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88|回复: 6

[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7 12: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4 {. L0 O- ^6 O5 c- v% Z5 f. z( T) X# `, k) V$ q1 w7 E2 c! _6 F
●[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6 P$ G2 R5 L% N4 ?, {; I) s. K
  阿弥陀佛,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殊胜的因缘聚集到一起讲说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了使我们听闻讲说中破除内外一切障碍,首先让我们做加行: s' R; o' O( N5 M+ @0 s- v, f
  (略)
7 k7 _6 u6 H# q8 Q' V$ o$ V2 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 I; w# j: M' b8 S! R/ U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3 u2 u& R. j" |. ~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 l$ O' F. d9 h' f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
7 n2 h4 V  s) i- F  Y5 ~  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叫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讲说听闻中,破除内外一切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广论》。
" @; Z( J. c6 g$ G. l& e6 n  那么我们已经进入到正宗分,共下士道里面的皈依三宝这一章,我们对三宝的认识,从由什么道理而正皈依,知道功德正皈依一直讲到现在的了知差别――由知差别而正皈依 ,就是说正道与外道的差别。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怎么样皈依三宝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依止后世的安乐方法有两种,从一开始皈依三宝这一章就教诫我们要依止后世的义利、安乐,它的方法有两种,是进入殊胜的佛门需要修持皈依和修持一切善乐的根本而发起真正的信念,从这方面来说的。作为我们修行人来讲,要从这几方面了知:进入殊胜的佛门必须修持的内容分为四类,就是从我们一开始讲的到现在:
0 M# P* P3 n8 q$ T  p' ?7 P  1、什么是皈依三宝的因;5 Z+ p$ b3 g' H+ Z! ~# v
  2、依止后皈依的对象;% t; C6 z( D6 [6 S5 g+ ]) u0 W* }
  3、皈依的方式;
5 `5 N3 D" }6 C$ V' o- C  4、皈依以后所修的次第;# m3 s6 ]6 R  W, t4 ?/ m& H8 I
  这就是我们要讲过的,反复强调的。皈依的因素很多,每个人从一发心步入三宝的门,参加皈依、参加三皈依的仪式,这个地方那个地方随喜参加皈依法会等,那么法会当中重要的一课就是:每一个人都要了知皈依的重要意义和概念,你的动机、你的发心等,要皈依的话,就应该了解它的内涵,皈依的内涵总共分五点:2 N6 Q5 y/ m" Y  G/ e# u5 a  R0 I
  第一:皈依的意义;7 J- r8 m) q! K) l) O4 \; i$ [
  第二:为什么要皈依;
: X. W( A3 y3 J! O# }8 a  B" [  第三:皈依的方法;
- _8 S0 w5 X+ H  @- [  第四,皈依以后如何去学、去修;  l9 G/ G: @& x" F
  第五:学的过程当中如何防治出岔,已经得到皈依的结果。( H2 [! W0 b0 o6 j" d$ D
  我们学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皈依三宝这一章就会了知这些,这部论里面详细说明了皈依的内容。只是皈依必须到寺院,在三宝面前去受。参加皈依法会时,最重要的是了解第三点“皈依的方法”。为了使皈依达到有效的效果,皈依的意义、为什么要皈依,都要了解,不然的话,就从形式上走一下那就坏了。所以说这是一件大事,我们从身心里面都要了解,在三宝面前要发心。
# K7 T( r$ ^& D  F9 c9 b+ i' H  皈依的因素很多,每个人和每个人来学佛的因缘、动机不同,就拿我们现在来说吧,第一点就是要了解% z/ v6 h* [1 {# Z+ s
  皈依的意义:! X  D5 k3 K7 @! v! ?; e6 i
  皈依,就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为什么要去皈投依靠呢?因为我们要去皈依的人能够救护我们,所以说皈依就是救护的意思,「救」是把我们救出来,「护」是保护。也许会有人说我们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他来「救」?为什么要他来「护」呢?
4 T# G4 q$ z0 Q1 W- m  这个一定要从概念上认识,皈依的因素很多,就以大小乘之力而决定的,但是这些所讲的是,这一世不会久住世间,而很快会死去,死了以后你不知道要投生到善趣还是恶趣,自己没有办法作主。关于投生的这个事情,是由业力来决定的。业力方面,在《入菩萨行论》中说:“比如乌云密布的黑夜当中,象刹那的闪电那样显得非常明亮,照彻着大地;同样,佛的威力或者大悲的加持力,感召,许多人才暂时萌生了修习善法的意念。修行善法的力量总是脆弱、微小、短暂的,但经常造作恶业的力量又是十分强大。”我们在修持善业的时候,力量比较弱,又造作了很多恶业的因,这个力量是十分强大、持久的。每当业果成熟就会堕入恶趣,所以我们要多次思维三恶趣的痛苦,来引发怖畏的心,不要让自己堕入恶趣,要引发希求怙主的心。怙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保护者,要发这种心愿。所以,我们不了知恶趣的苦,皈依的心是始终生不起来的,要生起皈依的心关键是要了解恶趣的苦。1 z" O/ }7 K- D- X
  为什么要皈依
7 t, k  _: a3 J2 u5 s* W  佛告诉我们的,总结起来不妨列为四点∶第一,苦,我们应该知道。第二,苦的原因,如果不希望苦,就要找到苦的原因。第三,断除苦的原因。第四,怎么断的方法?那就要修道。有了正确的方法,最后就证得我们希望的境界,而得到究竟的离苦得乐。我们前面讲了:“苦集灭道”四谛。  G& T" k* T. b' A
  佛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是苦呢?难道我们还不知道苦吗?表面上看起来人人知道苦,给你一点黄莲,你一吃,知道这是苦的,给你一点苦瓜,你一吃,知道这是苦。但这就是苦吗?知道这种苦就是知道佛所说的苦吗?当然是不一定知道,既然不一定知道,苦的原因就更难知道了。举个例子比喻来说明,譬如看小孩子玩一项游戏,也许我们感觉这个游戏毫无意思,可是小孩却玩得不亦乐乎。同样的,大人深深的被一项东西迷住,而觉得很欢喜时,小孩也无法理解。所以苦乐的内涵是很难了解的。虽然,我们不一定了解苦,但是,人人都希望离苦得乐。如果不知道苦的真相、苦的原因,如何能离苦得乐呢?离苦得乐,从浅的意义上来说,每个人所用的方法的确千差万别,但从最殊胜的意义来说,只有究竟圆满成佛这条路。世间一般人认识的苦乐,标准不一样。但是,真正学佛以后,会了解「佛佛道同」,没有一个佛例外,对苦乐都有共同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依佛指出来的方法去做,苦就去除了、乐就得到了,才能究竟圆满。对于这一点要深刻了解。
# z8 A( H/ O% h2 f7 l  至尊陈那论师说了:因为轮回是无边极其深奥的,所以,我们很难得到解脱。长期处在痛苦的大海当中,又有贪嗔痴慢疑等很多烦恼恶业所逼迫,好象被大鲸鱼吞吃了我们的身体。所以在佛经上,在广论上也说了,我们要了解。那么,为了这种痛苦中希望解脱,我们应当皈依谁呢? 总之这个问题归纳为两点:7 G9 l$ k& @0 K
  1、怖畏三恶趣等等痛苦;
) E3 J7 F/ \% F9 N! A  2、只有深信三宝才能把我们从恶趣中救度出来。
! m; V% P0 s9 h8 y+ P1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8 f0 p6 c8 ~8 t( B  m9 ~5 R
% f/ ]. g  z8 [4 ?( J* T$ b/ a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P" Q2 C7 g/ S& O* }
  这两个道理要了解,不然生不起皈依和解脱的心,所以,如果对皈依的这两个道理不通达,只做做皈依的仪式,这个皈依只成为空话,起不了什么作用,虽然走了形式了,也领了皈依本了,也拜了师父了,没有用,包括出家人也一样。如果对皈依的这两个道理通达明了了,并能发起坚固勇猛的心,这个皈依一定能把心扭转过来,引向修持佛法善业的大道上来,一定能止恶从善,所以必须要勤奋努力修持皈依的两种因素。# s+ Q; }; g0 d0 @
  皈依的对象又分为两种:认识皈依的对象和适合皈依的原因,一定要了解,不然,我们身心的受用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 A' f: ^$ v+ N8 M* |+ |4 R* @7 Y/ ]2 G  首先我们说明认识皈依的对象:
+ C) Z) n" R; x3 F8 E! n; h( T6 P) F  在《一百五十颂问答经》中说:“如果何人已经断除一切烦恼的恶习了,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过失了,何时何地他都圆满了一切功德,若具有这种德相的怙主,他才是我们轮回众生希求的对象,假如我们具有一颗取舍善恶的心的话,就要懂得皈依一位已经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对象,我们经常赞叹他的功德,而以资财等等做供养、恭敬;我们应当对佛的教证二法以闻思修一步一步地渐次学修,真正能够精通这个殊胜的正法。”因为我们依止的对象已经具备了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了一切功德的性相,所以是适合于皈依的。如果我们具有可皈依或者不可皈依分辨能力的智慧的时候,具足了,就要懂得应当皈依的对象,是没有欺诈的佛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另外正法和僧伽也不例外,都是我们的皈依处。断除所有的过失,成就所有的功德,唯独佛才具备。除了佛具备以外,任何人都不具备又这种功德的。《皈依七十颂》中说:“佛法僧三宝是欲求解脱者所寻求的究竟依怙和皈依处。”; n; Q' ?, T7 q( I/ k
  对三宝皈依适合的原因分四点:
, a* H* N( y- E; H) u+ L; z  第一个原因是:或许有人想佛没有能力从一切恐怖中救怙吧?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佛已经是调服自心的世尊,已经远离怖畏,已经证得无畏的果位。如果他自己站不稳的话,我们依靠他也会站不稳的,会跌倒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他自己还没有远离恐惧,又怎么能救护我们从恐惧中远离呢?所以你可以思维第一个原因,这是我们前面说的要知功德――佛法僧三宝的功德。$ ]5 `5 V& [( E1 f& f7 w% V7 u
  第二个原因是:或许有人想,佛虽然有能力从怖畏中救护我们,但他不通达所救护的方法吧?这种想法也完全是错误的。佛任何时候都圆满通达教化众生的种种善巧方便,如果说不具备救度的方便,我们虽然做皈依,也难以从怖畏中得到救护了。所以,佛完全具有了圆满的救度方式。这是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我们原文上讲的,要了解佛有这个能力。# ^8 I3 j8 T, p9 G
  第三个原因是:或许有人想,佛虽然通达所救护的方便,但不一定要救护我们每一个众生吧?这种想法也完全是错误的。佛对每一位众生的大悲摄受救怙就象慈母爱护独子一样,不然的话,虽然皈依了佛,也难以得到救护。这一点要清楚。
4 |7 F$ E# M. X2 L3 H( {  第四个原因是:或许有人想,用一切比较殊胜的资财供养佛,对于有亲眷关系的人,佛会救护外,不会救护其他人吧?这种想法也是大错特错。佛不喜欢用殊胜的资财去供养他,而是众生用修持来做供养,用法来供养,佛是最欢喜如教修行法供养的,若不以修持做供养,只看资财、名闻利养、金钱等等供养的多少,用物资对于他是否起了作用,佛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众生的话,就没办法成为所有含识的怙主对象。. E, U- h) Q( q5 |# U& i
  总而言之,我们皈依的对象是自身已经从一切怖畏中解脱,没有任何恐惧,能使一切众生远离怖畏,具有这种善巧方便,对一切众生没有亲疏之别,一视同仁,用大悲心摄持,无论是对佛有益无益的众生,一律平等看待,具足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具备以上四种德相的,就是所有众生皈依的究竟依怙处。但这种性相除了只有佛具足以外,其他外道的大自在天等也不具备这种性相,所以,佛和佛说的法,以及佛的多闻僧伽是我们皈依的对象。这一点你要深刻的了解认识。
! D# ?/ b# U2 z1 k, U; q6 o  唯有三宝堪能救护
( j3 E7 A2 M# C5 v0 \3 x7 }  佛陀所说的真正的苦是生死轮回的苦。死这条路,也许有人觉得生不如死,宁愿寻自杀而死。但这种死不是快乐的、是痛苦的,因为这种人是受不了「生」的苦,为了逃避它而去死的,绝对不是因为死是快乐而去死。而且这种死也不是究竟的,因为死了以后问题并没有解决。死后的问题,一般凡夫看不见,但不能因为看不见,就否定事情的存在,如同不能因为没有看过已逝去的祖宗,就说没有祖宗一样。我们深入去学佛,就可以透过种种的理论肯定死后并没有结束。最近科学也证实这件事,人是一个无限的生命,既然生命是无限的,死后去哪里就很重要了。假定去的地方,我们能预先知道,而且是我们所向往的地方,那就会很快乐,如果对于去的地方,一无所知,那就会很恐惧。生死轮回中,下一世会到哪里呢?真正了解的只有佛陀。既然我们不了解,如何准备呢?当然无从准备起,没有办法。佛陀告诉我们,去的地方是绝对的痛苦,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地方救护出来。3 T" T! C- P# L1 ]7 k: @
  世间人忙忙碌碌的,到头来会怎样呢?世间有这么一首诗——这是寒山大师的《醒世咏》,看过的人都知道——“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人生再长也只有一百年,死的时候,世间一切事情如同三更梦一样。大家忙著打天下也好,就算把天下打下来了,但是万里江山就像一局棋一样,就是现在胜了,将来还不知道会怎样呢?全世界的人都在忙碌当中,在忙碌中老了、死了。到那个时候,哪一个人愿意忙毫无意义的事情呢?大家看一看,中国的秦始皇、西方的亚历山大、印度的阿育王,他们都曾叱吒风云,征服好几个洲,可是当死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如同梦幻一样,能带走什么呢?这是让我们觉得不安全的地方,所以要找可以救护我们的地方。皈依的原因就是如此。1 Q. E3 W( O" o* d) K1 L/ R# [
  救护者的条件
' I/ ]4 J4 }, W/ [' V  我们刚才讲了,了解世间一无是处,相信三宝有能力救护,所以我们就去皈依。广论上告诉我们,救我们的人必定具足四个条件:, j( R6 |+ r' u0 j" b" ^
  第一∶他已经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自顾不暇,怎么来救我们呢?$ V2 y% }/ @9 t* i4 e# n- {( x! `# f
  第二∶他懂得怎么来救护我们。有很多人自己解决了,但不懂如何去救别人,即使你去求他,他也没办法可想。1 v+ l) O! J* H  f;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续-《●[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5 b* A' [: u$ c. A1 u& s
- R! L& W8 A6 [0 S! r  F. J4 b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3 P. l! o: X! U- d* {9 |8 ]9 Y  第三∶他不但懂得如何救,而且有悲心来救我们。如果他没有悲心,虽然懂得救的方法,但是他会说∶“对不起,我今天不想救你。”) k4 d. w9 `* Z
  第四∶佛菩萨真正能救护的是肯照他的方法去做的人。所以只要肯做的人,他一定救,不会分亲疏彼此,你对他好,他救你;你对他不好,他依然救你,这是非常殊胜的条件。3 K: E' q# x1 A7 W
  我们不要认为这上面有什么不清楚的。按照《摄抉择分》中所说的这些皈依的道理,要产生真正的信念,我们能认真的皈依三宝,必定会得到三宝的救护,所以,应该从内心深处发起对三宝的信解,如果想要得到救护又必须具备内、外两个因素:外支的因指的就是救度我们的诸佛菩萨,外支的因虽然完全具有了,但对内支因来讲,我们完全还没有产生真正的信念,没有真正的皈依三宝,因此,仍然被烦恼所迷惑而遭受着痛苦。这些都是自身的问题,而并非为外支因的原因。我们广大的众生,虽然没有向佛祈请,但这些佛因为产生了大慈大悲的缘故,他们为了断除众生的痛苦,承办众生究竟的安乐之事,就以助伴而出现。这些佛为了教化众生,从来不具有懈怠。无与伦比的妙贤怙主,他们经常以我们的依怙主而显现,我们应当要懂得这些道理,所以应该要真诚地来皈依诸佛。
- U0 q$ d, C5 \) S6 m2 A* F' A9 A  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皈依三宝当中,不了解这些内容的话,自己的修行当中,进步就差一些,我们既要有发心受皈依的正因,又要有了知所应该皈依者唯有三宝,这样进一步说如何皈依,要求皈依主要以至诚心、信心为基础,然后进一步进行如佛所说的仪规的加持,心念口言,皈依三宝。就是要了知,佛是两足中尊,自己已经得到一切种智,又能善巧为众生说法,我今天要发誓皈依具备如是胜德的佛陀为我大师。
" e7 d- Q% [  e  《可赞可颂经》中说:“佛曾宣说,对没有怙主的众生来讲,我就是他们的怙主和承办利益的助伴,是良师益友,因为具足了大悲心而摄护着所有的众生。总之,具足了大悲心的导师世尊,对于一切众生,他经常以大悲心来摄怙加持,这就是佛的意乐圆满。以此意乐而精进不懈怠的普度众生,从不具有懈怠放逸,这就是佛的加行圆满。哪里还有与您相提并论,无比美妙的导师呢?导师婆伽梵你成为所有众生的依怙主,也是一切众生的究竟安乐的根本和亲眷。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根本不知道您是一切众生的依怙主,而没有做皈依,所以,今天我们仍然沉沦在轮回痛苦的污泥之中。
: [: e1 h  M) `+ V2 T- q  在婆罗门的经典中曾经说,我的这些经文对那些有智力的人来讲解,能起到很大的利益,但对智力低弱的人宣说会成为过患,白白浪费了一切。对智力下劣的人传授内容就没有任何作用......等等,但我们的世尊婆伽梵的教诲,与这种说法恰恰相反,世尊教导我们说,我宣扬的佛教不以种性为主,而是以修持为主,所以无论是利根的众生或者是钝根的众生,如果能精进努力的学修佛法,一定能成为他人的利益,也能成为利益他人安乐的助伴。钝根的凡夫要按照佛所说的教诲去做的话,也能成就大事,也能成为众生的益友。对这种观点,除了只有佛通达以外,外道的导师就更根本没办法通达这些道理。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要知差别。另外要具有内外二支因或力量,一切的外支因佛已经在三大阿僧祗劫当中圆满完成了,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因为没有产生无比虔诚的信仰,没有至诚地祈祷诸佛,没有生起皈依三宝的真正信解,缺乏了内支因,所以今天仍然堕在轮回之中,在遭受着痛苦的迫害。所以一定要清楚。
9 t: S3 g1 q/ _9 l  我们知道佛陀是已经解脱的了,我们今天皈依佛陀为我大师,了知唯有佛所说的法,能对治烦恼不顺烦恼,灭除生死不顺生死,唯有依照此法精勤修学,乃能超出生死得大涅槃;我今誓愿皈依如是离欲寂灭之正法,随顺修学。了知唯有随佛所说正法之修学者,乃能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自己解脱已兼能度人;我今誓言皈依如是清净和合之僧伽,为我依教修行之伴侣。这就是由前信心引起心念口言的誓愿,遵照仪轨起坚定誓愿,即为皈依。连同能皈依发心之起因,《瑜伽师地论》说四种皈依:最初由了知三宝之功德故,发起清净决定信念皈依三宝。然后由了知三宝相等差别,分清三宝之各别殊胜功德,发起清净信念,皈依三宝。一、即由信敬为先,自知唯有皈依三宝,依教修行,乃能离苦得乐,是故决定誓愿皈依三宝,宁舍身命,不舍三宝。二、由知道内道与外道差别,了知唯有佛法断惑证真,乃能出离。求受皈依者如是认识正确“唯有如来是我大师,更不见有余师能自度度他,”故更不说有其他的大师可以皈依。如瑜伽论云:“齐四缘故说能皈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别,三、自誓愿故,四、更不说有余大师故。”前二是能皈依的因,后二是正皈依的誓愿。是故应知受皈依者,首先应了知三宝之功德差别,发起坚固信心,立起坚固誓愿而受。不可唯因他人所教或随学他人,或为事所迫,不要说别人劝你来学,或者叫他来学,或者被事情所逼迫,或者什么都不了解稀里糊涂来受皈依,即便受之,亦不坚定,遇违缘很容易退失。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清楚了解,我们在修行当中这个是不可忽略的。) T$ w9 ?- _/ B- f
  皈依的好处
% c) i; f; e6 C, O  我们要了解皈依的好处,我们的身心才能投入到皈依里面,那么皈依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要清楚:我们希望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去皈依,经论上面告诉我们,皈依有两个好处∶「近拔三有,远清二死」。近、远两个字是对等的,近的可以拔三有,远的可以清净二死。近的是指眼前就可以得到的好处;远的是指究竟可以得到的好处。刚才说到,我们都在生死轮回当中,以我们目前看得见的世界,除了人以外,只有动物是我们看得见的,大一点的牛马,小一点的昆虫,这就是“三有”当中的欲界,另外还有色界、无色界(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天人虽比我们高,但终归要死。如果我们真正去皈依,如法去做,眼前就能从三有轮回当中出离。
8 S* A) H# {/ R5 W' N6 }4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续-《●[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 u. ?- y7 e2 Q5 C* k
( @4 v' @% x) Y, @" C3 t8 b0 `1 C3 ?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r3 |* F" Q0 m; F( v! a
  虽然解决了三有轮回,可是,生死问题还是没有彻底圆满的解决。因为,生死有两种,一个叫分段生死,一个叫变易生死。什么叫分段生死?就是指这一生死了,还有下一世,比如说这一生叫张三,下一世变成李四。弄得好的话是人或生天,弄得不好的话,堕落变成畜生、饿鬼,或下了地狱,这是一段一段的生死,叫做分段生死。还有一个叫变易生死,解除了分段生死,可是还没有停止,它还是会有变化,这个变易生死比较深入,暂时先不说。佛陀不但把分段生死解决了,而且变易生死也彻底的解决,达到最究竟的境地。因为佛有这样殊胜的利益,所以我们要皈依他,而得到远近的两个好处。
6 t2 S( \: m& J- ]1 K3 A( x  但是,达到目标的这条路是很远的,不像我们从念佛堂到寺院就这么一里路就到了,也不象从这里到市里的路程这么近。皈依这条菩提道是很长的,不是一生的时间所能走到的。在这个长远的路当中,我们怎么走呢?真正的说,只有佛出世才有皈依,佛不出世的时候,虽然也有盛事,但是属于世间的十善。世间的圣人,乃至于转轮圣王,他们也都有十善业道,但真正解决生死轮回的只有佛。这个一定要了解,我们把这个搞清楚了,认识清楚了,信心就稳固了。
, e# ~7 |3 b% b; T( }# {1 i% J  皈依三宝的方式我们要了解,了解三宝是什么、怎么样皈依,是很重要的。不然,不了解这些,稀里糊涂走了一下那就坏了,所以怎样皈依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呀,了知前面我们讲的由知差别而正皈依,内外道的差别,包括知道三宝的功德,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总的和别的功德要了解,前面这些我们都说过了,今天我们就是要讲如何正受皈依,大家打开书看原文:( C: k8 I7 O7 m
  原文:[科]子三 由自誓受而正皈依
  X& U+ n1 `" X0 u8 E1 R( X  由自誓受而归依者,谓由誓受依佛为师,依般涅槃为正修法,归依僧伽为修助伴,由如是门而正归依,如《毗奈耶广释》中说。; i6 W9 Z& k$ u: }1 n) H
  我们要了解正受皈依,不但要了解要如法的去受皈依,还要知道:[科]子四 不言有余而正归依(除了三宝没有其他的可皈依处)
* L6 c. j$ w1 r+ ^+ {2 u0 [  原文:
2 l$ f( c# l/ ~* H: M, }( U  由不言余而归依者,谓由了知内外大师及其教法,诸学法者,所有胜劣,惟于三宝执为归处,不执与此相违师等,是所应归。! A) N/ p6 L# ]9 J9 c# f
  就是说凡是知道内外大师极其教法是所应该皈依的,凡欲皈依必须先对内外道的优劣差别加以认识,而后皈依,这是很重要的,不是你稀里糊涂啥也不明白,就去皈依了,因为自己以这样不正确动机来皈依了,得不到皈依的利益了,对三宝起了怀疑的心了、退失了,那就坏了,这个要清楚,要了解。这个是很重要的。
, x! w$ j  c, V/ G  我们前面讲过一共五点:第一个皈依的因,讲了;第二个皈依的境,讲了。现在要讲第三个皈依的仪式了。现在我们就开始等于说传授三皈依的戒了,就是要让大家了解一下。不管你是曾经皈依过,还是没有受过皈依的都可以参加,都可以听,都要了解,包括你现在没有皈依的,不懂的,将来你参加会更清楚、更明白,我们可以皈依很多次,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应该通过对皈依的因和皈依的境的了解而发,发起真实的皈依心——前面讲了,也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8 |% x6 F5 q+ k9 E' R  ?/ m% h
  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三宝里面的佛宝,是能够引导我们离苦得乐的圣者;三宝里面的法宝,是我们的正皈依处;三宝里面的僧宝,是我们修行的助伴。现在想受皈依的人可以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按照这个道理去正受皈依。在传授皈依的师父面前,阿阇黎面前礼拜,然后按照这个仪轨去受,如法地去做。, o7 {; k) V( o7 {0 w$ F5 h& _! {
  一般皈依的时候就要长跪合掌等,这些规矩要明白,一般人跪不住,跪一会腰酸腿疼,这也难受那也难受,不舒服,一会坐下来,一会东张西望,心不在法上安住,这种皈依可以说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我们在皈依当中一定把这些一一了解,你不了解,说句不好听的话,你的修行当中起不了真正的加持,就是从形式上皈依了,有什么用呢?没有用。9 B" ?# q9 B+ Y
  现在皈依的缘我们具足了,因了解了,知道皈依的因缘,在三宝面前、在三皈依的仪式上都明白了,把这个心生起来了,一个是对三恶趣的苦、对轮回的苦生起恐怖的心,然后,也就是第二个,如果解决这个恐怖,要去皈依谁才能得救,唯一的是求三宝,依靠三宝,这两个心有了,才算是皈依的心有了。有了这个皈依的心,在皈依的缘上面去发心求受皈依。那么今天我们就顺便就谈一谈这些。  _9 {  I  `/ J6 B4 p: |
  皈依的缘,在三皈依的仪式上我们都写明白了,并且预先把前面的都讲过了。这也是在皈依的时候,包括在座的师父们,你们要做皈依,要把这个概念知道,最起码讲个差不多,不然天天代师授皈依,整的稀里糊涂,人家不受用,那是欺骗人家,所以这个要搞明白。皈依的仪式,出家师父要注意了——因为在家人不能给人家受皈依,但是末法时期就有这种情况,居士也给人家皈依,那就坏了,你皈依的是三宝,没有居士这一宝——出家人你做皈依就要了解这些,将来受了大戒,有了僧团,在三宝地去做皈依,就要懂得这些。
% K% a- u4 ]" q  先是迎请十方三宝降临坛场为作证明,第二点,忏悔自己过去现在所造的业障,为皈依者去除障碍。又皈依所要说的羯磨词,就是念的这个皈依单,我们皈依的时候不是都发一个皈依单吗?乃至最后回向,依此,认真、明白地做了,就能得到皈依了。此外在皈依前,僧众为你们念的心经,你看在皈依的仪式上,第一项就是念心经了,不管是皈依也好,听经也好,我们都是先念心经、驱魔咒和回遮偈,这些都是除魔障的,也是驱除皈依中的魔障使皈依能顺缘得到的一个缘起。. C; G9 Q$ B3 \& k
  皈依三宝,皈依体得到之后,就是入了佛的门了,成为佛门的弟子,那些以前在佛面前发了誓愿护持佛弟子的护法菩萨,也就在你身边护持你了。但是,假使自己皈依的心没有发起来,尽管你参加了极隆重的皈依仪式,皈依体是没有的。表面上是皈依了,实际上佛教的门并没有进去,在佛教里边也没有你这个人,仍是个门外汉。当然护法菩萨也就不管你了,因为他们是专门护持佛教,护持依佛教修行的佛教徒的,对门外汉,是没有责任来保护的。所以说,皈依三宝以后有三十六位护法神,常随其身,保护你,这个你要清楚、知道,皈依的好处你要明白,不然你稀里糊涂皈依了,仪式举行了,结果信心没有生起来那就坏了。
- M6 ^( b3 a8 S6 m;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续-《●[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H7 Q! T! [" z! ^
  F- v: q' k! G2 N* o: Z0 [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P  l# L% m: q5 p4 G
  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检查,不论过去皈依了的,或者现在要皈依的,这个皈依的心生起没有?当然已皈依过的,还要检查羯磨文对了没有等等,有些人稀里糊涂走了走形式,刚开始不明白,没有生起,皈依体是得不到的。今天,大家学《广论》这一章皈依三宝了,要皈依了,要发心这个事情,将来你皈依也好,乃至于皈过依了也好,这个事情一定要跟你们讲清楚。这个皈依的心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你们自己生起来的,其它的缘呢,我们可以为你们代办或帮助,发心非要自己不可。劝化说一说,以及凑热闹的这些都要不得。
1 `* C! {# J( M3 f" F  世界上有各种宗教,种类很多,包括气功师,鬼神教一类的,信仰它们的,有没有用处呢?信仰它们之后,也可以除去世间上某些困难。譬如穷困啦,或病难啦,鬼扰啦等等,在一定范围内,也能解除,因为他们也在过去世培了些福报,所以这些不究竟的鬼神,他们也有一些能力,修了一些禅定,在现世有一定的威势,或一定的神通。气功师一般都是鬼神的果报,他为什么有能力给人家治病,等等各方面,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能力啊,一般都是鬼神的加持力,鬼神的果报,这种能力,过去生中他修过,得到了这种神通,或者现世当中修到了,非禅定修得的果报,可以做一些小小救苦的事情,但是他们不懂业果,不知忏悔去消除业障,根子没有除,所以他们所做的,只能是挖肉补疮,这边问题好像解决了,但不久又翻了,或那边又出新的毛病了。因为业力仍存在着嘛。而且他们的教主,本身就没有解脱生死轮回之苦,一旦福报享完了,还得六道流转在轮回里受各种之苦,甚至恶道之苦,也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如果我们依靠他们,是解决不了真正苦难的问题的。只有皈依三宝,才能解脱世间一切苦难。从这点来说,我们能够皈依三宝,实在应该感到是最大的幸运。“有福方登三宝地,无缘难入解脱门”,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了解。, r" U. z9 i5 J8 z- c3 h
  我们皈依三宝之后,对其它的宗教的教主或神职人员,能不能恭敬他们呢?他们也是劝人为善。西藏一位大德,帕绷喀仁波切曾说:对于天神,或外道教主等等,莫说去皈依,依靠他,就是以崇敬的心态,对他们起了恭敬心,合个掌,皈依体就会失掉的。所以说我们皈依三宝之后,一定要注意,对一切天神,什么神庙、娘娘、教堂等等,绝不能向他们五体投地的礼拜,或求什么愿的,乃至起个恭敬向往仰慕之心也不行,否则,就会失掉皈依体,也就不成为一个佛弟子了。本来很不容易才能得到的皈依体,却这样很轻易地就失去了,岂不太可惜!所以说,一定要注意,皈依体不容易得到,但是很容易失掉,所以一定要注意这方面。/ H  c/ i9 y3 @  h3 I6 \- l
  那么,对这些神、主和神职人员,我们对他们的关系该如何呢?只能是朋友与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关系,不能对他有崇高、向往、仰慕、恭敬的心。假如说到医院里去看病,那个医生是信耶稣教的,有的人就问了,能不能请他看病呢?这个问题不大,你是付了钱的,请他看病,他是依医学知识给你治病、打针、开方吃药等等,这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大家礼尚往来,朋友之间的打交道,没有关系的。但不能有对他所信的教,有依靠求救的心。对练气功的医生也是同样。但你如果对气功师医生,对于他的气功神通起了信仰,请他以气功替你治病,如果对信耶稣教的医生,相信他的教义、教主了,或者请谁给你掐掐,算算,等等,谁给你问问,请他给你做什么祷告了,看看,算算啊,以这种方式替你治病,或者替你解决问题,不行了,那皈依体就会破坏了!这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不注意,皈依了也很容易失去皈依体,自己不受用了,所以这一点希望大家要慎重而行,认真去做,这是很重要的。
% X- Z5 `/ v) B: Q6 a8 O  此外在皈依之后,还有很多的事情必须要做,首先对三宝的功德要好好的观察,不然生不起信心来,虽然今天皈依了,明天退失了,光要了知内外道还不够,还要了知三宝的功德,忆念。所以大家要读,皈依三宝的人,在网上也好,在寺院也好,可以查查《随念三宝功德经》,每天要去念、要去思维这些经典,来提示自己。* m7 m& }: c( @+ A5 f1 V0 k
  下面我们接着看原文:
% T+ ~: N( G6 X  此二所有差别之中,师差别者,谓佛圆满无边功德,所余大师与此相违。
0 ~8 X8 V- A! [4 ~0 s5 e7 ~  在《略论释》380页说了:“(外道亦有杀盗淫戒),但无内道之殊胜定、殊胜戒;定姑不说,即以戒论,如杀盗淫身戒,虽似相同,而内心不害(意之三恶),绝非外道所能做到。以外道非执断,即执常,(不是执着断,就是执着常,落两边)甚或不承认外因,以有此邪见故,外道大半执有自我,并执自我为常为实、为自在等,以有此类邪见过失故”。要知道,所有的一切外道,与佛相违的。
  Q5 z; T- ]8 I- ?  《殊胜赞》云:“我舍诸余师,我归依世尊,此何故为尊?无过具功德。(皈依世尊没有过失,具足功德),”又云:“于余外道教,如如善思惟,
0 I, i% j0 \8 ]0 [  如如善思惟,略论上讲做:如如而思维,各各细思量,如是如是我,心信于依怙(略论上讲:我心于信佛)。如是非遍智(指的就是外道),宗(指的就是,宗旨、教义)过坏其心,心坏者不见,无过大师尊。”
% }2 I* y" r9 b3 w( I5 J5 Y3 r  略论上讲:“其非遍智宗(谓外道非一切种智宗),以过坏其心,彼心既坏乱,不见无过佛。”《略论释》381页:“佛语有种种不相违,如前后不相违,自语(自己的语言)不相违,如理不相违,三世不相违等,故佛语无过(过失)。以无过眼光观外道,则外道种种过失,最易显见,外道以心有过失,执非为是(不对的认为是对的),自坏其心,故亦不知无过之佛。”
. n( }1 e- Z4 u% x  教差别者,谓佛圣教,由安稳道得安乐果,息生死流,净诸烦恼,终不欺罔,乐解脱者,惟一善妙,清净罪恶,外道教法与此相违。* J6 N0 X4 l  M  J6 ~$ W
  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佛,三宝的功德,外道不具足的差别,要很清楚地认识了解,这样可以生起信心,发心皈依。皈依要了解三宝的功德,不了解,生不起信心来,所以要知内外当中的差别。! h# h# n/ P. _& c0 `: M
  如《殊胜赞》云:“何故由尊教,安乐得安乐(就是安乐道得安乐果,就是指佛陀圣教),故于说法狮(狮子吼,世尊教化),尊教此众生。”《赞应赞》亦云:“谓应趣应遮,清净及杂染,此是雄尊语,与余言差别。此纯显真如,. s* W& M5 E' C5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续-《●[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_& m5 O  M8 u" S" S
  J- X& J  }2 T, c0 S. w2 s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a9 `2 ?; j, s4 c/ f6 X/ Z/ N6 d
  真如――就是指法无我性,法本性空,《唯识论》卷九说:真为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真,真实不虚妄的意思;如,不变其性的意思。" q5 ?* x% Q/ w5 a
  彼惟欺罔法,尊语与余言,除此须何殊?(指佛语与外道的语根本的差别),此专一妙善(指导向善),彼惟障碍法(障碍法――就是障善解脱法),尊语与余言,除此有何别?由彼染极染,6 J( z, V: Z" @. |1 V& f
  广论译释中说了,外道经典当中所讲述的,一切内容都是自相产生矛盾的,对轮回的学说,被整个邪见烦恼所污染,而佛教里正确的观点阐明了轮回的根本道理,清洗了邪见无明烦恼所染污的学说2 d! C2 E. V  n$ |9 l: |
  由此能清净,此即依怙语,与余言差别。”僧伽差别由此能知。
: s1 \. `# v, b7 m& e  这是我们要了解的,不然的话,对这上面认识不够、不到位,学修就有差距,信心就不把握,然后自己很容易倒退。所以,这个当中一步一步的希望大家深刻地了解认识,希望大家在这个当中如理地反省,如法地思维,好好地学修,这是最重要的这一课,不要把他看的平凡简单了。这一课内容丰富,讲的时间要长一些,不要嫌麻烦,嫌罗嗦,不讲透了,不讲明了了,大家信心生不起来,稀里糊涂要不得。" S% U" |- B7 S4 |  G
  我们皈依三宝了,第一点知道三宝的功德以后,对于皈依的道理,必须要思维皈依的功德,分为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和僧的功德三方面,佛的功德又分为四类,即:身、语、意、事业四类功德。前面我们说了,在这里我们再穿插一些别的认识让大家能够了解(串习一遍,大家认识一下,能够了解),不然的话,你就是从形式上走一遍,不了解在皈依以后我们很多事情要去做的,首先是对三宝的功德要好好的去观察,比如说佛陀的身语意的功德、佛陀度众生事业的功德还有法宝、僧宝的功德,当然这有很多很多,现在一下子讲不完,一般皈依之后就要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维,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慢慢地听闻,积累对三宝功德的认识。所以皈依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听闻和学习,多看经典,多接触善知识听闻佛法,而不是一皈依了马上就修行,现在都是忙着修,根本不去考虑学习,闻思不去管,上来就修,这个要不得。经过积累听闻,对三宝功德的认识,经过思维以后产生的定解,那么对三宝真实的信心和恭敬心,就会更有力地生起来了,然后在身语行动上面就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来,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不然我们虽然身皈依了,形式上也走了,但是心不能安住在上头。" {8 D, }4 p' U* r% {$ j
  佛身的功德,是要思念佛的三十二种德相和八十种随行好,如来殊胜的化身和报身的三十二种德相和八十种随行好,我们给大家说一下:4 f: s5 j/ l* K" B$ w
  第一个我们现说三十二种德相:
. J" x0 k" z; l% |$ W$ X  1、手足心中呈现出千辐轮纹;
' q% n0 `4 f# D# M' H5 h$ N  2、足(就是脚)心平如龟腹;! H: e) [; `5 A7 r- e5 p6 a1 S! f
  3、手足指间薄膜互相连接;
% q2 r& x3 q; C) \1 e  r2 [  4、手足皮肤柔软细嫩;
4 X/ ^( i+ C9 m6 U! M  5、双手背,双足背以及双肩背等七处肌肉丰满;5 H5 [, _: L$ i
  6、手指纤长;
0 C- Y- N3 T5 Y* K0 @5 k- p  7、足跟宽平;- x# F) r+ M" q3 S. D. r# V
  8、身体魁梧端正;
. C: k! E* R9 G* @! B/ S1 Y1 }  9、足踝不外显露;
* d& m) M! P; R* R$ X  10、身毛向上靡;
. _* p& Q3 y2 p! a- Q0 h0 M  11、小腿肌圆满如鹿;
/ B; M9 A$ c3 ~' o  12、双手过膝而美观;  d: C; j# ]( W9 R9 S) k
  13、男根内藏不露;1 A3 I" @  s+ b4 i' D
  14、皮肤犹如金光;
6 w5 q% p* I+ t+ q# Z6 h( v0 V  L0 G  15、皮肤细嫩美丽;
; b; F5 j: |. B' t% D# R  16、一切身毛右旋;(身上的毛孔都是向右旋的)
& }- u1 v" D5 Q0 Y  17、眉间右旋白毫放光;- i% c) k. ^- \. V. K# d5 k, ^+ g8 _
  18、上身宽阔似雄狮;3 i3 r1 c/ r' a) y
  19、肩头圆满;5 _; d- ?: e( b5 m" }
  20、双臂丰满;+ c+ _% T' d  v2 ]9 b# b+ X7 p
  21、口液能把食物变得香甜;
0 g- d  B: [5 U  22、伸双臂能于身量等同;& r, N& m7 b  R: @8 D2 Y% E
  23、身体上下均匀;( _& K+ X1 [& J& V9 P/ T8 z. Z
  24、头顶肉髻圆显;
9 ~! n9 v# M$ C) U: R6 p  25、舌柔软而宽长;(伸出来能抵到鼻子,经中讲:出广长舌相)8 l! J$ R9 }0 s) z8 Y9 Y
  26、声音洪亮似梵音;( Z! K8 ?& @( Y
  27、说话吐字清楚、音调动听、逻辑严密、韵味深长,扣人心弦;(等,具这五种特点)
# n: {+ r' {; g  28、双颊丰满俨如狮面;
% v$ y. @6 ^1 |0 ^. X. G: R5 S  |  29、牙齿洁白整齐细密;(有四十颗牙齿)& P2 }5 K7 I# B( r$ p2 {
  30、上下各有二十颗牙齿;3 P& d' i3 Y, m$ b+ p
  31、双目漆黑明亮;
! W6 R" p  g; o" P: m: M8 @  32、睫毛稠密均匀。
% D. [* m1 n8 m8 K5 k* w+ A  第二个,就是八十种随形好:* g; X6 Q" E& E0 y5 ]
  1、佛指红润;
3 q- C/ @/ }% v' v* B6 s$ O  2、指甲光泽;  o/ [$ k1 u8 }0 Z, U0 d: H
  3、指甲圆满纤长;
7 Y% h) g  z0 G* Z  4、诸指(所有的每一个手指)圆润;& ?* A9 t6 O. l* S0 v
  5、诸指秀长;# Y! p+ _. q% v5 I; x) M9 Q" o
  6、指肌丰满;: V: S8 Z$ {# \0 [4 }
  7、脉(脉管)不显露;
. ~, o9 @/ I+ z6 `8 o$ r  8、筋脉无结;(不是说显露有高有低的)
( b  k/ b# D# D$ F, i: y: l  9、足踝不突起;
4 K4 h* ^. s& r  10、手足平直;
/ ?- i2 v: c9 E9 n1 i  11、行走肘前胸肌突起如雄狮;
3 }8 Z9 D+ m9 x& `5 t0 o* w) @' n  12、行走稳如大象;& ^9 @$ k% ~8 h0 v6 g( R0 V& Y: \2 O, D
  13、行走轻盈如鹤王;7 f2 z3 g% _) F; y# z8 M" x" R
  14、行走有力如牛王;
' \! j  @9 _' J0 O7 A: V  15、行走时向右顾视;, Z& s) Y# s0 m! e/ b0 R
  16、行步(走路的)姿态庄重优美;3 b& I4 E: X7 x$ L- X! R9 q( O' y
  17、行走时不摇摆俯仰;
! R7 t& j6 I3 j% \3 U- Z  18、身体柔软灵活;
1 q: i: y% p$ q  19、皮肤润泽清净;' Z2 C' C+ L( z2 @4 g: a6 X) i
  20、五官身躯相称;" d* D2 _) U" z7 Q* W+ D
  21、肌肤白里透红;
3 Y. t, f, Z/ B2 m+ V2 S. y5 ^7 u  22、肌肉细腻柔软;
+ R( B: b+ P+ @1 |" R  23、身材清秀;) t7 T4 V& U3 r2 ]( v0 c& Z3 B
  24、现伟人相;(一看就是有福人的相)1 V& K% B" ?9 V* N0 o  k$ H
  25、身体宽阔均匀;
" g6 _* n3 q6 U, O! l/ b  26、行步整齐;
# }3 w- a: m* N  27、貌似少年;(什么时候都长得象少年一样)% B' E  L7 L3 @) M2 L
  28、肌肉无扁平下陷之状;
* {$ K; v' W0 e5 o/ }  29、身体丰满;
6 m. l+ p3 K! B) Y% N  30、身体健壮有力;
6 O& P; k( |# J! r  31、肢节均调;(肢体的关节上)- ~! {' f7 I5 Z* z
  32、眼目清秀;" [( H+ p. X; v, Z
  33、腰圆满;9 b8 k0 M) L% C& q, x3 U
  34、腹部平整;5 j2 n, |+ [, c1 F
  35、不伸手伸腰;
* K: L1 e& b" e, a% c* n  36、腹肌丰满下垂;7 N  T4 D$ p4 }  c5 q. P
  37、脐纹右旋;/ h7 e- c8 L0 T# _
  38、脐眼深;
2 p1 |" q7 b; A1 c% _* o  39、体形优美;
! f+ |# i# `4 i4 o+ d  ?  40、行为庄重;
& A* h9 \0 z+ g0 l  41、身无痣斑;(身上没有痣、斑,等等)
! d: h2 \2 }, e/ R& S  u5 G  42、双手柔软如绵;(兜罗绵手)
$ _4 L0 N; w4 ~+ w  43、手纹光泽;' r( n( J4 s& Q/ q' R# I
  44、手纹甚深清晰;9 E) c: K% I/ v5 B/ T
  45、手纹长直;: }1 }  e' e( A$ {3 W. l  l$ a- _
  46、面非狭长形;
; E( |4 G, l: I! w8 N$ {& J  47、面相略呈圆形;9 w" H4 }0 }) h9 y, }
  48、舌平整;
2 H% @9 ]8 W! r' I6 w# z  49、舌薄软;$ `1 t, _5 {1 e) ~$ N
  50、舌红润;: l  L+ o6 A  h- T1 H8 X8 M
  51、语宏亮似雷声;
6 k* u# i0 I' G9 k- @  W* x/ U* w% U1 W+ e  52、音韵美妙;0 ^7 M) f( E$ ?" Q: ~" y
  53、齿形圆、整齐;( k3 z9 Y! i7 u5 X( q7 d
  54、齿锋利:
; I2 C4 u4 f5 T0 W) ?# F' l  55、牙齿洁白;0 q, y1 l6 {8 h' g9 @0 B
  56、牙齿整齐;
/ @" u% U# x" t0 @  57、牙齿渐细;
/ E9 ~0 P& B4 w0 z' p  58、鼻梁高而端正;
/ o( n' h& M5 N0 I( u6 y  j  59、鼻孔清洁;(没有脏东西)
. a; p% o7 \& r  60、眼目宽广;
- B% H+ b( d$ }: v" y  61、眼睛大而眼角细长;% X% j0 M" a. c5 D, [+ A3 H
  62、眉厚密;
9 A" |/ V/ D  p" U! m. u  63、眼目黑白分明,圆满如莲花初开;
7 [& I6 w! R$ G' w1 L) |  64、双眉秀长;( W9 e* s+ d8 Y
  65、眉毛细软;  r' j, S+ q) v1 A( z7 s
  66、眉毛整齐;
& z+ H5 S/ P6 c! _/ h7 t# `  67、双眉漆黑润泽;! X0 v$ n8 y+ L
  68、双耳肥厚垂长;, ~. j3 r8 P* _$ f0 e) w
  69、耳轮平正端直;( Q, x4 c* g  i( f
  70、听觉敏捷;3 ~# ~1 T' O! i
  71、额部宽阔;9 o8 m7 Z! u+ A
  72、额部平正丰满;! _  T) M( P0 I
  73、头颅圆而饱满;& i& v* V9 ^5 @( X! |
  74、头发漆黑有光泽;9 m+ w# c; W, m1 g9 t
  75、头发稠密;
$ `. J. P+ G$ i7 ~% c9 d' f5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续-《●[广论·法空法师]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3 m& `( T0 A0 i+ c+ ~2 e2 b! T& O0 g. X7 }9 r% y; @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3 M! ?$ y( F. W8 Y  76、头发柔软;/ ~3 z/ o1 b  _2 l* B/ a
  77、头发不乱;(我们天天得梳洗,成佛就不用了,自然就圆满的)
9 k1 S5 ?1 ]+ P, y; z  78、头发细润;
- v. s3 \9 Y" ]  79、发中具有香味;
! T6 c9 ~" a. o+ i* S* t5 p) G+ f* u  80、手足指有德纹相似金刚,手足掌中有四方吉祥纹,此外在无名指等有七纹右旋而显得十分庄严。
0 B! Y% @3 G1 y+ `  这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定要了解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增加我们对佛的功德认识、了解,增加信心,这就是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法意,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
! X6 ~$ J2 o' u  回向……
" N' ~4 `+ T8 K( U+ |$ r$ {  (寒冬恭敬整理)% k( i6 z) C( G! D% h" H. Y

& D7 N9 S9 l* q4 b9 b  s/ f& X# a. P3 `8 Q/ h9 b

4 K* f5 W/ e9 B: \6 ]7 }* a6 ]5 D9 r1 b( ]
% T& X2 H# f9 j8 t%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1 20:45 , Processed in 0.0930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