" x
- n: [+ c8 C+ G2 E/ U3 v/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