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_; C- R# W- P
一
. b$ n$ r4 t5 f S, n5 v 1.佛陀的核心教法是建立在四圣谛之上。 " ]) \3 q: C4 Z
2.四圣谛的教法是基于人类的经验,而潜藏于人类经验中的就是一种追求安乐、避免痛苦的自然愿望。 # u: x/ K* O! Q) B
3.佛法是以所谓的「缘起」来了解因果:一切万法,包括我们所经历的苦与乐,是经由多种因缘和合而生起的。 . ]2 Z5 g! G: j3 \/ `/ f- Z' X
4.事实上,快乐的感觉是苦,因为其内在存有不满足的种子。
& O j3 G( p* c% n) [' T 5.当我们讲到驱策一个人做出负面行为的烦恼,那也是未调伏心境。 ) W" d H$ }& T
6.未调伏的心境本身就是苦。 0 r8 Y; ?3 K/ a+ b& D0 _- T
7.佛教徒谈苦的根源(集谛)时,是在讲未调伏、未驯化、障蔽我们成就无上正觉、令我们受苦的心境。 0 I1 u* k, ^2 h
8.苦的根源、苦因和苦本身,终究可以全部理解为只是一种心境。
$ D t6 |7 `7 \' b4 c4 ? 9.未调伏的心境使烦恼生起,驱使一个人造恶业,恶业又造就了此人生活其中的不良环境。
0 F; P% u+ N1 j Z 10.未觉悟的存在(轮回)等于觉悟的存在(涅盘)。 , J/ I/ y3 ~& Y# Z( l/ I
11.未觉悟的境地与觉悟的境地之间的差别,在于对空性的了知与经验。了知并体验生死轮回的空性,这本身就是涅盘。 0 I5 `( w6 x# G1 `% z+ u! y
12.轮回与涅盘之间的差异在于心境。
( Q+ @( U3 ~$ ]( s! P' o( N& i 13.佛的境地本身就是正确的心念和情感之结果。 2 z6 I1 U( i$ H) Z1 c( _1 c% _
14.佛陀的教法一方面认为未调伏的心境等于苦,另一方面认为已调伏的心境等于乐和解脱。
- a4 t, E/ B! f, X3 o8 | 15.达成修行上的无上解脱,是正确的心念和情感的结果。
0 }; ~; p6 J S' K1 y7 N8 o 16.根据佛法,对事实的本质有真正的洞见是觉悟的主要因素。
0 S! G: M- \& d/ i0 L$ {3 P, i 17.一切事物,包括我们的苦乐经历,终究只是自心的投射。
. D5 ^- T1 M0 W' Q/ }, }( y8 o3 a) ~ b9 f 18.不正确的心念和情感,对事物、对自己不正确的观看及体验方式,是我们受苦和不觉悟的究竟根源。 ) `) V, N B* P
二 . ~% ~5 C. V5 W. ]
1.多种修心的方式有两个主要面向。一个是培养洞见或智慧,也就是培养这些正确的思维方式;另一个面向是方便或善巧的方法。 5 W4 s/ |" {4 c- g. @" j5 {7 m" e
2.成就的佛果之境界也有两个面向。一是佛的色身,一是佛的法身,也就是无上正觉心的实相。
# Q6 q, o2 w- U7 B/ _ 3.色身是圆满觉悟者纯粹基于为了众生的缘故而存在的身相。圆满觉悟者他化现多种身形和外表,以进行各种事业来确保众生的安乐。 1 B1 m* Q; X( f
4.只有圆满觉悟者能够直接见到法身。法身要化现色身才能见诸于世,并从事利生的事业。
$ F, D0 _, c5 k" Q5 A1 r" G 5.佛的境界可视为自利与利他的实现。 9 U' w. w: i- O+ S# ], H1 t
6.成佛是指一个人已经圆满明了实相的本性,并圆满培养利他的愿。所以佛是智慧与方便的圆满呈现。 * `! F3 F+ n& ?* u3 H& \- O
7.无上正觉或解脱不是他人可以给你的礼物,无上正觉的种子也不是别人拥有的某种东西。 : _! z0 B# q8 k$ b; x& T1 l- q/ t7 L7 w
8.成就无上正觉的潜力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真正的无上正觉只不过是圆满实现个人的本性。 ! x- N, d8 S3 n7 e$ G3 F
9.要能以他人安乐为优先,首先要认出是什么令我们陷于自我中心的态度。
, Q4 f6 r9 s1 G8 C) S0 b 10.我们心中的烦恼如怨恨、瞋怒、执着、嫉妒等,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这些敌人不是具有手足的肉身,手中也没武器;而是卧藏于我们的心中,由内伤害我们。它们由内控制我们,将我们牢系受其奴役。
$ N) A) h% o' R, f: K' A, k2 I 11.瞋恨、贪爱和愚痴等烦恼敌,既没有强壮的手脚等肢体,也没有英勇贤明的胆识,但是它们怎能把我当奴隶一般地役使呢?
& ~1 w9 a$ A- w( r5 _ 12.烦恼一直潜伏在我内心中,并且任随它们高兴地伤害着我;而我竟然甘心忍受,毫不介意,这种懦弱之忍是可耻的,应该谴责。 8 Q. x, N- `7 N, V8 v
三 7 z O% l0 \% x: c# F l
1.负面的心念与情绪往往会欺骗人。例如欲望,常显现为可信赖的朋友,美好又可珍爱。同样,瞋怒与怨恨对我们显现为守护者或可靠的侍卫。 6 {3 [" S% |# L" x
2.要完全了悟这些恶念与情绪的欺诳,我们的心首先要达到某种定力,方能开始见到它们欺诳的性质。 ! X) p( {4 ^% a4 j
3.虽然说出口的话语那声音业已灭尽,但它的影响力依然续存。
& K) Y( W2 c( n& }% ^ 4.人性中最佳的美德之一便是我们的智力,让我们能分辨有益与无益、利与害。恶念(诸如瞋怒及强烈贪欲)能毁损这种特殊的人性美德。
+ A K8 n' j% b3 I3 c 5.真正的敌人在内,不在外。 : c4 ?2 g1 n2 s1 L; x
6.外在敌人的存在要依赖许多因缘,而且是无常的。剎那间,那人或许成了你的敌人,在另一剎那间,又或许成了你最好的朋友。这是我们在生命中常体会到的一个事实。
$ {7 T, V7 p ~8 f5 `. N 7.但是负面的心念与情绪(内在的敌人),将永远是敌人。只要它们在你的心中继续存在,它们今天是你的敌人,过去是你的敌人,未来将仍旧是你的敌人。 4 Y& {8 `- W6 `3 w. J
8.我们终究能制造出一项能提供我们「终极」保卫的系统。 ( u9 w; F6 Z1 L
9.可以确定的是:只要那些具破坏性的内在敌人——瞋怒与怨恨仍不受牵制或挑战,那么有形世界遭受毁灭的威胁将永远笼罩着我们。 T1 R, X* X: L$ k( r
10.外在敌人的破坏力,终究是从这些内在力量衍生出势力来的。内在敌人是发动外在敌人破坏力的触发器。 5 {8 s1 ^* P; o6 [& ]
11.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与你作对,成为你的敌人并伤害你,但只要你的心平静自律,他们也无法干扰你的安宁。反而是你心中生起一剎那的烦恼,便有能力干扰那份安宁与内在的稳定。
5 S# h. w/ P, `9 E 12.纵使天非天,齐来敌对我,然彼犹不能,掷我入无间。强力烦恼敌,掷我入狱火,须弥若遇之,灰烬亦无余。
# @* `7 I. ?: H3 G% L; D4 q 四
3 X H( T7 Z* {2 {1 M 1.如果我温顺地侍奉世间的敌人,他们还可能会饶益我,并使我安乐;但是,如果我一味奉承内心的烦恼,那么只会遭受更多的伤害和痛苦而已。
9 q# o" M9 u: O" ^ 2.虽然我们的意识处于不断变迁、永在更异的动态过程中,意识的基础本质是不变的。这是我们有为法的体性,了悟此真谛,让我能更容易面对现实。 : M' ~$ k) \! P
3.要战胜一般的敌人,需要体力与武器。你可能还需要花数十亿的金钱在武装上以对付他们;但要对治内在的敌人——烦恼妄想,你只需要培养因缘,让了悟诸法究竟本性的智慧生起。你不需要任何物质的武器或体力。 " H6 @4 u& {( n+ u* r$ ~6 ^
4.你不需要昂贵复杂的武器来灭除内在的敌人。你仅需要培养一份坚定的决心,要藉由生起智慧(了悟心的真如体性)来征服它们。 : B1 _4 F) e8 t0 Z0 j/ n9 h+ Y
5.任何一种努力都需要正确的心念和情感,才能成功并达成目标。
! \' n" E) ?9 g. j 6.对修持菩提心的行者而言,瞋怒与怨恨是最大的障碍。 5 k a8 z9 }8 R
7.应当尽己所能地对治、消除瞋恨的生起,因为它的唯一功能是伤害我们和他人。 ! Y/ K5 R+ |4 n- k9 e
8.面对逆境的时候仍能保持平衡、欢喜的心,是防卫瞋心生起的主要因素。 + b" l6 u9 i: C9 V* R) T) u0 x% Q) u
9.假设某人用棍子打你,你感到痛而动怒。你应该不会对那根棍子动怒吧?那你愤怒的对象到底是什 2 Y! `6 w) z1 h
么呢?如果针对导致殴打行为的因素发怒是合理的话,那你所怨的不让是那个人,而是迫使那人行动的负面情绪。 * e! h3 T. ^* ]* f. p& z" o7 u
10.励力修持菩提心——为饶益一切众生而欲成佛的愿,以及大悲心与修心的锻炼。 2 Y- I9 ?. l% ^
11.身为一位真诚修持悲心与菩提心的人,你必须培养安忍。为了能够诚心修行、培养安忍,你需要一位蓄意伤害你的人。 . s% W" ^2 o1 @: r$ J3 y: U
12.要耕耘自心,让自己能够同情邪恶众生,并跟他们和睦相处。 : q& T0 p* e0 Z& |" q
本文转载者佛教网原文地址:http://www.liaotuo.org/list-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