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4 1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看起来眼睛怎么会看坏?古时候木刻的书本,一面是十行,一行二十个字,书本都很大,不像我们现在的本子很小。现在我们讲十六开的本子就相当大,从前古人的书大概合现在是十二开,比我们十六开的还要大,本子大,字大。不像现在印刷的字体这么小,排得这么密,真的伤眼睛,这种书哪里能读?只能像字典,偶尔查查资料,可以。现在的《大藏经》缩小印出来,这经不能读,读的时候太伤眼睛了。所以现在《大藏经》只可以拿它做资料用,查资料用,不适合阅读。
8 a+ c& k J$ t* @ 古时候人阅藏,如果你们看到中国大陆《龙藏》的原版,你就晓得人家那个阅藏没有问题。《龙藏》的原版,字大概都是现在新加坡报纸上头号标题那么大的字,我在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看过;宝莲寺有一套,原版的。现在将原版缩小印成方册,精装一百六十册,我们最近曾经印了一千套,已经印好了,将来此地也会送一些来。缩小之后字还算是不小,大概像现在铅字排版里面,大概是四号字的样子,算是相当大,可以阅读了。但是真正讲长时间的阅读,这个字体还是太小,还是不够大。这是说到我们伤眼睛,最容易伤眼睛的是萤光幕,无论是看电脑的萤幕、电视的萤幕、电影的银幕,它那个画面是动画,它不是一个稳定的,它是动的,动的速度太快,我们很难看出它的动相。所以这些很伤眼睛,这是说生理方面的。8 R+ S* }, @1 Z# c# m. a2 r
再要回到心理方面的,意思就更广了。一般大乘经上讲的「五眼」,五眼里面除了肉眼之外,其他的都是属於心理的,我们讲心眼。《华严经》讲十种眼,十种眼里面除了一种肉眼之外,其余的统统也都是心理上的。心上这个眼就是讲正知正见,正知正见这是佛眼,佛经上讲的法眼、慧眼、智眼。主药神如何能够防止或者是治疗我们一些邪知邪见,这是我们的眼病;这个眼病比生理上的眼病要严重得多,决不是生理上的眼病可以能够比拟的。如何能够防御?如何来治疗?实在讲,我们从无始劫以来轮回六道,邪知邪见无量无边。所以佛说没证阿罗汉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能相信自己的见解,这很有道理。我们的意思、我们的见解全都是错误的,只是错误的程度有浅深不同,伤害有大小之差,不能说没有错误。接触佛法之后,学了佛之后,我们这才明了,知道自己见解思想有问题,一定要求对治。对治的方法就是经教,开道眼,如来这些经论所谓是人天眼目,是人天清净的眼目,健康的眼目。由此可知,预防邪知邪见,对治邪知邪见,唯一的方法是读诵大乘,这个可以防御。如果要讲到根本的治疗,必须要「入佛知见」,那就行了,那就根本治疗。入佛知见是证果,不但你要有正信、正解、正行,还要证果。能够有正信、正解、正行,可以防御,这可以做预防工作,可以治疗,这个治疗没有根治,没有断根,治疗要断根一定要证果。证果是《华严经》上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就入佛知见了。《法华经》上佛说的,那是讲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的目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是十方三界一切诸佛弘法利生的总目标,就是为这个,帮助一切众生入佛知见。 N, L& Z. |: l: L% n N
佛对众生他能够贡献的只是前面两种: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这是他能做得到的。悟入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情。佛为我们开知见,我们要能觉悟;佛为我们示现,我们要能契入。老师能做得到的就是开示,学生要不能够悟入,那也是枉然。你跟再好的老师,你也得不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是你自己要悟入。正因为是这么一个原因,所以佛才说佛不度众生。众生成佛,修行成佛,谁度?自己度的。佛只是给你做一个增上缘,在旁边帮助你,路一定要你自己走,佛没有办法代你走路。正如同佛只能够指示你方向、指示你道路、指示你目标,路一定要自己走,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假如佛能够帮助我们行证,诸位想想,我们还要修什么行?不要修了。如果我们不能证果,佛算什么慈悲?他就没有慈悲心了。所以要晓得,佛有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不能帮助我们修行,不能帮助我们证果。佛可以做得到的,佛帮助我们把这个事情说明白、说清楚,道理讲清楚、方法讲清楚、境界讲清楚。当然,最好他还做个样子给我们看,他在前面走。他走,他走是什么?走出一个样子给我们看,教我们怎么走法,那就是「示」。示就是我们这里讲的表演,这些佛菩萨在这个地方示现作主药神,这是示。所以佛菩萨只能做到讲经说法,示现榜样,他只能做到此地。我们听了,看到了,一定要有觉悟。$ ^: y6 [& V8 _" Z
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表演的样子,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完全不沾,过最简单的生活,最朴实的生活。在他那个环境里面,三衣一钵,完全放下了,这是示,示现给我们看。佛的这些弟子当中,我们在经上读到,常常在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在家弟子,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乃至於婆罗门、瑜伽,这些宗教家们有很多都是佛的学生,跟佛学习。佛学生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总有,连贫穷的乞人、奴婢,在佛四众弟子里面,佛眼睛看起来一律平等,没有高下,一样的亲切关怀,照顾得无微不至。佛这么示现,四众学生每个人皆做如是示现,我们在这里面得到启示,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知道我们在这个世间,随自己的意思、随自己的环境,现在讲随著自己生活种种条件,我喜欢在这个世间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哪一种行业,扮演过哪一种生活。但是一定要要与世尊的精神、理念相应,就是菩萨道,就是菩萨行。他的精神是什么?万缘放下,一丝毫不沾染。他的理念是万法平等,万法一如,自他不二。
: _, L" U! l P3 { 所以无论我们选择某一种生活,无论选择某一种行业,都是修菩萨行,都是学菩萨道,正如同本经末后五十三参所显示的。所以最重要的,心地的清净光明,不是说只有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佛身才具足五眼,你要这么想法,你就想错了。他示现一个比丘身,他也具足五眼;他示现一个在家优婆塞、优婆夷身,都具足五眼。随类化身,无论示现的是什么样的身分,什么样的身形, |
|