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生要义
8 l. ^$ K: E9 Z8 t! L转载自:惟贤长老《慈云全集》在线阅读http://www.huazang.org.cn/bencandy.php?fid=11&id=688 (2004年9月作于重庆慈云寺) & E" p. B% r) i$ |" b' J
v! M9 ~3 [0 |5 }6 d3 U6 D! W% E9 J一切有为法,包括生物、植物、社会、自然等现象,均待缘生,非梵天、神灵主宰生,亦非无因自然生。世上决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因果分明,不容杂乱。因、缘、果三义,是佛法的中心,通于五乘。 6 n2 a Y8 i3 M
《中论》云: , J/ n! i' i2 y- r8 b/ E! C4 |
诸法不自生,
+ c+ I; L" w: y9 L, @1 Q1 J4 b# l亦不从他生,
6 T. {3 d- B0 T; Q( D: y' ~* B/ z不共不无因,
' A/ d0 i" S* z% O9 \7 J" V) r* o是故知无生。 7 K( L2 h) {1 Q1 z- R2 x- U
不自生者,待众缘故;不他生者,以自种生自果故;不共生者,非众缘都作亲因,生果有自性,生因不容杂乱故。不无因者,非无因自然生故。是故知无生者,因缘生法,无实体性,假名如幻故。 : g* y( P S8 a: V. b
现依唯识学,略释缘生要义:一、四缘义;二、十因义;三、五果义;四、三种缘起义。 4 G# T$ {% @/ x9 k
一、四缘义
, k& _/ Z2 D& ](一)因缘
( P$ p0 z, b3 q/ Z" O" u因缘者,《成唯识论》云:“谓有为法,亲办自果”。此因缘之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 , }: m- a& t& Z1 U# h% |% `; Q
种子者,系潜藏于第八阿赖耶识中的功能差别,虽无形象,而有势力,能正为因亲生自果。 & Q& P: D6 V" V6 [
此种子有二:一等流种,亦称名言种;二异熟种,亦称业种。由色、心、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种子各生自果故,平等流类,故名等流。由业种为增上,感生异熟报体,引业感总报,满业感别报,《八识颂》云:“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造业以第六意识的思心所为主,由思发动身语,为强有力的意志造作力量。
4 U+ [6 J, a- @% a9 f( q( c( h现行者,现谓显现,行谓生起,即本识种遇缘生起的前七识心心所及色法,此现行为因,复熏成自类种藏于本识。种现生熏为同时因果;种未遇缘时,种子前后相续为异时因果。 - }, W# o8 p* E9 t
(二)等无间缘 ! W( i; g W* s7 J2 x; q2 i
等无间缘者,《成唯识论》云:“等无间缘,谓八现识及彼心所前聚于后,自类、无间等而开导,令彼定生”。后心心所之续生,必赖前心心所为缘,同类相等,无有间断,而得开导引生。例如行者初见道心,必由前世第一法的无间定为之开导。又如相间道必由真见道后无间相续而起。此缘体仅限于现起的心心所法,非无为法及色法。 . `, v J% H* ^- q# [9 {4 T; }
(三)所缘缘
9 d5 ]( C& A. K+ \/ e《成唯识论》云:“所缘缘者,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谓作所缘之法,非龟毛兔角,龟毛兔角是无法,不能作所缘缘。此所缘之法,为心心所所虑所托。所托者,谓托此法而生起,所虑者,谓仗此法而缘虑故。故此所缘法,望于心心所必具三义:一是挟带己相故,二是托己而起故,三是缘虑于己故。为心心所所缘之缘,名所缘缘。此又分亲与疏两种:亲所缘缘即识体生起时,见分缘识所变之影象,属亲相分。疏所缘缘即识挟带外本质尘(根身山河大地)变相而缘,此本质尘与内有间隔故,属疏相分。
) S' c" ~0 ]+ {1 M8 z& ?(四)增上缘
" H" a' C4 p6 e, e# Y增上缘者,《成唯识论》云:“增上缘,谓若有法,有胜势用,能于余法,或顺或违”。
- q# H5 [0 Y( j3 _3 |9 p( A增上,即是对他法生起的助力,如谷种之生,必须靠水、土、阳光、肥料、人工等,才能生长。八识之生,亦各有增上缘,如眼识九缘,耳识八缘,乃至第八识四缘等。 % N: d z* S( u+ y3 p D; z% q
凡增上缘,皆有正负二种功能,正是顺缘,负是逆缘。如谷种靠水、土、阳光、肥料、人工的培养得以滋长是顺缘;而酷日、暴风、水涝、冰雹等则是逆缘。修行人遇名师善友是顺缘,而邪师邪友的阻扰则是逆缘。 & v9 y: k1 R& C, c5 T
心心所法、色法、善、恶、染、净等法都互作增上。
( ]* x3 [5 l+ S4 v: e( K F6 J二、十因义 3 Y7 J+ q, P: i; D: `0 l1 M+ P( Z( d8 ?
据《瑜伽师地论》三十八卷解释:
9 F8 H5 M' d- {) a1 T/ d+ x( C* A(一)随说因:谓一切法,以名为先故想,想为先故说,由言说故能显诸法,故名随说因。
$ j& U7 e+ x, o2 A* h# c& N6 g, h7 S(二)观待因:观待于此,此为因故,于彼彼事,若求若取。如观待手,手为因故,有执持业;观待于足,足为因故,有往来业;观待饥渴故,饥渴为因,于诸饮食,若求若取;观待有漏皆苦故,以有漏皆苦为因,勤修三学求证解脱。观待于此为因,而有彼彼作业,如是等无量道理,名观待因。 ) ^' W/ P( d2 U2 p( i' T
(三)牵引因:一切种子,未成熟位,望后自果。如现世无明爱取种子,可引感后世生老死果,为牵引因。 * o* l( o7 k0 d
(四)摄受因:除种子亲因外,余一切缘,如等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等,能资助生果者,名摄受因。
! i( b* i" X' ?; f5 J$ ~+ z(五)生起因:种子已成熟位,能现生起近自果故(如内业重由爱水滋润而感报体),名生起因。
- C* x9 _$ y% {(六)引发因:即初种子所生起果,望后种子所牵引果,如从无明支乃至有支,展转引发后后相续,望于余生生老死等,为引发因。
* s* r) A7 h0 Y3 T(七)定异因:种种异类各别因缘,谓有为法各于自果有能起证差别势力,三界九趣果不同故,名定异因。 4 |( y# g1 v0 y3 `1 a
(八)同事因:谓从观待因至定异因,六因为性,同办事业,于得果中,有和合力,即依此为同事因。
' h: c% }1 a& s5 d# {(九)相违因:于生、住、成、得事中能起障碍,如霜雹之望禾稼,烦恼之望涅槃,真见之望生死等,名相违因。
- e8 J7 ~8 F/ W( P3 V(十)不相违因:此障碍因,若缺若离,于生、住、成、得事中不相障碍,名不相违因。 $ M+ @+ P- F0 b2 V8 y+ z/ b6 E
三、五果
) X+ f8 ^( D# J(一)等流果:谓善、恶、无记三性诸法,各别引生自同类法,此同类法望能引因名等流果。等谓等同,流谓流类,等流之果,其性相同,名等流果。
* v9 E3 _- E: Y. e; ~5 v$ k3 q+ ~8 ?, N(二)异熟果:由善业、恶业、不动业、分别感三界善趣、恶趣及色无色界世间禅定果,名异熟果。因是善恶,果是无记,故名异熟。此果自性者,谓即第八识真异熟果,是报主故,执持变现根身器界故。前六识由业所感诸无记法,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亦此果摄,属于别报,能圆满果体故。 0 x, h; P4 y, g0 I2 f
(三)离系果:离谓远离,是即断灭,系谓系缚,是即烦恼,由烦恼障系缚有情,恒处生死不得解脱,修习圣道,断灭彼故便证涅槃,名离系果。 . w# P* s { W2 H% J4 E
(四)士用果:《成唯识论》云:“谓诸作者,假诸作具,所办事业,此果正因,谓诸作者,此果助因,谓即作具,作者作具,是此果因,所办事业,即此果体。”从广义讲,凡人的活动所成办的事业,如艺术家之于工艺,农夫之于耕种,商人之于贸易,建筑师之于房屋等,凡用力亲办自果者,名士用果。狭义的说,凡等流、异熟、离系、增上、均可名士用果。 0 X: N7 r% v# ]$ ]
(五)增上果:《瑜伽师地论》三十八卷云:“若眼识等是眼根增上果,乃至意识等是意根增上果;众生身分不散不坏是命根增上果。”……此就根作增上缘而产生的识与身的增上果。若就广义说,心心所法亦更为增上果。善法的产生,是由亲近善知识经过闻思修的增上果;恶法的产生,是接近邪师邪教熏染而成的增上果。……可知此果俱摄一切。 # t5 w/ K* _- k& b/ z) N& `
四、三种缘起义
6 w6 D: h* j! S( H- |" h据瑜伽义略解: # a; S+ P) l4 T6 g) z% H
(一)依第八赖耶建立分别自性缘起:由本识含藏种子生起诸法,诸法自性不同,依因缘立,其性有善、恶、无记、染、净等差别故。 " T! Q# w G* X$ N, n
(二)依十二有支建立爱非爱缘起,亦名业感缘起,由无明、行等因,引生善恶诸趣爱与非爱果故,即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
' }* z3 y q+ D3 O: j$ a(三)依前六识建立分别受用缘起,又依根及境作增上缘,六识得生,识生起已,缘于六尘境界能有受用,领受苦、乐、忧、喜、舍等。 ( A' D4 N0 \' ?
缘生义是佛法的中心思想,各宗派根据此义各有发挥,如业感缘起、性空缘起、赖耶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各有理论,不尽叙述。但具体而详细的,莫若瑜伽唯识,必须精进修学,方能升堂入奥。
6 z) g$ @5 K* V6 w5 t: v
8 J5 g) m4 N. W3 \6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