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对法师大德们关于伏惑开示的汇集文章
净界法师:在净土宗来说,它不讲断烦恼,它讲带业往生;但是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是正念分明,临终要正念分明。你临终的时候,你这个第六意识现前时,是清楚的正念、忆念弥陀的正念。那怎么会有正念呢?彻悟祖师为临终的正念,定下一个最低的底线,他说:「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我们不要说刚开始就对付这个种子,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有很多的杂染种子,是的,这个都不是马上能去消灭的;但是刚开始你要注意你的现行烦恼,就是当下的现行烦恼。就是说你内心跟染污的境界接触的时候,这个贪瞋烦恼,第一个念头不能怪你,在菩萨戒,第一念的过失,这件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是从凡夫开始修行,所以你内心当中,第一念的贪瞋烦恼,当然不是很清净,这是可以理解;但是你的第二念,对治的力量没有生起,这就是你的过失,你愿意让你的生命继续地堕落下去。所以往生的条件就是说:虽然我们生命当中,还有很多杂染功能还没有生起活动,但是你忆佛、念佛这样的一个功能,在你所有的功能当中,它是一个主流,它是一个最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你能够折伏现行烦恼,表示你忆佛、念佛的力量,是所有内心当中力量最大的。
昌臻老法师:总起来讲,学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要消除我们的妄想执着,修心的要务就是要折服现行烦恼。我们能用这一句佛号压得住烦恼习气,就不会再造恶业,往生时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新业是带不走的。我们把烦恼伏住,你的言论,行动就不会造业了!
如果我们一边念佛,一边脾气一点也不改,这个没有用处呀!念佛就是要改烦恼习气、改毛病,把清净心念出来,才能了生死脱死呀。如果做不到这点,就说明我们没有放下,就是障碍。什么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放下,首先就是放下烦恼习气。这从哪里下手呢?从知过改过下手,这就是修行。
李炳南老居士:有问如何念佛始得往生?师曰:往生可必者,为能断惑。行人结七念佛求得一心,即在断惑也。不然,亦须伏惑,凡夫临命终时,前六识不行,第八识离身之顷,生前宿世善恶业种,竞起现行,如摇彩券然。现行者为善种,则投生人天,恶种则堕三途,念佛而至断惑,此际现行者,纯为佛号种子,故必得往生。若未断惑,但纯执持佛号,不复新加恶种,其旧业种,深伏于下,是为伏惑。命终之时,无论如何摇动,唯佛种先起现行,亦得带业往生。然今人伏惑亦不易得,一日二十四时,念念皆入新种,纵念佛一小时,尚余二十三时,所入新种,无非内起贪嗔痴,外造杀盗淫,佛种与惑业种,孰多孰寡,孰为能伏,不问可知矣。修圣人之道,慎勿自欺,惑既不能断,又不能伏,为复如何,惟得一熟字而后可。禅宗祖师常谓:‘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人所熟者,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也。所生者,一句阿弥陀佛也。净业学人,若以一句弥陀,日日熏习,由生而熟,亦得往生。欲求其熟,自须多念,然在家之人,不能终日念佛,当另开方便,即求事业净业各不相妨。例如诸生在学,听课实验,其心即定于听课实验,此即制心一处。与参话头同功,事止,而佛号继之;或在工作时,忽遭他人掌掴,不遑究诘,先念弥陀;甚或面临枪击,亦不遑恐惧,但先念弥陀,是谓之熟。熟至自然,亦即伏惑矣。今人业障多,克期求证,因缘难具,可行者,其在如是方便而已。
慧律法师:《观无量寿经》上说:虽是五逆十恶的大恶人,一念忏悔,念佛求生西方,也可得救。这是因为恐惧下地狱的一念心,而起大惭愧、大忏悔,能暂时伏惑,蒙佛力慈悲摄受接引的缘故。大善的人,更可以得救,依循著信愿和净念,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所以有的人看到这一句,一心不乱,哇!我们没希望了!不,不,不!还有后续动作,你不要失望。师父有看过经典知道,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四十八大愿里面第十八大愿,「若有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有人在临命终十念,不往生极乐净土,阿弥陀佛不取正觉。阿弥陀佛现在是成佛了,那就知道中品、下品的人不用念到一心不乱。人家问祖师大德:散乱心可不可以往生,祖师大德回答:照样往生,但是记住要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很简单,一、深信不疑;如果你没办法念到一心不乱,底下这就要很注意听了,你要深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你要深信的的确确有一个极乐世界,你要深信本师释迦牟尼佛不打妄语,极乐世界是确实存在的,一点都不怀疑,第一个条件深信。现在讲的这个就要注意,第二个叫做切愿往生,发深切的愿力,一定要往生,平常就算没有办法念到一心不乱,起心动念都一直念佛,一直忆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深信切愿这种力量有多大,九牛不挽的力量,后面九只牛在拖,你一样要往生。在这里有一点要很注意,临命终伏惑就可以往生,他方世界要断惑,断见思惑,在末法的这个时代,那有多困难的,哪一个现在断见思惑,开玩笑, Are you killing ?(你断了吗?)怎么断见思惑?没那么简单,往生极乐世界倒是很简单,他的先决条件「伏惑」。要讲具体一点你才听得懂,什么叫做伏惑呢?要讲具体的就是儿女的私情放得下,你临命终的时候,母子、母女的亲情割舍得下,你不会为你的财产而一点一丝一毫的挂碍,你没有说:我有几栋洋房大楼,几辆宾士轿车,劳斯来斯轿车,娇妻美妾放下,你虽然没有断惑,但是这个人情世故、儿女私情,财富、名利统统放得下,深信切愿到极乐世界去,临命终这强烈的正念决定往生。我若妄语下十八层地狱,所以你要听经闻法,经典要会通,为什么说在一念的强烈正念极乐世界就现前,第一阿弥陀佛的愿力,他发了四十八大愿,第十八大愿,乃至十念决定往生。念头,什么叫做修行?修正错误的观念叫做修行,不是每天一直诵经,诵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烦恼一样在,碰到什么事情,然后每天面对上苍,玉皇大帝、上帝,你怎么对我这样不公平,对我这么样子苛刻,我苦不堪言,从来没有思维,这是我自己的因果,福德因缘不够,不会回光返照。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中讲
凡夫往生居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有净有秽,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是秽土,众苦充满;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净土。未除烦恼,伏惑往生者,仍属凡夫位,但已生在净土,其他都是圣人,起码断见思惑了。伏惑往生者,住莲华内,待见思惑尽,莲花便开,未开的原因,是见思烦恼没断,烦恼种子断了,就能花开见佛,悟无生法忍,因此,往生者最少要伏惑。
世尊开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但其他法门须靠自力,断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才能出三界,最少须见道位,证初果才能了生死。净土法门殊胜在临终伏惑,就可往生,往生之后,修至惑尽,花开见佛,闻佛说法,证无生忍。因此,不是简单到念一句名号便可往生,起码须伏惑。假使临终贪嗔痴现前,就障碍往生。所以,平时要锻炼令烦恼降伏,不单是念佛而已,除念佛外,要审察自己贪嗔痴三毒中,那一种较强,强者先对治,令‘熟处转生,生处转熟’,使念佛纯熟,三毒生疏,伏烦恼种子,往生才有希望。念佛者多,往生者少,问题出在无力伏惑。但纵没往生,修行功德不会丧失,尚须多生修行,致于那一生才成就,不得而知!念佛要立志今生往生,莫待来生,来生是否相续,希望渺茫,因识田里充满善恶种子,到底那一类先成熟?不知道!故要把握今朝,莫空过好时光。
徐恒志大德:下根人,虽不能念佛断惑,也可仗真信切愿的力量,心心相续,甚至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便能伏住惑业,顿出生死。可见净土持名法门断惑、伏惑都能往生极乐,了脱生死。所以称之为教内的别传。
黄念祖居士: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谓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亦即是一念。并谓此为清净报土之真因,则往生者必将登实报庄严土,而成地上之大士。一心之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于此可见。又《信心铭》曰:「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亦表不二之信心,即不可思议之一心。是故「一念净信」,「随愿皆生」也。又《圆中钞》曰:「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因行也。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若得一念,则临终时,能伏诸惑,正念自然现前,定为往生之因。故本经曰:「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也。又《弥陀要解》谓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约临终时,亦与此无违。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入于一念。则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如《圆中钞》所云:「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