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1 v9 v" t2 A, W3 O迁自文
e; s8 F- r# e
[梁] 敕员外散骑侍郎 周兴嗣 撰
9 v7 s/ ?" A9 ~$ U3 E U/ h+ p
# h- o2 y; N$ q$ x( G[原文]:
. K1 ]4 n( g2 q$ @2 \# A5 J: G
千字文。
+ K( i+ y# ~! n ?. W. M8 a, x 人之初,性本善。
. U& b e" e" f; v$ \3 R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 Q" X: W# \: u; } L; q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d. N/ B: o# u% s4 z( d# w[略释]:
5 B1 d6 s7 d: M0 u1 M/ u W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然依成书顺序,则当谓‘千百三’。三百千者,进道阶梯也。千百三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明德而修也。倒千百三为三百千者道也。
; w; @- t1 b" s7 p& r 注时序:三字经于今有七百多年历史;百家姓至今一千多年;千字文问世则有一千四百多年矣。
$ F; d4 l. a% g: P7 S 繁体《千字文》无一字重复,故可训为‘迁’,迁字易知,是‘迁自’‘迁知’、‘迁至’之文也;善易之道于之。如《百家姓》乃迁其性命修为,此则修为化形迁矣。
! ^1 `- l! x, ]( S1 J, y: b. L$ g' A
全书四字一句,二百五十句,一千零三字(包括标题),实属希有。
5 }& }- D- Y8 W4 @ 四字一句,五进制,乃合于五行迁化。三字一句,四进制,与周易四象化同。‘四章’之由分当易因之。
, C$ `5 p( w3 Q# h/ I 大体:《三字经》明于务本善;《百家姓》长于教化修道之率;《千字文》乃明明德而迁止至于至善。所谓止者,即非止,故谓为止;是不息之谓也。
* R9 T# k, W6 \, x3 E$ h 文者,纵横平义,以至于化道入太虚。
( a6 P/ Y& t7 J: p0 ^. L
谓《千字文》本为‘书法’而作,乃继草书《急就章》者,然乎哉。大成化易,是谓“写书容易注译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v: Z) m. T: i% q; f$ F* k
4 b! h% C$ h8 v8 h; e. P+ O
[引据]:
# s8 M9 I+ d `: v7 G$ B 古私塾打油诗:“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相传,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从搨取王羲之一千字不重者编为四言韵语而成。《尚书故实》称:“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
3 C+ i( A1 @$ _0 R1 U- E
《千字文》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通篇用韵,韵数为7 ,朗朗上口。南北朝时的周兴嗣所作。
d# @6 |. V/ A3 |; R" N1 M$ z
《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梁武帝萧衍为教诸王书法,令殷铁石拓王羲之作品中一千异字,一字一纸。后令周兴嗣整序拓字,衍文赋韵;一夜编就,乌发皆白。唐宋两代记以述者《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所拓王羲之书法,“飘若游龙、矫若惊蛇”,为世人爱。殷铁石系梁武帝文学侍从。
據說是南朝梁梁武帝為其公主練習書法,委託周興嗣創作。原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字》。
( J$ _8 f& i7 Q: R 另有,梁武帝以考文才为杀人借口之说,载于野史。然与七步诗作者曹植一样,周興嗣成功解脱。白发、白眉、白胡子留与后人赏。
( R" G/ d" t' c3 y9 t
顾炎武谓:“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
! G7 A7 x$ f6 d) K& l- \0 _
1 |' N* E7 J$ x# A. ^8 g7 W
[原文]:
5 i8 \9 h; r A9 z: h+ L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3 J0 N4 [3 b; u) b
[略释]:
. @ N8 S$ m4 Y) k! n: y" s4 M# i 天覆地载,起对、应象,此乃本文对句纲要也;有似于乾、坤之为《周易》之门也。
. O( h# |2 @6 c 天地乃否,天地玄(旋)乃泰。否泰反类,玄玄之易,众妙之门也。
. q/ _% n4 O: I5 P& x
旋否为泰,因由出焉。由共为黄,出其所困,迁易也。所谓黄中通理者,阐此‘由’,(公、共)躬行以出之。
1 |8 w- g6 Z' Z9 |7 F
以故,天地玄黄,乃言于天命,申而广之谓为万有命运。
, J: n# j! U) [2 I' w7 y- l- P1 ]
4 e( v) I, P5 U* x# u 宇,乃象‘天垂象’。宙,乃河出图,洛出书,是出者,出数也。以宇为象,以宙为数,象数切近化易之道也。所谓时空,时乃数,空乃象;本即合。
. v2 n; S$ L) T" d4 n
宇象宙数,化易、玄同,乃以轨辄之。
' J$ O' S# c- m/ g! ~5 T8 ~+ Y 宇宙万物,宇宙洪,由共出焉,谓之黄。注:洪,共、同,无疆。
3 v* U& j6 w$ U3 j3 E; h( f 万物共,是玄同也,‘万物相与为一’之谓。一则复归本源,本源太虚,乃荒。另,因由出,则入新始,新始必拓荒,是之谓荒。
1 \$ j, H' H. P
以故,宇宙洪荒,乃言于修道。
7 p# g$ Z# y9 U/ ?
下略引一些佐证:
; Z/ o2 z# ]4 f, Y: z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三苍》
# [8 O: X& }, G. p- Y5 j7 {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
4 @) }% U, `& M1 J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注:“宙者,有古今之长。”
6 [) N' U0 U8 e; I( l( V 功烛上宙,德耀中天。——《南齐书》
6 G- E5 y9 l1 [, v" E1 {( Y4 E 注:此《千字文》,蕴造化玄机,实属吾于此释文中意外所得。奈吾修为浅薄,难堪重任,略解一二,实属抛砖,大众莫怪。给个惊叹‘!’留与众后学同参。
8 N3 j8 v- N1 n4 Y2 `9 j1 P
[原文]:
3 r0 J# K2 w7 B) s, C( t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 `2 Z% |/ d# b( {5 Q
[略释]:
. B9 w, Z5 d; k" y% a Y 此言于天之四象也。前面出由既言‘荒’,下来则当以轨辄拓荒矣。
& K4 n% M# V- m3 @5 j0 {
日月为明。明明德者,明至善也,盈、昃乃满盈昼夜复归之象,取之以明至善,见所在也。
7 O1 ^& \, Q! w1 m+ d 日,本俱足,是满盈也,有上下之道。
8 g# [1 \8 [( N& b4 m @' p6 y
月,字形衍自‘日’,有缺、有余,是有待也。盈虚从阳,亦有上下东西从日。
; `7 X1 T$ T9 M
日月,大体象‘纵’与‘实、象’。
" o6 P, u) h; Y% S/ A: f) c: Z, e
3 C4 N( h$ S! _9 k! G0 r3 m 辰,乃星辰,以单为谓。
3 ]+ I% }; I2 B& l. _
宿,乃星座,为星群,为定位。
8 _. J' i+ \0 M3 y 辰宿,言于‘横’与‘虚、数’。
" l4 j- t8 \& d- `( u
0 D. z2 b; V" e) |% e 纵横虚实象数,此经纬轨辄之要也。
" _& y5 U% @+ A n
1 d* f% U+ V% ][原文]:
7 l/ u- Y* H G& u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3 B5 p0 p8 f2 O& V7 o[略释]:
7 ~+ C. v. n- N2 i7 A+ e
此言于地之四时也。
7 O- Q2 }. m) H2 w) i/ e) U% q
寒中来者,春。
- g3 ?+ H; E/ H
暑中往者,夏。
来、往,乃时数变迁。
+ Q1 N. _1 H6 `1 H8 I 收、藏,乃事象流变。
) ]4 S+ I- _7 E. s( u. w
6 R4 M7 r1 M$ y6 t: B; r$ k' p6 B 《易经、系辞》谓:“ 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可括此十二字“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 i) C9 D9 f. y( v
下附一些古今流变:
: v7 H8 _; @9 E# s; B 《千字文》實錄一千漢字。然而簡體字用者只能看到九百九十五個相異漢字, 蓋因下列字被合併:
# H R( E; [! ~ K, U
發、髮 併為“发“:周發殷湯;蓋此身髮
, `1 _- i6 s% U
巨、鉅 併為“巨“:劍號巨闕;鉅野洞庭
) X* M6 |) }1 _* A% Y1 I
崑、昆 併為“昆“:玉出崑崗;昆池碣石
; d, T/ E! ~. S; r
慼、戚 併為“戚“:慼謝歡招;親戚故舊
7 t8 Y9 H1 W$ c4 |& j 雲、云 併為“云“:雲騰致雨;禪主云亭
/ ]# w; e& f) I4 X' j/ ]2 A
8 A; R- @7 \ o3 {. V- R
' p, j" `8 }0 D2 t) O
公元2009年3月3日14点37分
* Z) k6 M/ |& O. N笑华陀书于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