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嘱累品第六十六(节选) 3 @* X6 o& ~' b6 ]; k$ e
6 M' R! ` m4 P# R6 ~9 ^
$ R" Z3 s, x8 n8 U1 H1 n佛说: “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亲近正忆念,转复以般若波罗蜜教行菩萨道者,当知是菩萨面从佛闻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亲近亦从诸佛种善根。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念:‘我等非声闻所种善根,亦不从声闻所闻是深般若波罗蜜。’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深般若波罗蜜,读诵亲近,随义随法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面见佛。
4 J7 _- y% R( l7 V9 y
$ I: L, o3 K6 h0 h7 f) T2 e' ~- Z: A$ P$ d' ~# w3 `8 I) ~% Q% v
阿难,我说嘱累因缘甚多,今但略说,如我为世尊,般若波罗蜜亦是世尊。以是故,阿难,种种因缘嘱累汝般若波罗蜜。阿难,今我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中嘱累汝,诸欲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不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慎莫舍般若波罗蜜。阿难,是我所教化弟子法。
* {. a e( F1 v, _- L4 Q1 i
^% I0 |4 i# ?" ?1 _! F【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 ?- a* U# a$ Z/ S% g' e( Y+ p
9 Q8 z5 v7 h3 e! e宣化上人浅释:
) A) B. W8 ~- P 我回想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位佛出世,名号为观世音。我在他的面前发大道心,不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而是一心求最上乘觉道之果位。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之法门修行。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以正智来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用坐禅的功夫来修。一味反闻闻自性,注意能闻之根性,就可以渐渐地得入正定。
$ o- r# q' T8 J; }& j# V/ Q, C' t0 m- E; @$ T
; P8 D# j; ~5 r- \: Z |/ F
$ e( e6 E2 p4 O5 h% W% D# l! d)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向观世音菩萨学习。
7 Z" R0 ]4 L% x: S; ^
o3 K6 n( @ o6 d)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