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78|回复: 0

闻思修週末电话/网路 学佛会8/30, 9/6, 9/20, 10/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8 10: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闻思修电话/网路学佛会 ---生命.心灵.智慧之桥3 c3 x6 R: g1 a3 y7 Y
9 ]* S+ k6 J: S/ L7 L1 @: A1 m网上会议可通过互联网Skype 或 普通电话拨入 : r4 K9 W8 y9 t
. T1 U7 a9 J+ E! c# h8/30/2009, 9/6/2009, 9/20/2009, 10/4/2009, ...8 ~& e- U) ~ I2 a
3 o: z# Y! N' c( X 北京时间 7:30 am 8 y: o) ~- R; t7 y. I. Y
4 j* r& k3 ?, q 太平洋(加州)时间 4:30 pm 8 L; w, U$ ?0 L) q1 \: \! @' v8 ]
6 s1 L8 L& t+ b) S6 T$ E9 }6 n- Q 美国东部时间 7:30 pm 7 X. @1 E" t& U: f8 M F
/ B* ?0 r# K! a/ B
0 j7 O/ b+ e& S% i & Y" z. r: v& p: k& | 联繫及加入详情:. N' V* c8 k2 S
# d0 v# w2 T' n8 b7 J0 I$ S g, \( N) c% l http://www.bodhiway.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2 t* [4 z: F9 |* G) s2 t; D ^( O1 s1 X# m' @( V9 \5 a- H' v: [$ _6 a
) b" Y. x: v4 W" `6 \4 j
4 r1 m3 X, E) n+ C" T- X( o$ h, x----- 下次继续讨论的议题 ---------- 6 v+ p0 \/ O8 J5 S8 a# b
6 O6 X" H! `- M8 g' g* I * u2 \- O. G1 T( z% y6 S8 @ 认清「这世间并非依我们想要的样子存在」=〉确定学佛与离贪瞋痴的原则:$ k# {% v' p) M9 f
; ]: u' Q) t# R$ y/ h* 未接受这事实,就会不愿随顺而对立,產生贪瞋痴。% i, f8 D/ T# o0 q9 U
1 f4 z; f& b5 s& G6 e q- b* 痴即是无明,就是未看清事实,贪瞋从而滋生。5 Y1 n! h4 T* T! `/ q
' i9 ?/ M% Q0 S/ M/ U& [# p) K* 接受事实是安住当下,心少妄想,才能远离不现实的妄作,不作无谓的挣扎、方向错误的抉择,回归实相。这是解脱烦恼的根本。: z6 i3 A0 s! D/ W9 Q. ?
! `1 Y; y6 Y) ]+ O5 w& C* 佛法都是依现实世间出发的,从认清真相来找到问题的病因。又称四圣諦。: E1 m/ s. r9 G& s+ _8 K- D; [
9 @. }' W+ [' d( B" t* 人不解脱是因为离开了真相,在无我中却驱驰著「我爱、我见」,无事中生是非事、自缚缚他。" Q6 V8 C4 h, N* E$ n
, D( n" ~0 R& v- `6 A8 c* 未针对愚痴的妄作,只是暂时与表面上解决事情。若不知改变自己,而只改变外在,容易走上你争我夺,互不信任关爱,往往给世间注入更多的贪瞋痴。# X: S- I: |5 V' C; `
, S1 @7 e4 r2 C( o d * 对世间的不合理,需要出世间的智慧–无我,加上世间的方便,如此「无住生心」,才不会变成「胜者为王」的争执局面,或靠法律条文来解决。 6 ?( x. Y$ k# M1 s- t' N
1 n& g2 \& P& x2 S1 f * 成败得失都是一时的,它不代表真相,也不代表价值。靠成败得失衡量人生的价值,往往被这价值蒙蔽慧眼,也被这观念绑架一生,将看不到更开阔的世间,也无法在佛法中得真实受用。9 h2 k! m+ t' @
& [6 G9 m2 ^ i0 g8 k) ?) K0 u* 你可以冲撞、可以开拓,但要先有準备–你是为了去面对「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事实,是为了更肯定「这世间并非依我们想要的样子存在」,从这体悟中,更甘愿放下「我见、我爱」,而不在事实中讨价还价,为求一己的生存缝隙或建立自我的王国。 8 u: ~8 [4 z' }' r8 C
3 R$ q7 q* @( z4 C5 d1 v * 所以生活是为了看清人生,生命是为了解脱生命,而不是找到更多的成就感,为了保护生命,把生命围上重重堡垒,卒而变成割捨不开的重担、看不透的迷宫,迷惑一生,对自己没有清楚的交代。& C8 N8 j; ]5 v* R4 ]; K3 J
; v4 [ J" w: C* 我们以期待心进入佛门、参加修行团体,但是却要在放下期待心时才能体会解脱。解脱其实只有在当下。; E) P: M2 F: T! I8 H& q1 G8 \, K v
" e' I5 w! \$ E; J c# { * 我们都活在贪瞋痴所造的世间裡,被要求依贪瞋痴的游戏规则工作,成功只是世间舞台的事,失败也是世间舞台的事,我们不必依观眾眼光的评价而痴活。重要的是在贪瞋痴的磨炼中,开展「火中出红莲」的智慧,在不离人间贪瞋痴的舞台上,演出觉者的角色,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平衡的因素。所以可以成不骄、败不馁,即使是一生只当个小职员,我们都不失在世间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展现华严「百花庄严」的气质。 : j m5 x+ K: g
1 @" j: b2 f6 v0 o `; ] * 面对世间的价值观,需有穿透的智慧。「味、患、离」的观察,能使你在洪流中,站得住脚跟,进而拉住被冲流的生命。所以有了生活态度后,要有如实的修行,才能有真实的力量。 / `2 e9 Q2 r0 o7 F2 t& l K) _
6 K+ H" ^- x9 \% U- ^* 佛法的智慧以缘起为主,缘起以无我为重,无我需在现实中观察。佛法的修行以觉为核心,觉以念为内容,念以四念处为循。佛法的目标在解脱自他的无明,净化世间、随顺安住、任运生活。所有的法门虽在表面上不同,都必须与此相通。你也可以称之为戒定慧。学佛先学根本法,才不会脑袋塞了一堆观念与境界,只能欣赏,却使不出大力。 " d3 {9 ~8 h5 _( d' P
, l, k6 n( Y+ S8 h- I
7 i; ~; u$ w9 O5 K+ f2 I 目前我们有幸邀请到美国麻州佛教会的杨云唐与张少华居士,指导并参与问题的讨论与经验的分享。杨云唐居士毕业於匹茨堡大学电机系,多年来修学佛法不輟﹐创办麻州佛教会,多年来已让很多学佛人得受法益。近年间常在『美佛慧讯』发表文章,带领日常禪修,并多次开班讲授佛法各级课程。课堂讲义经整理成书,名为『明觉之道』(1)。张少华居士多年来一直主修华严法门,曾多次结界自修并带领华严经共修会。近年来担任美国慈辉佛教基金会的志工和撰稿人﹐不辞辛苦往返中美间实践菩萨行旅。 8 Y5 c6 Y6 p3 S0 Z. F
4 u7 U. ?. z4 v* _0 e 1: 『明觉之道』电子书在綫閲读 : O I6 E1 G3 B7 F+ p7 p; G" R
* W, Y" D3 m P0 ~+ `1 O1 C (繁体)# F: j+ d! @) Q5 y% t9 R
# y9 W7 b; E" \) ^$ e4 { (简体)1 K8 }9 A3 Z" t) f3 `' h
( ?; L/ f% w) [1 J5 T 2 q) Y1 ?0 |& ?* p. y9 k G( t! v. i3 Z- J# c- O9 s5 E/ D& y9 ]; P m3 X! o, I$ n) Y/ @ G5 T ( T3 A- J1 t p9 J3 U7 v$ ]. [; V : M( c& L. s( V9 @* h' r; p% I 8 i; |$ t) I9 U7 k+ e & f" y) x" C: H" a$ r8 G/ F " F+ k" t4 a* ?/ m( a& I6 a & l& j8 \5 }; M8 f' f# A/ T Q7 X- x% B1 a q( N6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6-2 06:44 , Processed in 0.0819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