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微妙道理 作者:莲 池 文章来源:佛学文摘 2007年第9期
) m/ {" Z8 A6 ]! H 心本来是没有念的,有念起来就乖离了心的理体。但是众生无始以来,习惯于妄想,不容易遣除,现在佛怜悯我们,教我们念佛,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的无上微妙法门。
Y9 D2 E/ x1 v( W7 `7 O; { 众生学佛,有无量修行的方法,其中念佛法门是最直接、最便捷的路。而念佛法又有多门,现在只要持名一法。就可以概括无量修行法门;因为持名就是持这心,心包括千千万万修行法门,如四谛、六度,以至八万四千恒河沙数一切法门,没有不摄收在内的。
9 G G0 R% F, j' \7 g* G, d3 y1 T 又因为佛有无量德性、无量功能,现在只用四字名号,足以概括这一切。为什么呢?那是由于“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的全体是一心,也包含著众德,如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的名称,都是这名所摄,包括在这一名之中。 ; J8 o, W. A2 y$ K! b }
持名有数种:一、明持,就是出声称念,二、默持,就是无声密念,三、半默持,就是微动唇舌念,也就是咒家所说的金刚持;还有计数持和不计数持。在这些持念中,又各分事和理,不断的忆念,叫做事持,不断体究,叫做理持。
+ @( u/ w/ s' g" S; S 什么是忆念呢?听到佛的名号,就经常想念,用心称念,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只这念,没有第二念,也不为贪嗔烦恼等念头所杂乱。如《成就光明定意经》所说,“在环境寂寞中是心,在众多烦恼中是心,甚至在称誉讥谤、利害得失、善恶等处都是心。”这样,在事上是做到了,在理上还没有透彻,所得到的只是信力,因为还没有见道,所以叫做事心。 9 C/ Y" v' R+ _ B5 b. s$ t# d U
什么是体究呢?听到了佛的名号以后,不但经常忆念,还随念反观,体察审究,寻究根源。体究到了极点,与自本心忽然契合。这中间还有两种分别:一、如“真如、佛性”智不二。能念心之外,没有佛为我所念,这是智外没有如。所念佛外,没有心能念于佛,这是如外没有智,既不是如,又不是智,所以只是一心。二、寂照难思“不可思议”。若说是有,那末,能念的心本体是空的,所念的佛了不可得,若说没有,可是能念的心,灵灵不昧。所念的佛历历分明;若说也有也没有,可是有念无念都不见,若说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但是有和无念都存在。 2 D. R) ?0 N) |& O1 M
不是有,所以常寂,不是没有,所以常照,不是也有也没有,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所以不寂不照,又照又寂。这情况是言语说不清,思想搞不通的,没有办法来形容,只是一心罢了。到这里能所的情况消失了,有无的见解没有了,唯有清净本然之体,那又有什么能杂乱它呢?能见到这一真理的,叫做理一心。 3 k& A: ~8 t8 N1 y) e0 C1 W
由于事是依理而起,理是从事得到显现,所以事和理是交互为用,不可偏废的。然而著于事相,能念念相继,功夫是不会白费的。相反的,执理而还没有明心,又不重视实行,这就会受到落空的祸患。
; }( J# a/ h: U1 P " ? ?& c! f- X6 _
五毒与五智 作者:索达吉堪布
3 y5 {( M9 p3 ?0 f; Y. F. e 又有些人说:“密宗将烦恼宣说为智慧,五毒宣说为五智,因此无法为显宗所接受。”
+ L9 S# w' P( m7 B* @& O 此实是未领会到烦恼即智慧的深意《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明确指出并非烦恼的现象,而是它的本性是智慧。而这并不是密宗所独有的见解,显宗中也同样可找出类似的教证。 《文殊游舞经》说:“诸烦恼为菩提金刚之基。” 《文殊幻化经》说“非除轮回而修涅槃,是缘轮回即是涅槃。”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也说轮回和涅槃无有稍许差别。 《无垢称经》说:“诸烦恼即是善逝舍利”,《六祖坛经》说:“烦恼即是菩提”。 禅宗五祖弘忍在《最上乘论》中广说了本来清净之见。 无垢光尊者《大幻化网广释》中引用显宗的教证说:“若食牛犬马,人肉象肉等,则成诸功德,吾等之誓言。” 《摄乘论》云:“若见诸大方便者,烦恼即成菩提支。” 《华严经》中论述说:“吾与一切佛,自性平等住,不住也无取,彼等成善逝,色受想行识,无数善逝众,彼成大能仁。” 《摩诃止观》云:“若达诸恶非恶,皆是实相,即生于非道,通达佛道。” 《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也如是,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若人离贪欲,而更求菩提,譬如天与地,贪欲即菩提。” 《维摩诘所说经》云:“为增上慢,说离淫怒痴名为解脱;无增上慢者,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一切尘劳,即如来种。” 密宗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并且把显宗中隐含的最了义观点加以明显宣说,与显宗并无冲突。如果上述密宗中的“烦恼即菩提”、“轮回与涅槃平等”不能成立,则显宗中类似的观点又该如何解释呢? ' S6 r7 v. g3 K
密宗中“众生即佛”的见地,也是直接从胜义实相中而作的宣说。若从名言现相上讲,众生则还是众生,仍被烦恼障和所知障所障蔽,与佛有别。如《喜金刚续》云:“诸众生为佛,然被客尘遮。” 《时轮金刚》云:“诸众即是佛,于此世间中,余无大正觉。” 《瑜伽母续》也云:“此等众生五佛性,如现舞者及画师等。” 显宗大乘经典中也云:“一切诸法,于诸时,圆满现前菩提也。” 《圆觉经》云:“此之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维摩诘所说经》云:“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不可复得;即涅槃相,不可复灭。” 《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因此说显密的见解在究竟上并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