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伪”和佛教的“净观”
6 s2 \9 g3 u2 U( G: m# D4 l
净观,是用佛境替换世俗的假相。是转识成智的一种自我心灵的净化方式。即可以净观环境是极乐世界,也可以净观自身与佛无异。是内心世界对现象世界的净化。
: \( r5 k5 G7 G% n; { H; z: Z# s/ g% E2 X9 l+ P, I' l
虚伪和净观的最大区别是:
7 o0 z* |: c" P3 B$ |& U& j ^, {2 O( u# ] W% G8 m
净观者认为:我就是佛(本质),但是我现在还展现不出佛的功德,所以我要净观自己是佛。
! y. b! ^0 G3 Z, P! \" S6 ^$ }' q. ^3 |) R! \& X1 U
虚伪者认为:我的是恶人坏人(本质),但是我要用行为和语音掩盖自己的这个心灵本质。 . a4 r/ X% j) p- Y2 y6 C
7 q5 Y U, t1 K2 m* ~
一个有坏习惯的人,在不断的改变的过程中,他的或进或退的行为似乎和虚伪有些相似的。因此我们很难判断什么是真正的虚伪,这也正是虚伪本身也是无自性的,可以变化的。
! W/ z# x4 I* [+ i
% g3 ?& F' o4 K0 N 虚伪 ,有其现象没有本质。虚伪是行为掩盖内心世界。 . |* u0 V/ Q$ H3 Z3 Z& b2 n/ Q
: R* P8 n2 q4 a; j% v& b t9 y
在没有观照的情况下,虚伪是没有本质的。
! Z6 O3 k4 P! }4 e! \$ }' W" {
9 h+ P7 g' N" S# }! y3 y9 I+ z一个被传统概念认为是吝啬的人,经常为了掩盖他的小气而去施舍,我们用一般的概念说“他是虚伪的”,其实是我们把他的习气错当了本质,给了一个与佛教基本缘起理论相勃的定义。 $ D* x/ @9 B4 R; l
2 \* c* B ~' I/ x
如果他继续这样“装”下去,显然在不久或下一世,这种行为也会变成你所看到的“本质”,他养成了大方的习气。其实那个吝啬也只不过是个习气而已,说不上也是上一世“装出来的”。就比如侦探片中的卧底。我们每个人都是卧底,有时认为好人容易受欺负,于是,就装作“恶”一些,殊不知这个装出来的恶,和所说的真恶又有什么不同呢,“每个人都装作很坏的社会就是一个很坏的社会,是人性恶面的借口” * R* ]' l% n; T5 K) {3 F5 E/ Z
8 Z7 t/ [- C+ |
佛教的有些观念确实我们要从新审视,好坏善恶是的环境缘起,不仅要看行为本身,也要看他的后果和动机,过去我们太注重动机和行为对“自我”的后果,而很少讨论其社会后果和环境效应。
- `4 f# J1 B9 h/ R; ~+ r, r+ K3 }) T5 F ^" N
0 V5 p5 e- W* V1 }: e3 M! J6 d! q5 f
8 i6 `9 v; H5 K( B 高七师200706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