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慧振老居士往生记事: 趺坐往生 三天不倒 !!!
/ Q* I/ U4 b8 D! ]; o8 o
专修专弘 一生念佛 趺坐往生 三天不倒
( m4 ^6 ]) F' P. | 特别说明
本文系上海居士近日邮寄给昌臻老法师的,其事发生时间虽是稍久,但颇具教育意义。昌臻老法师嘱咐在网上登载,以广传播。 + c$ {8 \6 q9 ]( A4 `# y8 Z0 n( B
节录1931年印光大师复汤慧振居士书 (按:当时汤居士代其友人,因重病卧床不起,求书信皈依,并求加持。印祖复信中以下这一段,对于“念佛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愈病延年,只要至诚恳切,必定感应道交”的开示,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特录出供同修们学习。)
7 ^- O0 O1 f$ x 念佛为自己本命元辰(意即法身慧命) “彼既不能动,则终日以志诚心念佛,或大声,或小声,或心中默念皆可。出声念,则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难念,宜念四字。无论大声小声,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 # k- J( }: o" N/ X
虽不能礼拜,然心中常须存恭敬心。如对佛前,如堕水火,以求救援,绝不敢起一念不正当之心。 从日至夜,睡着则任他去,醒来即接着念。 以念佛为自己本命元辰,便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可望病愈身安。病愈之后,仍不可放舍,庶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往生西方矣。现今是一患难世道,若肯志诚念佛,便可逢凶化吉。”
; d( i' ]) t& f8 h* w+ B$ i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99页复汤慧振居士书,民国二十年——1931年。)
# u- @- w0 R: v/ U. B# u2 g6 s3 U# j2 k 汤慧振老居士往生记事
* O' w/ f, W* U' L4 V% r 汤慧振——一代人师,佛教界杰出代表,佛学会负责人。 ) V$ M! G) Y; O
汤慧振在苏州报国寺(印光大师闭关寺院)皈依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赠送他《印光大师文钞》一部。 ; ]2 g; D3 e8 `6 }
汤慧振居士食长素、受大戒、深入净土。手捧《文钞》、恭诵《阿弥陀经》、理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行住坐卧持“六字弘名”——南无阿弥陀佛,一年四季如一日奋发修持精进念佛,毕生弘扬净土法门。
! P6 ?& W* q; j6 k% Q 汤慧振居士舍命为佛教事业、提倡“人间净土”,佛陀的教言是以人为对象,“人间佛教”是佛陀本有的教化人间净土,心灵极乐。汤慧振居士在广大善信心目中有强力的亲和力,善信们敬仰他,欢喜倾听他讲述佛法,善信们称他为普度众生的“汤老居士”。 . l8 W; s! R% R. n
汤老居士是振兴佛教净土宗的楷模,他全身心的投入,呕心沥血,劝人归心净土。他说:“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现身,跟印光大师走,决定不会错路。”开导人们要戒杀、戒淫;要深信因果,老实念佛,要以爱国爱教的情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 ?- w9 x& j5 U0 n) y, _
汤老居士佛学渊博,要青年佛教徒诵大乘经典明佛法真谛。《楞严经》是正法代表,“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汤老居士对范应兰讲:“九十年代,安徽有位郑国权青年出家为和尚,法名果了(广彻)是一个人。他唱诵《楞严咒》声音婉转、吐字清楚、字字分明,要弘扬他的唱诵……”要读《妙法莲华经》,“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印光大师文钞》是一盏照破千年黑暗的明灯,“不读文钞,不能觉悟为生死发菩提心……”
: [+ a9 ^6 D3 v! t ?& _6 D 汤老居士慈祥善民,是大悲济世的典范,他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自利,不妄语,不攀缘,见穷苦之人,无不尽力资助,为众所称赞,收养了一男一女,视为自己亲生子女。
" j: D2 J, J6 _ 汤老居士披肝沥胆,续佛慧命。一生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愿天下都共入无量光明解脱世界。 9 t" r; u8 S2 h4 p5 w3 T2 Y
1977年春天,汤老居士见新搬来邻居是范应兰一家,高兴的对他们说:“你们搬来,我好的因缘求到了——因缘成熟,我今年要走了……”。“八十年代,佛教会恢复,对外开放。你们要去朝拜灵岩山——莲花佛国、净土之花。《印光大师文钞》博大精深,语言古朴是指路明灯,要流通《文钞》、恭印《文钞》、拜读《文钞》。印光大师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上海崇明陆振飞青年会出家,法名弘法,在苏州弘扬《印祖文钞》……”。 ! v e2 ~% J! ~2 b$ [! U, v
1977年入夏,汤老居士床上用的凉席补丁加补丁,范应兰为他买了条新凉席,把汤老居士的旧凉席换了下来。 1977年入冬,汤老居士把好的凉席还给范应兰声声有词:“我要走了,凉席不用了,还给你。”
( q& P$ g+ F3 D9 x. A+ Z 不久,汤老居士面对范应兰佛友、子女立下十条遗嘱。
: b9 S" e P! l. j8 p$ ^. e( N" x) _ 过日那天是星期一,汤老居士对子女讲:“今天你们不要去上班,我要走了。”并叫范应兰为他请佛友来助念,送西方极乐世界。
2 P( M6 R" z( ~ 范应兰一家一家去请佛友,最远跑到郊区谢居士家里请她来为汤老居士助念。
2 E% D3 G6 z1 B (附:范应兰,从小在佛学会受汤老居士这位佛学会负责人熏陶——印光大师事迹长大)
7 _9 p$ t, B# u3 w- ^* l3 A7 g' j 汤老居士法缘结的很广,佛友互相转告,许多佛友闻风而来,参加汤老居士助念。 , ?+ G* Y1 J0 P
中午,汤老居士把子女叫来身边,嘱咐为助念者中午烧面条吃,助念者都在吃面条,汤老居士一个人端坐在床上,双手结弥陀印,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 . l' m5 Q: S1 l/ |6 B7 c; [
午饭后,又来了许多佛友参加汤老居士助念,其中一位李居士见汤老居士真的要走,大哭起来,她曾经走火入魔,走上邪路,是汤老居士换回她的生命。
0 p3 w5 y5 T$ p) L6 j0 B8 { 汤老居士声声劝她:“不要哭,诸圣众早就到来,人总是要去的,我天天在求好的因缘,佛菩萨加持力范应兰搬来是邻居,我求到了,因缘成熟了,我要走了。” 6 h5 Z; Z' j d% F! m
又对助念的佛友说:“今天把你们叫来,是要你们亲眼目睹我今日安详往生,来使你们升起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信心。你们念佛要用至诚恳切的心去念,千万不能有半点马马虎虎,囫囵含糊过去,声声佛号要念的清清楚楚,听的清清楚楚,一字一字地念不快不慢,声从口出,音向耳入自觉耳根内佛号历历分别,相继不断,只要一心念佛,一定会有感应,佛菩萨会来接引你们往生极乐”。“危难时你们要拼命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来救你们”。“八十年代佛教一定会恢复,你们要去朝拜灵岩山寺对修持会有帮助……”
4 n: x" C# f8 m5 N8 ?6 w" z: s 境界现前,种种瑞相,助念者闻到异香,听到天乐,见到莲花遍地,佛菩萨放光,汤老居士神识清楚,眼神不衰,毫无痛苦,在佛友齐集助念圣号下,汤老居士随众和念,正念分别,汤老居士渐渐念佛声微低嘴唇不动,下午一点一刻,在大众助念声中从容含笑告别,安详往生极乐。 4 e$ H& Q% o' V& w M1 a
助念者都目睹汤老居士头顶有热气冉冉升腾。“汤老居士真正是活着往生”、“是活生生现身说法——真实不虚往生极乐展现在我们面前。”
' w" G' M' {# g) R 1977年冬天,天下着鹅毛般大雪,纷飞而来为汤老居士哀思绵绵,外面天气冷的寒风刺骨,汤老居士家中三天三夜春意浓浓,三天内上海、江苏、浙江一带信徒、佛友及看热闹的人们都不间断地来到汤老居士家中看望不倒翁——汤老居士,目睹者(观者)无不赞叹,均大受鼓舞。
. t4 k' d9 s, q7 X) k 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江苏佛协秘书长弘法法师的师父——持戒精严、日中一食的广愿老和尚特地乘船赶往汤老居士家中,为蔚然趺坐三天三夜不动不卧的汤老居士说法、剃发、换衣,汤老居士笑脸如生,身体柔软,顶中暖气如生,广愿老和尚声声叹为:“稀有、稀有,汤老居士,如果今天你能坐荷花缸,三年后开缸,汤老居士你定是‘肉身’。”
" s5 } c. l& t5 T7 A 全国著名的海灯法师、雪相法师及郑颂英居士、徐仁康居士等赶来汤老居士家中。面对慈容丰满、光润异常的汤老居士,无不赞叹:“汤老居士,你这样三天三夜坐着,是入定的老比丘。”、“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汤老居士是念佛成佛”、“汤老居士是临终往生榜样”。 4 v9 O3 O9 Z3 U
汤老居士德行、福披天下,汤老居士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佛教事业,他为法忘我,护持三宝,严于律己,学而不厌、精进不懈。他诵大乘经典、深解义理,佛言祖训、勤于笔录。他成立《印光大师文钞》学习中心,组织广大居士、善信学习《印光大师文钞》,定期互相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从我做起,落实在信、愿、行,日常法务中、生活中、执持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他在佛学会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注重培养教育年青一代,关心后学,热心慈祥,救孤济贫……。
) r# C! N% I- ?0 z. ?4 y! { 追悼会上,鲜花林立,人群云集,佛声震天……,汤老居士现居士身——当今维摩诘,示来去之大自在,证念佛净土法门之方便。
- A) o' c7 ]! W. a3 U# Z! m. k 汤老居士不仅在佛教界享有威德,而且是人间青松,荼毗有许多坚固不碎舍利,舍利花,红白璀璨,圆润耀目,尊重汤老居士遗嘱,汤老居士骨灰由范应兰、彭居士、谢居士、毛居士四位佛友,用面粉为丸,做成四十八只汤丸投入大海,结水珠缘,做最后一次布施——只要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因缘成熟,预知时至,佛菩萨一定会来接引每一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j* q* b) v9 [5 g9 B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