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12 1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迷了就造业,悟了就叫六度万行,名字变一变而已,事情哪有变?事情没有变,只变名词。事事无碍,没变事,只变了变名词。《金刚经 》常讲「即非、是名」,就是这个意思。8 ?( j* y# G$ Z, ?: K- Y
称性,『称圆觉法性』,圆满的大觉。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生活行为,是依什么为基础?依圆觉,圆满大觉,是依这个;三皈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依这个。这里举了几个例子,这都是菩萨修的:* N/ X' j7 b' F/ i1 B4 }& f. R
讲义【称圆觉法性,本来无贪,故修布施行。】
; V3 S" x$ i1 Y7 X) C 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这里面没有贪心,觉性里头没有贪心,没有贪心你所做的一切都叫做布施波罗蜜。
# R6 [% x5 K) C8 v9 a% x+ Z5 T( R" P' L 讲义【称圆觉法性,本来无染,故修持戒行。】2 P8 [+ _2 p; o5 j4 J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所有一切的起心动念、一切的行业都叫做持戒波罗蜜。起一个念头做一桩事情,六波罗蜜统统圆满,六度万行统统具足!六祖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就是这个意思。戒是什么?规律,你做的事情有规律、有秩序就是戒律。5 S1 }" ^7 \/ z: O" N" i
讲义【称圆觉法性,本来无瞋,故修忍辱行。】, v) ? R* a% X3 o' k* P+ M
清净心中没有瞋恚,你的所有行持那就叫忍辱行。5 B) J: x2 G5 c2 H" h
讲义【称圆觉法性,本来无身心等相,故修精进行。】- f* |$ j N; m6 ]6 k- H: A- q
就是精进波罗蜜。真精进离一切相,像《金刚经 》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叫真精进。 f3 B( x5 b2 H5 G: ^! ~
讲义【称圆觉法性,本来无动,故修禅定行。】! J1 k" e8 N+ H7 i% K6 n! `8 D
禅定是什么?如如不动。前面那个精进是不取於相。我们用《金刚经 》里两句话来说的,「不取於相」就是精进,不著相,离一切相;「如如不动」就是禅定。可见得禅定并不是盘腿面壁那叫禅定,不是的。一天到晚在你本分工作岗位上忙到晚,你的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为外境所转,外礼敬,内不生烦恼,这就叫禅定。1 w$ ^, |, Z6 d! d
讲义【称圆觉法性,本来无痴,故修般若行。】; V# l- i8 j3 }# O
就是般若波罗蜜。『无痴』是一切明了,见性见色性一切明了,闻性闻声性一切明了,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没有一样不明了,样样都不迷,这就是『般若』。所以六度显在哪里?显在一法上,穿衣吃饭待人接物,哪一法不具足六波罗蜜?迷人他不懂,他著了相,布施著了布施的相,持戒著了持戒的相,那个事情麻烦大,他要成就不容易。为什么?他著相的修,什么时候把相拿掉他才能开悟,那个相要不拿掉,他怎么能开悟?离了相才称性,不离相决定不称性。你要问:十方诸佛如来怎么成佛的?人家就是这个修法。
* x' T! S' s: A& j$ [8 _% Y 讲义【又正念真如,离一切念相,离相妙行,即清净法行。】
" H9 D2 F# `! x& q 『离相』,你要想离相,先要离分别心,先要离妄心,妄心离了,相就离了。你有个妄心在,相怎么离都离不掉,这个道理要懂。六祖大师,出家之前示现做居士,一十六年的修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修的是如来清净因地法行,是在家人学佛学菩萨的榜样;示现出家之后,在曹溪三十七年又摇身一变,变作出家人修行的榜样,六祖大师一生所表演的实在是圆满。十六年在猎人队里面表演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悟、圆修、圆证,真的是在家修行的榜样,他是六度没有一度欠缺。出家之后给出家人示现一个修行榜样,也是圆悟、圆修、圆证,这是我们最好的模范。
r7 `& b5 O, l, R0 o! f 经 【及说。】$ T" c" V. s. k z+ Y* U( ]- T
前面一个我们很想知道,除这个问题之外还有:; _; e/ r' `1 w8 \# `' C
经 【菩萨,於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
! x4 p' i" X& g$ W5 k- v: K 这个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学佛总不能一下就成佛,这毕竟是很少数的人,像六祖那种人真是不多,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那么一个。六祖之前你去查一查,没有,六祖以后一直到今天,也没再找到一个,总是要慢慢来的。慢慢来这个问题很重要。『菩萨』是一个学佛的人,『於大乘中』就是在大乘这个途径之中。『诸病』就是障碍,我们今天讲的魔障。这些障碍如何突破、如何克服,使我们圆成佛道。『发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菩提心,清净心就是如来的因地心。我们现在发起这个心,用如来因地心来修行,如何使我们很顺利的成就?可见得这个问题也是大问题,也是我们急需要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一部《四十华严》善财童子已经 做出一个模样给我们看了。《四十华严》所讲的内容,就是「菩萨於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就是这个,这句经 文可以做为《四十华严》的经 题,《四十华严》的内容就是这个。五十三参,五十三种不同的境界,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所遭遇的种种困扰、种种疑虑,你看善知识如何来开示,善财又如何去领悟、去克服。诸位看过《四十华严》,你就能领略到这里头的义趣。; ~9 I4 {& C* v8 ?
菩提心,《起信论》所谓三心,一者直心,二者深心,三者大悲心。平常我在讲席将菩提心简单的解释,直心就是平等心,深心就是清净心,大悲心就是慈悲心,这样讲法诸位容易懂。可是,要怎样才有平等?心里头有念就不平等,诸位想想对不对,你起心动念了,你四相具足,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怎么会平等?离四相,平等了。必须在境界里面样样明了而不起一念,那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万法一如,法法平等,平等才有清净,没有平等决定没有清净,平等清净而后流露出来的自自然然就是大慈大悲。称圆觉性而修六度,那就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是起心动念的,「我们要慈悲待人」,那就错了,你动这一念,你是四相具足,那是凡夫,不是菩萨;是自自然然的,称性的,不是作意的。
! V% T/ |8 f0 n: L) z3 n 讲义【远离诸病者:病即众生心病。】
0 g9 K7 U9 E) f5 {- B2 N 心病的根本,就是我法二执;换句话说,就是分别执著,这是大病!你要是有这个东西,你没有办法超越生死轮回。分别执著,我们可以用,不能有!我们用它去度一切众生。我们在生活上不能不用,人家问我们这是什么?这是扇子,谁的?我的。你总不能说,「这个,我不晓得」,「谁的?我也不晓得」,这不是白痴了吗?要会用!你问什么,我答得很自然,你们都很明了,我自己会不会执著这个扇子,会不会执著这是我?没有,这个心才清净。你真的以为这叫扇子,执著这个扇子,执著这个身是我,那就是凡夫,那就糟糕了。
# l: v' O) B4 ?. k' T" g& Y# m 所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